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圈游戏策划

2024-05-02

套圈游戏策划(精选6篇)

篇1:套圈游戏策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首先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因此,通过问题情境“谁会赢”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出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在新知探索中,我又通过不同的形式营造一种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其掌握100以内3个两位数连加的计算的方法。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时,还是没有完全让每个学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与改进。

篇2:套圈游戏策划

1、估算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出不同的估算方法,而不是发现学生估对了,就停止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其它方法的估算。

2、让学生尝试计算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后,应该将这几种方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更直观地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后面的计算。

3、最后一道练习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仅仅是满十进一,而是满几十进几,结果因为学生都是采用分步计算为主,而忘记了重点强调,导致这一设计的目的没有达到。

4、整个教学过程中,感觉自己关注学生较少,课堂组织能力还有待加强。

篇3:套圈游戏策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加减法 (三) 的第一课“套圈游戏 (连加运算) ”, 教科书76-77页。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会列竖式计算。能选择恰当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具体的现实问题中体会学习连加法的重要性, 体会连加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连加法的价值与作用,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片段

片段1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及估算能力。

师:淘气与笑笑都非常喜欢套圈游戏, 他俩进行了一次套圈比赛, 并把成绩记录下来了, 请同学们看看统计表, 估计淘气能赢吗? (出示主题图)

生:独立思考。

师: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同桌交流。

师: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同学们是怎样估计的。

生1:我发现淘气除了第二次比笑笑少1分, 其他两次都比笑笑高, 而且第三次高出3分, 肯定淘气赢。

生2:我想的和他不同, 大家看, 淘气三次得20多分、20多分、40多分, 一共是80多分, 笑笑三次得20多分、30多分、40多分, 一共是90多分, 应该是笑笑赢。

生3:第一次淘气多1分, 而第二次笑笑多1分, 前两次他们得分同样多, 只需要看第三次, 而第三次淘气得分高, 所以, 淘气赢!……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估计的方法, 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淘气赢没赢, 同学们估算的结果不同, 我们来准确算一算, 就会验证同学们的结果。……

【评析】开课时教师有目的创设了问题情境:“淘气能赢吗?”, 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引导学生去估算, 同时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强化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同学们交流了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进一步掌握。而学生的估算能力正是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强化得到提高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及估算能力是发展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对数感主要表现的描述, 其中包括“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这个数学活动内容的设计是发展学生数感的具体体现, 同时也为下一步通过计算来验证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做了铺垫。

片段2掌握连加法的计算方法, 体验算法多样化。

师:要计算淘气三次共得多少分, 怎样列式解决?

师:我们学习过一位数的连加法, 现在是两位数连加, 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算一算。

生:独立思考, 试算。

师:好!同学们都很用心, 谁愿意说一说你的算法?

……

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小明、小红、小丽的想法如下:

师:同一道算式, 同学们想出来这么多的计算方法, 很聪明!请你用与你计算方法不同的方法算一算。然后想一想,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

生:用心算。

……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竖式计算, 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一。

师:请同学们再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竖式方法, 计算一下笑笑共得多少分?

……

师:现在知道了淘气和笑笑的总分数分别是多少了, 该怎样判断谁赢了呢?

生:淘气得97分, 笑笑得94分, 淘气赢了!

师:刚才估计谁赢时, 生2同学的估计老师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为什么结论错了?进行怎样的修改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

【评析】本教学片段中, 教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解决怎样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计算三个两位数连加的问题。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与算法经验去探索;用口算、竖式计算方法去解决问题。使同学们认识到不同计算方法的优势,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发展了学生的数感。而《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感主要表现的描述, 其中就包括“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

篇4:《套圈游戏》课例研究

2、创造性的整合教材,将例题教学与练习结合起来,更充分的利用例题。

教学科目: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套圈游戏》

近段时间,公开课、示范课似乎都离不开多媒体。有教师认为,如果不用多媒体课件,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在别人看来一定会大打折扣,意味着自己也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由此,我们能够看到,有的课堂我们看不到老师的作用,一味的用课件贯穿一节课。学生感到热闹、新奇,就像看动画,但他们没有去思考问题、开动脑筋,没有达到我们想借助多媒体引起他们的兴趣,更好的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初衷,那么多媒体课件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没有了这个作用,那么它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我讲套圈游戏这一课时,一开始我也是这样设计的,借助多媒体做成丰富、可爱的动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通过我的实践,我发现它并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新奇感过后,就引不起他们的注意了。于是我改变教法,重新尝试,下面是我这几次课例的对比,希望能使大家受到启发。

一、原始课例:

我在教一年级数学课《套圈游戏》时,开始是这样设计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一次口算比赛,看看哪组的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比赛结束后,我出示了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套圈游戏。

师:“淘气和笑笑都觉得自己会赢,争论不休,所以想请你们做小裁判,你们愿意帮他们的忙吗?”

