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阅读论文

2024-05-24

留守儿童的阅读论文(共9篇)

篇1:留守儿童的阅读论文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教学

近几十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为城市的飞速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但与此同时也为农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庞大的数据警示,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值得各个领域重视。

目前,有关于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研究文献主要集在国内,国外的研究较少且十分零散。我国各领域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虽起步早,但真正形成过模型研究,是2001年以后。比较早提出要对留守儿童关注的是1993年上官子木发表的《隔代抚养与“留守”儿童》一文,文章从交接点的错位、过度的隔代爱、留守儿童的隐患等方面来论述了有关留守儿童的问题;1994年,上官子木又在《视点》上发表了《“留守儿童”应引起注意》一文,再次提出“留守儿童”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应该引起人们注意;同时期一张在《瞭望新闻周刊上》上也发表了《留守儿童》一文,呼吁人们注意留守儿童问题。此后几年间虽然也有人对有关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是数量都不多,且大多停留在要人们重视“留守儿童”问题上。真正对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增多且研究拓展深入,是在2001年以后,这些论文集中探讨研究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了不少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敬一丹、丁凤英等24人提交的《关于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保障制度的提案》,建议全国人大在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在家庭保护一章里明确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增加“未成年人监护人委托制度”,落实儿童的监护责任主体,重视其教育和管理问题;吴霓等课题组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二是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大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力度、三是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四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五是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范先佐认为,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共同努力,协同合作。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二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四是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综上所述,几十年来,研究者们从多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为社会进一步深入了解留守儿章这个“弱势群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从学科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这十几年研究者们对留守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探寻的基础上,分析语文学科中学科特色对留守孩子各方面问题的影响,提出加强课外阅读教学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有积极作用。

有关留守儿童的定义,目前为止,对其定义还存在不少差异和争议,本文主要采用了冯建、罗海燕对留守儿童概念的定义,“留守儿童是对我国广大农村、城镇地区存在的一种特殊儿童群体的称谓,主要是对由于儿童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而造成的一种亲子离异的现象”①根据研究者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有关研究资料以及我个人在教学中所了解到的大量事实,本文认为造成留守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第一,由于在幼小的年龄段,父母双亲不在身边,导致亲情缺失,一方面让留守儿童安全感严重缺失,另一方面本来自我约束能力就差的年龄段,缺乏父母双亲在身边的正确导引,导致留守儿童自身沾染上许多恶习。

第二,不管是父母亲一方外出打工,还是父母双亲都外出打工孩子由外公外婆爷爷监管或者由附近亲戚朋友监管,在农村都会存在监护人劳动负荷,身心承受巨大压力,再加上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教育观念陈旧,对孩子的管教不是缺乏耐心,就是管教不当,更谈不上关心其内心世界。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障碍较多,甚至道德观念严重滑坡,如果遇上社会上一些讲究哥们义气的哥们伙伴,心理更容易得到爱的慰藉,从而沾染不少问题。

