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县对外开放发展情况和人民币流通情况汇报

2024-04-08

勐腊县对外开放发展情况和人民币流通情况汇报(共5篇)

篇1:勐腊县对外开放发展情况和人民币流通情况汇报

长海支行人民币现金收付和人民币流通净化工程

情况汇报

根据分行《关于报送2011人民币现金收付和人民币流通净化工程情况的通知》,为加强人民币流通的管理,维护人民币信誉,提高流通中人民币质量,提升我行金融服务水平,我行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现将我行人民币现金收付情况和人民币流通净化工程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民币现金收付工作情况

1.我行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币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等相关规定。

2.我行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安排常静专门负责,将反假币货币管理、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及现金收付业务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管理中。

3.我行营业场所按照要求张贴《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反假币管理办法》及无偿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标识牌、服务承诺及举报电话,设置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窗口;实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首问负责制,严禁推诿、拒绝兑换。发现假币时,柜员必须做到双人收缴、当面加盖“假币”戳记、向持有人出具“假币收缴凭证”,严禁截留、返还客户或私自处理假币,我行绝对杜绝已收缴的假币重新流入市场。

4.我行由于地区特点,现金收付量虽然不大,但我行严格执行人民币的“五好”质量标准,即“点准、挑净、墩齐、捆紧、盖章清楚”,对日常收到的假币,确保假币信息报送时限和质量。

5.规范我行的现金收付业务,确保我行营业网点对外支付的现金必须是经过整点的完整券,严禁“即收即付”现象的发生。

6.开展业务竞赛活动,提高我行从业人员的技能和业务素质,通过竞赛活动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人民币流通净化工程工作情况

1.我行认真执行《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关于开展人民币流通净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2.根据分行要求,我行成立了人民币净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徐永堂、副组长傅春红、网点负责人张灵燕。

3.我行遵循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质量与水平,增强我行员工的责任意识,为提升流通中人民币的质量作出一份贡献。

4.我行工作中以“总量满足、结构合理、票面整洁、持有者放心”为目标,确保我行在营业中加大小面额货币投放量,切实改善人民币的整洁度,加强现金整点和处理的设施建设,提高先进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强化日常现金收付服务与管理。

5.进一步加大残损人民币的回收力度。一是严格执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首问负责制,严禁推诿、拒绝兑换;二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营业场所公示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标准;三是加强爱护人民币宣传工作。

6.我行加强柜员对反假币、现金收付相关制度的学习和培训,目前我行柜员全部通过反假币考试,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做到将反假宣传和加强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假币收缴、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不对外支付不易流通的人民币。

7.我行加大反假币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客户对人民币的防伪能力,在日常营业中只要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向客户宣讲人民币的防伪知识,有针对的开展货币防伪知识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客户的识假和鉴别能力。

长海支行 2012年4月13日

篇2:勐腊县对外开放发展情况和人民币流通情况汇报

一、口岸发展基本情况

勐腊县是云南省最南端,地处东经101°06′—101°50′,北纬21°08′—22°25′。西北部与景洪市连接,北部与江城县毗邻,东南部与老挝接壤,西面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740.8公里(其中:中挝段677.8公里,中缅段63公里),国土面积7084平方公里。1994年6月,国务院批准勐腊为对外开放地区,是云南省实施“中路突破,打开南门,走向东南亚”经济发展战略重要通道桥梁和窗口,是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前沿。辖区建有磨憨国家级一类口岸和关累港,以及勐满、曼庄两条重要陆路通道。有3条柏油路直通老挝北部三省省会。从关累码头顺江而下,可直抵老、缅、泰、柬、越等东南亚五国。

截止目前,全县口岸通道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943亿元。2010年全县边境经济贸易总额完成7.94亿美元,同比增长41.4%。其中:进出口贸易额累计完成7.52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其中进口1.33亿美元,同比增长57.7%;出口6.19亿美元,同比增长42.1%;(2)完成边民互市2232万美元,同比增长0.8%;(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 1 1968万美元,同比增长0.2%。(4)口岸流量情况:口岸通道进出口货运量累计达75.40万吨,同比增长37.6%;其中进口货运量46.74万吨,同比增长55.5%;出口货运量28.65万吨,同比增长15.9%;出入境人员99.42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其中入境人员49.77万人次;出境人员49.65万人次;出入境车船29.64万辆(艘)次,同比增长37.1%;其中入境车船13.82万辆(艘)次;出境车船15.82万辆(艘)次。2011年1月全县边境经济贸易总额完成5609.69万美元,同比下降30.3%。其中:进出口贸易额累计完成5275.49万美元,同比下降31.7%;其中进口1008.09万美元,同比下降15.8%;出口4267.4万美元,同比下降34.6%;(2)完成边民互市244万美元,同比增长0.2%;(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90.2万美元,同比持平。

二、勐腊县口岸及主要通道建设情况

(一)关累码头建设基本情况

关累码头位于澜沧江与上湄公河结合部,西与缅甸隔江相望,南与老挝陆路相连,是中南半岛腹地和东南亚各国经湄公河进入我国的“第一港”,全年可通航300吨级船舶,是目前我国与缅、老、泰进行经贸交流的重要水路通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现已完成《关累码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码头开发分“三区”规划建设。一区以物流、商贸、教育卫生、宾馆酒店、生活服务、娱乐设施 2 为主;二区以船舶修造、集装箱码头、旅游服务、仓储为主;三区充分利用沿江滩涂、怪石、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以观光、休闲、娱乐等沿江旅游景点建设为主。目前,查验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已建成,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已达3.1亿元。2010年关累码头完成进出口货值17525.71万美元,其中进口3481.37万美元,出口14044.35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34225吨,其中进口43216吨,出口91009吨;出入境船舶5278艘次,其中入境2675艘次,出境2603艘次;人员出入境30502人次,其中入境15043人次,出境15459人次。

