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2024-04-17

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通用6篇)

篇1: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2014年05月14日 10:19 来源:如皋市委组织部

干部实绩考评处于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尤其是近年来,各地围绕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实绩考核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当前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还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在达到考准、考实、考真的要求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考核指标设置还不够科学。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目前的考核指标体系中,经济指标权重过大,存在重“经济”轻“民生”,重“发展”轻“生态”倾向,导致部分干部急功近利,只关心招商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社会协调发展。问卷调查中,关于“当前全市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工作的存在问题”,62%的对象认为“考核内容中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比重偏小”,46%的对象认为“内容过于庞杂,部分指标刚性不够强,约束乏力、形同虚设,质态指标偏少”,35%的对象认为“指标权重的设定对重点镇、特色镇、特色产业考虑不够”。

二是考核评价手段还不够灵活。座谈中,大部分干部指出,对干部平时考核了解不够,仅在年终时有一次集中考核。但年终考核时间紧,考核任务重,考核手段偏重于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过于倚重数据报表,对一些“看不见的政绩”、“打基础的政绩”、“数据报表中未显示的政绩”等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导致出现重“显绩”轻“潜绩”,重“眼前”轻“长远”、重“一时”轻“一贯”等问题。座谈会上,有的同志认为现在的考核,民主份量还不足,有效了解民意的途径和手段还不够丰富。45%的对象认为“考察谈话范围不够广,群众参与度不高”。还有同志认为,现阶段的考核重共性、轻个性,重传统、轻现代,重现象、轻本质。问卷调查中,57%的对象认为“未能对不同角色、不同单位情况分类考核”,62%的对象认为“要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提高考评工作的科学化水平”,28%的对象认为“忽视了投入、效率、损失等负面数据,未能系统分析干部实绩”,33%的对象认为“方法单一,有的结论片面,准确性、真实性不高”。

三是考核结果运用还不够理想。座谈中,很多同志直言实绩考核结果和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不紧密,有时只起到“存档备案”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与提拔使用、评先选优相脱节“两张皮”。有的同志指出考核奖惩不够分明,一些不称职的干部未受到应有的惩处。问卷调查中,85%的对象认为“要对实绩突出的干部,实行终身褒奖”,76%的对象认为“工作实绩较差,连续两年未完成工作目标的进行组织调整”,75%的对象认为“要严格实行待岗制度,真正体现能者上、庸者下”,62%的对象认为“诫勉谈话后,一年内仍无改进的要调整岗位”,52%的对象认为“要公开实绩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既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干部考核质量、选准用好干部的必然选择。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坚持“三个突出”,完善体现新要求的实绩指标体系

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体现“显绩”和“潜绩”、“眼前和长远”、“速度和质量”、“成本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切实把干部的思想和精力聚集到谋划、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1.指标设置既考虑全面,更突出重点。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精心研究制定考评指标,引导各级干部做好真心诚意为百姓、默默无闻打基础、扎扎实实利长远的工作。

一是体现全面发展。从注重经济增长转到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布局上来,将指标分为经济建设、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生态文明五大类,实行百分制考核。设定开发开放、转型升级、财税金融、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等经济发展类指标;作风及效能建设、村民自治、双强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比重等党建类指标;民生投入、基本社会保障、群众收入水平等民生保障类指标;土地管理、安全生产、信访工作等社会管理类指标;城乡环境、资源保护、绿色经济等生态文明类指标,形成综合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体现可持续发展。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更加注重考核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服务业应税销售、高效设施农业占比、万元GDP能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农业增加值增长及高效农业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强化对城乡绿化覆盖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质及水质保护、康居乡村建设等指标的考核,促进领导干部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体现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养老体系建设等民生指标列入考核范畴。当前情况下,尤其要突出重视对失地农民保障工作的考核,高度重视用地上征下租、农民集居区用地不规范、镇村债务居高不下等问题。在环境建设上,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相关指标列入考核,引导领导干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在社会管理上,更加重视对信访渠道畅通建设、重大伤亡事故防控的考核,尝试设置公众“幸福指数”、“安全感”指标,全面检验领导干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2.指标设置既体现统一,更突出差异。在准确把握“上情”、吃透“下情”的基础上,制定和下达实绩目标。尽可能量化考核指标,既激励“高点定位”,也考虑可实现性,从源头上防止“渗水政绩”。在设置共性化指标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考核工作的差异性。

一是在考核对象上体现差异性。根据工作职能、领导职务、服务对象的不同,实施分类考核。将市级部门分为市委党群部门、市政府组成部门、垂直条管部门、金融部门等四类;结合镇区人口、面积、经济实力、发展基础等因素,将镇(区、街道)分为主功能区、中心镇、特色镇三类;根据工作岗位,将领导干部分为市级机关领导班子正职、副职,镇(区、街道)领导班子正职、副职等层次。比如,我市近期拟出台《镇(区、街道)和市级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分管工作实绩考核实施办法》,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就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

二是在考核内容上体现差异性。进行差异化指标设置,杜绝“上下一般粗,一个指标考到底”现象。对主功能区突出产业发展,增加工业性招商、项目推进情况的考核比重;对中心镇,加大城镇建设的发展考核力度;对特色镇则放大特色产业考核的比例,引导他们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机关党群部门重点考核服务发展的程度和成效,政府综合部门则重点考核维护发展环境、提升工作质量、服务群众水平的综合表现等。对镇(区、街道)党委书记侧重考核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统筹发展的能力;对镇长(区、街道主任)侧重考核落实推进、过程控制、攻坚克难的能力。对机关部门一把手侧重考核提速增效、创新服务、勇于探索的能力;对分管负责人侧重考核服从大局、创新举措、独当一面的能力。

