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2024-04-22

于都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精选7篇)

篇1:于都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于都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基层人民调组织和人民调解工作者,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共430个(其中:乡镇调委会23个、村调委会357个、居调委会30个、20个企事业及专业行业性调委会)。共有人民调解人员2119人,其中调解委员会委员1458人,聘请专职调解员121人(其中公益性岗位专职调解员23人)。人民调解队伍的逐年发展壮大,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延伸。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领导重视,规范调解组织网络建设。

1、规范乡镇调委会建设。乡(镇)依法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明确委员由乡(镇)人大主席团推选产生,每届任期为5年,可连选连任。设委员7至9名,委员由本乡镇内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为人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干部或其它人员担任。设主任1名,副主任1至2名,主任可以由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或司法所长担任。调委会下设办公室于司法所。乡(镇)调委会与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合署办公,增挂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

2、规范村(居)调委会建设。明确村(居)调委会委员由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3至9人组成(应当有妇女委员,有少数民族居住的乡镇、村(居)应有少数民族委员),设主任一人(主任可以由村(居)党支部书记或村(居)委员会主任兼),根据工作需要设副主任若干人,每届任期3年,可以连选连任。

3、规范企事业及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明确企事业及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由委员3人以上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一名副主任。行业性调委会应有不少于2人的专职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行业性调委会人民调解员由行业性调委会选聘,任期3年,可以连选连任。行业性调委会设立情况由县司法局进行统计并登记备案。

二、提升素质,规范调解员队伍建设。

1、明确调解员的条件及产生。明确人民调解员应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且为人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员由调委会委员或调委会聘任人员担任。

2、明确调解员的配备。明确调委会委员兼任人民调解员,乡(镇)聘任2至3名专职调解员,村(居)聘任1至2名专职调解员。今年5月,我县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为每个乡镇配备了一专职人民调解员。

3、加强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乡(镇)、行业、企事业单位调委会主任、副主任、调解员由县司法局、县人民法院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每年不得少于2次,村(居)调委会主任、副主任、调解员由乡(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每年不得少于4次。

三、严格操作,规范调解工作程序。

1、规范纠纷受理。调委会依法受理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调委会也可以主动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

2、规范调查取证。调解纠纷应分别向双方当事人询问纠纷的事实和情节,了解双方的要求及理由,根据需要向有关方面调查核实,做好调解前的准备工作。

3、规范调解程序。调委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指定一名调解员做好调解记录。对于调解不成的纠纷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4、规范调解协议。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有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指印。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

5、规范履行监督。经调委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调委会应及时做好回访工作,并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四、统一标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按“六有”的要求,高标准建好了人民调解组织。做到了(有标识牌、有印章、有工作场所、有规范调解文书、有统计台帐、有业务学习资料)。标牌统一悬挂于调委会外墙;调解庭墙上要悬挂了全国统一的人民调解徽标,悬挂了人民调解制度、纪律、纠纷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等内容的版面;我局统一印制调解文书。

五、建章立制,完善工作制度建设。

1、完善纠纷排查制度。县每月、乡(镇)每半月、村(居)每周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特别要做好重要会议、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的排查工作。

2、完善纠纷登记报告制度。调委会设立了专门的纠纷登记簿,记录纠纷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事由、日期等内容,对于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要及时向上一级调委会报告。

3、完善纠纷调处制度。矛盾纠纷做到应调尽调,组织调解人员及时进行调处,一时调处不了的,告知当事方可择日调处。

4、完善统计制度。调委会要建立统计簿册,明确统计人员。按要求填报组织建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统计表,并于每月底将各类报表汇总上报上级调委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5、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保管人员,将纠纷登记的原始记录、调查笔录、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调解未成功的纠纷处理意见等文书及各种证明材料,按照一事一卷的要求装订成册。

