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2024-04-30

市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精选8篇)

篇1:市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市人民法院

审判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市人民法院院长&&

主任、副主任、各位常委:

下面我代表★★市人民法院向常委会报告我院加强审判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法院的具体指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我院始终坚持“科技强院、率先发展”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大力加强审判信息化建设,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自信息化建设开展以来,我院年均办案5000起以上,法官年办案数达150起以上,审判执行工作的效率、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法官的司法行为得到了规范,司法透明度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信息化建设为审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开展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的动因

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要求全国各级法院要从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化在提高审判效率,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法院管理,践行司法为民等方面所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信息化作为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定位,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随着近年来审判执行工作的开展,我院党组也敏锐地发现,当前各类社会矛盾大量涌入法院,案件数量持续增加,人民群众

与社会各界对法院司法公正的要求和期盼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法院审判力量严重不足,法官的司法能力在短时期间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要改进法院工作,既要重视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坚持好的管理办法,更要注重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走科技强院的道路,为此,我院领导班子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完善软件管理系统,确保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08年以来,我院党组始终坚持超前规划,突出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的理念,先后投入资金 400余万元,建成了包括由三大网络、十二大硬件、十三套软件支撑的完备的信息化体系,实现了“审判流程网络化、庭审活动数字化、卷宗管理信息化、司法信息公开化”,完成了从传统粗放型审判管理模式向精细化、信息化、全面化管理方式的转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能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一是完成三大网络建设。三大网络包括我院内部的局域网,全国、全省四级法院联通的广域网和国际互联网络,三大网络既能独立使用,又可连接共享,在确保信息交流安全、快速的同时,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法官通过这三大网络平台,足不出户便可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网上庭审直播、远程视频会议及远程视频提讯等活动。

二是高标准配齐硬件设备。近年来,我院不断投入大笔资金,先后建立起了科技审判法庭系统、审委会议办公系统、数据存储系统、证据展示系统、媒体查询系统;以及服务于司法政务管理的无线集群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门禁系统、X光机安检系统、UPS电源保护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十二大硬件设施。其中,中心-2-

机房配备了1台路由器、6台交换机,4台浪潮服务器、1台IBM服务器、2台阵列等设备,按照《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标准建设,电子屏蔽、防雷、地线、室温等项目均达到标准要求,确保了数据的安全畅通。审委会会议室配备了2台高性能交换机,11台笔记本电脑,用于网络办公。目前,全院共配备P4以上计算机 140余台,人机配备比例达到了93 %。

三是不断充实软件设施。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与之相匹配的软件建设也在不断的充实。目前,我院已建成了主要包括服务于司法审判的管理软件、服务于司法政务的管理软件和服务于司法人事管理的软件等十三套软件设施。其中具体包括法院综合信息管理软件、信访业务管理软件、OA网络办公软件、诉讼卷宗信息管理软件、电子档案软件等。通过这些软件的运用,在实现办公自动化、进一步提高审判质效的同时,还提高了我院科技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是实现信息化综合布线。目前,我院审判、办公区域共设置信息点220个,涵盖大楼所有的楼层。在重要场所、敏感场所,安装了27个红外线摄像头,全天24小时监控录像。对非法进入审判办公区的人员,监控系统自动报警并拍照录像。安防信息系统与安检门、x光机等安防硬件设施并用,确保了审判、办公场所的安全。另外,我院整个办公大楼的综合布线实现了语音和数据通讯的灵活性和易管理性,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高效运转建立了良好的物理通路系统。

三、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为我院各项工作和建设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工作的发展。

一是促进了现代化工作机制的建立。审判流程管理、档案电子化、-3-

公文流转、电子公文传输、电子公告和电子邮件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交流沟通方式和工作机制,网络已成为广大干警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是引入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和管理机制融合在一起,解决了传统管理中随意性强规范性差、柔性有余刚性不足以及人为因素干扰和偏差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法院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是诉讼程序正在向数字化转变。我院正在使用《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网上立案、审批、分案排期、审限管理等工作;科技法庭为法官提供了现代化的庭审驾驭手段,实现了庭审过程的数字化记录;审委会管理系统实现了现代化的会议展示和表决方式。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数字化法院”的前景。

四、审判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经费困难制约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在建设初期要投入资金购买软件、微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打印机外,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我院经费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直接造成了我院对网络的运行和使用的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和效果,网络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是应用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法院信息化涉及到法院的每一个人。目前,我院部分老干警对《案件流程管理化软件》、数字法庭等的应用和熟练程度还不高,对计算机各项技能的认知和掌握接受的较-4-

慢,不能将信息技术熟练的运用到审判执行工作中去。同时,案件流程、执行、审委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还有待建设,真正离无纸化办公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网络人才缺乏。要把信息化建设与法院司法政务管理对接,就需要法院有精通计算机管理的专门人才。我院干警都是从事法律工作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现有的信息中心人员配置远不能适应院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网络技术人员的缺乏,制约了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四是网络安全意识需进一步增强。由于我院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虽然上级法院信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我院也并不惜成本对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但仍有不少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还是缺少足够的重视。

五、请求市人大常委会协调解决的困难

一是亟需财力支持。必要的建设资金,是各项建设任务的必须条件,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更是一项周期长,耗资大的建设工程。希望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这次视察能够高度关注法院的经费保障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帮助法院争取财政支持,规划和落实好发展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以保证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

二是加强信息人才的引进。法院工作要实现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多人才,要维持科技化管理的技术手段,对旧的技术手段进行更新改造,都离不开科技人才。希望市人大常委会能够出面协调增加法院人员编制,帮助法院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吸引更多的人才充实到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来,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继续发展打牢人才基础。

