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2024-04-30

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精选9篇)

篇1: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法庭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为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庭始终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减少涉诉信访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调解意识,讲究调解艺术,丰富调解手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人民调解工作经验,有力地指导了人民调解工作。

一、制定方案

认真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推进支持和指导好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促进我辖区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改革发展,我们对人民调解工作做了具体规定。

二、具体措施

(一)对人民调解指导工作做到“三明确”。

1、明确指导原则。要求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指导要依法进行,不得越位。即只能针对一般性法律问题、调解技巧、调解文书制作等方面进行指导,不得直接介入正在进行的调解个案,或对个案的具体处理发表意见。

2、明确责任。我庭指定了某人为具体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人民调解员,确定了具体的联系人及联系乡、镇,要求所联系乡镇的人民调解员在对个案调解过程中碰到的法律问题予以解答。

3、明确工作日程。要求人民调解员每年至少安排二次到所联系乡镇司法所指导工作,每年至少安排一次所联系乡镇专职调

解员来集中参加典型案件的庭审及调解观摩。

(二)建立庭与所两级联系制度。

由本院的法庭与各自确定联系的各乡镇司法所保持密切联系,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主要任务为:对人民调解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接受人民调解员的法律咨询;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公开开庭的案件审理;进行法制宣传活动,总结实践经验并上报院办汇总;收集并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典型民事案例以供学习借鉴;根据总结针对问题提出司法建议以帮助所联系部门或社区、村委会查找涉法及规章方面的漏洞。

(三)开通法律热线。

为了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我庭开通了法律热线,由人民调解员具体负责热线电话的接听,可预约接受人民调解员的咨询,预约到所联系点进行业务指导,树立起尽心尽力的服务思想。

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便利当事人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使法庭的各项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案件质量、办案效率、社会满意度都有所上升,从而有效地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树立了人民法庭的良好形象。

篇2: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市中院:

根据省高院、市中院明传要求,我院在各基层法庭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一、2001年以来,我院一直重视基层法庭队伍建设,逐步选派文化素质高的年轻干警到基层法庭,充实基层法庭的审判力量。我院现有基层法庭3个,正式在编人员5人,聘用人员2人,所管辖人口近19万。从人员配备上看,因法院队伍人员紧缺,所以,逐年减少,但对人员的业务培训,逐年增加。从年龄结构上和学历上看,年龄结构年轻化了,学历均为大学以上,从而提高了法庭队伍的整体素质。法庭人员没有违法违纪情况。

二、基层法庭在审判工作中,认真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切实履行司法为民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具体措施。如法庭采取巡回法庭就地开庭等方式,方便当事人诉讼;对较有影响的案件审理,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以便更好地接受监督;法庭还积极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加强诉讼调解,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门槛”高,人难进。按照法官法规定的条件选任标准,从学历、任职资格等方面,提高了法官职业准入“门槛”,加上具有一定审判经验的同志退居二线,而导致法院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状况,专业人才普遍紧缺。

2、经费困难,培训少。虽然每年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旧投入一部分资金,积极鼓励法(请登陆政法秘书网)官参加在职学历和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提高现有法官的专业素质。但由于历史原因,法官队伍的总体学历起点偏低、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法官选任制度不科学,难以在短期内形成高素质的职业化的法官群体。

3、编制不合理。法院系统是审判还加执行,任务比过去翻了一番还要多,但编制人员数不能得到合理的增加,很难承受繁重的审判和执行任务。

4、进人困难。由于受编制的制约,1999年至今,我院共进4人(非审判人员),调出1人(审判人员)。

5、法院目前紧缺人才。根据目前的实际审判执行工作的需要,在原有人才的基础上,一是法官人数要增加50,二是法警人数增加100,书记员增加200。

6、基层法庭现代办公室的装备配置,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交通工具等。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篇3: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一、关于审判重心的下移功能实现———受案范围问题

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将巡回法庭受理的案件范围限定在了“重大、复杂”与“有重大影响”的民商事与行政案件上,也就是说,因巡回法庭为最高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其管辖范围与最高人民法院本部相同,因此最高院本部和巡回法庭对于巡回区内符合条件的一审案件均有管辖权。而《民事诉讼法》第19条与《行政诉讼法》第16条对各高级人民法院一审案件的管辖范围也规定为“其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与“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如此看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与高级人民法院三机构在对一审重大民商事与行政案件上的管辖范围是一致的,而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几乎鲜有处理第一审民商事、行政案件的先例。因此,最高人民法院设置巡回法庭以实现案件分流的功能对象显然不是一审重大民商事与行政案件。在实践中,牵涉到最高院绝大多数时间与精力的主要是死刑复核部分与上诉案件,但反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巡回法庭的受案范围却不难发现巡回法庭并无处理一般刑事案件与死刑复核的职权,其与刑事案件的交集仅限于刑事申诉案件。

笔者认为,尽管刑事案件的上诉与死刑复核固然任重道远,然而身处一国司法体系金字塔尖的最高人民法院应当承担的职责还是须由处理具体的个案逐渐转变到处理法律问题上来。正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塞缪尔·阿力托所说,最高法院的职责应是解释与适用宪法与法律,因为人民相信最高法院与大法官能够公正、客观地解释与适用法律(1)。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重心也须随着社会的转变与司法的进步进行调整。将审判重心逐步下放,由最高人民法院主要处理法律问题、统一法律适用已经成为司法领域下阶段改革的工作重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也强调了这一点,即将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指导方式转移到加强法律的统一使用、完善各类司法解释与指导性案例的筛选、评估与发布机制上来。笔者认为,巡回法庭目前的设置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真正实现审判重心下移这一功能并没有体现出其应体现的功能,要下放审判重心,巡回法庭也应该承担其能够承担的责任,除了处理极少数的重大一审民商事与行政案件,也可适当分担除了目前其受案范围以外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处理的一些其他工作以达案件分流目的。

