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2024-05-07

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精选10篇)

篇1: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ICU是危重患者接受治疗的场所,为了满足抢救、治疗及手术后的需求,将各种管道留置在患者全身,若不能进行有效护理,将引起感染、管道识别错误或脱管等操作失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如何做好管道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因管道护理引起医疗事故发生率,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焦点[2].本研究对我院ICU患者42例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选取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70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76岁,平均年龄(34.6±9.4)岁;心脏手术15例,严重创伤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4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6.2±9.6)岁;心脏手术14例,严重创伤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5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管道安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对护士进行培训,增强其风险识别意识,并培养护士高度责任心。使用我院设计的管道评估表,将引流管分为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危管、不影响生命安全但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的中危管、没有潜在危险及并发症但对预后有影响的为低危管。将高危管用红色标识,用黄色对中危管进行标识,使用绿色对低危管进行标识,并将特殊药物的静脉管道用红色进行标识。将标识材料(电工绝缘胶布)剪成2 cm×1 cm和5 cm×3 cm两种规格,并在标识上用永久性记号笔对药物名称或管道名称进行标注,于塑料板上粘贴,以备之后使用。由护士评估入院后患者的留置管道,并在评估表上进行标记,之后依据评估结果于引导管明显处粘贴相应标签,于微泵延长管的留置针连通的三通管接头及起始位置对折粘贴特殊药物的双标识,并确保管道从两位置间通过。由护士对管道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现管道出现安全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若发现有输液不通畅情况出现,应告知医生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由护士进行详细记录。

1.3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食管安全问题,管道脱出、管道阻塞、连接错误及管道受压、扭曲为管道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 究 组 问 题 发 生 情 况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显 着(P<0.051显着(P<0.05)。见表1.

3 讨论

ICU中的患者因病情治疗、手术等情况的需要,常保留多条引流管及多通道的静脉用药管等。若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管道护理不当,将引发衔接、管道识别等错误,进而造成操作失误,延误抢救时间,严重将危及患者生命[3-4].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管道脱出、连接错误、管道阻塞及管道受压、扭曲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ICU患者实施管道标识和安全护理可有效降低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且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为采用管道标识,可对管道管理、并发症管理及安全用药管理进行重点提示,进而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起到指引的作用[5];同时管道标识对管道进行识别,降低了因管道错乱而引发的医疗护理差错率,进一步确保患者安全;安全护理对管道连接、固定及通畅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极大程度上降低因管道安全问题给患者带来的影响,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管道标识还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且不同颜色的标识为护士起到视觉上的告知与警示作用,减少护士失误操作的发生[6].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管道标识和安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慧。 I C U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 J ] .医药前沿,,5(33):377-378.

[2]黄秋景。特殊药物管道标识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1(09):1189-1190.

[3]薛雅静。管道标识在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4,22(03):240.

[4]余金活。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8(13):232-234.

[5]王娟,刘红霞,胡华琼,等。管道标识在临床管道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28.

[6]邝丽霞,钟爱娟,韩凤嫦。心胸外科ICU管道标识应用疗效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45-1846.

篇2: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151例ICU收治的患者, 采用双盲对照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ICU重症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服务干预,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服务,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ICU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14, P=0.0083<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31, P=0.00102<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具有良好效果, 同时规范、优质的护理也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综合征;预防对策;满意度;护理干预

ICU综合征的发生可造成重症患者其他并发症率提高, 不利于后期治疗恢复, 严重者可造成心理、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1]。对此如何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成为当前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中较为关注的`课题, 本文回顾分析151例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服务, 其有效避免了患者发生ICU综合征,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取本院9月~3月ICU收治的患者151例, 男73例, 女78例, 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51.7±6.5)岁, 其中手术患者69例, 危重症患者82例, 已排除精神、认知功能障碍, 重症无意识患者。采用双盲对照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中男36例, 女39例, 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52.4±6.1)岁;观察组中男37例, 女39例, 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51.1±6.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ICU重症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

1. 2. 2 观察组 针对重症患者心理干预、环境以及病症特点等制定全面综合性个体化护理措施进行服务, 具体如下:①认知、心理干预。ICU收治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者, 其心理状态普遍存在一定压力, 同时这种心理状态也与患者自身对病情的了解认知情况及文化知识水平相关。其贝克认知法早已证实错误的认知可造成自错误的判断与推论, 导致负面的情感和行为。重症患者普遍对自身病情知之甚少, 其心理多伴有紧张、焦虑之感, 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可引发抑郁恐惧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可在患者入院后对相关疾病及治疗过程给予相关知识宣教, 给予一定的关心与鼓励支持, 行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 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行为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允许的状态下, 可鼓励其适当进行肢体活动, 增加自身主观能动性。比如适当帮助患者翻身, 床上适度伸展四肢, 指导患者采用合理的体位配合治疗;另外在护理期间护士还需注重观察记录患者情绪、认知方面情况, 若患者出现失眠、抑郁、焦躁、抵触ICU治疗等异常情况时, 需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关处理, 给予行为、情绪疏导干预。③环境干预。重症医学科的环境对于患者治疗具有明显影响, 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病区环境的清洁, 合理控制病室温度, 调节照明设备亮度, 避免光照源刺激患者双眼, 严格保持昼夜规律;另外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规范划分病区, 必要时可采用屏风或布帘进行隔挡, 减少患者间不良反应或情绪的影响刺激。④音乐情感支持。在治疗期间可采用音乐疗法缓解患者情绪, 如定时在病区播放轻柔、舒缓的轻音乐, 同时护理人员采用柔和、诚恳的态度与患者交流, 倾听患者在治疗期间所承受的疾病痛苦, 让患者充分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 通过针对患者心理及生理需求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 来提升患者治疗信心。

