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市人民检察院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2024-04-29

9市人民检察院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报告(精选6篇)

篇1:9市人民检察院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市人民检察院 XXXX 本法治 X 府建设

工作总结报告

XXXX 年,X 市人民检察院法治 X 府建设工作在市委和省(市)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 X 发展大局,仔细落实《X 市法治 X 府建设实施方案(XXXX—XXXX 年)》文件精神,联系检察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检察 XX 法律监督职能,为我们市法治 X 府建设每一个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证.现在把 XXXX 年市检察院法治 X 府建设工作情形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安排,责任落实到位 市检察院党组仔细学习党的 XX 大和 XXX 新时 X 中国 XX社会 XX 思想,贯彻落实 XX 届 X 中全会关于全部依法治国的决定和省(市)委“X”的系列决策安排,自觉提升政 X 站位,将法治 X 府建设放进检察工作的整体安排,具体到每一个检察业务工作中:一是市院一把手亲身抓本系统法治 X 府建设工作.市院检察长 X 同志在年初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法治 X 府检察工作目标,安排安排工作任务,要求要严格依法,依程序办案,把严格公正司法作为检察 XX 推动法治建设的核心要求.二是强化司法责任改 X,强化“两法衔接”,举办审查逮捕听证制度试点,强化行政检察和全部强化公益诉讼等,全方位推动法治 X 府建设.三是稳步推动司法体制改 X 的落实.紧密围绕党政机构改 X 原则和检察职能变化,以专业化为导向,“捕诉一体”为重点,严格依照省(市)检察院要求,主动指导 X 各区县(市)院稳步完成内设机构改 X 工作.二,立足检察职能,强化法治建设措施 狠抓执法办案,推动全民守法,推动法治 X 建设效果明显.一是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推动树 XX 治.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故意杀人等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反馈强烈的犯罪,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法推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化解,适时办理群众控告,申诉,举报等案件.XXXX年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 X 人,提起抗诉 X 人.二是主动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全市 X 名检察长,副检察长或检察官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使用开学季等组织普法课堂进校园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下乡(镇)普法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与群众

生产生活密切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法治建设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增强全民法制素养,营造良好的法治气氛.三是参与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准.全市检察 XXX 检察服务大厅全部投入使用,以参与重点人群治理为抓手,依靠职能实现个别化矫正与治理,凸显社会治理效果.强化扫 X 除恶提升治理水准,推动平安 X 建设.建立完善提前介入,挂牌督办,会商研判,案件统管,深挖线索“保护伞”“X 后 X”等工作机制.抽调 X 名员额检察官组成“捕诉一体”涉 X 涉恶案件办理团队,对涉 X 涉恶犯罪批捕 X 人,起诉 X 人.常态化的组织涉 X 涉恶案件庭审观摩研讨活动,提升公诉人员指控犯罪能力,坚持严把案件质量关,强化涉 X 涉恶案件的立案,侦查,审判环节的法律监督,依法甄别 X 恶势力,防止人为“拔高”凑数或降格处理现象.对公安 XX 报请批准逮捕 X 人,移送审查起诉的 X 人依法不认定为 X 恶组织成员,与此同时追捕 X 人,追诉少罪少犯 X 人,追加认定犯罪事实 X 起,提出抗诉 X 件.检察 XX 扫 X 除恶工作受到上级监督检查组的肯定.维护市场秩序,推动法治社会经济建设.仔细落实省(市)检察院“X 检 XX 条”规定,出 X 服务保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强化与工商联的沟通联系,扎实举办定期走访,召开联席会,检察开放日等多样方式的检企共建活动,推动保证市场公平竞争,推动市场交易法治化.着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等经济犯罪活动,批捕企业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以及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犯罪 X 人,起诉 X 人.努力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发挥检察建议在社会治理中的司法推动作用,立足检察建议“刚性和精准”监督,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全年检察 XX 共发出检察建议 X 条,举行检察建议公开宣告 X 次,切实的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保证了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三,努力完善“两法衔接”机制,逐渐规范行政执法 市检察院和市 X 府法制办共同领头推动“两法衔接”工作以来,市检察院主动作为,主动发挥领头单位作用.市检察院深切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全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情形报告的审议意见》.年初市检察院与市

中院会签纪要,建立了解决“行刑衔接”案件轻缓刑居多问题的工作机制.X 月,市委编办依照党政机构新一轮改 X,将市级议事协调机构“行刑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由原 X 个调整为 X 个.作为唯一参与全省(市)“两法衔接”平X 建设的市,县(市)级检察院,市检察院和东坡区检察院主动配合省(市)检察院举办“两法衔接”平X的开发与安排,提出的平X 架构方案和关键 X 段检索方案建议被采纳.到现在为止,全市“行刑衔接”信息共享平X 运行情形整体良好,所有“行刑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均在平X 上进行了初始化.检察 XX 使用平X 对执法信息进行分析,梳理,适时发现以罚代刑,有案不移,有案不立等问题,适时举办切实监督.到今年 X 月底,全市映射在“行刑衔接”平X 上的行政处罚案件 X 件,涉嫌犯罪案件 X 件.X 月,市检察院办理《关于全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情形报告的审议意见》情形,接受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 X 次会议满意度测评,满意和大致满意率达 XXX%.“两法衔接”工作大致形成了“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以人大《决定》为保证,以衔接机制为路径”和“党委坚强领导,X 府有力推动,人大强化监督,检察 XX 协调推动,成员单位各负其责,有关方面主动配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的“两法衔接”工作大格局.四,下一步推动法治 X 府建设落实的安排 XXXX 年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人大的切实监督下,主动把检察工作融入到 X 市的发展大局中,全部履行检察职能,为实现 X 社会稳定和 XX 久安做好司法保证.