篇2:市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一、科学投入与管理,强化信息化基础保障

网络健全畅通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对此,我们坚持顾长远,看大局,立足实际,加大建设投入与管理。一是优化网络配置。投资1600多万元,完善市、县、所三级网络,搭建起集数据传输、内部语音、视频会议、移动办公“四网合一”的业务专网。全市198个工商所、13个行政审批大厅、17个局机关全部实现光纤接入,联网率达到100%。新增微机设备500多台,服务器7台,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服务器机群和业务网络。二是搭建应用载体。对市局机关会议室进行升级改造,建成集视频会议、网络教学、演讲演示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会议厅。扩大12315申诉举报中心功能,建立以信息化网络支撑的综合指挥平台,形成“一个中枢、16个受理平台、相对集中受理、统一指挥调度”的现代化调度指挥体系和以12315数据分析为核心的信息情报服务体系。三是整合应用系统。按照“资源共享、讲求实效”的原则,建立工商综合监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将网上监管系统进行整合,工作人员只需要输入一次密码,就可以根据拥有的权限,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操作。四是强化网络管理。本着“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建立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了以防火墙、安全网闸等内容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对228个网络接入点和整个线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做好软硬件的日常维护、材料补给等工作,保证了网络畅通和工作正常开展。

二、实施三项措施,强力推进信息化全面应用

实践应用是全面验证和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根本,对此,我们主要采取了3项措施。

1、加强组织调控。在领导体制建设上,实行“一把手”工程。市局和县(市)局、分局分别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引导全局干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将信息化应用作为提高执法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早下手抓主动,建立了一系列促进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一把手”工作例会制。先后9次组织召开由各局“一把手”参加的信息化应用会议,调度工作情况,针对思想认识有误区、落实推进欠力度、责任规范待加强等问题,下发会议纪要,加大整治力度;落实信息化建设立项审批制。从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在信息化应用与发展上和省局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小计划”服从大规划,使全市系统信息化应用与省局部署上下畅顺,同频共振;推行信息化应用工作协调联动制。在业务软件推广应用中,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局长靠上抓,业务科室牵头抓推广、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各级共同参与。每项业务软件都对口落实相应的责任推广单位,明确第一责任人和具体承办人,规定完成时限和标准,实行责任追究。通过长效机制建设,使信息化从一项科室单一负责的高技术工作变成一项全局性工作,信息中心和职能科室、各基层所之间的关系更加理顺,系统上下协同动作、密切配合的机制更加有力,为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实行目标考核。我们按照“一把手负责、全员参与”的原则,把信息化应用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建立《信息化应用考评制度》,将推广应用、综合管理、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等九大项内容进行细化和量化,面向全系统所有单位和人员,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实施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对信息化推广应用工作不达标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不能熟练运用业务软件的干部职工实行待岗培训。同时,对各项业务工作考评时,主要采纳网上电子数据,进行网上考核。工作没有上网运行的,考核成绩自动判定为零。在对**红盾网站的管理中,我们就采取了以科室为单位,划分栏目,归口管理,全员维护的办法,对各单位的管理维护工作,通过上网查询记录进行考评,督促全体干部重视网站运行,实现了各类监管服务信息的网上即时更新,有效解决了网站更新速度慢,信息迟缓的弊病。通过落实目标考核与奖惩,去年以来,共有12个县(市)局、分局,60处工商所、115名干部受到表彰,落实奖励资金***万元;对**个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通报批评。

3、注重人才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一方面我们采取激励措施,挖掘信息化人员的潜能。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市工商系统信息化队伍建设的意见》、《招录国家公务员考察培养管理办法》、《基层干部到市局挂职锻炼的实施意见》等,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在公开招录34名计算机技术人员,扩大信息专业人才队伍的同时,从全市198个工商所、200个科室单位,选拔了398名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人员担任信息化管理员,下发文件,明确职责,保证队伍稳定。采取信息化管理员包科、包所的方式,担负起单位内部网络维护和人员应用能力培训工作。鼓励信息化管理员参加计算机类在职教育,提高理论基础。目前,有3名信息化管理人员在读MBA。采取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措施,招聘的计算机人员实行与事业性人员同等工资和福利待遇。挖掘和选拔既懂工商业务,又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走向信息中心领导岗位。另一方面,注重应用信息网络,强化全员培训。我们在实现视频和软视频培训的同时,建立了远程培训系统,实现教育培训、知识共享、考核评价的网上一体化管理,干部职工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培训、考试。目前,网上学习点击量达到28万人次,在线学习时间47万课时,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系统干部职工培训率100%,业务软件使用率100%,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率90%以上的工作目标,全系统45岁以下的干部全部取得了计算机初级以上资格证书。

三、应用促进发展,执法服务信息化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科学建管和整体推进,全系统形成了“一个网站(红盾信息网)支撑、一个窗口(12315综合指挥中心)对外,两级(省局、市局)软件对接,四级(省、市、县、所)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应用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工作方式创新,提高了监管执法效能。

一是建立工作流程,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企业登记、执法办案、规费收取等各项工作上网运行后,我们明确各级督查权限,通过软件系统,直接查询每项业务工作的质量与责任人,并建立了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网络,对登记效能差、企业信息认领不及时、巡查不到位、违反执法办案工作流程的问题,及时查究,确保了各项业务工作的网络流程管理,有效地杜绝了执法随意性,实现了行政诉讼零败诉,行政复议不撤改。为强化对收费工作的监督力度,我们在充分利用省局票据管理软件的系统上,补充了规费监管功能,实现定费、收费、票据管理的统一,通过市局、县级局、工商所三级联网,授权用户随时随地对收费情况进行远程监控,确保了规费收取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杜绝了收费中人情因素的影响。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行政监督工作由传统的人管人模式,向程序管人、制度管人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跨越,保障了各项工作流程科学、简洁高效、监督有力。

二是监管目标明确,执法能力进一步强化。依托信息化,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建立了全市系统上下联动、处理及时的快速反应机制,将消费维权和行政执法的触角延伸到城乡各地,方便了群众投诉,拓宽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广度。申诉举报指挥系统全面升级以来,12315日均受理量达到100多件,目前,已受理咨询和投诉举报12.3万人次,处理投诉1.8万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291批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4091万元。“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管理和分层分类监管系统的有机结合,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网上自动分类分级,根据微机提示,我们在监管服务工作中,突出重点,分类管理,防止了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如全市****户食品经营业户业户登记入网后,直接生成高风险度级别,监管人员运用电子地图,准确定位,实施高频次监管,确保了消费安全,促进了消费和谐。

