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管理要点

2024-05-17

公务车管理要点(通用6篇)

篇1:公务车管理要点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务车辆管理,方便员工出行,结合唐山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相关定义:

1、公务车辆是指公司小车班全部机动车辆。

2、司机指公司小车班所有司机。

3、安全事故是指无责任交通事故。

第三条本要点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其中参加车改的人员执行《车辆改革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章职 责

第四条行政处负责日常车辆管理

第五条由公司财务处、企管人资处及行政处共同核定司机公里数补贴发放。

第三章车辆管理

第六条公司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务车用于对外接待和员工办理重要业务,公司公务车辆将实现集中管理,所有公务车辆必须严格按本要点调控使用。

第七条公司公务车辆归行政处后勤管理室小车班管理,并设班长1人,负责公务车辆的日常使用及相关事宜。

第八条公务车更换:当公务车行驶里程超过20万公里且月维修费用超过3000元或需要更换超过一万元原配件时,车辆可以考虑报停,报停车辆公司指定相关部门负责处理;新车购买遵循经济、安全、舒适、美观的原则,并遵循

以下流程:小车班班长提出需求→后勤管理室主任初审→行政处处长审核→行政处主管副总复审→公司总经理批准。

第四章派车管理

第九条公司领导用车以及外事接待优先派车。

第十条各单位需接待唐山市级以上相关单位人员的,行政处给予派车;其他员工外出办理公务,经用车单位一级主管同意后,行政处给予派车。

第十一条所有用车(突发事件除外)必须由接待负责人于前一天提交用车申请单,否则不予安排。出车里程原则上不超过150公里,对两个以上部门(人员)近似方向、时间的派车尽量采取合用原则,以减少派车次数,降低成本(用车申请单见附件二)。

第十二条 用车人的申请在审核时,各级审批人员要严格把关,乘车时用车人必须对里程表进行确认,然后对行车记录卡填写情况确认并签字。用车人必须按预定安排的路线及时间用车,特殊情况下行车路线及时间有变化时必须电话告知小车班班长。(行车记录卡见附件三)

第十三条 公司领导用车,出于安全考虑,车程在150~300公里以内办理重要紧急公务时,公司安排派车,其他用车特殊情况,特殊考虑。

第十四条用车人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违规指挥。第十五条公务车派车流程:

1、用车单位出具派车申请单→用车单位一级主管签字→行政处长签字→小车班班长派车。

2、外借车辆(市委、市政府及下属职能部门紧急用车)需经行政处主管副总或总经理批准。

第十六条公司原则上不外租车辆。员工出行可按出差规定乘坐相关车辆;如遇大型接待等情况必须外租车辆,由行政处统一负责。租车流程及费用为:行政处申请→行政处主管副总审批→租车费用由公司负担。

第五章附 则

第十七条本要点的附件有: 附件一:公务用车申请流程

附件二:唐山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用车申请单 附件三:唐山新宝泰钢铁派车单 附件四:行车明细表

第十八条本要点需贯彻到公司各单位。

第十九条第二十条本要点由行政处负责制定、修订及解释。本要点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

公务用车申请流程

附件二:

唐山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用车申请单

编号:

附件三:

唐山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派车单

编号:

经办人:年月日

附件四:

唐山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行车记录卡

司机姓名:车牌号:车型:百公里耗油:年月

篇2:公务车管理要点

一、行政管理

(一)行政管理概述 1.依据:公共行政权力 2.目标:实现公共利益

3.基本职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4.行政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

(二)行政管理的职能 1.任务性职能 1)经济职能

A 宏观调控(强化)

B 市场监管(海关、税务、工商、生产安全)C 微观管理(弱化)2)政治职能

地方-社会公共事务(转变职能)3)文化职能(教科文)

4)社会职能(控制人口、生态保护、公民合法权益)2.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干预和补充市场失灵: 1)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

2)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污染)3)提供公共物品 4)保障收入分配的公平化 5)调控宏观经济

(三)行政管理的角色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前提)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关键)

二、行政组织 国务院结构

1)办公厅:国家信访局 2)部委(27个):

宏观调控(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专业经济(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农业、水利、商务、铁道)

社保和资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人口)政务部(公安、民政、司法、民族事务委员会、监察部(双规))

3)直属机构和特色直属机构:海关、税务、工商、民航|特设:国资委

4)办事机构:法制办、港澳台办 5)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烟草专卖局

6)议事协调:军转干部、妇女儿童、老龄委

三、行政领导 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兼备首长制和委员会制)1.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1)按决策人数多少划分: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 2)按行政权力的集中程度: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3)按业务性质与范围:层级制、分职制和并用制 4)按智慧监控职权与上级主体:完整制和分离制

四、行政决策

1.行政管理的核心-> 行政决策-> 决策制定-> 选择方案 2.类型

1)决策的风险程度:确定型、不确定型和风险型 2)决策对象结构性程度:程序性和非程序性 3)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个人和集体 4)决策主体方法:经验和科学 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危机决策 原则性和灵活性