篇2:9市人民检察院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一、学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一)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全面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印发了《2019年秦皇岛市抚宁区政府学法计划》,采取集中学习、举办讲座、部门领学、专家授课、组织培训和自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截至目前,已开展政府常务会集体学法8次,学习了《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统计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1号)》等。

(二)刚性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明确普法责任,“七五”普法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制定出台了《全区普法责任清单》,以条款的形式将普法责任进行了细化、量化。抓好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28家单位在紫金山广场举行了集中宣传活动,共悬挂宣传条幅34条,摆放展板75块,发放宣传资料13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800余人次。深入开展“法律九进”,突出抓好机关、学校、农村、社区、宾馆等人群密集区和公共场所的普法宣传。加强以案释法,开展司法、执法典型案例解读宣传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动漫、微电影、公益广告、普法栏目剧等法治文化作品创作。2019年,我区制作普法微视频52个,普法音频91个,播放普法公益视频571个,可统计群众收看点击次数2.668万次,受到群众点赞1.9万次。举办法治宣讲和法治文艺演出。我区4支法治文艺演出队活跃乡间社区,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群众公共文化活动中,利用空闲时间让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品尝到“法治大餐”,2019年演出40场次,观看群众近4万人次。加强全区普法新媒体建设,巩固我区新媒体普法成果。抚宁区法治宣传微信群目前拥有成员106人,在信息交流、法治宣传、典型选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我区抚宁司法公众号发布信息25条,阅读数1082人次,今日头条客户端发布信息18条,点击数7375人次。

二、狠抓制度落实,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

(一)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登记制度,推行企业注册、公章刻制、发票申领一站式串联审批,充实窗口力量,开设群众事项办理自助服务区,积极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全程电子化登记工作。对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企业开办时间力争1个工作日完成,一般企业2个工作日完成,极大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创业热情。大力推进“多证合一”工作。简化、整合相关证照申请材料,实现线上线下信息共享。持续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实行住所申报承诺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现了全省“五十证合一”我区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目标。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采取“告知承诺制、优化准入流程”等措施,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等突出问题。认真开展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认证工作,在窗口摆放下载“工商注册身份验证app”二维码,印刷“工商注册身份验证app操作指南”3000多份,供申请人使用。为企业提供免费代办服务。积极探索政府购买代办服务,免费代办,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代办能力,助力登记提速。

(二)优化审批流程。全力压缩项目审批时限。精简审批环节,实施了项目流程再造,编制了抚宁区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流程图、抚宁区企业投资核准备案类项目审批流程图。制定了《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的工作方案》,对多规能够统一、具备并联审批条件且审批系统完备的各类项目审批时间再压缩,力争做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全市最短、全省领先。全面推行区域评估、告知承诺、联审联验制度。出台了《项目建设行政许可案卷标准及档案管理办法》,企业提交资料数量降低30%以上。对重点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在项目审批各阶段提前介入,领导责任分包,加强领办、带办保姆式服务,创新推行了建设项目“审批承诺”、“容缺受理”机制,建立专项会商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今年以来召开项目建设联合指导会议80多次,对戴河亲水湾、冰糖峪旅游路、日昌升机械零部件等项目,组织联合指导服务,加速推动项目进展。

(三)提升政务服务管理水平。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之间“三位一体”运行机制。政务大厅科学分区。设置了不动产登记服务区、医疗保险综合服务区、企业注册服务区、项目审批服务区、车辆驾管业务区和综合业务服务区6个服务区。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完成对审批大厅升级改造工作,购置自助查询机等电子设施,大厅设立了群众自助区,添加大厅wifi系统,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同时积极推行领办、导办服务。创新设立了服务指南二维码墙,推行掌上服务指南查询,提升大厅智能化办公水平。印制办事服务指南30000多份,分类放在大厅窗口,方便群众查询。在抚宁区政府网站和信用秦皇岛已公开各类审批信息1800余项。全面推行统一受理、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公开公示等制度,依法实施透明、廉洁、高效的“阳光审批”机制。加快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按照“三级四同”标准,组织28个单位对592个政务服务事项完成政务标准化梳理,保证事项实施清单内容线上线下高度一致,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同时提升网上办理业务质量,组织各单位充分接入市级网上审批系统,实现行政审批局事项网上可办理比例超过99%,全区网上可办理事项超过80%。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10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加强对乡镇政务服务工作指导,组织全区11个乡镇和362个行政村(社区)开通政务服务平台主页,并录入乡镇级政务服务事项120余项,做好乡镇政务服务事项平台应用的各项准备。规范窗口行为,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开展经常性谈话提醒,落实审批巡视巡察制度,持续开展作风整顿工作,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将企业办事成本降到最低。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考核,接受社会监督。规范窗口工作人员仪容仪表、举止行为、文明用语等日常工作行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塑造优质服务形象。

