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颜色的教案设计

2024-05-10

奇妙的颜色的教案设计(精选8篇)

篇1:奇妙的颜色的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在摇一摇、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体验玩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认识常见的颜色。

2、材料: 塑料瓶颜料

活动过程:

一、猜颜色(激发兴趣)

(材料准备:出示瓶盖内附着颜色颜料的透明饮料瓶,“摇摇瓶”)

●猜一猜,摇摇瓶,会变出什么颜色?

二、摇颜色(寻找秘密)

1、摇第1个瓶(熟悉材料)材料准备:透明瓶盖内随意涂抹有颜料。

●说一说,你瓶子里的水变成什么颜色??

● 找一找,谁的颜色是一样的?是什么颜色?

2、摇第2个瓶(发现不同)材料准备:透明瓶盖内无颜料。

● 说一说,你瓶子里的水变颜色了吗?

● 比一比,这2瓶一样吗?

● 想一想,为什么第2瓶没有颜色?秘密在哪里?

● 你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打开瓶盖,发现秘密)

3、摇第3个瓶(自主探索)材料准备:足够量的瓶盖和瓶子。

● 说一说,自己认识和喜欢的颜色

● 做一做,摇一瓶不同的颜色的饮料

● 数一数,你摇了几瓶?是什么颜色?

篇2:奇妙的颜色的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2、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颜料若干(红、黄、蓝),城堡图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彩色城堡图,如果想进城堡必须打开城门。

今天,三个颜色宝宝想要去“彩色城”玩,可是,想要进去,必须要打开城门才行,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 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才行。红娃娃说:”我有红颜色我先来“,”来看我的,我有黄颜色“,”还有我,我有蓝颜色“。

2、教师提问

(1)现在有几种颜色啦?(3种)(2)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

(3)请你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是什么颜色呢?

3、幼儿回答:绿色、粉色、紫色。。。

4、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好不好?(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颜色娃娃吧。“)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个调色盘,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两种颜色的颜料调在一起才行。

(1)那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比如说黄色可以和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呢?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2)红色还可以跟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啊?

(3)那最后还有哪两种颜色没调在一起啊?

(4)那么我们等一会在操作的时候,每次取颜料时都要取的一样多,不然调出来的颜色会有偏差的,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好吗?那我们开始吧!

5、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教师不用太多的.要求,可放开手脚让幼儿尽兴操作,使平时担小、不太爱动手的幼儿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调色中去了,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的原则。

6、小结、讲解:

师:”哪个小朋友先来说一说,你选的是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好吗?“

(1)红+蓝=紫,你们的红色加蓝色也是这样的吗?那我们来问一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上蓝色是不是紫色,好不好?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蓝色是紫色。“)

(2)红+黄=橙,你们的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黄色是橙色。)

(3)谁来介绍一下最后两种颜色?黄+蓝=绿色,你们同意吗?

(彩色城主人:“黄色加蓝色是绿色。)

(4)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总结。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评析: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寻求答案,既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尝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大胆,自由认真,对变出来的颜色发出感叹,原来两种颜色合在一起是那么奇妙,说变就变,幼儿又兴奋又惊奇。

7、介绍”三间色“。

师:太厉害了,我们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橙色、绿色,还有紫色,这三种颜色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三间色“。原来,这些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三间色呢,真神奇呀!

8、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

(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请进来吧。“)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我们分别来看下有什么?(西瓜、葡萄、橙子、黄瓜、茄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

9、幼儿作画,并要求幼儿用三间色来画蔬菜水果。

(1)师:你刚刚调出的是什么颜色的? 与你的颜色相对应的蔬菜水果有哪些呢?现在,就用你调出的颜色来画画它们,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

师:”现在,请你们把画好的蔬菜水果送到彩色城里来吧,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谁画的最漂亮。“

活动延伸:

了解其他颜色的变化。

篇3:奇妙的颜色的教案设计

本课件由若干小积件组成, 可分开独立运行, 也可插入到PPT文档中运行, 具备移植性和共享性, 节省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时间。图像绘制精准, 动画、声音形象逼真, 文件小巧适合网络传输, 适用于教师课堂教学演示, 也适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或网络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理论、分析化学实验本质并加强化学实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奇妙的二氧化碳》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研究具体物质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 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 也比较感兴趣, 因此,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 提高科学素养水平。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用途,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初步学会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难点是:学习二氧化碳有关知识时与我们身边事物的联系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规律的归纳总结。

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 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课堂效率。

●设计思路及表现手法

本课件设计了一个主界面, 从主界面菜单上选择进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虚拟实验及课堂小测验等场景学习 (如图1) 。

1. 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场景

通过点击“学习提示”按钮, 了解学习目标。点击“演示内容”按钮弹出学习菜单。

(1) “问题情境”由意大利的“死狗洞”引入二氧化碳。“动画引入”:一个人带着一条狗进入山洞。走着走着, 狗突然倒在地上死亡, 人却安然无恙, 原因是什么?

(2) “引入说明”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沉积在下面, 所以在山洞的地面部分二氧化碳浓度较大, 无法供给狗呼吸。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了知识, 加快了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并由此进入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学习。

(3) “状态变化”通过点击学习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让学生了解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点击“播放”按钮进入二氧化碳溶解性探究实验, 拖动烧杯, 把水倒入塑料瓶中, 盖上瓶盖振荡, 观察塑料瓶的形状怎样变化。塑料瓶变凹进去了, 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点击“学习提示”归纳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4) “二氧化碳循环”图片展示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循环, 了解大自然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循环以及造成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

(5) 探究活动一“二氧化碳与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实验。用鼠标拖动集气瓶, 把集气瓶中气体倒入烧杯中, 阶梯蜡烛下层先熄灭。点击“学习提示”按钮可总结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6) 探究活动二“石蕊的性质实验”:探究石蕊试液性质。用鼠标选择盛有液体的试管, 滴加石蕊试液, 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总结出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遇酸性物质变红。

(7) 探究活动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点击盛有石蕊试液的试管, 向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液体颜色变化。学生总结出溶液中有酸性物质;点燃酒精灯, 拖动试管夹给刚刚变红的液体加热, 观察液体颜色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8) “二氧化碳的用途”图片展示,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1) “装置选择”引导学生明白制取并收集一种气体应从哪几方面来研究。从已有知识出发, 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逐步让学生学会常见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选择: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不需要加热。选择与过氧化氢制氧气相似的仪器 (反应仪器中,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 不过, 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要伸入液面以下, 形成液封,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口逸出) 。二氧化碳收集装置的选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所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2) “气密性检查”交互仿真积件让学生学会对二氧化碳这样的发生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先点击“铁夹”夹住导管, 然后拖动烧杯, 把水倒入长颈漏斗中, 若长颈漏斗中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则装置不漏气;若不能形成稳定的水柱, 则装置漏气。此积件运用随机函数实现, 每次效果可能不同, 若漏气查找原因, 点击“装置重装”按钮重新实验 (如图2) 。

(3) “制取、验满”是即开即停二氧化碳发生装置, 右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点击“铁夹”打开铁夹, 长颈漏斗中稀盐酸流下与多孔隔板上的大理石接触, 反应开始;过一会儿点击“验满”按钮出现燃着的火柴, 拖动火柴至集气瓶瓶口上方, 若熄灭了, 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了。此时学生可能把火柴伸入到集气瓶内, 火柴熄灭了, 让学生思考一下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了 (如图3) 。

3.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中, 学生可以任意选择相应的实验仪器, 然后点击“仪器确认”按钮对所选仪器进行判断反馈, 若都选正确则提示进行装置搭建, 操作时也可点击“操作提示”按钮反映实时操作情况。因其操作高仿真性, 可随时随地进行虚拟实验, 可以提高实验效率, 降低实验成本, 充分应用多媒体丰富直观的表达形式, 便于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学生按照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选择仪器搭建装置。在虚拟实验环境下, 能保证实验重复进行, 无需考虑设备及资源的消耗 (如图4) 。

