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宗教意识形态

2024-04-30

局宗教意识形态(精选6篇)

篇1:局宗教意识形态

民宗局2012年宗教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县的宗教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一创二专”宗教活动成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两个文明的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经局党组研究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稳步推进宗教工作开展,我局成立宗教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依照《湖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要求,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方针,以打击宗教非法活动为重点依法维护正常的宗教秩序,把政府对宗教事物的管理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切实维护我县的社会稳定。

三、工作任务

(一)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分清正常宗教活动和非宗教活动的界限,提高信教群众抵制非宗教活动的自觉性,做爱国爱教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信徒。

(二)巩固20111年“一创二专”工作成果,重点对未经政府宗教事物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的宗教非法活动场所进行全面的督查,并对没有上岗证的教职人员和非法传教人员进行登记造册,进一步健全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制度,落实财务监督管理职责。

(三)在全县范围内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行政执法,加大矛盾纠纷查处力度,维护宗教稳定。

四、方法步骤

(一)政策宣传,调查摸底。一是年初召开宗教爱国团体法人以及活动场所法人代表大会,传达相关会议精神。二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的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宗教界人士的法律法规学习培训。

(二)清理整顿,建章立制。一是对调查情况进行汇总核实,及时上报上级部门。二是区别情况进行治理,对符合《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予以上报办理登记手续,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和拆除。三是对宗教非法活动依法予以打击,责令停止活动,没收非法活动的物品和违法所得外,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境内从事宗教非法活动的人员,特别是骨干成员要依法传唤,进行教育训诫;对被查出后仍进行宗教非法组织活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拘留、罚款、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一般信教群众,要加强教育引导,要求其到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宗教活动;对查获的宗教非法宣传品、资金、器材的依法扣押或没收;对在我县从事宗教非法活动的外地人员进行登记,并核实身份、查明情况的同时,进行教育训诫,责令写出保证,限期离开我县辖区,并通报其所在地公安、宗教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基督教活动的重视和引导,实行定点监管,坚决打击非法活动,抵制境外教会的渗透。

篇2:局宗教意识形态

2015年,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以及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一方面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牢牢把握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宗教事务,坚守我市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大局,为开创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一、努力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一)多措并举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向市委报告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并提出我市贯彻落实精神的初步意见。积极筹备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部署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宣传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我市近年在民族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为我市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传造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对《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粤办发〔2015〕11号)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形成了我市《关于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并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印发执行。参与完成《市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计划》,为民族地区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提供详尽的操作手册。

(二)想方设法推动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一是派员参加全省赴云南、贵州学习考察组,考察调研云南、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结合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现状,形成调研报告,并将在近期向向市委、市政府提交,提出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计划建议,力争到2020年,由中央、省、市级资金支持,有计划地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历史文化名镇(乡)、民村(寨)、传统民居进行整体性保护与开发。二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积极争取更多的财政转移资金。仅2015年,我市共争取中央、省、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68万元,其中市级发展资金300万元(2016年增加到400万元),直接受益项目10个。另外,从2015年到2017年,省每年将新增安排3个民族乡各200万元,用于提高民族乡统筹发展能力。三是积极开展对民族地区林业生态、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调研,力争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四是积极对接长隆项目,争取通过长隆项目带动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解决民族地区劳动力输出和就业问题,拓宽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市场,实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对接潜力巨大的长隆市场。五是多方筹措扶贫“双到”资金613.6万元,帮扶连山吉田镇联合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六是通过举办“七月香”戏水节、稻田鱼节、瑶族盘王艺术节、“牛王诞”等民族传统节日,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

(三)抓住重点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是以XX区武安社区为试点,组织人员赴XX市、XX市参观学习城市民族工作先进经验及做法,加强工作指导和资金投入,积极创建广东省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社区。二是与市法制局协商成立“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中心”,编制《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方案》,填补我市在这一方面工作上的空白。三是筹措下拨资金5万元,加紧对少数民族古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抢救、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认真抓好少数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支持民族地区举办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断焕发生机。四是指导连山、连南选派82名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广东省代表团,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参赛,共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五是落实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使981名少数民族高考生,50名少数民族中考生分别获得高考加分、中考降分录取政策照顾,21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省财政每年1万元资助。

二、宗教事务管理取得新成效

(一)宗教事务管理上新水平。一是继续抓好《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制止和处理乱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通知》的落实,排查并打击借宗教招商引资、借教谋利、乱建庙和乱塑宗教造像等违法违规现象。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主要领导对伊斯兰教活动场所管理的指示精神以及国家宗教局《关于加强流动穆斯林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市区内的伊斯兰教临时礼拜点纳入管理范围,坚决防范和抵御“三股势力”借临时礼拜点进行传播及渗透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以“安全管理”、“教风建设”、“财务监督”为主题,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任职备案工作。今年清城、英德、连南3个县(市、区)共有5个宗教场所被评为广东省和谐寺观教堂。

(二)宗教队伍建设上新台阶。一是举办全市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培训班。组织市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天主教爱国会等5个全市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全市62所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共77人参加在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全市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培训班,增强了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意识,提升宗教界依法开展宗教事务的能力。二是抓好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各全市性宗教团体换届工作。一方面支持各全市性宗教团体配齐增强班子、选送年轻优秀教职人员进修培训等,提升宗教团体自我管理能力,确保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宗教界人士手中;另一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提高爱国爱教团体自养能力,以堵塞境外势力利诱分化爱国宗教界的漏洞。三是积极动员、引导全市宗教界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推动宗教界服务社会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植树节前后,市宗教界人士共组织800人次、投入资金39.79万元,共植树98000多棵。四是指导宗教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财务、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宗教界人士遵法守法、照章办事的意识,有效促进了文化型、学习型、道德型、生态型“四型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五是确保宗教大型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协调公安、海事、药监等部门,协助紫竹林寺观音殿举行开光仪式,确保参加开光的4000多名信众在安全环境中举办宗教活动;依法维护穆斯林群众在清新区松林公园举办“古尔邦节”等宗教活动,确保活动在平静、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六是积极做好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依法治理私设聚会点工作,充分履行市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能,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境外宗教渗透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三、全面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步入新阶段

