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

2024-04-30

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通用14篇)

篇1: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

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

2011-3-14

第一次:

时间: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下午1:00到,1:30上课

地点:丰台区和义学校(南苑北里三区12号楼)主讲人:卢爱婷第12课《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的发展》

主讲人:段彩丽第12课《抗日救亡运动》 参加人员:丰台片、南苑片全体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历史教师(听课教师自行前往)

乘车路线:324路、366路、485路、501路、504路、610路、627路、729路、736路、954路、快速公交1号线。

第二次:

时间: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下午1:30到,2:00上课

地点:北京十二中初中一部(丰台镇东安街1号)主讲人:韩丽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参加人员:丰台片、长辛店片全体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历史教师(听课教师自行前往)

第三次:

时间:2011年4月6日(星期三)下午1:00到,1:30上课

地点:丰台路中学(西三环中路103号)

主讲人:周进军《历史性转折》或《改革开放之路》 主讲人:吴建华第11课《亚洲民族国家的振兴》 参加人员:丰台片、长辛店片全体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历史教师(听课教师自行前往)

乘车路线:335路、354路、736路、913路、958路、959路、982路、983路、996路。到岳各庄站下车,过街天桥西侧。

第四次:

时间: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下午1:30到,2:00上课

地点:北京市赵登禹学校(马家堡嘉园一里17号)主讲人:韩红绢第28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加人员:丰台片、南苑片全体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历史教师(听课教师自行前往)

乘车路线:51路、485路、501路、689路,马家堡小区站。66路、603路,嘉园一里站。地铁4号线马家堡站出口(A出口)右转200米即到。

请以上各校讲课老师认真做好准备,讲课后要上交光盘一张(光盘要VCD格式),内容包括课堂实录、教学设计、PPT演示文稿、课后自评,光盘刻好后上交丰台分院中学教研室历史组宋厚生老师。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中学教研室历史教研组

宋厚生

2011-3-14

篇2: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

根据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工作安排,“全省初中历史优质课展评培训活动”由我中心负责承办,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1.报到地点及乘车线路:

评委:新康达宾馆(章丘双山大街1185号)

出章丘火车站或汽车站转乘10路公交车到齐鲁涧桥站下车南行400米路西即到。

宾馆电话:0531---51675199联系人:温宪良手机:*** 参评选手与听课教师:千禧龙大酒店(章丘双山大街1337号)

出火车站或汽车站转乘10路公交车到千禧龙大酒店站下车即到。宾馆电话:0531—83319999联系人:窦江海手机:*** 注:老师们报到后,住千禧龙大酒店或附近的章丘市状元楼酒店。

2.讲课地点: 章丘市实验中学

3.活动费用:本次活动教师自愿参加。根据有关规定,参会人员每人收取培训费280元,食宿交通费用自理。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服务中心

篇3: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策略研讨

一、历史课堂学案导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为出发点, 结合课本中具体的历史知识点, 创设适合学生理解的情境, 在教师的引导下, 帮助学生开展、操作、交流等各种活动, 使学生能够积极自愿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所以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十分重要。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材料, 激励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学案情境教学策略中包括三种情境: (1) 文化情境教学策略。例如, 在学习《春秋战国》这部分历史知识时, 历史老师通过引进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历史文化来引导学生进入所学知识, 包括本课的历史故事背景、相关历史人物等。 (2) 娱乐情境教学策略。这是指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 例如, 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部分内容时, 通过多媒体以娱乐情境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3) 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这主要是指学生要根据教材的知识要点, 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当作教学的目标, 这样会更加贴近生活, 学生也不会感到畏惧感。例如, 学习《文艺复兴》这部分历史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地导入历史现实, 可以通过出示材料、报道等让学生能够了解当时的情况, 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

总而言之, 学案中的情境教学策略对于高中生学习数学非常有帮助, 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学案的设计时, 应该对情境教学策略多加重视和引用, 完成教学任务。