(二)勐满通道建设基本情况

勐满镇位于勐腊县西南部,东与尚勇镇相连,西、北与勐捧镇毗邻,南与老挝接壤。全镇土地面积403公里,国境线长42公里,曼邦公路由北向南穿镇而过直通老挝南塔省。镇政府所在地景龙,距县城53公里,距国境线12公里,距老挝南塔省勐新县24公里,距老挝湄公河班相果口岸94公里,是我国通往老挝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自然口岸。居住着傣、哈尼、汉、瑶、克木等13种民族。自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定开发建设勐满边境口岸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重视和帮助下,目前投入400万元建成“一关两检”办公用房;投资50万元完成了勐满查验货场的场地平整、排水沟、围墙等项目,现已投入使用;投入50万元完成勐满通道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勐满通道规划建设范围约为3.06平方公里。规划分为 三个功能区,即替代种植项下返销农副产品加工和仓储区范围约1平公里,以替代种植项下返销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仓储服务为主;行政办公和查验功能区范围约1平方公里,以政府行政办公、联检部门办公和货物、人员、车辆出入境查验为主;社会生活和贸易区范围约1.06平方公里,以贸易、吃、住、行、娱乐为一体的服务设施等为主)。截止目前,勐满通道有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商务、运政等相关口岸管理职能部门进驻开展工作,已能正常开展边民互市贸易活动。2010年勐满通道完成进出口货值1371.55万美元,其中进口1232.73万美元,出口138.81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61436.43吨,其中进口159394.69吨,出口2041.74吨;出入境交通工具87708辆次,其中入境43560辆次,出境44148辆次;人员出入境194108人次,其中入境96992人次,出境97116人次。

(三)曼庄通道基本情况 曼庄隶属尚勇镇,位于勐腊县东南部,地处北纬21º10′—21º26′,东经101º27′—101º41′之间,东与老挝接壤,南与磨憨边境贸易区相连,西邻勐满镇,北接勐腊镇,曼庄是尚勇镇的一个村民委员会,辖曼庄、曼赛等12个村民小组,是一个人口相对较为集中的村委会。曼庄是我县通往老挝丰沙里省的重要通道。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曼庄通道的投入,开通了勐腊至丰沙里的国际客运旅游专线,昆曼大通道专为曼庄口岸开设了专门通道口。投资80万元完成 边检、检验检疫和运政等部门营房,是我县与老挝丰沙里省开展商贸活动的唯一通道。2008年建设改造曼庄至老挝南克星17公里的四级沥青路面,现已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交通现状,为曼庄口岸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0年曼庄通道完成进出口货值711.09万美元,其中进口691.82万美元;出口19.27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货运量77082.18吨,其中进口7687.14吨,出口208.04吨;出入境交通工具15443辆次,其中入境8183辆次,出境7260辆次;人员出入境49989人次,其中入境26767人次,出境23222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由于与相邻各国间没有建立货物和旅游道路运输框架协议,货物道路运输通而不畅,急需解决与老挝和泰国签订货物和旅游道路运输框架协议,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在经济技术合作和边境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二)近几年来,在中老两国政府的扶持下,我县与老挝北部省份在境外替代种植发展产业上、投资办厂、劳务输出、贸易发展、教育合作、农业技术推广、电力建设、林、矿产品开发、旅游合作等方面取得较快发展。为次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更好地促进勐腊县与老北省份发展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替代种植工作,建议上级部门加强与老北省份的县之间的沟通和建立会晤机制,促进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三)目前开展替代种植人员出入境备案申报工作,审批时限长,手续烦琐,不利于开展替代种植业;特别是针对常住人口或是企业法人持有的通行证有限时限过短(3个月或半年),建议对于开展境外投资项目的企业管理人员给予办理特殊有效证件的通行证。

(四)我县关累码头、勐满和曼庄等边境通道尚未批准边民互市点(场),以及受互市商品目录限制,故对地方促进作用不明显。希望上级部门帮助解决关累码头、勐满和曼庄通道三个边民互市点。并增加开展边民互市商品的品种,如新增替代农副产品、稻谷、玉米、香蕉、西瓜、花生、黄豆、芝麻、蓖麻以及农资器具等商品品种。

(五)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将给勐腊对外开放带来重大机遇,要抢抓这一发展机遇,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我县口岸和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通道查验设施建设未完善,急需加大口岸和通道通关基础设施建设,现需继续加大关累码头、勐满、曼庄、新民通道的公路、查验设施、仓储、物流、金融等设施建设。我县口岸和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共需要3亿元,建议上级部门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着重抓好勐满通道、曼庄总体规划的上报审批工作,争取通道建设项目尽快实施。

(二)多方多渠道争取口岸(通道)项目建设资金,进 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提升口岸(通道)服务功能,为推动边境贸易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开通绿色旅游通道,加强与周边各国的旅游合作,大力发展跨境旅游,提升边境口岸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与老挝北部各省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

勐腊县经济和商务局

篇3:勐腊县对外开放发展情况和人民币流通情况汇报

一、2010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 加强住宅产业化政策制度建设

今年我区印发了《宁夏房地产业“广厦杯”<评选办法及评价标准>的通知》 (宁建房字[2010]19号) 、《宁夏住宅部品与产品推荐目录》 (宁建房字[2010]17号) 、《宁夏新建住宅全装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宁建房字[2010]18号) 、《成品住房全装修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进一步完善了住宅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材料、部品和竣工验收的标准、规范体系, 推进了住宅产业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 开展合作交流推动住宅产业发展

1.举办住宅产业化现场观摩会。为加强住宅产业化产业链上有关单位的交流合作, 3月中旬, 中心会同房地产管理处共同组织举办了全区住宅产业化现场观摩会暨“广厦奖”雕塑揭幕仪式, 现场观摩了我区4个获得“广厦奖”的项目和部分A级住宅性能认定项目。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打造精品住宅, 提高住宅的综合品质, 增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的信心和决心。

2.举办中国西部 (银川) 房车生活文化节—宁夏住宅部品、部件博览会。中心配合相关单位举办了2010第二届中国西部 (银川) 房车生活文化节中的住宅部品、部件博览会, 吸引了53家住宅部品部件和家装建材企业参展。住宅部品部件博览会对拉动住宅部品、部件和家居、装饰等领域消费, 推动产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3.召开住宅产业化座谈会。今年中心注重同外省市住宅产业化行业和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和江苏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等单位及企业召开了住宅产业化座谈会, 交流经验和做法, 通过借鉴和吸收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 推动了我区的住宅产业化更好发展。

(三) 适时组织住宅产业化工作调研

今年下半年, 中心会同宁夏房地产业协会利用10天时间, 对五个地级城市在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和贯彻落实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住宅产业化工作的意见》、《宁夏住宅性能认定评审实施细则》等文件进行了调研, 并向当地房地产开发优势骨干企业申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和住宅全装修进行再动员。通过调研,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区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明确了工作努力方向, 对推动住宅产业化工作更好开展, 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 积极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工作