1. 3 观察指标 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ICU)来评估本次研究中患者是否存在ICU综合征, 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症状患者对ICU治疗期间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14, P=0.0083<0.05);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31, P=0.00102<0.05)。见表1。

三、小结

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拯救患者生命最为主要的战场, 其各种设施、治疗、护理手段均将抢救生命作为主要目的[2]。因此ICU病区各类医疗设备较多, 造成患者病区活动受到限制, 加之病区环境的陌生及各类指示灯、报警噪音等产生以及与亲属的隔离, 无法进行良好的交流等因素均会对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部分患者因而产生认知功能紊乱或行为异常等变化。这类负面心理可导致患者情志失畅, 机体免疫能力降低, 不利于治疗恢复, 更甚者易造成病症进一步扩展加重[3]。而本院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来防治重症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情况, 有效缓解、消除了患者负面心理, 降低心理压力, 为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具有良好效果, 同时规范、优质的护理也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轮盟, 郭永波, 张磊, 等.对ICU 综合征护理干预的探讨.中国药物经济学, (1):331-332.

[2] 张晶晶, 张志刚.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ICU综合征的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 , 6(7):55-57.

篇3: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并由ICU收治的129例重症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 其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治疗手段等条件不受限制。

1.2 评价标准

ICU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中, 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考评标准内容主要包括: (1) 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是否对每例患者的体温、心律、血压等测量情况进行了记录;是否掌握患者病情, 是否对患者的皮肤、口腔等部位进行护理;对药品是否分类进行摆放, 急救用品是否准备完毕并放在固定区域, 以便随时使用;是否能熟练操作各种急救设备。 (2) 对患者的护理安全质量:护理工作是否按照“三查七对”原则开展, 患者是否出现了坠床、磕伤、碰伤、拔管等意外情况, 医疗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导管、输液管等是否存在堵塞、扭曲情况;是否固定好气管插管, 以防脱出或移位;肺部气体交换是否满意, 口唇、肢端有无发绀缺氧现象[1]。 (3) 对患者的护理环境质量:病房环境是否清洁、安静、有序。ICU内的噪音水平是否达到标准, 护理操作过程是否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 对医护用品是否进行消毒, 无菌物品是否保证能正常使用, 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之前是否对手部进行清洁, 清洁是否到位。 (4) 对患者的护理记录质量:患者的体温、血压等测量参数记录是否真实并且准确无误, 对患者的交接记录信息是否完整无遗漏。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 是否立即报告主治医生, 并在护理记录中做详细的记录。

1.3 评价方法

对经过ICU护理后的患者,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主, 以患者的意见及要求为辅进行开展。通过患者提出的建议, 对ICU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医生的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验证, 以反映ICU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实施情况。

2 结果

ICU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实施后, 依据体系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ICU安全护理。通过调查问卷可看出, 患者对ICU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普遍较满意。ICU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事故突发率, 并且通过详细地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日常检查结果, 做到掌握病情进展情况, 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对药品分类进行摆放, 急救用品放在固定区域并且能熟练操作各种急救设备。同时在护理过程中, 还比较重视医疗环境的整洁和安静, 在治疗过程中按照无菌原则对各种治疗设备、医护用品等进行消毒, 并能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调查数据显示, 129例患者中, 128例患者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满意 (99.2%) , 129例患者对患者的护理安全质量满意 (100.0%) , 126例患者对患者的护理环境质量满意 (97.7%) , 127例患者对患者的护理记录质量满意 (98.4%) 。由此可见, 患者对ICU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比较满意。

3 讨论

ICU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良好的沟通技巧、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及临床判断能力;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工作, 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做到“三查七对”, 对患者的医疗记录真实、准确, 并且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心律、尿量等参数。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及责任心;保持医院环境干净、清洁, 减少噪音污染, 护理操作过程应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 对医护用品按时进行消毒, 并对手部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2]。入住ICU的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可变性强, 各种侵入性操作比较多, 做为ICU医护人员, 应随时保持警觉状态, 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构建安全文化, 在治疗的过程中, 随时提供患者的治疗记录,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使患者能够安全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 保证患者能得到及时且适当的护理及治疗, 从而能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3]。使患者对ICU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效果达到满意。

摘要:目的 对ICU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探析。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并由ICU收治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129例患者中, 128例患者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满意 (99.2%) , 129例患者对患者的护理安全质量满意 (100.0%) , 126例患者对患者的护理环境质量满意 (97.7%) , 127例患者对患者的护理记录质量满意 (98.4%) 。结论 通过对ICU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提高了自身的技能水平, 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ICU护理,安全,评价

参考文献

[1]徐雪影, 叶和莲.内科ICU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4) :262-263.