4. 课堂小测验

点击“开始测试”按钮进行小测验, 这样对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及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内容结构与艺术布局

多媒体课件界面由课件背景、交互形象、教学内容、装饰等视觉要素组合而成, 是课件最终的呈现模式和效果, 其中往往包含着传达教学内容的具体画面。界面设计是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 从某种程度上讲, 一系列的界面就代表了多媒体课件本身。对于多媒体课件来说, 构成界面的图形、文字及图像三大部分就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其表现形式直接决定了教学信息传播的通畅性。合理的界面设计不仅可以提升课件的艺术品位, 而且会增强授课效果。

本课件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虚拟实验及课堂小测验等环节是按照化学新课程教材内容来设计的, 在内容上各环节既是循序渐进的, 也是相对独立的, 可顺序播放又可随机播放。

课件模仿Windows XP风格操作窗口, 窗口设置800*600, 主界面顶部设计帮助、最大化、最小化及退出按钮, 右侧设计成动态菜单, 底部设计音乐选择、播放及控制按钮。课件人性化的设计一目了然, 操作简便, 整体背景色调默认为蓝色, 也可根据个人喜好重新选择背景色。在界面构图上力求做到主体突出、内容简洁、视觉明确、观察点集中, 充分考虑到各物体的基本构造和空间位置的平衡, 符合美学构图的基本原则。

课件各环节版面风格设计相同, 顶部为工具栏, 中间为教与学展示区, 底部为导学菜单控制栏, 展示区背景为深蓝色基本色调, 运用同样的字体、同样的大小以及同样的颜色等, 这样可以达到层次分明、条理不乱的视觉效果。各种图形的设计都很形象逼真, 在视觉上给人以稳定自然的效果, 在情调上给人以和谐一致的感觉。

课件实现人机交流, 蕴涵着丰富的菜单交互、图形交互、按钮交互。如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虚拟实验中, 像真实实验一样, 学生首先要选择实验仪器再进行仪器组装实验, 能否选择正确的实验仪器, 能否正确组装实验仪器, 能否正确操作实验, 依靠于学生的交互性操作, 实验仪器的选择通过点击操作实现, 仪器组装经过拖拽方式来完成交互性操作。

课件的帮助系统内容详尽、操作方便。主界面上有整个课件的使用说明, 每一场景都有操作提示,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可点击相应的帮助按钮, 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元件要素与技术处理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虚拟实验”部分是闪光点也是技术处理的难点, 其中Action代码约有4万个字符, 其设计难度很大, 关于要达到的交互目的前面已叙述, 这里着重谈谈完成交互目的创意技术设计的一点思路 (如图5) 。

“虚拟实验”积件主要考虑仪器选择→仪器确认反馈→仪器拖动组装反馈这三个方面。建立MC仪器分类选择菜单命名为:xuanze, action设置为:

在MC仪器选择菜单中建立8个目录按钮分别命名为muluanniu1……muluanniu8, 对应的按钮中建立文字var为mulu1……mulu8。在muluanniu1按钮的action上设置:

然后在MC仪器分类选择菜单的同一层上建立8个MC仪器选择菜单, 命名为xz1…xz8, 然后在这xz1的MC帧上加入以下action代码:

}}//仪器"大试管", "平底烧瓶", "圆底烧瓶", "锥形瓶", "广口瓶", "具支试管1", "大试管1", "具支试管2", "启普发生器", 在选择前设置所有仪器的可见度为0;其余以此类推。