三是在计算方法上体现差异性。不断优化考核计算方法,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干部工作实绩。加大完成难度大的重点工作权重,适当减少较易完成工作指标的分值。考评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的工作,更加注重考核人均值和增长率。考核主要领导,增加超额完成任务得分的权重;考核分管领导,在横向比较计算得分的同时,根据各自工作业绩、条线内互评情况综合计算得分。量化考核计算公式如下:领导班子考核结果=工作目标考核×40%+人均值和增长率考核×30%+民主测评×20%+民意调查×10%;领导班子正职考核=领导班子考核×40%+超额完成任务考核×30%+民主测评×20%+民意调查×10%;领导班子副职考核=领导班子考核×40%+条线业务考核×30%+民主测评×20%+民意调查×10%。

3.指标设置既相对静止,更突出动态。在设置指标时,既考虑考核当前一段时间内的干部实绩,更用历史的眼光和“一分为二”方法来考准考实领导干部的政绩。

一是关注加快发展。紧扣经济发展设置指标,在引导干部加快跨越发展的同时,力求有效区别“实绩”和“虚绩”。对财政收入、人均纯收入、工业应税销售、城镇化率等指标的考核,充分考虑发展基数、参数和权数,了解与前任班子的关联与衔接,考核在此基础上的进退和加快发展的增幅,尤其是现任领导重大项目引进情况、重点工程推进情况和实体企业发展情况。

二是关注高效发展。制定关乎发展质态的指标,不仅考核发展速度,更着重考核发展质量,检验干部是否有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增加考核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和税收结构的指标,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考核投资产出率,将地区生产总值除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面评价投资的使用效率;考核贷款产出率,生产总值除以贷款总额,准确反映银行贷款带来的经济增长量;考核土地产出率,引导持续增加单位土地的产出。

三是关注连续发展。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反应领导干部连续发展、延续发展的能力指标,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提供依据。考核产业结构比,准确评估各产业之间发展的协调性;重点考核资产增值、负债情况和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掌握资产、资源、资金的价值情况;重点考核工作体系是否健全、队伍建设情况、干群关系融洽程度等指标,了解抓组织、抓队伍、抓发展的综合能力。

(二)坚持“三个注重”,完善体现新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

坚持实事求是、群众公认、简便易行的原则,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即:在考评方式上,变封闭性考评为开放式考评;在考评主体上,变上级评为主为上下结合式考评;在考评组织上,变粗放式考评为专业化考评,提高实绩考评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

1.注重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统一。进一步突出群众的考核主体地位,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建立健全实绩公示、民意调查、一线查证等制度,提高考核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一是进行实绩公示。组织科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根据考核要求,定期对照个人分工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填写工作实绩申报表,上报相关资料和证明材料,班子主要负责人审定签字,并通过单位公示栏、门户网站进行公示。所有正科职领导干部述职报告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评议。

二是扩大测评范围。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实绩有着直观的、感性的、具体的感知,应努力加大民意调查力度,采取无记名问卷、网络调查、电话采访、委托第三方机构专业调查等手段,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对领导班子及成员政绩的认可度,既正面了解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形象口碑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探索反向了解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是否存在不思进取混实绩、弄虚作假骗实绩、劳民伤财捞实绩等方面的情况。

三是一线巡视考评。选派形象好、素质高、作风硬的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干部实绩考核巡视员,组织他们对领导干部的重大实绩、有争议实绩等进行深入评议。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深入项目建设工地、企业、社区、村组一线查证项目成果的含金量和长远效益。

2.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评定相统一。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各有利弊,要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体现“既看数字,又不唯数字”的理念,增强考核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一是多方听取意见。完善网络民主测评系统,组织市领导班子成员测评、镇(区、街道)与市级机关部门互评、干部群众、服务对象分类测评,让被测评干部的上级、同级、下级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多方听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业务相关联的同志的评价,尤其是了解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

二是科学分析数据。在各镇(区、街道)、市级机关部门实绩申报的基础上,组织发改委、农工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申报的工作实绩进行核实评估。对领导干部完成量化指标的可信程度和真实性进行分析,尤其是对财政收入构成、万元GDP能耗、项目投入产出比、注册外资的开工率等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对领导干部任中、任满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情况的审计,核算资产负债率,辨析虚实,挤掉水分。

三是立体综合评定。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采用连续看、回头看、本质看,放在更大的空间看等方式全面综合分析干部实绩,分析近五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分析指标的完成渠道,辨析那些为达目的损害群众利益、留下发展隐患的行为,形成综合性的定性结论。

3.注重日常研判与考核相统一。年终一次性集中考核得到的结论有时难免片面、不完整。要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变“单一考核”为“综合考核”。

一是开展日常研判。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研判制度,采取双向约谈、资料分析、实地考证等方式,对班子运行状况和干部工作状态进行把脉问诊、科学研判。召开干部群众恳谈会,看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准不准,全不全,真不真。深入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基地、新农村建设等现场全程跟踪督查,了解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的表现。

二是突出任期分析。每年重点分析若干市级机关部门和镇(区、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突出对新转岗位、任期过半、任期即将结束的领导干部的考核。对新转岗位的干部,到原任地进行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看前后口碑是否一致,是否留下“烂摊子”;对任期过半的干部,看其规划执行的情况,驾驭全局、开拓创新的举措;对任期即将结束的干部,分析任职以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工作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等情况。

三是实行政绩联审。年终考核时,建立由组织、纪检(监察)、统计、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实绩联审会,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风廉政等研判组对干部实绩进行“三堂会审”,对城镇建设、招引项目、化解债务等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透过数据看本质,引导领导干部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多创造打基础、放长远、利后人的政绩。