《公务员法》

一、产生和发展 1984-1993 创立

1993-2005 实施 1993.8.14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10.1正式实施 2005.4-完善 2005年 第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15次会议 通过《中国公务员法》 2006.1.1 正式实施

二、基本内容

1.公务员的权利(8条)义务(9条)

(一)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

(二)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

(三)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四)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五)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辞职;

(八)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2.录用公务员原则

公开(前提)、平等(保证)、竞争(核心)、择优(目的)3.考核

内容:德、能、勤、绩(最主要)、廉(法新加)原则: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依法考核 方法:(1)领导与群众相结合(2)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 等次:优秀、称职、基本称职(法新加)、不称职 基本称职处理

1)可视同“称职”的晋升级别和工资 2)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 4.奖惩(1)奖励种类

1嘉奖2记三等功3二等功4一等功5授予荣誉称号(2)惩罚种类

1警告(6)2 记过(12)3 记大过(18)4 降级 5 撤职(24)6 开除 处分

1)除警告外,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2)解除降级、撤职处分,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晋升职务要求

1)近两年考核中定位优秀或三年定位称职以上; 2)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3)符合任职回避规定;

4)符合具体职务规定的其他条件 降职与降级不同

1)原因不同:不称职/行政处分 2)目的不同:竞争机制/违纪惩戒

3)时限不同:一次性/持续期间(24个月)交流

1)调任(外部:身份和地方都变)2)转任(内部:身份不变、地方变)3)挂职锻炼(都不变)回避

1)任职(夫妻、血亲、姻缘、拟制)2)公务

3)地区(不可本人籍贯任乡、县长)辞去公职限制条件 1)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 2)涉及国家秘密 3)重要公务未处理完毕 4)正接受审计、犯罪等

第三十二条

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第八十三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一)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四)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第九十条

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一)处分;

(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三)降职;

(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五)免职;

(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

第九十一条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人事处理的执行。第五十八条

篇3:公务员考试知识要点与训练

浙江网友“320101”:申论综合论述题的标题位置是在中间, 还是在第一行前空四格排列呢?作答中数字、标点符号如何占格呢?

答:在汉语言书写习惯中, 标题都是居中排列的。目前, 我国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以及报纸、图书等纸质媒介的标题都是居中排列的, 没有在第一行前空四格之说。申论综合论述题的标题也应在答题卡的第一行中间, 书写时要居中排列。在正文作答中数字、标点均占一格, 引号、书名号不占格 (与引入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在一格中) , 每一行的第一格不能写标点。

北京网友“ZQXZ”:我想考国考, 申论练习哪个省的题比较适合国考的思路?

答:就目前看, 国考申论和地方考申论是不同的, 二者在作答要求、难易程度、评分标准、考查侧重点等许多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如果要考国考, 就要认真研习国考的历年真题和有代表性的模拟试题, 而不应把重点放在练习地方考上。

吉林网友“CHOO”:申论试题中有的要求答概括问题, 有的要求答概述问题, 概括和概述有什么不同吗?

答:概括和概述是不同的。概括是归纳、总结, 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并简明地表述出来, 目的是让人们尽快知晓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概述是大致地叙述出来, 目的是让人们了解事物的大概状况或发展过程。在申论作答中, 概述讲究详实, 概括讲究提纲挈领, 概述是在概括的基础上, 还要有评述、论述和必要的分析, 比概括内容涉及得广, 字数要求得也比较多。

河南网友“牡丹小姐”:求解两道数字推理题: (1) 35, 28, 11, 16, ( ) A.9 B.5 C.1 D.-5 (2) -1, 1, 0, 1, 1, 4, 25, ( ) A.64 B.216 C.841 D.1265

答: (1) 题中的数列规律是, 62-1, 52+3, 42-5;32+7, 那么下一项就应该是22-9=-5, 选D。 (2) 题中的数列规律是, 前两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项, 依次往下推, 空格处的数为 (4+25) 2=841, 选C。

江苏网友“红红火火”:2010年湖南省公考类比推理有一道题, 水:农业 ( ) A、消费:经济B、婚姻:人生C、文字:文化D、娱乐:生活。很多人说选A, 对吗?