仪器的具体选择也是利用上面的思想来解决的, 其中有关的action代码主要有:_visible;_parent;_root;if () {}else{};on (release) {};on (rollOver) {};on (rollOut) {}。而组装都是经过拖拽碰撞检测方式解决的, 其中有关的action代码主要有startDrag () ;stopDrag () ;_global;function () {};if () {}else{};hitTest, 包括坐标定位、数组等。

●课件评价与反思

课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辅助的作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真正做到人机互动, 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有些方面需要修改完善, 如“用二氧化碳灭火”这一环节中, 拖动集气瓶, 把气体倒入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时, 底部的蜡烛先熄灭, 而上面的蜡烛没熄灭, 应该设计成再熄灭。在每个探究性实验前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进行实验。还有一个最需完善的部分就是“二氧化碳制法的虚拟实验”, 如果增加装置搭建好之后可添加药品对之进行判断并产生相应的反应现象, 就更完美了。

点评

我专注技术, 青睐这种技术型课件, 与王红云老师见过简短一面, 我能感觉到他的孤独。似乎他周围找不到合作者。他一个人在做课件探索。

个人制作的课件与团队制作的课件最大的区别是:不太注重用户体验 (用户是教师或学生) , 一般来说, 团队因为有交流, 会站到课件用户角度思考, 注重用户体验, 而个人课件能永远给人带来技术上、创意上的新意, 但同时总不可避免糟糕的用户体验。

课件亮点之一是练习题的技术设计, 实现了内容与功能的分离, 编写一个考题模板, 而考试的题目存放在TXT文件中。这样那些不会编程的教师可以方便地制作自己的练习。而糟糕的用户体验体现在:必须10个题。没有考虑到用户可能有其他的需求, 如从题库的N个试题中随意抽选M个制作测验。

本课件最大亮点是化学虚拟实验室, 首先选择正确的实验仪器, 完成后有正确提示;其次是完成二氧化碳的仪器拼装以后, 也有正确的提示。可以说这个实验室设计好的话, 可以完成初中绝大部分课件。但是, 糟糕的用户体验是:它已经能够做到操作的数据化, 却没有把操作数据像练习题一样能把数据分离到TXT文件中。另外, 实验室的通用性很差。如果我要一次拿两个相同的试管, 在这个设计中是难以体现的。又如, 配置实验装置有时候是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如何从设计上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

篇4:人教版八年级《奇妙的克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晓“克隆”的相关知识。2、学会快速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3、进一步学习说明方法和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学习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的有关知识。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各采众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他神通广大,有一绝招,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和它一样的猴子来妖魔作战。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独特的设想。他想像的依据是什么呢?(克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际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了解课文每一部分所写内容,把相关内容画出来。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全文分四部分:(四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什么是克隆;第二部分:怎样克隆;第三部分:克隆的意义;第四部分:克隆的作用。

请同学们说说你找到这些信息的依据是什么?第一和第四个信息是小标题直接告知的,第二个信息是要根据课文内容来提炼,第三个信息是要根据总结段落,即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来提炼。

(板书: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1、根据小标题筛选;2、根据文章的总结段落来筛选;3、根据文段内容筛选。)

三、研读探究

1、克隆是什么

(1)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文中直接告诉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找到后,大声念出。

①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英文名“Clone”(克隆)。② 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③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④(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⑤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我们把这种说明的方法叫做下定义或作诠释。

学生说出如何找到什么是克隆这一表概念性句子的。(根据判断性词语:是、就是、叫做、叫等找到的。)

(板书:根据判断性词语来筛选。)

(2)如何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

下定义是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作诠释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事物进行阐释。

说明:正说反说都成立的一般是下定义,否则是作诠释。下定义:甲是乙等于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不等于乙是甲。此外,下定义不加任何描写修饰。

(3)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找出。

本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作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下定义:对克隆一词进行科学的阐述。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作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怎样克隆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克隆后,更想知道怎样克隆。快速读第二、三两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