[2]马振芝.ICU护理人员风险的规避及实施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 (3) :454-455.

篇4: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关键词】门诊输液;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44-02

门诊输液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干预方法,能够快速的针对患者实施治疗,并改善其情况,但是在门诊输液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熟练较多,同时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护理效果常常不佳,所以我们及时进行有效方法的总结。本次我们针对8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组护理,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目的在于能够及时帮助患者提高护理效果,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8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组护理,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在进行本次研究前,我们均对患者说明本次研究的概况,对于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我们进行纳入干预,即为本次入选的80例患者;同时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为年龄超过18周岁的成年人,即患者在输液完成后,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进行满意与否的评价;对照组患者中女性22例、男性18例,患者年龄20.5-63.5岁,患者年龄均值为37.352.13岁;观察组患者中女性23例、男性17例,患者年龄20.0-63.5岁,患者年龄均值为37.652.0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P>0.05,故可比。

1.2方法

针对8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的方法即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药物的使用,同时在注射前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准确后对患者进行输液,输液期间患者出现问题和自行联系医护人员,同时在换药前需要及时告知护士,输液完成后患者对输液部位进行按压后,即可自行离开;观察组为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进行输液前,我们应该积极引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就诊,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输液的环境尽量包括干净卫生、同时禁止在输液大厅吵闹,输液前需要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有无其他严重不适等,同时可以严格排除患者的过敏史,如果发现患者情况存在异常,应该及时向医生进行反映,减少用药疏漏的出现[1];交由相关工作人员完成配药后,针对患者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对患者进行注射,注射中可以来回进行巡视,对于患者存在的问题耐心进行指导;用药完成后观察患者的注射部位情况,确认无异常出现后才准许患者离开。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即是否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漏针、肿胀、出血等不良事件,对于两组的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同时调查患者对于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包括不满意和较满意、以及很满意三项另患者自行勾选,勾选完成后进行统计,其中很满意和较满意两项之和则为总满意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满意率[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经过检验如果P在0.05以内,则说明两组间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现,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3 讨论

在临床对于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患者的流动量往往较大,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相对繁重,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只有做到有条不紊,才能够减少护理中出现的疏漏,从而提升护理效果。而在输液大厅进行门诊输液的过程中,患者的疾病类型往往不尽相同,同时多数患者由于疾病影响会产生不适的感觉,所以患者多数伴随焦躁、茫然等现象,而护理人员是和患者的第一线接触人员,在护理人员出现少许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和患者出现分歧,同时引起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不满意,甚至引起纠纷的发生。综合护理干预则是从全方面入手,杜绝问题的发生,首先对于患者进行就诊之前,对患者进行耐心引导,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同时在用药前对于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过敏史等进行充分询问,避免出现用药疏漏的现象。而在确定进行输液时,我们则需要按照药物的实际信息对患者进行核对,避免用药错误;在输液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患者活动不当等情况,引起针头偏移,我们则要及时进行巡视,发现异常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另外一方面问题就是,护理人员应该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专业护理水平,例如在进行扎针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适合患者的位置,减少输液中出现出血等显现,同时对于患者的输液速度应该进行细致观察,避免因为速度不当而导致患者产生不适等;从而对于整体的护理效果进行有效提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

本次我们针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现,观察组发生率2.5%明显较低(对照组为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5.0%明显较高(对照组为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说明对照组使用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具有相对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门诊输液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发现,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因此值得我们在进行门诊输液护理的过程中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萍萍.护理管理干预用于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250-251.

篇5: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摘要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需在体内留置各种管道,以保证治疗的需要。但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中常见的问题。充分了解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意外脱管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我院ICU患者引流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方法: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ICU意外脱管8例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采取胶布贴标示再固定,反复宣教,适当约束、止痛镇静等护理干预措施,ICU 引流管意外脱出明显改善。

结论 对留置管道患者高度重视,对意外脱管的风险评估和防护、确实可靠的固定、充分的沟通、适度镇静和肢体约束是防止意外脱管的有效防护措施。原因分析

1.1 宣教不到位 ICU患者病情重,治疗复杂繁琐,护士忙于技术操作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对所带管道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活动时不能采取有意识保护。本组发生2例意外脱管,1例尿管被拔出,1例胃管被拔出。

1.2 个别患者主观意识较强,对所置管道引起的不适如恶心,疼痛、刺激感不能忍受,强行将胃管拔出,本组意外拔管者以胃管,尿管者居多。一旦尿管被强行拔出,将会对尿道造成很大的损伤。

1.3 管道固定方式不妥 常用的固定方式有胶布緾绕管道后与皮肤粘贴、缝线固定等,胶布常被汗渍、分泌物污染失去粘性而致管道易于脱出,缝线过浅过早脱落,患者活动时不慎将导管脱出。因引流管标示不清,不了解胸腔引流管深度致脱出者1例.悬挂在身体两侧的引流管置于患者手能够到的地方,意识不清的患者无意识将引流管拔出者1例。引流管过长或者过短也是导致引流管脱出的原因之一。