第三,正如郭津、衣晶、朱宏斌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中提到一样:“农村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诱发留守儿童走向堕落的重要原因。„„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一切向钱看、哥们义气、铺张浪费、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等不良思想和行为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极大影响。„„不良文化的错误引导。随着互联网、影视产品等大众传媒的普及,过多的选择使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难以正确抉择。一些影视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网络游戏到处充斥着这些低俗文化严重误导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② 其实不仅仅指农村社会环境,其实当前的社会环境所给孩子们呈现的就有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内容,在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亲正确的引导,本就对是非观念没有明显清楚的分辨能力的孩子,在青春期独有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的引领下,总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少的问题。基于以上的简单的三点原因,本文认为更应该加强对这类孩子的课外阅读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更好的成长。其实有关类似留守儿童的现象以及类似问题的研究我国并不是最早的,我们看可以借鉴一下国外有关研究者对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美国很早就有对移民孩子的研究和建议,他们指出可以进行“团队咨询和治疗,开设父母教育课程„„给儿童推荐书籍„„”③可见除了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父母加强管理以外,加强课外阅读对这一阶段的这类孩子是有帮助的。在本文前面我也曾指出,如今的社会环境,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以及影视影像作品的大量涌现,各种色情暴力的信息对管教环境相对比较松懈,自身内心又比较脆弱和好奇心、叛逆心都极强的留守儿童来讲,可谓是心灵的“慰藉”,娱乐的“食粮”,影响是极坏的。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给这些孩子开出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比如说《名人传》、《爱的教育》、《童年》等文学作品,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能和世界上历史上的名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了解名人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的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以及了解他们成功的经历,从心灵上慢慢引导留守儿童心灵坚强,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要学会坚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也能及时鼓励自我,从而在心灵上有所寄托。有关于这一点,在蒋炳忠的文章《学生课外阅读心理调查分析》中也有指出,课外阅读中一有种心理叫“消遣心理——缓解心理压力。”④其实大量的研究资料也表明,留守儿童和一般的正常儿童相比,心理压力大了很多,他们本身也会通过阅读来缓解心理的压力,作为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正确的良性的积极引导,留守儿童的问题肯定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总听到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老师的抱怨,大多留守儿童的孩子在学习上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中有一点就是对题干审题不清,其实这一点在语文这一科目上同样也是层出不穷的。这一点也值得理解,老生常谈!语文是其他科目的基础性科目,如果语文都学不好,语言理解能力不好,你怎么能指望他其他科目非常出色呢?问题越堆积越多,于是孩子们就会开始厌学。本文认为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给孩子们推荐一些正面积极的阅读材料,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文学作品,一方面不仅可以正确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何为社会上所谓的“江湖哥们义气”、何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其对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原来课本里还有这些社会上的东西,同时还能提高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理解能力。在教学中的我也了解到,很多孩子不是不愿去给长辈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是表达不清,长辈或者教师大多没有耐心去听孩子慢慢表达,于是导致孩子和长辈或者老师之间有了越来越大的鸿沟,提高表达能力后,孩子能快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看法,长辈或者教师和孩子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不仅可以让留守儿童觉得生活民主化,还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有了,孩子的成绩自然就提升了,各种厌学带来的问题也引刃而解了。

在加强课外阅读后,可以丰富留守儿童单调的没有营养的课余生活,每当阅读完一部文学巨著,或者了解到别人没有阅读过自己却读过的文学作品,可以让留守儿童有一定的成就感。在课余生活中,留守儿童有积极有益的事情可做,分散其做其他事情的注意力,特别是可以让其抵制住一些社会环境中的不良诱惑,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大量的书籍以及教师的心灵引导,可以让孩子们慢慢热爱生活,减少自身犯错的机会,慢慢增加其成功被表扬的次数,留守儿童的不少问题可以到的慢慢缓解和解决。

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上升,我国有关留守儿童的问题的研究会越来越多,本文根据留守儿童产生问题的原因出发,从一名语文教师的角度分析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创造美好环境的同时,在城市的环境熏陶下,相信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经济能力,自身修养和见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于孩子阅读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相信也是支持的,同时经济上也很愿意满足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同时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也可以通过亲自给孩子挑选书籍或者暑假陪孩子去挑选书籍,更能加强与孩子之间的联系,也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虽不在自己身边,但还是依然很关心自己的成长,能让孩子内心有这种满足感。所以我认为加强对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教学,对留守儿童出现的各方面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篇2:留守儿童的阅读论文

摘要:阅读是扩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其自身的发展成长至关重要,而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由于受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图书资料稀缺等因素影响,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以陕西省澄城县部分村镇为例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学校、家长、社会等一些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中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150万字,而多项数据显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由于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农村家长又大多忙于农活,对孩子疏于管教,加上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重视等,导致孩子的阅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很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注重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少之又少。这对于孩子自身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因此改善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地点为陕西省澄城县部分村镇,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5%,发放家长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5%,访谈小学生及学生家长20余人,并对访谈过程做了详细记录。通过对问卷结果及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对陕西省澄城县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1.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据问卷结果显示,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占66.48%,24.5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有一点帮助,7.26%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1.68%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帮助较小或者没有帮助,而认识对行动有很大影响,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其阅读行为,可见加强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十分重要。