学生都能通过思考、讨论想出不同的比较方法,老师一一肯定。

师:“ 那咱们判断对了吗?淘气真的赢了吗?让我们验证一下,请你们算出淘气的总分,怎么列算式呢?”

生:24+29+44=?

师:“那你们能算出来得数吗?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得?”

生1:“24+29=53,53+44=97。”生2:“29+44=73,73+24=97。”生3:……

师:“我想大家肯定还有很多更好的方法。那么请大家看这几道练习题。(动画出示笑笑的分数‘ 49+17+31 ’,)想一想怎么做会简便一些呢?”

举手的寥寥无几。再后来做连加练习时,学生已经对多媒体课件失去了兴趣,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了。做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分散,没精打采,更有一部分人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不愿意去做练习。看到这种情况,我很疑惑,他们怎么了?他们不是喜欢看动画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思考,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一年级学生年龄太小,对新事物好奇,但不会长时间集中,必须让他们不断的有新的刺激,不断地获取成功。

2.没有很好的整合教材,一味的按照书上给好的去就步完成。

3.例题没有发挥其该有的示范,引导作用。如后面的练习“49+17+31”完全可以在例题时让学生一次性思考,在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间没有发掘出他们更充分的潜能,没有让他们的思考到达更深的境界。所有学生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4.没有及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得后面练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思维停止不前。

针对这些情况,我改变了原来的教法,下面是我的第二次上课实例。

二、二次课例:

再上这一课时,我在口算中加入了这样的一道题目“19+24=()+()- ()”

师:“谁能大胆的试一试呢?”片刻后,有几位学生举起了小手。

生:“19+24=20+24-1”

师:“你太棒了!那老师把题目改成19+24=(+),看看这道题怎么填?”

生:“19+24=20+23”

在引出新课时,我没有让他们看多媒体课件,而是将书上的小动物们都画成可爱的卡通画,剪下来用讲故事的形式一一出示,学生看到后也是非常兴奋,有的说“那只猫真可爱,有的说那只大象好神气,还有的说,那只兔子才调皮呢,露着大门牙……”同样吸引了学生,引起了他们的新奇感,达到了与多媒体同样的效果。

在出示淘气的分数时,我将例题中的3个数“24、29、44”改成了“24、29、46”为什么这样改呢?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发现其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在前面的原始课例的计算中,大家不难发现,学生说淘气的总分时就只有单调的几种作法,并没有真正的思考问题。我将例题改过之后,学生的解法很多,最突出的做法有①24+46=70,70+29=99。

师:“为什么你要把24先和46先加起来呢?”

生:“因为个位上的4+6=10,所以我就把24和26先加起来了”很多学生恍然大悟,直后悔自己为什么没看出来。我又在这时适时地请他们判断这些题目“23+45+25,27+36+23”

学生都能说出先把个位上能凑成10的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这样既达到了今天的教学目的,还使他们发现了数学的神奇,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认真观察你会找到更好的方法。在我大力表扬了这同学后。

师:“其实这道题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你们都没发现。记得老师在刚上课时出的这道题目吗?19+24=(+)你们说得很棒,想一想和这道题有什么联系呢?”

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立刻开始讨论了,大家都想找到那个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方法,他们的好胜心理让教学向着更深一步进行,这正是我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让他们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也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片刻后,几位同学欣喜的举起了小手,他们眼中既有掩饰不住的快乐和自豪,更有想表现自己焦急的期待。

生1:“23+30=53,53+46=99”生2:“24+30-1=53,53+46=99。“生3:……

在新课的教学环节完成后,同学们都有些疲惫,失去了先前的兴趣。这时,表扬与小红花已经吸引不了他们了。再下来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同学们,刚才咱们光给别人评理了,那现在让我们也去玩一玩好不好?”