(三)坚持“三个结合”,完善体现新要求的结果运用体系

只有对考核结果进行全面和综合的运用,才能把考核结果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也才能培养和建设出党和人民欢迎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1.将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相结合。坚持将实绩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来源的基础依据,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磁极效应。

一是健全实绩档案。建立和完善科级领导干部实绩档案,将历年的考核实绩分类记录在案,实行数据库管理。建立实绩座标系,如:对领导干部个人,以时间为纵座标,以实绩要素为横座标,对领导班子集体,以同一考评系统中的单位为纵座标,以实绩要素为横座标,分别形成实绩指标曲线图。从曲线图看领导干部实绩在时空中的变化,为评判、任用领导干部提供最形象的依据。

二是树立实绩导向。根据实绩考评情况,对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实绩较差的干部,加大调整和降免力度。班子换届时,将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放到关键岗位,配强科级领导班子“一把手”,不唯年龄、资历用人,优化班子结构;年终调整时,对当年重点工作推进和作风建设执行不力的领导干部,可尝试实行代理岗位制度。

三是坚持客观公正。辩证对待干部实绩考评结果,全面掌握干部情况,公正使用干部。处理好“德才绩”的关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对实绩突出、“德”方面有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处理好一时实绩与一贯实绩的关系,对追求轰动效应,靠“泡沫政绩”骗取荣誉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处理好主观努力与客观原因的关系,对做工作拈轻避重、挑肥拣瘦、占用他人成果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2.将考评结果与奖励惩处相结合。根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情况,确定实绩考评等次,并与评先评优挂钩,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一是区分评定等次。把考绩结果与公务员考核工作对应起来,市级机关按“实绩突出、实绩比较突出、实绩一般、实绩较差”四个等次,优秀比例分别控制在20%、15%、12%、10%;连续两年在同类部门中列末位的,取消班子成员评优资格。镇(区、园)实绩考核三等奖及以上的优秀比例为20%;三等奖以下的为15%;当年处于末位的取消班子成员评优资格,且其他人员评优比例降为10%。

二是加大激励力度。获得记三等功以上奖励的领导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可优先选派出国考察学习,优先安排到上级党校学习,优先推荐为“十佳公仆”、“劳动模范”、“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先进人物人选。任职期间连续三年目标责任制考核获三等奖以上奖项的镇党委书记,或任职期间连续三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的市级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优先作为副处级干部人选向上级推荐。

三是选树宣传典型。突出正面引导、正面激励,对实绩、潜绩、优绩明显的干部,挖掘工作亮点,提炼精神实质,推出先进典型。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的形式开展学习,争学典型、争当典型。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引导干部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

3.将考评结果与自身建设相结合。将实绩考核结果深入应用到干部队伍建设中,塑造干部科学谋事、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班子的整体合力。

一是反馈考核结果。完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向被考核单位和对象发放“成绩单”,包括考核组形成的评价报告、考核等次、民意测评结果等,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增强领导干部考核工作透明度,激励其爱岗敬业,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谈心谈话。健全谈心谈话制度,与考评对象进行谈话,对绩效突出的,进行鼓励谈话,肯定成绩,指出努力方向;对绩效一般和较差的,进行提醒谈话或诫勉谈话,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制定措施,责令其限期改进,推动经济社区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推行点单培训。根据总结查找出的领导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设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菜单式”定制课程,分批次、分层次、分重点地组织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引导干部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篇2: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一、基本做法

近年来,我部

围绕“考什么”、“谁来考”、“怎么考”这一主线,科学设置考核环节,准确规范考核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考核手段,建立了以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评价为核心内容的干部综合考评机制。

1、责任承诺考实。每年初,我们要求各单位围绕文秘杂烩网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制定本单位当年工作思路、工作任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并进行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评议。年终考核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出考核公告,公布被考核对象、考核组成员名单和举报电话,使考核工作从始至终置于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中,将实绩的真实程度交给广大干部群众审核和评判,防止随意夸大成绩、掩盖“败绩”、侵占“共绩”等现象出现。

2、领导把关考评。各单位工作总结和文秘杂烩网副科级以上党政班子成员的述职述廉报告,分别送县委、县政府对口分管领导和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审阅评议,由县级领导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整体工作和党政班子成员个人工作实绩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以百分制量化计分。

3、群众参与考认。召开民主测评会,对领导班子的政治鉴别力、政策敏锐性、大局意识等十多项评价内容和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五项评价内容进行测评,同时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被认可度进行民意调查,形成结果并按百分制量化计分。

4、部门核对考证。组织纪检监察、审计、发改委、政法、计划生育等职能部门根据单项考核目标和考核细则,对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提出单项评价意见,并提供相关数据,各项结果按其所占权重折算后计入年终考核总分。

5、组织系统考核。考核组采取“听、谈、看、议”的方式,广泛收集材料,实施立体考核。全面了解单位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所承诺的工作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在对考核对象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形成初步结果的基础上,考核组成员进行集体议绩,发表意见,按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要素对领导班子进行打分;对领导干部按所承担的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工作效率和效果、本人所发挥的作用等要素对个人进行打分,形成考核组的实绩评价结果。

6、综合确认评档。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上述考核评价内容按不同权重计算出分值,并进行分析、比较、排队,形成对考核对象的综合性定性结论,确定相应等次,提出初步评价建议,并报县委审核研究后,确定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终评价等次。

二、现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

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现行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干部考核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考核主体不明确,群众参与度不高。目前的干部考核评价主体主要以考核对象的上级领导为主,考核对象的平级、下级特别是群众(服务对象)参与知情权和选择监督权难以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干部群众对干部考核工作缺乏信任,参与热情也大打折扣。