1.举办住宅性能认定培训班。中心在今年初举办了住宅性能认定培训班, 住宅性能认定专家组组长李志辉等专家和中心工作人员在培训班上做了专题讲座, 银川市住房保障局、银川市房协组织了银川市160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加了培训班, 进一步提高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申报A级住宅性能认定的积极性, 促进了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深入开展。

2.住宅性能预审工作前移我区把住宅性能认定预审工作前移, 在住宅项目规划设计初期, 便组织专家深入企业, 参与项目规划设计, 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对规划设计提出意见建议, 要求规划设计严格落实技术标准, 杜绝项目因规划设计没达到技术标准而不能评为A级住宅, 帮助开发、设计、施工和住宅部品、产品生产企业在住宅性能认定工作中少走弯路, 以高分值通过住宅性能认定评审, 达到A级住宅。

3.住宅性能认定工作下放。把1A级住宅性能认定工作下放到五个地级市建设 (房管) 局去开展, 调动地方工作积极性, 实现上下互动,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推动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深入发展。

4.企业组建住宅性能认定领导机构。把住宅产业化机构发展到房地产开发企业, 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立住宅性能认定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 提高企业参与住宅性能认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几年, 我区申报住宅性能认定项目呈逐年上升趋势, 仅2010年1至9月份, 就有20个住宅项目参与了住宅性能认定, 15个项目通过预审, 5个项目通过终审。

(五) 积极开展国家“广厦奖”评选活动

为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进一步提升住宅的综合品质, 打造行业品牌, 我区积极培育“广厦奖”评选项目, 认真组织“广厦奖”评选工作。今年我区共有3个项目申报并获得了国家“广厦奖”。经过三年的实践, “广厦奖”评选活动已逐步被业内和社会所认可,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六) 全力推行住宅全装修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1999]72号) 和建设部颁发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 (建住房[2002]190号) 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 (建质[2008]133号) 精神, 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研讨会, 并与8月份印发了《宁夏新建住宅全装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从住宅性能认定、康居示范工程、“宁厦杯”评选等项目入手, 抓好我区住宅全装修试点与推广。

(七) 积极开展住宅产业化基地和康居示范工程试点

中心积极响应建设部的要求, 结合我区产业化发展情况, 指导骨干企业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 我区建发和中房联盟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的相关工作已积极展开;在开展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方面, 经过深入调研, 初步确立了试点项目, 目前正在做可行性报告和自评。

二、2011年住宅产业化工作思路

1.制定完善住宅产业化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拟定出台《宁夏住宅产业化发展规划》, 修订《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简称“两书”) 等相关政策文件。

2.扩大住宅性能认定的性能等级和覆盖面。明年要开展3A级住宅项目的建设和认定工作, 创建3A级住宅。在条件较好的青铜峡市、平罗县、中宁县等市县, 选择1-2个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开展住宅性能认定, 认定工作覆盖到县一级。2011年, 全区申报住宅性能认定项目的建筑面积要达到住宅新开工面积的20%以上。

3.规范住宅部品与产品在住宅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组织专家开展住宅部品与产品的技术认证, 征选一批符合宁夏实际、在住宅产业化中具有应用实效的新部品与产品推荐给各房地产开发企业, 促进住宅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4.全力推行住宅全装修。以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广厦奖”评选、康居示范工程评审等为契机, 选择优势项目全力推行住宅全装修, 进一步提高成品房的比例, 促进住宅全装修取得实质性进展。2011年, 力争住宅全装修面积达到住宅年度开工面积的20%以上。

5.开展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集成度较高的住宅建设试点。在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比较成熟的情况下, 我区要利用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优势, 开展建造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集成度较高的住宅试点工作, 探索总结经验, 推动住宅产业化工作进程。

6.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建设。加大开展康居示范工程工作力度, 在我区要全力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建设, 引领和指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加强康居示范工程的宣传力度, 提高认识, 力争2011年我区康居示范工程项目有新突破。

7.积极开展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明年我区要积极响应部中心的要求, 加强对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的领导力度, 建立产业联盟, 培育和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 创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填补我区空白。

篇4:荆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汇报

---荆州市商务局

(一)发展现状

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0亿元,同比增长18%,居全省第四位,在长江沿岸24个二级城市中居第八位。以商贸流通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35.2%,高于第一产业6个百分点,在周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民营经济占绝对比重。截止目前,国有、国有控股、外商独资、中外合资、民营、个体经营者等多种经济成份同台竟击,各显其能。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商业企业基本进入了民营序列。2008年,全市民营商贸流通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服务业营业收入315亿元,占全社会总额的85%,比“八五”期末所占比重提高了40个百分点。

——新兴业态加盟荆州,商业服务品位提升。自1996年以来,荆州市商业服务业利用市场和设施优势,积极对外开放,采取“两总两合一联一售”(总经销、总代理、合资、合作、联营、出售)方式,引进了一大批(包括中商、武商、大润发、沃尔玛、工贸、国美、苏宁、肯德基、麦当劳等)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和品牌。这些品牌进入荆州,为荆州商业服务业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引进企业、引进资金、引进管理技术注入了活力。既培植了地方税源、扩大了就业,又提升了 全行业的档次和品位。与此同时,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物流中心、网店(e店)、便利店、连锁店、加盟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齐聚荆州,大大增强了荆州商业服务业的功能、活力和生命力。

——一批商品市场形成规模,集散辐射功能不断增强。近几年来,全市通过兴建、扩建、改建和规范管理,共建各类专业和综合市场

个,工业品市场

个,农副产品市场

个。两湖农产品交易市场、蓝星商贸城、洪城商港、监利天府庙大市场和洪湖大市场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商品市场。截止2008年,全市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发展到

