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2024-05-18

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共6篇)

篇1: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总结

为了规范和提高学生行为习惯的实效性,我班开学的第一个月定为“日常行为规范月”。促进学生规范日常行为并养成教育,以树立优良学风。我们班着重学习了学生一日常规,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进一步学习和动员。我们分别通过纪律整顿、卫生督促、个人形象整改、学习纪律等活动来改变学生的日常行为。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坏的习惯则能毁掉一个人。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教育效果,我校开展了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学生,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基础。现将我班活动开展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依据《规范》,确立目标

我们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了“安全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中学生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产生正确的行为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能力及正确的行为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制、自理、自立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又从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劳动习惯、行为举止习惯等方面分别拟定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使学生在守《规范》时,能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二、强化宣教,提高认识

每学年学校工作计划,政教处工作计划、学校德育教育都把安全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列为主要内容。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都要结合入学教育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切实有效地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规范、知规范、守规范,我们在活动期间让学生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然后由政教主任、班主任负责分周带领学生学习。为了提高各班学习《规范》的自觉性和效果,学校政教处还专门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要求班主任和学生都要把学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所有学生须做到逐条掌握,全面了解。在学习宣传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如板报、广播、班会,等加以宣传教育,真正使《规范》内容“深入人心”。

三、创设氛围,寓教于乐

在贯彻《规范》的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学校中所有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对学生能到达的所有地点,以“规范”的养成教育为中心从整体上进行了统一规划、布置,积极营造浓郁的学《规范》氛围。从而使学生规范自已行为,自觉按《规范》的要求去做。

有效地贯彻执行《规范》,必须要与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主题教育相结合起来,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学生主体才会积极参与,乐于受教。我们开展了主题教育班会、征文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健全制度,强化训练

为了使《规范》训练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并把它作为学校规范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并把行为规范教育训练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和生活之中,每天由政教处值班人员和学生会学生负责检查督促。比如,每天对学生按时到校情况、参加升旗仪式、自行车存放、卫生打扫及卫生习惯、自习课纪律、衣着发型、两操的出勤及质量等各方面进行检查,把检查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和评定学生操行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因为外界的影响或是自身意志薄弱,在“转化”“形成”过程中出现“旧病复发”、“失范的情况”,或个别的缺陷性行为、训练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纠正,重点督查,反复训练,只至使之巩固渐成理想行为定势。

五、树立榜样,示范导行

教师是学生的领头雁,引路人,良好的师表形象,具有可近、可仿、可见的特点。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部学生。教师的人格、言行等,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鲜明的教育影响,也是一种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他必须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因为学生随时随地都在用那双敏锐的眼睛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通过他的耳濡目染,验证教师言教的真实性、可靠性。只有他在感到“确是如此”“确应如此”情况下,才会心悦诚服地去遵守,去“听话”。学校教育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还应从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

行、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养成教育。教师更应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仪表端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在言行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细致的塑造灵魂、培养人的社会工程,贯穿于教育、训练、养成的全过程。学生的每一种美德或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因此决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需要长期精雕细刻。我们将继续努力,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去认识,科学地,有步骤地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作为学校重要的工作来抓,促使学生的行为以强制变为自制,从他律变以自律,逐步养成自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提升我校办学品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2: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把新《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到实处,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放大学校作为农村初级中学品牌效应,学校决定在全校全面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为切实抓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部署,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科学发展观、育人观,以“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为目标,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抓德行,重内涵”为总体目标,以“无时无德育,无处无德育”为基本理念,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的在“做”中养成良好习惯为基本方式,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使之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并伴随学生一生成长。

三、组织领导

组 长:沈其峰

副组长:傅九海 赵昆来

顾 问:李瑞耀(马坝派出所所长、学校法制副校长)

成 员:陈 军(政教处)

徐家江(教务处)李祥龙(教科室)

赵 波(总务处)

全体班主任

四、工作要求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成立由校长亲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建立网络,确保工作组织有力。要充分发挥各科室的组织者作用,正常、细实、科学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楷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学生自主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文明监督岗的自主化管理作用,确保教育工作的无间隙化正常开展。