2、实绩内容不全面,考核指标不完善。现行考核评价内容、方式单一,指标笼统。实绩考核内容偏重以“gdp”增长为中心,忽视“四大文明建设”全面进步;偏重“物本考核”,忽视“人本考核”;偏重当前规模和速度,忽视长远质量和效益。同时,考核指标缺乏层次性。在具体考核中没有针对不同职务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条件加以区分,没有对被考核对象个体进行细化考核,偏重共性指标,忽略个性指标。另外,现行考核工作中对“绩”的评价内容设置无明确指向,“一绩多用”、“多绩一用”等情况均不同程度存在。

3、考核方法不科学,评价结果欠准确。一是定性考核偏多,定量考核不够。不能全面、公正、客观地反映干部的素质和业绩,难以让领导决策层直观地了解社情民意,使领导和群众意原结合不充分;二是注重年终考核,缺乏平时考核。目前的考核通常是年底一次性集中考核,缺乏对平时绩效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使得年终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三是偏重静态考核,动态考核偏少。在实际考核工作中,往往偏重于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而缺少实地的、跟踪的动态考核,使考核者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掌握和最终评价比较肤浅,缺乏深度。

4、考核机制不健全,结果运用不理想。一是考核目标计划的制定缺乏刚性,往往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有的计划本身不

合理,造成考核工作的混乱;二是缺乏日常考核机制,对考核对象日常绩效完成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督,造成绩效信息的流失;三是缺乏有效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考核结果同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结合不紧密,考核结果与奖惩脱节,难以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考核效果大打折扣。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健全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

1、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对引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突出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导向性

一是坚持科学导向,以人为本,引导干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政绩观。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分类考核,把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作为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的重要标准,调动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坚持发扬民主,群众公认,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促进干部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四是坚持公开透明,简便易行,规范考核评价工作,增强考核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方法,力求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准确性。

(1)规范考核程序,扩大考核范围,提高群众参与程度。一是加大考核预告力度。将考核目的、日程安排、考核对象、内容、方法步骤、考核组成员、联系方法等情况公开,提高群众参与考核的积极性。二是完善述职测评内容。由考核组和有关单位党组织共同召开有一定规模有广泛代表性的干部群众会议,领导干部作述职报告,与会干部群众对述职者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由与会干部群众对被考核者作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民主测评。三是增强个别谈话效果。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熟悉情况的干部群众进行个别谈话,具体了解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特别要通过“知情人”了解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情况。强化保密措施,使群众消除顾虑,如实反映被考核者的情况。四是提升业绩评估精度。注意收集统计、审计、政法、计生等部门的相关资料,对一些突出的有争议的问题深入调查核实,作出评估,然后综合分析,形成考核材料。

(2)改进考核方法,提高考核质量,准确客观地了解干部情况。一是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将考核指标量化。考核过程中既要看数量的大小,也要考虑质量的高低,既要看当前的”显绩”,更要看由当前政绩可能产生其他的负面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变化,引入干部实绩取得的成本分析,关注干部实绩完成所花费的社会代价,重视干部实绩完成所真正带来的整体社会效益。二是静态考核与动态考核相结合。实行重大事项跟踪考核,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的素质能力和工作绩效。同时在确定日常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内容完备、标准明确的日常考核办法,搞好日常考核记载,为考核提供依据。三是领导评价与群众意见相结合。既要认真听取单位主要领导的意见,又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注意向不同层次、各个方面了解情况,不偏听偏信,尽可能多地了解到真实情况。四是坚持日常、考核与届中、换届考察相结合。注重将日常、实绩考核与届中、换届考察有机结合,整合资源,双向推进,做到统一体系,资源共享,在运用日常、考核结果进行奖励和惩戒的同时,将届内五年的实绩考核结果与届中、换届考察中干部的考核任用有效结合,解决“不换届不考核”、“不任用干部不考核”的问题。

(3)认真开展民主测评,采取更为恰当的方式,力求民主测评具体化、科学化。一是民主测评方法科学化。要少讲或不讲成绩,多谈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群众独立自主地对干部进行评估“画像”。要编制测评信息数据处理程序和信息分析程序,使测评结果得以准确快捷全面显现,使测评结果更趋合理科学。二是民主测评参与者结构科学化。参加民主测评人员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要求本单位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以及下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基础上,适当增加与本单位工作业务联系紧密的相关单位人员及服务对象,尤其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加测评。增加民主测评参与者的代表性,增强民主测评的真实性。

3、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坚持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不断健全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目标体系,体现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科学性。

(1)正确地设置考核评价内容。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当前”又看“长远”、既看“发展”又看“民生”。把中央和上级党委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希望及关心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不同的时期要体现考核评价内容的时代性。如把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抵御金融危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工作作为当前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2)科学地设定考核评价指标。破除以“gdp”为中心的考核模式,建立涵盖“四大文明”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增加“基本农田保护率”、“人居环境质量及污染控制”、“农民人均收入”、“居民工资水平和存款余额”等指标,尤其是突出“以人为本”的要求,重点考核能够反映城乡居民就业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将公众“幸福指数”、“安全感”等能够反映公众生活质量的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使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程度。

(3)合理地赋予考核评价指标权重分值。对指标赋予权重分值时,一是既要突出经济工作重点,又不能设置太偏,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抓,防止顾此失彼。二是要针对每一个职位的特点进行要素分析,科学地确定不同被考核者各项指标的权重,合理组合各项指标。三是合理设计不同考核主体的权重比例。将上级、同级、下级和服务对象等四种不同的考核主体评分的结果加以区别,进行科学权重分配,真正体现“群众公认,突出实绩”的原则。

4、以健全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为重点,坚持奖优罚劣的原则,切实加强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注重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实效性。