学生们都兴奋的看着我,注意力空前集中。

师:“下面的问题,谁答对了,老师就送给他一个黑板上的小动物,你们想要吗?”

学生们沸腾了,都睁着小眼睛,竖起小耳朵,专心地望着我,等我出题,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写着期盼。

师:“如果老师请你套3种小动物,套哪3个小动物你会得到最高分?”

生:“套白鹅、熊猫和小象得分最高。”在这位小朋友欣喜的拿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后,下面的学生更着急了。都全神贯注的听着下面的问题。

师:“套哪3种小动物你会得到最低分?”

学生的小手一个举得比一个高,都想得到某一个小动物。

生:“套梅花鹿、兔子和企鹅得分最低。”

没有被叫到的学生眼睛里充满了焦急和遗憾,和第一节课的发言的人寥寥无几,学生自己干自己的事情的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

师:“这里还有5张图片呢,老师请你们在答题纸上算出自己喜欢的3种小动物的总分,谁做的又快又对,老师送他剩下的小动物。”

下面的练习他们做的非常好,很积极,因为他们能得到真正的小动物图片,而不像电脑上的看看而已。有了动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使本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5:套圈游戏教学反思

教学时,先出现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是什么小动物,接着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统计表,告诉学生:“六一”快到了,我们班也要举行套圈游戏,现在请你在统计表上第一行写上自己的名字,想想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就填上自己所套到动物得到的分数。这样一来,把教材上统计表填淘气套动物的分数改为学生填写套自己喜欢小动物的分数,每位学生脸上露着笑容,兴致勃勃地进行填写,接着告诉学生,在下一行填上你喜欢的同学名字,猜一猜他(她)喜欢什么小动物,把套到的分数填上去。这时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拿着铅笔一直在猜想,而后认真地填写。填好后,老师又提出要求,到你喜欢的同学座位上与他(她)交流,看你的猜想是否对了,如果不对,修正猜想。然后互相交流说说这张统计表的意思。这样的改变,更切合了学生的实际,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整个教学环节,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景象。学生的数学意识,猜测、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都得到培养。

2、拓宽学生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淘气和笑笑三次各得多少分?我是让学生看着自己手上拿着的统计表提出问题,这时学生有的问要提出什么问题,是不是提什么问题都可以。我对学生说:“你会提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写在本子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或画图表示。”当学生在写问题时,我下去巡视,并有意识地把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大致上有这几类:从横的看统计表:×××(自已的名字)第一次比XXX(自己的名字)第二次多(少)多少分;有一种是写别人的名字,进行比较提问题。还有一种是竖的看,如:×××(自己的名字)第一次比×××(别人的名字)第一次多(少)多少分。还有一种类型是×××一共得了多少分,一共得了多少分;还有一种类型×××三次得了多少分,两人六次共得了多少分;还有个别学生只叙述题意没有提出问题,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类后,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进行比较分析,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很接近学生的思维和理解程度。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哪些是叙述完整,哪些是不完整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同时也理解了新旧知识的区别。这一教学环节,我认为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是存在差异的,通过个人写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既掌握了本节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思维空间,学生潜能得到了开发,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又克服了四人小组学习的某些不足。

3、探究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列出的算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在列算式时,是列以前学过的两个数加或减的算式;有的是三个数加法算式(百以内和百以上的);还有个别学生列出六个加数的算式,对于这些算式,我重点引导学生对三个数连加算法多样化进行探究,先探究百以内(三个数连加)再探究百以上(三个数连加)的算法,学生能讲出课本上几种算法,对百以上的计算提出了自己的算法,例如;29+47+41,29加41等于70,70再加47等于117。能这样进行计算学生实际上应用了简便运算的性质,这是一种创新意识,而对六个数连加的计算,有的学生也说出了算法:所有的十位上的数先加,再算所有个位上数的和,再把个位上加的数和十位上加的数合起来。从这里看出学生具有初步类推意识。学生在分层次有坡度的自主学习中,学会的不仅是三个数的列式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探索、自已去发现,学会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这样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篇6:套圈游戏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套圈游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1

《套圈游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对100以内数进位加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教学重点是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作到以下几点:

一、利用游戏情境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抽分游戏”很感兴趣,亲自参与,引发学生对数的注意,为估算打下了基础。在课堂中,由于巧合,男生的运气很好,每次抽到的分数都很高,这样,学生很自然的运用“比较”这一方法,估出了男生的分数可能高。教师顺势指导,也可以用整十数来估计。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学习效果较好,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积极引导,对比发现,探讨交流。

新课改的数学计算课堂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特别是竖式计算,学生列出了三种:分式列、整体列、接着列。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客观的选择,寻找到最准确、最合理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三、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的作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特别是购物的时候。所以,设置了为妈妈作参谋的环节。引导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并利用多种搭配方法练习连加计算。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便于学生间的交流。

以上三点是在教完这节课后感觉成功之处,同时,我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1、情境的创设有些零散,整体性不强,应该让各个环节处于一个完整的大情景中,可以利用六一儿童节这一情景,“准备节目——为小明准备礼物”,这样,与学生的生活更近,兴趣更高。2、对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应当加强培养,对于学生读题的能力也应当加强训练,尤其是图表。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2

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76面套圈游戏教材通过一幅主题图和一张统计表,让学生看统计表估计淘气和笑笑谁会赢?再提出问题淘气三次的总分是多少?给出算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得出算法多样化。对于表中笑笑三次得到的总分教材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列式和进行计算,接着进行发散思维的教学。教学之前,我反复琢磨编者的意图,如果按照这样的编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体验算法多样化,掌握连加的算法和发展初步的估算的意识,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探索空间还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潜能。所以,我把例题呈现的形式稍作变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改变例题呈现形式,倡导自主学习。

教学时,先出现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是什么小动物,接着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统计表,告诉学生:“六一”快到了,我们班也要举行套圈游戏,现在请你在统计表上第一行写上自己的名字,想想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就填上自己所套到动物得到的分数。这样一来,把教材上统计表填淘气套动物的分数改为学生填写套自己喜欢小动物的分数,每位学生脸上露着笑容,兴致勃勃地进行填写,接着告诉学生,在下一行填上你喜欢的同学名字,猜一猜他(她)喜欢什么小动物,把套到的分数填上去。这时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拿着铅笔一直在猜想,而后认真地填写。填好后,老师又提出要求,到你喜欢的同学座位上与他(她)交流,看你的猜想是否对了,如果不对,修正猜想。然后互相交流说说这张统计表的意思。这样的改变,更切合了学生的实际,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整个教学环节,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景象。学生的数学意识,猜测、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都得到培养。

2、拓宽学生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淘气和笑笑三次各得多少分?我是让学生看着自己手上拿着的统计表提出问题,这时学生有的问要提出什么问题,是不是提什么问题都可以。我对学生说:“你会提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写在本子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或画图表示。”当学生在写问题时,我下去巡视,并有意识地把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大致上有这几类:从横的看统计表:xxx(自已的名字)第一次比XXX(自己的名字)第二次多(少)多少分;有一种是写别人的名字,进行比较提问题。还有一种是竖的看,如:xxx(自己的名字)第一次比xxx(别人的名字)第一次多(少)多少分。还有一种类型是xxx一共得了多少分,一共得了多少分;还有一种类型xxx三次得了多少分,两人六次共得了多少分;还有个别学生只叙述题意没有提出问题,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类后,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进行比较分析,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很接近学生的思维和理解程度。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哪些是叙述完整,哪些是不完整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同时也理解了新旧知识的区别。这一教学环节,我认为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是存在差异的,通过个人写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既掌握了本节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思维空间,学生潜能得到了开发,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又克服了四人小组学习的某些不足。

3、探究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列出的算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在列算式时,是列以前学过的两个数加或减的算式;有的是三个数加法算式(百以内和百以上的);还有个别学生列出六个加数的.算式,对于这些算式,我重点引导学生对三个数连加算法多样化进行探究,先探究百以内(三个数连加)再探究百以上(三个数连加)的算法,学生能讲出课本上几种算法,对百以上的计算提出了自己的算法,例如;29+47+41,29加41等于70,70再加47等于117。能这样进行计算学生实际上应用了简便运算的性质,这是一种创新意识,而对六个数连加的计算,有的学生也说出了算法:所有的十位上的数先加,再算所有个位上数的和,再把个位上加的数和十位上加的数合起来。从这里看出学生具有初步类推意识。学生在分层次有坡度的自主学习中,学会的不仅是三个数的列式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探索、自已去发现,学会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这样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把例题呈现的形式改变,根据知识的起点,灵活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交流、合作能力得以展示,知识的获取能力提高了。这样教学花的时间比教材所编排的时间要多一些,但是值得的。虽然估算意识被削弱了,但可应用教材上的统计表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以弥补教学上的不足。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3

