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2022-08-06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初中历史优质课竞赛 作课点评

初中历史优质课竞赛

作课点评

一、对初历史学科的看法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目前有多种说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精炼的“一堂课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这里的深度,指的是学生在这堂课中的提高度,也就是说,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提高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所设计和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摘苹果理论”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也就是提出的问题就像摘苹果一样,既不能让学生摘不着,也不能让学生随手一摘就摘到,如果有,那也只能是一些最基础的内容,至于提高部分,就得让学生踮着脚尖去摘或者跳起来去摘。而学生参与的广度,则指的是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提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面向全体学生,如果一堂课下来,只是少部分人积极参与,自然不能称是一堂好课。

当然,各个学科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就历史学科而言,不论是课标还是教参当中,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立。这也就在告诉我们,作为初中历史学科而言,使学生知识水平与学史能力得到提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情感得到升华就是我们的目标。要做到这些,全员参与、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史为鉴这些基本的原则是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的。如果教学中还能体现出生动性、形象性,体现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学生的表现欲又得到满足,这也就应该可以被看作是一堂好的历史课了。

二、本次课赛中体现出的亮点

1、教学方式有了较大改变,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往教师包讲到底、满堂灌的情况已不见踪迹,同时,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每堂课中均有体现,各校所学习、推广的教学模式也能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区别。这至少体现出教学改革在各校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应用。我们每位教师均能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

1

极大地增强了生动性和形象性。同时,课堂讨论、辩论、观看历史题材视频、编历史剧、设计主题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均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3、注重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熏陶。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逐步提高,但近些年来,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却明显未跟上物质文明发展的脚步。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思品和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熏陶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次课赛,几乎每位老师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这一点。例如“国民革命运动”一课中,通过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让学生思考“黄埔军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再结合孙中山的名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三国鼎立”一课中通过曹操两次战役胜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了“谦受益,满招损”,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4、注意在教学中体现激励性原则。有句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各位老师均能在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后予以表扬,激励性原则得到了较好体现,也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5、注重情景教学、角色互换。历史,毕竟是以前发生过的,故,恢复到当时的场景中去,无疑有利于学生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解和理解。本次竞赛中,我们不难发现,战地小记者、地主阶级、农民、军士、奴隶主旧贵族、国君、南迁小民阿毛及其导游小表哥等角色时常出现在情景教学中,这无疑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6、注重证据,体现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各位老师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需要展示了一系列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经过分析思考或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遵循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国民革命运动”一课为例,教师设置了一个问题“蒋介石和周恩来不属同一个党派,他们为什么能在一个学校共事呢?”,这个问题课文中没讲,老师就提供材料,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后得出了结论。而后,还通过学生熟悉的旋律《国民革命歌》得出了北伐战争的对象和任务。对于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教师亦提供了几段材料,学生通过分析材料逐条得出答案。又

2

如“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想让学生得出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的结论,指导学生识图,想要总结宋代中农业、手工业、及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分析得出。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亦是通过对几张图的分析而得出。试想,日常教学中坚持这样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不就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了吗,并且,经过多次训练和体验,学生还会怕做材料分析题吗?

7、注重教给学生总结、记忆历史知识的办法。如《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一课,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商鞅变法的时间时,就教学生利用一年365天,颠倒6和5,再提醒别忘了公元前,学生自然好记了。其实,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五四运动的时间1919年,完全可教学生用谐音“要酒要酒”来记。再如洋务运动一课,教师指点学生用“中央代表是奕诉,地方代表曾李左和张”来记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又用一副对联“三大军事福安江南求自强,四大民用湖汉开船为求富”就记住了几大军事民用工业及目的,效累极佳。

8、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肯定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但作为一个中考科目,促使学生提高成绩也是教师不得不考虑的,更何况考试中的易、中、难比例是7:2:1,而我省的计分方法中及格即可得10分,这就更加突显出落实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此次课赛中,不少教师都能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基础知识,课堂检测环节中正确率高就是例证。而且,与往届相比,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勾划、记录、标记重要知识点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往届,这也是教师更趋务实的体现。

四、不足之处

1、在看似热闹的情况下,不少课的探究、合作还停留于表面,并未深入实质,有的讨论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如一两分钟的讨论,充其量能表明自己用过讨论这一方式了,有时给人感觉,学生好像只是在读书或背书吧。究其原因,应该是所设置的讨论、探究题不符合学生实际。比如,讨论某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就没有必要了,学生一看书便知,老师又要叫讨论,为避免冷场,学生当然只能在找到答案后大声读书了。因此,建议大家在设置讨论题或合作学习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该题目的难度。也就是说,应设置让学生踮着

3

脚尖去摘苹果的题目。建议可考虑在原因、影响、为什么是转折点以及启示类问题上设置,当然,如果课文中直接就可以找到答案,建议大家在题目上稍作改动,使其具有讨论和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让学生讨论了几分钟,站起回答的同学轻而易举地就念出了课文中总结好的答案,这样的讨论也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