(1)建立“实绩联审制”,推进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主体专业化。由县级领导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工作实绩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考核领导小组。在实绩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干部进行实绩考核评价并产生初步评价结果后,整合考核评价资源,召集纪检监察、组织、发改委、审计、统计、政法、计划生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就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以“联席会”的形式进行集中审定、核实。

(2)建立考核结果“反馈申诉制”,增强实绩考核评价工作透明度。一是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反馈制度。要把考核结果向被考核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进行反馈。被考核的干部要对照考核结果,查找差距和不足,提出努力方向,改进工作。二是建立实绩考核评价申诉制度。相关人员认为考核评价结果与事实有较大出入,或定性不够准确,偏差较大的,可以提出申诉。

(3)完善考核评价“责任追究制”,实现责任主体多元化。考核评价主体要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考核评价对象;考核评价对象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工作实绩,积极配合实绩考核工作。对考核评价主体不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或因考核失察、工作失误而造成评价失真、用人失误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考核评价对象有意制造虚假政绩、提供虚假情况的,要实施相应的责任追究。要加强对考核评价工作的社会监督,对干部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应及时受理、核查并反馈。

篇3:浅谈完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

加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是激励干部积极开展工作,促进干部队伍素质有效提高的重要途径。是科学考核干部、准确评价干部、正确使用干部行之重要举措。怎样全面正确地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进行考核,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等都不尽相同,都会从自身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和工作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机制。具体到我们保险企业如何对领导干部进行实绩考核,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干部实绩考核指标要力求全面,突出重点 考核指标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考核指标是否公正、合理、全面,是关系到干部实绩考核的关键。在我们保险行业中,始终倡导发展是第一要务和坚持效益第一的经营理念,因此说业绩指标和效益指标毫无疑问是考核干部的主要指标。

干部的业绩考核。干部素质的高低,从业绩上体现出来。组织上把我们安排到领导岗位上,是要求我们在岗位上干出成绩、干出效益。“以业绩论英雄”的保险行业中,工作干的好与差,主要就是拿业绩来说话。正如双星企业文化中有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因此说业绩好与坏,就是考核你实绩的高与低重要指标、主要指标。安排的工作完不成,下达的指标打折扣,不讲主观,讲客观;不讲方法,讲条件;不讲奉献,讲索取,在考核中必然失利,在竞争中也必然会被淘汰。

干部的效益考核。公司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有质量的发展,在规模中注重效益,在效益中兼顾规模,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协调式发展。效益是公司的生存之本,没有效益指标的考核,不能正确地考核干部实绩。效益考核与业绩考核是实绩考核中就像齐驾并驱的两辆马车,失去其一,必然会偏离正确轨道,步入歧途,重蹈我们无序经营的覆辙。因此我们在发展中要做到算账经营,学会算账,算好帐,哪些业务我们可以经营,哪些业务我们应该改造,哪些业务我们应该放弃,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心知肚明。发展是好事,但不计成本的发展并非我们所愿。我们只有加强对干部的效益考核,才能让领导干部重视效益,抓住效益,实现效益。

干部的品德考核。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重德。德与才,如同干部素质的两根“支柱”,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相比而言,才不够,可以学;德不行,很难补。可见加强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是很有必要,尤为重要的。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2011年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要健全和改进考核机制,积极引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强德的考核,全面客观准确考核评价领导科学发展的工作实绩,注重了解群众公认度,支持和鼓励干部踏实干事。为此,以科学发展观要求为出发点来设计干部考核内容,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道德品行考核评价体系,正向测评、讲求综合“评德”,反向调查、突出于民“问德”,双向选择、建档全程“记德”,在“全面客观准确”上深入思考、狠下功夫、大做文章,让德才兼备的人有机会、有平台、有地位。

二、干部实绩考核要走出三大误区

(一)要真实地考核干部绩效,必须预防三大误区。一是以年终考核为主的简单做法。目前,实绩考核通常采用一次性集中考核,缺乏平时工作实绩考核,出现平时不算帐,年终算总帐的现象,使年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依据。由于考核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有充裕时间来核实目标,由此导致虚假政绩临时应付的现象;考核者通过民主测评、谈话和查阅记录、资料等形式来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难以完全避免主观感觉和自我价值取向,可能导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观随意性;考察方法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对不同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未作合理区分和调整考察方法,往往使考察材料出现多年的“相似性”;实际考核中,往往偏重于听汇报、阅资料、面谈等静态考察,缺少实地的、跟踪的动态考察,缺乏对考察对象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努力程度的评价,评价结果往往公式化、概念化、僵硬化,也就难以考出考核对象的实绩。

二是考核目标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完了怎么用”不够明确、不够统一,缺乏全局性。考核保费实收,还是考核同比增长;是考核赔付率,还是考核费用率等等,考核口径不一致,标准不统一,被考核者蒙在鼓里,起不到考核效果。有的考核指标缺乏连续性,今年考核这种指标,明年考核那种指标,造成工作重点抓的不到位,始终处在被动状态,这种考核方式将会造成服务发展的动力不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心态。突破发展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动力不足,衡量评价的尺度不明晰,存在“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思想,如此这样,既不利于发展,又失去了考核的公正性。

三是考核方法错位。具体表现有重定性考核,轻定量考核;重显绩考核,轻潜绩考核;重主观印象,轻群众公论。由于考核方法的错位,造成不少干部搞短期行为,面子工程,给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阻碍。

