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研究

2022-09-10

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程和特点

中国和俄罗斯构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程和特点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与逐步深化。

(一)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程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演进较为清晰。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准备期、创立期和发展期。

1. 准备期

90年代中俄关系经历了“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苏联解体以后,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1992首次访华, 两国元首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声明》中明确指出的:“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

两年之后, 我国领导人访问俄罗斯期间, 两国元首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西段边界协议等重要文件则把中俄关系推向了“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俄罗斯成为了第一个与中国构建伙伴关系的世界性大国。

1996年,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再次访华, 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 宣布两国关系将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协作”的提出在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实践中还是很罕见的, 从而将中俄关系定位为战略关系。从此,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当代中俄关系的定位。

2. 创立期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首次提出是在2001年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的第一条就指出“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2010-2014的十二年间, 中国与俄罗斯多次发表联合声明, 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访作伙伴关系。较为典型的一次是在2011年中俄双方宣布"将致力于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3. 新阶段

十八大以来,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中俄关系树立了新时代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2014年5月20日, 中俄两国发表联合声明《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 标志着中俄关系进入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中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关系发展顺利, 两国领导人决定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水平。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守望相助的好朋友、精诚协作的好伙伴。”

(二)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点

1. 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

中俄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 总结了发展中俄关系最主要的原则, 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坚持“三不原则”。

即:“不结盟”是中俄只结成伙伴, 而不成为盟友;“不对抗”是不同任何国家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是中俄友好合作不是为了反对某个第三国, 相反, 中俄不视任何第三国为对手和敌人, 争取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两国的一致认为, 搞集团政治、结成新的军事联盟或强化和扩大原有的军事联盟, 是不利于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繁荣, 也不符合两国的利益, 应该抛弃。“三不原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以及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不原则”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是双方平等合作的基础, 是新型国家关系的体现, 这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模式符合中俄两国的长远利益, 两国应该长期坚持。

2. 唯一性

在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或重要地区中,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伙伴关系中唯一的表述。也就是说,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专指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双边关系。

3. 政热经冷

中俄双方之间关系的典型特点就是政热经冷。长期以来中俄经济领域合作落后于政治关系的状况明显。尽管中俄双方领导人很早就提出中俄贸易额要突破1000亿美元, 但这一目标却迟迟未能实现。当然, 经济目标没能实现, 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国际经济的大形势存在一定关系[1]。

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近年来, 在两国元首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下,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各项务实合作稳步推进, 中俄关系呈高水平发展。

(一) 政治互信

牢固的政治互信是中俄关系的本质属性和最重要特征。相互视对方为外交优先伙伴。

1. 双方高层交往更加频繁

2013年以来, 中俄两国元首举行20余次会晤, 互致信函50余次, 普京总统成为习近平主席交往最密切的大国领导人。仅在2017一年的时间里, 习近平与普京就举行了5次双边会晤;5月习近平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会见了来华出席论坛的普京;6月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期间与共同参会的普京进行了双边会晤;7月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与普京几度会面;9月习近平在厦门与来华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的普京举行了会谈;11月习近平在越南岘港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了共同出席会议的普京。

2. 双方在历史问题上达成共识

一方面, 关于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归属俄罗斯的问题上, 中方主张通过和平和政治途径寻找解决现有问题的办法, 避免冲突升级。在联合国就克里米亚问题进行表决时, 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中国顶住压力两次投了弃权票, 被国际批评是对俄罗斯“一种无声支持”。另一方面, 关于二战的历史问题上, 中俄双方都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理由篡改二战历史。2015年, 在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 俄中双方分别在5月9号和9月3号举行了大阅兵活动, 双方领导人都应邀参加了对方国家阅兵[2]。

3. 重点热点问题上立场一致

美欧把政治博弈运用到体育赛事上, 抵制俄罗斯2014年在索契举办冬奥运会并呼吁全面禁止俄罗斯体育代表团参加2016里约奥运会和2018年平昌奥运会。习近平主席打破国家最高领导人不出席境外赛事惯例, 应邀出席了索契冬奥会。俄罗斯将全面支持中国在2022年申办冬奥会。

除此之外, 中俄两国高度理解彼此关切, 在国际舞台和地区事务上借力、给力、帮衬、配合, 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如在一系列政治共识的基础上, 中俄两国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中的通力配合。双方通力配合已成为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

(二) 军事合作

新阶段, 中俄在军备交易、军事技术的合作研发和军事演习等方面开展了实务性的合作。中俄两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同时也都是世界拥有核武器国家, 两国开展军事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1. 军备交易

军备交易是中俄军事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初到2005年之间, 中国连续多年占据俄罗斯的武器出口第一大国地位, 从俄罗斯采购了数量庞大的军用飞机、防空武器和海军装备。在2006到2013年期间, 由于中国对俄一般性军事技术需求趋于饱和等原因, 两国军事技术合作规模呈现下降态势。两国除了执行以前签署的一些大宗武器装备购买合同。