三、优化政府机构、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全面落实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实现了四个到位,即:机构按规定设置到位;

部门“三定”规定落实到位;

职责整合、划转并履行到位;

人员编制调整、划转到位。印发《人员划转工作方案》,共计划转人员2734人,其中:行政78人,行政工勤4人,全额事业298人,差额事业914人,自筹事业263人,离退休1022人,遗属155人,已形成划转清单并履行划转手续。

四、强化管理监督,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对区政府及办公室制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前置审查和备案,重点审查三方面内容:一是合法性。审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及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衔接情况。对发现文件中个别条款表述不合法、不规范,听取相关部门意见,逐条进行修改,使其规范化、合法化。二是可操作性。审查内容是否明确具体,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具备实施的环境和条件。三是民意性。审查报送单位是否听取有关部门意见,意见不统一或分岐较大的,进一步协调后再作出审查意见。共审查、备案、公布规范性文件2件,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

(二)部署完成清理工作。起草、印发《关于做好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文件清理工作,明确清理范围、清理重点、报送时限等。区本级规范性文件废止3件、继续保留7件,印发《2019区本级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抚政办字〔2019〕49号)并在政府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布。

(三)继续做好法律文件的审核。对区政府及部门对外签署的合同、协议、文件,联合或委托法律顾问进行审核把关,提出意见建议。

五、强化制度约束,全面落实依法决策

(一)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具体范围,健全调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跟踪反馈、责任追究等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确保重大行政决策拟制过程中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细化合法性审查范围、提交审查要件、内容、方法、时限以及部门职责,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二)坚持区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把关作用,畅通了政府领导与法律顾问的沟通机制,提高政府依法决策水平。

(三)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将购买法律服务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参与政府依法决策、防范行政法律风险的作用。各乡镇、各部门均按要求聘请执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

六、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工作深入扎实推进,较好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不断拓宽信息公开渠道,继续抓好公共资源配置领域、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按照我区出台的《关于印发政府工作规则和会议制度的通知》,将“五公开”工作落实到公文办理、会议办理程序机制中。按时按质做好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在政府门户网站预决算公开专栏,完成区本级部门决算和预算公开,协助全区67个单位完成预决算公开,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公开全区财政收支情况。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指标指引》的通知精神,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七、强化过程监督,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印发了《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做到执法行为过程信息全程记载、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全面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推进信息共享,按照国家平台统一标准规范和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全区政务服务平台。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人员激励机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平时培训和考核,加强专项督察,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确保三项制度的深入落实。各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全年不少于40学时。举办各乡镇、城管执法培训1次。举办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法制审核机构负责人、有执法职能的科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执法文书制作人员、2019年新增执法人员参加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暨《河北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培训1次。

(二)加强执法人员管理。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组织全区执法人员执法证件年检考试,全区24个行政执法部门840人报名参加,其中考试成绩合格800人,不合格40人,合格率为95%。对被清理及年审不合格执法人员进行注销,执法证件予以收回。及时对机构改革部门行政执法人员换发新证,我区换证人员396人。组织我区149人参加了2019年新增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经过培训和考试后,57人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同时,扎实开展行政执法业务培训工作,对各镇和行政执法部门的业务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全面提升了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有序组织开展罚没许可证年检工作,我区年检合格的罚没机关及其罚没许可证正本21个、副本32个,换新证工作均完成。

(三)全面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推动行政执法公示平台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行政执法公示工作的通知》,督导做好各部门的行政执法公示工作,推行网上办案、执法公开、执法信息共享、行政执法监督,完善守法信用记录制度,落实我区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督促各部门门户网站的信息及时更新、维护,形成常态化信息公示机制。

八、强化矛盾化解,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发挥复议功效,积极化解行政争议。在严格按照《行政复议法》规定的条件、程序、时限,认真受理、审查的基础上,依法受理、审查行政复议案件17起,依法终止2起、维持6起、责令履行8起,不予受理1起。

(二)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转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体系。文件下发后,我区各行政机关负责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出庭应诉率达到要求。

篇3:9市人民检察院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一、职能科学是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职能科学确定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首要条件是有着特定原因的。