二、关于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功能实现———法官遴选问题

就地解决纠纷,以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最直观的一项功能,目前在试点阶段的第一巡回法庭与第二巡回法庭分别在深圳市与沈阳市办公,处理两广与海南省、东三省这两个巡回区之内有关法律事宜。然而就目前来说,仅仅将巡回法庭设到某个地方的做法却并不能完全发挥其便利当事人的目的。这是因为在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设置巡回法庭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巡回法庭处理巡回区内的申诉信访案件。根据数据显示,最高人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约是万余件,但登记来访案件却多达六七万件(2),显然,最高人民法院期冀巡回法庭能在其巡回区内完成该区域内的申诉信访事宜,从而减轻最高人民法院本部的登记来访压力。

笔者认为,若最高人民法院希望巡回法庭能妥善处理巡回区内有关申诉与信访事宜,仅在有关区域内部设立巡回法庭可谓杯水车薪。申诉和信访工作相较传统意义上的法律工作而言需要法官不仅具有法律专业的有关知识,更要求法官熟悉政治环境及各行政机关的运作模式,同时也需办案法官长期积累的社会经验———从这一点上看,处理申诉信访案件的法官相对需要更为广泛的理论储备与实践经验。因此,对巡回法庭这类法官的遴选,笔者认为应结合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遴选法官的制度来进行遴选。一般而言,英美法系国家更注重法官的经验,往往由法官遴选委员会从多年从业的律师队伍中选择经验丰富者担任法官;而大陆法系国家则需要法律从业者首先通过一次或数次司法考试,从而进入法律职业队伍(3)。由于最高院巡回法庭的法官既要处理专业的法律问题、少量一审案件与部分对高院上诉的二审案件,又要处理大量登记来访案件,因此,对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法官之水平的要求显然应比普通法院的法官要求更为严格。据此笔者认为,对巡回法庭法官的遴选可以适用较为严格的条件,如要求法官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且具有多年办案经验,最好还能有多种法律执业或行政执业的工作经历。符合这类条件的法官往往在办理案件时可以更好地运用法律专业知识与社会从业经验,处理巡回区内大量的申诉信访案件相较于一般法官更得心应手。目前,巡回区内仍有大量案件当事人因对信访与申诉案件处理结果不甚满意而赴中央相关行政、司法机关重新申诉,就地解决当事人的纠纷、便利当事人这一功能尚未完全实现,可见优化巡回法庭法官遴选制度十分必要且迫切。

三、关于“去地方化”功能实现———流动化问题

根据现有规定,目前设置的两个巡回法庭长期设于深圳市与沈阳市进行固定地点办公,如此一来,巡回法庭的办公场所与巡回区域实则被同时固定了下来,失去了“巡回”真正的内涵,也就失去了巡回法庭需要实现去地方化办案的功能价值。有学者认为,巡回法庭之所以称之为“巡回法庭”,是因法官在不固定的地点听审诉讼(4),这实质上构成了巡回审判法律精神之浓缩。而之所以需要法官在不固定的地点处理案件,显然是因为在某个地方上的地点固定工作易受地方因素的制约与干扰,在有形或无形间影响案件公正审理。而在现实中,多数国家的巡回法庭也往往不在巡回区内固定地点设置办公场所———如巡回审判制度之起源地英国,英国的巡回制度不论是总巡回审判还是委任巡回审判,都由巡回官在巡回区域之间流动地进行审判,并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5)———而笔者认为,流动性正是巡回审判制度必须保留的独特价值,是巡回法庭制度能否发挥出其功能的关键所在。

在笔者看来,遴选部分法官常驻于某个巡回区内某个巡回法庭的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在每个巡回区之内设置该巡回区的办公场所也不利于巡回制度真正的发展。要实现巡回审判真正的价值,就要使得巡回法庭这一个系统完全脱离于巡回区的政治与制度之外。以第一巡回法庭为例,一巡常设于沈阳办公,但同时又要处理大量对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的上诉案件,其要在审理过程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显然并非易事。因此,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要真正发挥出“去地方化”办案的作用,则不应在巡回区内单独设立固定的办公机构,而应采取遴选法官在固定期限内以相对固定的周期前往巡回区之内流动办案的制度。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巡回法庭独立办案不受干扰的“去地方”化功能,还能保障按照前往所述方式遴选出来的法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其固定的履职周期内最大化发挥其专业水平,在流动巡回审判中起到真正的作用。综上,笔者认为,适当拓宽巡回法庭的受案范围,优化巡回法庭法官遴选方式,固定巡回法官的巡回期限,分批次前往巡回区办理案件的模式,也许能使得目前我国刚刚起步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制度的应有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促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对巡回法庭制度的功能主要明确为推动审判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实现案件审理的“去地方化”。但结合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因一些制度设置的问题,这几项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文章认为要实现以上功能,还需从拓宽受案范围,优化巡回法庭法官之遴选方式,同时固定巡回法官的巡回期限等方面入手对巡回法庭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方能使巡回法庭制度的功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巡回,受案范围,法官遴选,流动

注释

1布莱恩·拉姆等编.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M].何帆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56。

2侯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何去何从[J].北大法律评论,2015(1)。

3姚莉.比较与启示:中国法官遴选制度的改革与优化[J].现代法学,2015(7)。

4何勤华,王帅.中世纪英格兰的巡回审判:背景、制度以及变迁--兼论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的构建[J].法律科学,2015(2)。

篇4: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之我见

在我国古代法制史上,类似巡回法庭的制度并不鲜见。近现代以来,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各革命根据地就有巡回法庭及巡回审判制度。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代实施的《人民法院组织通则》等法律文件对巡回法庭及巡回审判制度都有相关规定。国外巡回法庭制度主要起源、实行于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虽然没有形成巡回法院的传统,但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却有另一种类似的制度设计,即“法院分院”。

当前理论界关于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有如下几种探讨:一是关于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的巡回法庭与最高法院的关系;二是关于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的巡回法庭的审级定位;三是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如何设立、布局。设立巡回法庭的意义主要有四种解读:防止和克服司法领域的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为最高法院减负,强化最高法院指导、监督全国审判工作的职能,并防止把地方不稳定因素带到北京;便利民众诉讼。以上关于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的种种观点,似乎都能言之成理。但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大背景和《决定》关于设立巡回法庭这一重大举措的完整内容下审视上述种种观点,不无商榷之处。

