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宗教工作

2024-04-28

社区宗教工作(通用8篇)

篇1:社区宗教工作

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促进和谐稳定大局

--xx县xxxxx社区党支部加强宗教

事务管理发言材料

xx县xxxx社区位于县域老城区,辖区面积x.xx平方公里,辖x个居民小组,共有xxx户居民xxxx口人,主要聚居群体为维吾尔族,其中:低保户xxx户xxxx人;有社区干部xx人,党员xx人,十户长xx人、巷道长xxx人。辖区内有清真寺x所(其中哈尼卡清真寺属xxx地区最大清真寺,平时做礼拜群众达xxxx人左右,重大节日做礼拜达xxxx人左右),宗教人士x人,寺管会成员x人。辖区贫困人口多,人均收入低,低保人员多,宗教场所多,宗教氛围浓厚,敌社情相对复杂。近年来,xxx社区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深化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三抓三落实”,夯实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基础

近年来,xxx社区坚持“宗教工作无小事”,始终

第 1 页

把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作为社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两委”委员为成员的社区宗教事务管理领导小组,配备x名专(兼)职干部,安排工作经费xxxx元,今年以来,社区党支部与社区分管干部、寺管会成员、宗教人士及十户长、信教群众签订责任书xxx份,签订“远离非法宗教活动”公开承诺书xxx份,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二是抓制度落实,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制定和完善了《宗教场所民主管理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宗教领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xx余项规章制度,并将远离非法宗教活动纳入到“村规民约”之中,通过在“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未成年子女信教怎么处理、在家聚众做礼拜、在公共场合做乃玛孜怎么处罚等等的具体行为准则,以居民大会的形式通过,形成行之有效的居民自治和约束的机制,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同时,每周定期召开一次宗教工作形式分析会,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抓宣传教育,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利用巴扎天设立咨询台、第 2 页

发放宣传单、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大对《宗教事务条例》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先后举办咨询活动xx场次,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宣讲会xx场次,发放宣传单xxxx余份、宣传手册xxxx余册,入户走访面对面宣传教育xxxx人次,开展以“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揭批暴力恐怖罪行”为主题的“卧尔兹”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x场次,提高了爱国宗教人士及信教群众对“三股势力”和 “x〃xx”、“x〃x”、“x.xx”、“x〃xx”、“x〃xx”等暴力恐怖事件的反动本质及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损害的认识。

二、围绕“三管三规范”,依法加强社区宗教事务管理

针对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出现的新情况,xxx社区不断细化工作措施,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宗教事务管理进入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一是严格考评,教育管理好宗教人士,规范教职人员的行为。建立社区干部与宗教人士“x+x”结对帮带机制,把落实“两项制度”干部推向宗教管理第一线,每天x次雷打不动与宗教人士谈心谈话,掌握宗教人士的思想动态,了解宗教人士想什么、讲什么;每月对社区干部和联系清真寺干部实

第 3 页

行打分考评,半年进行x次考核,考评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相挂钩。对x名有宗教学识未担任宗教职务的社会闲散人员登记造册,采取“二帮一”措施进行跟踪管控,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防其被“三股势力”所拉拢、利用。组织x名宗教人士、x名寺管会成员赴林基路、栏杆村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及内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发挥哈尼卡清真寺宗教人士影响面大优势,深入各乡镇开展以伊斯兰教主张团结和谐,反对分裂恐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巡回演讲活动x场次,受教育群众达xxxxx人次,每年开展x次“五好宗教人士”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提高宗教人士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觉悟和反分裂、抵御渗透的思想认识。二是多措并举,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规范宗教活动秩序。发放《卧尔兹》操作表,明确讲经活动“四定”(即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要求,保证讲经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坚持以自治区伊斯兰协会制定的《新编卧尔兹演讲集》为标准,加强对讲经活动的监督,杜绝了“古兰经”有关内容随意断章取义进行讲解、违反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跨地区主持宗教活动、讲经等情况的发生。在宗教活动场所统一挂警示牌,不允许未成年人、党员、干部进入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葬礼、婚礼、过乃孜尔、割礼等

第 4 页

民族习俗中决不允许宣扬“圣战”、民族分裂、宗教极端言论,并层层建立信息网络,组建了由xx名不同人员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做到“敌未动、我先知”,将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有效地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严格制度,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监督管理,规范运行机制。严格按照重建、维修审批程序,近年来对x座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简单装修,有效防止借机超面积和搞豪华装修。在清真寺内外安装多个摄像头,实施全方位监控,组织社区干部、寺管会成员以及聘请保安坚持xx小时巡逻值班,严格落实治安、消防、防疫制度,建立管理台帐,对五次礼拜人数、封斋人数、外来人员、讲经内容,以及“哈提曼”、“塔拉瓦”活动等情况进行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掌握宗教活动动态。实行寺财社区管理街道监督的财务管理制度,严禁以装修宗教活动场所为名或以其他借口为由,向信教群众进行摊派、增加信教群众负担,每季度按时公开财务收支。