二、模拟历史情境, 再现真实历史史实

在之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 都是教师去设置固定的问题, 学生被动地去思考, 从而让学生丧失了主动思考、质疑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去思考和提问, 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和问题创设情境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让学生能对历史教学内容产生疑问, 提出质疑, 从而通过思考、质疑获取知识, 促进高效化课堂的形成。

比如, 教师在对大变革时代中的商鞅变法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模拟情境中, 让部分学生扮演充满智慧的商鞅、改革心急切的周王和争夺土地财产的诸侯等角色, 让其他学生扮演平民等, 再现当时的情景, 从商鞅和平民在广场立威信, 到与诸侯进行唇舌之战, 再到与周王愉快会谈, 最后到周王向诸侯发号施令等场景。模拟历史情境可以让学生能真实参与其中, 亲身感受自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知, 并可以通过参与此情境的设置, 回归历史, 去发现问题, 思考当时的情形, 依据当时的环境去提出自己的疑问, 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考、质疑能力。并且, 这种模拟情境式的教学方式, 比较生动有趣、真实, 容易理解和掌握历史学习的重点内容, 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掌握课本的知识, 了解历史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熟悉知识的重点在哪里。除此之外, 还能带动学生进入学习、思考、讨论、质疑的氛围, 通过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 巩固记忆历史课本的知识点, 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

三、将历史现实结合实际教学的关键性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历史基本知识, 掌握历史学习方法, 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态度观、情感价值观。初中历史中的长征给后人留下了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去努力发扬光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地导入历史现实, 然后让学生去思考, 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征精神, 比如坚定不移的信念、团结互助的精神、不怕吃苦的进食等, 从而升华情感, 让学生大胆想象, 大胆发言。

除此之外,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这部分内容时, 我们也应该结合现在现实生活, 让学生思考:“两宋时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经济重心的转移?”“如果没有进行经济重心的转移, 那样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同时, 在总结用新时代的眼光去评价当时经济重心的转移是否正确, 同时经济重心的转移带来了什么效益。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对外开放格局》这部分内容时, 我们应该结合现实去审视老一辈革命家所做出决定的重要性, 提出“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没有进行对外开放, 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等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 在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 结合实际生活, 不断变化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课堂中来, 积极发表个人想法, 并借鉴历史人物的优秀情感节操和伟大精神, 鞭策学生在新时代更加努力地去面对生活, 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不断在历史学习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春红.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01) .

篇4: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运用;研讨

历史在教学材料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许多初中历史教师还没有开始意识到历史故事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只是把历史故事看作没用的课堂材料,没有发挥历史故事的有效性。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因此,针对历史故事在初中教学的运用进行研讨,现陈述如下: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在的历史教学课堂中,学生能够真正第一次接触历史知识的就是初中历史课。在初中课堂上,学生对各个时间段的历史充满好奇心,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史实就是那么捉摸不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的方法主要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历史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在课外进行自学。历史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作用,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完成相关历史知识点,就必须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适度运用有效的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注意力,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历史故事适当的穿插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办法,运用这种模式可以把课堂氛围带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保证历史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把历史知识点改成有趣的历史故事,这样学生就可以开创思维、集中精神和积极学习,从而方便掌握课本内容增强记忆。但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不足之处,不是全部的历史故事都可以引入教学活动中,在选择历史故事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引入历史故事时必须与课本的知识点结合,紧密联系相互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

二、历史故事引入教学中的原则

(一)导入的历史故事必须真实

历史故事的真实性是历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原则,教师在使用历史故事必须结合史实,根据历史记载的相关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否则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难以理解不方便记忆,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历史故事必须新颖,在真实的史实下允许小部分的想象和杜撰,但是对想象和杜撰部分要向学生详细说明情况。

(二)导入的历史故事具有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调节课堂活跃性,有趣的历史故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选择有趣的和新颖的历史故事。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必须注意叙述与身体语言,通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并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入的历史故事具有针对性

教师选择带有针对性的历史故事,必须和课堂相关知识密切结合。课堂内容和历史故事紧密联系,才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历史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课堂内容。历史故事和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教师才可以在课堂上准确以及有效的运用历史故事,教师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