答:此题选A不对, 应该选C。农业和文化都是产业, 经济不是一个产业;再者消费对于经济是一种行为, 是动态的, 不像文字对于文化是一个基本组成要件, 类比程度不如文字和文化贴切。作答类比推理, 一定要选择与给出的一组类比最为相近、最为恰当和贴切的词。

二、阅读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l.A国政府于1985年启动了“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25年来A国人均寿命延长了6年, 其中3.9年________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有效预防, 包括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的实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归功于 B.归结于

C.是由于 D.受制于

2.针对时下有媒体称“吃疫苗鸡蛋就能抵抗禽流感”这一说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闻玉梅教授在上海召开的“新发、再发传染病防控对策国际研讨会”上明确表示:这种说法过于夸张, 且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纯属谣言 B.无稽之谈

C.匪夷所思 D.不可理喻

3.刘勰撰著《文心雕龙》的钟山定林寺, 自唐代以来就________, 从此寺庙的位置成了历史上的谜团。随着南京“钟山二号寺庙”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 这个谜团终于被专家________。在日前的《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有关专家首次全面披露了钟山定林寺遗址的考古发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沓无音讯 揭开

B.消失怠尽 发现

C.扑朔迷离 揭晓

D.时隐时现 发觉

4.1896年茅盾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一个中医兼小商人的家庭, 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 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创建、五卅、北伐、抗战等社会变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风云激荡

B.波澜不惊 风起云涌

C.波涛骇浪 风卷残云

D.浊浪冲天 风声鹤唳

5.总之, 《百姓纪事》是一档高格调、高质量、高品位的民生新闻节目, 它讲述的一桩桩百姓身边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人深切体会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体会到了党中央实行亲民、富民政策的无比威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贴近生活 生动感人 反映实际

B.生动感人 贴近生活 反映实际

C.反映实际 贴近生活 生动感人

D.贴近生活 反映实际 生动感人

6.今年以来, 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节能环保等词汇频频见于报端。在社会上, 这是最________的语言;在新闻中, 这是最________的报道;在政客身上, 这是最具________的政治;在商人眼里, 这是最有________的商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髦 频繁 影响 潜力

B.流行 持续 英明 潜能

C.时尚 连篇 开放 利益

D.开放 深入 实际 利润

7.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也过于侧重功能性, 传统美德教育相对弱化, 感恩意识便在漠视中逐渐“断裂”。这样一来, 出现把父母的爱看做天经地义, 对别人的关心无动于衷的“冷漠群体”, 也就在所难免。

这段文字论述的矛头指向:

A.应试教育 B.缺乏感恩

C.冷漠群体 D.弱化教育

8.“轻松”的背后, 是巨大财力的支撑。一个占世界1/5人口的农业大国, 要办免费的义务教育, 没有财力谈何容易?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财政收入增加, 免费义务教育才提上议事日程。从2004年起, 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陡增, 不久前又将106亿元春季学期的经费预拨到位。这样短时期、大幅度地投入农村教育,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已经具备了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实力

B.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逐年增加

C.办免费教育必须有强大的财力支持

D.我国第一次在这么短时间内国家财力大幅度地投入农村教育

9.“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我国资源节约过多地专注于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 比较忽视工业产品类型的改变。推广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新产品, 效果将更明显。比如半导体照明, 比传统的照明方式耗能低75%, 使用寿命高几倍到几十倍。

这段文字主要是谈资源节约与:

A.节能降耗

B.工业产品类型

C.节约型用具

D.半导体照明

10.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 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国民党将领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 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向蒋介石转述, 蒋介石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 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 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恩来的同意, 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 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备指导思想。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论持久战》: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很大

C.深受国民党最高层的赞赏

D.对抗日战争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11.事实上, 医院并非越大越好。医疗是一个特殊行业, 合理的规模, 才能产生最好的效益。因此, 现实中有的医院规模可能确实需要扩大, 有的医院则不然。现在, 很多医院是靠贷款、举债盖大楼, 为了早日还债, 就必须多创收, 从而为过度治疗提供了土壤, 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危害极大。

这段文字是针对什么问题阐述的?

A.医院服务不让百姓满意

B.医院靠贷款、举债盖大楼

C.医院盲目地扩大规模

D.医院注重创收, 加重患者负担

12.经常有人问我:“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要说没用也真没用, 既不能当饭吃, 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资赚钱。但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 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________。

这段文字后画线部分最可能是:

A.因此, 有必要去学习国学

B.所以说, 国学很有用

C.所以我奉劝大家要学习国学

D.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

13.有西方学者认为,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 之所以在大规模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保持了社会稳定, “先试验, 再推广”的改革策略是一个主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不仅缔造了自身的经济奇迹, 更为国家的改革闯出了道路。改革的“试验策略”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验”。

根据这段文字, 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

B.中国经济改革保持了社会稳定, 就是因为采取了“先试验, 再推广”的策略

C.深圳的发展就是坚持了“先试验, 再推广”的“中国经验”

D.改革的“试验策略”是西方学者认为的“中国经验”

14.作为国家美术馆, 普拉多最令人称道的就是它对本民族画派作品的收藏。在多达3万件的馆藏作品中, 西班牙画派的作品占1/3。西班牙绘画在15世纪后半叶接触了佛兰德斯绘画, 在17世纪受威尼斯画派和卡拉瓦乔写实主义影响之后进入全盛期。从里贝拉、苏巴朗、穆立罗这些画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发展脉络。而普拉多博物馆对西班牙画派3位天才——埃尔·格列柯、委拉斯开兹和戈雅作品的收藏, 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堪称世界第一。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普拉多国家美术馆收藏的画主要是西班牙画家的作品