一是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规范。按照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继续推进职能转变和编制权责清单及公开工作,着手清理非行政许可类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调整保留54项民族宗教职权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开展依法行政考核,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指导各县(市、区)不断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二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广东省实施办法》、《广东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连山、连南2个民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及各项民族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广东省宗教事务条例》得到严格执行,宗教工作管理更加规范。三是普法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加强。搭乘宣传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东风,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四是依法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矛盾纠纷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继续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开展民族宗教工作三级管理网络建设试点,探索防范和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加强对各县(市、区)涉民族宗教因素维稳工作的指导,切实做好民族宗教领域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工作。

四、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迎来新面貌

(一)增强主业意识,党建工作水平大幅提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动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全面创新和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推动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二是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针对当前本单位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严重危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发挥以上率下的作用,切实践行“三严三实”工作要求,组织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到工作态度、行动作风、纪律养成,以党章为镜,对照检查,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职工政治素质。三是以党建工作为引领,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统筹协调,为全面创新和加强民族宗教领域事务管理,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落实“两个责任”,反腐倡廉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局领导班子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一是周密安排,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将反腐倡廉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监督检查,一起抓好落实。二是加强教育,强化干部的廉政意识。通过纪律教育学习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活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三是以上率下,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党章为镜,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认真查摆整改班子及班子成员党性党风党纪的突出问题。四是强化监督,不断扩大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面。健全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部门职责、干部人事、行政职权、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完善制度,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六是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三)狠抓行政管理,机关各项工作全面开花。我们对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从严从实。办公室以开展“落实总书记要求,建设模范部门”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履职尽责能力进一步强化。按要求组织机关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查,机关干部档案整理更加规范,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保密经费投入,强化机关保密教育宣传,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保密行政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组织开展文书档案自查整理,认真查漏补缺,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更高,档案管理考核被评优秀;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六五”普法通过考核验收;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机关党建、行政宣传内容,完善各类宣传设施,创新宣传方式,党务、政务公开能力大幅提升,民族宗教特色机关文化氛围逐渐成型;依法行政、后勤保障、支部建设及文秘会务等其他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协同共进,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能力大幅度提升。

2015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巩固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改善民生福祉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济、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基层服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5年工作情况

(一)围绕省市重点工作,提高残疾人民生福祉

1.推进省十件民生实事工作。提高残疾人生活津贴、重残护理补贴标准。2015我市残疾人生活津贴标准为每年1200元,重残护理补贴为1800元,高于省标准。2015年有8万余名残疾人享受此项专项救助。2.落实市委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任务。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了《市残联、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关于资助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穗残联〔2015〕151号),提高残疾人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的资助标准,资助无法达到社保规定年限、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残疾人进行延缴、趸缴。实施后预计有5.48万残疾人受惠,实现残疾人养老保险全覆盖。

(二)响应社会关注热点,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

1.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市政府研究室、市综治办、市国资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残联等24个部门制订了《市关于促进视力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大了机关事业单位、市管企业等按比例安排视力残疾人就业的力度。年内市残联还研究制订了《市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工作试行方案》、出台了《市康园工疗机构管理服务规范》、编写了《关于辅助性就业、庇护性就业训练津贴补助标准的通知》(初稿),初步形成扶持各类残疾人各种形式就业的制度保障体系。

2.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化建设。市人大、市政府法制办、市残联积极推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修法工作,现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二审、上报省人大审批。市残联同时编写《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修正稿),已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各区政府意见,拟送审。在经济新常态下,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残联制订出台《小微企业免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办法》,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前提下,支持我市经济健康发展。

3.响应社会不断提高对政府资助和购买服务规范化的要求。市残联启动《市残疾人康复经费管理办法》修订调研工作。同时市残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56个市残疾人康复资助定点机构、确定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承办机构、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督导机构,进一步规范政府资助和购买服务行为。

(三)下沉工作重心,扩大残疾人服务覆盖面

1.配合政府公共服务重点工作,建设“五个一”服务平台。开发残疾人生命周期全过程服务系统,实现社区网络化服务管理系统数据与市残联电子政务平台数据的互通共享。上半年在XX区试点成功,残疾人业务工作台帐入网格达100%,涉及残疾人服务27项,方便了残疾人群众,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番禺、海珠正参照XX区模式实施,南沙、荔湾、天河等各区均开始启动该项工作。

2.开展群众体育走进社区系列活动,引导残疾人融入社会。全年先后在8个区开展轮椅太极、轮椅广播操推广培训,举办市特奥日活动、4个区举行“残健共融趣味运动会”、在助残服务周举办残健共融趣味运动会,并举办了盲人中国象棋比赛、残疾人轮椅太极、轮椅广播操比赛、聋人飞镖锦标赛等群众体育比赛,举办10余场科学健身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累计参加人数约5000人次,为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场次、人次最多的一年,轮椅太极、轮椅广播操代表队在我市全民健身日主会场作现场展示。