三、研究探讨历史故事的运用

(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对初中教师来说,历史故事在课堂中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拿到历史课本后首先就是翻看课本的故事。调查证明,历史故事的情节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历史故事可以较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历史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保证上课的效率。教师在上课时利用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史实,通过讲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保证上课的效率。

(二)课前对历史故事进行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历史故事对课堂的作用,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前导入。从性质对历史故事进行分析,课前导入的目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利用离奇的、有趣的和经典历史故事对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根据相关史实,学生在史实的背景下可以进入故事情节中,激发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历史情节发展为线索讲述上课的内容,并指引学生对其原因进行思考和探讨历史意义。在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能够对教师安排的内容有效的完成,把课前导入发挥出更大的效果以及保证教学的质量。

(三)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得到帮助

比较繁杂枯燥的历史知识,离奇的、有趣的和经典历史故事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方便理解。因此,在许多历史故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整理分类,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特别是中国古代史涉及许多朝代,各个朝代相关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进行理解以及记忆。知识内容量庞大不仅对上课难度加大,学生记忆与理解也很困难,造成思维混乱,把每个朝代历史发生的事情互相混淆。故事情节条理清晰明了,而且情节紧凑,在这种教学下学生可以根据历史故事发展的情节来理解和记忆这个历史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记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是初中教学重要部分,经过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作为历史教学的一部分,历史故事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为了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根据大纲规定的历史史实将历史故事适当引入讲学活动中,活跃上课气氛,方便学生掌握、理解以及记忆相关知识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6(16):11-13.

[2]孙永飞.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8(85):22-26.

[3]袁文武.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2,03(03):24-25.

[4]王素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5,07(12):11-13.

[5]严崇兰.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J],吉林教育,2015,7(07):22-24.

篇5: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

各初中学校:

为了加强初三历史教学研讨和交流,商讨教学对策,决定召开初三历史教学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活动时间:11月1日上午(周五)7:30开始

2、活动地点:第三中学

3、参加对象:初三历史任课教师

4、活动内容:

⑴ 研讨课:三中备课组(肖金梅)、麦溪中学备课组(曾锁珍)⑵ 评课、交流:部分学校备课组长

⑶ 教材分析与讲座:云阳(王伟)、九中(蔡斌)、张英梅(发展中心)⑷ 商讨、布置下阶段教学工作重点及其对策

请各学校安排好相关教师的工作并通知他们准时参加活动。

2013-10-28

篇6: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

各市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教研室、辽油基教部:

为总结交流高中课改课堂教学经验,深入学习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课程标准试验2010年版)精神,帮助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尽快适应新高考,切实提高高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经研究决定于2010年4月15—17日召开“辽宁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复习教学研讨会”。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学习研讨2010年国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2.提高高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 ;

3.高三复习教学的经验介绍;

4.教研员工作会议。

二、会议时间、地点

1. 报到时间:2010年4月15日下午2:00以后。报到地点:辽宁工会大厦。

乘车路线:沈阳站乘271路或279路公交车、沈阳北站乘325路公交车到高教局站下,对面东50米即是。

2.会议时间:2009年4月16-17日

会议地点:里仁宾馆五楼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

各市、县(区)高中地理教研员、各高中地理教研组长及高三地理教师

四、其他

1.参加会议人员每人交会务费100元。

2.与会教师差旅费由所在单位报销。

联系人:孙利平

联系电话:024——86896023***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篇7: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

本次会议由长沙市教科院主办,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和浏阳三中协办。

一、会议内容:

1、高三迎考复习研讨课:由浏阳三中王虎老师主讲一堂高三复习课。课后研讨。

2、长沙县实验中学特级教师马如龙老师主讲《我说2010年高考》

3、宁乡县教研员黄海潮老师主讲《高考样本分析之宁夏卷》

4、株洲县五中李建荣老师主讲《从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谈应考策略》

5、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韩湘萍老师主讲《2010年新课程高考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6、.自由交流复习经验