三、注重“三帮三引导”,确保宗教事务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今年以来,xxx社区党支部把预防和减少非法宗教活动,进一步遏制非法宗教活动源头,组成由党支部成员、社区干部、派出所民警、家庭成员组成的“四位一

第 5 页

体”的帮教小组,不断改进帮教方式方法,作为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来抓。一是交友谈心,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引导宗教人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深入开展了宣传吐尔洪〃吐地等x名爱国宗教人士依靠科技勤劳致富典型活动,教育引导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树立“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思想,努力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帮教小组在做好与宗教人士交友谈心工作基础上,协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先后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延伸至宗教人士,为x名年迈、低收入、生活困难的宗教人士解决了低保,为x名助理依玛木解决了廉租房,为xx大寺依玛木申请解决医疗救助金x.x万元,截止目前,共为宗教人士申请解决各类生活困难稳定xx件。宗教人士感受很深,在辖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中,宗教人士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带头,通过现身说法,宣传动员xx户“难缠户”顺利搬迁房屋,为推动我县城镇化建设发挥了作用。二是真情感化,帮助自食其力,引导重点人员转变思想认识。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x名重点人员,帮教人员主动接触思想转化对象,与他们经常拉家常、谈心、沟通,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反应、近期表现,协调民政、劳动保障部门作用,帮助符合政策的帮教转化对象落实医疗保险、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第 6 页

办理廉租住房、提供资金支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联系就业渠道、节假日关心慰问等方式,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如,经社区协调,帮教转化对象阿某当上了一名公交司机,月收入达xxxx元以上;转化对象玉某曾经自主创业有再次创业愿望,社区为其担保贷款x万元,自主经营冷饮店,月收入达xxxx元以上,另外一名思想转化对象由社区帮助其办起了小吃店。通过不懈努力,辖区帮教转化对象重拾生活信心,放弃了以往言行过激、靠做“乃玛孜”祈祷度日的生活。现在,闲暇日,他们主动要求参加社区打扫卫生和公益性劳动。三是关注民生,帮助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引导信教群众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和“民情流水线”工程及入户走访走访工作的落实,社区党支部积极采取措施了解掌握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先后为xx名自主创业提供援助资金x.x万元,帮助困难信教信众从事餐饮、零售等项目,联系、推荐xx名具有一技之长的信教群众到企业工作,为xxx户居民清理下水道xxx米,解决了xx户居民生活饮用水,整治环境卫生难点x处。通过积极解决各类热点难点问题,使信教群众深刻感受到党的温暖,不断增强幸福感不断增强,更加痛恨非法宗教活动和“三股势力”。今年以来,群众

第 7 页

主动上缴非法书籍x本、非法音像制品xx个、非法宗教内容的多媒体卡x个、“玉素甫•孜莱汗”光碟x盘、电子古兰经x套、非法挂图x张、非法挂历x张,x名妇女主动放弃了着奇装异服。

虽然我们依法规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和总结依法规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经验,为确保我社区乃至xx县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第 8 页

篇2:社区宗教工作

1、掌握各堂口的宗教活动情况,对大型宗教活动的规模、参加人数、活动内容要及时了解,对影响社公秩序和国家教育制度的宗教活动要敢干管理,善于管理。

2、妥善解决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帮助协调本辖区内各种宗教之间的关系,做到及时化解矛盾,加强团结,消除隐患。

3、负责掌握监控本辖区宗教地下势力的活动情况及骨干分子的有关情况,防止和制止一些身份不明的宗教人士利用集贸市场、庙会进行游说、会道或借治病骗取群众钱财,发现利用宗教煸动群众闹事,拢乱社会治安,破坏国家统一的违法犯罪行为要立即向上级宗教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汇报。

4、负责审查本辖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小组成员,帮助宗教活动场所搞好自身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自身管理。

5、协助寺观教堂做好教职人员的管理工作,任何寺观堂不得留住和收留身份不明,无证明手续的人员。

篇3:社区宗教工作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它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这些社会基础又直接决定了宗教的形成和发展。农村社区是中国社会分布最广泛的社区,中国的农村社区又有着外国农村所不具备的文化因素和现实背景,中国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同样有着很大的差异。经济基础薄弱是农村社区现实状况形成的核心,农村社区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但是粗放型的农业生产使其生产效率低下,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高;其市场化成都低,产业化无从谈起,个体小农经营很难扭转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工业发展条件差,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又使农民的生活严重依赖于农业的生产。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更是落后,科教文卫事业由于资金和区位条件的限制而发展缓慢。教育发展的问题首当其冲,农村的教育水平低下是不可遮掩的事实,文化素质低下很是严重;通讯设施的普及率低又直接缩小了农民们的视野,是许多农民对于现实问题仅有很模糊的认识。