我国政府曾经走过了一条职能确定并不科学的十分艰难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政府在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影响下, 主要按“苏联模式”建立起来。“苏联模式”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重要特点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 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 国家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政策、统一指挥的办法去管理经济;政府部门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权力无所不及, 其触角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政府权力和经济权力的界限、政府与企业的界限已经湮灭。经济资源完全由政府以指令性计划加以配置, 企业从人、财、物到产、供、销完全由政府支配;并由此使政府权力日益强化, 政府机构愈加臃肿庞大。这种高度集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了我国政府机构近30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的经济关系、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 是伴随着我们对计划与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开始的。这种认识又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十二大, 讲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十三大时, 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提出了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十四大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正是由于我们对计划与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步步加深, 我国实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 采取了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扩大市场调节范围的改革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根本上改革了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和经济关系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转变职能, 从经济事务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 做到政企分开, 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把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企业, 属于市场调节的职能转移到市场, 属于辅助性、技术性、服务性的职能交给事业单位和服务性组织,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就必然地要求改革原有高度集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 我党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党的十四大, 提出了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 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和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 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 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

党的十五大以来,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日趋完善,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不断扩大, 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 与传统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其表现出的弊端是:政企不分, 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能形成科学决策的投资体制, 容易造成责任不清和决策失误, 难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 许多本应该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或者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来解决的问题, 也是通过设立政府机构管理, 把过多的社会责任和事务矛盾集中在政府身上;政府机构重叠庞大, 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 不仅滋生文牍和官僚主义, 助长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 也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这都表明, 政府机构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性, 是政府机构需要改革的深刻根源;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严重滞后, 阻碍了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轨过程中, 经过长期的探索, 学界和政府自身对我国政府的职能逐渐明晰一致起来。我国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强化市场经济法制建设, 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依靠宏观调控手段, 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 促进本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转变职能和精简机构, 实现政府自身的改革。

二、结构优化是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外在形象

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以来, 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努力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 “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常常伴随着改革不肯离去。

“怪圈”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的。主观上没有从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问题入手, 或在改革中没有把它落到实处;只是在机构的裁减和隶属关系的转移上想“点子”“抠”人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机构改革必须抓住转变职能这个关键, 但由于我国政治与经济二元化的过程只是初始阶段, 政府部分除直接经营着庞大的公共服务行业以外, 还各自从其管理的经济活动中抽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一个部门、地区的经济发展好坏更直接关系到主要领导人的政绩。

客观上将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紧紧地捆在了一起。政治与经济的结盟, 政府行为尤其是地方政府行为的过分商业化, 社会组织的“官本位”化以及法治结构与功能的被分割, 使政府行政权力继续在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政府在职能不变, 工作量不变, 人员职责不清的情况下, 机构虽然有撤有并, 但原有职能并没有从根本上转移或消失, 领导方式、工作作风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样, 改革的风头一过, 增人设机构, 重蹈旧制的新一轮“怪圈”又回头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转变政府职能, 就是要求政府做到不该管的退出来, 该管的一定要管好, 不该管的, 管不好的要受到公众的质疑和问责。但是, 这要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呢?条件是政府机构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模式, 真正触动高度集权、政企不分、权力高度集中到要害部门的利益格局。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调整政府组织结构, 按照不同的职责, 政府机构合理划分为宏观调控部门、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国家政务部门。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 调整社会服务部门, 加强执法监管部门, 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这样, 才能真正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 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 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 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把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 这样, 才能真正克服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机构重叠庞大、人浮于事、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做到机构真正精简。这样改革的实质是需要对政府权力界定和限制, 实质是权力转移和重新分配。

有些行政性主管部门不愿被撤销或摆脱企业, 有些政府官员不愿从琐细事务中脱离出来, 皆因利益驱动使然。因为主管的事务越细越多, 就越接触利益, 就越能享有特权, 也就越容易以权谋私。这不仅是改革的巨大阻力, 也是市场化过程的极大障碍。正因为这一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将这四个分开做为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先决条件。

三、廉洁高效是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评价标准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是廉洁高效的政府, 也只有负责任的政府才能实现高效廉洁。廉政意味着政府及其官员坚持公共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如果政府官员为政不廉, 政府中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泛滥, 实质上是政府官员以渎职为前提谋取个人私利, 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 这样的政府显然不会是负责任的政府。

责任政府与行政效率具有内在的互动关系, 一个政府有效率才能切实地履行政府责任, 同时负责任的政府才能有效率。责任政府与廉政也是相辅相成的。政府公共管理责任的确立与廉政具有共同的制度基础和人格基础, 贪污腐败官员在人格上的堕落表明已经失去了对公民、对社会的负责精神, 一个不廉洁的政府不可能把公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全心全意对公民负责。因此, 公民对政府廉洁高效的诉求, 最终转化为建构政府公共管理责任机制。

不容回避的是中国的腐败几乎覆盖到所有领域, 现存的法律和政治机制不足以有效地遏制它的蔓延。所谓“中国特色”的腐败就是基于等级制的特权, 各级掌权者合法地、不受监督地大量消费“公款”按“级别”享受各种待遇。这种现象不但没有随着全社会经济增长而减少, 反而不断加剧。严重的财富分配不公, 高度的社会不公正和普遍的道德下降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政治体制之所以非改不可又难以起步, 都源于此。