二、会议时间、地点:会议于2010年3月26日下午在浏阳市鹤源山庄(浏阳市行政中心对面)报到并办理住宿,27、28日在浏阳三中集中研讨。

三、与会人员:长沙市、株洲市、邵阳市新邵县教研领导、专家、州县区教研员和高三历史教师。

四、会议经费:与会代表交会务、资料费180元/人,会议统一安排伙食,差旅、住宿费回单位报销。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长沙市中学历史教研会

篇8: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

一、封贡制度和平等外交

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792年(乾隆五十七 年),正值乾隆 八十大寿,英国派马 戛尔尼(LordMacartney)为全权特使来华祝寿。马戛尔尼为这次来华做了精心准备,乘坐头等兵船,并带领卫队,准备给乾隆的礼物都是英国上等品。英政府特别嘱咐马戛尔尼:竭力迁就中 国的礼俗,但必须体 现中英的 平等。然而当他来到中国,乾隆却把他当做一个藩属的贡使,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地答应。其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节到伦敦去,也必须向 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官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中国 不接受,他也就拒 绝行跪拜 礼。对此,乾隆帝很恼火,接见完毕,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马戛尔尼所提出的要求也被拒绝了。这个故事选自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教师讲完故事后问学生:你们从这则故事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一位学生回答:“中国思想落后,中国皇帝无知、自大。”回答的学生大体 也是类似的观点,经教师调查,有39名学生(班级总计49人)举手赞同这一观点。

接着,教师又给出乾隆、嘉庆的两段敕谕作为材料。

材料一乾隆赐给马戛尔尼的敕谕:“天朝物产 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嘉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绝交性敕谕:“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来,良非易事。且来使于 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物,亦不视为珍异……嗣后毋庸遣 使远来,徒烦跋涉。”他还谕令两广总督,“倘一二年后该国又遣使奉表谢罪纳贡……不可令其再来京师,以省烦渎。”

———《清仁宗实录·卷320》

看完材料后,教师再次提问:“大家从清朝两位皇帝的敕谕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回答:“清政府骄傲自大。”或谓之“落后、无知”。

这些材料在人教版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教师作了补充,学生从这些信息中确实了解了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在外交上的几次交锋,并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这些判断在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也得到证实:“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没有派遣驻华的使 节,我们也没有派大使公使到外国去……还有一个缘故,那就是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到中国来的西洋人,我们总当做琉球人、高丽人 看待。他们不 来,我们不勉 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

二、通商制度和贸易往来

接着,教师又向学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英国来中国进行贸易的情况。在人教版《中 国历史》七年 级下册第二十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中也提及了清政府设置“广州十三行”代理海外贸易,但教师没有直接对这一制度展开叙述,而是引用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的内容:

材料一“在黄埔,货物转给其中一个行商,行商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确定货物的价格;同样,洋商只能通过这位指定的行商采办货物,所有的采销合同均是在一年前订好的。”

———徐中约《中国 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交易季节始于秋初西南季风停息 时,终于冬季的东北季风刮起期间,大约从10月到1月,持续三四个月。”

———徐中约《中国 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另外,当时前来中国贸易的商船要 承担各色各样的苛 捐杂税,主要分成 三大类:船钞、各种规费、关税……‘规礼’银则是性质非常复杂的极其不正规的收费,包括开舱 费、验舱费、银两 秤量和成 色的差额费,以及一大堆其他名目的勒索。在1726年官府接 管规礼银之前,它们都落入了‘户部’、丈量官员、银师和在场的其他人等的腰包———其时规礼银的报 价由这些 人随意确定……当 时正规的 关税是相 当低的,大约在2%—4%之间,但海关官吏经常索取超过这一标准一倍的钱,勒索高达三四倍的事件也非罕见。这些费用通常由行商替洋商支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在出示这些材料后,教师再次提问:“从通商制度方面看,当时的中国存在什么问题?”有学生回答:“负责通商的地方官员腐 败、规矩太多、时 间太短。”有学 生说:“收费太多,影响正常贸易。”等等,起来发言的学生的观点大致相同,教师再次就学生所述观点调查全班学生,49名学生都一致赞成以上说法。