2、细化行为规范,循序渐进推进

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本着“小、细、实、严”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完善《马坝初级中学校园常规资料》,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养成教育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实践。在教育内容安排上要体现层次性,保持教育的连续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做到教育内容规范化。

3、加强检查考核,注重阶段总结

学校对各班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日常表现等,督查方式为校长室督查、行政值班督查、科室检查、学生会检查、管理员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初中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三好标兵”、“美德少年”、“知法守法青少年”竞赛评选活动为平台,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在工作中要加大力度,注重实效,不搞应付,将教育工作和督促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定期评比,全方位的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要及时表彰,为下一步推广典型经验打好基础,促进工作再上台阶。

五、实施步骤

1、健全组织,制定方案阶段: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职责,逐月逐级细化工作内容,制定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内容具体、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宣传教育,践行实施阶段:

学校要通过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使学生都能做到“好习惯伴我行”,增强学规范、讲规范、执行规范的积极性。本阶段是实施养成教育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务必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升旗仪式、班团会、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能熟知并理解《守则》、《规范》的具体内容。

2、践行活动。

⑴自查自纠,矫正培养。各班对照《守则》、《规范》,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评价措施,进行矫正培养,建立“特殊关爱生”档案,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分阶段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⑵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发展。学校要坚持每日检查公布,每

周点评,每月小结表彰。坚持自评、互评、师评和家长、社区共评的形式。通过每月一主题,开展专项讨论、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已形成的好习惯,并不断提出新要求,从而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黑板报、道德讲堂、心理健康讲场等途径,介绍良好的行为习惯、身边的优秀典型,展示文明学生风采。

⑷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和身教。班主任要加强和科任教师的联系,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都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⑸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利用好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辅导站这两个教育平台,使养成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效果。

㈢总结表彰,巩固提高阶段

各班认真分析,查找不足,总结经验,积极推广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方法;学校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评选出星级个人和星级班级,并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进行表彰,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总结表彰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成绩,深化养成教育,提升层次,形成特色。同时要正视现实、寻找差距,改进方法,切实做好初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六、具体活动

九月份主题:民族精神,文明守纪教育

1、组织学习《马坝初级中学校园常规管理手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基础年级组织常规知识考核。由团总支发出倡议,动员全体团员争做文明守纪的中学生,用实际行动向不文明的行为告别,为全体学生做好表率。

2、组建学生会班子,正常进行检查评比;组建学生文明监督岗。

3、安全周系列活动。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系列活动。

十月份主题:爱国主义,公民意识教育

1、庆祝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2、组织“三好标兵”竞赛评选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班主任座谈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十一月份主题:时间生命,惜时善学教育

1、学生优秀作业、读书笔记展览。

2、主题班会:科学利用时间,做学习的主人。

3、学生征文:“我这样学习”。

4、惜时善学凡人小语征集。

十二月份主题:法制安全,遵纪守法教育

1、由法制校长开设一个“有关青少年犯罪”的讲座。

2、“十二·4”法制宣传日活动。

3、“知法守法青少年”竞赛评选活动。

4、学生模拟法庭。(拟定)

一月份主题:品德社会,身心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图片展示、观看录像)。

2、完善特殊关爱生配对追踪档案。

3、观看邹越老师《让世界充满爱》,彭成老师《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

4、进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二月份主题: 行为习惯、勤俭节约教育

1、组织开学第一课和开学典礼。

2、启动文明监督岗,开始进行常规检查。

3、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工作以及新体系实验研究工作。

4、爱校系列教育活动。

三月份主题:文明礼仪、崇尚奉献教育

“我是道德建设小标兵”活动月,围绕“文明礼貌月”开展活动。

1、学雷锋纪念日活动。

2、文明礼仪知识讲座、竞赛、演讲、征文(画)、手抄报等。

3、“美德少年”竞赛评选活动。

四月份主题:安全法纪、革命传统教育

1、法制、安全讲座。

2、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活动。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验研究第二阶段,筹备九年级学生综评。

