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研讨课总结

2022-08-06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研讨课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初中历史研讨课总结

初中政史地教研组政治研讨课总结

“政、史、地”政治学科研讨课总结

依据教研计划,打造高效率的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也为了积极参加教育科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全组教师于11月23日听了邵颖芬主讲的《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一节新课,教务处刘莹主任和郭兰香主任也亲临指导。

听完课后,全组教师在广播室进行了研讨,研讨活动由教研组长郭红梅主持,首先由邵颖芬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在本节课中,自己的反思。然后组里的教师对邵颖芬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大家一致认为邵老师的课有如下优点:

1、 能按学校的四环节来设计,以认识宽容、体验宽容、感悟宽

容、践行宽容四个板块让学生进行探讨,设计思路清晰。

2、 送卡片的小活动设计的比较好,可以说是本节课的亮点,既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把宽容落实到了现实生活

中,符合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优秀心理品质,

做一个合格公民的课标要求。

不足之处有:

1、 教师有课改的理念,在设计中也能体现学生观,但在实际教

学中,放手的力度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

给学生发表见解的的时间太少。

2、 学生在讨论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学生的

主体作用。

3、 教师的语言需要进一步锤炼,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提升对知识的概括和提升能力。

教务处刘主任和郭主任对邵颖芬的课进行了点评,并对此次教研活动给与肯定和好评。并对全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教师必须有新课改的理念,牢固树立学生观,在教学设计中,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学生搭设平台,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次研讨活动,全组教师认识到了自己也在实际教学中,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的不到位,且缺乏学生观。也认识到了要想打造高效率的课堂,就必须彻底改变观念,努力探索,方能取得成效。大家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快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

政史地教研组:

2011年11月25日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材料

2010年4月1—2日,全市初中思品、历史教学研讨会在东港宾馆会议室召开。我作为青云三中中学历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为了进一步落实课改精神,贯彻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探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评价,安排部署教研工作。

在历史组分组会议上,首先,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陈星涛老师给与会教师解读了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认识:

一、关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1、《课程标准》的不足:①对历史学科性质表述不准。必修课不是它的性质,反映不出历史学科的特质。②对课程理念表述不清晰。义务教育中历史是公民教育的核心课程,但如何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意识。③课程学习内容布局不合理。六大板块的构成比例不均衡。④对教学指导不具体。教学建议流于形式,给人肤浅的感觉。⑤教学评价过于笼统,缺乏必要的监测。因此,在实践中指导性不强,不易操作。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课程标准》还将作大幅修改,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新的课程体系需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水平,符合学科特性和教学规律,形成一个独立的学问体系;应整体思考历史,不能人为的割裂历史;在主题和专题上下功夫,把握人文发展趋势,要有全球意识。

2、历史教师应树立的历史教育观点:①学习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课程,即课程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②不能为历史确定一个纯科学的标准。历史本是一门精神学科、人文学科,重在培养精神品质,关注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③不能将历史学科视为一种能力训练的工具,它是培养公民人文素养的基础,不需要那么高深、系统、专门。④历史并不对公民的日常生活构成任何实际意义,但历史意识的形成会成为有教养公民的重要部分。⑤对历史的理解就是对人类自身的理解,其基础是社会生活。⑥人类创造了历史,就能理解自身的历史。

二、关于教学过程中的几种错误认识:①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代替学生的学习思维及参与过程。②以能力代替方法。③过程与方法设计上的空泛与笼统性。④求全贪多,缺乏选择,忽视课堂教学的时间性和实效性。其次,就中考复习备考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九年级本学期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但期末检测只考《世界历史》第一册。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复习规划。三是以《中考方略》为指导,有一定的体现。四是筹备成立全市历史中心教研组。第

三、与会教师就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达成了一些共识:①单元试卷,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卷的题型、分值应与中考接轨。②教材版本变化不能过于频繁,否则难于把握。③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太少。④缺乏研讨、交流的信息平台。建议建立全市历史教师QQ群,最后,与会教师听取了泰安市教科所所长和新泰市教研室主任的报告。