三、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

最后,教师给出了鸦片战争前英国对中国出口鸦片以及中国政府禁烟运动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 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 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 知炮打肢 体裂,不知吃烟 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材料二湖广总 督林则徐(1785—1850)也强调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奏稿》。

材料三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教师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将书中英国鸦片贸易及其危害的相关史实向学生展示并提问:“从三段材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有的回答:“鸦片毒害中 国人民。”有的则说:“鸦片导致白银外流,军队战斗力 下降。”等等,教师再次进行统计,全班学生一致赞同以上观点。

课上到这里已是大半,所剩时间不 多,鸦片战争 的过程及影响已没有时间讲述。但是,教师在此时再次抛出一个有关背景 的问题:“老师讲了 一个故事,数段材料,围绕外交、通商、鸦片贸易展现了战争前的中英关系和贸易往来。大家听完、看完这些材料后,请说说鸦 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一名学生答道:“英国的鸦片贸易和侵略野心。”另一名学生则说:“中国闭关自守,政府腐败落后。”还有学生说:“英国鸦片贸易和侵略野心确实是主要原因,但是中国自身封闭、落后的制度,腐败的政府也是一个原因。”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赞同。

教师虽然用45分钟与学生共同探讨了鸦片战争的背景,文字材料涉及众多,看似有些拖沓,但笔者及听课教师却觉得这堂课值得回味。

回味一:史料丰富,史学味道浓郁

上课教师先后从蒋廷黻和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及人教版《中国历 史》七年级下 册中选取 了数段材 料。字数总计千余,甚至还有文言文内容,但是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大多可以读懂其含义,而且在阅读完材料后,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教师只是统计学生对于回答赞成或反对的人数,没有加上自己或者书本上一些固有的评价。这样的课堂,氛围自由,也符合历史学的认知特点。而对史料进行分析评价,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鼓励学生自己找寻历史的真相。

回味二:史学思辨,回味真实历史

教师讲近代史,大多会渲染中国人 民饱受侵 略、不断反抗侵略的史实,于是乎,课堂上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绪高涨。这固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灌输所需要的,但如果没有一个客观的历史情境,往往会将学生带入盲目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去。这堂课虽没有热烈的课堂讨论氛围,也没有教师激昂的爱国主义情绪渲染,但从学生对鸦片战争原因的阐述中,学生能真正从民族自身存在的问题中找到战争爆发的内因,值得回味。

课后,笔者所在的教研组也对这堂课进行了点评和研讨,提出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反思一:史料选择———主观、客观

课堂内教师所选史料来自于各种版本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有集体编著,也有个人专著。这些材料并非第一手史料,难免夹杂作者的情感因素,同时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也有自己的好恶,影响史料的客观性,而学生相信教师,自然不会怀疑史料的真实性。所以,如何保证史料的客观性,确实是个难题。

反思二:教学效果———高效、低效

从现实的历史教学看,这堂课是否 符合教学、考 试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确实接触了大量史料,但是否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取史料中的有效信息?仅凭个别学生的回答和统计学生支持率的方式,没法了解整体学情。有些教师直接点出:“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应对中考无太大进益。”这也是大部分教师所担心的。

这样的课堂探索,让组内的历史教师感受到了一股清新之风,但也不免担心脱离了教学的实效,这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难以把握的一个难点。而大多忙碌于教学中的历史教师总是在历史的求真与务实之间游走,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摘要:在初中二年级日常教学中,当分析《鸦片战争》这一课背景时,教师会更多地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扩张、英国非法进行鸦片贸易、中国禁烟运动这几个角度去讲述。然而,翻看一下其他版本的《中国近代史》就会发现,单从这些角度去叙述可能会让历史失真。但如果过多采用其他书籍的史料,又可能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从一堂研讨课入手,试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历史教学的求真、务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篇9:初中历史好课初探

关键词:历史好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为一门艺术,就必须坚持创新。如何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历史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怎样的历史课才算是好课呢?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上好历史课,就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要想让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不仅需要在做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而且教师在课堂上要组织多种说话训练,各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一问一答式训练的是一个人,而各人自练自说式训练了全班每一个同学。这样因问题、因训练目的而异,采用不同的训练形式,才能真正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