五月份主题:劳动光荣、身心健康教育

1、劳动周系列活动。

2、心理健康教育。

3、班主任座谈会:“特殊关爱生”转化心得。

4、“特殊关爱生”座谈会。

六月份主题:理想前途、励志成长教育

1、理想与前途。

2、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

3、七八年级学生综评工作。

篇3:论优化教育活动行为

一、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因材施教

学校面对的是年龄不同、智力和个性不同的活生生的学生, 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禀赋、特长和环境条件施以不同的教育。审视我们一些学校的教育, 表现出的教育活动却是“齐步走”, 教育内容要求是“一刀切”, 教育方式是“成人化”, 从而导致教育行为与教育效果发生了偏差, 教育实效性不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培养起来的, 而学生身心发展是有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的, 教育活动必须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个体特点, 要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才能有效, 而不能硬灌和强加。

学生身心发展是有心理年龄特征期的, 大致分为小学生童年心理发展转折期、初中生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少年期、高中生身体心理趋于成熟的青年期。三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个性心理也存在着差异。学生年龄不同, 教育目标要求则不同;学生心理特征不同, 教育方式则不同;学生天赋、个性不同, 教育行为表现方法则不同。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最主要的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依据心理年龄特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品质的基础上,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一要了解学生知其心, 懂得学生的内心世界;二要把握好势明其策, 依据学生心理需求和发展趋势施以不同的教育策略方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因势利导求其巧, 组织教育活动, 不主观臆断, 不牵强附会, 不生拉硬拽, 做到适时、适当、适合和适度。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因材施教, 对小学生重在引领, 对初中生重在引导, 对高中生重在指导。具体来说, 对小学生尊敬师长、好好学习、团结友爱、爱护公物、集体观念、遵守纪律等方面进行教育, 要求不宜过急过高, 教育要循序渐进。教师要有童心、耐心、细心, 切忌粗暴、含糊、反常、放任, 注重引领, 培养自觉性。对处于半成熟、半幼稚心理特点的特殊矛盾期的初中生来说, 应注重道德情操的常规教育和训练, 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 重在培养自律和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上注重激励、引导、帮助、尊重、亲和、活泼, 切忌有生硬、斥责、说教、体罚等不良教育行为。高中青年期学生生理心理逐渐成熟, 有鲜明的独立性、自觉性, 向往未来, 应注重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在教育行为方式上, 多一些信任、尊重和指导, 少一些管、卡、压, 指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是优化教育活动行为、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二、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育人育心

人的成长规律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内在的联系, 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揭示的是处于生态性的人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而人的成长规律, 主要指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受教育者接受适合的教育而健康成长的规律, 或者说教育者通过适合的教育途径, 促使受教育者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健康成长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本质, 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教育, 是对创新人才的人格基础素质的教育, 也就是塑造学生的思想灵魂。

人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 教育行为只有激起学生主动感受、思考、体验、领悟和内化, 学生的思想才能变化。人的思维之花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开放, 学生心理安全, 师生关系和谐美丽, 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教育需要了解学生需要, 走进学生的心灵, 科学育人、育心。实践证明, 以告诉、命令、管束、灌输等单靠外力一股脑等强制办法是难以奏效的, 因为这种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缺乏人文关怀, 缺乏亲和力, 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育人在于育心。

教育需要实现被动接受教育模式的转变, 创新科学育人的教育模式。有学者认为, “人的生命成长是主动的过程, 人的成长只能是个体的主动成长, 外在的束缚、压抑、改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成长。”教师的思想替代不了学生的思想, 单靠外力硬灌, 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会形成。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转变育人行为方式, 就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尊重了解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 重要的是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生成长需要, 以德育人,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摈弃生硬强制的方式方法, 采用引导式、启发式、沟通式、激励式、防范式等教育活动形式。教育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优化了教育者的教育行为, 才能收到教育实效, 从而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人格素质基础。

三、尊重教育活动规律, 优化教育过程

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体现和实现的, 如, 组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 举行读书报告会、英模人物事迹报告会、主题班校会、演讲会、表彰会, 举行升旗仪式、文体竞赛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以及师生谈话活动, 等等。教育活动是由系列性的教师教育行为要素构成的, 即由一系列教育要素构成的, 具体到每一项教育活动都呈现出一定的教育活动结构要素。优化教育行为, 必须优化教育活动结构, 优化教育活动过程, 而不能从某单一方面来解决问题。