2.学生阅读时间不够

在对村民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村里已经没有小学,孩子们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回家还要干农活做家务,使孩子们的阅读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不可否认,撤点并校确实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改善了农村师资队伍,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而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带来诸多问题,路上耽误时间对孩子的学习和阅读的确不利。另外,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周末及寒暑假也留超负荷作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挤压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学生虽然喜欢阅读,却无奈没有时间和精力。

3.农村小学生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雕刻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见,家庭在塑造儿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对农村小学生家长最高学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获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仅占1.64%,大学本科占19.13%,高职专科占17.40%,高中占31.15%,初中及以下占30.60%,可见大部分学生家长学历在高中及以下,家长的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也影响着家庭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农村家长进城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文化程度则更低,对于家庭阅读氛围的创建十分不利。

4.阅读资源匮乏

被问及学校是否有图书馆时,60.89%的学生选择有,39.11%的学生选择没有,可见农村小学图书资源比较匮乏,且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多数学校图书室无专人管理,大多图书也都已过时,有的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根本不对学生开放。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也大多建立在城镇市区,农村离市区较远,所以农村小学生也不能常常享受到省图书馆、市图书馆提供的便利。

三、解决的对策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而阅读兴趣的培养,老师和家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在生活中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买书时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加强引导,最好和孩子一起看书,读完之后和孩子一起交流心得体会。而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即可,不做硬性规定。有不少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并且有十分苛刻的字数要求,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督促学生阅读,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打击,很多学生很反感写读后感,甚至把写读后感当成一种压力,从而不愿意阅读,因此老师应慎重考虑学生写读后感的问题,可以布置,但在字数和内容上可以不做硬性要求,让学生真正写出读后的感受。

2.家长要有意识的指导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家庭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首要场所,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阅读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因此阅读氛围十分轻松愉悦。首先父母自身应当提高阅读意识,加大阅读量,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父母阅读,对其自身的生活也很有帮助,可以订阅一些期刊报纸,关注时事新闻。最好在家中有书房,常带孩子逛书店,尽量多买些书,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亲子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父母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受益。

3.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因此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应当十分重视,现阶段,很多农村小学没有图书馆,这对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不利。学校应想尽一切办法建设图书馆,全方面采购图书,老师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家中闲置的书籍拿到学校供大家翻阅。图书馆购买收集书籍时应格外注意,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覆盖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各个层次,且种类丰富,满足学生多方面阅读需求,尽可能每年购置新书,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知识。

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素质教育不应只是喊口号,要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贯彻到教学中来,学校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升学率,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学校的真正职责所在。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早读晚读时间不要硬性规定阅读内容,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适当安排考试次数,各科作业也要适量减少,关注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外阅读。

5.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帮扶

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许多公共设施建设不及城市,尤其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严重不足,这影响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农村小学生享受不到充足的阅读资源,不利于扩展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图书馆的建设,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倡导社会各界为农村小学生募捐书籍,把各处闲置的书籍收集起来建设农村图书馆。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也十分必要,农村由于消息闭塞,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农村教师自身素质也不高,因此对于新提出的阅读标准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对老师进行培训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教师更好的理解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7.

[3]黄娟娟.认字、识字等于早期阅读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14.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12-29].

[5]“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发布[EB/OL].[2012-12-20].