二、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不是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而是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指引,要给学生提供话题和方法,让他们有学习的方向和兴趣。

第一,教师应当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理清学习内容之间的基本联系,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谓知识结构,一指构成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指这些内容是按怎样的方式连结起来的,即通常所指的内在联系。学生掌握了知识结构,就掌握了阅读教材的一把钥匙,就能把看起来分散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系统之中,从而产生“庖丁解牛”的效应。

第二,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最主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如: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不平等条约,对条约的内容,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教师应就记忆方法进行点拨,如将《南京条约》的内容浓缩为12个字: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这样不仅好记,而且增加了学习历史的趣味性。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效益必将迅速提高。

三、以“训”和“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堂训练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与和谐统一。“训”是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练”是指学生的探究、感悟、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就是教师“训”与学生“练”交互作用、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教师要处理好“训”与“练”的关系,教师的“训”要为学生的“练”服务,学生的“练”又为教师的“训”提供反馈信息,使教师的“训”更有成效。

历史好课是创新性的劳动,而创新永无止境。作为教师,积极实践,认真总结,积极探索,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永葆教学生命的青春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闫焕民,刘印亮.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历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刘克明.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初中历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议心得体会

4月27日至28日,我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议在费县举行,能参加本次研讨会,离不开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颇感幸运。研讨会隆重而热烈,让我感受到了我市历史基础教育蓬勃的生命力,同时接触到了济济人才,心情非常激动。研讨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听优质课,小组讨论,评课,名师讲座,市领导总结发言等,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首先,感动于优质课授课教师的敬业务实精神。三位教师的课关注学生,体现课程新理念。尤其是习题的设计,匠心独具,应是三位教师上课的最大亮点。例如:费县杏坛中学汲广云老师的习题设计,层层推进,注重知识网络构建,题目形式呈现多样化。其中第8题,四则材料简短、清晰,与初中学生理解能力相符合,同时抓住了重点和热点:(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50至70年代,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敌对——缓和——建交)(2)在中美建交以及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台湾问题、西藏问题)(3)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开放性习题设计,既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又从侧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关心国家民族大事,关注和谐世界构建,提升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材料题呢?可不可以从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鼓励的话语、多种形式读材料、密切结合课文等方

面考虑。

其次,感动于我县初中历史教研员任老师对历史基础教育扎扎实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听完课后,我们组进行了自由热烈的讨论,任老师睿智、风趣、幽默,理论全面又狠抓落实,学习做事严肃认真,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再次,感动于评课教师的直言不讳:既说优点又点明存在的问题,谦虚、中肯,教师间互相学习,气氛融洽,自由讨论之风洋溢整个大厅,真有点“百家争鸣”的味道;感动于沂蒙名师范奉华的讲座:对历史教学的热爱与执着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是他的动力与财富,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让学生想学乐学是他的理念,谦虚、认真、扎实的教风是他成功的基石。历史教学需要这样的老师,学生更加需要!还感动于市教研室张老师《关于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这篇总结性发言上,无不体现他的自信、乐观与博大宽厚的历史胸怀!

研讨会很快结束,我的想法却产生了很多,最后,谈我的几点想法:第一,新课改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我这篇体会的题目是“你和我”,“你”指的是学生,我”指的是老师,你和我之间应是合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这两者应以“你”为中心,围绕着“你”的发展而努力。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波动,综合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深度挖掘教材,一定可以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历史空间,也对其终身发展有益。考试成绩很重要,但不是最终目的,做到了“你”和“我”的共同提高,成绩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第二,努力提升个人素质。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史

学、文学与时政都应成为其学习的重点,没有十足的教师魅力,如何吸引学生,如何培养出“我”想要的“你”呢?第三,呼吁各级领导,仁人志士,帮助初中学生拥有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的机会。历史服务于现实,现实中折射着历史,我想如果我们细心引导,幼儿园的孩子也会对时事感兴趣!更何况初中学生呢?