三是增加联系渠道,社会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利用红盾信息网和12315网络系统,加大了与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红盾信息网的业务板块和相关公示栏目,提供了工商信息服务和企业形象展示平台。通过网络宣传全市企业形象,帮助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及时公布“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通过对企业信用的公示作用,引导和促进广大经营者加强自律,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们还发挥计算机联网,工商业务数据集中的优势,在全市13个行政审批大厅设立了企业登记信息查询服务窗口,去年以来,累计接待公、检、法等部门和企业、个体查询15万人次。利用信息网络,建立了企业摧检及会议告知短信服务平台,累计向企业发送短信5万余条,实现了企业网上年检。

篇3:市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一) 青少年毒品犯罪形势严峻。

据数据显示, 2011年未成年毒品犯罪11件, 占未成年犯罪量的5.98%;2012年未成年毒品犯罪9件, 占未成年犯罪总量的5.26%;2013年未成年毒品犯罪12件, 占未成年犯罪的11.54%;截至2014年10月受理未成年毒品犯罪10件, 占未成年犯罪的9.6%。据此可以看出, 目前W市市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数量大致呈现上升趋势, 亟待引起重视。

(二) 犯罪类型集中。

2011年-2014年10月涉及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40件案件中, 31件涉及贩卖毒品, 占77.5%;容留他人吸毒仅9件, 占22.5%。未成年人涉毒案件犯罪类型比较集中, 主要为贩卖型涉毒案件。

(三) 以简易程序审理为主。

截至2014年10月涉及未成年毒品犯罪案件共40个, 其中仅9个案件适用普通程序, 占22.5%。

(四) 未成年涉毒呈现低龄化。

在40件未成年毒品犯罪中共涉及42名未成年被告人, 14-15周岁8人, 占19.05%, 且其中7人为2013年-2014年期间犯案。可见, 未成年罪犯低龄化趋势开始显现。

(五) 结伴吸食毒品, 存在以贩养吸现象。

查阅案卷发现, 已归档案件中涉及的39名犯罪人中有15人吸食毒品 (3人曾因吸食毒品被行政处罚) , 并且多与周围朋友结伴共同吸食毒品, 对于该15名犯罪人中, 有4人因贩卖毒品被刑事处罚, 2人因抢劫被刑事处罚, 其余9人均因容留他人吸毒被刑事处罚。

(六) 罪犯文化程度较低。

据统计, 在未成年人罪犯中有2人为文盲或者半文盲;16人为小学文化程度;24人为初中学历;1人为高中学历。翻阅公安讯问笔录发现, 其中32人在12-14岁时就辍学来W市打工。

(七) 未成年女性毒品罪犯比例高于成年犯。

据已有数据分析, 未成年女性毒品犯罪人数为7人, 占总人数的16.28%, 高于成年女性毒品犯罪的15.43%。

(八) 家庭监管缺位。

根据案卷对未成年罪犯的家庭状况分析可以发现, 在39名罪犯中有36人为外地人, 且其中34人为脱离家庭独自在W市打工, 2人和父母一起在W市打工但不处于同一个区域;6人父母离异, 3人生活于单亲家庭, 4人父母在外经商或打工为留守儿童。这些数据显示家庭监管的缺位对于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具有重大影响。

(九) 罪犯基本无固定职业。

未成年罪犯多为外来打工者, 且在本地主要从事KTV、餐馆服务生等工作, 甚至有些人在W市一年多也没有找到固定工作, 这就为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埋下隐患。

二、犯罪原因分析

(一) 主观原因

1. 对毒品认识不清。

毒品的成瘾性以及对身体机能的严重危害是打击毒品主要原因, 但是在部分案件调查中发现, 较多青少年最初接触毒品仅是受好奇心驱使, 存在侥幸心理。据台州市戒毒所统计数据显示, 近80%的人第一次吸食毒品是因为对毒品的好奇, 对于毒品的成瘾性的怀疑以及过于自信。

2. 错误金钱观的驱使。

在缺乏有效的校园和家庭管理的情况下, 在需要塑造成熟世界观、人生观的时期, 众多的青少年过早接触到社会。由于技术知识以及年龄的限制, 他们无法获得固定工作和收入, 长期处于物质贫乏的状态, 对金钱的渴望往往强烈而扭曲, 进而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例如, 一名来自于云南镇雄的未成年犯, 在13岁时独自一人离开父母来浙江打工。因没有找到固定工作, 大多时间都辗转在KTV上班, 且没有固定住处, 因为想多挣点钱以获得更好的物质消费, 听从朋友误导走上贩卖毒品的道路。

3. 自身法制观念薄弱。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 高中前极少进行法制教育, 日常家庭教育也鲜少涉及, 导致青少年本身法制观念较为薄弱, 一旦家庭监管缺失, 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 客观原因

1. 家庭环境。

W市当地群众多从事商业活动, 长期外出或者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情况较为突出, 父母给予子女较高的物质条件, 但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 往往孩子走上犯罪道路也无法及时发现。外来务工的孩子, 过早脱离家庭到异地打工, 容易产生孤独情绪, 也极易交往上不正当的朋友。另外, 父母的不良示范也会为孩子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如家长的吸毒行为便极易造成子女吸食毒品。例如, W市市石桥头镇蒋某的父亲有吸毒史, 而他的母亲终日沉迷于赌博, 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蒋某自己也很快走上吸毒和赌博的道路。

2. 身边朋友的诱导。

当家庭监管、校园联系过于薄弱时, 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会日趋紧密, 而鲜有分辨能力的青少年就容易过于依赖身边的朋友。通过案卷分析发现, 42名未成年罪犯中有33名是通过工友、网友、男 (女) 朋友或者老乡等人接触到毒品, 其中具有吸毒史的几名罪犯身边也都聚集着一群吸食毒品的朋友, 更有甚者在第一次贩卖毒品时仅是帮助朋友。