本课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套圈游戏引入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通过有关估计的问题情境的设计渗透估算意识,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在探索和掌握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中,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连加计算方法的探究,学生在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早已接触。无论是从计算形式上还是具体的计算方法上学生都可借助旧有学习经验来独立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

对于不同的竖式写法同时展示,由学生先来讲自己的想法,并且讲解出不同竖式写法的优势。这里主要介绍三个数连加的竖式。)课本上出现了3个数连加的算式,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重点,但是许多老师认为这个方法比较容易出错,不是最好的方法。而另外2种方法没有着重强调。

第二次套圈比赛设计目的,让学生体会骄傲使人落后。在比赛中通过猜一猜,算一算笑笑得分,以及淘气套2次的得分和笑笑得分的比较,等一些活动培养学生数感。这个环节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整节课,感觉让学生说的很多,有的问题只需要一,两个学生回答,而我却叫了很多人。我的想法是让更多人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这方面我需要加强。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初步体会估算的必要性,经历数学的再创造,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强调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并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运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为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刚学完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运算,并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对于连加并不陌生,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一定的基础。100以内数的连加要计算出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算法多样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100 以内数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通过引入连加的实际问题并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你们过得开心吗?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那天进行了一次套圈游戏的小比赛,老师把比赛的情况纪录下来了,你们想看吗?(想)那请小朋友们在看的同时,用你们手中的统计表(课前发给学生)来记录他们的得分,好吗?(板书课题:套圈游戏)

[由于连加的计算过程单调、趣味性不强,而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因此,变书上的静态图表为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做小裁判参与游戏之中,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进入关键环节的学习。]

二、体验估算

1、师:观察套圈过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师:请同学们看看统计表里的数据,你估计笑笑和淘气两个人谁赢了?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时,教师抓住较好的估计方法进行引导。)

[此环节旨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套圈中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流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可以有不同的估计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渗透估计的策略性,同时将初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三、探究算法

1、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1)师:同学们用不同方法进行了估计,结果都是推测淘气获胜了。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计的对不对呢?

引导学生说出通过比较两人的总分数就可以知道谁输谁赢了,(2)生提出数学问题,师板书:(1)三次比赛结束时,淘气共得多少分?(2)三次比赛结束时,笑笑共得多少分?

(3)师:这两个问题怎样列式呢?

生列式,师板书:(1)24+29+44=(2)23+30+41=

(4)学生尝试计算算式(1),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算法。

师: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小组里的伙伴们,说一说你们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3、学习连加法竖式写法。

(1)小组长汇报组内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口算方法及几种不同的竖式方法。(可能出现分两步列,写两个加号画一条横线,写两个加号画两条横线,写一个加号画一条横线等竖式写法。)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连加竖式写法。强调书写方法、注意事项。

4、完成算式(2)的计算。

师:三次比赛结束时,笑笑共得多少分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全班交流:(1)算式的得数。(2)计算方法。

5、得出结论。

师:通过大家准确的计算验证,我们知道比赛的结果是什么?(淘气赢了)。

【这部分教学活动旨在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平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算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的过程,鼓励他们创造自己的计算策略,体验算法多样化,同时教师又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公认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在逐步调整和运用准确的计算来检验猜想的过程中,发展了运用数学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

1、我们也来玩套圈游戏怎么样?

课件出示更多的小动物图片,每次在心中圈下3种喜欢的小动物,并算一算得多少分。每人可圈两次。(小动物下的分数包括一位数、两位数,任选三个数加起来均不超过100。)

2、小丽也参加了这个比赛,她前两次共得了70 分。请你猜一猜她可能套中了哪两种小动物?

如果小丽三次套中了100分,她第三次套中了哪个小动物呢?