新世纪以来, 尽管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不断增长, 但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建造豪华办公大楼的情况却屡禁不止。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是行政机构膨胀、人员庞杂, 不仅造成行政机构人员经常性的开支、工资, 办公费用等的高涨, 而且造成行政摩擦、效率低下等“九龙治水”的现象。

有专家分析认为, 我国行政成本支出居高不下由五大原因所致。一是机构编制急剧膨胀导致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迅猛。我国当前吃财政饭的总人数已达4000多万, 这意味着全国人口中, 每20多人就有一个属财政供养。二是政府行为和公务消费缺乏有效的约束评价机制。目前, 对职务消费缺少明确的标准和限制, 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包括行政公务支出在内的财政支出, 更偏重预算的制定、偏重支出规模的合法性, 而对资金的使用过程缺乏管理和效益评估, 三是政府支出不公开透明。一方面政府支出没有全部纳入预算, 还存在大量的不受监督的预算之外的政府性资金。另一方面, 即使是预算内, 行政成本也未见详细的数据公布。而且, 预算编制不完整, 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不到位。部门利益对财政改革形成了较大的阻力, 财政部门难以制约, 很多不合理的收费本应该停止收取, 但现在是超收奖励、罚款分成, 把不合理的收入合法化了。以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重点”之一———公车消费为例, 据粗略统计, 我国目前有350万辆以上的公车, 包括司勤人员在内, 年耗数千亿元人民币。如此高耗费的公车制度, 其改革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突破, 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形象。

面对政府行为不够廉洁的现实, 我们还缺少足够治理的制度安排。让公众督促政府遵循公共责任, 前提是要有明确的公共追究责任机制。这就需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至少明确个体哪种行为是合适的, 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 如果做了不合适的行为就要追究责任。有了这个“明确”, 公众就能很方便地督促政府负责任。具备了公众追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责任的机制, 就可以促使政府负起责任。当前, 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机制, 公车改革为什么难以彻底进行, 就是因为公车私用不是公众不知晓, 而是知晓后没有追究政府责任的机制。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及大部制, 要求“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大部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就是要逐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 使得政府公共服务能够更及时更有效。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国务院推出了5个大部, 但运转得并不是很顺畅。交通运输部组建以后, 铁道部本应成为其中一个机构, 但却并未纳入其中。交通运输部虽然将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等相关部门整合进来, 但其运转基本都是各自独立的, 没有完全融合好。理清权力清单, 明确政府部门之间的权限, 防止权力腐败的工作还远远没有实质性进展。

篇4:9市人民检察院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笔者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才有生命力。毛泽东说过,我们的农村支部书记都懂得辩证法,他们会扳起指头,“一分为二”,既讲成绩,又讲缺点。但我们的有頭脑、有水平的报告撰写者们怎么忘记了这些基本道理,居然只知道讲成就,不知道留哪怕一点点篇幅讲问题了。诚然,成绩应该讲,不讲成绩也不符合事实,但不宜仅陶醉于“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还应该看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事实上,我国目前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法治建设方面恰恰存在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人民最不满意、最为关注的。就2009年来说,群体性事件、典型大案要案甚多,上访、信访数量居高不下,舆论报道和群众关注的案件和事件比比皆是,社会矛盾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明显增强,而且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劳资纠纷、医患矛盾、环境污染等敏感事件上,一些报复社会性犯罪案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我国法治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因此,作为《法治建设年度报告》的撰写者们如果真正关心天下苍生,就应该秉笔直书,急党之所急,急人民之所急,善于发现问题、挖掘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歌功颂德、评功摆好。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法治建设状况离开党中央要求的“三个至上”尤其是其中的“宪法法律至上”还有很大的距离。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十年建设法治政府目标,至今已过去六年了,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下大工夫“向国内外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新进展”,还不如下大力气寻找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法治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寻找我们法治建设中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比如由民间研究机构所总结的“宪法性事件”以及“影响性诉讼”不但没有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反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法治建设。

说实在的,如果单看《2009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的内容,无论如何也得不出2010年需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结论。这也说明,这篇洋洋洒洒的报告缺乏足够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更没有从战略上、根本上、基础上来研究我国法治建设的有效路径。也许,撰写者们会说,这个报告就是讲成绩、讲成就的,是为了向国内外宣传我们的成就的,但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与时俱进,千万不要低估国内外人民的认识水平。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久经磨难和锻炼的中国人民已经有了很强的识别能力,他们非常善于“一分为二”,他们完全尊重实际,不信邪、不盲从、不为妖言所惑,也不会因为有人把我们的事业说得一塌糊涂、一团漆黑而跟着起哄,不要太轻看我们的人民了。国外人士也是如此,即使在我国处于“文革”这样严重不正常的时期,还有许多国外人士客观看待中国,更何况中国在国际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不会故意“抹黑”咱们中国的。因此,我们的报告越是实事求是,越是全面深刻,就越能说服人,就越能给人启示、鼓舞信心。笔者以为:什么时候我们的这类报告既反映成绩,又反映问题;既指出问题,又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那就实事求是了,那样才会真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一步显示出无比旺盛的活力和无限美好的前景”(见该《年度报告》)!