3.开展残疾人潜能开发项目,推进基层共建点建设。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每周面向全市残疾人免费组织开展合唱、舞蹈、书法等潜能开发项目,累计开展培训313课2353人次。市追梦天使艺术团等9个单位或团体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免费开展残疾人舞蹈、乐器、肢体律动、乐器指导、曲艺指导、小乐队排练、中国手语艺术、轮椅舞蹈和轮椅国标等培训课程,累计开展培训280课时2248人次参加。

(四)营造扶残助残氛围,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1.残疾人康复。全市建成12个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181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截至11月9日,有8435名精神残疾人和577名重性精神病人分别获得免费精神病门诊资助和住院资助,有62名残疾人获得残疾矫治手术资助,有70名、121名、440名和352名0-14岁残疾儿童分别获得聋儿语言训练、脑瘫康复、智力残疾康复训练、孤独症康复训练资助,有1750名残疾人获得肢体残疾康复训练,配置辅助器具8211件。国家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七彩梦”和国家福彩救助项目累计救助智力残疾儿童120人次、孤独症30人次、人工耳蜗手术筛查13例、助视器适配200人。配合完成全国耳病调查地区实施工作、全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防控工作会议分会场组织工作。

2.残疾人教育、培训与就业。开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调研,探索构建符合残疾人发展需求的“医教结合”康复训练体系、“零拒绝”教育体系和“训岗对应”的就业培训体系。市就业援助月活动将350名失业残疾人纳入实名制培训计划,优秀异地务工人员评选活动分别有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吸收残疾人较多的企业入选。全市投入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资金50余万200人户残疾人受益。2015年,670名残疾儿童获得学前教育生活补助;2575名残疾学生、4226名贫困残疾人子女获得教育生活补助;862名普通寄宿残疾学生、105名贫困寄宿残疾学生获得福彩资助。7名残疾人入选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5人获优异成绩。截至11月27日,25612名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就业。本年新增残疾人就业1492人,新增残疾人培训2970人,举办12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帮助1492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3.残疾人托养、日间训练。筹建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拓展公办残疾人托养机构床位。2015年民办托养服务量比2014年增加10%,为3126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寄宿471人,居家托养2655人)。全市建成康园工疗站184个,为4987名残疾人提供日间训练服务。

4.社会环境建设与营造。市城建委、市残联开展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检查验收工作。市交委、市残联安装公交导盲系统,实现市区公交线路全覆盖,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市园林局、市残联、XX区政府共同建设爱心公园。市司法局、市残联在各区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站,开辟法援绿色通道。市人大、市政协、市残联建立全市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据库。开展“全国助残日”、“全国爱耳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爱眼日”系列宣传活动。与人民网签署合作协议,完成残疾人事业宣传的电视、电台、报刊、网络多平台覆盖,刊播新闻152条,转载650篇次。全年制作播出《静海慈航》、《用心爱世界》节目各52期。团市委、市残联在179家康园工疗站开展“志愿在康园”活动,打造“爱心”品牌。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15年共募集捐款约158万元,物资约1.3万件(价值33万元),用于资助贫困残疾人、发展残疾人组织、开展残疾人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共约230万元,其中资助资金约197万元,捐赠物资价值约33万元。5.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完成市5个专门协会独立法人登记工作。市残联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干部档案,加强残疾人干部培训和管理。番禺、南沙、从化按标准配备了社区(村居)残疾人事务员或联络员。组织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将残疾人证管理权限下放至区级残联,责权相配,精细管理。康复实验学校、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康宁果园场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我市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已完成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管理问题。全市现有持证照残疾人机动轮椅车6900多辆,其中大部分车龄超过15年,另约有2000辆参加非法营运。目前,我市为维护城市交通秩序,正在加大五类车整治力度,遭到参与营运及通过出租出借牟利残疾人车的残疾人的反对。同时,残疾人对车辆置换工作也持不同意见,以代步为主体的残疾人要求尽快置换,以营运为主体的残疾人反对置换,双方意见无法统一。

(二)助残社会组织发展问题。我市助残社会组织较为活跃,积极参与残疾人公共服务,但普遍存在场地租金高、承接项目定额低成本高、人员队伍不稳定的现象,自下而上状况堪忧。

(三)残疾人就业扶持问题。我市对残疾人就业创业、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对集中就业基地无障碍设施改造、对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都十分有限,残疾人就业仍存在困难。(四)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我市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资助政策、残疾人分类救助政策、残疾人综合津贴政策等残疾人较迫切需求的政策、措施还在调研论证之中,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2016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编制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纲要。搭建“一套政策法规制度,两项社会保障,三个动员,四级组织,五个方面保障,六大服务”事业发展框架。

(二)提高残疾人社会救济和保障水平。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残疾人养老保险资助政策,保障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残护理补贴发放到位,推动残疾人分类救助政策、资助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残疾人综合津贴的政策出台。

(三)增强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能力。完成《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市残疾人康复资助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建立覆盖残疾人事业各项业务的制度体系。

(四)推进各项业务创新和持续发展。试点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完善康复工作网络,推进居家康复工作。研究制定扶持残疾人就业政策,推动残疾人分散、集中、支持性就业和创业。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和规范化水平,筹建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积极稳妥做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置换工作。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完成公交导盲app的上线使用。完善100个“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实现残疾人体育“一区一特色”建设。推进市残疾人事业公益宣传片制作展播工作。