(1)作者在文中列举科学家对哪些动物做过克隆实验的?(请用说明对象来简单表述)并为它们分类列出:鲫鱼、鲤鲫鱼——蟾蜍(非洲爪蟾)、黑斑蛙——鼠、绵羊。

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动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说说科学家们对这些动物如何克隆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①鲫鱼的克隆步骤方法是:用鲫鱼……经过……与此同时②蟾蜍的克隆步骤方法是:先用……然后……经过……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奔乱跳的爪蜍。③黑斑蛙的克隆步骤方法是:……④绵羊“多利”的克隆步骤方法是: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

这些表示步骤过程的信息是如何提取的?(板书:根据表示前后顺序的词语提取信息。)

(3)“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请说说这一信息提取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根据总结性段落提取。)

3、克隆技术的作用

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1)有效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2)挽救珍奇动物。(3)防治疾病、延长寿命。说说这一信息提取的方法。(板书:根据总起句、总结句、段落意提取)

四、拓展提升

展开想象: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站在科技发展的尖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命?

克隆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何其宝贵,它绝不只是一个生物个体那么简单。生命因其唯一而宝贵!要想让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活得更好的唯一办法不是克隆,而是:珍爱生命。

五、总结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知晓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方法步骤及克隆对人类的好处等相关知识,还进一步明确了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更主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学会了如何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板书: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

篇5:奇妙的颜色教案

1、 教师出示一束花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束花,好看吗?谁能说一说这束花都是什么颜色的?”

2、 想一想,你们都见过哪些物品的颜色和它们一样呢?启发幼儿回忆见过的和它颜色相同的东西

(如:大海是蓝色,国旗是红色,草地是绿色……)

二、 有趣的调色实验

1、 两种颜色调色(三原色)

(1)、师:“今天,老师在桌上为你们准备了几种颜色调料,看一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红、黄、蓝)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把它们其中的两种颜色调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如果我们把红色、黄色调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依次说出:蓝色、黄色;蓝色、红色分别调和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2)师:下面你们就把自己猜想的结果用彩纸圆圈贴在第二行的格子里。

(3)、教师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想结果。

(4)、幼儿进行调色实验。(黄+红、黄+蓝、红+蓝)

(5)、让幼儿说出实验结果和预想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6)、教师小结

2、三种颜色调色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把三种颜色放在一起?看看又会调出那些颜色。

(2)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调色。(前提条件是用三种颜色调在一起)。比如:黄+红+蓝会变成什么颜色?橙+绿+红会变成什么颜色?

(3)幼儿间相互交流调色体会。

三、教师进行总结

四、活动延伸:

篇6:奇妙的颜色的教案设计

小班科学领域:奇妙的颜色王国

来源:寿光市洛城街道寒桥社区幼儿园 杨美婷

【内容分析】

宝宝一出生,迎接他的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红的、黄的、蓝的、彩的。也许刚开始宝宝对这一切“熟视无睹”。随着宝宝视觉系统发育的不断成熟,宝宝会通过认识色彩、感知色彩,认识事物、发展智力。通过认识各种颜色还可以培养宝宝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宝宝认识客观世界都是由外部特征开始的,这些美丽的颜色对宝宝的视觉有强烈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教育活动中正确的去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用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知世界。下面这个课题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而且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同时也便于孩子操作和体验。【幼儿分析】

小班的小朋友年龄普遍偏小,再加上家长对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点,刚入园时只有几个幼儿能认识几种主色调,大部分的幼儿一种颜色也不认识。因此如何教会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幼儿迅速掌握颜色,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相关课题情景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活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抽象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的一种颜色,产生探索周围事物颜色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棉签若干、颜料盒若干。

2、透明玻璃板若干。

3、颜色小精灵的图片一张。

4、绘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出主题,通过教师指导让幼儿认识三原色。

师:宝贝们,今天杨老师在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他是谁?(教师出示小精灵的图片)

师:瞧,他是颜色小精灵,他告诉杨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他走着走着居然迷路了,所以想请杨老师帮他找到他家的房子。

师:可是杨老师也很长时间没有去过他的家了,所以就吧颜色小精灵带到学校来让我们一起帮他找到他的家。

“小精灵”说:我家的房子是红色的,门是蓝色的,窗户是黄色的,请你们大家帮我找一找吧!