篇3: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创设愉悦课堂气氛

留守儿童往往存在很多心理压力, 有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学习上的表现在很多方面, 包括胆小不爱发言, 遇到学习困难不敢求助等。作为教师, 就要把爱多给予留守儿童一些, 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他们, 缓解留守儿童的压力, 减轻留守儿童的负担, 让其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以阅读为主,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如, 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关爱生命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 利用一个个生动的例子, 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使留守儿童的心灵得到熏陶, 从而引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二、注重树立阅读榜样, 促使习惯早日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 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 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要帮助留守儿童养成阅读的习惯, 教师除了做好监督外, 更要以身作则。晨读时, 教师走进教室与学生一道高声朗读;午休时, 教师手捧儿童读物与学生一道默读;课余时, 多和学生交流读书感悟。长此以往, 学生会为了能与老师有“共同语言”, 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认真读书, 这种读书的热情、读书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能使学生自觉养成阅读习惯成为可能。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很多时候, 相对于许多“听话”的学生来说, 一些较为顽皮的留守儿童在好奇心方面表现得非常强。对此,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进而使其养成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习惯。其一, 不随便纠正学生的想法。正因为好奇, 所以学生才会萌生各种看起来荒诞的想法, 但是这些想法又充满了童趣。这时候教师应该积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不要随便给予纠正, 而是要通过引导, 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 这样一来, 学生才会带着问题去学习, 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其二, 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好奇心就会有问题, 每个学生几乎都是“十万个为什么”。对于这些提问, 教师最好认真对待, 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 都不要用不耐烦的态度去对待。如果问题很容易理解, 那么教师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明白, 或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开疑惑;如果问题深奥而复杂, 教师一时也讲不清楚, 就可以与学生一起查找资料, 寻找答案。

四、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想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对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收麦、过节的时间, 组织开展亲子阅读系列活动, 营造亲子共读的良好氛围。通过读书, 让家长 (包括父母、爷爷、奶奶) 和孩子在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后, 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同时,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与家长沟通, 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正所谓环境造就人才, 如果一个家庭有了阅读氛围, 家长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那么孩子的阅读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另外, 对于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来说, 他们懂得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后, 反而可以利用城市丰富的阅读资源, 通过邮寄书本、推荐书目等方式, 为孩子提供更好的阅读条件。

总之,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关爱农村的下一代, 教师和家长都责无旁贷。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 现在和未来都必须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 方法可以研究、理论可以总结, 只要教师能够对农村留守儿童倾注更多关爱、投入更多精力的, 那一切都会得以实现。

篇4: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

一、师生共读,诱发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课余时间,我经常与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看报,一起诵读古诗,一起评价书里的主人公,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我所表现出的专注与喜爱之情,深深地感染着他们。他们在这样浓厚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体会到师生之间的融洽与亲密,从而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读书。

午读时段,走进教室,我常常忘记了时间,一是因为要专心致志地和孩子们一起看书,二是因为学生们都愿意和我交流,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我们交流书的内容,交流读书的感受,交流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虽然有时看法会有分歧,但不影响我们交流的兴趣。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感觉我就是他们的妈妈。有一名叫单亮的留守儿童,平时很少看书,有一次,我凑到他身边问他:“别的孩子都喜欢看书,你怎么总是发呆呢?”他说:“别人的妈妈都给孩子买书,我的妈妈从来不给我买书,所以我也不看书。”听了这话,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想了一下,摸着他的头说:“你妈妈不知道书的作用有多大,所以没给你买书,别怪妈妈,从现在起,老师给你买书,而且和你一起阅读,你愿意吗?”他疑惑地看着我,然后用劲点了一下头。后来,我兑现了我的承诺,时常给他买书,他看完后我再看,然后一起交流。慢慢地,他爱看书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师生共读,老师既是这些留守儿童的伙伴,又是他们的引路人,诱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激起了他们的阅读欲望。

二、营造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营造一种读书氛围,一种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的图书室,藏书很多,但小小的图书室容纳不了这么多学生,于是,每学期,我都要从图书室借一些图书,放在教室后面的图书架上,供学生及时阅读,留守儿童优先借阅。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还动员学生把认为可读性较强的图书捐献出来。鼓励学生利用午读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每天的晨读课,我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读书的收获、感悟以及不理解的地方,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火花,增强读书的欲望。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阅读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方法指导,提高阅读兴趣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还不够,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书,还要会读书,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1.精读、略读与浏览相结合。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让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边读一边想,有时还要进行必要地勾画,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各类体裁的经典名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要精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把握文章思路。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阅读时,这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重点内容或精彩部分精读。

2.阅读与摘记相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精彩的词、句、段,让学生随手记下来,以便以后需要时翻阅。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并要成为一种习惯。