农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使得农村社区发展来的宗教有了自己的特征,它在农村社区中的功能也有一些特色。

宗教改变了社区的布局

民间宗教又被称为“原始宗教”,它是以“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为核心思想的古老的宗教。风水崇拜是其中一方面内容,风水对于农村社区有这很重要的意义,每一家每一户都会对家居位置进行风水的选择,它的意识形态中这直接关系到家庭成员的运势和家族的兴衰。

在石柱县三河乡就有一个这样的村庄,它受风水的影响很明显,这个自然村叫新开。新开位于川都坝平坝地区,在原来村寨附近有一个山坡位于正东方,引起形似龙嘴,所以被当地村民称为青龙嘴;青龙嘴下龙河缓缓流过,青龙嘴下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板桥横穿龙河。在村民眼中这块土地是块风水宝地,所以就根据风水先生的指点,在适当位置形成了聚落。村民们一致认为这是块很好的地方,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好的运势。村落的布局和位置都因为这样的风水崇拜而发生了改变。

宗教通过对社区成员的心理控制改变了客观实在。这在中国农村社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说明宗教对社区渗透的程度之深。

宗教对农村教育的促进作用

农村教育发展缓慢,教育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15岁以下人口中有文盲8699.2万人,其中农村就占去了75%,可见农村教育问题之严重。现实的财政与行政状况决定了农村教育发展程度,在农村急需另一种形式的教育来作辅助支撑。宗教就成为了一种重要形式,宗教的教义和经典是需要信徒们诵读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水平。这样宗教就是一些文盲信徒们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下面以石柱县三河乡为例进行阐示:

石柱县三河乡川都组有一基督教组织,乡域内有一所基督教堂。它是三河乡基督教徒们集会的中心。每当到期举行仪式时,附近的基督教徒们便集中于此,颂读《圣经》,我们做的访谈中了解到这些人集中在中年和老年阶段,青年儿童仅不到5人。他们中许多以前都是文盲,但是作为一名基督信徒颂读《圣经》是很神圣的宗教仪式,不会读怎么可以?就这样他们在学习《圣经》的过程中从文盲变成了有一定知识的人。这和时下在三河乡的扫盲班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使用方法不同但是殊途同归,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宗教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补充作用是宗教的一种“副产品”,但是这种副产品在农村社区所起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这种教育也只有在农村社区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功效,因为这是与农村社区的现实相吻合的。假如将农村社区换到了城市社区那么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不过,我们必须对宗教在农村社区的教育功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若是要宗教能够涉入正规的素质教育范畴,还是不太可能的。他能做的也只是扫除文盲和宣传教理教义。

宗教对人们的心理作用

自然崇拜是原始人类最初的宗教信仰。人们对自然界的无知和敬畏是自然崇拜产生的基础。农村社区成员对于外面世界和科学技术了解甚少以至于他们无法对于一些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很容易归到**神之名下。

在我们调查的三河乡新开组有一位中年人给我讲述了他的一段故事:他在2000年的时候患了一场大病,当时没有去医院看病,只是吃了一点草药。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他整个人就变得疯癫了,终日像个疯子一样,衣衫褴褛在村子里走来走去。一天晚上,他梦到山神给自己说话告诉他要在后山盖一座小的土地庙去祭拜才能除病。他对此深信不疑,第二天就赶紧动手,亲自在山上建起一座小庙,并放炮敬香祭拜。也许是病理减轻,他几天后真的又恢复了健康。他给我讲的时候神采奕奕,对此说的神乎其神。实际上,他在过去的八年中一直在小庙前烧香敬神,保佑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整个人都变得很有活力,每天都显得很亢奋。问其他,他总说:有神来保佑。

其实,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很简单的检测出他的病情,只不过由于农村社区的落后是他们不习惯就医。农村一直有一句话,很经典:“小病不治,大病等死”。这也反映出了农民们的心态。但是要注意到一点:“在神的庇佑下”,这位中年人的精神状态好到极致,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这也就是宗教对农民的一种心理暗示作用,虽然这种功能没有科学理论支撑,但是他对于社区成员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农民们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反倒很有激情和活力。这种宗教作用也使不可思议的。