“重定性轻定量”现象,是在考核中过于看重对个人的综合评价,不重视德、能、勤、绩、廉的数字化分析,以至于很容易将人引入“凭印象”、“凭关系”、“凭短期效应”的误区。究其根源,1、主观因素,即没有把握好考核工作中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2、考核要素的量化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即考核没有形成周密、有力的指标体系,使定量难以把握,结合难以操作。所以处理好这层关系,需要组织者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动态分析,统筹各个要素,将职能工作进行合理的分解量化,切实使“软标准”变成了“硬指标”,才能大大提高了考核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二)走出三大误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科学设臵考核目标体系。在考核目标的设臵上,既要全面反映公司的发展情况,又要涵盖公司全年工作的重点;既要重视反映业务发展增长的指标,又要重视反映发展质量和结构的指标,实现速度与效益的双赢;既要考虑考核对象的承受能力,又要考虑到考核的易操作性,同时要应尽可能做到内涵明确、外延清楚、语义清晰、区别度高且通俗易懂,理解时不会产生歧义。

二是合理区分辨别干部实绩。考核人员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就要强化考核评价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看领导班子的主流、发展态势和潜力;正确对待存在的不足,正确分析干部取得实绩的主客观因素,防止那些因客观条件好而主观不努力的干部“坐享其成”;正确分析干部个人在整个工作完成中的作用和因素,引入企业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准确界定地方发展中体现的“领导含量”。

三是扩大民主测评范围。干部实绩的大小、优劣乃至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在民主测评上要多层面、多举措进行,不仅有党员干部、一般员工,而且还有营销人员和客户代表,由各方面人员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出评价。既要体现在民主测评上,也要通过谈话、拜访、沟通等多途径进行侧面了解,力争全面地看出干部实绩情况。

四是全面提高考核人员综合素质。加大对考核人员的培训,探索建立持证考核制度。按照干部考核所需业务,对参加考核的人员实行考核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符合条件核发资格证书,持证参加干部考核。同时鼓励自学,要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广泛学习经济、法律、科技、历史、文化、业务等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干部考核工作的需要;要苦练基本功,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不胜任人员。

五是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实行流动考核,机动考核。考核并不固定于某一定期时间,而是着眼于干部的日常工作行为,干部在平时完成的每项工作任务,都体现着干部工作能力、水平和工作成果、业绩。日常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干部工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平时积累材料,以便全面、历史、客观地评价干部。因此,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考核,并作为年终总结和定期考核的主要依据,这样才能扭转年终考核“一锤定音式”的弊端和个别干部弄虚作假的现象。

三、干部实绩考核要从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考核目标要科学设定。如何正确考核干部实绩,是干部建设的灵魂,对此,我们着眼于选准用好干部,着眼于克服以前笼统、抽象分析干部的弊端,解决用什么样的“尺子”衡量干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图纸”规划干部的问题,树立健康向上的工作导向,积极探索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考核的目标必须突出指标的涵盖性、客观性和导向性,切实做到重点突出,实在、适中、适度。

二是考核指标要动态调整。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及时调整补充工作任务,如将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等全局性工作列入考核范围,以增强考核的针对性。

三是过程考核要贯穿始终。进一步强化目标任务分解和平时督促检查,完善半年考核、季报月报制度,使考核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

四是社会评议要积极探索。在完善服务对象测评制度的基础上,在社会评价、中介机构评价及推行实绩公示、公开考核过程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五是分类管理要更加合理。要针对各部门的特点分类考核指标,实行差异化考核,应充分考虑其工作的性质、特点,综合平衡,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六是科学地运用考核结果。考核结果的运用是考核的最终归宿,是考核中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做到将考核结果与评优相结合。对在考核中名列前茅的干部要进行通报表彰,并作为评优的主要依据。

2、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相结合。将总体排位靠前的领导干部作为正职转任重要岗位、副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在今后干部调整中予以充分考虑。

3、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管理相结合。将考核意见向被考核单位和对象进行反馈,使干部了解自身各项能力在班子中的排名和干部群众对自身的总体评价情况,改变以往领导班子和干部对上级考核评价自身工作表现知之甚少的情况,增强干部评价工作透明度,激励各级干部爱岗敬业,营造学赶先进、争创佳绩的良好氛围。

4、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培训相结合。针对领导干部在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帮助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定措施,限期整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真正做到因人施教,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对工作实绩不理想的领导干部帮助找到工作开展不顺利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对德才素质不理想的领导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警示教育和系统的理论、能力的培养锻炼,帮助其提高自身素质。

篇4: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整改措施 整改项目: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整改措施: 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制度。整改情况: 目前,我县成立了全县乡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黄采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义同志兼任常务副主任,张震、杨德彬、张筠兼任副主任,具体开展“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各项工作。2009 年 10 月 22 日 在县委三楼会议室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后,我县根据《**地区县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办法》等相关工作要求,制定了《中共**县委关于开展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的意见》和《**县乡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具体明确了我县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标准,并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制度,在原有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相对完善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篇5: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为推动工作落实,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的各项目标任务,依据《留坝县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原则

(一)业绩显著,推动落实的原则;

(二)统筹兼顾,综合评判的原则;

(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四)党管干部,奖优罚劣的原则;

(五)简便易行,考用结合的原则。

二、考评范围

镇机关及镇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

三、考评指标

(一)由青桥驿镇干部实绩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评。实行百分制与加减分制相结合进行计分,方法为:考核指标得分+评价指标得分+测评指标得分+加减分。

1、考核指标(基础分75分)

(1)业务工作考核。主要包括党建、纪检、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统战、工会、共青团、武装、政协中心学习组、综治、信访维稳、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林业、土地、水利、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招商引资等,由镇考评领

导小组安排考核,实行加减分制。各项工作与其它七个兄弟镇横向比较排名前三位的,直接在总得分上加2分、1分、0.5分;排名后三位的,直接在总得分上分别扣减2分、1分、0.5分。

(2)单项重点工作和阶段性临时性工作考核。

由镇考评领导小组安排考核,实行加减分制。一项重点工作或阶段性临时性工作考核与其它7个镇横向比较排名前三位的,直接在总得分上分别加2分、1分、0.5分,排名后三位的,直接扣减2分、1分0.5分。受县级部门表扬或通报的,实行加减分制。通报表扬一次直接在总得分上加0.5分;通报批评一次直接在总得分上扣减0.5分。