教育活动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和统一性, 共同构成教育活动科学规律。教育活动规律反映的是教育活动结构各要素内在的联系性、统一性和一致性。具体到每一项教育活动, 无论是大型的集体组织活动, 还是教师与学生的单独谈话, 都有一个活动过程, 都是由若干教育活动要素构成的。教育活动有它基本的流程公式:教育活动目的→教育活动内容→通过教育者 (教师) →教育活动方式→对受教育者 (学生) 施加影响=教育效果。从上述教育活动基本流程公式可以看出, 教育活动过程同课堂教学一样, 具有动态的结构复杂性, 甚至比课堂教学还要复杂, 比让受教育者理解、领会、感悟知识学习还不易。从教育活动各种因素来看, 教育活动主要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关系。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活动流程内在联系的一致性。主要要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理解把握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关系, 使教育活动与教育活动目的具有一致性。教育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具体教育活动目的来实现的, 确定好具体的教育活动目的很重要。教育活动目的主导影响着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 影响着教育活动效果。任何教育活动都具有本质而具体的教育目的, 并由相关结构要素所组成, 由此形成教育活动的支撑点、操作点和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教育活动目的并不是凭主观臆想而定, 而是由具体的教育活动背景、教育情境条件、学生教育成长需要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教育活动目的的确定, 受教育活动组织者的教育思想水平、教育知识水平影响制约。如, 教师内心存有报复、解气、压制等不良动机和心理, 对学生的教育谈话行为必有不妥, 教育活动就适得其反。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确定教育活动目的, 既要明确又要正确, 首要的是以人为本, 端正教育动机;既要适合教育活动情境, 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使教育活动行为具有教育性特点。当然, 任何具体的教育活动目的也具有多维性结构特点, 由若干个有机因素组成, 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排列组合的结构性特点, 这同课堂教学的情感、知识、技能三维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道理。

二是把握好教育活动内容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教师在教育活动内容安排上要科学设计, 统筹安排, 使教育活动内容与教育活动目的具有一致性;优化教育活动内容要素, 使教育活动内容既与教育活动目的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 又适合受教育者年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要, 而不是不相干或相悖。

三是正确运用教育活动行为方式, 与教育内容、学生成长需要具有一致性。在教育活动目的和内容确定之后, 如何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教师的活动行为方式就起着关键作用。教育活动行为方式方法的选择也不是主观随意的, 要受教育活动目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成长需要等因素制约。教育活动形式表现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 需要依据教育活动目的、内容和学生心理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成长需要而选择设计, 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 而不是与之相违和相悖。

篇4:论优化教育活动行为

一、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学校面对的是年龄不同、智力和个性不同的活生生的学生,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禀赋、特长和环境条件施以不同的教育。审视我们一些学校的教育,表现出的教育活动却是“齐步走”,教育内容要求是“一刀切”,教育方式是“成人化”,从而导致教育行为与教育效果发生了偏差,教育实效性不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培养起来的,而学生身心发展是有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的,教育活动必须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个体特点,要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才能有效,而不能硬灌和强加。

学生身心发展是有心理年龄特征期的,大致分为小学生童年心理发展转折期、初中生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少年期、高中生身体心理趋于成熟的青年期。三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个性心理也存在着差异。学生年龄不同,教育目标要求则不同;学生心理特征不同,教育方式则不同;学生天赋、个性不同,教育行为表现方法则不同。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主要的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依据心理年龄特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品质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一要了解学生知其心,懂得学生的内心世界;二要把握好势明其策,依据学生心理需求和发展趋势施以不同的教育策略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因势利导求其巧,组织教育活动,不主观臆断,不牵强附会,不生拉硬拽,做到适时、适当、适合和适度。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对小学生重在引领,对初中生重在引导,对高中生重在指导。具体来说,对小学生尊敬师长、好好学习、团结友爱、爱护公物、集体观念、遵守纪律等方面进行教育,要求不宜过急过高,教育要循序渐进。教师要有童心、耐心、细心,切忌粗暴、含糊、反常、放任,注重引领,培养自觉性。对处于半成熟、半幼稚心理特点的特殊矛盾期的初中生来说,应注重道德情操的常规教育和训练,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重在培养自律和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上注重激励、引导、帮助、尊重、亲和、活泼,切忌有生硬、斥责、说教、体罚等不良教育行为。高中青年期学生生理心理逐渐成熟,有鲜明的独立性、自觉性,向往未来,应注重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在教育行为方式上,多一些信任、尊重和指导,少一些管、卡、压,指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优化教育活动行为、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二、尊重人的成长规律,育人育心