除了上述几点作用外,宗教还有着一些其他作用也对农村社区有着影响。宗教教义中有关道德的规定直接影响信徒们的日常行为,对于社区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宗教对艺术的贡献也是同样不可忽视的,宗教发展而来的艺术遗产值得人类社会永久的传承。例如,祖先崇拜直接带来了孝歌的生成和发展。如今同样成为了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宗教的功能一直存在着,并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类社会发挥着它的作用。但是不可单纯重视宗教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不同阶段社会对宗教功能的影响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拥有前面不同时期文明所不具备的特点。它经济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都赋予了宗教功能一定的变化。

宗教在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宗教的功能也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宗教作为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给人类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强得到了高度的开发。宗教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得到了发挥。

峨眉山为例。峨眉山是中国佛教的宗教圣地。千百年来都是佛教徒们所向往的地方。在百年前,峨眉山也只是佛教圣地,只是佛教的场所。到现在则大不一样了,峨眉山已不仅仅是佛教圣地更成为了国家级风景区,成为了开发旅游的热土。这也使峨眉山附近的村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峨眉山下已建成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为核心的服务集镇。依靠峨眉山发展发展起了大规模的旅游经济,佛教徒为数众多,成为巨大的消费群体,而依靠宗教圣地发展来的致高声誉也成为吸引广大消费者的巨大资本。宗教作为一种资本对经济所起的作用被成倍的放大,而这种经济作用正是与当今全球性的市场经济相适应。宗教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也在现代文明当中得以被发掘。

现代文明的发展不仅仅给宗教带来功能的扩展和延伸,它也通过宗教的功能对社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一过程中宗教的功能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成为了中转站,把现代文明刚性的作用力变成了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在现阶段看来是必然之事,也是农村发展的燃眉之急,交通运输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石柱县三河乡新开一带这几年正接受着农村公共品的完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不和谐的因素。沪渝高速公路是西部开发重点工程,恰好经过新开,新开人民正期待着他的到来给他们生活得带来改善,但是不想却产生了不少麻烦。

现代文明中,企业注重的是利益。任何事利益是核心,高速公路的路线也是以利益为准。他不会考虑风水问题也不会考虑祖先香火问题。他们唯一做的就是成本--收益分析,只要利益最大化便可以实行。在新开组高速公路的修建仿佛给他们的思想上带来了冲击。高速公路的修建炸毁了青龙嘴和石板桥,也迫使新开组的人迁到另外一地形成新的聚落。一般人对于这件事不会在意,修路炸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嘛,可是对于新开组的村民这就是灾难。一方面,不少人家的祖坟在青龙嘴山坡上,祖坟迁移对他们而言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况且这是一片风水宝地。另外,风水宝地被炸毁了,他们认为把自家的运势带走了,村民们的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村民们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也因此要阻碍高速公路的修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加深了。

这件事看上去虽然与宗教没有直接的冲突,但是宗教的功能一直在起着核心的作用。所有的冲击也都是依赖着宗教的功能展开的。现代文明特点不仅仅给宗教的功能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其转化的消极作用更值得我们关注。

在农村这样一个相对特殊的社区,宗教也有着一些特殊的功能。虽然作用不是很突出但是已经给农村社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代文明对于农村对于宗教都是一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的优势和劣势在实际生活中越发明显。讨论它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怎样使它的积极作用最大的发挥,消极作用最大程度的被限制,这才是研究的意义。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具有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宗教在农村社区中的传播,使宗教的功能与农村社区相结合,使宗教的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农村社区中的宗教又面临着一系列与时代相融合的问题,表现在农村社区便是种种社会问题的凸显。宗教的功能仍需要继续的研究,以使其更加适应于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宗教功能,农村社区,现代文明

参考文献

篇4:社区宗教工作

关键词:宗教;基督教;少数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2-0130-03

一、调研地点的基本情况介绍

大箐是位于云南楚雄州禄丰县仁兴镇的一个纯苗族的村寨,地处滇中北部的乌蒙山区西部,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大箐村有9个自然村,共有村户400户,共1274人,其中男性613人,女性661人。大箐村以传统农业种植和饲养牲畜家禽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56人,2013年,大箐村人均年收入3781元。

大箐村民大多信仰基督教,基督教传入到这个村的历史有百年之久,村里共建有10座大小不等的基督教堂,基本每个村小组都有一座教堂作为宗教活动的聚会场所。信教人数占全村总人数的70%,经过洗礼仪式的信徒就有600左右,信教人群以中老人为主,年轻人和小孩也不乏信众,信教群众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总的来说,大箐村作为一个纯苗族的村寨,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人口和社区结构也是比较简单和纯粹的,在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等方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模式,而基督教较早的传入,它其实是伴随着大箐村的社会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兴盛,并成为大箐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基督教与大箐苗族社区生活的关系