B.西班牙画派的作品都是本民族画作的精品

C.西班牙绘画的风格从15世纪到17世纪在不断地改变

D.埃尔·格列柯、委拉斯开兹和戈雅的作品的数量是世界第一

15.漫步在克里姆林宫中, 可以感觉到它似乎被划分成了三个功能明确的区域。靠西一侧为军械库和兵器馆, 靠东一侧则为行政机构所在地, 而中间偏南坐落着几座教堂。这样的布局似乎是在提醒人们, 政教合一, 军政合一, 是俄罗斯一贯奉行的国策。兵器馆和墓地, 博物馆和总统官邸, 宗教与世俗, 军事和政治, 历史和现实……不同的元素在这里交织, 使克里姆林宫成了俄罗斯国家体制的一个生动象征、俄罗斯民族历变的一份神秘标本。

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俄罗斯的国家体制

B.俄罗斯的民族历史

C.克里姆林宫的功能

D.克里姆林宫在俄罗斯的地位

答案

篇4:妨害公务案件的审查起诉要点

[基本案情]2016年1月22日上午,某县人民法院执行庭法警熊某某、张某某(聘用人员)、吴某某及当地派出所民警徐某某等人持法院执行决定书到村民杨某某家对其执行司法拘留,在对杨某某及其家人亮明身份将杨某某带上警车的过程中,遭到刘某某(杨某某之妻)的辱骂和撕拽,杨某某的父亲躺在警车前面不让警车走,在撕扯过程中刘某某将法警张某某的警服领子拽掉并将其抓成轻微伤,杨某某被带进警车后,刘某某还强行将杨某某从警车内拉出来,杨某某被拉下警车后趁机找砖块将自己的头夯流血,最终致使对杨某某的司法拘留无法执行。

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后,杨某某的辩护律师书面提出以下几点辩护意见:(1)司法拘留的依据,即法院执行决定书合法性存在争议,故而认为公务行为缺乏合法性;(2)杨某某的自伤行为并非妨害公务罪中的威胁,不应当认定杨某某构成犯罪;(3)张某某系法院聘用人员,执法主体不适格;(4)杨某某父亲的威胁行为显著轻微,不应当认定为犯罪。

根据《刑法》第277条对妨害公务罪的规定,妨害公务罪可细化为暴力型和造成严重后果型,前者规定于《刑法》第277条第1、2、3、5款,后者规定于《刑法》第277条第4款。但是,无论针对哪种类型的妨害公务犯罪均以特定身份者执行公务之时为妨害公务行为成立的时间,并且均以公务行为的合法性为必要前提。因此,司法实践中不具备特定身份但协助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如临时聘用人员的对象资格即存疑问。另外,妨害公务行为的暴力程度如何认定;威胁的对象如何限定;审查终结后量刑建议如何考虑影响责任性和预防性的各种情节,也是司法实践中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本文认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在审查起诉阶段,端赖于以下五个关键问题的合理把握。

一、公务行为的推定力及合法性判断

“公务”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关于国家的事务;公家的事务。[1]公务行为一般指拥有公务执法权的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实施的,对外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公务行为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其权威性体现在公务行为的效力上。在行政法上,公务行为具有推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公务行为的拘束力和执行力自不待言,关键是公务行为的推定力在妨害公务案件的认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公务行为的推定力一般指公务行为除有异议期要求的,一经作为便推定其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相对人必须服从接受,不能拒绝和阻碍,即便认为不当或者非法,一般只能采取事后的救济手段,而不能直接抗拒,更不能以暴力、威胁的方式妨碍公务之执行。

不言而喻,与公务行为具有推定力相对应的,在公务行为合法性的判断上亦应以行为时为准。学界关于公务行为合法性的认定有主观说、客观说和折中说。而司法实践中,对公务行为合法性异议的行为人或者辩护人一般有两种意见:一是公务行为存在瑕疵,需相关部门或者机关的认定;二是事后权威部门的认定导致当初的公务行为失去合法性依据。例如,警察对犯罪嫌疑人执行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暴力反抗,妨害了公安机关执行公务,但是经过后续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不具备作案时间,真凶另有其人。若依公务行为的推定力和行为时的合法性判断为标准,前述犯罪嫌疑人构成妨害公务罪并无异议,并且根据《刑法修正案(九)》应当从重处罚;反之若以事后查明的事实为判断标准,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

本文认为应采取公务行为具有推定力的观点,合法性判断应以行为时为标准。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有利于维护公务行为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也是公务行为执行力和拘束力的应有之义;二是符合妨害公务罪设置的立法目的,亦有利于司法实践操作。《刑法》设置本罪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合法的公务行为正常执行,公务行为是否合法需要结合法律实质和法律形式进行判断,这就离不开行为时的具体情况。[2]三是若以事后判断为准,将会为部分不法分子开脱罪责提供方便之门。不法分子会辩解自己当时不知道公务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或者执行公务的合法性存在争议,进而辩护人提出犯罪嫌疑人缺乏期待可能性以帮助不法分子阻却犯罪事由,这样一方面侵害国家执法公信力,损害执法权威,另一方面挫伤依法执行公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管理秩序的维护。