篇5:9市人民检察院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201X 年,X 市审计局在省审计厅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为指导,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目标,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健全常态化审计监督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法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审计机关法治建设 市审计局党组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认真落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首先,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局法治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办公室设在局法制处,负责研究提出审计机关年度法制工作计划、审计法规建设、审计法制宣传培训、审计项目审理和质量检查、处罚听证、行政复议等日常工作。其次,党组书记、局长认真履行法治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将法治建设工作作为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一并部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明确分管副局领导具体抓,并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机关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强化对责任处室的履责要求,并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及评先挂钩,使全体审计人员牢固树立科学审计和依法行政理念,并积极转换为审计工作实践中的自觉行动。第三,狠抓落实,年初召开局长办公专题会议,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完善质量控制、强化法治机关建设和提高法律服务水平,紧扣年度审计工作任务与目标,研究制定并下发《全市审计机关法治建设依法行政审计普法工作要点》,使法治建设工

作有计划安排、有调研检查、有督查考核。第四,强化法制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法制人员,加强对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审计法制经费支出的保障。

二、认真实施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深入推进决策法治化 市审计局认真落实《X 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明确决策程序、范围、权限,将重大行政决策纳入法制化轨道,规范审计权力运行。坚持执行 201X 年制定的《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实施办法》,连续五年聘请专业律师作为市审计局法律顾问,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对信息公开和行政复议事项的把关以及协助应对将有可能发生的行政诉讼方面法律准备工作等方面的更大作用。

三、清权约权,完善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市审计局始终坚持将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提高审计机关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性基础工作,抓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审计执法行为,积极防范审计风险。一是,按照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对行政强制自由裁量权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及合法性审查情况进行了认真清理,并通过单位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认真落实关于建立 X 市行政执法监督云平台的要求,对审计处罚、审计强制两类权力自由裁量权的标准进行梳理,按要求予以细化,进一步推动审计执法权力标准化、电子化管理,以提升行政执法效率和监督实效。三是,修订了《审计业务会议制度》,规定在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审计结果类文书前,实施审计项目的业务部门应负责提起召开审计业务会议,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适用法律法规和审计处罚幅度及其他重大审计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审定,保证依法依规出具审计结论。四是,按照市政府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

政执法公示三项制度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审计工作特点,制定市审计局《审计执法公示制度》、《审计局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重大审计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进一步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审计。五是,制定《审计档案对外借阅管理暂行规定(试行)》,规范办理市委巡视组及市纪委等部门来函协助事项,并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审计反腐倡廉的利剑作用。

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市审计局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遵守审计法律法规,着力服务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 X 建设,聚力跟踪招商引资、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亮点区块、城市绿心、四水共治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紧紧围绕改革发展、民生福祉、生态环保、资金绩效、反腐倡廉五大领域,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全年完成审计项目 X 个,查出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金额 X 余亿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 X 余件,提出审计建议 X 条。市人大常委会对三个同级审整改工作事项均给予了“满意”评价(最佳)。

(一)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落实业务会议制度 市审计局不断规范“审计组长审核、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复核、法制部门审理”的三级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突出抓好审前准备、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关键环节,构筑审计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三道防线。每一个审计项目都必须经过法制部门审理,法制部门全面把好审计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和审计执法质量关,全年累计完成审计项目审理 X 项,所提出大部分审理意见被业务部门采纳。网上审理同步开展。注重抓好审计业务会议制度的落实,所有审计报告坚持审计业务会议集体审定制度,财政同级审、经济责任审计、重大的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大型国有企

业审计等重大项目的审计报告由一把手主持研究审定,确保事实准确、处理得当、程序规范,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二)实施审计“双创工程”,提升审计质量 市审计局始终把审计质量视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以持续推进创优秀审计项目、创精品审计成果(“双创工程”)带动审计质量的提升。积极履行审计问题整改督查职责,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绩效考核指标落实到位。一是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将创优目标定位于“力争荣获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力保全省优秀审计项目”,通过组织开展对参评审计项目的打分评比,评选出审计成果、审计规范等方面居领先位置的优秀审计项目,总结交流推广样板经验,充分调动全局审计干部创先争优的积极性。201X 年,持续推送成果出色的 X 个项目参评上级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选获得好成绩。二是定期组织开展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工作,采取自查与互查相结合、日常控制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检查审计程序是否合规、审计证据是否有效、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审计结论是否落实、审计文书是否规范等内容,并督促及时纠正审计执法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使全体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审计执法工作中因程序类、文书类的小问题,可能引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大问题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风险意识不断增强。三是组织开展精品审计成果评选活动。201X 年,组织评选发挥审计“经济卫士”作用类、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类、审计工作创新类三大类精品审计成果,进一步激发全局审计干部创先争优、努力提升审计质量和能力水平的工作热情。