1.4 ICU特殊的医疗环境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同时在环境陌生、没有家属陪伴,各种治疗操作、有创检查和机械通气等不良刺激下,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谵妄以及睡眠障碍等症状,容易导致拔管的意外发生[1]。

1.5 缺乏适当的止痛镇静措施

未完全清醒患者,因伤口疼痛、留置尿管不适等原因出现烦躁未能采取止痛镇静措施,急性心衰患者多处于烦躁状态,不能给予有效的镇静药物,引流管易被拔出。护理患者的护士缺乏相关经验,对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的患者未使用镇静剂或不合理运用镇静也能导致患者意外拔管,本组意外拔出气管导管1例。

1.6 约束措施不力 未能及时采取约束措施或约束带过松,患者烦躁时自行脱开而将导管拔出。本组PICC导管拔出1例

1.7 护士操作不当 推患者到功能科检查时未能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致脱出者1例。1.8 巡视不及时 多发生在患者病情趋于平稳或睡眠状态的患者,夜班护士缺乏主动巡视,患者看不到护士,自行将导管拔出往往在管道已经脱出才被 发现。在进行交接班或抢救工作时,无暇顾及其他患者致导管拔出,此原因意外拔出插管者1例。护理干预

2.1 加强疾病健康教育 对清醒患者尤其是不合作患者,应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告知所带管道的目的、意义和管道意外脱出的危害,讲解防范管道脱出的注意事项。对语言交流有障碍的患者通过非语言交流技巧进行沟通,如打手势、用笔写,让其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满足患者的需求。对ICU特殊的医疗环境、探视制度、限制进食水的原因给予耐心解释,对主观意识强不能配合的患者耐心解释,劝说,如果是尿管不适,汇报医生后试拔管,防止强行拔出损伤尿道。音乐疗法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因此,给病情稳定、清醒的置管患者听一些曲调舒缓的音乐,以减少其恐惧、焦虑心理,减轻由置管所致的烦躁情绪。

2.2 采用有效的固定技巧 用标有管道名称和时间的胶布在管道口处做标识,固定胃管时取长10 cm、宽2cm胶布,将胶布上1/3贴于鼻翼上,下2/3剪成两条,一条沿胃管出鼻孔端环形缠绕,另一条也是沿出鼻孔端反方向环形缠绕,然后再将胃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和耳廓外上方,每天更换一次胶布,对带有引流瓶和负压引流器的引流管采用双固定法,既在离管口25cm左右的引流管上用绷带打一结再固定在身体上患者活动时不会因为引流管远端较重而拔出引流管。将引流管置于手够不到的地方或和相对安全的地方,如偏瘫患者将尿管置于患侧,在为患者翻身或做检查时多人协作,将解除约束的手抓紧,管道妥善安置后再进行操作。

2.3 有效的止痛镇静 患者烦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休克、伤口疼痛、尿潴留、药液外渗局部胀痛感等原因致烦躁,护士要细心分析患者烦躁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存在可能因为烦躁会带来拔管危险的患者尽早给予适当的药物止痛镇静,防止意外拔管。

2.4 保护性的约束措施 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予以约束带适当做腕部约束,约束带下垫以毛巾,防止过紧使皮肤 发红、发紫,破损,但要注意上肢活动度,考虑到即使躯体移动后亦不能使手触及引流管,必要时胸部加一约束带固定。约束前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谅解和配合[2]。

2.5 加强责任心 医护人员的粗心、观察巡视不及时,往往是引流管意外脱出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要细心、密切观察病情,定时巡视病房以减少和及时发现这一险情。在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患者出现腹胀、切口疼痛、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及时认真检查引流管标示是否移位,缝线是否有脱开,尽早发现 预防引流管脱出。

2.6 在意外拔管的多发时段加强巡视和看护 如果护士实在因抢救工作繁忙、人手短缺的时候,有预见性地对有可能脱管的患者采用约束或镇静措施;但当班护士不应以工作忙为借口而忽略对患者的巡视,应能及时发现自行拔管倾向和脱管的危险。护士长也有在多发时段和工作繁忙的时侯针对拔管高危患者适当增加值班护士,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总之,ICU高新技术的应用对患者产生的躯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是相互影响,不能完全分开的,意外脱管存在主客观因素,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责任心,认真、切实做好预防管道滑脱的观察和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杨 洪碟玫 黄嘉佳 国际护理学杂志。ICU病人镇静治疗的护理对策 2009 5 700

篇6:重症ICU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830011

刘丽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影响着病人的安危。尤其是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由于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是医疗风险最高的科室。因此,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患纠纷,加强护理安全是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相关因素,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提出防范措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及对多起临床纠纷案例分析总结,分析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护理人员的工作执行力、设备以及规章制度、服务沟通等角度入手,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正确认识和评估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实施并推进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降低重症患者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患者 护理安全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主要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病人在法律规章允许的范围之内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和身体的障碍或者死亡。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是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的人,因此护理人员在重症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护理人员需要建立起护理安全的意识与护理安全的技能。而护理质量作为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护理安全的提高既是为了满足患者治疗的需求,也是减少医疗风险的需要。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病种多样,涉及面广,因具有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作为护理对象有着复杂及特殊的一面,而护理安全隐患贯穿在护理操作和抢救过程的各环节中,若处理不慎,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或引起护理差错事故。为了更好的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成为重要环节。

