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反思

2024-05-05

导学案反思(精选6篇)

篇1:导学案反思

高效课堂的实效性

地理组:王崇仁

课堂是神圣的,之所以神圣是因为他有独特的群体—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教育好学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兴衰,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因此,就现在的学校来说如何教育学生是头等大事,于是我校就足于学生实际,提出创新教育学生学生的新方法—导学案。导学案的寓意在于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

前两天听了两节导学案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正在实施的教学改革:课堂上,学生围坐在一起,而不是按照传统的作为习惯;授课之前,学生自行完成老师自编的导学案;教师授课则是按照导学案上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和问题进行展开,通过听课我发现了导学案的四大好处:

一、提高问题的自主探究性

对于学生而言,导学案是在讲授新课前发放给学生,相当于预习作业。通过硬性的书面作业使得学生真正完成预习的工作。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对新课有了初步了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专注于问题的探究。从而提升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记忆,从而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二、教师有的放矢,学生引领课堂

对于老师而言,通过对学生课前的了解,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重难点,有目的的展开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法上,老师根据重难点展开教学,同时请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再请围坐在一起的同学展开讨论,分析对错。这样的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老师是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三、增强团队意识,知识温故而知新

导学案式教学,事先将问题留给团队,这样一个团队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是就能在解决问题是互帮互助,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适应社会,从而达到的教学的时候也渗透了德育教育。

导学案式教学是事先将知识体系告诉了学生,有了学生自己的初步了解,按照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经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学生在重新面对知识的时候有了更恰当更深层的理解,做到了知识上的温故知新。

总之,课堂虽小,但任务艰巨,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联起手来,才能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就让我们乘着导学案这艘航船迎风起航吧!

齐市一中地理组王崇仁

2011-10-19

篇2:导学案反思

导学案作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形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学案”导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所谓“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教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

回想一年来所听的一些的导学案的示范课,结合自己上课的体会,我对于导学案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导学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导学案的定义不难看出,导学案真正实现了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的目的。

二、导学案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要从知识梳理型转变为问题探究型,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往讲课往往是将书上的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对于重难点老师就在讲课过程中强调一下,学生对此记忆并不深刻,尤其是难点,教师只是总结出结论,致使学生并没有通过所谓的教学难点而掌握解决此难点方法的目的,而导学案通过自身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处理难点的方法。

三、导学案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导学案的设置往往从最简单的自主学习部分开始,这适宜基础较差的学生,之后再针对基础实际进行深入探究,这就锻炼了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如此一来,导学案就满足了教师分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同一节课上依据自身能力掌握到应有的知识,同时增强了教学的双向交流性。

篇3:践行“学案导学”的收获与反思

一、践行“学案导学”带来的收获

1. 促进了我校政治教师的成长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学校一直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开展研讨。为了能编写出一份比较完美的导学案,政治备课组的老师团结一致、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平时则大量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对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推敲,如怎么给学生讲解、点评更恰当,怎么过渡比较自然,怎么设计问题比较科学,等等。大家在一起群策群力,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不仅提升了各自的教学水平,也增强了大家的团队意识。

2.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案导学”是以编制和使用导学案为载体的,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仪。通过对“学案”的实施,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导学案的书面指导下,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讨或探究。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自始至终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乐学”的转变。

3. 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自我省出台“五严”规范办学规定以来,我校对学生的作业量和在校时间都作了明确规定。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时实施了堂堂清。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导学案”中基本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导学案既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案,又是期中期末的复习材料,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二、对编制导学案的几点思考和看法

1. 考虑到目标的可操作性、实用性

编写导学案时,一是要注意区分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不同于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要注意“学习目标”的表述,编写“学习目标”要让学生看得懂,具有可操作性,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二是学习目标应面对全体学生。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学情,分层制定。既要有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普遍目标”,又要有适当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