二、“暴力”程度应与执行公务行为具有相当性

妨害公务罪中的“暴力”,一般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体实施打击或者强制,如捆绑、殴打、伤害等。关于“暴力”的含义,有学者主张妨害公务罪中的“暴力”不仅包括直接暴力,还包括间接暴力;不仅包括有形力,还包括无形力。因为行为人实行催眠术、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等无形力与殴打、捆绑、拘禁等有形力一样,都有导致公务无法正常顺利进行的重大危险或者实际危害性,并且与干扰和破坏正常管理活动的危险结果之间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亦应视为本罪所称之“暴力”。否则,将置国家利益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并给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提供可乘之机。[3]本文对此持否定态度。

首先,该观点将我国强奸罪中的“其他手段”和抢劫罪中“其他方法”通常所指的“催眠术、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等能够使被害人不知、不能反抗的手段或者方法直接套用到妨害公务罪中来。但是,我国《刑法》对暴力型妨害公务罪的表述仅限于“以暴力、威胁方法”,并无“等方法”、“其他手段”、“其他方法”的表述。

其次,刑法解释方法中的扩张解释一般应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对刑法规定用语的扩张解释不能超出社会公众对该词义通常所能理解的范围,否则便是泛化解释,不利于罪刑法定原则之坚持和维护;二是扩张解释应仅限于对被告人有利的,对被告人不利的扩张解释,应当十分慎重。[4]将“暴力”无限扩张解释为“软暴力”等无形力明显超出社会公众对暴力所能理解的含义,于被告人不利,显然不能被接受。

显然“暴力型”妨害公务罪对“暴力”的界定直接关乎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目前学界对“暴力”程度主要有“危险说”、“抽象危险说”和“实害说”三种观点。本文认为“暴力”的程度应当与执行公务的性质、样态等存在某种相当关系,“暴力”需达到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能执行职务或明显有困难的程度,质言之,即“暴力”程度与执行公务行为具有相当性。如若不问暴力程度,认为一有暴力即成立本罪,有悖于妨害公务罪意在保护公务活动正常执行这一立法本意,使入罪太过随意。该种做法看似坚持了罪刑法定原则,实质上只是形式上的罪刑法定,同时违反了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也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刑罚预防目的的实现。

三、妨害公务罪的行为对象应界定为公务活动

一般认为,妨害公务罪的行为对象是“依法执行公务”的人员,即“有权执行相应公务”并“正在执行相应公务”的人。特定情况下,还包括“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和“国家机关中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事业编制人员”。[5]有学者还认为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不仅包括如前所述的人员,还包括公务活动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执行公务所必须的办公设施和用具。

但是,对于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受国家机关委托参与公务活动执行但却没有编制的临时聘用人员,能否成为妨害公务罪的行为对象,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

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妨害公务罪规定于《刑法》分则第6章第1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之中,其保护的法益是公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日本《刑法》中,有专章(第3章针对国家职能的犯罪)规定妨害公务类犯罪,其中第1节为妨害执行公务的犯罪。其中明确规定,尽管本罪的行为对象是公务员,但其立法意图不在于着重保护公务员的身体和自由,其保护的法益最终还是公务员公务的顺利执行。[6]根据“前提法定性+刑事法定量”的刑事犯罪定罪机制,对于妨害公务罪危害本质及其行为对象的认定,同样不能仅仅拘泥于《刑法》第277条的字面规定,而是必须在准确确定该刑事法条所对应的前提法的基础上,与其前提法保持协调。[7]所以妨害公务行为之实施,不以侵犯执行公务人员的人身权利为必要前提,与之相应,对于执行公务人员人身权利以及执行公务所需物品的保护也并非妨害公务罪的前提法所致力于保护的法益。

综上,若将妨害公务罪的行为对象界定为公务行为,即可有效解决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关于前述案例临时聘用人员执法权限的问题。申言之,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第277条规定的妨害公务的行为,不论合法公务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是否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人民警察身份,也不论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执行者是否隶属于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均应认定为《刑法》第277条及其前提法所共同规制的妨害公务行为,达到立案标准的,应依法以妨害公务罪论处。

四、“威胁”一般不应针对行为人

一般认为,妨害公务罪中的“威胁”,是指以杀害、伤害、毁坏财产、损坏名誉等相要挟的行为。在我国刑法界,对妨害公务罪中的“威胁”存在多种不同认识。但通说认为,所谓妨害公务罪的“威胁”,是指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正履行职责的红十字会人员进行精神上的强制,如以杀害、伤害、毁损财产破坏等相恐吓,迫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人员无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8]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城管执法等领域矛盾日益加剧,司法实践中作为弱势的行为人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关甚至出现大量以“自杀、自伤、自残”的方式以达到威胁公务执行人员的目的,阻碍公务执行,引起社会关注的轰动效应。对该类“威胁”的回应关乎妨害公务罪成立与否的问题,同时涉及刑法的目的与任务。刑法理论界根据国家本位主义和人权保障立场得出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基于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与我国的司法现状,本文主张否定说。