2、扩散思维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充分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颜色宝宝。让幼儿在教室里到处寻找颜色精灵的小房子,最后,大家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帮助小精灵找到了家。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幼儿对三原色的认识。

3、教师示范实验过程:

(1)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进入了一种安静、急于求智的状态。(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实验道具)。

(2)请幼儿观察杯中的颜色,并提出活动的要求

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杯子里的颜色变成什么了什么颜色?

幼:和橘子一个颜色的(橙色的)

师:那么刚才的红色和黄色去哪儿了呢?

幼:他们在一起变成了橙色。

依次实验如何让黄色和蓝色变成绿色的,蓝色和红色变成了紫色的;

4、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回小魔术师,把漂亮的颜色变一变。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套红黄蓝颜料、一个调色板、一包棉签、一个玻璃杯、每人一张记录表(教师帮助填写)

师:“小朋友,下面就可以用你桌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魔术了,咱们比比看谁变出来的颜色宝宝最多,好不好?”

幼儿大胆操作,教师从旁指点,幼儿互相讨论。当把黄色和红色编出橙色时,也可以将橙色再与其它颜色混合,看看有什么结果,教师帮助幼儿作好记录。

本环节教师让幼儿观察三种颜色的变化,使幼儿不局限于两种颜色,多种颜色也可以变,而且混合时颜色的多少,决定了变化的结果。激发了幼儿的求智、探索的欲望。

师:小魔术师的本领真大,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放在一起,有的变成了黑色,有的变成了棕色。在混合时,各种颜色的多少变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

(2)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很棒了,那接下来动一动手,给水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咱们再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本领最大。文档仅供参考

幼儿动手操作:涂色(漂亮的水果娃娃服);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活动中取得的调色经验,给各种水果图上相应的颜色。(苹果绿色)(橘子橙色)(茄子紫色)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认识、感知、实验、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 爱,对于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促进和提高;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进行尝试配色,体验配色的变化时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幼儿,使得配色环节中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的体会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篇7: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奇妙的颜色

活动设计孩子对红黄蓝等色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奇妙变化则缺乏认知。《奇妙的颜色》是一首生动、活泼、有趣的儿歌,其中还隐含着两种颜色混合发生变化的科学知识。因此,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主要从语言、科学、社会方面入手,让孩子们通过音乐游戏和玩色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奇妙变化,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念儿歌。

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直观法、示范法、游戏法、操作探索等方式方法。力图让孩子通过探索、游戏、看有趣的动画课件,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和学会儿歌,获得快乐的体验和感受。活动开始部分,我以活泼的音乐游戏把孩子们带进轻松愉快的意境;然后,通过颜色宝宝玩碰一碰的游戏形式,引起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兴奋和冲动,激起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并通过操作探索活动,发现颜色混合后的奇妙变化;在学习儿歌这一环节,我利用有趣的动画课件,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熟悉儿歌内容,尝试简单的儿歌仿编;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颜色宝宝碰一碰的游戏,帮助孩子加深对颜色混合后的变化的认识。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游戏和玩色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2、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奇妙变化。

3、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念儿歌。活动准备:

1、《奇妙的颜色》电脑课件。

2、音乐《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3、红、黄、蓝颜色水,小勺子、空杯子、小棍子若干。

4、红、黄、蓝色手镯(每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实录

1、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的游戏吧。(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做动作玩音乐游戏)。

(2)师:游戏真好玩,有两个小宝宝也想来参加,看看它们是谁呀?(教师出示一杯黄颜色水,一杯蓝颜色水)

2、让幼儿探索感知黄、蓝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奇妙变化。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宝宝和蓝宝宝是怎么样玩碰一碰游戏的。(教师把两种等量颜色水混合在一起,遮挡混合后的结果)(2)师:哎呀呀,真糟糕,两个宝宝不见了(引用儿歌句子),你知道为什么吗?(幼儿互相讨论)请你们也来试一试,拿一个空杯子,放进同样多的黄宝宝和蓝宝宝,用小棍子搅拌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好吗?