2014年至今, 两国迎来了新一轮军备交易的高峰期。2014年, 中俄两国签署《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供应合同》, 俄罗斯首次向外国出口S-400防空导弹系统, 它表明双方军技合作已经具有战略性。2015年, 中国以总价2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24架苏-35型歼击机;2016年, 首批4架俄罗斯苏-35型歼击机已抵达河北沧州飞行训练中心, 正式交付中国, 进行飞行员培训;2018年2月, 空军苏-35型歼击机飞赴南海参加联合战斗巡航任务。

2. 军事技术的合作研发

相对俄罗斯而言, 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上起步较晚, 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要想在高精尖领域实现突破, 需要俄罗斯的技术支持。2015年, 第三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展览会上, 中俄联合研制的军民两用型直升机模型展出。据悉, 该款联合研制的重型直升机主要参照俄罗斯米-26型直升机技术, 有可能是米-26的升级版, 但主要还是应中国需求量身定制, 未来型号生产将在中国进行。

3. 军事演习方面

2014年, 中俄双方的元首一起出席了“海上联合——2014”联合军事演习开幕式, 凸显中俄最高领导对军事合作的高度重视。这次军演同时也夯实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军事基础。

(三) 油气方面的经贸合作

2017年中俄贸易额达840亿美元, 同比增长20.8%。预计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中俄战略协作“新阶段”重要表现就是在油气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俄两国, 一个是油气进口大国, 一个是油气出口大国。

1. 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

中俄东线天然气的合作, 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又一重要成果。

2014年, 中俄双方《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和《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署。按照协议, 从2018年起, 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 输气量逐年增长, 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 累计30年。

2. 中俄石油领域的合作

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得到深化。2014年, 中国石油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框架协议, 中国石油公司获得了万科尔油田10%的股份。

2015年,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4104万吨石油。2016年上升到5248万吨。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商”在2017年出口了5.47亿吨原油给中国。随着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中国对俄罗斯原油的牵手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估到2018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出口可能至少增长11%。

总之, 中俄战略油气合作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加强和扩大双方在油气领域的合作, 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 “一带一路”合作

2013年,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新时代条件下, 伙伴关系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起来, 赋予伙伴关系新的内涵。俄罗斯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国家之一。2015年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 两国“一带一路”合作进入务实阶段。中俄双方“一带一路”合作概括起来就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设施联通不断加强。

1. 在政策沟通方面

两国元首多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并将有关重要共识写入了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

2. 在贸易畅通方面

两国全面开工建设东线天然气管道并签署西线天然气项目合作协议, 加快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进程, 启动远东地区开发战略合作。

3. 在资金融通方面

一方面, 中俄两国元首积极推进本币国际化, 尤其是在合作区域中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另一方面, 就是发挥丝路基金的资金平台, 以及发挥参与“一带一路”各国主权基金作用。

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在促进资金融通方面指出,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设立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 总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 首期100亿元人民币, 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合作[3]。

4. 在民心相通方面

习近平主席指出“关系亲不亲, 关键在民心”。中俄双方重点实施了《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 成功举办国家年等大规模交流活动, 继续办好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 继续开展中俄文化节、电影节等活动。

5. 在设施联通方面

俄罗斯至中国的跨黑龙江 (阿穆尔河) 铁路桥和黑河一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大桥, 2016年都已经动工。研究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 推进“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合作。

总之, 俄罗斯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支持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区”计划, 两国迎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的大好局面。

三、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影响

(一) 有助于两国的安全与发展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 两国任何一方国内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对双方国家的发展和战略安全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俄两国在国际社会上面临挑战颇多, 在这样背景下, 中俄建立巩固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协调两国共同应对国际危机, 进而维护各自国家的安全与发展[4]。

(二) 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俄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建立“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为内容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倡导“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 其追求的目标是世界和平与发展, 不仅符合中俄两国的国家利益, 其意义和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双边和地区范畴[5]。

四、总结

中俄双方应该防范和消除“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扩张论”的影响和危害;中俄两国注意处理好中美俄新三角关系, 警惕美国挑拨中俄关系;中国不得不考虑俄罗斯提出建立欧亚伙伴关系。作者坚信中俄双方不断提升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是双方内外形势使然, 大势所趋, 难以逆转。

摘要:中俄关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到今天, 逐步得到充实与深化。本人从分析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历程和特点入手, 进而从政治互信、军事合作、油气方面的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面把握中俄全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既有助于维护两国安全与发展, 也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关键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蕴岭: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新型伙伴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8-20.

[2] 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网站.http://www.customs.gov.cn

[3] 中俄签署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EB/OL].http://news.163.com/14/0522/10/9S R ETG4P00014Q4P.ht-ml.

[4] 冉永平.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近60%[N].人民日报, 2015-01-29.

[5] 富景筠, 张中元.世界能源体系中俄罗斯的结构性权力与中俄能源合作[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6, (2) :50-62.

上一篇:基于民艺学视角下的滩头年画分析及传播研究下一篇:日本司法考试改革对我国的借鉴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