宗教对于社区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在大箐我们既能看到宗教在社区生活的良好适应,也会发现其中出现冲突和矛盾的方面。

(一)经济生活上的协调和奉献。

在大箐宗教活动的开展和村民的经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协调的。一方面宗教不干预村民的生产生活,宗教活动的进行一般选择在村民劳作之余的时间,安息日教会的信徒,教会虽然规定不能食用猪肉,但是并不限制教徒饲养和销售牲猪。不影响村民正常的经济生产活动。比如教会组织的唱诗活动安排在每周一、周三、周五的晚上举行,每周一次的最重要的礼拜日活动,也是设在星期天的中午举行,礼拜活动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但星期天也是村民每周下到镇里赶集的日子,对于礼拜日的活动,教会没有硬性要求每个信徒每次都必须参与,信徒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此外,教会往往还会根据农忙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礼拜活动的时间。另一方面,教会的运转资金大部分都是从信徒的捐献中获得,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直接减少了村民的收入,但是信徒对教会的捐献都是自愿的,捐献的多少也是信徒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奉献,不存在硬性摊派的情况。捐献资金的管理面向信徒进行透明公开,教会运用信徒捐献的钱物主要作为教会活动的开展资金。经济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宗教活动开展的基础,所以在村民的經济生产活动中,教会更多的表现出积极的协调配合,以期信徒能有更大的奉献。

(二)教育卫生事业的开创和继承。

百年之前,苗族一直作为彝族的奴仆和佃户,经济水平十分低下,卫生条件和意识都很差,基督教传入这些地方之后,为了更有效地宣教扩大福音,教会在此设立教堂的同时也开办学校和医院,而这些公共事业的兴设,在客观上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文卫事业的发展。医院在为村民看病治疗的同时也开展了一些卫生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行动,从个人卫生的习惯养成到社区环境的净化保护,教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解放之前,大箐最早的学校就是由教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设立的,由于学校的开设,使原来处在社会底层的苗族同胞的文化知识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甚至超过了附近坝子上的汉族同胞。在解放后,教会小学由政府承接公办了,教学资源和水平都有了更大的提升,教会在学生的教育方面仍有自己的作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会对苗文和苗语的保护作用,甚至比政府和学校的作用还要大些。苗族的文字是由基督教传教士创制的,教会在大箐开展的活动都是用苗语和汉语同时进行的。虽然政府也对苗文苗语的保护也较为重视,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是学校的苗文教育只推行到三年级,之后就不再教授,学校短短三年的苗文学习其实是很有限的,教会则承担了后续苗文教育的工作,因为教会有自己印行的苗文圣经,传道员在讲道时,也全程使用苗语,信徒每天都要看、都要读、都要讲,教会组织的唱诗活动,也使用苗语演唱,这些都极大的保护了苗语和苗文的传承与保护。不管教会是出于什么目的,但其采取的办学设医的传教方式,在历史上确实对大箐苗族村的现代文化的开启起了巨大作用,即使到现在仍然积极的起到传承和促进的作用。

(三)文化生活上的兴废和特色。

基督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传入必然会与苗族传统的文化发生碰撞和博弈,而在大箐,基督教确实导致了村民文化生活的许多兴废,同时也促进形成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

1.关于芦笙乐器。芦笙在苗族中是一个很标志的承载传统文化的器物,但是大箐村现在会吹奏芦笙的几乎没有了。教会也把芦笙作为一个关乎信仰纯洁行的东西,并加以禁绝,因为芦笙原来一般都是在丧事上演奏,是作为一个沟通死人灵魂、祖宗和鬼神的桥梁,芦笙其实已经隐含了关于鬼神信仰的内容,这当然是与强调上帝是唯一救世主的信仰相冲突的。而我们访谈中也听到说,他们之所以支持芦笙的禁绝,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于过去苦难历史的一种解脱,因为芦笙盛行的年代正是苗家人最苦难的年月,芦笙中记载着更多的苦与泪,所以放弃芦笙是对于苦难的解脱。教会无疑在大箐村芦笙衰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中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

2.基督教对于传统婚丧嫁娶的影响。现在大箐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嫁娶和丧葬仪式,一是传统的丧葬嫁娶习俗,还有一种是教会影响下的丧葬嫁娶的习俗。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婚丧嫁娶方面是有差异的,教徒按照教会的要求来严格进行活动的礼仪,不管是婚嫁还是丧葬,教会的仪式都更趋向于从简,而传统的则更加繁杂和耗费钱财一些,所以基督教倡导的这种简化的礼仪形式对于当时普遍不富裕的人来说,确实减轻了许多压力。但是在节庆仪式上,难免会有信教和不信教的人一起参加,此时两方都抱有极大的宽容,即各自分开举行属于各自的仪式活动,而不指责和干涉教会对苗族传统丧葬嫁娶习俗的影响。