2. 注意信息材料的价值性

设计导学案选取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选取经典、准确、新颖、真实的材料往往更容易打动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化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也有点化作用。例如,在帮助学生复习“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考点时,可给学生提供如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台湾的“塑化剂”事件和欧洲的“毒黄瓜”事件等材料。利用这些热点事件作为背景材料,然后根据考点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交流。这样就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 多一些教师个人的思考

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复习资料于一身的文本,它是在关注教师教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尤其关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而不是知识和信息的简单堆砌。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因此,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切忌就知识问知识,就问题问问题。

三、使用“学案导学”应注意的事项

导学案设计好了,就是个好“剧本”。但要真正发挥出导学案的作用,教师还要在使用上注意以下几点。

1. 避轻就重,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2. 防止形式化,注重实效

防止导学案内容习题化。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要防止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问题,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要防止把导学案变成一份单纯的当堂达标测试题,使导学案失去了导学的功能;还要防止把导学案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主体地位的凸显必须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教师要正确处理使用导学案模式下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 重视差异,区别对待

“导学案”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同学的情况,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同学的情况都不尽相同,预习能力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在“导学案”的实施中,总会有同学的预习不尽如人意。一节课下来,总会有同学还不能很好掌握“导学案”上的有关内容。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后及时补差,力争达到“日日清”“周周清”的教学要求。

篇4:对“导学案”使用的反思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師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教材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书本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预习课和展示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篇5:学案导学反思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1.“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2.导学案的运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也都乐于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其所思所得,学生的大胆表达打破了以往课堂上的沉闷局面,变老师的一言堂为百家大讲堂。3.“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学习,学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这真是“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者。当然,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1、导学案的实施对优秀生的学习来说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却是雪上加霜,有时候老师的讲解都难以理解,现在让他们自学,更是摸不着头脑了。另

外在课堂上优秀学生针对导学案上的问题经常已经非常清楚,当教师还在讲解时,有时他们会失去兴趣。

2、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在教学中采取小组教学时,一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同学在小组中往往得不到必要、及时的引导和鼓励,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往往表现的都是那几个活跃的同学,越表现越自信,那些越没表现的同学越默默无闻。

3、导学案的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当作增添的一项作业来完成,在没有减少其他作业量的同时这样就增添了学生的负担,当下很多学生将导学案当作作业来完成,课堂将学案当作试卷来对答案,学生失去了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单独思考的机会,尤其是新课讲授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很多内容必然变得乏味。如果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总之导学案的实施对我们的整个教学来说犹如吹来了一股春风,尽管有风就必然会夹带一丁点的沙砾那样,但凡事有利就有弊。

陶晶

篇6: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我校实行导学案教学模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全体教师热情投入到这种模式中,有许多收获、《课程标准》公布后,面对新理念、新教材、大容量,很多 课堂“教与学”的状况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老师教得辛苦,学生记得痛苦;老师备课扎实,学生迟钝接收;学生消化不好,教与学的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课堂效率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好的方式。

“学案导学”,注重“导”与“学”

1、“学案”应注重“学”;

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课堂是充实的。因此,在使用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 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哪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注意使用学案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2、“学案”应注意“导”;

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 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在巡回 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 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3、有了“学案”,教师的任务并非减轻;

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 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强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 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由此,此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在课下了。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学案导学研讨小结

通过学案导学实践操作,我校教师在使用学案时,优点很多,也暴露了许多的失误及不足之处。

1、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不到位,课前预习效果不太显著。由于本人对这一环节上疏忽,以至导致这课前预习收效甚微,对“学案”各个环节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使用“学案”时,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

3、这几课,对“学案”的操作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学生小组合作这一环节。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的重视,缺少对各小组采取有效及时的奖励措施,因此,在合作这一环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可以说,本学期学生的小组合作这一块是完全失败的。

4、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由于操作中的失误使这部分内容大打折扣,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没有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实效。

上一篇:我喜欢植物园作文下一篇:三个搞笑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