3. 禁毒教育不到位。

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对于毒品危害的认识不清, 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侥幸心理以及错误的金钱观, 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国对于毒品危害及禁毒宣传的不到位。多数人对于毒品的认知还停留在海洛因、大麻等传统型毒品的表现形式上, 不知道一些含有甲基苯丙胺以及苯丙胺类的兴奋剂MDMA、苯环利定, 氯胺酮 (K粉) 等也属于毒品的范畴。在不能分辨毒品的同时, 他们也不知道服用摇头丸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贩卖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的行为属于犯罪。

三、对策及建议

(一) 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课程。

青少年的犯罪多发于年龄小、学历低、没有专业技能的群体。针对这一情况, 可以联合劳动局、财政局有针对性地对登记在册的青少年矫正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邀请职业技术学校的专职教师进行专门授课, 并组织他们进行技能的专业考试, 对于考试合格者发与培训证书并将他们推荐到对口的企业单位。

(二) 打破地域限制开展“帮教”。

W市法院联合司法局、关工委以及公益企业开展对未成年犯的“帮教”活动, 但限于户籍制度只能针对本地户籍的未成年犯。根据现有犯罪数据统计, 未成年犯九成以上为外来务工者, 这个庞大的群体如不能有效获得矫正将极容易走上二次犯罪的道路。对于不能回原籍进行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 建议可与其户籍所在地司法局取得联系, 将他们归入所在地未成年“帮教”活动范围, 安排他们到公益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生产工作。

(三) 依法强制戒毒, 帮助重返社会。

依法推进戒毒和社区康复以及重返社会工作, 设立街道居委会以及乡镇村委会为主体, 公安、民政、司法、劳动保障、戒毒所等部门协调一致, 向社会招募社工、技术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 认真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社会保障, 依法开展对吸毒人员进行强制戒毒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康复和重返社会机制, 对戒毒人员开展帮扶工作, 教授专业工作技能以及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转变他们的思想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回归社会。

(四) 加强青少年校园警示教育。

篇4:对设区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在全国环保系统中,设区市环境保护局承担着国家、省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承担着现场稽查、现场监测、环境统计及排污申报数据的核查工作,即担负着为当地政府提供环境保护宏观政策的支撑,又担负着具体环保政策法规的执行,工作量大而又繁杂。面对当前环境保护日益繁重的现状和污染减排工作空前的压力,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与国家经济政策相适应,努力提升决策水平和监管能力。为此,积极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环境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国家污染减排项目中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和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联网项目的相继实施,各设区市环保局的信息化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软、硬件建设对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一定的技术支撑能力。但纵观各设区市环保局信息化现状,仍存在着不足和问题:其一,机构建设缓慢,不适应当前信息化能力建设的需要。有的设区市到目前仍没有信息化建设机构,有的设区市虽然设有机构,但是人员数量、知识结构达不到国家环保部《信息中心标准化建设方案》的要求,致使已上的信息化项目达不到相应的能力,使信息化应用水平大打折扣,甚至造成设备和应用系统闲置现象,成为信息化工作的制约瓶颈。其二,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环境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大约90%以上的设区市环保局信息化建设资金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缺乏建设资金和日常维护资金是各地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直制约着设区市环保局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入、稳定推进。其三,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条块分割。全国范围内没有设立环境信息化建设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其四,环境业务数据整合不足。设区市环保局主要业务数据是污染源数据和环境质量数据。在信息化建设过程还存在着盲目开发应用系统,不注重对污染源数据和环境质量数据的整合,造成对应用系统的开发所需数据资源不足,致使应用系统功能缺项,对环境工作支持力度不大。其五,对决策系统的开发不够。目前在环境信息化建设中,我们侧重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忽视决策系统的研发,没有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开发,没有使污染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等形成形象、直观的决策支持系统,方便领导和管理部门对企业环境行为、区域环境行为进行管理和决策。

环境信息化建设对策和建议

环境信息化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环境保护工作和信息技术,其中环境保护工作是主体,信息技术是支撑,所以环境信息化建设应以环境保护工作需求为主开展。河北承德市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本着“前瞻规划、突出需求、分期论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认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承德市环境监控体系“十一五”规划》,并经市政府常务会批准,这样既确定了主要目标,又开辟了资金渠道。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仔细研究环保业务需求,制定实施方案,请专家论证,经几年的建设,先后实现了在线监控,超标预警,应急决策,污染源动态管理及环境质量分析评价等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系统,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使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效能。

实践证明,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指导原则,要紧紧围绕环保的核心工作,因地制宜,分布实施。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正常使用和发挥实效为标准”的观念检验信息系统建设。环境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要看是否能正常使用,是否得以推广应用,是否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效能,作为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根据我局对环境信息化建工作探索,设区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为确保环境信息系统高效、有序运转,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必须坚持从全面出发,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对各设区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总体安排。另外,环境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难度大、创新性高,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分期分批开展建设工作。

(二)完善管理机制、统一建设标准

从上到下,逐步完善环境信息化管理体制,规范环境信息化机构建设。相对而言,形成统一的承担环境信息化工作机构更为迫切和重要。可以参照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推进方案,国家予以部分资金或能力方面的支持,地方配套,形成验收、考评机制,促进设区市环境信息化机构、资金保障机制的形成。另外,建立形成环境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环境信息化建设,以促进环境信息化的规范性和效益性。

(三)加强资源整合、开发决策支持系统

以污染源数据和环境质量数据为主线,全面整合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各类数据资源,实现环境数据的统一和共享。在整合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建设污染源动态管理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系统,全面分析评价辖区内污染源状况和环境质量各要素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开发,形成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体系和区域环境行为评价体系,并以地图、色标方式形象、具体的展示企业和区域的环境行为,为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简捷的结论性信息。

(四)建立考核机制、强化应用培训

将环境信息化建设纳入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一部分,制定相关考核细则和标准,从上到下加强督查、督办,进行科学、规范的考核,以促进环境信息化工作有效推进。

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应用,有效应用是持续推进环境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在环境信息化建设规划中要做好应用培训计划,加强对领导和部门信息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到以点代面,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应用氛围。首先要做好对领导的培训,努力促成各级领导主动学习和熟练掌握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成为网上处理业务的行家里手。其次,各系统的最终得以应用,在环保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离不开各部门的参与和使用。因此,在各部门指定信息技术精、业务能力强的人做为信息员,加强对信息员的应用培训,通过信息员在部门的带动作用,推动全局应用水平的提升。