3.歌舞艺术方面的影响。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大箐更是云南有名的歌舞之乡,教会不干涉信徒唱歌跳舞的活动,而且教会会组织信徒一起举行唱诗活动,大箐小有名气的金芦笙合唱团也是以唱诗班的人员为主体,这与教会的鼓励和培训是分不开的。另外圣经提倡人要做文明人,圣经要求信教者文明向上,抵触低俗淫秽,所以村民在进行苗族歌舞时的穿着打扮,不能穿着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苗族歌舞文化向纯洁和高雅发展,并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宗教情怀的特色歌舞文化。

(四)政治生活上的规范和竞争。

在这样一个几乎全民信教的社区中,基层政权如何与教会以及信教群众互动和联系,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大箐可以感觉到基层政权和教会之间基本是保持独立的,并没看到十分严格的领导关系,也没有看到剧烈的矛盾冲突。教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规范而自由的开展自己的教务活动,基层政权对于教会的活动基本是不干涉的,而教会表示他们是全力支持政府的工作,只要有需要教会处理帮忙的地方,教会是很愿意提供支援和协助的。

但是,在大箐基督教会与基层政权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对人才吸收的竞争关系。许多信教的青年拥有较高的知识和文化水平,但是由于信仰的关系,就不能被吸收到村委班子和工作里面来,这其实使基层政权的公信力及参与度和动员力量受到了削减,而教会的动员力则似乎要比村委大得多。一个家庭父母长辈信教,这个家庭中的子女也会跟着父母长辈信教,而这个家庭的子女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都较好,但因为信教了,就不愿参与党团组织,也就不愿参加基层政权组织,基层政权组织人才就流失了。比如说,在大箐广地山村小组里,龙先生曾担任村支书,他们一家自然是不信教的,但是龙老人的二哥和四弟是信教的,所以他们的子女也都跟着他们信教,现在龙老人二哥家的大儿子,是村里屈指可数的大学生,但因为随父母信教后,到大学后就不入党,也不愿意参加党团活动,自然而然也就不愿意进入政府机关工作了。现在大箐基层政权组织的干部,知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定程度上是受教会竞争的影响。

三、大箐基督教信仰产生的原因和一些变化动向

大箐村民绝大多数是信仰基督教的,具体比重和数值,教会和村委给出的说法是有出入的,村委说是有60%的村民是信仰基督教的,但是教会说经过了洗礼的信徒就有60%,这部分加上其他没受洗的信徒后估计是要占到90%了,我们从教堂的数量和规模上也能看到宗教在这个社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一)大箐村村民信仰宗教的原因。

1.历史机缘。苗族在以前是个备受其他民族压迫和剥削的民族,百年之前苗族的日子可谓是悲惨痛苦的,当时的传教士来到苗族聚居的村落里传教,这些深受打压的人们听说还有一位至尊的上帝在爱着苗族的同胞,并且不放弃对这些底層的人民的救赎,在心理上就给苗族巨大的安慰,激起了他们慕道和皈依的信心。

2.社会事业的带动。基督教之所以在苗族中能够得到广泛传播,更多的是得益于基督教在这些地区所开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推动和鼓励。基督教在最贫困落后的地方建起医院、学校、教堂,给这些人科教文卫事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建设和帮助,福泽后代,也是这些收益的民众心悦诚服。比如大箐小学,也快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初也是传教士在这边筹划建立的,在民国时期,大箐小学对于提高大箐人的文化知识水平的作用是巨大的,据说由于这个学校的存在,使得这个穷山沟里的人的知识水平一度超过了山下坝子里的地主富人家的孩子。而从大箐小学走出山村的人更是数量众多的。

3.传承的惯性。基督教信仰在这个村寨已经形成一种传统的习惯和力量,家庭的信教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下一辈中。现在村里许多年轻的信教群众往往都是从小随长辈进出于教堂,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会的熏陶,长大以后自然而然的归信的。教堂里的年轻传道员,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小时候跟着担任教会传道员的父亲去教堂,慢慢这变成一种习惯,长大后自己更是钻研教义,并得到教会的培养去到了外省和外国参与神学院的进修,后来回村又继任了父亲的教职,他自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家庭的影响。基督教信仰这种宗教文化已经成为大箐村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二)宗教信仰的一些变化。