篇3:从宗教意识观看贞德

乔治·萧伯纳, 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 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进入20世纪之后, 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 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贞德是萧伯纳的历史剧中一个较为著名的人物, 她的事迹在历史上广为流传, 成了艺术及文学领域创作的一个母题。英法百年战争期间, 法国被英军侵略, 占据了许多领土, 整个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贞德, 自称是上帝的使者来到了法国军队中。17岁的少女在两个月内迅速组建军队, 带领军队征战, 并为法国在奥尔良战争中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当时教会思想盛行的情况下, 人们对贞德的身份提出了质疑, 有人认为她是奇女子, 有人认为她是巫女, 褒贬不一, 贞德的真实身份也变得神秘而有难以揣测, 但是贞德的女性英雄主义, 及她对后世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

第二章从宗教意识分析贞德

20世纪一来临, 西方许多有影响的大作家就对社会和前途, 表现出悲观主义情绪和具有宗教色彩的思想。萧伯纳在写圣女贞德这篇文章时, 一是基于贞德当时所处的环境, 的确是受宗教信仰的迫害, 宗教总是打着“慈悲”的旗号, 到处行恶, 给人们增加莫须有的罪名, 却还想充当万能的救世主。另一方面, 现实世界的整个西方国家都对宗教有着浓厚的感情基础, 就萧伯纳个人来讲, 也是一个宗教信仰者, 所以在他的历史剧里到处充斥着宗教带给人们的迫害以及信仰。在宗教信仰中包含着两层内容:一是深信存在着超自然的神, 二是对神的态度。而圣女贞德描写的就是这样一段故事, 英法人民深信上帝的存在, 也深信上帝的能力说, 但是面对宗教, 有一种恐惧感, 宗教与神存在说在理论上相互接近又相互背离, 在文学作品里相互联系与渗透, 形成了鲜明的文学创作特色。

第四场中“贵族”的形象的出现, 把宗教与神的主义的差距明显地拉开了, 有些人认为神是某种宗教信仰的原型, 但是在少女贞德这部历史剧里, 神的形象与宗教有着巨大的反差, 从某种意义上说, 神的力量在这部历史剧里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 是人们, 特别是法国人民战斗的主要驱动力, 而宗教则扮演了反面角色。“贵族”说道 :“人不能一脚踩两船。若是这种思想深入他们的思想, 那咱们的统治地位就保不住了, 教会也失去了威信。说的直接些, 便是我们没权了。”这段话拉开了宗教“统治”表现的序幕, 也拉开了对贞德审判的序幕。因为贞德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已经影响了宗教的统治地位, 所以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捍动宗教的统治地位, 他们要清楚统治路上的一切障碍, 而贞德就是主要障碍, 因为她的战斗力和意志力不仅帮助法国取得了英法之间战争的胜利, 还激励了英国人民, 而这一切对宗教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起到的只有威胁作用。

在后面的剧情发展过程中, 瓦雷克:“他将那个少女看成是女妖。所以我想请您能将她交给宗教裁判所, 按法处其火刑。”后来他又说道:“大人, 若你见过了我们争论有关宗教的事后, 你就会改变看法的。我十分难过, 在你眼中, 我不是异端分子, 也起码是个傻子。”瓦雷克的两番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打着宗教的幌子, 压抑人民, 举着公平的旗子, 却在不公平地看待贞德成为民族英雄的事迹, 把她看做是邪恶的代表品。这就是当时西方国家宗教的真正面貌, 看起来像是国家统治的协助者, 其实却是国家的“暗箱操作者”。所以萧伯纳把贞德时代的宗教写进这部历史剧里, 是对社会文化的真实体现和信仰危机的真实描写。萧伯纳的历史剧深刻的描写了宗教的“仁慈”统治, 也揭露了社会受宗教影响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使得社会现象的畸形发展,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宗教统治的身影越来越淡。

第三章总结

19世纪后的文学界各种流派和思维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应运而生, 宗教主义的色彩也大放光彩, 宗教具有明显的感性映象的性质, 要使超自然的本质成为群众膜拜的对象, 就得以具体的感性映象的形式来加以想象。

贞德, 这个伟大的少女, 曾在历史上真正的存在过, 但是她是如何生活和死亡的, 后人都无法考究了, 只是贞德的形象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不论她是圣女还是所谓的“妖女”都对后世的艺术、文学、影视创作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摘要:《圣女贞德》是萧伯纳的最佳历史剧, 贞德, 这个17岁的少女在两个月内迅速组建军队, 在英法战争中为法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成为了民族英雄。但是随后, 便受到了教会的审判, 被判为是受到了上帝的蛊惑, 成为了妖女, 违背了社会规则, 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在面对宗教的审判面前, 贞德不屈不挠, 最终被施以火刑。贞德的故事在后世流传, 不论是身世之谜还是他的英雄事迹还是贞德的死因都成为后世的创作话题, 为后世的艺术领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萧伯纳,贞德,神的旨意,宗教迫害

参考文献

[1]萧伯纳.圣女贞德[M].方湘译.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5.01.

[2]朱刚.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

[3]陈静.走下神坛的少女[J].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7-08.

[4]袁瑶.圣女贞德:一个穿行历史岁月的形象[J].南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9-05.