篇5:市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情况汇报

检查组各位领导:

2009年,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政府网站有效开展公共服务的通知》、《**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方案》及市委、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目标任务,加强网络建设,推进网络应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组织领导情况

我局对信息公开工作一贯比较重视,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专人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成立了信息公开 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1名同志专门负责,使政务信息工作有人管,具体事务有人办。在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同时,投入专项资金,安排部署了网络改造,对**建设网进行了改版,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总结计划,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由于领导重视、资金有保障,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情况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局根据实际情况,按规范编制了《市建设局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方案》、《市建设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指南》、《市建设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目录》,并在信息公开平台和

局门户网站上及时予以公布。为保障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序规范进行,我局制定了《市建设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密审查制度》、《市建设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市建设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激励制度》、《市建设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监督保障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在认真学习、组织培训的同时,积极主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通过编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指南、目录及各项制度,使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加及时、规范。

三、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和途径

为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拓展政务公开方式和渠道,其主要公开方式和途径:

1、注重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和市建设局门户网站,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按照规定及时在上述平台上予以公开;

2、通过 “**建设网”、**日报、工作简报、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媒体等公开方式公开政府信息,全方位宣传信息公开工作;

3、通过建立、完善办证中心窗口、培训中心、档案馆、公告栏、咨询服务平台等予以公布;

4、及时将依法所有公开的政府信息都将纸质文件进行索引号编制后报送市档案局。由于采取上述方式和途径,使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主动、更透明。

四、积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 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积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主动公开信息数量

我局按照《**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方案》

及时向市政府门户网站报送信息。目前,通过各种媒体主动公开大量政府信息,近几来,网络公开715条,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市级以上媒体公开各种信息近500条,举办农民工、四大员、档案、安全、廉政等多期培训班,刊发《**建设》、《**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简报》等各类工作简报150余期,另外还通过文件汇编册等形式进行公开、有效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晓渠道。

(二)按要求、按程序主动及时公开内容

**建设网自2003年开通以来,我们在建设网上设置了政务公开、公众参与(领导信箱)、行政许可项目、机构设置,单位职能、管理权限、领导分工、政务动态、计划(重大决策、重要事项)、人事任免、政府公文、政策法规、网上咨询、网上投诉、政风行风评议、党建动态、城建风采、办事指南、公告栏、中介公示、服务承诺、表格下载、建议与举报、建筑市场管理、创国家园林城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机关效能项目建设年活动等栏目,为公民提供敞开式的建言献策渠道。将行政审批的各项程序、要求及各类表格挂在网上,方便上网查询。同时,我们还链接了**市行政审批网、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网、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网、**造价网、**装饰网。

(三)及时、规范、上传更新公开信息

我局信息管理员按照条例的范围,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能在政府信息形成或更新20日内按要求及时、规范、更新上传发布信息,让市民更多、更快地了解我市的城市建设工作。并能按国家安全局、保密局、公安局的要求,发现影响和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伪或不完

整信息及时澄清或删除。每次上传新信息之前,管理人员都能按程序报局主要领导审定签发,保证了建设网的内容充实、新颖、安全。同时我们已及时将公开政府信息的纸质文件报送市档案局归档,便于市民查询。

五、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局在**建设网首页上链接了政府依申请公开表,对依申请公开工作的程序,申请方式、答复方式、方法都做了详细规定,保证了依申请公开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局尚未收到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申请,但做好了开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一切准备。

六、举报、投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处理以及应对情况

从我局建立网站进行政府信息公开以来,还没有出现一起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举报、投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此项工作,不断创新、逐步完善,力求取得更大的进步,真正树立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篇6:听取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情况汇报

9月7日,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听取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情况汇报会议召开。市政协主席刘凤成,市政协副主席周派国、袁继林、江陵、贺宗飞出席会议。

会上,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国清向市政协通报了上半年全市检察院工作情况。与会人员对检察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深入推进执法为民、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刘凤成指出,今年以来,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省人民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市政府的支持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按照“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使得检察队伍活力有了大提升,检察业务有了大推进,办公条件有了大改进,检察形象有了新面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篇7:市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宣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主两翼”发展思路,按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坚持实施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两区一带”格局,加快“两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步伐,不断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持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1-6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现价)8.24亿元,同比增长2.8%;财政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9亿元,同比增长14.8%;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41.3%。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一举两翼”战略,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实现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工业税收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2%。在工业布局上,着力完善“两区一带”发展格局,积极推行“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和发展,整合土地、电力和人力资源,提升省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东三角、港口、中溪、汪溪、河沥溪工业集中区建设初见雏形。在行业结构上,着力培育六大主导行业,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更趋明显。在产品结构上,新增国家科技引导攻关项目1项,国家科技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星火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3项。中鼎公司汽车橡胶零部件基地综合扩建、双津集团医用输液包装薄膜、飞达工业园、聚隆公司双搓式减速离合器计改等项目加速推进,飞达集团高低压电力电容器、华普建材非采暖地区板块节能复合外墙结构与外墙用硅酸钙开发、源光电器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挤进拾861”行动计划。

(二)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抓手。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兴市、园区兴工”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载体功能和集聚效应,促进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年初,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和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新形势,为了进一步增强开发区的承载能力,我们提出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大会战。截至目前,开发区新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2.8亿元,开工建设了千秋南路、创新路、万福路、太平路、东津南路、杨山路、双龙大道等11条主干路网和污水处理、排水工程,同步推进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征地6300亩,完成了3450亩土地平整,建成区已达4平方公里。60余家浙江企业签订了入园意向协议,24家企业已开工建设。在此基础上,还组建了2个配套园区、4个乡镇工业小区和2个农产品加工小区,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管理限制,推行“异地办工业”,引导企业跨乡镇向特色园区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目前,以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河沥、汪溪园区为配套,乡镇工业小区和专业园区为补充的园区经济群体已初步形成。