任何关于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的讨论、观点都应当紧紧围绕《决定》的上述完整内容和具体目的而展开和提出,不能抱着陈旧、过时的观点不放,甚至从部门、单位利益理解、解读这一重大举措。最高法院设立的巡回法庭,是最高法院管理的一个特殊的审判机构,在行政上是最高法院的组成部分;在审判管辖权上相当于高级法院,近期受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审行政案件和民商事案件,将来必要时可以受理跨地级行政区的二审行政案件和民商事案件。

(摘自《法律科学》,2015年第2期,第53-60页。)

篇5: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指示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人民法庭工作的实际,按照审判工作规律的要求,就今后如何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1.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和组成部分,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它作出的裁判就是基层人民法院的裁判。人民法庭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展示国家司法权威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窗口。人民法庭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处于化解和调处矛盾纠纷的前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人民法庭才能依法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因此,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围绕“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审判权的原则。

3.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审判规律,规范审判管理,完善审判制度,稳定法官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优化法庭布局,加强基础建设,落实经费保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规范人民法庭和巡回审判点设置

4.设置人民法庭,应当坚持“两便”原则。应当根据案件数量、区域大小、人口分布、交通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有利于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情况,决定人民法庭的具体设置、选址和案件管辖范围。人民法庭应当主要设置在农村或者城乡结合部。人民法庭的设置不受乡镇行政区划的限制。城市市区、基层人民法院所在的城镇不再新设人民法庭。

5.设置人民法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年受理案件数量一般不低于二百

件,但边远山区、牧区、林区等地区不受此限,具体受理案件数量由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二是至少要有三名法官,一名书记员,有条件的应当配备司法警察。少数民族地区应当配备懂当地民族语言的审判人员和书记员;三是要有自有的审判、办公用房,以及适应审判工作需要的办公设施、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

人民法庭的名称,以其所在地地名命名,并冠以其所属基层人民法院的名称。具体名称为“某某人民法院+人民法庭所在地地名+人民法庭”。海事法院派出法庭的名称为:“某某海事法院+法庭所在地地名+法庭”。

6.人民法庭的设置、变更和撤销,由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方案,逐级上报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高级人民法院对不符合设置条件的人民法庭,有权决定撤销。

7.基层人民法院可根据需要设立巡回审判点,由人民法庭定期或不定期对案件进行巡回审理。巡回审判点应当有相对固定的审判场所和必要的办案设施。

三、加强规范化管理

8.人民法庭的案件管辖范围,由基层人民法院在自己管辖的一审民事、刑事自诉和执行案件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人民法庭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不得超越审判职权参与行政执法活动、地方经济事务和其他与审判无关的事务。

9.经基层人民法院同意,人民法庭可以直接受理案件。对于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庭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符合人民法庭受理条件而决定立案的,人民法庭应当及时将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由、简要案情等报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庭,由立案庭统一编立案号;对巡回审理中随立随审的案件,要及时补办立案手续;对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立案庭应当将其纳入基层人民法院统一的案件流程管理体系,及时加强管理和督办。

已经建立远程立案系统的基层人民法院,由其统一立案并不影响当事人及时行使诉讼权利的,立案权可以由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庭统一行使。

10.人民法庭审理案件,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11.人民法庭审结的案件,由人民法庭负责执行。但涉及执行审查事项或者基层人民法院认为不宜由人民法庭执行的,由基层人民法院执行机构负责执行。业务管理由基层人民法院执行机构统一负责。

人民法庭执行案件的立案,其立案程序和流程管理,适用本决定第9条的规定。

12.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法庭诉讼费用的预收、结算和退费要严格管理。基层人民法院在人民法庭所在地的乡镇农业银行设立有诉讼费用专用账户的,人民法庭应当告知当事人到农业银行交纳案件诉讼费用。

13.人民法庭应当建立健全审限管理制度,确保高效、及时审结各类案件,不得久拖不结。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法庭审理的案件,应当依法进行审限管理。

14.人民法庭审理案件,应当按照案件质量管理的规定,注重程序公正,严把案件证据关、事实关和适用法律关,不断提高案件质量,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15.人民法庭应当建立健全印章、档案、财物及图书资料等保管制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其他管理制度。

四、加强调解工作

16.人民法庭受理民事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后,可视案件情况进行庭前调解。

17.人民法庭审理案件,应当将调解贯穿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

18.人民法庭应当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对人民调解员进行法律业务培训,提高其调解能力;应当适时组织人民调解员旁听案件的审理;对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开展调解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可以进行指导,但不得直接参与个案调解。

19.人民法庭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案件,对合法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应当给予支持;对违法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当依法予以撤销或者确认无效。调解协议被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撤销或者确认无效后,人民法庭可以以适当方式告知当地司法行政机关或人民调解委员会。

对当事人选择纠纷解决的方式,人民法庭应当予以尊重。

五、落实司法为民要求

20.人民法庭应当根据当事人的文化水平、诉讼能力、是否委托律师等具体情况履行释明义务,指导当事人起诉时明确诉讼请求,并围绕诉讼请求进行举证。

21.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法庭诉讼费用的预收、结算和退费要方便人民群众。基层人民法院在人民法庭所在地的乡镇没有设立诉讼费用专用账户的,可由人民法庭代收案件诉讼费用。当事人到基层人民法院办理诉讼费用的结算和退费确有困难的,人民法庭可以代为办理。

22.人民法庭除在法庭所在地对案件进行开庭审理外,可以根据需要在案件

发生地、当事人所在地或巡回审判点对案件进行巡回审理。在巡回审理期间,双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庭解决纠纷的,如果该请求符合起诉立案条件,可以当即立案、当即开庭。当即开庭确有困难的,应当在确定开庭时间和地点后及时告知当事人。