篇4:阶级、“怨恨”与宗教意识

随着1980年代以来中国宗教政策的逐步放宽,农村宗教呈现出迅速恢复的势头,既包括民间宗教活动的复兴,也包括官方认定的五大宗教的复兴,还包括地下教会的蔓延,以及“全能神教”(民间的说法是“东方闪电”)一类邪教组织的发展。我们曾经于2008年左右完成一项全国范围农村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与新教)传播的研究课题,研究发现,基督教迅速蔓延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分化有直接关系。那些遭受家庭变故的人、或者有先天缺陷的人以及留守的老人和妇女,都是教会发展的对象。尤其是部分地下家庭教会组织与个别邪教组织,重点以村庄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和下层人员为主要发展对象。

去年夏天,笔者到湖北某地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地大量存在家庭教会活动。笔者逐个考察参与聚会的32名教徒的家庭情况,发现其中23名人员要么遭遇家庭变故、要么身体残疾或者身患疾病,其余几名信徒则属修建水库移民至本村的外地人。考察本村聚会点的情况后还发现,几位“中坚分子”都属家庭特别不幸的农民。其中一位经常讲道的负责人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另外一个负责人本人先天耳疾,而为聚会提供房屋的则是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她的丈夫一年前因车祸死亡。实际上,这个村的教会规模在15年前远较今日兴盛,如今有萎缩之势。我们在湖北荆州地区农村也看到过教会在1990年代席卷当地之后又迅速销声匿迹的情况。这些教会负责人也感叹“今不如昔”,这与最近十余年来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有极大关系。

“权力文化网络”中的宗教组织

在组织层面上,除了那些为历代政权所打压取缔的“会道门”一类的教派活动之外,中国农民的宗教生活是与日常世俗生活融入一体的。杨庆先生称之为“非制度性宗教”,李亦园先生称其为“弥散性宗教”。民间宗教活动在组织上依托于宗族、家族、村落社区等日常社会结构,而在意识形态层面上,无论是祭祖还是求神拜佛一类活动,皆体现或者强化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意识。

中国民间宗教活动不具有独立的宗教组织、神职人员与体系化的教义。但这并不等同于民间宗教活动不具有政治社会意义。杜赞奇在华北农村的研究中发掘宗教活动中所包含的“权力文化网络”意义,他说:“关于宗教组织如何为乡村社会权力结构提供框架,我可以得出如下三个互相关联的结论:第一,宗教圈构成村庄公务范围,为乡绅们提供了施展领导才能的场所;第二,虽然经济分化,但乡绅们经常以代表全村的身份祭祀活动,从而使其地位高于一般村民;第三,通过对关帝等的供奉和信仰,使乡绅们在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上与国家和上层士绅保持一致。”

以庙会为中心的公共宗教活动与善男信女们“烧香拜佛”的私人性个体宗教活动的意义完全不同。乡绅们热衷于公共宗教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摄取在基层政治中的有利地位。而善男信女的目的是祈求菩萨神仙保佑平安发财。当某些民间宗教违背了官方意识形态或者脱离帝国统治权力的控制,在合法的“权力文化网络”之外另立炉灶,便被视为“异端”。新中国成立后,“一贯道”之类的“会道门”在组织上独立于国家政权,在意识形态上宣传封建迷信思想,因此视为“反革命”组织而被取缔。从信仰的角度看,这些“会道门”多以佛教道教中的菩萨神仙为敬拜对象,且教义也与其他合法的民俗宗教活动几无差别。马西沙在其《中国民间宗教史》一书中将这类“会道门”统称为“民间宗教”,他说:“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虽然存在质的不同,但差异更多地表现在政治范畴,而不是宗教本身。前者不为统治秩序所承认,被污为邪教、匪类,被屡屡取缔镇压,往往只能在下层潜行默运;后者从整体上属于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受到尊崇、信仰和保护。就宗教意义而言,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之间没有隔着不可逾越的壕沟。” 在实际操作中,界定“异端”的主要标准就落在组织形态上。“教派”意义上的民间宗教活动超越了“民俗宗教”的范畴,很有可能危害或者威胁到政治社会秩序的稳定,故被打压。

“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已获得宪法层面的保障,不过,宗教管理依然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我们在农村调研中有过较多的与宗教徒、宗教人士和政府宗教事务管理人员打交道的经历,从中深切感受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在当前中国还远没有被理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外来宗教在传播过程中,必须直面中国农民的宗教生活传统,要在意识形态与宗教组织两个层面微妙把握“权力文化网络”的意义。

基督教一类外来的制度性宗教在农村传播中有可能改变传统的社会结构。新式宗教家庭为了改变在村庄中的孤立地位,获得生产生活上的帮助,天然具有传教的冲动。这些新式宗教家庭之间建立了替代传统的家族、邻里的关系网络,发挥了与这些传统民间互助合作组织类同的功能。新式宗教徒还会运用一种与普通农民不同的神学语言来描述生活,形成一种新的自我身份意识。笔者在关中地区的农村调研时发现,当地村民基于宗教活动,自然而然形成了“大教”与天主教的身份区分。村里人说:“从根本上讲,我们村的村民不是信‘大教’的,就是信天主教的”。“大教”并不是一个教派组织,而是操持祖先信仰与鬼神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遵守一定仪式和规范的普遍村民群体。那些不信天主教的农民都可以归为“大教”一类,接受这种生活方式的农民,自然而然就受到一套礼仪、规范和价值体系的影响。新式宗教塑造了一种与村庄传统“权力文化网络”不同的社会网络,原本完整的村庄社区就分裂为“大教”与“新式宗教”这样的分裂结构,教徒“在仪式和组织上形成了天主教(笔者注:或者其他宗教形式的)群体、一个亚群体、一个身份群体 ”。这是一种与传统的基于家族关系所产生的社会分化完全不同的分化形式。