(三)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突出“奖罚并重”的考核机制,兑现招商引资奖励资金80余万元,营造了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注重开发区、办事处招商,先后10余次组织小分队赴江浙发达地区招商,组团参加徽商大会、西洽会和日本世博会。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中鼎公司引进德国史密特公司。1-5月份,实际引进省外资金3.6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214万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对上,加大项目申报力度,6个项目挤进拾861”计划,中鼎公司电子商务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评审,2个省级“三高”项目已批准实施。对内,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源光公司电容器生产线已部分投产,中鼎公司橡塑密封件扩建、飞达工业园、聚隆公司洗衣机全自动离合器、双津公司医疗用大输液包装薄膜等项目进展顺利。

(四)着力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错位竞争和比较优势的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山核桃、竹业、畜禽等主导产业。完成人工造林1.77万亩,新增经济林面积近6000亩,家禽饲养量达1100万羽。蔬菜、中药材、日本大葱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组织实施了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太阳禽业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詹氏、健宁被列为省级龙头企业,我市连续第三轮被评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太阳禽业、五星集团畜禽屠宰深加工建设项目加速推进,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积极组织参加上海农交会、徽商大会,进一步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00多场次,参训农民近8万人。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25个,积极推广大棚蔬菜机械管理、山核桃机械病虫害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扎实推进农业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了农村户用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建成沼池200口,积极申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组织开展了农民负担大检查,及时纠正涉农不合理收费。组织开展了村级财务规范年活动,初步建立农村财务规范化运行机制。

(五)着力抓好旅游经济发展。立足构建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市,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宁国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完成规划评审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设立了旅游发展引导资金。积极筹措1000万元建设资金,加快青龙湾基础设施建设,中鼎度假村景区道路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周塘景区道路顺利开工建设,平湖长堤正在勘查设计。旅游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划海山庄、天缘度假中心正式开工,恩龙旅游度假区列入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考核验收名单。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制定了“农家乐”行业标准,确立50个“农家乐”标准示范户,并实行挂牌动态管理。

(六)着力抓好城市和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规划龙头作用,编制完成了宁城南路等主干道路排水专项规划,制定了《

编制,汲取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经验,抓紧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细化产业目录,明确发展方向。大力实施主导产业腾飞计划,继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发挥中鼎、亚新科的品牌效应,推进合资合作,加速资本运营,构建汽摩配件协作配套生产基地;依托凤形的龙头作用,整合耐磨材料生产行业,形成块状经济强势;通过飞达、源光的带动作用,着手组建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二是紧抓主导产业链条的配套,加速构筑集群优势。尽快建立中小企业的数据库,拿出详细的发展计划,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吸引长三角地区零部件加工企业加速涌入,引导市内中小企业加快产品转型,拓展产品门类,形成龙头企业领军、中小企业簇拥的产业集群。三是紧抓与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合作,打造共生互补的优势。认真研究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发展趋向,掌握产业的转移动态,找准产业切入的方向,通过错位竟争和差异发展,尽快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的强势,培植一批小件精品、小件巨人,使宁国工业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基地中不可或缺的链条。

第二,强力推进农业对接。抓住时机,按照错位竞争的原则,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努力为长三角地区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深入开展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年活动,组织实施“315”强龙工程,促进资源整合和规模经营,突出抓好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产业链条延伸。推进太阳禽业、五星集团畜禽屠宰分割项目,加快建立省内一流、辐射苏浙的畜禽加工基地。二是注重加工能力扩大。支持山里仁、詹氏公司实施农产品加工扩建项目,提高山核桃等特色产品加工规模;扩大中鼎健宁竹胶板生产能力,加快培育品牌企业。三是注重新产品研发。支持喜乐林公司新上中药材生产项目,加强林佳青梅酒、玉盘山山核桃油和凯瑞山楂饮料的产品深度开发和规模生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原则,大力发展畜禽、毛竹、山核桃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加快山核桃、肉鸭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适应长三角大中城市的准入要求,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鼓励龙头企业申报质量认证,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组建山核桃检验检测中心。鼓励建立面向苏浙沪的专卖店和营销网点,组建山核桃、竹业协会,开展农产品系列促销活动,扩大我市农产品在长三角市场的占有份额。同时,抓住国家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的机遇,精心编制农业项目,积极开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安全饮水、农村能源等重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扶持笼子。

第三,强力推进旅游业对接。围绕《宁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聘请业内人事开展深层次研究,探讨确立并包装推介创意新颖、彰显特色的宁国旅游主品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平湖长堤和周塘景区道路、码头等重点工程年内建成。积极推进全省旅游经济强县争创活动,开展旅游项目筛选推介工作,制定旅游发展引导资金实施办法,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推进旅游区域间交流合作,促进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加速构建转移承载平台

第一,继续推进省级开发区建设。继续按照大会战的目标和建设现代工业园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水、电、路、通讯等“四通一平”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宜黄线沿线的土地收储与开发,拓展开发区的发展空间。集中力量,加强衔接,狠抓签约项目落实,确保签约企业尽快开工建设。推进开发区规范管理,加紧组建开发区服务中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办事程序和高效的服务运行机制,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和跟踪服务制。同时,积极创新开发区的管理机制,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第二,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认真贯彻《关于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科学规划,加快发展,确保“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领导组,集中区组建管理委员会,具体履行集中区的规划、建设等管理职能;二是抓好集中区规划编制。尽快聘请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紧紧围绕集中区的建区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高起点编制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三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尽快成立集中区建设开发公司,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探索发展的新路子。同时,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进区创办“区中园”、“区中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集中区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本地实际,有序推进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城镇建设相衔接,实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

第三,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牢固树立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生命线的观念,一切盯着项目干,一切围着项目转,以项目建设的大推进,促进经济发展的大提速。一是高起点编制项目。在深入研究长三角产业结构状况,了解苏浙企业投资意向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本地特色资源,精心编制一批重点项目;二是要对上争取项目。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对上衔接工作组,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全拾861”行动计划,争取在土地、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三是积极抢上大项目。加紧做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前期准备,加强省水泥厂四期扩建协调,力争早日动工建设。密切与大田集团的衔接,超前做好供地、用工等前期工作,争取大田国际刺绣工业园项目落户宁国;四是加速推进在建项目。加速推进中鼎汽车零部件基地综合扩建,抓好凤形工业园、飞达工业园和司尔特1830项目建设,力促双津液体药剂包装基材、亚新科高尔夫球场配套设施、聚隆洗衣减速离合器等项目竣工投产。