人的成长规律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内在的联系,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揭示的是处于生态性的人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而人的成长规律,主要指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受教育者接受适合的教育而健康成长的规律,或者说教育者通过适合的教育途径,促使受教育者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健康成长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教育,是对创新人才的人格基础素质的教育,也就是塑造学生的思想灵魂。

人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行为只有激起学生主动感受、思考、体验、领悟和内化,学生的思想才能变化。人的思维之花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开放,学生心理安全,师生关系和谐美丽,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教育需要了解学生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科学育人、育心。实践证明,以告诉、命令、管束、灌输等单靠外力一股脑等强制办法是难以奏效的,因为这种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缺乏人文关怀,缺乏亲和力,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育人在于育心。

教育需要实现被动接受教育模式的转变,创新科学育人的教育模式。有学者认为,“人的生命成长是主动的过程,人的成长只能是个体的主动成长,外在的束缚、压抑、改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成长。”教师的思想替代不了学生的思想,单靠外力硬灌,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会形成。尊重人的成长规律,转变育人行为方式,就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尊重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重要的是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生成长需要,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摈弃生硬强制的方式方法,采用引导式、启发式、沟通式、激励式、防范式等教育活动形式。教育尊重人的成长规律,优化了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才能收到教育实效,从而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人格素质基础。

三、尊重教育活动规律,优化教育过程

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体现和实现的,如,组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举行读书报告会、英模人物事迹报告会、主题班校会、演讲会、表彰会,举行升旗仪式、文体竞赛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师生谈话活动,等等。教育活动是由系列性的教师教育行为要素构成的,即由一系列教育要素构成的,具体到每一项教育活动都呈现出一定的教育活动结构要素。优化教育行为,必须优化教育活动结构,优化教育活动过程,而不能从某单一方面来解决问题。

教育活动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和统一性,共同构成教育活动科学规律。教育活动规律反映的是教育活动结构各要素内在的联系性、统一性和一致性。具体到每一项教育活动,无论是大型的集体组织活动,还是教师与学生的单独谈话,都有一个活动过程,都是由若干教育活动要素构成的。教育活动有它基本的流程公式:教育活动目的→教育活动内容→通过教育者(教师)→教育活动方式→对受教育者(学生)施加影响=教育效果。从上述教育活动基本流程公式可以看出,教育活动过程同课堂教学一样,具有动态的结构复杂性,甚至比课堂教学还要复杂,比让受教育者理解、领会、感悟知识学习还不易。从教育活动各种因素来看,教育活动主要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关系。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活动流程内在联系的一致性。主要要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理解把握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关系,使教育活动与教育活动目的具有一致性。教育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具体教育活动目的来实现的,确定好具体的教育活动目的很重要。教育活动目的主导影响着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影响着教育活动效果。任何教育活动都具有本质而具体的教育目的,并由相关结构要素所组成,由此形成教育活动的支撑点、操作点和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教育活动目的并不是凭主观臆想而定,而是由具体的教育活动背景、教育情境条件、学生教育成长需要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教育活动目的的确定,受教育活动组织者的教育思想水平、教育知识水平影响制约。如,教师内心存有报复、解气、压制等不良动机和心理,对学生的教育谈话行为必有不妥,教育活动就适得其反。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确定教育活动目的,既要明确又要正确,首要的是以人为本,端正教育动机;既要适合教育活动情境,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育活动行为具有教育性特点。当然,任何具体的教育活动目的也具有多维性结构特点,由若干个有机因素组成,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排列组合的结构性特点,这同课堂教学的情感、知识、技能三维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道理。

二是把握好教育活动内容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教师在教育活动内容安排上要科学设计,统筹安排,使教育活动内容与教育活动目的具有一致性;优化教育活动内容要素,使教育活动内容既与教育活动目的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又适合受教育者年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要,而不是不相干或相悖。