其一,我国司法实践中“威胁”一般不包括行为人针对自身的行为,将“自杀、自伤、自残”等行为视为妨害公务罪中的“威胁”不符合司法惯例。例如,行为人入户盗窃后被被害人发现,遂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对着被害人说:“你要抓我,我就死给你看”。被害人害怕行为人真的会自杀遂放弃抓捕,行为人成功逃脱,后被小区保安抓获。该案例如果认为行为人的行为为《刑法》第269条规定的“暴力相威胁”,行为人则构成抢劫罪,应依《刑法》第263条定罪处罚,反之行为人的行为只能构成普通的盗窃罪,适用《刑法》第264条定罪量刑。然而,我国学界和实务界将该案行为认定为盗窃罪已成共识。

其二,部分不法分子可能通过“自杀、自伤、自残”等字眼吸引媒体关注,从而造成轰动效应给相关部门施加压力,达到不法的个人目的。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传声筒,案件事实一经媒体大量报道势必引发受众的关注和围观,进而形成公众舆论,但是公众舆论常常是情绪化、非理性的发泄,而不一定是冷静、理性的表达。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给别有用心的机构抹黑政府以可乘之机,从而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其三,目前,“以自杀、自伤、自残相威胁”在我国《刑法》条文中找不到相关依据,如果以此定罪并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既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又有泛刑罚化之倾向,更不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对公民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另外,若将“自杀、自伤、自残”视为妨害公务罪中的“威胁”则违背了刑法谦抑性的价值追求。耶林曾说,“刑法如双刃之剑,用之不当则国家与个人两受其害”。绝大多数弱势群体的行为人往往是有冤要诉、有理要说,但苦于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对于这样的行为人与其动用刑罚,不如加强说服、教育,积极为行为人解决实际问题,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五、量刑建议应正确区分各种情节

刑罚的正当化根据是报应的正当性与预防犯罪目的的合理性。其中的报应是指责任报应,亦即,犯罪人基于自己的意志选择了犯罪行为,刑罚作为对其责任的清算具有正当性。[9]犯罪的实体是不法与责任,责任报应的前提应是行为人的责任,并且由责任作为划定刑罚的上限。因此,报应刑就是责任刑。同时,基于预防犯罪目的的考量所裁量的刑罚是预防刑。在责任刑和预防刑的适用上常常存在矛盾。比如,行为人责任重大但特殊预防必要性小,或者行为人责任轻(或者罪行轻)但系累犯,司法实践中遇到类似情形,如何确定刑罚?这就是德国刑法学者所称的刑罚目的的“二律背反(Antinomie der Strafzwecke)问题”。

根据“二律背反问题”理论,与责任刑相适应的刑罚是正确确定的某个刑罚(点),在确定了与责任相适应的具体刑罚(点)之后,只能在这个点之下考虑预防犯罪的需要。[10]比如,妨害公务罪的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若责任刑为1年有期徒刑,那么影响行为人预防刑的各种从重、从轻处罚情节只能控制在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这一量刑区间,反之如果超出1年有期徒刑,则是对责任主义的违反。

易言之,对于妨害公务案件的量刑建议,在正确区分责任刑与预防刑的前提下,根据影响责任刑的情节裁量责任刑之后,再根据影响预防刑的各种情节,确定最终的宣告刑。故而,需要明确哪些是决定妨害公务罪责任刑的情节,哪些又是决定预防刑的情节。

(一)加重责任刑的情节必须是行为人有责的法益侵害事实

妨害公务罪设置的立法目的是保障公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妨害公务罪侵犯的法益是正常的国家机关执法活动。所以,法益侵害事实能够表明行为人罪行轻重程度。从影响量刑的角度来说,妨害公务罪构成要件之外的法益侵害结果,能够说明行为人罪行的不法程度。例如,行为人挥舞锋利的砍刀意图阻止城管执法,因围观城管较多,导致行为人造成一名城管轻伤的后果。该轻伤结果必然增加行为人妨害公务罪的责任刑。

然而,行为人没有责任的法益侵害事实,既不能成为定罪的根据,也不能作为加重妨害公务罪责任刑的情节。例如,前例中的行为人在挥舞锋利的砍刀,意图阻止城管执法的过程中,过失造成围观的一名群众轻微伤。该轻微伤的结果不能增加行为人妨害公务罪的责任刑,只能作为预防刑裁量的情节。道理很简单,罪刑规范阻止的结果以行为人具有故意的内容为前提,只能将故意造成的结果作为增加责任刑的情节考量。