2、要进一步把握好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历史学科是重证据的,很多结论都要从材料中得出,但我们明显看出,本次竞赛中,大家对这方面挖掘不够,即便有了,在教会学生如何从材料中发掘结论的指导也不够充分。就如“国民革命运动”一课,整体感觉已经很好了,但如果老师在指导学生时能教会学生分析材料时将关键句或关键词勾划或圈起来,效果肯定更好。而有几堂课,老师已展示了材料让学生分析甚至讨论,但学生稍遇困难,老师随即点出答案,然后学生齐读。事实上,老师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通过恰当的启发和诱导,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他原本未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发出“噢,是这样啊”的感叹时,教师的成就感应该也就油然而生了。

3、注意激励学生是好的,但教学嘛,少不了反馈矫正,学生都已经答错了或是不全面,老师不仅不纠正、不提醒,反而一味的夸奖,这是激励呢,还是给了其不好的暗示,值得商榷。当然,“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一课中,当学生提到北京人钻木取火时,老师提出了疑问并建议学生课下查资料,将学习延伸到了课外。

4、注意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如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设想大相径庭,如突然停电了,如课件出问题了,如学生未按时到,如时间快到了,自己的教学内容还未完成或课上完了但时间还不到等。从这次竞赛中,我们就感觉到大家在这方面处理得还不够圆润。一般来说,在结尾时设置一个既可课上解决、又可课后延伸的题目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5、课程设计中要注意合理搭配,突出重难点,计划分配好时间。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都设计了不少内容,又想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显示出课堂丰满、圆润,结果导致需要深入分析、讨论时感觉时间不够,只得点到即止,因而重

4

难点就难以突出。究其原因,是我们老师要求面面俱到,殊不知多中心就是无中心,多重点就是无重点。问题提得太多、幻灯片展示得太多,面太广、点太多,重难点自然就难突出了。因此,建议较简单的知识可以设置问题或以表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得出,教师再稍稍引导理顺,而后将挤出的时间用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时间不够导致分析讨论不深入的问题就能得到缓解。

6、激情不够。历史课不像理科那样讲求逻辑思维的缜密,但为了感染学生,应有激情。可惜的是,本次比赛中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激情澎湃的场景并不多见。当然,这次几位男老师在这方面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给大家选择参赛课题提点建议:

1、最好不要选比较容易把握、前人屡次使用过的课题。毕竟,没有大的提升,你很难胜出,除非没遇到高手。

2、最好选择赛点学校还没上过的课,以免问题一出来,学生就给你答出标准答案,让你左右为难。如真要选,请注意更改题目或换问法。

以上观点,只是我们的一些浅见,希望大家采取扬弃的态度,取精华,弃糟粕。相信,在白老师的带领下,我市的历史教学水平定能再上新台阶。

5

第二篇:山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评选学习心得

我省历史优质课评选在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和舜耕中学进行,共有十七地市五十名优秀教师参与角逐。我是怀着激动与憧憬的心情踏上去枣庄路途的,短短几天的听课学习,带给我巨大的震动和颇多的感触,回头想来真的是不虚此行,获益匪浅。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其次把这几天的学习的感受和体会做一简要总结。

第一, 感触最大的是参赛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和精心

的教学设计。

说来惭愧,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就教材论教材,在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上有很

大差距。通过听课学习发现参赛老师们从容地跳出教材,从历史到现实站在不同的角度寻找与课本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各种资源资料,精心设计各种情境使历史课变得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例如:来自泰安新泰的冉蕾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既巧妙的利用了枣庄的历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介绍展示了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欢迎大家去做客,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利用五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老照片把我们带回到历史中,以课本为主线层层铺展开来,有历史,有现实,还有对未来的展望,给我很大启发。

象这样的精心设计还体现在很多课中。再比如济南明湖中学的李颖老师的《美国经济的发展》更是让人赞叹和佩服。通过猜谜语引出比尔·盖茨,再以盖茨童年、青年和中年的经历作为线索串连起整个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代表了美国经济发展三个不同时期。每个阶段以盖茨经历的不同录音作为过渡,同时配以大量的美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图表,在小组合作交流基础上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梳理。教师善于引导,从容不迫地对课堂进行驾驭和调控,在完成课本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以经济学家的身份结合2008金融危机叙写美国经济发展趋势,做到分析规律,然后学以致用。这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是我完全没想到的。整节课下来环节清晰,思路明确,赢得全体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真的很棒。

其实所听的每节课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亮点,每节课都让我有所思有所悟。滨州的崔晓雪老师用自己老师的日记的形式串起《改革开放》一课的内容,由老师小时候的经历,成年以后和现在的不同生活,展示出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今天的不同遭遇独具匠心。

教学设计的精心还体现在导入上,所听的每节课没有一个导入是重复的,每节课的导入都很新颖实用,尤其是善于抓住身边的资源,很多老师在导入中都会巧妙的利用枣庄的历史或者今天的发展贴近学生生活给人感觉很亲切。东营郭红莲老师以三十年前枣庄旧城和今天新城区对比引出改革开放。在课堂设计中她把改革和开放设计成两个篇章,第一篇章:改革的足迹,分成农村和城市。农村中又划分为三幕:一贫困,二变革,三丰收。在城市篇中设计一个诊断历史的环节,让学生找必须改革的原因加深理解。第二篇章为开放的浪潮。通过视频和学生讨论明确开放的格局和特点。犹如一部大型历史剧一幕幕呈现在大家面前,使整个课堂始终贯穿在浓浓的历史氛围中。