2、测评指标(20分)

主要是评价干部发挥职能作用情况,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现实表现,设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平价格次,重点看总体评价。由镇考评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参加测评的人员为镇两代表一委员、部分村干部、驻镇单位分责任以及全镇干部职工。计分方法为:(总体评价中优秀得票率×100%+称职得票率×70%+基本称职的票率×40%+不称职得票率×0)×20。

3、领导评价指标(5分)主要评价干部综合表现情况,重点看总体评价。由镇党委班子成员和副科(享受副科待遇)及以上领导干部参与的测评,计分方法:(总体评价中优秀

得票率×100%+称职得票率×70%+基本称职的票率×40%+不称职得票率×0)×5。

四、程序方法

考评按工作实绩自查公示、考核大会民主测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满意度测评、考察核实、汇总审定。

(一)工作实际自查公示。在年终考核时,每位干部提交思想工作总结和工作实绩档案表,提前公示在单位显眼处。

(二)考核大会民主测评。发放干部民主测评表,采取无记名填表方式进行测评。

(三)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满意度测评。发放干部民主测评表,采取无记名填表方式进行测评。

(四)考察核实。核实收集干部工作实绩佐证材料。

(五)汇总审定。汇总考评情况,提出初步意见,交党委会议审定。

五、等次评定

1、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2、干部个人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的方可评定为优秀;考核得分在65分至90分的方可评定为称职;考核得分在50至65分的评定为基本称职;考核得分在50分一下的评为不称职。

3、干部个人在单位考核大会民主测评中,不称职得票率超过30%的,一般应定为不称职等次。

4、干部在单位考核大会民主测评中,优秀的票率低于90%的,一般不得评定为优秀格次。

5、主抓和分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与兄弟镇横向比较排名后3位的或被通报批评的领导、业务干部不得评定为优秀格次。

6、受党政纪处分的干部当年不得评定为优秀格次。

六、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由镇考评领导小组予以通报。评定为优秀的干部年终直接确定为优秀公务员,在来年的经济工作会上予以表彰奖励,符合条件的,优先向县委推荐为副科级后备干部或上级党政用人部门;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的干部,原则上不予推荐,并劝其调离;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干部,一律退回组织人事部门。

篇6: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一、我区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为目标,从创新机制入手,不断探索实践,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

1、完善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全面考核。我区积极改进干部考核方式,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化,每年年底或翌年年初都对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考核。一是考核目标更加明确。区委把“科学地考察干部,客观地评价干部,准确地识别干部”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坚持的基本原则,力求在考察考核中全面了解和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学习、能力、作风及工作实绩等情况。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近年来依据考核结果,区委提拔和重用了一批政治坚定、实绩突出、勤政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在全区上下树立起“重实绩、重才干、重民意”用人导向。二是考核内容更加具体。通过不断地实践,对领导班子注重从思想政治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团结和谐等方面进行考察考核,对领导干部注重从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考察考核,突出领导干部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实绩的考核。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突出在推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考察,重点考核项目建设、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农村劳务输出、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等;对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重点考察其发挥职能作用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情况,并分党群、商贸、政法、农业、财税、工业、社会事业等各口各有侧重。三是考核程序更加规范。严格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把自上而下的组织考察同自下而上的民主测评相结合,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中,抓好述职述廉、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个别谈话、综合分析等关键环节,做到环节不少,程序不漏,确保了考察考核的质量,为区委准确使用干部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2、推行工作考评制度,突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在干部管理中加大工作实绩考核份量,用工作实绩评价和使用干部。一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便于量化、易于考核的原则,每年年初都将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建设、招商引资、旅游产业开发、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党的建设等工作目标任务逐项分解细化,自上而下落实到各部门和单位,推行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重点项目、先进典型和重点工作包抓领导、承办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做到了责任主体清楚、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明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二是跟踪督查,动态管理。区上进一步完善跟踪督查制度,采取集中督查和分工督查、点上督查和面上督查、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工作督促检查。每年年初和年中都组织召开全区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会,由区上主要领导或各项重点工作主管领导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评,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工作进度快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表扬鼓励,单位主要领导介绍经验;对考核靠后的进行批评,单位主要领导表态发言。各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各职能部门加强工作调度和考核评比,对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三是奖优罚劣,奖惩兑现。每年年终,由职能部门牵头逐单位对照工作目标责任书进行量化考核,对各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和排名,对在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争资金、跑项目方面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对成效较差的单位负责人给予处罚。并依据综合评比结果,确定提拔重用干部的条件和范围,决定干部的升、降、去、留,从而激励了干部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全区上下形成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广大干部的精力和心思集中到抓落实、干实事、促发展上来。

3、坚持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一是规范程序,重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考察考核。区委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坚持干部选任程序,严把“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三个环节,落实干部任用票决制、公示期和使用期制度。在干部任用考察中,把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相结合,根据干部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表现,对确定的考察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公正评价,为区委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严格管理,重视干部勤政廉政方面的考核。坚持干部定期述职述廉制度,各乡镇和区直部门、单位党政负责人每年都要向区委、区政府写出书面述职述廉报告,并在所在单位的全体干部大会上进行公开述廉述职和民主测评,广泛接受群众评议;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一方面对近年来因工作变动、退休或其他原因不再担任原领导职务的,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另一方面重点对同一领导岗位任职时间较长、财务收支数量较大、干部群众反映意见较多的单位、领导进行了任中审计;坚持诫勉谈话制度,对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或者工作考核排位靠后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由区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或区纪委、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存在问题限期改正;坚持干部因公外出打招呼和请销假制度,领导干部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参观、出国出境和因事因病请假时,严格按照程序必须向区委、政府领导和组织部门打招呼,履行请销假手续,并将执行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在考核中对考核对象的感性认识多,量化指标较少,尚未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二是考核对象的分类比较粗糙。目前,全区各乡镇、各部门之间差异较大,各项事业发展基础不均衡,完成工作任务难度也不一致,同时在同一个领导班子中,不同的成员也具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职责职权,但这些在考核标准中还没有区别对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是考核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各职能部门重视了自身工作的考核,忽视了相互之间的沟通。