23.人民法庭应当不断增强便民、利民、为民意识,积极主动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具体措施。应当加强便民设施建设,设置公示栏、宣传栏,以便于公众查询和监督。对各类主要案件的收费标准、当事人主要诉讼权利和义务、举证须知、风险提示及审理程序应当公示。

六、加强物质装备保障

24.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统一制定本辖区内人民法庭和海事法院派出法庭物质装备建设的总体规划,并根据国家对人民法庭建设的投资计划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具体的建设计划,精心组织实施落实。人民法庭的审判、办公用房建设,应当在三年内完成;交通工具、法庭设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建设,也应当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所需经费纳入基层人民法院的经费预算,逐年安排解决。

25.人民法庭审判、办公用房,应当按照《人民法庭建设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建设。中西部地区的人民法庭未建和需要改、扩建审判、办公用房的,应当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中西部地区基层人民法庭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通知》执行。

26.人民法庭应当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办公、通讯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实现人民法庭与基层人民法院院机关的计算机联网,尽快实行电子签章,以保证审判工作高效进行。负有巡回审判任务的人民法庭,应当配备适应巡回审判工作需要的专用车辆、便携式法庭设备和其他业务专用设备。

27.对于人民法庭的专项建设经费,要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

七、加强队伍建设

28.人民法庭要按照“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要求,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联系群众、甘于奉献的法庭队伍。

29.人民法庭的业务培训工作主要由高级人民法院负责:人民法庭庭长的培训由高级人民法院负责,其他法官和书记员的培训由高级人民法院或委托设有法官培训机构的中级人民法院承担;每三年应当对庭长、其他法官和书记员轮训一遍。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争取同级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保障对人民法庭法官业务培训所需的经费开支。上级人民法院要尽量减少人民法庭法官业务培训的经

济负担。基层人民法院应当根据需要,及时为人民法庭购置图书、订阅报刊等审判业务学习资料。

30.人民法庭庭长应当由政治强、业务精、善协调、懂管理的法官担任。除具备担任法官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当具有三年以上法官任职经历。人民法庭由庭长主持日常工作,行使审判事务、行政事务和队伍建设的管理权。要选派科级以上法官担任人民法庭庭长。直辖市的人民法庭和案件多、任务重的人民法庭,可选派处级法官担任。人民法庭庭长实行轮岗制度,原则上每四年交流一次。

人民法庭除设庭长外,还可根据工作需要设副庭长。

31.人民法庭的法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具体办法由各高级人民法院规定。鼓励上级人民法院派出干部到人民法庭锻炼,并从人民法庭选拔优秀法官。设有人民法庭的基层人民法院的初任法官一般应当到人民法庭工作一年以上;选任基层人民法院院、庭领导,一般应当有人民法庭工作经历。

32.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大对人民法庭法官依法履行职务的保障力度,支持人民法庭依法办案,确保公正司法。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人民法庭工作人员工资、审判津贴的及时足额发放问题,并保证人民法庭正常办案经费开支,适当增加人民法庭驻庭人员的出勤和伙食补贴,具体标准由各高级人民法院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并纳入财政预算。要积极协调地方财政优先落实人民法庭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医疗和因公伤亡保险。

33.人民法庭党员的组织关系隶属于基层人民法院党组织。基层人民法院党组织对人民法庭党员应当进行有效的管理,凡党员人数在三人以上的人民法庭,可以成立党支部。没有成立党支部和党员人数在三人以下的人民法庭,由基层人民法院党组决定党员所属的支部。基层党组织应当按规定切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政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4.人民法庭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廉政意识,严格遵守审判纪律和廉政规定,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对审判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35.最高人民法院每四年对先进人民法庭和优秀人民法庭法官进行一次专项表彰;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每两年进行一次专项表彰。各级人民法院都要及时大力宣传人民法庭和人民法庭法官的先进事迹。

36.基层人民法院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人民法庭队伍建设的意见,应当召开有人民法庭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廉政监督员和群众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对人民法庭工作的意见。

八、加强对人民法庭工作的领导

37.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当地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当地党委、人大汇报人民法庭的工作,及时与政府沟通情况,促进人民法庭工作的开展。

38.最高人民法院、各高、中级人民法院应当成立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一名院领导担任组长,民事审判第一庭、政治人事工作部门、执行机构、研究室和司法行政装备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员单位参加领导小组,职责是:研究本辖区内人民法庭工作的重大事项,布置各个时期人民法庭工作的任务。

人民法庭的基本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工作由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部门具体负责。

基层人民法院要加强对人民法庭工作的领导,院长要亲自抓,在队伍建设、物质装备和审判管理等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39.最高人民法院、各高、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辖区内人民法庭日常工作的指导,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有条件的应单独设立办公室;条件不具备的,办公室应依托在民事审判第一庭,但应配备一至二名专职工作人员。

40.各级人民法院领导应当深入人民法庭开展调查研究,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领导每人应当确定一、二个联系点,每年到人民法庭调查研究。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下大力气解决新时期人民法庭建设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切实增强人民法庭的司法能力,提高人民法庭的司法水平,为开创人民法庭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篇6: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2005-10-10 13:58:29.0

--2005年7月7日在朝阳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法院院长

李新生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力量。近年来,在区委和上级法院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我院人民法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以司法为民为宗旨,以创建一流法庭为目标,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调处了大量民事纠纷,为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优化朝阳区发展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司法保障与法律服务。现将我院近5年来特别是在本届人大期间人民法庭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人民法庭工作情况

自1983年起,我院在辖区内相继设立了酒仙桥、双桥、安贞、大屯、南磨房和望京6个派出法庭,负责朝阳区36个街乡和市属2个农场的民事审判工作。6个法庭现有正式干警67人,平均年龄31岁;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3人,占91%;研究生学历20人,占30%。随着朝阳区“三化四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利益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矛盾纠纷大量出现,对新时期人民法庭工作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新的考验。