在重症护理工作中往往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只有加强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

护理质量。对重症患者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才可以更好的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对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作用。

1.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娴熟的工作技能 通常情况下,ICU的患者往往情况危急、病情变化发展较快且较为复杂,身上管道多、监护仪器多、高难度治疗操作多,并且无家属陪护。而几乎所有各种护理操作项目,在ICU都能用上。因此对护理人员就有更强的工作要求。但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结合现代医院人员配置的特点,则难免有较多低年资的护士需要肩负此重任,因此在病情观察这一方面也就存在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1.2医疗设备管理不到位 ICU是医院各种先进医疗设备最为集中的地方,有种类多、精密度高、操作复杂等特点,如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势必会对仪器性能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治疗质量或耽误抢救,造成不安全因素。同时重症患者因治疗种类繁多,侵入性操作较多,加之重症病人自身身体素质条件差,极大的提高了感染的风险,重症监护室也因此成为医院感染的重点控制区域,对环境的要求也极为严格。

1.3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力的不够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的制定是为了预见危害,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都会对护理安全产生不良影响。ICU繁多的治疗、护理操作加大了在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为了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就必须有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制度,针对每一个工作细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流程,从而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和确保护理质量的可靠性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同时结合条件的变化,各种制度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与健全。另一方面,封闭的工作环境也对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庇护,在缺少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有章不循的可能性也极大的增加了。

1.4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欠佳、沟通交流不良 不少患者家属因无法陪伴患者,常常担心护理人员是否可以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护理。而不间断的监护及治疗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患者疾病的治疗上而忽略了与患者以及

家属的沟通,加之ICU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方式,家属无法陪护,从而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在客观上造成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间的隔阂,因沟通交流不良导致家属不信任,进而产生误解甚至出现不必要的纠纷,也都对医疗安全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

1.5医嘱执行不及时或不准确、医护文书不一致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为达到诊疗的目的而拟定的,由医护人员共同执行。在临床工作中护理重症患者时因为有较多的治疗措施需要执行,极易发生遗漏,或执行不及时,从而对患者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医生无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患者做对症处理。但重症患者因突发状况较多,遇抢救危重患者的紧急情况时,为抢救患者生命,保证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医生需要下达口头医嘱,因此医嘱与执行不一致的情况就更容易出现,从而增加安全风险。

2.加强护理安全的管理措施

2.1新进ICU工作的护士应进行短期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及方法,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等,重视新进人员的带教,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法律知识及职业道德培训、护理安全管理相关理念、患者安全管理目标等相关培训,有侧重的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心理素质,不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使她们具有更全面的工作能力,病情观察更加到位,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以确保护理质量安全,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准。

2.2 ICU仪器种类较多,且大多都十分的昂贵。对医疗设备的管理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科室内需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保障每一台设备的运行不会出差错。这就要求每一天都应有护理人员对仪器的运转进行检查。对于仪器设备班班交班,并定期、定专人检查其工作性能及工作状态,同时培训医护人员正确规范操作,做好日常维护,确保各种抢救物品及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2.3针对科室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而ICU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都是具有明确规定的,因此每一位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规定的护理流程对患者

实施护理,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护理措施。通过对护理人员培训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来加强安全环节管理,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风险。

2.4对于促进护患关系以及与家属的关系则需要通过更多的交流来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护理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待病人如亲人,服务态度好,业务技术高,谦虚谨慎,仪表端庄,动作轻巧,对病人施行身心护理,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近况,让患者家属能够安心。同时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尽量的包容患者家属,理解患者及家属的不安与恐惧,换位思考,耐心做好解释与宣教指导。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予以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加患者与家属的信任与理解。在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探视时,也需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应遵循探视要求,这样不仅仅是有利于院方的管理,同时对患者也是有好处的。在双方的理解下,降低护患纠纷,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护理环境。

2.5一旦产生法律纠纷时,患者的病例是最有效的法律依据。对于医嘱的执行,应按照规范的程序缓急分配执行,尽可能不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情况下按照相应制度执行。要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及合法性,符合病例书写要求。定期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增强法律意识,认真检查护理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书写格式不正确或内容不规范的病例找到当事人,要求其修改。确保与医疗记录的一致性,以避免纠纷的产生

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和法律制度健全,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护理安全质量是病人选择医院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用心维护病人安全是医疗最重要的宗旨。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预防风险、安全第一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在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虽然有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安全隐患就能尽可能的降至最低,从而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证患者及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篇7: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老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60~80岁,平均(71.3±6.1)岁;84例患者为股骨颈骨折,16例患者为股骨头坏死;45例患者以生物型固定,9例患者用骨水泥固定,46例患者为混合型固定。排除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非首次髋关节置换术、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根据患者入院的单双号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会同意。

1.2 护理方法

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见表2。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由患者本人填写,对服务态度、护理流程、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在护理技术、护理流程、护理态度、健康教育4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干预组2例(4%)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9例(38%)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31,P<0.01),见表4。

2.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15.1±2.6)d,对照组(20.4±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47,P<0.01)。