总之,本次研讨会使我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一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二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三要走出去,多交流,多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使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西北片初中历史教学研讨 在静安举行

2011 年 11 月 17 日下午,来自上海市西北片的近 50 位初中历史教师齐聚静安区五四中学,观摩了由赵崎老师执教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并就这一课引发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赵崎老师课前说课

五区教师汇集课堂

课堂上娓娓道来

刘琼敏老师点评 赵老师围绕“君主立宪制是英国历史的选择”组织材料、设计问题,将革命的原因、进程及影响构建成一个整体。课堂中赵老师对文本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简化,对图片本素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最终得出“革命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的结论并从英国革命的进程中感悟“走自己的路”的历史启示。

(静安区教育学院

左卫星)

第四篇: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的学习心得专题

感悟交流碰撞提升

——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的学习心得

我们参加了在费县杏坛中学举行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体会到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认识到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改进的地方。会议上,听了三位老师的公开课,四位老师的典型发言及经验材料交流。另有沂蒙名师临沂十中的范奉华老师的精彩的导教报告。教研室张主任做了精彩点评和总结。他们都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对高效课堂的构建。

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在于课堂,要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呢?

一、 认真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三位老师的课都做了精心准

备,符合三五x理念,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理念新,线索清晰,注重创设情境。特别是两节复习课运用了复习学案教学,加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实效性。

二、 精心的导入设计。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引导学生登上

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导入的设计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自始至终地围绕导入留下的悬念,积极思考是关系整节课效果的首要问题。三位老师的课导入简洁,尽量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注重用热点导入,快速有效的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浓厚的学习 1

兴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编制好导学案,让学生有本可依,有的放矢。三位老师的课都

利用了导学案,一节高效的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从整体上体现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学案设计线索清,便于学生全面理解,环节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理念新,独具匠心的问题设计理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重实效,重点内容,重点解决。

四、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答,充分调动学生全面参与,互相激励,互相竞争。老师只起组织、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切实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发现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尊重学生的发现和感悟。使学生勇于参与,乐于参与。

临沂十中的范奉华老师的《赋予历史生命,让课堂充满生机》的报告,更是精彩纷呈,富有诗意,要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好的历史课,应当是有生命、有活力的,应当是有思想、有底蕴的。范老师以他讲的《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为例,娓娓道来,展现了他学识的渊博,他的妙语连珠。用他诗一样的语言激起学生探索历史文化的渴望。范老师的讲述 ,给人以深深地震撼,他的历史课堂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沟通师生

情感,使学生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历史,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市教研室张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作了精彩的点评,指出一堂好课的标准:课堂氛围好,印象深,解题能力高。并从三五x教学策略,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怎样解答问题等方面,为我们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历史老师,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转变自己的观念,在实践中吸取营养,努力创新,使历史教学这门艺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升华。

第五篇:上海市初中历史东南片教学研讨活动报道

上海市初中历史东南片教学研讨活动报道 2010年12月2日,在清流中学举行了上海市初中历史东南片区教学研讨活动。清流中学张元老师以《追寻城市的足迹,畅想城市的未来》为题作了教学展示。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东南片浦东新区(含原南汇区)、黄浦区、卢湾区的历史教研员和60多位初中历史教师。

课后开展了评课研讨活动,听课教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普遍认为张元老师作了一次有勇气的尝试。张老师把身边的历史、世博会的资源与中学教学相整合,以城市足迹馆不同展厅的内容为基本素材,以城市的起源、发展和未来为主要线索,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习起点,运用丰富的图文、影像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综合的意识,反映了新的课程观。

浦东新区和黄浦区历史教研员对本课进行了点评。浦东新区教研员周月军老师指出,本课目标明确,主题鲜明。课前张老师多次参观世博会,收集许多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上课时浏览、探究;问题的设计基于材料,并具有开放性。黄浦区教研员任琍老师认为,本课紧扣世博主题,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拓展;张老师设计的问题立足点较高,有层次。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图像,体现了“图像证史”的理念。总体而言,张老师达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因而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格致初级中学袁文菁)

上一篇:操作员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初中阅读与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