(三)强化监督检查,落实依法行政各项指标。

市审计局通过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行政执法合格率和审计决定执行合格率两项绩

效考核指标落实到位。开展了本年度执法人员资格清理以及上岗培训考试工作,严格执行审计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专班对全局当年审计决定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年中对上年度的审计决定落实进行全面检查。对部分单位整改不力,落实审计决定不到位的被审计单位进行跟踪回访,督促整改落实,维护了审计权威,有力地发挥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作用。

五、创新建立审计容错机制,积极服务 X 改革发展 市审计局以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精神为指引,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制定出台了《X 市审计局关于创新审计工作 服务 X 赶超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市审计机关服务拼搏精神,护航赶超发展。正确处理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慎重对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性地对审计中发现的有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在全面创新改革、推进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施行审计容错。

市审计局对个别预算单位套取财政资金、个别政府投资项目中建设单位存在招投标程序不规范以及建设手续不全违规用地等问题,按照上述意见予以试行。对容错事项严格适用范围,确保审计发现的相关问题得到客观审慎的评判、定性和处理。

六、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增强审计执法的公信力 市审计局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X 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有关规定,认真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促进阳光政府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依规做好公开工作。二是,认真落实“五公开”(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工作要求,将“五公开”纳入办文办会程序,建立了公开内容动态扩展机制,不断拓

展政务公开深度和广度,全方位推进“五公开”工作。三是,着力强化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打造审计机关政务公开主渠道。成立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工作专项检查工作专班进行督查,保证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畅通、内容完善、规范简明、更新及时。

201X 年,通过 X 审计政务网站主动公开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等信息 X 条、公开市区审计动态等信息 X 条,通过审计署、湖北省政府和湖北省审计厅网站发布信息 X7 篇次,通过《中国审计报》、《X 日报》发布信息 X 篇次。

市审计局着力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畅通受理渠道,保障群众合理信息需求,严格依申请公开事项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各环节工作程序,确保合法、规范、及时答复。全年共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事项 X 件次,全部依法按时答复,不存在向申请人收取费用的情况。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告。今年以来在局政务网站共公告审计结果 X 件次。

七、深入普法依法治理,推进法治机关建设 市审计局以学法用法需求为导向,深入普法依法治理,不断强化审计人员法治意识。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重点学习了宪法及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局领导带头在审计干部集中整训中专题辅导讲课,充分发挥核心示范效应。二是审计机关全员普法培训突出审计专业特点,重点学习掌握审计法律法规,保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常态。将《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等纳入学习内容,组织开展《党章》《准则》《条例》知识测试,以考促学,以学促审,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全局审计干部年均培训学习时间达 X 小时,其中处以上干部参训 X 人次,参训率 100%,网络培训人均 X 课时。积极组织全体审计干部参加了全市第六届公务员

技能比赛,勇夺团体赛二等奖和个人赛第七名的佳绩,充分展示了审计队伍建设的卓越成效。三是积极创新审计法制宣传教育载体。编印《审计常用法律法规宣传手册》,在各项目审计组分赴机关、事业组织、企业、工地以及社区乡村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的同时,免费赠送至各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手中,普法宣传效果良好,广受好评;充分利用各种主流新闻媒体、审计报刊杂志、审计政务网等平台开办审计法制宣传教育专栏专版,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及“以案释法”案例活动,增强创新性、互动性、服务性;积极参加法治动漫微电影活动,推送漫画《送法上门力促和谐审计》;通过学法用法无纸化考试、及时更新审计管理系统中的法律法规等方式,为审计人员学法用法提供良好平台。

近年来,市审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密切支持和配合下,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和新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当前审计工作离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审计监督的需求,与审计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全面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审计年度计划,缓解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加以解决;三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审计工作的方法和路子还不够;四是审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五是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与审计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等。

2018 年,市审计局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密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及湖北省审计厅《关于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要求,积极研究审计系统依法行政和普法工作的发展规律,加大改革创

新力度,全力推动审计工作新发展。

篇6:9市人民检察院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2020年,XX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XXX,不断强化法治财政建设,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依法全面履行财政职能。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部门规范性文件禁止设定行政许可,不以备案、登记、注册、年检、认证等形式变相设定行政许。2020年,市财政局没有新设行政许可事项,原有的会计代理记账许可证书审批事项已于2018年3月份移交市行政审批局办理。二是做好文件制定和信息公开工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流程,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主动公开事项,确保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2.更新和公开市本级政府性基金目录和收费目录。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依法清理并在局网站公布市本级收费目录清单。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基金项目一律取消。同时,在XX财政局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公布《XX市政府性基金目录》、《XX市本级收费项目目录》,并对目录清单实行动态管理。

3.增强财政公共服务职责。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不断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加强预算编制约束,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保障政府公共服务需要,2020年预算安排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比上年增长2.5%。