3 讨论

老龄患者因脏器功能、身体机能下降,加上大多合并有骨质疏松、慢性病等,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如何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制定护理流程,并且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从而使护理更为规范。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过程中,遵循了循证医学的要求,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对疾病进行规范管理,从而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2,3]。

临床路径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而目前,其不仅仅用于控制医疗费用,而是医院治疗管理的有效模式[4,5]。临床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从而降低住院费用,并且能巩固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6,7]。临床护理路径表体现出了最佳的护理计划,并且在工作中根据情况不断进行改进[8]。临床路径强调实践性,无论谁进行护理,都严格按照路径表进行,从而减少了不同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随意性。临床疾病路径管理依据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经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或者护理人员,根据某疾病、手术方法的特征等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患者自入院开始至出院均按照该临床路径表进行治疗和护理。整个临床路径完成后,临床路径组内成员根据治疗及护理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完善路径,形成良性循环,避免差异或错误,从而控制医疗过程中的治疗差异、控制成本,维持、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路径包括以下流程:制作疾病治疗进度表、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检查等目标及途径;有关治疗计划、预后目标调整;有效监控与程序。临床路径执行的具体内容包括:记录患者的病历、病程,对各种医疗活动进行的记录以日为单位,记录变异情况等。临床路径所制定的路径表内容应根据情况不断进行更新,达到与疾病最新的治疗指南、治疗标准等一致,另外临床路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记录模式,允许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临床路径的执行者包括医生、护士,甚至整个医疗团队。实施过程中能够提高医疗组成员间的团队协作。临床路径能够去报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及整体绩效,提高医院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临床路径科学性表现为利用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与临床诊疗指南,减少诊疗过程中的变异(尤其是医护人员在工作态度、知识、能力及经验的不同所导致的变异),以及使临床决策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持续改善医疗治疗与医疗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理流程、健康教育等四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因为规范了护理工作的细节,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主动性,从而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老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老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老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单双号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在护理技术、护理流程、护理态度、健康教育4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15.1±2.6)d,对照组(20.4±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47,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老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流程,护理技术,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韩桂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0):36-37.

[2]王利,李永红,刘丹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240-241.

[3]高春霞,叶凤清,周月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术期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10):2118-2119.

[4]张洁.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9):193-194.

[5]王秀梅.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肌梗死30例健康知识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7):153-154.

[6]赵庆桃,王婷.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6):826-828.

[7]汪新菊,潘谷英.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4):1952-1954.

篇8: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121)【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自我疗效,了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治疗的依赖性方面的现状,研究护理干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为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积累经验。方法:本次试验通过自身对照的方法,实行综合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知识普及、控制运动、药物干预等一系列的措施,样本采集使用典型抽样法,将6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3例,对照组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分别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个方面的差异,对比观察效果。结果:两组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影响自我疗效的因素、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治疗的依从性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干预护理效果良好。结论:经过护理干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逐渐掌握了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控制和稳定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重等指数据具有重要意义。效果观察初见成效。【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药物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3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22-01 作为当前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高血压疾病时刻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导致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患者的熟练剧增。国内研究表明,针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和稳定患者的血压,减少高血压患病率,控制因高血压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我社区年龄超过5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人数共达229例。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根据社区中心已有的健康档案,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高血压病患66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普遍年龄在60岁和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岁,患者需意识清楚,生活自理,然后根据自愿原则,实施为期22个月的护理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3例,按照国家标准,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指标,经过比较并无统计差异P>0.05。1.2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都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其中对观察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效果观察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档案,安排定期的血压测量和相关体检,确保健康信息的及时更新,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特殊情况并进行随诊。(2)发放宣传手册,宣传高血压相关知识内容,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了解,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3) 通过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习惯,针对不良的饮食习惯实施饮食干预:戒烟限酒;营养合理搭配,为老年高血压病患提供健康食谱,饮食宜清淡,多多食用蔬菜和瓜果,以及降压食物;减少对高胆固醇食物的使用,如动物内脏、动物脂肪等;注意盐量的摄取;减轻体重。(4) 根据病患的体制情况和年龄,实施运动干预,劳逸结合,动静结合,主张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大肌群有氧运动,如散步和太极。每周可保证2-5次,时间控制在30min-1h之间。避免剧烈运动,并确保患者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持之以恒的运动。(5) 根据高血压疾病患者通常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度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通过患者的行为方式,了解患者的思维活动和心理变化,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及时向患者反馈治疗信息,提供心理支持,坚定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消除消极不合理的就医观念。(6) 正确指导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老年患者自身的病情、体质、年龄,在采取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用药谨慎,适当加重剂量,及时调整,并向病患以及病患家属强调遵循医嘱服用的重要性。对于新药和贵药,不要盲目追求。对于广告效益的保健药,应慎重对待。1.3统计学分析 使用EPI info 6.0软件将所有资料进行双录入后转化文件格式分析,数据资料进行χ 2检验。2 结果根据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不同数据的比较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1. 66例患者分组干预观察效果血压值的比较(x-±s,mmhg)根据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干预效果在饮食干预、烟酒控制、盐量摄取、运动干预方面的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在得到护理干预之后,生活方式得到较大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的一种,对其治疗方案主要主张终身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血压波动剧烈将诱发心脑血管或者其他疾病。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身体功能的损害,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以及血压波动。服用降压药物是降低需要,控制高血压疾病的重要方法,但通常药物无法应对过激事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造成的一过性血压升高和血压剧烈波动。所以,应该在服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实施护理干预,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如合理搭配饮食、控制体重增加、烟酒控制、减少食盐摄入、运动干预和心理疏导等,将实现有效降低血压,减少高血压发病几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等的发病几率,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防治教育对于治疗高血压疾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实现有效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效果,通过护理干预,改善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使患者能够重视饮食、体重、烟酒、盐量、蔬菜瓜果以及其他注意事项,自觉修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遵照医嘱服用药剂,同构心理治疗和讲解,是患者能够遇到紧张事件等处境时,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尽可能的保持正常理想状态的血压值,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使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改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品質。综上,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疾病控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蒋樟勇,何瑾瑾. 义乌市义亭社区居民高血压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06(06)[2]文允镒.从几组数据看高血压危害及高血压新定义[J].医学研究杂志,2006(04)