个,其中蓝星商贸城和洪城商港成交额超过

亿元。2008年全市集贸市场成交额已达

亿元。

——中介服务方兴未艾,行业后勤保障有力。一是全市经纪人机构和执业人员已形成一定规模。据统计,全市已有经纪人公司113家,执业人员2927人,二是商业联合会、酒类行业协会、家具协会、烹饪协会、美发美容、水果、洗染、石油成品油等中介服务和自律性组织也相继成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三是舶车场、货物运输、货物中转、货运代理、专业仓储、信用担保、保险、评估、信息调查和会展等行业的发展已开始起步,有些行业发展已基本成熟。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以建立沿江现代物流带为核心,加快荆州现代商业服务业发展,从行业现状和区位条件看,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必然带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带来强劲的购买力,毫 无疑问会给我市商业服务业创造大量的生意机会。伴随物资频繁流动,我市商业服务业批发商圈(目标市场的服务半径)必然会扩大,由现在的200km-250km,扩大到400km-500km。我市现有或即将建成的各类批发(交易)市场业必将步入后发展的黄金时代。二是长江经济带开发开发,长江中游湖北段1060km经济带将成为投资的热土,必然带来社会资本向这一区域流动。一般而言,每100元的投资就有25元转化为消费支出。这无疑使我市(长江岸线483km)商业零售行业增强服务功能,延伸零售商圈,扩大经营规模释放前所未有的能量。三是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这一区域的一、二产业,无论是规模与质量还是水平与功能都会得到强力提升,投入和产出的物资总量将迅速增加,这对于我市传统物流业来说是其走向现代化极好历史机遇。通过长江沿岸物流主体、客体、载体和中介组织等资源的整合,一定会促使我市现代物流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对加快荆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机遇,同时也存在挑战:

一是与国内同等城市相比,我市消费总水平仍然偏低。江苏常州人均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600元,而我市只有5880元,是我市的3倍。未来一个时期,扩大消费需求压力很大。以我市现有商业服务业的硬软环境要完成如此大的扩销任务必然是一个大的挑战。

二是收入差异导致消费差异过大。一是城乡消费差别扩大。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不足0.5万元;二是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消费差别扩大,受就业、健 康、法权等状态因素影响,收入和消费两极分化将日趋严重。如果考虑消费的差异化,必然使商业服务业网点的布局以及网点内部经营门类设置差异化。当然,差异化经营是我们所推崇的,同时,无疑会给全行业的全程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是传统流通方式和经营形式仍占据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地位。新型商业业态发展滞后,服务方式和经营形式过于传统,商业服务企业规模偏小,有机构成低,抗风险能力弱。开拓市场和挖掘市场潜力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营销设施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商业服务业现代化建设进展缓慢。我市现有商业服务业的技术、物流和信息设备等条件与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极不匹配,行业练内功,‘小马拉大车’,挑战在所难免。

四是外贸出口绝对额小,城市外向度低。外贸出口受加工贸易出口偏低;出口主体增长不快;出口结构不尽合理;民营企业出口规模小;县市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2008年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仅8%。外贸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之一,明显腿短。在湖北长江中游沿岸经济提速前进时,外贸乏力将给全市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带来压力。

二、发展现代商业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工作目标

发展现代商业服务业服务荆州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经过10~12年的不断努力,力争使我市商业服务业的组织化程度和集中度明显提高,市场主体、客体、载体和中介组织超常协调发展。商业服务 企业竞争力、行业效率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逐步形成适应湖北长江经济带消费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行业结构,促进行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年均增长15%。到2010年,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8%;到2015年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翻,超过1000亿元;到2020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翻一翻,超过2000亿元。到2020年,力争有30家商业服务业企业年销售额(营业收入)过3亿元,20家过5亿元;10家过10亿元。建立规范农家店5000家;建设5个国家级批发市场。借助长江黄金水道,使我市真正成为多功能、广辐射、可调控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通畅的长江中下游商品流通中心。

外贸出口保持年均增长15%。到2010年,力争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达到 4亿元,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力争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超过7亿元;到2020力争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超过11亿元。到2020年,力争有 18 家外贸出口企业年出口额过1000万元美元。

(二)工作措施(实施六大工程,以大贸易、大流通服务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

1、企业工程,求规模----使商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工农业生产发展相匹配。培育大型区域性商贸服务企业,发展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中小型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能力。一是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改造传统商业企业,使荆州城区大中型商场和各县市发展起来的中型商场相互协调,以此为基础培育一、二级商业中心,打造荆州商业航母,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功能;二是将现有一定 规模和效益的小型传统贸易企业进行改造、重组和规范,注入新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促使其健康发展成为荆州商贸的中坚力量。三是对零售市场实行行商归店、坐商归行,减少空间门类流动,实施“农改超”工程,规范零售行为。力争3~5年内将县域乡镇和城市社区零售网点有序布局起来。依据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使各类企业在区位、规模和档次上实行错位经营,合理形成第三级商业中心,使一、二、三级商业中心相得益彰。

2、市场工程,求特色----借助区位优势和一、二产业特点使各类交易市场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根据荆州的产业和区位特点,培育两类市场。一是综合性中转市场,也可运作配送中心,即将“天南海北”的特色商品聚集起来,向长江经济带城乡(目标市场)辐射,以满足一定区域内中小企业的经营需求,为物流配送搭起桥梁和纽带。运作的办法是将现在荆州城区的各类小型市场,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协议形式,实施资本营运,按一定的方式使其资产由实物形态转移为货币形态,集中起来后,按各家的投入多少量化股份,设立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国家级批发市场,实行企业化、规范化经营和管理,进而演化成区域性配送中心。另一类是专业性批发市场。要重点发展粮油市场、水产市场、纺织品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二次商品市场等。要“自然而成、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合理布局”,办出特色和品位。

3、业态工程,求集约----引进先进商业服务业管理技术和经营装备,丰富和提升各种业态经营管理内涵。从提高商业组织程度入手,发展国际公认有利于提高全行业有机构成,能满足错位需求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便利店等。重点是重振批发,发展连锁,培育物流,建设电子商务。

第一、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提高城市流通功能。一是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培育物流市场,明确和细化社会分工,积极培育物流市场的主体、客体、载体和中介组织。截止目前,我市规划的二十一世纪物流中心项目已申报成功;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中心已于去年年底投入使用;洪湖闵洪水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将于今年上半年投入营运。到时三个项目可实现商品交易额40亿元。二是加快建设和完善立体化综合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重点建设好投资2.14亿元、占地600多亩的荆州港口,使港口泊位规模达到3000吨,年吞吐能力达到15万标箱,力争使荆州成为国家一级口岸。三是加强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帮助连锁企业、批发代理、配送中心等注入物流元素,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催生10家规模大、功能强、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并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二、适时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上消费。财政税收、法律法规、信息安全、市场准入、信息观念、技术人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是长期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我市电子商务应用要走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的路子,将呼吁国家尽快制定有关税收、电子支付、电子签名、身份认证、网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健全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和消费者信用体系的建设,尽快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创 造发展环境,完善保障机制,使荆州80%的商业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电子化;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大对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市民认识网络和运用电子商务,促进网上消费。