从星期天教堂的礼拜活动中发现信教的群众还是以妇女居多,而且是以中老年人为多数,年轻人信教的是比较少的。经调查了解,许多青年人小时候是信教的,但是等他读书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或者是外出升学和打工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之后,他们会出现对于自己信仰的一个重新的审视,这种审视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放弃自己的信仰,另一个是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那种放弃信仰者,更多是因为小时候的信教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和习惯而去坚持的,而且当时也没能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和信仰形式,所以他不会有怀疑和思考,但是等到有外界新的信息传入,他开始主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也就有了选择,因此,年轻人在面对科学教育、大众传媒、信息开放等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一部分人在信仰问题上重新进行选择。

四、小结

篇5:社区民族宗教工作半年总结

2011年,石洋街社区在鱼洞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宗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为指导,民族工作牢牢把握“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两大主题,宗教工作紧紧抓住依法管理、确保稳定这条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我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发挥积极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特色亮点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分析当前我社区民族宗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民族宗教工作新机制,积极推进民族宗教工作由被动服务向主动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转变。

二是切实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今年召开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围绕促和谐保稳定的工作大局,专题研究布置民族宗教工作。

三是强化、落实了民族宗教工作目标责任制,全民族宗教工作目标逐一细化、分解到各小组,做到了目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工作基础

一是大力宣传力度,切实抓好爱国主义和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

育“五进”活动(即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在全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中大力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宣传教育。

二是积极开展民族文艺进社区活动,举办“我们都是一家人联欢会”,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三是坚持“团结、依靠、引导、教育”的工作方针,积极加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中担当的联络员、信息员、调解员作用,不断将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推向深入。

(三)重心下移,多策并举,切实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好务

开展走访慰问,在我当建党90周年之际,社区领导带队,走访了居住在我社区的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少数民族经营户和贫困少数民族家庭,给他们带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篇6:顺城巷社区统战宗教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我社区统战宗教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区、州、市统战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统战宗教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新时期统战、宗教工作水平,全面推动了统战宗教工作顺利开展。

一、基本情况

顺城巷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辖区总面积0.09平方公里,总户数402户,总人口1393人。有居民住宅楼4栋,14条巷道。现有顺城巷社区工作人员12人,其中:在职在编人员5人,公益岗位4人,协警3人。常住户318户,934人;其中少数民族72户,230人:承租户220户,591人。其中维族18户64人。社区党员44人,其中:支部党员15人;在职党员17人;退休党员8人;居民党员4人。在校团员19人。退休人员66人;弱势群体185人;重点人口15人,吸毒11人;“两劳”4人;商业网点75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2 个,文物保护单位1个,(农建街大佛寺)。社区主要特点:流动人口多、少数民族流动性强、弱势群体多。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统战宗教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祖国统一。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认真贯彻好“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成立了统战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日常宗教事务的管理和宗教工作动态掌控。为了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经常性深入基层了解一些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意见,把各种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针对统战宗教工作开展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工作部署组织召开工作研讨会3次。

半年内及时对辖区流动人口信教群众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进行登记造册,在流动人口流入高峰期登记达400余人。充分利用“流动人口维权之家”为少数民族调解家庭纠纷2起。

(二)认真宣传,加强引导。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5月17日,社区党总支以“现代文化促进月”为契机,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宣传教育活动,在辖区华联绿楼举行“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制作宣传版面1块,悬挂宣传横幅1条,组织40余名各族群众及大佛寺信教人员,随后社区负责人慰问了辖区困难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困难儿童。

(三)建立责任制,加强目标管理。为了按照“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做好宗教工作,依法加强了对辖区宗教场所大佛寺的宗教事务管理,组建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主任的民管会,督促建立完善了12项规章制度,并及时检查了寺院“4.8”及野外大型放生活动开展情况。

(四)依法管理宗教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对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和行为,以及社会公共活动涉及宗教界权益的关系和行为的行政管理。严格要求大佛寺认真按照《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开展宗教活动,深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创建活动。

(五)积极开展制止少数民族非法零散朝觐活动。对辖区持有护照人员进行了登记造册,年内无零散朝觐申请人员和其他申请出国出境人员。

(六)全面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活动,加强组织领导,以民生为基础,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弱势群体在生活、就业、就医、养老、就学等方面全力给与救助扶助,加大宗教活动点活动开展情况管理力度,积极化解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加大对少数民族的宣传教育,增强信教群众爱国主义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法、守法、用法维护好自身利益,全面推进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宁边路顺城巷社区

篇7:社区宗教工作

XXX苏木镇、街道党(工)委

2012 年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及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建立健全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保护正常宗教活动,打击非法传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制定 2012年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考核对象

各嘎查村、社区。

二、考核内容及分值

考核包括四项内容,考核分值为100分,按20%权重计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成绩。