3.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阅读与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当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与写作的这种关系,在我班学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我班有一名留守儿童,叫于世伟,由于他爱读书,爱思考,每次写作文都非常有新意,而且语言生动流畅,令其他同学赞叹不已。佳作欣赏时,我总爱读他的文章,并趁机引导其他留守儿童多阅读,多积累,像于世伟同学一样,写出优美的文章。在我的激励下,我班学生读书的热情高涨,于世伟同学读书的兴趣也比以前更加浓厚了。

四、开展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我班专为留守儿童开展了一些活动,让他们运用自己的阅读所得,获得成就感。先后开展了“讲故事比赛”“语文知识竞赛”“写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汇报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摘抄展览”“手抄报”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地检查了他们的阅读情况、巩固了他们的阅读成果,让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依赖于阅读的兴趣,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又依赖于学生在阅读中对成功的感受。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感受成功提供更多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每一位农村教师都能从培养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开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的童年享受阅读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

篇5:留守儿童的阅读论文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有些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在外经商、务工,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四大症状

1.心理问题。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而,祖父辈的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外婆的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2.学习成绩差。留守儿童能够完全自觉地努力学习,并取得中上游成绩,十中难出一二。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习心态,若是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3.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偏差。学生的思想就像海绵没有分辨能力。无论是对他人、对事、对物、对金钱、对自我,这些学生都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学校、校外,构成影响学生认知的三大因素。其中任何一项缺位,都将导致孩子的价值认知观念走向误区,并最终传导到行为,犯下令人痛心的错误。

4.道德缺失。人生是0,道德是1,无论你有多少钱,多少学识,多大权势,没有道德这个1,那有再多的0都是枉然。然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浸染,小小年纪便开始产生拜金、暴力等负面情绪,衍生出偷盗、斗殴、沉迷网络等诸多道德问题。如果说成绩差影响成才,那么道德败坏将直接上升到“做人”的高度。这是四大症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一个。

二、寻找对症的药方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在这一点上,学校和老师应当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直达了。

3、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如果说学生回到家之后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影响的,那至少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我们是可以影响和正确引导的。

4、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形式方面建议契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规,活动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

5、代理家长制。争当“代理家长”,自愿与留守儿童组成代理家庭,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管护对子,做孩子们的成长保护人。

6、提升教师自身修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不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师都必须普遍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

篇6:留守儿童的阅读论文

调查地点:安徽省

调查对象:安徽省城乡149个居民

调查目的:

1、了解人们对于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之家的关注程度

2、了解人们对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建议

调查人员:计算机学院赴安徽社会实践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实地考察

调查过程:

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安徽省芜湖市区及无为县的一个小镇分别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成果:

凭借暑假的机会,计算机学院赴安徽社会实践队针对安徽的留守儿童问题及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进行了社会调查。留守儿童问题在安徽农村地区已十分普遍,但在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的调查过程中,共有7.4%的居民表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了解。在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等方面,约有25.5%的人觉得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并不能很好的履行他们的管教职责。而其中约有81.2%和83.2%的人认为这些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教育和亲情温暖上缺少关怀。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特地为留守儿童设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经过我们的调查,约有14.1%的人觉得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对于留守儿童的帮助并不是很大,而46.3%的人觉得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虽然对留守儿童有点帮

助,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持有此观点的人觉得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约有1/3的认为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重养轻教,在精神和道德上关注、引导的少,学习上也无法给予有效的督促、帮助和辅导。同时也有少部分人认为留守儿童的安全缺“护”,儿童事故发生的几率高于普通家庭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之家的问题,我们去了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的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在留守儿童之家拥有电脑,适量的书籍,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虽然不多,但也满足了当地留守儿童的一些需要。同时,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对留守儿童之家必须要有的设施进行了调查。约有79.9%的人认为应当在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架设视频交流平台,为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方便。此外,还有少部分的人觉得可以在当地妇联的支持下建立“爱心妈妈”队伍,给予留守儿童一定的关怀。然而有了这些是否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到那些留守儿童呢?又是否需要一些其他的活动使之能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到留守儿童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大约41.6%的人觉得留守儿童之家应该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周与留守儿童之家里的留守儿童交流一次。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上来,同时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就大家是否愿意利用双休日定期帮助留守儿童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约有89.3%的人

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议:

当地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不容我们忽视,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一个教育问题,它已逐步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在教育方面,要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打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应主动地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现状,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同时,家长还应加强与“临时监护人”的沟通和亲子间的交流。在学校方面,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局面。同时可以为留守儿童的沟通提供方便,可开通亲情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

篇7:留守儿童的阅读论文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五个一“社会实践,我主要参加了留守儿童帮扶。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我在与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感受着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

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

由此,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我觉得:

1、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2、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3、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篇8:留守儿童的阅读论文

为此, 我们动了很多脑筋, 花了很多心思。各式各样的阅读比赛搞个不停, 什么“班级英语阅读小能手”“学校英语阅读之星”, 也只吸引了那几个英语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孩子的目光。

我想, 留守孩子们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和家庭生活枯燥乏味。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 何谈生活乐趣, 更谈不上什么阅读兴趣了。因此, 我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培养阅读兴趣。

一、开展特色活动, 培养阅读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如, 在游园活动、野炊郊游活动、文艺表演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中积极融入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 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阅读兴趣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 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 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 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 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 建立并实施好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心、谈心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 融洽师生感情, 进行学习目的的渗透;其次, 实行代理家长制, 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 从留守儿童身边等找优秀学生事迹, 为每个留守儿童树立学习榜样, 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阅读兴趣。

三、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阅读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农村的孩子们很少去过大城市, 更谈不上到其他国家。所以他们对外国的人文地理就特别好奇, 教师应紧紧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点, 搜集有关外国风土人情的一些影像资料, 介绍外国比较出名的体育和影视明星。比如, 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 孩子们对他都特别熟悉, 从而对他的生活就特别好奇, 进而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英语阅读。

篇9:用阅读充实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

购买书籍,建立阅读群 面对打工在外的家长,留守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这一重任就落在学校和教师上,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解决无课外书的问题,于是我校用公用经费给孩子们定《群文课本》,其次,一周固定一节群文阅读课,来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再次,还建立班级阅读QQ群,以便教师在周末引导“留守学生”参加读书活动,以前留守学生离开学校,感到孤独;离开老师,变得孤立无援;离开同伴,面对的是唠叨不停的代理监护人……这就是留守学生时常感到苦闷的事情,现在在群文课本陪伴下和同学之间沟通交流,可以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至少可以使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减轻留守学生在假日里的孤独感。

老师引领,习得方法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以前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外,但是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如果把所有的阅读任务放在课外显然是不合适的,为此,特意安排一节群文阅读课,让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教师的主体作用是利用群文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把阅读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读书活动中。

同伴互助,实效加强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在交互中产生新的视界融合的过程,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另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在探究和感悟中学困生会出现疑惑,但是仅仅靠老师热心辅导是不够的,为帮助更多的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班级内组建群文阅读同伴互助小组,优生与学困生一对一组合成群文阅读互助小组,给留守学生一个真诚“交流”的课堂,以便差生遇到阅读疑惑时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各位优生要负责跟踪学困生阅读量,阅读内容、并定期开展阅读谈话等工作从而达到给他们鼓劲、督促的效果。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相约微信,师生共读 阅读是一个灵魂摇动另一个灵魂,如果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为了让寒暑假这阅读的最佳时间能有效利用,使出一招“相约班级微信,师生同品读书乐,共同成长”。在师生共读中在“你读,他读,我也读”这种浓厚的读书氛围,留守学生们知道老师和自己读着同一本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学生读起来更带劲热爱,读书兴趣持久,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产素。同时,师生共读一本书,师生之间拥有了更多交流的话题。

搭建平台,展示风采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一个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激起人更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动力。教师为留守学生创设一个个通向成功的“阶梯” 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开展读书汇报课比赛,在活动中不但充分展示自我风采而且体会阅读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

多元评价,激发动机 为了更能有效的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而且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参与群文阅读的积极性,推动群文阅读的步步深入,定期在班级、校级,评选书香之星和书香班级,并巧借校广播之声在校园里广而告之,在校会上大力表彰,这样更能持久的维持群文阅读动机,让阅读内化。

上一篇:患者身份确认制度卷子下一篇:模拟煽情主持稿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