三是正确运用教育活动行为方式,与教育内容、学生成长需要具有一致性。在教育活动目的和内容确定之后,如何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教师的活动行为方式就起着关键作用。教育活动行为方式方法的选择也不是主观随意的,要受教育活动目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成长需要等因素制约。教育活动形式表现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需要依据教育活动目的、内容和学生心理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成长需要而选择设计,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而不是与之相违和相悖。

学校教育活动达到上述三个一致性,即教育活动目的与教育活动内容具有了一致性,教育活动内容与教育活动方式具有了一致性,教育活动内容方法与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学生成长规律具有了一致性,教育活动结构诸要素就达到了和谐统一,优化了教育活动行为和教育活动过程,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活动效果。

篇5: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常规教育为基本途径,进一步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切实加强学生规范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及综合素养。通过专项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学校及班级文明创建领域,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品位,促进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

二、组织领导 总负责: 协助负责:

具体负责:落实单位:

三、主题内容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应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实际,我校养成教育将从以下几个内容具体实施:

1、“责任心”教育

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实施时我们将根据具体的教育要求,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

2、“上进心”教育

上进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上进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上进意识的培养除了宣传引导外,更主要的是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上进行为。

3、“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遵守规章制度,按铃声办事,给人一种一进校园,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生活、活动三个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层次划分,但实施中,我们将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具体表现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及班级生活秩序化。

4、“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思想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貌。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实施时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具体的礼貌要求,分步骤实施形成规范。

5、“友爱”教育

友爱是指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正确处理与别人交往中的关系。友好的行为要靠强化才能增进。一是外部强化,即提供一些规范性的要求,采取一些有利于友爱行为健康发展的措施,促使其“友爱”;二是内部强化,爱只有在心中,才会产生自觉的友好行为。友爱教育效果的检验最终在家庭里,在邻里之间,在社会交往中。6.强调“卫生”教育

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将放在卫生习惯上,严禁学生乱丢、乱扔、乱画。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指导教育。促使其认识到破坏环境卫生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

四、养成教育实施步骤

(一)建章立制、依规办事

1、制定切实可行的《高陂中心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在班会课由班主任宣读,并张贴在班级宣传栏,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学习。

2、成立学生会,学生会干部全天全方位的检查,并做好记录,特别加强对班干部落实情况的检查,因为习惯形成在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的要求、检查和指导,为学生形成新习惯创造条件。学习习惯只有在学习中养成,而整个的学习过程都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老师根据学习的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凭借教学内容、过程和要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特定的学习习惯。

3、对全校学生统一要求和指导,形成最大合力。习惯形成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的情景下,不断地重复一种行为。各学科教师都要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注重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增强学生形成好习惯的意识,并注重给学生提供大量好的学习行为的机会。

4、奖罚分明。“有章可循”:给学生明确的学习行为指导,让学生知道具体的做法。在某一阶段重点提出一至两项内容,明确规定具体的做法,不仅老师明确,学生也要具体认知和练习,要特别注重对已经形成的好习惯,甚至是偶然性的好行为的肯定;“有形可查”:有可以检查落实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包括书面的和行为的。学生要每天写好自己的学习习惯反思日记,班级要每周进行检查总结,提出要求;“有矩可依”: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制约不合要求的行为。班级要有具体的检查与通报,对不合要求的学生要进行要求行为的不断重复,可以集中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集中训练;“有效可计”:要注重行为效果的体验和总结,有利于形成自觉行为和习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形成好习惯的经验进行交流和总结,尤其要注重对学习成绩提高幅度大的学生的经验总结、鼓励与表扬。

(二)长抓不懈、持之以恒

1.任何习惯都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形成的,做得多了自然就成为一个习惯,长时间没有重复这种行为,这个习惯也就会减弱下来,不称其为习惯。无论学生有多少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学生从易到难,按照要求逐步做好当前的事情,让学生没有机会重复原来的不好的学习行为,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得以建立,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客观的过程,不是凭想象养成的,也不是可以凭意志力改掉的。