(二)执行公务活动人员的过错是减轻行为人责任刑的情节

司法实践中,部分妨害公务案件的发生是由于执行公务活动人员手段粗暴、态度蛮横,从而引发与行为人的冲突,导致行为人暴力抗法。显然,公务人员的过错,既可能导致行为人的动机值得宽恕,也可能导致行为人期待可能性减少,因而成为减少责任刑的情节。例如,行为人开车为了将病重的母亲尽快送往医院,情急之下闯了红灯被两名交警追上叫停,行为人立即下车向交警说明情况,但其中一名交警伸头看看车内说了句:“不是好好的吗,我还以为病重地要死呢”,结果导致性情暴躁行为人暴力抗拒交警执行公务。本案中引起行为人妨害公务的是公务人员的严重挑衅言论,行为人又急于将病重母亲送往医院而选择了暴力抗法,期待可能性减少(当然其动机也值得宽恕)。

当然,公务人员的过错有一定的程度差别,所以,对妨害公务罪责任刑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公务人员的轻微过错和执法上的瑕疵不影响对行为人责任刑的认定。

(三)“恶劣社会影响”不宜作为量刑情节

我国的司法实践在妨害公务罪的量刑时普遍考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并将其作为增加责任性和预防刑的情节。本文不赞同将“恶劣社会影响”作为量刑情节。

第一,“恶劣社会影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感情色彩极浓的概念,对这一个概念进行规范判断,显然会产生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认定“恶劣社会影响”一般以媒体的关注、上级领导的重视为标准。如前文所述,部分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媒体的关注引导公众舆论,从而引发轰动效应,达到媒体绑架司法,影响法官对案件的裁量之目的。

第二,司法实践中所指的“恶劣社会影响”一般是指妨害公务行为造成的结果或者后果。然而,犯罪结果或者后果,并不是行为造成的任何现象,而是指行为造成的法益侵害结果。那么,就应当结合妨害公务罪的保护法益予以确定。而将“恶劣社会影响”作为妨害公务罪的量刑情节超出了该罪的保护法益,违反了刑法的法益保护目的。

第三,如果认为“恶劣社会影响”是妨害公务罪的一种法益侵害结果,那么,这种结果应当包含在构成要件结果中,因而已经被法定刑所考虑,不宜再作为加重责任刑的情节。反之,当“恶劣社会影响”不属于妨害公务罪构成要件结果时,不应当作为构成要件外的法益侵害结果来考虑。

(四)行为人此前多次妨害公务的行为只能作为影响预防刑的情节

行为人多次实施妨害公务行为,但均情节轻微,不符合追诉条件,而最后一次实施了暴力抗法的妨害公务行为,达到立案标准。如何评价行为人之前多次实施的一般妨害公务行为?之前的妨害公务行为能否作为增加责任刑的情节?对此,本文持否定态度。

首先,犯罪是指符合构成要件的不法的有罪责的行为。行为人之前的多次妨害公务行为并不构成犯罪,将之前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作为增加之后犯罪责任刑情节的做法并不妥当。其次,刑罚的目的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特殊预防是指防止犯罪人再犯罪。行为人之前多次实施的一般的妨害公务行为只能作为反映行为人再犯罪危险性的事实根据,是裁量预防刑的依据。

六、结语

刑法的美德是宽容。司法实践中,大量的妨害公务案件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衍生物。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环节应当严格把关,正确认定罪与非罪,对于确有打击必要的犯罪分子应当依法提起公诉,准确打击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管理秩序;对于虽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的行为人,应该按照法治精神,以保护群众利益为目的,大胆适用酌定不起诉,从而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同时,加强释法说理,积极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实现案结事了,充分发挥司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社会功能。

注释:

[1]参见《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452页。

[2]参见文晓鹏、梅象华:《论妨害公务罪之公务行为》,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3]参见赵秉志:《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4]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8页。

[5]参见彭东:《公诉案件证据参考标准》,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401页。

[6]参见[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各论》,王昭武、刘明祥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431页。

[7]参见田宏杰:《妨害公务罪的司法适用》,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8]参见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下)》,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938页。

[9]参见[日]松原芳博:《刑法总论》,日本评论社2013年版,第2-5页。

篇5:公务员培训工作要点

2010年公务员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转型”的工作主线,继续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坚持以德为先,以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打造规范、创新、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机关,为成功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着力提高公务员政治素养

1.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原则,大力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务员队伍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基础。今年将在省公务员局的统一部署下,启动公务员职业道德全员培训,不断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进一步规范公务员职业操守,塑造公务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2.按照反腐倡廉要求,大力推进公务员廉政教育。以提高公务员廉洁自律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党风廉政纪律教育,着力提高公务员拒腐防变的觉悟和能力。把廉政教育作为公务员任职培训、初任培训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公务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二、以突出重点培训为抓手,着力提高公务员行政能力