第二, 参赛教师的个人素质。这是我很佩服和最希望达到的。 首先表现在语言上。语言简练是对每个老师的基本要求,但要达到简练又优

美,同时还要充满激情文采飞扬就是个人素质了。很佩服他们对语言的锤炼和把握,大段优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带给我很大冲击,也是我下步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其次表现在课件上,每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利用数据图片图表视频等等来辅助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精良水平很高。希望都可以共享,让我们都可以有学习的机会。再次,表现在对整个课堂的调控把握上,灵活应变驾驭课堂能力高。最后,整合课程资源上巧妙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体现在课堂中,例如烟台一位老师把自己录的戚继光故居视频用在课堂上增色不少,还有一位老师把自己去北京旅游时在军机处照的照片也引入课件中。

第三, 课程理念上。

学生主体地位的到很好的展现,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师生角色定

位准确。在短短40分钟课堂上,学生有自主学习时间,有自主合作探究机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老师积极评价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第四, 学科特点突出。

参赛老师很注重史料的补充,论从史出。课本上结论性的东西居多,这

就要求尽量让学生明白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因此精心选择史料显

得很重要。同时都很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这基本上体现在每节课上。

最后,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一步要多读书多学习,进一步

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与素质,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

第三篇:初二历史优质课教案

城关一中——罗敬尊

第15课“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卢沟桥事变; (2)南京大屠杀。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抗战初期重大事件资料,了解、收集、整理、甄别资料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以南京大屠杀为典型事例,了解日寇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血染卢沟桥

2.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请大家肃立演唱《国歌》,想一想,这首歌曲是谁在什么时候创作的?歌曲中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出示幻灯片)

(一)、血染卢沟桥

阅读课文74页第一段内容,结合“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思考:1.日军南下企图占领华北这和卢沟桥有何联系?说出卢沟桥位置的重要性。

2.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坚守卢沟桥的二十九军怎么办?(出示幻灯片)找出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和士兵斗志的语句。

3.此时的卢沟桥上战云密布中日军队酝酿的一场血战一触即发,请简单介绍血战卢沟桥的过程。(出示幻灯片)找出战斗的激烈残酷的语句和牺牲的抗日名将。

4.经过血战日军侵占卢沟桥,平津失守,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此时打了十年内战的国共两党怎么办?(出示幻灯片)

5、请阅读课文76页第一段思考,卢沟桥事变标志性意义是什么?(出示幻灯片)

小结:通过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

1 一战线,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唱《保卫黄河》)

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出示幻灯片)

(二)、南京大屠杀

阅读课文76页第二段内容思考:

1.想一想:日军攻占南京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日军占领南京后犯下了那些滔天罪行?(结合76页图片思考)(出示幻灯片)

2.请阅读77页补充材料,想一想:当一个个南京同胞无辜惨死在日军刺刀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出示幻灯片)

3.作为一名中国人,面对南京大屠杀,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幻灯片)

4、从1937年南京大屠杀至今已过了72年,但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当年的侵华罪行拒不认错,反而美化侵略战争,篡改教科书,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你有什么感想?

师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三、课堂小结:(出示幻灯片)

四、课堂测试题:(出示幻灯片)

五、课外作业:(出示幻灯片)

结束语:通过测试,同学们对本课内容掌握的非常好!那么,在南京大屠杀之后,日军又疯狂南下,此时此刻,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抗日长城!让我们再次聆听国歌,感受它的雄壮有力和激奋人心。

播放国歌。

第四篇: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媒体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考答案。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媒体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平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2011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高峻美

三峡

夏----奔放美

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第五篇: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皮衣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和对性质的理解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写出推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板 教法

:引导、探究、

学法

:研讨、探究 教

程 情景导入

(一) 动手操作: (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b; (2)画直线c使它与直线a、b均相交;

(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二) 交流、探究 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成立的理由。如图 因为a∥b, 所以∠1=∠2 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 ∠1=∠3 所以∠2=∠3 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们交流。学生画图板演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三) 应用、提高 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 解:因为AD∥BC 所以∠C=∠CDE

又因为∠A=∠C 所以∠A=∠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DC 练一练:

如图a∥b∠1=

55、∠2=68,求∠

3、∠

4、∠5的度数

(四)总结升华

老师画了一个△ABC,他问同学们∠A+∠B+∠C等于多少度? 你能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 布置作业:P

23、(3 、

4、5)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1.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组织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尊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去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1、

在上课过程中,担心学生由于基础差,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所以新课教学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时间短。

2、

由于课堂练习时间短,所以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上还有欠缺,推理过程的书写格式还不够规范

上一篇:初中生如何选择朋友下一篇:初中数学易错题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