2.不必埋怨坏习惯,不给学生增加改习惯的压力和借口。经常重复的埋怨坏习惯,往往只是提醒了这种习惯,对于改正坏习惯并没有作用。

3.重在根据学习要求建立新习惯,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不断重复一个好的行为,直至形成自学行为。各学科要统一学习习惯要求,着重检查落实。

(三)家校互动、营造氛围

成立“家校委员会”,学生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家长们的迫切希望。

调查发现: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背后都受着不良的家庭教育或家长的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许多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就集中在检查作业和每次考试后询问分数。往往会忽略关系着成绩好差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或着说不懂得如何更有效地引导。

为此,我们将通过“家校联系卡”、“家长微信群”、“家长会”、“家长开放周”等系列举措,引导家长更有效的进行家庭教育。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一是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二是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中来。

篇6:中学“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相关精神为指导,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全员、自主参与的德育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教育活动中自我提升、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达到思想品德内化与行为习惯外化的统一。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成为家庭中的好孩子,学校中的好学生,社会中的好公民,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古崇裕校长

副组长:陈秀英、陈水兴、辛量

组 员:吕宁静、李小年、高华明、聂景泰、叶常环、谭国绍、邹洁丹、骆小奎、吴莫林、曾立文、李建平、李桦、魏建华

联络员:孙悟明、张旭文、林映

三、工作目标及教育目标

工作目标:

1、体现时代要求和学校特色,通过思想引领和感悟体验,在广大师生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广大学生具有诚信、崇德、尚美、文明、团结、进取的良好风尚和健康向上的心理品格。

3、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成长特点,在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知识、态度、能力、习惯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体验和实践,掌握思想道德和文明行为规范的知识、形成正确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判断标准、树立道德准则和养成文明行为规范。重点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自律能力,形成学校教育、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提升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教育目标:

1、强化责任教育。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特点,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各个教育环节之中,常抓不懈。

2、狠抓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一方面要抓好各项“秩序”教育,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求规范操作和规程要求。学习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校外管理秩序、社会公共秩序等,即学习、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另一方面要抓好“规范养成”教育,包括基本的学习生活习惯、法制意识、文明行为、遵规守纪、社会公德、公民意识等方面,规范养成教育应注重教育引导、重点帮扶、家校协助、社会影响、自律约束等多方面的合力形成,掌握切实有效、灵活多变、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

3、优化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思想中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固化守法意识,自觉践行守法行为。各校应从落实全体师生的普法教育工作入手,坚持法制教育课堂主渠道渗透教育,坚持活动育人、体验为主的教育方式,在活动月期间重点开展好特殊群体学生的强化法制教育,组织相关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基地实践、执法机构参观、违法犯罪现象讨论等体验式教育活动,突出法制教育实效。

4、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和有效载体,教育学生“讲文明、识礼仪”并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形成以文明为荣、以礼仪为美的良好风尚,以点带面形成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教育环境。此项教育要依托长期广泛的宣传教育,注重家庭辐射和社会的影响,提出分阶段的实施目标,滚动积累。

5、落实友爱教育。友爱以“爱”为基础,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包括正确处理与人交往中的各种关系。加强友爱教育,一是要外部强化,提出规范性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促使其友爱;二是要内部强化,通过体验感悟将爱的种子留在学生心中,使其形成友爱意识并自觉践行友爱行为。友爱教育效果的检验不但要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应延伸到家庭、社区、社会中去。

6、推进诚信教育。诚信教育不但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更是现代公民素养培育的重要方面。此项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结合,将诚信作为全体师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建设的重要标准,贯穿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四、活动时间

每年9月份固定为“盐田区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月”

本活动时间为2011年4月15日—5月20日

五、活动主题

让文明之花在生命中绽放

六、活动内容具体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1、专项工作部署会议

时间:4月15日(周四)

内容:召开行政干部会议,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活动内容、细化工作流程、落实活动保障机制、明确阶段性目标和检查督促机制。

2、活动启动仪式

时间:4月19日(周一)

内容:升旗仪式上,由校长作启动“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动员讲话,全面、正式启动相关主题活动。学生代表做“让文明之花在生命中绽放”的国旗下演讲,倡议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文明规范大家谈”系列活动