(一)倾力做好审判工作,审结大量民事案件。

2000年至2004年,我院各派出法庭受理的民事案件呈现出数量多、类型新、难度大的特点。5年中,各派出法庭共受理案件57313件;且以平均每年约1600件的速度增长,2000年受理案件7879件,2004年达到16251件,是2000年的两倍之多。在数量上涨的同时,案件类型也日趋多样,虽然仍以婚姻家庭、损害赔偿、债务纠纷为主,但在总收案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出现了许多新类型案件,约占法庭受案总数的1/5。而且,审理难度不断加大,疑难复杂案件越来越多,拆迁纠纷、商品房买卖纠纷、物业管理纠纷、医疗纠纷等群体性纠纷不断发生,有的还带有不稳定因素。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法庭全体干警发扬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保证了审判任务的完成。

加班加点、持续奋战、无私奉献是完成审判任务的主要措施。人民法庭的收案数不断攀升,但人员并没有成相应比例增加,5年间,审判人员仅增加了9人,但案件增幅却为106%。为了及时消化居高不下的案件,审判人员自觉放弃休假,加班加点,拼搏奋战。连续每年第二季度,派出法庭集中加班,突击结案;从10月份开始,周一至周五全体干警加班到晚上9时,周六全天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派出法庭的干警平均每年加班累计超过700余小时,全年折合约90个工作日。长期的连轴转、超负荷工作导致干警身体状况非常差,在去年的体检中,体检异常人员超过97%,绝大多数呈现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有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咽炎、妇科病等实质性疾病人员接近55%。但是,面对巨大的审判压力,法庭干警自觉克服个人和家庭困难,无私无悔,辛勤工作。安贞法庭庭长侯纯英,身患重病,却因工作原因迟迟不肯住院;不得不住院后,又因牵挂工作,几次要求出院。老法官吴智慧,扎根派出法庭20年,任劳任怨,积劳成疾,但他坚持战斗在审判一线,从不言悔。青年法官申红,女儿年幼多病,常常住院,但她努力克服困难,2004年结案548件,位居6个派出法庭之首,且一半以调解方式结案;判决案件中,仅有43件上诉,二审维持率达到100%;并实现了当事人的“零投诉”。望京法庭庭长刘双玉,直到临产前还坚守岗位,产假期间,也念念不忘法庭的工作,关注着案件的审判进展情况。这样的事例在派出法庭数不胜数:有的舍小家为集体,早出晚归;有的持续作战,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在医院刚刚做完手术,顾不上休息,直接来到法庭坚持开庭。在全体干警的不懈努力下,5年来,各派出法庭审结案件56424件,占同期我院民事结案总数的63%,占全院结案总数的33%。

在完成审判任务的同时,审判人员还本着边审判、边学习、边提高的工作思路,主动向专家学者请教,集思广益,出色审结了网络虚拟财产丢失纠纷案、业主之子被杀物业公司上级单位赔偿案等一大批法律存在空白或原则性较强、没有先例可循的新类型案件,为人民法院审理同类案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圆满审结了京通快速路噪声污染住户索赔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的“二号管”事件引起的57名患者诉医院案等涉及人员众多、矛盾激烈的疑难复杂案件,实现了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妥善审结了知名歌手高晓松诉19家媒体侵害名誉权案、央视主持人沈旭华因就餐坠楼索赔案、足球运动员高峰被诉给付抚育费案等名人案件,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造就了一批在业界有一定影响的法官。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人力基础是做好审判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配强中层干部和审判人员。2000年,我院对中层干部实行轮岗,9名人民法庭的正、副庭长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2001年和2003年,通过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了4名优秀干警担任庭长助理。今年,继续选任了3名中层副职到人民法庭担当负责人主持全面工作。同时,严格推行领导干部办案制度,为庭长下达结案指标。经过严格锻炼和精心培育,派出法庭为我院成功输送了两名院级领导。此外,我院还为派出法庭配备了一批具有一定审判经验、学历高、能力强的审判长和法官,保证了审判任务的完成。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立民事审判研究小组,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法律讲座,组织业务骨干进修学习,设立“法官讲坛”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认真开展“一教育三整顿”、“执法为民、服务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各种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干警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学习宋鱼水等先进事迹,大力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营造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审判机制是实现公正和高效的保障。一是推行案件繁简分流制度。严格控制简易程序转换为普通程序的审批、监控和管理,并把提高效率体现在庭前准备、开庭审理和宣判送达的各个环节,限时办理、公示进度、督促结案。5年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47790 件,占法庭同期结案总数的85 %。二是建立案件指导和评查机制。派出法庭共同制定了《民事审判规章制度汇编》,对审判人员的行为规范、审判流程等各个审判环节进行管理;建立了案件月报制度、研讨制度,切实推行审限监督检查制度、案件评查制度,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努力实现公正和高效的统一。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出台了“法官助理庭前调解规定”、“特邀调解员工作规定”、“律师和解工作规定”3个制度,积极发挥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和律师调处纠纷的功能,逐步引导当事人以和解、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对开辟一条具有朝阳特色的调处民事纠纷之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大力开展指导民调工作,有效化解民事纠纷。

面对案件数量激增和人民群众打官司难的“两难”现状,寻找一条贴近群众、简便灵活、兼顾效益和成本的最佳途径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问题,而人民调解工作无疑成为除诉讼外最好的纠纷解决方式。

5年来,各人民法庭充分发挥植根于基层、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距离近、联系多、情况熟的优势,坚持和发扬指导民调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各个时期民事纠纷案件的特点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需要,不定期举办指导民调工作会,主动开展“送法下乡”和“法庭变课堂”活动;汇编并向人民调解员赠送了《人民调解常见法律问题答疑和常用法规汇编》一书;以组织人民调解员参加法律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方式,促进人民调解员调解工作水平的提高,收到了良好成效。

在坚持已有的指导民调工作有效做法的基础上,2003年初,在进行深入调研后,我院在双桥法庭进行试点,和区司法局共同出台了指导民调工作“十项措施”,包括设立固定联络员、民事纠纷发案通报、对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等举措,将指导民调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2003年4月,根据“重大事项事前通报制度”的规定,我区常营回族自治乡向法庭通报了该乡二村和村民之间就绿化拆迁补偿问题长期不能达成一致的问题。得知这一情况后,法庭法官不顾“非典”肆虐的危险,与人民调解员一起,对该事件进行了详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促使118户村民与该村达成了补偿协议,使极有可能导致群体性上访的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由于指导民调工作成绩显著,去年,双桥法庭作为全国法院系统的3个先进代表之一,出席了“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联合授予其“人民调解工作模范人民法庭”光荣称号。今年,双桥法庭又连续获得“中国十佳人民法庭”、“全国优秀人民法庭”的殊荣。