3.深化初任培训。进一步加强新录用公务员的培训,突出初任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开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依法行政、公文写作、市情教育、公务员精神、行为规范和通用能力为重点的培训,通过开展公务员宣誓活动、拓展训练、警示教育等增强培训效果。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完善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制度,继续选派新录用公务员到实践基地锻炼培养,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着力培养提高新录用公务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4.优化任职培训。坚持调任和晋升处(科)级公务员任职前或任职后一年内进行任职培训制度。突出任职需求和能力建设,以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开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以及廉政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着力培养和提高处(科)级公务员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5.强化专业培训。按照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公务员专业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及岗位练兵活动,制定培训考试办法,进一步提高公务员专业培训的水平。

6.深化在职培训。2010年是实施“5+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的最后一年,通过骨干培训、网上学校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完

成最后一门必修课《创新能力》和部分选修课的学习培训,同时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做好“5+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五年的总结工作。为提高公务员网络信息安全和保密防范能力,按照省统一部署,在全市公务员中开展保密工作全员教育培训。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大力加强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公务员法》颁布实施5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的宣传学习、贯彻落实、监督检查力度,推进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本着工作需要、学用一致的原则,鼓励公务员利用业余时间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行政管理人才。

三、以创新培训方式为载体,着力增强培训效果

7.全面启动公务员网上培训系统。充分发挥网络培训便捷、高效的优势,为公务员提供设施先进、内容丰富、要求明确、管理规范的培训资源,全面启动,分类实施,为建立学习型机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公务员作出积极的贡献。

8.积极开展沿海开发培训。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共同发展和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根据省公务员局的统一安排,启动实施南北对口培训和沿海开发开放培训,培养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和沿海开发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9.组织实施优秀青年公务员培养工程。选择一批学历较高且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公务员,列入人才资源开发总体部署,把领导水平和艺术、创新意识和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作为培训重点,为新

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提供人才储备。

10.探索建立公务员出国培训的新途径。为学习借鉴国外在公务员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有关职能部门合作,适时组织公务员管理者赴国(境)外举办公务员高级研修班,加快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理念、具备战略思维、拥有现代知识水平、能与国际接轨的党政干部人才队伍,使我市公务员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四、以规范培训管理为突破,着力提高培训质量

11.提高认识,制定培训计划。公务员培训工作是依法提高公务员能力和改进公务员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实际,认真制定落实好2010年本地、本部门公务员培训计划。并按照《**市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试行办法》(通人公„2006‟48号)要求,实行培训计划上报制度。市级机关各部门举办的专门业务培训以及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报送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并列入学分统计。

12.加强检查,强化培训效果。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向基本现代化阔步迈进的起始之年,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完成情况,研究拟定“十二五”公务员培训规划。按照原人事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务员培训质量评估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开展对公务员培训质量进行督促评估、检查指导,保证培训方案、培训措施、培训保障和培训效果四落实。

13.严格管理,完善奖惩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公务员培

篇6:公务员法考试要点整理

公开平等 竞争 择优

监督约束 激励保障

条件:国籍 18 宪法 品行 身体条件 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其他

义务:宪法和法律 履行职责,工作效率 服务,监督 安全、荣誉和利益 决定和命令 国家和工作秘密 纪律,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其他

权利:工作条件 免职、降职、辞退或处分 工资报酬,福利,保险 培训 批评和建议 申诉和控告 辞职 其他

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结构比例

主任科员以下 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不录取:因犯罪刑事处罚 开除公职 法律规定

考试成绩 复审、考察和体检

管理权限 德、能、勤、绩、廉 工作实绩

考核结果 职务、级别、工资、奖励、培训、辞退

选任制(选举)、委任制、任期制 晋升 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

晋升程序 民主推荐,考察对象 组织考察,建议方案,酝酿 管理权限 任职手续

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

奖励: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 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模范作用 发明创造或合理化建议,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公共财产,国家资财 事故有功,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 抢险、救灾,贡献 违纪违法斗争 对外交往,荣誉和利益 其他

撤销奖励:弄虚作假,骗取奖励 严重错误或违反规定 法律、法规规定 遵守纪律:国家言论,集会、游行、示威 非法组织,参加罢工 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决定和命令 压制批评,打击报复 弄虚作假,误导、欺骗 贪污、行贿、受贿,谋取私利 财经纪律,国家资财 滥用职权 公民法人合法权益 国籍或工作秘密 对外交往,国家利益 色情、吸毒、赌博、迷信 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营利性活动,兼职职务 旷工或因公外出,逾期不归 其他

警告6 记过12 记大过18 降级 撤职24(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开除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分级 分类培训

初任培训 任职培训(前或一年内)业务培训 在职培训 专业技术培训 后备领导人员培训

内部交流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从事公务人员 调任、专任和挂职锻炼

领导职务和副调研员以上

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 同一领导人 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

回避 本人利害 亲属关系利害 其他

上一篇:徐汇新王牌中考 高考补习班 作文下一篇:《中庸》第33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