第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是增强招商的针对性。立足本地比较优势,找准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流入的切入点,尽快编制《宁国市承接苏浙沪产业转移资源简介》,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招商方案,向苏浙沪地区进行系统、全面推介。加强与长三角城市政府、行业、企业的互访交流,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衔接,提高区域合作成效;二是增强招商的灵活性。强力推进园区招商,加速推进产业链招商,积极推行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三是增强招商的实效性。明确挂钩领导和责任人,定人员、定进度、定质量,形成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使推介项目早达成意向,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实施。

(四)加速构建对接的环境平台

第一,加快城市建设。一是推进新区建设。全力开展征地拆迁,进一步加快西津河北新区开发建设步伐。超前做好济川西路、仙霞路和仙霞大桥建设的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开工条件。创造条件贯通人民路,延伸东岸路,启动建设火车站广场,加快城北新区发展。二是整治改造旧城。加速中溪中路、山门中路旧城改造;开展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等薄弱地段环境整治,实施星河、小南河改造二期工程,着手筹建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三水厂建设,开展城区烟尘、噪声、油烟污染治理,实施排污企业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尽快归并相关部门执法职能,理顺管理机制,抓紧制定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时,积极推进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开展“园林式单位”评选活动,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第二,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加强协调沟通,解决S104线、石千线东向衔接问题,消除“肠梗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积极争取溧黄、宣千高速公路立项建设和宁国火车站等级提升,加速构筑连接苏浙沪的便捷交通网络。加紧建设广宁线宁国段,尽快拉开外环通道。推进凤板线、宁大线、虹竹线拓宽改造,突出解决宁港线建设制肘问题,确保按期建成通车。同时,加大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力度,全面改善乡村道路状况。

第三,致力优化软环境。一是加快观念更新,重点解决思想观念落差问题。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东向发展、再争百强”目标,引导机关干部深入学习发达地区积极进娶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冲破一切影响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进一步确立宁国改革创新的新优势。二是进一步优化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从严打击不法行为。妥善解决征地难、拆迁难、强供地材等突出问题,从重从严打击少数蛮横无理、蓄意破坏重点工程建设环境的不法行为。三是切实改进政务环境,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立说立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作风,继续简化审批、办事程序,从严控制各类检查活动,规范部门收费和检查行为。

(五)加速构建对接的社会平台

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扎实抓好生态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致力于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一,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依法推进养老、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完善医疗保险监管运行机制,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做好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健全和完善临时救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制度,继续抓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认真组织开展生产救灾、扶贫济困和送温暖活动,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第二,扎实开展生态村试点工作。制定《生态村建设实施办法》和《生态村建设考核办法》。做好态村建设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坚持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水平地抓好整体规划设计,力求做到布局科学、规划合理。坚持多策并举,通过农民出一点、市乡财政补一点、有关部门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的办法,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篇8: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

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政府法制办的具体指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围绕《决定》和《意见》所确定的各项任务,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接受监督,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比较明显的进展,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全市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各地各部门始终把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把《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纲要》、《决定》、《实施意见》的学习培训,作为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转变传统行政观念的思想革新运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市举办各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20余场次,近9000人次参加了学习培训,XX法学家巡回报告团成员方世荣、吴汉东先后到荆门为领导干部做依法行政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辅导报告,近2000人次副县级以上干部参加培训。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在任职前均进行法律知识测试。采取专家讲座、以案讲法、演讲比赛、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全市1300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文明执法教育活动。政府系统组织了大规模依法行政知识竞赛,各县市区和市直所有行政执法机关参加竞赛,8000余人参加书面知识竞赛。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开设依法行政专题讲座。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市“两报两台”开设法制宣传专栏。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合法行政、合理行政、为行政相对人服务等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增强,执法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进步,执法主体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按照《决定》和《意见》的要求,我们还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将法制宣传纳入依法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范围,在两级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机关建立法制宣传信息工作网络,及时总结推介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好的作法。今年以来共上报省政府法制办信息63条,国务院法制办采用37条,省法制办采用50条。

(二)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责任制度。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定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重点工作任务。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首长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将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指导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建立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年度考评和依法行政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制度。5月26日召开的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从今年起,市县两级政府将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评范围,各县市区每年向市政府和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依法行政年度工作情况,市直部门向市政府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召XX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两个类别的座谈会,拟定了《县市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标准》、《市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标准》,拟由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正在按程序审定。三是建立规范执法行为的主要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执法过错和错案责任追究、行政效能监察、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XX市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即将开始执行。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完善了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错案责任追究制。出台《XX市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规定了简易行政处罚、一般程序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复议等五类案件案卷的评分细则。建立政务工作督查制度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市财政局从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完善法治财政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了《XX市财政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规程》,按照检查、审核、处罚三分离的要求,明确各业务单位负责检查、局法制机构负责审核、财政局统一行文处罚。

四是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制度,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要求行政首长亲自研究案件、亲自出庭应诉,将案件裁定结果作为衡量行政机关执法水平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指标。XX市制订了《行政复议流程图》,开通网上受理行政复议。

(三)以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为重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一是完善行政决策程序,保证依法决策和科学决策。市、县两级政府制定了政府工作规则,建立了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制度。涉及社会发展、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重大决策出台前通过公开发布征求意见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十分关注对市民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提出意见的办理回复工作。今年市政府确定办十件实事,在提请人大会议审议前公开征询全体市民的意见。XX县拟在新市城区禁鞭和禁止正三轮摩托车从事客运,规定出台前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召开听证会,规定出台后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建立了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市县两级政府法制办主任参加政府常务会议和办公会议,以政府、政府办名义发布的所有非事务性文件都交由法制部门审查。