当这种分化与宗教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两套不同的“权力文化网络”。比如,1980年代之后复兴的农村庙会活动与宗族祭祖活动的组织者,多是村庄中经济条件较好、社会地位较高的“权威人物”,亦可以将这类人称作“新乡绅”。这类人属于村庄社会的精英阶层,能够在传统的“权力文化网络”中获益,所以他们热衷于投钱和花时间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这客观上包含了一种排斥贫弱群体的机制,村庄中的贫弱群体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参与富人们的游戏。还有农民指着自己的悲惨处境说:“祖宗又没有保佑过我,我祭他干嘛?”外来的宗教生活不排斥任何人,也是一种比较“经济”的信仰方式,客观上吸引了贫弱阶层。如此一来,村庄中就形成各自以“祠堂”、“庙宇”与“教堂”为中心和以“家族”与“教会”为组织网络的两套“权力文化网络”。传统的村庄结构分裂是家族房支意义上的纵向分裂,而如今这两套“权力文化网络”卻是基于横向的经济社会分层。

“怨恨”情绪的意识形态

当贫弱阶层与特权阶层分属两个不同的组织网络时,并且又各自寻找支撑自己生活方式的意义系统,就会造成“文化”上的分裂。贫弱阶层在道德意识、生活价值观与世界观上都不同于优势群体。优势群体属于传统“权力文化网络”的获益者,有可能成为社会变迁的保守势力。而那些被甩出社会结构的贫弱阶层,被人忽视或者被看不起,他们不能获得社会性价值,成为村庄的“排泄物”。这些贫弱阶层除了积极改善自己的处境,努力提升自己的位置之外,还有可能形成一种“自暴自弃”或者是逃避社会的情绪。当这类负面情绪以个体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它不能触动整体的社会结构,而顶多是被人看不起,或者成为被村庄传统道德规范“规训”的对象。因此,这些贫弱群体进入宗教组织,除了与农民的实用主义有关外,还与他们在村庄“权力文化网络”中的尊严感和意义感缺失有关。贫弱群体在道德价值上的边缘处境本质上由传统的“权力文化网络”定义,宗教教义则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处境提供新的价值和意义支持。当这些贫弱群体进入到宗教组织之中后,便有可能将这种社会性处境而引发的情绪与宗教教义相结合,产生一种与传统村庄的“权力文化网络”相对立的“怨恨”意识形态。

中国在唐宋以后逐渐形成平民社会结构,即不具备产生“怨恨”情绪的道德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在平民主义社会中“职业分途”的社会结构下,知识精英阶层是伦理道德的担纲者,平民与士绅的社会地位差别并非人性上的差别。中国农民不属于“贱民”,没有形成奴隶反抗的“贱民”伦理。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道德伦理是一体性的,因此,也不需幻想一个未来和彼岸世界,也不会产生否定现世的“救赎”伦理。在基层社会中,作为基本社会制度的“宗族”组织也完全不同于“种姓制度”。种姓属于血缘关系的伦理化,种姓之间的通婚被看作“不净”,是被严厉禁止的,尽管中国宗族制度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但从无此种限制。

尽管在宗族组织内部存在社会地位的差别,但是在中国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下,这些社会分层本质上体现为一种道德分层。礼治的“权力”结构以道德分层意义上的村庄社会结构为前提。优势群体与贫弱群体的差别只是暂时的,流动的社会结构没有塑造出一个永世不得翻身的“贱民”阶层。

如今,衡量农民价值的基本标准已经从传统的德性转变为财富,正所谓“笑贫不笑娼”,农民也越来越接受“有钱就是大爷”的价值标准。今日农村中的庙宇、祠堂的恢复多数与村庄中的“暴发户”投资有关。笔者在甘肃农村调研时发现,有些曾经被划为“四类分子”的农民后代,为了“争口气”而兴建庙宇的案例。这些人当年受歧视,如今却成为村庄“公益事业”中的“财神爷”,今昔之变,让当地农民感慨不已。经济上的优势群体通过“票子”有意构造出一种“区隔”机制,他们将“公益事业”当作赚取个人声望的手段,具有很强的私人性与排斥性。

按照这样的价值标准,那些被排斥出去的贫弱阶层在依靠自身努力而改变处境无望的情况下尊严尽失。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将意义指向彼岸,在上帝面前,人世间的处境差异皆被抹平。这样的教义对于那些贫弱阶层具有吸引力,信教可以帮助他们从现实的困顿中解脱出来,既然现实生活中的好与坏没有价值,何必执著如此?实际上,绝大多数农民并不能够真正理解“救赎”的宗教教义。他们反而是将这种基于“神圣--凡俗”二分而产生出来的否定现世的宗教伦理,转化为一种否定现实社会结构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否定现世思想,并不同于否定现实的意识形态。因为当前者将意义指向彼岸时,恰恰有可能产生出在现实生活中极其严苛的道德意识,比如清教徒的禁欲主义。而农民否定现实的意识形态,则属于对现实的迷恋却不可得而产生出来的“怨恨”。

宗教与意识形态化

农民固然也相信存在一个肉体凡胎之外的由“乱力怪神”所组成的“超自然”世界。不过,这种“超自然--自然”的分离,并不等同于“神圣--凡俗”的二元结构。既然在农民的观念中不存在一个与凡俗断裂的彼岸神圣世界,那么,也就不可能出现否定现世而期待出现完美和公正的神的王国的彼岸思想。纵然将佛教思想民间化后的中国农民也在“轮回转世”观念下期待着“来世”,但是这个重新“投胎”的“来世”依然是未来的现实世界而已,农民只能期待“投胎”到王宫贵胄家庭中去。纵然某些民间“教派”也包含着千禧年思想,它同样是期待这个尘世中的现实世界改善,而不是设想在现实世界之外出现一个彼岸世界。