第三、重振现代批发业,实现商业再造。一是要科学运作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使得大企业在市场里做大做强,通过其对上游企业的影响,促进批发业在当地和周边企业的重组。二是要推动较大工业企业、商业零售企业通过产业延伸、行业收购等方式,引导和促进一批专业化的大型批发商。三是要调整众多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原有市场主体经营批量过小的集合结构,促进市场成交额向大批发商聚集。四是要努力解决批发业和批发市场存在的经营产品过于传统、雷同,而对名、特、优、新、精等一线品牌的引导、开发不足,市场科技含量和现代物流配送水平低等问题。通过批发企业的辐射作用,有的放矢地培育四大购销网络(即:在目标市场处于形成发展阶段的品牌商品购销网络、重要生产资料购销网络、大宗机电产品购销网络和旨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餐饮服务业网络)。以县域商业为“二传手”和“桥头堡”,充分发挥商品购销网络集散和辐射的双向功能,通过品牌营销、网络营销,提高批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2020年,我市培育20家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大类商品批发企业集团。

第四、培育本帮流通企业,强化市场调控手段。一是培育荆州血统型区域大型商业服务业企业,发展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中小型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能力,通过企业主导,社会投入,政府支持,在荆州城区培育一座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20亿元的销品 贸。各县市培育1~2家2万平方米、年销售额3亿元的中型商贸企业,以此雄厚荆州商业家底,提高城市社会自我保障度,科学增强城市功能。

第五、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我市的连锁经营起步晚,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像样的连锁经营企业,即或是有,也只是象“小胡鸭”是一个雏形,规模很小。未来两年、五年、十年,要多行当、多业态发展连锁经营,拓展连锁经营范围,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工作重点是以批发企业为龙头,延伸经营方式、经营触角和商业模式,打造10个特许连锁的地方品牌。几年前,荆州市实现商贸有限公司(原百货站)策划了“一家连锁”的商业模式,由于体制、资金、人才等原因搁浅,现在可以在主管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下实施。

4、出口工程,求平衡----力求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一是强化大外经贸意识,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指导工作的方式,克服内陆意识,坚定全方位对外开放信心,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出口工作的认识,坚持鼓励外贸出口国策,提高外贸企业经营水平,开拓了国际市场,强化技术改造资金,促进企业上等级,上规模。二是强抓出口产品基地建设,不断改善我市的出口产品结构。重点建设楚源、沙隆达、新生源、江汉化工为主体的化工出口基地;神电汽车、石油四机厂、洪城机械等企业为主体的汽车零部件、石油钻采设备,环保给排水设备出口的基地;奥达纺织、玉沙毛巾、福特威鞋业、联丰日用品等为主体的轻纺产品基地;洪湖德炎、越盛水产、宇祥畜禽、湖北双港等养殖业为主体的水产品、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加大扶持技 9 改力度,重点抓好品牌战略的实施,引导企业积极与国外名牌厂商合资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网络。三是建立外贸促进体系,构筑指导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抓出口产品基地建设,不断改善我市的出口产品结构。重点建设楚源、沙隆达、新生源、江汉化工为主体的化工出口基地;神电汽车、石油四机厂、洪城机械等企业为主体的汽车零部件、石油钻采设备,环保给排水设备出口的基地;奥达纺织、玉沙毛巾、福特威鞋业、联丰日用品等为主体的轻纺产品基地;洪湖德炎、越盛水产、宇祥畜禽、湖北双港等养殖业为主体的水产品、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加大扶持技改力度,重点抓好品牌战略的实施,引导企业积极与国外名牌厂商合资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网络。要切实做好人才培训、市场开拓、信息平台建设、扶持政策、产损跟踪和外贸救济等服务工作。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跟踪机制和统计制度,密切跟踪实施贸易措施给我市产业带来的效果和影响,指导产业充分利用贸易救济措施为我市产业带来的恢复与发展的时机,加快结构调整,提升竞争力。跟踪我市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影响,协调相关产业建立共赢的合作关系;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熟悉产业情况,掌握产业信息的优势,使行业协会、商会真正成为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四是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培育外贸出口经营主体。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体制新、机制活、成本意识强的优势,推动它们走向国际市场,引导和扶持它们扩大出口;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五是用外向型的引资项目壮大出口实力。抓住沿海地区企业向内地转移 的机遇,有针对性的开展引资工作。针对沿海地区产业调整,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引进生产出口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增强出口后劲,保证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依托本地区比较优势,引导外来投资者将资本投向生态环境、农副产品深加工、水产业和科技含量高的IT、机电、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领域,提高全市外贸出口的整体水平。六是着力优化外贸流通环境,加大我市外贸助推能力。商务部门和海关、商检、税务、外汇、银行等涉外部门要加强协作,努力为广大出口企业营造健康有序的外贸出口环境。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进行外经贸管理功能创新,努力同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外向型的经营机制和开放型的市场体系。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依靠法律和市场,引导、协调和监督,健全完善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外经贸服务、促进、救济和预警体系。

对于县域外贸出口。要因势利导,更多地深入基层,重点抓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了解情况,做好促进工作,按照分解目标,扎实地做好跟踪落实。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进程中,要建立完善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的外贸出口机制。

5、信息工程,求便捷----建立立体信息网络,为现代商业服务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要通过各类信息的生产(搜集)整理和发布机制,建立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服务,为快速交易服务。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市现有信息资源和载体的作用,帮助各类企业登陆信息平台;二是建立中介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并发展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1 的功能,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在市商业联合会下设肉类、酒类、成品油、美发美容、人像摄影、烹饪、汽车、水果、洗染、二次商品等以及大类或单个商品的多个行业协会和经纪人公司。通过中介组织的设立一方面促进行业自律;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一级一级为本行业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政策与法律咨询、科技推广、组织谈判与交流、行业保护、商业顾问、形象策划、市场调研、信用控制等中介信息服务。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适时组建荆州市市场调查有限公司,作为信息工程的标志性企业加以培育和发展,为商贸企业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6、人才工程,求发展----培养精通国内外贸易复合型职业经理人队伍,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素质。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规划期内,荆州商业服务业必须实施人才工程,为全行业超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利用当地高等院校现有资源,培养和开发一批人才,建立人才库,供各类企业选用。二是引进一批人才,要通过优厚的待遇吸引有识之士加盟荆州的现代商业服务业建设;三是要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用人机制和选人政策(规则),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重大项目