之后,我院认真总结了该庭和其它派出法庭多年来共同创造的指导民调工作经验,成立了“指导民调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贴近辖区、服务群众”的指导民调工作思路,制定了《加强新时期民调指导工作的实施方案》,继续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重点传授调解技巧、调解协议书的制作等内容。5年来,在人民法庭和人民调解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民事纠纷3万余件,及时化解了大量矛盾,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讼成本和诉累。同时,有效缓解了人民法庭的工作负担,实现了良性互动。

(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为辖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在搞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各派出法庭本着“人民法庭为人民”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宗旨,切实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探索和积累了一系列司法利民、便民和护民的新举措。

软、硬件齐头并进,为人民群众诉讼提供方便。一方面,打造硬环境。各派出法庭大力改善诉讼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在门口设置了电子公告显示屏,滚动播出法院公告,使人民群众对每一起案件的开庭时间和地点都一目了然,既方便了当事人诉讼,也方便了群众旁听案件。为了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和有关部门共同研发了司法文书电子签章系统,实现了案件审结后当事人能够当庭拿到裁判文书,受到了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并成功地在全国法院系统予以推广。在办公条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各派出法庭还普遍设置了当事人休息室、和解室,全力营造文明、和谐、舒适的诉讼环境。另一方面,优化软环境。切实推行司法救助制度,对追索职工工资、“三费”案件和下岗工人、低保人员生活费及涉农案件开辟专门“绿色通道”,力求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速,优先审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向案件当事人发放意见反馈卡,征求当事人意见,提高服务水准,为彻底消除“费时费力又费钱”的诉讼现象,让老百姓打上“明白官司”和“便利官司”进行了不懈努力。

大力开展审务进社区活动,搞好司法宣传工作。各派出法庭5年中陆续挑选了一大批富有典型意义的婚姻家庭、损害赔偿、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到社区开庭宣判,宣传法律法规,弘扬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根据残疾人诉讼不便的状况,多次亲自到残疾人家中开庭审判,送法上门。深入辖区内各企业、学校、社团,以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案件点评等方式,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开辟司法宣传新途径,率先在互联网上进行了网上庭审直播,人民群众可以足不出户轻松点击上网旁听案件审判全过程,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做好司法建议工作。针对审判中发现的问题,各派出法庭主动提出司法建议,5年来,共发出司法建议30条,促进有关单位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如在审理了多起市公交公司下属分公司被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后,针对本市东部公交枢纽四惠站存在的安全隐患,法庭提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整改建议。市公交公司为人民法官充分体察百姓安全、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的精神所感动,在斥资对四惠站进行改造的同时,亲自派人到庭致谢。《北京青年报》先后在显著位置以“四惠乘车别挤了”和“四惠乘车不挤了”进行了报道。

在审判工作中,我院人民法庭还一直非常注重强化接受司法监督的自觉性,以聘请人大代表担任廉政监督员、邀请人大代表视察和旁听案件、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人大代表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因措施得力,5年来,派出法庭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涌现了“中国十佳人民法庭”、“全国优秀人民法庭”、市、区级“青年文明号”等先进集体。除望京法庭因无专门审判用房外,其它5个法庭均通过了市法院系统“达标人民法庭”的验收。2003年,市高院人民法庭工作指导小组在检查工作时,组长、市高院副院长贺荣对我院人民法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市高院还出版了《北京审判》朝阳法院人民法庭专刊,在全市法院介绍我院人民法庭的工作经验。今年,又在双桥法庭召开了部分法院主管人民法庭工作的副院长和人民法庭庭长座谈会,我院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区委和上级法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在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5年来,我院的人民法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实现一流人民法庭的目标相比,我们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干警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审判工作中,个别法官工作方法简单,庭审活动缺乏规范,工作作风欠佳的现象依然存在;群众观念、现代司法理念尚需进一步深化,干警知识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意识和人才培养力度尚需进一步增强,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化法官队伍还任重而道远。另外,个别案件审判效率较低,诉讼时间较长,审判质量亟需提高;符合人民法庭特色的审判和管理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物质装备建设有待改善。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人民法庭物质装备建设的要求,我院望京法庭已成立3年之久,但仍在外租房办公。其它5个派出法庭虽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审判办公楼,但随着案件的上涨、人员的增加,审判法庭配备、办公装备已不能满足审判工作的现实需要。开庭空间狭小;当事人在门口或走廊等待开庭;为满足社会各界群众旁听需要,热点案件不得不到法院本部开庭等现象经常出现,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当事人的不满,影响了司法工作的严肃性。因此,下大力气改善派出法庭的审判和办公条件,新建南磨房、望京法庭,改、扩建双桥、大屯法庭,使硬件建设适应审判工作之需,已逐渐提到日程。

人民法庭作用有待增强。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民一庭对各派出法庭的业务指导,明确派出法庭的职能,将派出法庭定位于真正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上。另一方面,应针对民事案件居高不下,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管理不善的实际状况,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大力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创新和丰富工作内容,进一步调动民调组织、行政机关的效能,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篇7: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人民法庭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

2005年7月19日苏高法审委[2005]10号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功能,方便群众诉讼,切实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省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人民法庭立案工作应当贯彻“两便”原则,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建立规范、便捷、高效的立案工作机制。

第三条人民法庭可以受理下列案件:

(一)辖区内的一审民事纠纷案件;

(二)辖区内的刑事自诉案件;

(三)本法庭审结的申请执行案件;

(四)所属基层人民法院交办的其他案件。

第四条人民法庭对当事人的起诉,分别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对当事人的起诉材料经审查后,符合立案条件的,直接决定立案,及时为当事人办理立案手续;