篇11:初中历史研讨课通知

根据市教科研中心工作计划,经研究定于2012年3月中旬在兰山区召开临沂市小学、初中美术教学研讨会。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要内容

1、小学、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及讲评。

2、美术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3、专家讲座。

二、参加会议人员

每县区小学、初中美术专兼职教研员、美术骨干教师各选派15人参加会议。

三、报到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

小学美术教师于 3月13日(周二)10:00前报到,14日(周三)午餐会后离会

初中美术教师于 3月15日(周四)10:00前报到,16日(周五)午餐后离会

报到地点:临沂饭店(艺校向东 10米)

会议地点:小学 临沂第四实验小学、初中 临沂第六中学

四、与会人员会议期间住宿费、会议费每人180元,均于报到时交清。住宿费、会议费及交通费回本人单位报销。

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2012年2月20日

全区各小学、初中各选派三名教师届时参加会议,各学校需于2012年4月6日前将参加研讨会的教师名单交区教研室各学段办公室。

篇12:初中数学研讨课的听课反思

本周我们七年级组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本人听了几节课,有几方面的的思考:

一师生的配合默契程度不够好。初一的新生刚刚开始我们的课堂改革,还有点不适应,学生的课堂经验还很少,需要我们不断地培训,不断地引导,尤其在小组长上很下功夫,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

二、课堂展示环节不完整。有的`课堂六个任务只展示了三四个。原因可能是展示的时间过少,或者任务项的设置过多,我认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很重要,每堂课都要学生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教师要给学生预习提纲,这样学生的预习才有针对性。没有充分的预习,就没有学生课上充分的展示。

三、任务项的设置要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而定。上课之前我觉得我们一定要认真备课,课上要有预设。要想到课堂上“意外”。

其次、课堂的检测也不可缺,通过检测来巩固学生的所学的知识,我们的课堂很少拿出时间对学习进行检测。

篇13: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情感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首次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独立出来, 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要求。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的问题

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 由于受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校和部分教师忽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重知轻情”现象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十分普遍;大多数历史教师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少实施;初中历史教师认为实施情感教育的最大障碍在于考试压力过大, 其次在于缺乏培训, 不了解情感教育的理论及方法, 只是凭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 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青少年学生有丰富的情感, 但其情感是稚嫩的、不成熟的, 如何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 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是历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克服应试教育下情感教育的缺失, 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压力过重、厌学、学习效率低的问题, 已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的策略

1. 创设有利于历史情感教学的情境

情感具有一定的情境性, 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 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情感教育, 主张创设历史情境, “让学生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情感经历, 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经历历史的学习过程, 在体验、探究、感悟历史的一系列活动中, 产生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和判断, 其目的在于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加深对历史的认识、理解。

创设问题情境指“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感情色彩的启发性具体情境之中”。在历史教学中, 我们应十分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让学生触境质疑, 激活学生思维, 唤起学生强烈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 将情感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使教学有一个严密的逻辑序列, 形成因果递进的阶梯, 从而把学生带进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例如, 我在讲完《西汉兴盛》这节课后便提问:“由于汉初贫困和吸取秦亡教训, 统治者一方面采取了休养生息这一国策, 促使经济恢复发展, 出现了文景之治。另一方面又采取一系列措施, 巩固国家统一, 使西汉达到鼎盛。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之一是:国家的兴盛关键在于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我再引导提问:“为什么汉朝会出现兴盛景象?”学生得出结论之二是:刘邦、文帝、景帝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他们顺应民心, 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重大举措, 使汉朝走向兴盛。然后再问:“汉朝兴盛只是统治者的功劳吗?”学生得出结论之三是: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体现为:人民推翻暴秦统治, 推动统治者制定休养生息的国策;以辛勤劳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反对分裂, 维护国家统一等。从教师的设疑、学生的生疑到析疑直至释疑的转化, 能使学生在疑窦丛生中求知, 这样既把智力发展寓于获取知识之中, 又把智力疲劳消散于情趣之中, 达到了启迪情感、培养兴趣的目的。因此, 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很好的作用。