1、物流项目

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根据荆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一主两副”3个综合物流园区:以港口物流园区为主要物流园区,以东部物流园区和北部物流园区为辅助物流园区。建设5个专业物流中心:工业物流 12 中心、农业物流中心、消费品物流中心、农资物流中心、原料物流中心。

三个物流园区:

1)港口物流园区,地址:盐卡港区;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期限:远期(新建)。

2)东部物流园区:地址:火车站以东、荆襄河以西区域;占地:150亩;建设期限:远期(改造)。

3)北部物流园区:地址:318国道以北、荆襄高速中路以东区域;占地:60亩;建设期限:近期动工(分期实施)。五个物流中心区:

1)原料物流中心:地址:荆江大堤以南,郢都路与御河路之间的区域;占地:150亩;建设期限:远期(新建)。2)农资物流中心:地址:荆岳铁路与318国道交汇西北;占地:150亩;建设期限:近期(新建)。

3)农产品物流中心:地址:318国道以北,荆襄河以东的区域;占地:600亩;建设期限:正在建设(分期实施)。4)日用工业品物流中心:地址:长港路与豉湖路交叉口西北区域;占地:150亩;建设期限:近期(改造)。

5)工业物流中心:地址:燎原路与江津路交叉口东南区域;占地:200亩;建设期限:近期(改造)。

2、连锁经营项目

1)农家店(生活必需品)全市连锁配送:总投资60亿元(含流动资金),在全市100个乡镇,2400个行政村或建或加盟,发展2500个规范农家店。既把工业品送下乡,又将农副产品送进城,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双向物流。年购销额达150亿元,年利润22亿元,三年收回投资。

2)农资店全市连锁配送:总投资80亿元(含流动资金),在全市100个乡镇,2400个行政村或建或加盟,发展2500个规范农资店。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年购销额达200亿元,年利润20亿元,四年收回投资。

3)机电产品(包括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全市连锁配送:总投资10亿元(含流动资金),在全市100个乡镇,或建或加盟,发展1000个规范机电产品专业店。引入现代物流元素,既经营机电产品,又开展相关服务。年销售额达50亿元,年利润22亿元,三年收回投资。

3、会展中心项目

海子湖荆州(国际)会展中心: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智能化展馆,位于风光旖旎的海子湖度假区,濒临长湖,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举办国际展览、国际国内会议、各种商品展销的功能。总投资25亿元,占地25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面积共可设置近3000 个国际标准展位;拥有5万平方米的室外展览面积。配备有多媒体大屏幕、红外同声传译等现代媒介系统的豪华智能型会议;及多个中小型会议室、洽谈室和贵宾室。1万平方米的中、高档餐厅和快餐厅,可为来宾提供中西式快餐、大型自助餐等多档次及荆楚特色餐饮服务。能实现楼宇控制自动化、消防自动化和保安监控自动化,拥有先进的网络通讯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广泛的国内外展览,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客户关系网。2020 年投入使用。

4、电子商务项目

荆州电子商务中心:总投资4.5亿元,包括专业交易市场交易中心、高度数字化管理的综合仓库、10万平方米的现代物流中心等设施。中心负有建设、营运荆州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重要使命,将围绕我市大通关工程及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依托计算机网络、数据标准化和流程优化改造等现代化管理技术与手段,与口岸查验部门、运输作业单位、中介代理机构、企业、银行等联网,建设现代化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并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商贸、物流以及城市功能紧密联系,通过数据传输与处理,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以达到优化荆州口岸通关环境,提升区域物流业运作水平之目的。

三、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扩大内需,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提供保障。一是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作,构建农村市场销售网络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到2010年,我市新建和改造连锁“农家店”2000家。2009年实现家电产品农村销售额10亿元,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个百分点;二是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培育中心城区和县域中心城镇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发挥其吞吐、聚散和辐射作用,扩大商品购销。2008年,我市规划的二十一世纪物流中心项目已申报成功,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中心已于07年底投入使用,洪湖闵洪水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已投入营运。2010三个项目 15 可实现商品交易额15亿元;三是以长江流域商务协作会为平台,培育荆州地方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品的目标市场;四是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和农超对接工程,改善流通条件,提高流通效率;五是开展“以旧换新”和“以旧售新”业务,促进汽车和耐用消费品消费升级换代;六是拓展新兴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二)加强管理,包括政府对行业的管理,行业组织的内部自律和商业服务业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出台推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办法和意见,鼓励企业做强做大。要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提高行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行业自律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业内企业的人、财、物管理要从粗放转向集约,向管理要效益,加快扩大再生产的速度。

(三)加大投入,增强全行业的功能和实力。一是企业自身加大投入,更新改造经营装备,改善企业软硬环境;加强全行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商业服务业;三是各级政府制定针对行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确保企业轻装上阵,加快谋发展的步伐。

(四)制定政策,鼓励出口,提高我市经济外向度。一是优化结构,开拓市场。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拓展新兴市场。组织更多的企业参加国内广交会、华交会等大型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专业博览会,广泛寻求贸易机会。二是培育品牌,扩大效应。引导外贸企业增强创建自主出口品牌意识,把落实商务部 “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政策作为荆州市外贸企业品牌发展的重点,完善出口品牌促进体系。三是积极扶持,谋求发展。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组织外贸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外 经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要实施 “走出去”战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运用股权投资和跨国并购等新方式,在国内经济长期发展所需要的多个领域内有所作为。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原材料、半成品出口;积极引导纺织、服装等荆州市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企业设立境外经贸集聚区;把我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蛋糕”做大,加强对外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管理,推进外派劳务集中招收制度;我市作为农业大市,要扩大农业对外合作,加紧构建境外农产品生产和物流基地,参与农业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体系。各级政府要辅以相应政策扶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篇5:某县发展开放型经济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实施以“走出去,引进来”为主要内容的大开放战略,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健全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我县开放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掌握全县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总结经验、完善思路、创新举措、再掀高

潮,推动我县开放型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县政协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全县发展开放型经济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全县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的成效