(二)对属于本院相关业务庭或其他人民法庭审理的案件,告知当事人向本院立案庭或相关人民法庭起诉;

(三)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或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当

事人向有关部门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处理;

(四)人民法庭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当事人坚持起诉的,刑事自诉案件应当裁定予以驳回,民事案件应当裁定不予受理。

第五条人民法庭应当积极推行网上立案。已实行网上立案的,对当事人的起诉材料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直接决定立案,并将当事人概况、案由、诉讼请求等基本情况网上传至立案庭,由立案庭立即统一编立案号,并纳入全院案件流程管理。

第六条人民法庭暂时不具备网上立案条件的,应当在收到当事人的诉状和有关证据后,立即进行审查,对符合立案条件决定立案的,在3个工作日内将当事人概况、案由、诉讼请求等基本情况报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庭统一编立案号,并纳入全院案件流程管理。

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庭不得将案件编号成批分配给人民法庭自行编号。

第七条应当由人民法庭审理的案件,当事人直接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的,立案庭应当在立案后3个工作日内将案件移交人民法庭审理。

第八条人民法庭应当指定相对固定的人员办理立案手续,经审查后报请庭长批准立案。有条件的人民法庭,应当设立立案接待窗口。负责立案的工作人员,应当规范着装,遵守司法礼仪。

第九条人民法庭在办理立案手续时,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交被告详细通讯地址和联系方法,并填写送达地确认书。同时应当告知诉讼风险,履行释明义务。对当事人起诉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详细告知当

事人起诉的要求和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不得让当事人为立案多次往返。

第十条人民法庭收到当事人的起诉状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既不受理又不作出不予受理裁定书的,所属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及时纠正。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指定人民法庭立案,或由立案庭直接立案后交由人民法庭审理。

第十一条人民法庭收取当事人的诉讼材料应当出具收件回执,经办人应当在收件回执上签名。

第十二条人民法庭在巡回办案时,遇到当事人起诉的,应当立即对当事人的起诉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可以电话等方式报请庭长批准立案,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和收取诉讼费后即行审理。

第十三条人民法庭对民商事案件立案,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的通知》的规定确定案由;刑事自诉案件立案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罪名规定确定案由。

第十四条人民法庭应当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诉讼费收取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将具体收费标准上墙公布。

人民法庭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立案当日计算诉讼费,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十五条人民法庭应当严格诉讼费管理制度,指定专人办理诉讼费的收取、登记手续。

人民法庭所在地设有银行专门诉讼费缴费点的,诉讼费一律由当事人就近缴至诉讼费缴费点的专用账户。

人民法庭所在地没有缴费点的,人民法庭应当由专人代当事人办理诉讼费缴费或退费手续,并在3日内办理完毕。禁止将诉讼费交存个人银行账户。

第十六条对符合诉讼费减、缓、免条件的,由当事人申请,经基层人民法院院长审批后办理。

第十七条人民法庭民事案件的地域管辖,应严格按照民诉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执行,禁止人民法庭之间为案件相互争管辖或相互推诿。

人民法庭因管辖问题发生争议的,由所属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第十八条人民法庭行使立案决定权后,应当严格禁止久拖不决、不结不立等违法行为发生。

第十九条人民法庭行使立案决定权后,由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庭统一行使审限管理和督办等审判管理权。

第二十条本规定由省法院法庭指导办、立案庭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篇8: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恪尽职守, 做一名促进社会和谐的法官

人民法庭处在基层第一线, 直接面对老百姓的矛盾纠纷。祁功悦特别注重加强调解工作, 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 将调解工作贯穿诉讼全过程, 坚持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 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 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 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 全力促进辖区的和谐稳定。

近三年, 祁功悦同志审执结各类案件550件, 结案率100%, 平均审限4.3天, 调撤率100%, 实现了零上诉、零投诉、零信访。他所在的王稳庄法庭审执结各类案件1300件, 平均审限仅为6.2天, 案件调撤率保持在98%以上, 各项工作指标在天津市排名前列。王稳庄法庭的调解经验在全市法院调解工作现场会上进行过交流, 并被评为天津市优秀人民法庭。

司法为民, 做一名值得群众信赖的法官

做基层审判工作, 只有身怀一颗为民之心, 才能真正找到工作的落脚点, 才能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官的为民之情, 不仅要体现在维护司法的公平公正, 还要用真情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温馨。王稳庄镇有名的“老上访”徐某, 因继承、赡养、人身损害等多个案件成了法庭的“常客”, 对法官的调解工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祁功悦多次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 不厌其烦地听这位古稀老人诉说, 时而嘘寒问暖, 时而拉拉家常。老人渐渐地被他的耐心感动了, 情绪从对抗转为主动配合, 诚心接受了法庭的调解。

法官的为民之情, 不仅仅体现在执法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 还要体现在把当事人和更多群众的安危与利益放在第一位。祁功悦曾面对怀抱汽油桶拒不配合拆迁工程的当事人。在劈手夺下汽油桶的那一刻, 他脑海里想的是一定确保群众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法官的为民之情, 同样还要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多次婉拒了案结事了后当事人私下的物质感谢和各种约请;每年坚持拿出2000元资助王稳庄中学两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汶川地震后, 捐款1000元定向助养了一名孤儿。

近年来, 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社会矛盾高发、多发、群发, 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 妥善平衡各种利益关系, 实现公正司法案结事了的难度空前增大。但是想到大多数老百姓打官司是万不得已的无奈之举, 他也就顾不上照料妻儿老小, 顾不上调养自己多病的身体, 抖擞精神, 全力以赴。

能动司法, 做一名主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法官

人民法院不仅要依法办案, 还要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 切实承担起司法的社会责任, 主动服务经济发展。他不断延伸和拓展司法审判职能, 致力于为辖区的企业、村队提供司法服务, 致力于为西青区三年倍增目标的实现提供司法保障。在津淄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中, 逐户做工作, 使700余户拆迁户顺利拆迁。