时间:4月19日—5月10日

内容: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重点针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普遍性大纲要求,以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校规校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专题学习,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文明规范的学习讨论活动中。

(1)利用教工大会、科组会议、集体备课等时间,结合师德师风专项检查评比,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专题研讨活动,使全体教工明确教育内涵与意义,有效的制定教学计划,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实现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目标。

(2)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进行校园专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3)要求各班召开一次“文明规范大家谈”主题班会,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4)举办初二年级“文明规范大家谈”知识竞赛,内容包括本次学习讨论活动的各专题,以班为单位,每班组织3人作为班级代表队参赛,表彰表现优秀的班级。

(5)要求各班出版一期行为规范教育的专题板报,主题自定,上交板报方案,学校组织优秀板报评选活动,对优秀班级进行表彰。

2、“我当守法好少年”系列法制教育活动

时间:4月26日—5月14日

内容:坚持法制教育课堂主渠道渗透教育,坚持活动育人、体验为主的教育方式,开展学生法制教育活动,突出法制教育实效。

(1)以“我当守法好少年”为主题,邀请我校法制副校长孙晓玲同志为学生作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固化守法意识,自觉践行守法行为。

(2)组织学生参观盐田区检察院、盐田区看守所、深圳市戒毒所等执法机构,讨论违法犯罪现象,鼓励学生分享参观心得,固化学生守法意识。

(3)举办“人民警察进校园”活动,邀请盐田区公安分局及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到学校与学生面对面,接受学生“采访”,以活泼的交流方式在学生思想中树立法制观念。

3、“文明标兵我来当”系列活动

时间:4月19日—5月10日

内容: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争创在家庭做“优秀子女”、对同学做“优秀伙伴”、在学校做“优秀学生”、在社会做“优秀公民”、对自己做“优秀主人”的标兵评比活动,从思想道德、文明习惯、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公民素养、自主自律、团结友爱、遵规守法等各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明确要求,在全体学生中掀起“比学赶帮超,争当文明标兵”的热潮。

(1)5月10日前,各年级提交 “五优”标兵推荐材料,学校将按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校内“五优”标兵进行表彰,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和班级参加区级“五优”标兵学生、标兵班级评选。

(2)通过班级申请、年级推荐、学校审批的方式,树立若干个校园“行为规范文明示范班”,示范班给予挂牌,通过活动,明确学生校内行为规范标准,树立榜样,以点带面。

4、“我的活动我做主”校园体验活动

时间:4月25日—5月20日

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体验式教育活动,本着尊重主体、激发潜能、提升认识、内化教育的指导思想,通过拓展训练、体验感悟、自我升华等方式让这些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改进,激励其不断进步。

(1)结合区教育局团委,4月25日组织学生到广东省公安边防七支队轮训队历奇基地进行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2)5月10日我校举办沙头角中学“乐满校园,‘游我做主’”游园会活动,本活动是集“第五届学生社团开放日”、“庆五四文艺汇演”、“学生跳蚤市场+游戏活动”、“‘情系西南’、‘情系玉树’爱心捐助及义卖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活动。

(3)5月份我校举办第六届心理节,本届心理节主题为“幸福就在身边”,让学生在活动感受幸福,体验幸福,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努力进步的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总结延伸阶段

1、家校协作,打造“三结合”联动机制

时间:5月12日—5月20日

内容:开展“家长学校”专题教育活动,积极联系关工委、社区居委会等部门打造行为规范教育的“三结合”联动机制,延伸本项活动的社会和家庭教育效果。

(1)开展“行为规范家庭教育”走访座谈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以行为规范养成、公民道德培育、心理健康辅导、社会生活引导为主题的家访活动。

(2)召开由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社区相关人士代表共同参加的“行为规范家庭教育专题座谈会”,将行为规范教育延伸至每一个家庭,大力推动家校协作开展专项教育的长效机制的建设。

(3)发出“行为规范家庭教育”倡议书及实施方案,组织家长参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4)开展“后进生转化帮扶行动”,年级明确对象后,由班主任及家长共同制定及实施方案,进行重点帮教。

(5)创“五优”展示观摩活动,邀请家长参加。

七、活动要求

上一篇:在机关作风教育整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