篇9: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 随机将8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1例。观察组:男25例, 女16例, 年龄在41~70岁, 平均年龄在 (56.33±10.49) 岁, 患者平均出血量 (69.57±12.66) m L。对照组:男24例, 女17例, 年龄在40~72岁, 平均年龄在 (57.13±10.22) 岁, 患者平均出血量 (68.67±13.46) m L。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比其各项基线资料均差异不明显 (P>0.05) , 能够进行科学的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脑出血患者进行普通病房护理, 依据常规护理要求, 保持病房安静, 随时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 严格依照医嘱, 按时服药。观察组脑出血患者进行ICU病房观察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基础护理:配置好ICU病房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设备, 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保持卫生。调整患者的体位, 控制好患者的输液速度, 随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 (2) 管道护理:主要管道包括尿管、胃管、脑室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等。观察患者是否吞咽困难, 有无反流、呕吐等不良症状, 定时检查胃中的残留量, 保持脑室引流管畅通。 (3) 心理护理:由于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较高, 且术后恢复较慢, 会给患者造成极大心理压力, 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使患者认识自身疾病情况。 (4) 并发症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对可预见性并发症做好应急措施。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 防止肺部感染, 监测患者的意识状况、瞳孔变化, 防止再出血。做好尿道管理,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3 观察指标:

生存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 患者的生存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率均用卡方进行检验, 用“%”表示, 以P<0.05代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指标存在差异, 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41例) :生存30例, 死亡11例, 生存率为73.17% (30/41) ;护理满意31例, 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度75.61% (31/41) 。观察组 (41例) :生存39例, 死亡2例, 生存率95.12%为 (39/41) ;护理满意40例, 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97.56% (40/41) 。由此可见,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有差异,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2.2 比较两组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率:

观察组 (41例) :出血2例, 肺部感染1例, 泌尿系统感染0例, 患者的并发症率7.32% (3/41) 。对照组 (41例) :出血6例, 肺部感染4例, 泌尿系统感染2例, 患者的并发症率29.27% (12/41) 。由此可见,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 P<0.05。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 患者的年龄较高、体质虚弱而且生理功能下降, 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不足, 受到病原体入侵后, 易发生感染[4,5]。此外脑出血患者的肺部通气质量会下降, 影响了患者血液流动平衡功能, 感染状态隐匿, 极易导致患者的死亡[6], 所以给脑出血患者术后采取合适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故此, 我院探究了脑出血术后患者的ICU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

普通病房护理只是给患者常规的病房环境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和用药监督等护理, 由于没有全面考虑脑出血疾病的特殊性, 以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低, 且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高, 整体护理效果不佳。

ICU病房观察护理能够做到给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 充分发挥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 有效的防止病原体的入侵, 从而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7,8]。ICU病房观察护理过程中, 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 防止了出现血液回流不畅的状况。对患者进行管道护理, 及时的处理一些不良反应症状, 保证了脑室引流管的畅通以及确保了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口部出现红肿、渗液等情况, 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并且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了患者的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 树立了患者的康复信心, 并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认识了自身疾病的状况。同时, 通过做好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措施, 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和进行尿道管理, 积极做好预防患者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工作, 有效的减少了患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通过一系列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护理满意度, 护理效果较理想。

本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率分别为 (95.12%) 、 (97.56%) 、 (7.32%)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73.17%) 、 (75.61%) 、 (29.27%) , 综合评价观察组患者采用ICU病房观察护理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0.05) 。综上所述, 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ICU病房观察护理的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亚军.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 (8) :1102-1103.

[2]秦剑剑.1例脑出血术后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 2013, 21 (7) :78.

[3]郑珍香.脑出血术后高压氧综合治疗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22) :3489-3490.

[4]董世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护理干预[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9) :1-3.

[5]李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26) :231-232.

[6]高杰.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便秘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5, 15 (34) :205-206.

[7]胥婷.临床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 (18) :33-34.

篇10: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关键词】 护理程序;AIDS;焦虑;抑郁;心理干预

Application of nursing procedure in patients with AID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Zheng Lixia, Li Xuefen.