二是依法界定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按照列明目录、科学排序的要求,对市政府及市直执法机关的执法依据进行全面清理,对市政府及市直57个执法机关的3988项职能逐一审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和政府各部门也对各自的执法权限、执法依据进行了逐项清理,对部门创设的执法依据予以废止,行政机关不得干预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调节或可以通过行业组织、中介机构解决的事项。

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对各执法机关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严格监管,坚决防止已取消的审批事项“死灰复燃”,坚决制止自行设立审批事项。去年,再次对市直45个单位的571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决定取消和合并32项,345项审批项目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由相关单位首席代表审批。完善了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制和网上审批。年内还将对全市审批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8月份以来,市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并联审批,重点针对建设项目、企业注册登记、外商投资项目等三类涉及多个部门的47项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平均缩短20%以上。截止目前,已办理联办件81件,开展八小时以外预约服务52人次,办理各类证件64件,办理77家外商投资企业的网上联合年检。上半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办结服务事项21991件,其中即办件11080件,占办件总量的50.4%,承诺件10911件,提前办结9540件,占承诺件办件量的87.4%。四是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公开渠道逐步拓宽。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政府文件、门户网站等形式公开,免费供公众查阅。各地各部门信息公开规定、公开指南、公开目录、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均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执行。市政府去年办理两件群众要求公开政务信息的申请。五是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建立长效监管模式。市国土资源局以加强动态巡查为切入点,前移执法关口,建立国土资源执法预警机制。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监察网络,层层签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全市聘请1595名国土资源协管员,协管员巡查发现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915起,现场制止违法行为814起,责令整改101起,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0起。市国税局将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务执行、税收法制五大工作环节全部纳入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执法人员的全部执法过程都处在系统监控之下,执法人员办税行为不符合规定,系统自动提出警告和提醒,在规定时限内不改正的将计入执法过错,实施责任追究。

(四)以加强执法监督为重点,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监管,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12件,审查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报送审查的规范性文件26件。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对2007年12月31日以前市政府和政府办公室发布的36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决定保留193件,废止170件,清理结果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荆政办发2009]34号)进行了公布,在市政府网站和《荆门日报》上向社会公示,并将有效文件进行了汇编。各地各部门也对管辖范围内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二是继续开展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评估活动。选择社会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开展评估。采取听取执行单位情况汇报、查看相关资料、与管理对象座谈等形式,对《XX市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以奖代补管理办法》、《XX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XX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等文件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XX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实施近两年来,市审计局组织对964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涉及金额259945万元,审减金额18938万元。

三是认真开展执法事项清理工作。对市直30个行政执法部门的34项职能交叉、多头执法情况进行了处理,明确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和执法权限。清理行政执法主体,经市长办公会审议确认,对市直78个行政执法主体进行公告。加强对行政执法证件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对全市办理执法证件的人员逐一清理登记,所有行政执法人员的姓名、单位、执法证编号、执法类型、执法范围、执法期限等都可以在政府门户网上查询。

四是将行政执法责任制纳入工作目标管理。今年2月19日至23日,对43个行政执法单位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进行了评议考核,并对评议考核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分析,找准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在坚持年度考核的同时,探索建立日常动态的评议考核办法,通过审查行政复议案件、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办理领导批示件和处理群众信访事项等方式,对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XX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的通知》,规定行政处罚备案范围、备案内容、备案程序等,2008年备案案件3643件。市工商局在全市工商系统建立以行政执法责任为核心的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将执法责任体系分解为执法机关、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三个层次,将979项行政执法职责全部分解落实到机构、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建立“每月评查、季度抽查、半年检查、年度考评”的评议考核制度。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市监察局加强行政执法、行政效能监察,加大对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的问责力度,严肃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促进行政提速、提质、提效。去年,对23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的38名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出台了《关于在亿元企业、重点项目和窗口单位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工程的意见》,将行政执法行为、特别是主要窗口服务单位服务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的行为作为开展效能监察的重点。XX县聘请25名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监督员,在12家重点企业设立经济环境监测点,对执法单位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监督,实行举报奖励。

六是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不断强化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去年以来,全市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97件,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审结。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努力做到案结事了。XX区在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中实行现场调查和听证机制、相关部门联动机制、预警机制,及时化解行政争议。坚持行政复议定期回访,监督行政机关自觉履行复议决定。上半年,市政府法制办对去年审结的24件案件逐一进行回访,从回访情况看,当事人都较好地履行了复议决定。针对行政执法工作中出现的法律规定不明确、有法难依等带有共性的问题,法制办与中级法院行政庭联合开展调研,召开4次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就工伤认定、执法程序、证据认定、送达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就部分问题在执法机关、复议机关和诉讼机关形成共识,便于执法机关在工作中参考使用,降低案件败诉率。

我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加以改进的问题。一是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不平衡。个别地方法制机构力量薄弱,指导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力度不够,少数执法任务较少的单位对依法行政工作认识不够,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措施不明确,成效不明显。二是执法责任制落实力度不够。一些部门的执法责任制停留在文字的规定上,部门之间因职能交叉遇事推诿扯皮、部门的内部机构之间责任分工不够明晰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部门重管理轻服务、重审批轻监督,行政执法存在程序繁琐、时间冗长、效率低下,或者片面追求法定时限,对相对人服务观念淡漠。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单位执法受到经济利益驱动,以执法为名行创收之实,片面强调本部门利益,越权执法,甚至滥用行政强制措施,滥施处罚。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依靠运动式的突击执法行动。三是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对行政效能的监督和惩罚缺乏应有的措施。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责任追究难以落实。从轻处理的多,真追实究的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着力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决定和实施意见,提高公务人员法律素质,加强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增强法律思维,养成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习惯,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依法行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加强推进依法行政的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力度。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听取公众意见、集体决定和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健全确责、履责、问责机制,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加强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按照制定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依法行政年度考核细则,组织开展依法行政年度考评。

(三)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适当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规范审批流程。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管,不以制定文件的方式违法创设行政权力,不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义务。推进政务信息公开规范化,重点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许可等事项、落实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以及征地补偿、房屋拆迁等人民群众关注的敏感事项。

(三)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促进文明执法

上一篇:记夜游承天寺阅读及参考答案下一篇:建始民族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