3、完成书中练一练第3题。

师:套圈游戏其实也算是一项体育活动。你知道2008年在我国北京要举办哪一项世界级的体育活动吗?(奥运会)

师:我们国家的运动员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争取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让我们先来看一看2000年和2004年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获奖牌情况。(课件出示统计表)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同桌交流估算方法)

(2)请男生计算2000年获奖情况,女生计算2004年获奖情况。(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反馈。)

(3)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4)估计一下我们国家在2008奥运会上会得多少块奖牌。

【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已掌握的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说一说这节课上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进行了三个数的连加法计算,课后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试着算一算四个数、五个数的连加,好吗?

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套圈游戏引入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通过有关估计的问题情境的设计渗透估算意识,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在探索和掌握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中,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对于连加计算方法的探究,学生在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早已接触。无论是从计算形式上还是具体的计算方法上学生都可借助旧有学习经验来独立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如购物算价钱、套圈比赛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会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本节课对计算方法的探究学习。

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对方法一一掌握,要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当学生选择不同方法计算时又会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同时还有的学生为了追求与众不同而想出无本质区别的方法。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清方法的优劣,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中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提高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首先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因此,通过问题情境谁会赢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出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在新知探索中,我又通过不同的形式营造一种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其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运算的方法。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时,还是没有完全让每个学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与改进。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5

《套圈游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对100以内数进位加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教学重点是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一、利用游戏情境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奥运会很感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当裁判员,引发学生对数的注意,引导学生来估计。师与生总结出了几个估算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学习效果较好,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积极引导,对比发现,探讨交流。

新课改的数学计算课堂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特别是竖式计算,学生列出了三种:分式列、整体列、接着列。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客观的选择,寻找到最准确、最合理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三、在课堂上虽然时间很紧,面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我都会在黑板上帮他们计算,力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学重点力争全面突破。

不足之处:

1、情境的创设知识性不强,在介绍奥运会及相关人物时应该介绍到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了解相关知识。例如对刘翔的介绍

2、对教材的发掘不够深,不够广。例如老师投了两次只得70分。可能投中哪两个?对本题的利用不够完整。

3、课件做的、用的不够熟练,学生当裁判的过程应让生亲自记录,但是由于无课件以及不太会用,不能实施。所以学生当裁判的过程不生动。

4、板书应简化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6

《套圈游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主要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把套圈游戏变成了动态的画面,激发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使其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运算的方法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估算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出不同的估算方法,而不是发现学生估对了,就停止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其它方法的估算。

2、让学生尝试计算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后,应该将这几种方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更直观地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后面的计算。

3、最后一道练习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仅仅是满十进一,而是满几十进几,结果因为学生都是采用分步计算为主,而忘记了重点强调,导致这一设计的目的没有达到。

4、整个教学过程中,感觉自己关注学生较少,课堂组织能力还有待加强。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汇报课学习到了很多。第一次在较多老师面前开课,第一次借班上课,还有从自己的教学到观看别人的教学等等让我明白了上课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上课给别人听,重要的是,通过你这次的上课,教学的目的有没有达到,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所教给他的,而不是自己一个人讲了一节课,结果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去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当一名合格的教师。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7

《套圈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作到以下几点:

一、新课前的旧知温习

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

二、利用游戏情境(西游记)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我列举表格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这一方法,估出淘气的分数可能高。教师顺势指导,也可以用整十数来估计。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学习效果较好,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积极引导,对比发现,探讨交流。

新课改的数学计算课堂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特别是竖式计算,学生列出了三种:分式列、整体列、接着列。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客观的选择,寻找到最准确、最合理的竖式计算方法,力图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以上三点是在教完这节课后的小结,同时,我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情境的创设有些费时,整体性不强,应该让各个环节处于一个完整的大情景中,可以利用六一儿童节这一情景,“准备节目——为小明准备礼物”,这样,与学生的生活更近,兴趣更高。

2、对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应当加强培养,而且学生读题的能力也应当加强训练,尤其是图表。

3、培养学生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这一难点未在课堂上完全突破,在接下的两节训练中才完全突破。4、学生在口算、竖式计算的计算过程中,我在教学中没有做到进行对比引导让学生明白竖式计算的方便之处。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8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首先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因此,通过问题情境“谁会赢”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出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在新知探索中,我又通过不同的形式营造一种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其掌握100以内3个两位数连加的计算的方法。

上一篇:午宴婚礼当天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下一篇:筹备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