4.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加强预算编制约束,要求预算部门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编入《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表》,明确购买内容、项目和经费预算,推动预算单位了解熟悉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基本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推广。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1.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自治区政府令第123号)的规定,认真落实规范性文件的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公布、备案程序,未经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得发布实施。按照《XX市财政局关于实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的通知》,实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对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制度,未经“三统一”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2020年,本局制定印发的2份规范性文件均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公布和备案。

2.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

XX市财政局积极配合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工作,认真组织相关科室就立法项目研提意见,及时审核并办理征求意见复函;选派业务骨干和相关负责人参加立法相关调研座谈会,按要求报送调研汇报材料。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XX市财政局严格执行《XX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重大行政决策,按照决策调研、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作出重大行政决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重大决策事项,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前通过局官网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建立财政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财政重大决策事项均经局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主要负责人拟作出的决定与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在会上说明理由。建立法律顾问服务机制,2020年与广西佑成律师事务所签订服务协议,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制定财政重大政策、推进依法理财中的积极作用。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执行执法公示制度

(1)在本局官网上及时全面准确公开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自由裁量基准等信息,本机关服务指南可直接链接至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

(2)在本局服务大厅按要求设置和完善岗位信息公示牌,明示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办理进度查询、咨询服务、投诉举报等信息。

(3)行政执法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本局官网或XX市政府采购网公布执法机关、执法对象、执法类别、执法结论等信息,其中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在执法决定作出之日7个工作日内公开。2020年,市财政局共公示了20条执法信息。

2.执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XX市财政局按规定标准配备音像记录设备,本局执法机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科配备执法设备1套(其中相机一台,录音笔2支)。遵照《XX市财政局行政执法记录信息调阅监督制度》管理对本局的行政执法信息调阅监督。

3.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遵照《XX市财政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明确了具体负责本部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工作机构为法规税政科,法规税政科法制审核人员为3名,另聘请法律顾问3名,补充法制审核力量。2020年完成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2件,行政执法决定审查20件。

(五)强化对财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1.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政局党组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党风廉政责任负总责。加强对局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的监督检查,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加大检查、考核和成果利用力度。探索建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职述责和接受评议办法。实行“一案双查”、“倒查追责”,对主体责任不落实的,严格责任追究。

认真执行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草案等工作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制度。认真研究处理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有关审议意见,及时研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改进相关财政工作。

自觉接受审计和配合审计工作,依法、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和管理等资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及时整改和认真研究,并将整改结果向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报告。

2.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利用XX市财政局门户网站,设置局长信箱,公开监督举报电子邮箱及电话联系方式,畅通社会公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在市财政局网站信息公开平台上对预决算信息、“三公”经费、财政政策、行政执法决定等及时公开、动态管理,并及时督促指导部门做好预决算等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建立健全财政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依法办结行政复议案件2件,纠正违法或不当财政行政行为。2020年,以市财政局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2件,在规定时间内向复议机关提交了行政复议答复书及相关证据材料;以市财政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为0件。

强化行政复议经费保障工作,根据市本级财力可能和工作需要,在相关部门预算中对行政复议工作经费予以统筹保障。

(七)全面提高财政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1.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按时完成学法用法培训考试。同时,建立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和干部职工定期学法制度,每年为局党组、全局干部职工举办法治专题讲座。2020年6月19日,特邀广西佑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唐劲松为我局全体干部职工讲授行政诉讼法等相关知识,提升全局干部依法行政能力。2020年8月20日,再次邀请唐劲松主任,为局党组专题讲解新颁布实施的民法典,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2.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聘请广西佑成律师事务所为本局提供法律顾问服务,发挥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的咨询论证、审核把关作用。建立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

(八)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以及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保证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XX市财政局建立并及时调整本局法治政府建设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遵照《XX市财政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和《XX市财政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结合财政法治建设工作实际,根据《XX市法治财政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将各项财政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按时制定并在本局官网上公布本部门上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用法治引领改革发展、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快建设法治财政。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

(一)财政法治思维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的推进,公民和企业的法律维权意识迅速增强。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在具体工作中,部分财政干部仍然存在一定的惯性思维,在处理财政业务的过程中法治意识、程序意识尚不够强。习惯于按照过去方式开展工作,对财政法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容易导致工作中存在瑕疵。

(二)高素养、复合型的财政法治人才体系亟待培育和壮大。当前,随着财税体制和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工作对财政干部的业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的加快、民众维权意识的提高,财政法律风险日益增高。尽管财政部门加大了法律培训力度,但受年龄结构、业务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当前仍缺少既精通财政业务知识,又具备较高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财政部门法治队伍建设存在人力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2021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对法治财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法治建设组织领导,强化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各部门分工落实的法治财政建设领导机构,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法治财政建设。健全法治财政建设工作机制,紧紧围绕财税体制改革大局,结合每年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重点工作,强化工作任务落实,增强整体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合力。

(二)健全财政决策机制,提高财政决策方式法治化水平。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严格执行重大财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定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涉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财政政策及财政资金安排,重要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等重大决策事项,严格通过规范的程序作出决策。

上一篇:生活中充满阳光的作文下一篇:电力设施试验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