如在王稳庄法庭受理的30余件小孙庄村起诉村民鱼池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中, 因被告方都是鱼池承包户, 吃住在鱼池, 法律文书送达及审理的难度很大。他与全庭同志在该村鱼池连续工作了7天, 经过深入细致地工作最终合理、圆满地解决问题, 为该村收回渔池承包费200余万元。

篇9: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关键词: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背景

巡回法庭制度最早用于12世纪的英国王室,目的在于实现王权的全面控制,维护法律的统一。巡回法庭为英国王室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亨利二世趋于完善,并被西方多国效仿,屡试不鲜。在我国,类似巡回法庭的制度也十分常见,宋朝时期的提刑司,明清时期的监察御史都是代表皇帝实行中央集权的外派要职。“马锡五审判方式”是近代我国类似于巡回法庭的一次实践,“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目的在于便民,实行巡回审判、就地审判。在审判中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解决并纠正疑难与错案,使群众在审判活动中得到教育。

一、司法改革中高级法院人财物改革不彻底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十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改革目标,作为打破司法地方化的措施。至此,基层法院及中级法院人财物脱离地方政府,以往的地方政府插手司法,行政干预司法的现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司法权不仅得到了久违的独立,更走上了限制公权力,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的道路。但在《决定》中并未提及高院人财物独立,这也就意味着高院仍然为原有的人财物体制,依旧有可能受制于所在地省级政府。究其原因,可能是最高院管理接近40个高院负担过重,无形中增大了最高院的工作负担,而且管理效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但从行政权利观点来论,党对司法拥有绝对的领导权,而省级一把手级别最低的也为中央委员,直辖市、广东的一把手为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委员会为党的领导机构,如果将高院人财物收归最高院,这些中央委员的权力也将打折扣,不利于省级政府的管理,也有可能削弱中央委员会能力,降低党对司法的绝对领导权能力。毕竟改革需在承受范围之内进行变革,任何超出承载范围内的变革都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无论哪种原因,高院人财物不独立,司法独立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司法独立的核心是要求将司法权作为国家权力,只能由国家来行使,不能存在行政权和司法权交叉的现象。高院为一般性案件的终审法院,受制与地方政府,司法地方化的现象必然会存在。中共中央委员会应该考虑到了这一顶层设计所存在的漏洞,为了使高院与省级政府之间保持合理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便应用而生。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对外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与最高人民法院具有同等效力。具有审理重大跨区域的行政、民商事案件职能,这一职能很大程度上能够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扭转司法地方化的现象,也能弥补《决定》中存在的改革不彻底的弊端。

二、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压力过大

世界范围内的“最高院”作为国家司法的核心机关,拥有全国最优秀的法官,其目的都在宏观法律的制定上,以及具有普遍性案列的裁判上,很少有“最高院”把工作重心放在审理大量案件上。而我国的最高人民法院则承载着大量上诉、再审案件,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年审理案件数量均超过一万件。而且审理的案件不是标的额巨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就是程序要求苛刻的死刑复核案件。特别是在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后,死刑复核的程序要求更加高,为本已经很疲惫的最高人民法院雪上加霜。最高人民法院把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审理案件上,会导致最高人民法院无力去处理具有普遍效力的案例审理工作,也会严重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制定的质量,全国三千多座法院将有可能会失去强有力的指导机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最高人民法院定位就应当是司法审判的“火车头”。

设立巡回法庭可以分流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因为巡回法庭的级别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而且巡回法庭审理的案件类型也不局限于跨区域重大行政案件、民商事案件,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巡回法庭都可以审理。这样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就可以从原来繁忙案件审理中解脱出来,专心去审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案件以及司法解释。

三、司法审判不及时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增加

冤假错案的出现严重的撼动司法公正的根基,也增加了社会矛盾,加剧了最高院的政治风险。究其原因,就是原本属于最高院的案件由于最高院工作繁忙,或者审理门槛较高,没有立案或者及时审理案件。多数案件在归最高院审理之时就无形中加大了其被合理终结审理的难度,路途遥远及排队立案的艰辛,让大量当事人对于最高院望而生畏。近年来,为了防止司法腐败,最高人民法院收回部分司法权,死刑复核权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权力。但权力能力往往与分险度成正比,权力越多、越大,承受的分险就越高、越强。大量涉访涉诉案件集中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不仅需要抽时间去处理,还要面临舆论的评析。众所周知,司法审判是法律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最高人民法院又是这最后一道防线的守护者,如果社会对最高人民法院的公正地位和审判能力产生质疑,法律的公平正义就会遇到难以预估的损害,依法治国的重大国策也将遭受难以回转的打击,法治社会更是会无从谈起。

设立巡回法庭能够实现案件就地解决,避免案件进京给当事人带来的经济和时间损耗。在为最高人民法院分流案件的同时也能提升案件审理质量,有效避免“迟到的公正的发生”。巡回法庭在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同时,也能避免首都陷入上访申诉的局面,有利于维护首都地区的稳定与和谐。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公正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司法便利。努力让司法取信于民,公正于民,便利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的踏实稳定感也是实现让全体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应有之意。设立巡回法庭是审判权下移的表现,在最高人民法院收全后,不便于下放权力的情形下,巡回法庭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最高人民法院也能极大程度的避免政治分险,司法审判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能保持能稳定性,对于司法公正以及依法治国都能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巡回法庭设立目前处于摸索阶段,虽然历史上有类似巡回法庭的制度,但要是将其与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相结合,又会显得作用微小。巡回法庭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现在还不好盖棺定论。但是,欣喜的是设立巡回法庭这种温和的司法改革方式巧妙的调和了司法和行政的关系,并且从目前已经设立的两个巡回法庭工作情况来看,巡回法庭审理案件的效率和质量所还是非常乐观的。(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顾永忠.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之我见.法律科学[J].法律科学,2015.02

[2]侯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何去何从[J].北大法律评论,2015.01

[3]纵博.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立背景、功能及设计构想[J].法律科学,2015.02

上一篇: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雷屯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情况汇报下一篇:新东方中高级口译考试最新高频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