中国农民肯定现世,却有可能造成现实生活中的“犬儒主义”。没有与现实相对的彼岸世界,农民的“怨恨”情绪必然是要在现实生活结构中发泄。无论他们多么憎恨这个世界,却依然隐含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执著”。农民的“怨恨”情绪与犹太民族和印度种姓制度下“贱民”的“怨恨”情绪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基督教伦理被农民转化以后,贫弱阶层的农民以“信教”的方式来化解自身的劣势处境。这些农民一旦具有了跨入教会门槛的意识,便将仪式上的加入教会组织当作获取尊严感的不二法门。正如同中世纪教会兜售的“救赎券”一般,中国农民将做祷告、心中默念上帝、向上帝祈禱等仪式活动,当作改变命运和意义的手段。实际上,绝大部分农民并不能够理解宗教教义,更不可能形成“救赎”宗教伦理。这便造成了农村基督教的强仪式色彩。比如,信教的农民为了增强自身的信心,与获得一种虚妄的价值感,便极力宣传“信教上天堂”、“不信教下地狱”的说法。在没有将宗教信仰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意识的情况下,这样的口号与某些民间“教派”靠宣扬末世论来蛊惑农民入教的做法,并无本质差别。

当绝大部分的农民只在组织和仪式上加入某种制度性宗教时,这个宗教本身便被改造成徒具形式的“仪式性”宗教。由中国文化传统、农民的文化素质以及农村宗教牧养人员水平限制所共同造成的弱伦理性、强组织性与强仪式性的宗教传播特征,很容易引起“礼仪之争”。这是我们在农村调研中经常看到的,教徒指责普通村民祭拜祖先为“拜魔鬼”,普通村民唾骂不烧香、不磕头的教徒为“不敬祖先”。而深入到道德伦理层面,却又发现教徒与普通村民并无本质差别。“礼仪之争”仅造成了一种“结构”分裂与“文化”分裂。

再结合农村宗教传播的阶层化特征来理解这个问题,便会发现农村宗教的“仪式化”性质与贫弱阶层的“怨恨”情绪结合起来,而生成一种反社会的意识形态。因为社会分裂本质是由经济社会地位造成的,加入宗教组织的贫弱阶层农民所“怨恨”的对象并不是整个现世,而只是“怨恨”现实中的不平等。基督教说人是有罪的,农民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原罪”的概念。笔者在调查中经常考察农民对教义的理解,他们多是将“罪”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当农民将“原罪”转化为社会道德判断时,他們就认为人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这个意义上的罪行就构成了人必须信教的理由,如此一来,上帝就变成了十殿阎罗一般的判官了。罪的庸俗化与信仰的庸俗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如果不能产生一种类似于传统的依照德性标准建立的能够包容村庄内部的经济社会差异的“权力文化网络”,那么,当下所产生出来的经济社会分层就会变成一种固化的结构,而这种结构性的差异又包含排斥性的因素。如此,农村中优势群体与贫弱群体就变成两个分裂的阶层。社会地位的差别也许是历史的常态,不过在传统的“权力文化网络”中至少还有一套能够弥补差别的德性伦理。在社会主义革命中,这些内部差别被转换为水火不容的阶级对立,内部差别被革命力量强制取消。经历过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国农民具备了空前的平等意识,并且,社会主义革命将那些曾经能够将经济社会差别内部化的传统文化机制打破了。这样一来,如今村庄社会中的经济社会分层,便找不到一套可以被具有社会主义平等意识的农民所接受的正当性理由了。或者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这种客观存在且日益凸显的经济社会差别的现实之间产生出剧烈的张力。

一方面是继续宣传的社会主义平等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扩大和资本扩展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差别。基督教的平等意识形态与上述二者产生了亲和。基督教以一个“虚幻”世界中的平等未来为许诺,为那些被排斥出去的贫弱群体提供心灵的慰藉。宗教发挥了马克思所说的“鸦片”功效。

不过,由于农民将基督教宗教伦理庸俗化为传统的宗教意识形态,即这个“虚幻”的世界并不是与现实世界相对的彼岸世界,而是期待着在同一个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处境的全盘逆转。这样一来,贫弱阶层的“怨恨”情绪便指向现实社会中的优势群体。这加剧了贫弱阶层与优势群体之间的断裂。表面上看,贫弱阶层农民极力宣扬“不信教不得救”,与尼采笔下的奴隶反抗意识形态类似,不过农民却进行着一种社会性的反抗。农民控诉的不是“堕落”的现世世界,而是控诉阶级化的现实社会。这本质上是农民依照传统宗教意识将基督教伦理转化后,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统和现实中的经济社会分层,结合在一起而产生出来的阶级意识。小农的均平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的人人平等意识形态,以及基督教的平等主义诉求,都将矛头指向实际的社会分化。

篇5:麦县局宗教管理办法

1.在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办公室的业务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局的一切宗教事务。

2.健全宗教工作网络,建立宗教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宗教工作干部。每半年召开1次以上研究宗教工作的会议,研究解决宗教工作的有关问题和重大情况,并与单元长、楼长建立宗教工作责任制。

3.组织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尤其教育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与宗教活动;教育共青团员、在校学生不得参与宗教活动,经常对干部进行宗教政策培训。

4.掌握本局各宗教信教人员、宗教人士、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及存在的问题等基本情况,建立必要的档案。

5.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宗教活动场所实行行政管理,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协助上级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的登记和年度检查工作。协助上级政府和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工作。

6.建立与宗教界人士的联系制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宗教界人士及广大信教群众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积极投入到发展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各项活动中去。

7.依据政策法规,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依法制止乱举行宗教活动的现象。控制宗教地下势力发展蔓延,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邪教活动。

8.建立宗教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宗教方面的情况和动向。健全宗教工作信息网络,指定专人向上级提供宗教方面的信息。

9.教育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上互相尊重、政治上团结合作。防止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各种宗教信徒之间发生宗教纠纷。