2. 利用语言艺术, 描绘历史情境

“教师语言艺术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情感教育意在情感, 重在言语, 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情感。在情感教学过程中, 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抑扬顿挫的声调, 绘声绘色地描绘历史情境, 充分渲染铺垫, 使师生共同处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教师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描绘历史情境, 深刻剖析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把教师自身体验的情感移情给学生, 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火花, 震撼学生的心灵, 产生情感共鸣。讲述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时, 我用悲伤的语调描绘中国官兵浴血奋战的历史情境:致远舰中鱼雷即将沉没时, 邓世昌的随从扔给他一个救生圈, 他摇手拒绝了。他养的爱犬叼住他的肩膀不让他下沉, 他毅然揽住爱犬, 一块沉没在黄海的波涛之中。教师神情肃穆, 愤怒而悲伤的语调, 加之双拳紧握, 准确地表达了邓世昌的思想感情, 同时增强了教学形象性、趣味性, 升华了教学情感, 产生了较强的情感感染力。

3. 运用多媒体演示历史情境

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体的信息综合起来进行表达, 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历史情境, 部分地再现历史, 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进一步启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历史情境, 把历史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用动画模拟的形式,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提供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 给学生创设一种类似的历史情境, 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领悟所学习内容的主题和情感, 做到情与理的统一。讲述九一八事变的内容时, 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日军炮轰沈阳, 开枪射击中国人民的录像及东北三省沦陷的历史地图和相关文字资料, 背景音以沉痛的语调叙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东北三省沦陷的情况, 再配以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爹娘。”这种由多媒体演示的历史情境, 使学生真实感受到70多年前的东北人民的悲惨命运, 体验到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仇恨, 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愤怒, 以及对千千万万流离失所的同胞的同情。直观生动的画面和恰当的语言, 给学生以直接的视听刺激, 使其犹如身临其境,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教育。

篇14:如何上好初中历史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115-01

历史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学好历史对于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起到促进作用。历史教学结束后,为了深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就离不开有效的复习,只有复习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系统的认识,从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才能更有效呢?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一、按纲理线,理清结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所谓的“纲”“线”主要是指根据课标要求或者教学要求提炼出来的能够串联起相关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框架。在复习过程中,弄清楚这个知识结构,可以让学生详尽掌握历史知识,对历史发展全局心中有数,从而优化复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按纲理线,帮助学生理清结构。

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这章内容后,回过头来看学习内容,这单元主要安排了5课内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开拓疆土与对外交流》《昌盛的秦汉文化》。仔细理清脉络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围绕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来设计的。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以秦朝与汉朝作为主要脉络,从大一统格局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优势及利弊进行对比,这样的复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秦汉时期历史文化的认识,而且通过脉络清晰的对比,学生对这两个时期历史的不同以及它们的延续性有了清晰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大历史观。

二、抓住精髓,浓缩要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从中国历史到世界历史,从古代历史到现代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浩瀚复杂。要想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在历史复习课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历史知识的精髓,帮助学生浓缩要点,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如教学人教版历史《鸦片战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在复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段时期发生的年代为线索,让学生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鸦片战争发生的具体时间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期间我国出现了哪些爱国人士或英雄人物、鸦片战争的历史成就及意义等方面总结要点。这样一来,抓住了教学的精髓,浓缩了历史知识要点,对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以及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注重训练,强化应用

有效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复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历史复习课上,针对各个习题类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弄清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进行辨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最简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练习。一般说来,初中历史学业成绩考评考查的题型无非是选择、判断、识图、材料分析等。

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

就这个选择题来说,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光要让学生知道答案应该选择“B”,还要让学生知道“A、C、D”分别是谁提出的,如此一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死知识,或者单纯地只会做一道习题,而是学会了由此及彼,由一道题到一类题,这样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才是真正高效的。因此,在历史复习教学中,对于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题,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知识。其次,对于一些填图题或者材料分析题,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练习内容,并且注重对学生的错误类型进行搜集整理,以使学生养成随时改错或者认真审题的习惯,如此一来,学生的复习一定会更加扎实。由此可见,在复习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学练结合,巩固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学完所学知识以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炼出精髓和要点,并善于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上一篇:秋字成语下一篇:八上第一单元新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