三、考核方式

1、听取汇报。被考核单位对照考核标准,全面总结汇报本工作落实情况。

2、实地察看。考核组对与工作完成情况相应证的实物、场所进行实地察看。

3、查阅资料。考核组按照考核标准一一核对资料、赋分,提出考核意见。

4、综合评价。考核组根据考核意见,结合整体工作完成情况确定考核结果。

四、本责任书一式两份,苏木镇、街道办事处与嘎查村、社区各执一份,签字之日起生效。

XXX苏木镇党(工)委(公章)

负责人:

嘎查村、社区(公章)

负责人:

篇8:高校宗教工作长效机制探究

一、对信教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工作的必要性

人的和谐来源于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和沟通, 由于信教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变, 导致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他人存在差异。他们把自己的精神主观地寄托在自己的宗教信仰上, 对周围的人与事物缺乏必要的关注和关心, 并主观地排斥身边老师同学带给他的关怀和帮助, 以主观的自我人格完善替代或否定集体对其个人成长的作用, 往往导致其人际关系的冷漠和边缘化;他们对学业前途往往表现得更加超然, 认为人的成功来源于神灵的旨意、上帝的安排和前世的修行, 缺乏进取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以对宗教的痴迷代替个人学业的努力, 其消极遁世的行为必然影响到周围同学;尽管宗教所倡导的向善、克己、因果报应等行为对尊重社会伦理和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 他们的行为本质是向己的, 其出发点是来自于教义对他们的约束, 而非自发行为;他们的结果是向己的, 是为了追求个人解脱。他们为了追求其信仰可以抛弃一切, 义无反顾, 他们可以不顾及亲情、友情, 可以不顾及任何人的感受做出许多常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的行为。因此, 着眼于青年大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 着眼于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才的宗旨, 充分重视和认识宗教问题的存在绝不是危言耸听, 而是势在必行。

二、对信教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原则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的,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 既不能将大学生信仰宗教视如洪水猛兽, 也不能听之任之, 而要从实际出发, 深入分析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真实原因和基本目的, 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掌握宗教政策, 把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中, 要坚持以“高度重视、充分尊重、密切关注、热情帮助、积极引导”为原则, 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 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形势, 正确对待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妥善处理好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要让信教学生明确我们的教育原则, 在学校期间要严格遵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的规定, 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纪律, 认真学好专业知识, 成长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建设人才, 扎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建立高校宗教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宗教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教育任务, 要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宗教工作的原则, 摸清信教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宗教工作机制, 并以此为依托在大学生中深入系统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1. 对教育者要建立有效的责任管理机制。

(1) 领导机制。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到宗教工作的复杂性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的艰巨性, 要克服麻痹思想, 提高警觉性, 要指定专人负责全校宗教工作的领导, 成立专门的宗教工作领导小组, 发挥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的作用,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把对信教人员情况的摸排、教育引导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的工作来抓, 形成规范、系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责任明确、信息畅通的宗教工作网络, 确保宗教工作与其他行政事务性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同等发挥作用, 推动学校发展。 (2) 管理机制。以往我们对于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专门针对大学生信教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只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 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教育措施。今后, 高校要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建立起以统战工作部门牵头, 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与各学院密切合作, 两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导师负责摸排情况的宗教工作网络, 将政治引导和教育转化相结合, 形成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体制。

2. 对信教学生要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

(1) 宣传机制。在大学生中进行广泛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让他们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客观事物,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可以使他们在多元文化、多种价值体系、相互激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要通过宣传党的宗教政策, 使信教大学生充分明确我国实行政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 合法的宗教活动仅仅限于特定的场所, 社会主义大学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 绝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方式在大学校园中传教布道或从事其他宗教活动。 (2) 引导机制:由于青年学生宗教知识的匮乏以及对宗教产生的片面认识, 容易被宗教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 认为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并不矛盾, 具有文化崇尚多于教义皈依, 被动介入多于主动参与的特点, 对这部分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尤其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用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等基本内容去引导他们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 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认识社会现象, 构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利于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对信教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 我们遵守并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的同时, 更要充分认识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因为宗教渗透作为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非法实现其政治目的的工具, 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我国进行颠覆的活动, 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 对宗教渗透的演进历程、主要特征、惯用手法以及危害性等做出科学分析和概括, 正确识别宗教渗透与正常的宗教交流, 尊重信仰自由,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挖掘和谐资源, 提升社会道德, 抵御宗教渗透, 维护国家安全。

摘要:当前高校中信教学生的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高校的宗教工作任务也随着信教学生的增加趋势而日益严峻, 探索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宗教工作模式,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保证人才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谨结合多年来对高校宗教工作的研究实践, 对建立高校宗教工作长效机制进行探讨。

上一篇:忘记他吧作文下一篇:忆当年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