(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领导招商、以商引商、专业招商、亲情招商,组团参加了广交会、西洽会、徽商大会和首届皖西北贸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仅2007年,就签订招商项目192个,项目总投资2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到位资金、项目规模和招商质量均创历史新高。浙江沪千、双鹿面粉、创安体育、生财服饰、东阳服饰、华隆化纤、恒畅纺织、天食面业、阜荣精米等一批工业项目的入驻,提高了我县产业聚集能力和要素投入效益。

(二)对外贸易较快发展,外贸出口位次前移。一是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20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111.16%,居全市第二位。二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拉动全县扩大出口的主要力量。三是实施大经贸战略成效显著,外贸出口经营主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黄岗柳编为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把柳编产业作为开放经济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柳编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努力把柳编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和优势产业。目前,全县柳编企业已达70余家,仅黄岗镇就有柳编企业36家。2007年,全县柳编产业总产值达3.2亿元,较上年增长10.3%;直接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增长114.67%。阜南已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的柳编产品主要出口加工基地。

(三)“引资”、“引智”并重,外事、侨务、台务等涉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广邀侨界朋友来我县考察、投资。近年来,我县侨办、台办、外事等涉外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为全县企事业单位牵线搭桥。特别侨办,至2007年末已邀请13名海外知名华侨、华人回乡考察,投资兴业。如美国土地银行亚洲部副总裁美籍华人方蕾一行、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负责人美籍华人任洋先生、美国明尼苏达州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副总裁纪泓先生等,先后来我县考察、讲学、交流。美籍华人史文瑟,投资2000万元,在我县创办了文瑟中学,在校学生达2000多人,成为全县一所知名的民办学校;美籍华人陈维镛先生投资兴办了龙王精米加工厂,投资总额达100万元;香港同胞邵逸夫先生投资60多万元,兴建了**县一中教学楼(现名逸夫楼)。现有的大亚集团、金港湾大酒店、县医院门诊大楼等,都是由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投资兴建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资金的注入,侨资、侨属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县经济全面发展和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积极与境外华侨社团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在各涉外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与海外的应善良基金会、朱恩馀基金会、唐仲英基金会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我县从这些社团争取无偿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全县教育、医疗等。从2006年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的爱国华人、华侨,为全县200多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小学生,连续6年每人每年捐赠700元的助养金,总计达84万元。三是“引资”、“引智”并重,积极实施“借脑工程”。国外智力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政府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借脑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技术“瓶颈”。2006年、2007年,美国鹤庐亚洲文化中心分别派两名外籍教师义务为县一中师生进行英语口语强化培训,并把**县作为一个长期的对口援助教学点。2006年四月份,日本水稻专家远腾忠光一行,在侨办和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下,组织了别开生面的农业技术干部和水稻种植大户座谈会,举办了《水稻病虫害防治及生产标准化》技术培训班,让全县人民真正了解到了最新的水稻种植和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促使全县水稻生产上水平、增效益。

(四)开放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2007年,**县“工业推进年”活动顺利开展,工业项目投入完成5.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7.3亿元,增长30%,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2亿元,增长42.7%,增加值3.62亿元,增长42.2%。上缴税金3294万元,占全县税收的23.2%。工业园区完成18条道路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五通一平”,入园企业68家,工业产值5.35亿元,初步形成卫生洁具、板材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机电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实践证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了改革,促进了发展,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技术进步,促进了人们解放思

想,转变观念,促进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经贸作为融入国际经济的主渠道,开放型经济对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突出和重要,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关系着整个经济发展的全局。

二、近年来我县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积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全县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把开放带动作为加快**县发展的主战略。各乡镇、各部门也制定了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并在全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对外开放、专业知识、政策的培训。初步形成了上下结合,相互联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良好氛围。

(二)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抓手,以更加有为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方法,推进招商引资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健全招商引资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建立起常态化、持续性的工作格局。完善招商引资调度制度,严格实行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奖励,做到意向项目促升级,签约项目促开工,建设项目促进度,竣工项目促投产。二是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在地域上,把江浙沪作为重点。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积极利用已经初步建立起的网络和人脉,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大规模、成批量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东向招商战略,在江浙沪设置“观测台”、设立“风向标”、建设“桥头堡”,全面迎接长三角辐射和产业转移。在格局上,把工业作为重点。把引进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力争全年工业项目引资额达到招商引资总额的50%以上,以工业大招商促进工业大发展,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在效果上,把质量作为重点。在推动招商引资数量增长、总量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企业影响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无污染,产品附加值高、投入产出比高、财税贡献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注重产业链整体引进、上下游梯次落地,形成招商引资的规模效益。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1)强化领导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招商,亲自谋划,亲自接待重要客商,亲自参加重大项目洽谈,亲自协调解决项目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强化专业招商。继续加大小分队招商力度,提高驻点人员专业化招商能力,切实发挥小分队的对外开放窗口、感情联络纽带和信息沟通平台的作用。(3)强化以商引商。全力做好亲商、安商工作,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客商的满意度,通过他们宣传阜南、引进客商。(4)强化园区招商。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政策空间和良好条件,发挥其招商引资的窗口作用、示范作用和主阵地作用。四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在全社会努力培育你投资我铺路的气量、你赚钱我保护的胆量、你困难我帮助的度量、你发财我发展的雅量。从最棘手、最让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强送原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一是鼓励农民工“走出去”,积极实施“凤返巢”工程。我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3万人次,年创收达15亿元,他们回乡创业,带回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为发挥农民工的作用,我县积极建立村级基层工会组织。仅2007年,我县在三塔、鹿城、田集、王店孜等乡镇的89个行政村建立了工会组织,吸纳农民工会员8823人。通过组织,鼓励他们“走出去”,积极引导他们学习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有针对性地培训高技术劳务,增强劳务发展的后劲。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建立健全阜南籍在外知名人士信息库,聘请招商引资联络员,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创造机会,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鼓励外出人员返乡投资创业。二是鼓励企事业单位“走出去”,实施大经贸战略。以大企业、大项目为重点,开展对外承包工程,深度开发国内、国际市场。在信息、政策、出国审批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千方百计鼓励、帮助、支持企事业单位“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考察、学习、交流经验和招商引资等。千方百计扩大进出口,建立完善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大经贸战略,外经贸经营主体实现了多元化。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柳编等优势产品出口比重逐年提高。