四是奖惩措施没有达到普遍受激励的目的。由于考核比例的限额,在考核中评为优秀和较差的总是少数的几个班子和个人,而考核结果只注重对前几位和后几位的运用,没有达到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创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直接影响着干部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直接约束着干部的从政行为。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对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合理划分考核对象,体现综合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就是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情况细化、量化为若干具体工作实绩考核指标进行考察核实,结合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进行实绩分析,以此为基础对照平时掌握和了解的情况,依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评价意见和个别谈话掌握的情况,客观公正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出综合评价。由于乡镇和乡镇、部门和部门、乡镇和部门之间在工作基础、外部环境、自然条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用同一套考核指标考核不同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必然不切实际。应对乡镇和区直部门实行“分类考核”,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将考核对象分成乡镇、党群、政府综合、城建工交商贸、科教文卫旅游和政法等几个大口,分类制定考核标准,分别进行考核,重点是考核工作实绩。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指标内容的确定,要紧密结合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实际,围绕我区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重点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制定,可进一步从基础性工作、业务性工作、重点性工作、开拓创新性工作、区委、政府交办的工作等多个方面细化和量化成若干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对领导干部个人的考核,要按照领导成员分工职责和分管工作,针对不同职务层次和岗位特点,设置不同考核内容和对应的权重。作为党政“一把手”,除考核上述班子项目外,还要增加科学决策、班子团结、民主集中制执行等内容,班子其他成员主要考核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及人民群众满意程度等内容。

2、采取科学的考核办法,体现综合考核评价的客观性。一是坚持定量与定性考核并重的原则。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应实行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以定量考核为主。定量考核可由工作实绩和民主测评两部分构成,每部分按百分制细化和量化为若干考核指标。合理确定工作实绩和民主测评在综合考核得分中的权重比例,保证量化得分客观准确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体情况。二是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对即定实绩考核的同时,注意对实绩取得过程的考核,尤其是对主观努力程度、发挥作用等方面情况进行重点考核。三是坚持“显绩”与“潜绩”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考核显绩,又考核潜绩,既要看干部当前做了什么,又要看给后任留下了什么,对长远发展打下了哪些基础。四是坚持全局与局部并重的原则。不仅要看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成绩,更要看其能否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维护大局。五是坚持实绩与成本并重的原则。对政绩的评价要引入成本分析,不仅要看取得的政绩,还要看为此付出的投入和代价,把发展的成本高低作为判断和衡量政绩的标准之一,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正绩观。

3、扩大考核评价参与主体,体现综合考核评价的全面性。要坚持组织认可和群众公认相结合的原则,多元设置考核评价主体。上级主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对考核评价对象负有领导、管理、监督的重要职责,是必不可少的考核评价主体;考核对象的下级与其工作关系比较密切,考核对象实绩的主要施行者和落实者,情况最清楚,感受也最深;群众是被考核对象的服务主体,最能发现问题,评价最为客观真实,最具发言权。在综合考核过程中,将上级、同级和下级,特别是群众纳入到考核评价的主体体系中来,克服考核主体单一的弊端,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以及考核片面和失真的问题。

4、执行严格的考核程序,维护考核评价工作的严肃性。要按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要求,做到考核前准备充分,考核中扎实细致,考核后的分析评价客观全面,在保证环节不减、程序不漏的基础上,重点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在考核前及时下发考核工作通知和预告,要求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单位)根据考核要求进行自查,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根据考核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考核工作预告。在实施考核过程中,要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察看、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对领导班子和成员工作实绩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组织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测评活动。在综合分析评价过程中,要通过对被考核对象综合考核基础得分、个别谈话及相关部门提供的有关材料等进行比较分析,客观公正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评价。在反馈考核结果时,以书面形式向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反馈考核情况,反馈时应客观肯定成绩,分析问题原因,明确提出需要进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见和建议。

5、正确运用考核结果,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性。一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的主要依据。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扩大精神奖惩的范围,拉大物质奖惩的差距,进一步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二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坚持“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对考核优秀的优先予以提拔任用和转任重要领导岗位,对不是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后备干部的副职领导干部,及时充实到正职后备干部队伍中去;对考核比较差的班子及时进行调整;对考核不称职的个人,严格按照《关于不胜任现职干部处理办法》规定予以交流、降职、辞职和免职等处理。三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分析干部考核结果,找出干部知识、经验、能力、修养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活动。

6、大胆改革创新,确保综合考核评价的长效性。一是要加强领导。可成立由区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纪委、宣传部、政法委、发改局、农办、督查办等部门组成的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全区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的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总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的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日常联络、协调、指导和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组建各大口考核组,负责相关单位的工作实绩考核指标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的具体联络、协调、组织实施。通过多方联动,使考核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二是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作为一项开拓性的工作,不论是考核目标体系,考核评价办法,还是考核的组织与管理,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一些内在规律还需要在实践中把握和探索。三是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考核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技术保障,也是考核制度得以长期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条件。考核评价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必须要采取计算机管理等现代科技手段,这样,才能使考核工作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更快迈上一个新台阶。

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上一篇:年度经营计划管理下一篇:用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