(3)幼儿自由动手探索,感知黄、蓝两种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4)师:小朋友,你们杯子里的两个颜色宝宝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呀?(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5)师小结:两个颜色宝宝碰在一起变成了一个绿宝宝,啊,真是太奇妙了。

3、利用电脑课件,教幼儿学习儿歌《奇妙的颜色》。

(1)师:颜色宝宝碰一碰的游戏真好玩,我们一起来听听颜色宝宝的儿歌吧。(看电脑课件,完整欣赏儿歌)。

(2)看电脑课件,幼儿学习儿歌《奇妙的颜色》。

4、让幼儿探索感知红和黄、红和蓝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奇妙变化,引导幼儿尝试把红和黄、红和蓝颜色混合的变化编进儿歌里。

(1)幼儿自由探索红、黄颜色混合的变化。

(2)幼儿自由探索红、蓝颜色混合的变化。

(3)小结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引导幼儿尝试把红和黄、红和蓝颜色混合的变化编进儿歌里。

5、幼儿玩游戏《颜色宝宝碰一碰》。

篇8:奇妙的颜色的教案设计

一、利用社会资源合理构建课程框架

我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上海拥有几百家可供学习、参观的博物馆,每一个博物馆都具有其相关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但不是所有的博物馆都适合小学生。因此,我校从多种角度思考,梳理了博物馆资源,选择了其中32家较为适合我校学生的博物馆。同时,为了增强博物馆奇妙旅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我校根据博物馆的活动项目、活动内容、活动要求等因素,将32个场馆划分为必修场馆和选修场馆。必修场馆由学校统一安排、组织观博活动,选修场馆则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这也使得博物馆奇妙旅课程在对学生提出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和学习的需求。

二、关注学生发展巧妙设计场馆活动

最初的博物馆活动,以学生小课题的方式开展,以小报、ppt、文章等形式呈现活动结果,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了厌倦,认为是一种负担。因此,我校要求在每一次观博活动前,教师必须根据相关博物馆的实情设计具有探索性的活动任务,其中至少有一项以“创新”为核心的活动项目。设计时必须遵循“激发兴趣、呵护好奇心、发展综合能力”的原则。

1. 丰富活动形式

观博活动在形式上较为单一,丰富活动形式则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催化剂。如四年级的武术博物馆参观活动,将自动化小队活动与博物馆活动相结合,学生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根据活动要求和任务,以小队为单位自主确定集合地点、集合时间、活动路线、活动安排。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得到增强,在建立自信心的基础上锻炼了综合能力。

2. 有效设计任务单

每一个场馆活动都有相匹配的学习任务单,在设计时需要打破“以写为主”的局限,应在考虑学生实际的前提下,增加任务单的趣味性,以激发学习兴趣、呵护学生好奇心。如在一年级儿童博物馆任务单设计上没有“写”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以看、听、记、画作为活动要求。学生要观看火箭发射、月球外貌等、要听一听音乐楼梯发出的声音等,并尝试着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简单的任务单却融入了学生多感官的学习,令学生收获颇丰。由此可见,活动的任务单必须为学生观博活动服务,进一步达成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获的观博目的。

3. 融入创新元素

博物馆活动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在设计活动时需要把创新活动与其结合,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如以“大自然的恩赐”为主题的三年级上海科技馆活动,在学生参观、学习、了解了大自然的生物后,还需要完成以动植物为主题的“超级变变变”的活动。这既是学生观博活动的反馈,也是学生创新体验,为学生创新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上一篇:统计表(六年级)(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下一篇:村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