(四)健全完善商贸流通体系。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推进了现代开放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推进商贸流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壮大了黄岗柳编、会龙辣椒、皖西北农产品物流、建材大市场规模,逐步形成农产品、建材、小商品、农机、柳编、蔬菜、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群。搞好服务,促进新百购物广场、明珠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建成开业。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工程、“新网工程”,推动农资店、日用消费品店向标准化、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发展。鼓励和引导住房、汽车、通信产品消费,积极培育教育、体育、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粮食仓库、农机和汽车大市场;鼓励商、粮、供等企业利用闲置土地、仓储设施,寻找合作客商,发展物流配送、超市专营、连锁经营等现代业态,建设高档次的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企业群体,力争把我县建设成区域性物流中心。二是不断壮大运输服务业。抓住我县农产品、林产品和工业产品等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人流物流不断增加的机遇,积极发展、壮大运输服务业。大力发展专业运输,引导货运业联合经营,走规模化经营、公司化管理之路,把运输业做大做强。三是逐步扩大出口贸易业。出台对外贸易奖励政策,大力培育出口主体,壮大进出口队伍,抓好重点出口商品、重点出口企业和重点出口市场,在确保柳编等优势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推动水暖洁具、林产品、纺织服装等产品出口,努力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

(五)积极推进乡镇扩大对外开放。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乡镇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确定以省道328、202为轴线,以鹿城、田集、三塔、黄岗、曹集、中岗、张寨等有条件的乡镇创建工业功能区为支点,着力打造“一园两线多区”的工业发展格局,拓展工业发展平台,全力支持和鼓励乡镇发展开放型经济。多方筹集资金,加快黄岗柳编功能区内道路、供排水设施、供电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集中区功能,带动柳编产业发展。柳编工业集中区内现有36家柳编企业,其中销售额千万元以上的有6家,拥有出口直销权8家。并依托柳编产业推动招商。2004年以来先后有河南、山东、北京、深圳、香港等地12家企业入驻黄岗柳编工业区。同时还引来了世界500强排名第四的瑞典“宜家”以及美国“华通”、“沃尔玛”、“志辉”等国际知名企业来黄岗设立定点生产厂。

(六)注重发挥外事、侨务、台务等涉外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外办、侨办、台办等涉外单位,强化对外联络职能,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优质服务,有效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和渠道优势。邀请和接待层次高、规模大的来访团组对我县企业进行考察,组织企业出访,对外联络交往和国际商务交流不断扩大。

三、存在的问题

回顾近年来的对外开放工作,我县与自身相比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和发达省份的县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扩大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我县与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及海外知名人士、企业集团的联络、沟通不及时、范围小,让世界了解开放、真实的阜南不够。二是经济外向度低。近几年,全县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60.3%的平均水平。三是对外开放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口结汇核销等办事服务机构;随着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扩大,机构人员不配套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各乡镇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五是我县出台的有些优惠政策尚不配套。六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工作思路

(一)凝神聚力,积极推进整体对外开放。我国加入wto以后,为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加快阜南发展,县委、县政府要结合实际,审时度势,继续把实施开放带动作为加快全县发展的主战略。一是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外资与内资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县对外开放水平。二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修正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无论从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政策措施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近年我县对外开放能取得较快的发展,与这些政策支持体系是分不开的。一方面要保持现有扩大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政策、法规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参照国际、国内通行规则,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研究出台新的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法规。这两方面都需要我们的继续关注、大力支持。通过政策促进,提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扩大和提升现有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加快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二)搞好规划,做大做强我县开放型的优势产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要求,积极推进黄岗柳编等优势产业功能区的规划建设,把黄岗柳编等优势产业功能区打造成阜南工业经济的新亮点。采取政府牵头,企业主导,农民专业协会或经合组织参与,农民自愿的方式,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发展订单生产,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以利益关系为纽带,以合同契约为保证,平等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延长和拓展产业链,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重点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示范带动作用,扶持、引导他们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的生产组织化程度,通过专业协会或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柳编等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成立集团公司,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运作和管理经验,推出统一品牌,共同推进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标准化进程,做大做强柳编等优势产业。

(三)加大宣传,树立整体形象。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传媒,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县开放带动主战略,宣传我县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宣传我县优秀的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家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先进典型,宣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展示阜南对外开放的新形象,为全县开放型经济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柳编等优势产业,统一品牌和包装,树立整体形象,走出家门,全力进行宣传促销。一是政府搭台。抓住省内外举行重大涉外经贸活动的时机,组团参加,进行宣传,提高阜南的知名度。二是部门搭台。如外事、侨务、经委、发改委等涉外部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企业与海外华人华侨、国外企业及人士牵线搭桥,向海外华人华侨、国外企业及人士推销我们的优势产品,让他们走进来深入了解的同时,也创造机会,让我们的柳编业主们走出去,推销自己。三是自已搭台。积极筹办国际性的黄岗柳编艺术节、产品交易会,让海外华人华侨、国外企业及人士走进阜南,让国内的产品工艺汇集阜南,让全国人民注目阜南,提升和巩固阜南柳编产品的市场地位。

(四)扩大开放,继续加大和提高招商引资力度和水平。县委、县政府要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领导招商、以商引商、专业招商、亲情招商,组团参加了广交会、西洽会、徽商大会和皖西北贸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拓宽对外对内开放的视野。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引进和利用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式,加快我县柳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建立合作机制,以沪、粤、苏、浙等地区合作为重点,吸引知名企业、集团与我县企业合作,提高我县相关产业的档次。

(五)密切协作,形成开放合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商务、财政、税务、海事、银行、外汇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外事、侨务、台务等涉外单位部门联动机制,共同为谋求开放型经济的更大发展,形成合力。出口企业做好产品国际安全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以及环保认证,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促进农产品、食品、畜产品出口企业的对外注册。充分发挥柳编等优势产业出口功能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谋求开放型经济的更大发展。

(六)加强监管,优化发展环境。继续优化投资硬环境,重视优化投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严格做到制度公开,政策透明,减少层次,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切实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继续实施投资环境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加大力度整治“四乱”,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加大对执法人员尤其是一线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实行领导包案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监督作用。不断改善优化阜南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勐腊县对外开放发展情况和人民币流通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勐腊县信息简报04-22

勐腊县民族中学范文06-13

勐腊县交通局公开承诺书04-20

勐腊县财政局公开承诺书04-22

勐腊县解决原民办、代课教师公告(第二号)04-27

勐腊金融04-18

勐腊工业园区民族特色食品加工厂项目建议书04-22

上一篇:测绘法规与管理考试重点下一篇:电工技师自我鉴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