( Guangyu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Guangyuan 628001,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process on patients with AIDS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 random 60 cases of AIDS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procedu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 ),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SDS ) the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S and SDS total sco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O.05 ). Conclusion: applying nursing procedure to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patients with AIDS AIDS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enhance treatment compliance.

【Key words】 care program; AIDS; anxiety;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16-02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HIV特异性侵犯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并使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1]由于艾滋病的致死性和传播的特殊性,AIDS患者极易产生一系列负性心理反应,最为普遍的是焦虑和抑郁情绪。[2]本文对我院2007年6月一2011年6月住院的30例艾滋病患者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心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生活,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省CDC监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男l9例、女11例,年龄23—52岁、平均41.2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平均39.2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用药、社会支持、心理干预前SAS、SDS标准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HIV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实施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评估 对患者的心理反应性质、心理反应的强度、引起心理反应的个体原因进行评估,通过观察、交谈、心理测量等方法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需求;②提出护理诊断;③ 制订心理干预计划;④ 采用一对一的方法,实施心理干预计划,⑤ 进行效果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评估,进行下一轮的心理干预。

1.3 评分方法

用Willam 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3]、抑郁自评量表(SDS) [3]评定接受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每份量表由受过培训的专业护士逐人测评,以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指导,以中性无暗示的方式逐项读给受评者,让其理解后自行答之。两次评定调查员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性别采用R×C列表X2检验,年龄、病程、治疗前后SAS和SDS分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SAS和SDS分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SAS和SD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心理干预能减轻AIDS患者焦虑和抑郁。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分值比较(x±s)

3 心理干预

3.1 消除歧视,尊重患者

心理干预的成败取决于护患两方面的情感和信任 。[4]消除歧视,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开展心理干预的基础。不管病人背景如何,均要一视同仁予以尊重。医务人员有义务帮助病人树立自尊和接受来自社会的尊重,让他们知道,他们同样有爱他人和被人爱的需要和权利,有社会交往和被关怀支持的需要,享有相互尊重的权利,这些需要和权利应该得到理解、尊重、平等对待。强调尊重病人的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和隐私权。

3.2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3.2.1 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缓解陌生环境引起的心理压力: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记住患者的姓名,选择恰当的称呼,介绍科室的环境、病房的设备使用、饮食安排、探視陪护制度等。

3.2.2善于交谈 交谈是收集资料、建立关系、解决问题的最主要的方式,在交谈前,护士应明确交谈的目的,确定初步的问题,选择适当的地点,了解患者基本的背景资料,在交谈的过程中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问应简明、通俗、易懂。

3.2.3情感反应 对病人的情感表露作出及时、恰当的回应,让对方感受到对其的理解和关心,对方表露出忧虑、恐惧、焦虑等情绪应给予恰当的安慰,在病人面前表露出的应当是真诚和自然的。

3.2.4交流中应注意伦理学的问题 保密原则,未征得病人的同意,交流的内容必须保密;知情同意原则,交流开始前要将交流的目的、内容、程序及对他可能造成的影响,书面或口头告知;无伤害原则,交流应该对病人不造成伤害;受益原则,应确保病人在交流过程中有利于健康,有利于他们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3.3 进行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讲解AIDS的相关知识,传播途径,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及毒副作用等,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观念和认识,走出误区,及早、及时就诊治疗和复诊,树立信心和决心,战胜疾病。有资料报道,有的AIDS患者能维持健康状态在12年以上,目前最长达17年。[5]

3.4强化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统

3.4.1 一对一同伴交流,鼓励动员感染者同伴自愿现身说法,以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的亲身经历,帮助病人尽快摆脱困境。

3.4.2 搭建病人与家庭成员、亲朋之间沟通的桥梁,劝说亲人和朋友与他們保持正常的生活关系,给予关怀。亲情、友情支持既可使病人获得心理满足,又可让病人感受到他人对自身的尊重。这会帮助病人恢复自信,觉得自己有生存价值。

3.4.3 护士本身也是患者十分重要的心理支持来源,护士用诚恳的语言及精湛的技术来对待患者,使他们身处绝境仍然保持信心和希望。

4 体会

我国现阶段处于艾滋病快速增长期,由于艾滋病的不治性、传染性,以及性传播为主的传播途径是其比任何一种疾病在患者及周围人群中引起更为强烈的情感问题和心理反应。[6]目前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还不足,表现出对艾滋病的恐惧,对AIDS患者的偏见和歧视,这种偏见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因此增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在给予AIDS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早提供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减轻其心理负担 。使他们能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病情。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心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能做到有的放矢。本研究实验组3O例患者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运用持续循环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生活,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我们不能忽略随着时间的延长、当地政府的关怀等因素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到,对照组在不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时SAS、SDS分值也下降,提示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当地政府的关怀和支持,AIDS患者也能渐渐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所以,在不实施心理干预的情况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能逐渐缓解。但是,实验组的焦虑、抑郁得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系统的心理干预能使患者更快消除不良情绪。因此,运用护理程序对AIDS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给患者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2006,8(4) :500.[2]李进,况伟宏,马渝根,等.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8):530—532.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4]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69.

[5]王维真,刘康迈,危剑安,等.HIV感染的三种临床结局[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8.

上一篇: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5月1日实施)下一篇:关于教师请假的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