10.及时处理、化解宗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处理好涉及宗教的土地、房产的权属纠纷及其它利益纠纷,纠正各种违背宗教政策的错误的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宗教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遇有突发事件,除及时上报外,积极稳妥地做好工作,及早平息事态,维护社会稳定。

篇6:民宗局民族宗教事务的工作总结

XX县是全市乃至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主要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信教人数352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其中基督教信徒30000余人,分布在城区、经济开发区、黄河北展区以及各个乡镇;天主教信徒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潘店镇、晏城街道办、表白寺镇和仁里集镇的部分村庄;佛教信徒200余人,主要分布在城区、晏城街道和表白寺镇。全县范围内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90处,其中基督教活动场所80处、天主教5处、伊斯兰教3处、佛教2处;爱国宗教团体2个,即XX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XX县天主教爱国会;宗教教职人员18名,其中基督教牧师2名、长老4名、教师1名、传道员2名,天主教神甫1名,伊斯兰教阿訇3名、海里凡5名。

二、今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民宗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扎实开展民族宗教工作,主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年工作开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年2月28日召开的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上,XX县做了典型发言,县民族宗教局、祝阿镇以及6个宗教活动场所和3个民族村获得了市政府的表彰。

1、深入统计调研,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一季度,我局重点开展了全县基督教信徒、少数民族村以及少数民族专业合作社的调查统计,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同时,深入6个民族村和重点宗教活动场所调研,通过座谈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我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征求群众建议,为进一步开展好工作奠定了基础。

2、积极开展参观培训,不断提高民族宗教代表人士的素质。

今年3月23日至24日,在局长张天勇的带领下,我局组织部分少数民族干部、企业家,赴XX市民族企业、民品企业参观考察,先后到了韩宇来有限公司、华盛农业药械有限公司、环球印铁制罐有限公司以及马下湖清真寺、地方镇清真寺参观考察。时逢清明节将近,又到左宝贵衣冠冢对这位民族英雄进行了扫墓。同时,先后举办了XX县民族宗教界人士学习党的十八大培训班,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推荐定慧寺、县基督教中心教堂、米三里清真寺的教职人员赴德州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3、主动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大力服务我县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了部门职能优势,努力争取上级优惠政策,为发展我县经济主动服务。经过努力,成功的将山东鸿润油脂公司申报为“全国十二五期间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使该企业每年可享受国家民委贷款贴息优惠政策。

4、认真开展宗教执法工作,不断净化宗教环境。

与县公安局联合开展了宗教检查工作,先后到刘桥、宣章、晏城街道办等基督教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宗教活动的开展。同时,对刘桥乡大马张村擅自聘请临沂宗教人员办班培训问题和对晏城街道办官寨子村基督教家庭聚会点接受“中国家庭教会”传播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有效维护了宗教领域的安定团结。

5、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教育事业

一是争取上级无偿资金40万元,帮助三王城清真寺新上了太阳能浴室项目,帮助米三里、左三里修建了进出村道路;同时,争取了12万元,用于全县少数民族群众家庭牛羊肉价格补贴,争取了4.2万元,用于帮助14户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开展养殖业。二是认真做好我县低收入宗教教职人员生活补助费发放工作,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为我县米三里、左三里、三王城清真寺的阿訇发放了生活补助,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生活困难的现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帮助;三是为少数民族学生办理特殊考生手续,为中学升高中提供加分政策,切实让少数民族考生享受自己的合法权益。

6、切实维护宗教权益。

积极帮助县基督教中心教堂解决其建设教堂的4.5亩建设用地问题,同时协调相关部门批复了开泰社区修建一处固定基督教活动场所,满足了当地基督教信教群众正常开展宗教活动的愿望。

7、大力服务定慧寺重点项目建设。

进一步加大力度,全力服务定慧寺项目建设,今年,重点建设了定慧寺广场、护寺河、地藏殿以及寺内硬化工程。同时,定慧寺重点开展了绿化工程和连廊彩绘工程。先后投入近50万元,种植了银杏、雪松等名贵树木,使定慧寺绿化工作有了很大进展,观赏性明显提升。同时,重点打造定慧寺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游客服务中心,积极将定慧寺申报为3a旅游景区。

8、赴北京招商引资.11月13日—15日,民族宗教局局长张天勇赴北京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拜会半岛国际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法安,并初步达成投资议项。半岛国际将计划在齐河投资1.5亿元,占地100—120亩,以苏州常熟园林建设风格为主的“中国名家(花鸟)写生基地”。

三、明年工作打算

1、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宗教人士的政策法制观念。重点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等政策法规宣传,重点对农村基层干部、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进行培训,切实做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加大宗教执法力度,不断规范宗教活动。与公安、反邪教办公室形成定期检查机制,对各宗教活动场所形成常态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宗教活动行为,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净化宗教环境。

3、重点做好定慧寺项目服务工作。坚持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定慧寺活动,全力搞好服务工作,促使项目方加快建设,扩大投资,力争早日打造成高标准、高质量的旅游名片。

4、认真妥善地处理好农村社区宗教活动场所建设问题。主动深入农村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向有关乡镇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性建议,妥善处理宗教活动场所拆迁安置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5、认真开展XX县天主教爱国会领导班子培训选拔工作,适时开展换届工作,确保天主教爱国会工作平稳开展。

6、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对北京、济南和浙江开展招商工作。

7、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重点加强对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民品企业、少数民族骨干企业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少数民族项目帮扶项目库》,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少数民族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四、建议

上一篇:育苗幼儿园316督导评估自查自评报告下一篇:勐龙镇组织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