6、完善回访制度。凡是经过调委会调处的案件,要落实人员进行回访,对回访中发现有激化苗头的纠纷,要果断采取措施,有重大险情的及时上报。

六、领导重视,明确了经费保障。按照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2007]179号)文件精神,我县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按调解员调解纠纷的数量、纠纷的难易程度、社会面影响大小以及调解的规范化程度按每件补贴20-100元的标准,重大疑难案件经县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认定的可以实行个案重奖;乡(镇)、村(居)调委会补助经费按每个调委会每年2000元的标准,由乡(镇)财政予以保障。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下拨了50万人民调解专项工作经费,为全县的人民调解工作打开了局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篇2:于都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缘起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为秉承祖德,遵听祖训,发扬先贤尊祖睦亲精神,增强黄氏族人团结意识,凝聚力量,牢记“精忠爱国,孝道遗风,儒学立身,开拓进取”江夏精神的教导,教育提携优秀学子,搭建黄氏后裔沟通平台。2006年秋,在文生、义寿和炎峰等宗长的支持下,开始在于都范围内收集人员资料开展联络工作,先后赴福建邵武、广东南雄珠玑巷、抚州南丰、南康等地黄氏组织取经,学习办会经验。通过内引外联积极宣传,与于都籍政界显要、学术英才、企业巨富、社会名流等领域越来越多的黄氏宗亲建立了联系,宗亲们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信心,在“法律允许,政策支持,社会需要,宗亲拥护”的框架下进行联谊工作,此间,我们登门拜访了称福、石峰、绪辉、绪远、卫华和黄勇等宗贤,他们对宗亲会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表示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努力办好我们的于都黄氏宗亲会。

进展

2013年6月16日,在县城天润大酒店召开了第一次“于都黄氏宗亲会筹备会议”。邀请了在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参加,四十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于都鑫兴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称福宗贤提供了全程赞助。

这次大会为了于都黄氏宗亲会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会议发出了“于都《黄氏族谱》续编倡议书”,讨论了“于都黄氏宗亲会章程(草案)”,“‘于都黄氏宗亲公益基金’筹措与管理细则(草案)”和“奖励升学、尊老敬贤暂行办法”等文件。

2013年7月7日,在县城宏泰大酒店召开了第二次“于都黄氏宗亲筹备会议”,布置于都《黄氏族谱》续编工作。全县各乡镇都派出了代表到会,共计70余人,印发了系列文件和续编族谱的相关表册资料。这次大会费用得到了赣州市国瑞泰担保集团董事长卫华宗贤的赞助。文生、仁寿、日香、长昆、义寿、锦祥、昌辉等几位宗长现场捐款,表达自己对家族的拳拳之心,为大家做出了榜样。

2013年8月24日,在于都金丰矿业大厦举行了“2013高考于都黄氏优秀学子座谈会”,为展现黄氏学子奋勇拼搏,志存高远的青春风采,引领黄氏子弟积极向上,立志成才,助推于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对本考取一本院校的黄春林、黄薇等6名学子颁发了奖金和荣誉证书。石峰宗贤为这次座谈会做出了贡献。

2013年9月1日,在县城宏泰大酒店召开了“2013续编于都《黄氏族谱》工作调度会”,前一段时间,由于农村“双枪”特殊情况,为不延误农时,宗亲会要求各地因时制宜,顺延族谱资料登记工作,同时继续做好宣传,扩大影响,并进一步征求各地宗亲建议和意见,集思广益,以便改进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疏导矛盾,努力把好事办好、办实。会议吸取了其他姓氏族谱一些与时俱进的好经验好做法,大会提出一定要在1993年的基础上,让于都《黄氏族谱》再次在于都领先其他姓氏。会前,于都交通管理大队教导员小康宗亲悉心指导,赣州市嘉德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慷慨赞助了这次会议。

2013年9月16日,江西金龙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绪辉向宗亲会专用账号汇入人民币100000元,表示积极支持。

老前辈黄东长非常关心族谱续编工作,提出要实事求是进行资料登记,提倡男女平等,不得歧视要求上谱的女性宗亲,尽可能详细记载世传资料。他还就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提出了建议,我们一一进行了研究,并付诸于设施。他在于都、安远和会昌威望很高,通过他的宣传,一些迁徙外县的宗亲纷纷要求返回于都续编族谱。

1993年续编族谱时,因为通讯、交通条件限制,信息传递不够。利村、罗江、罗坳、葛坳、银坑、桥头、马安、仙下、段屋、车溪、沙心和高陂一些乡镇宗亲未能在于都参修,这次我们上门联络做好工作,赢得了各地本家的信任,他们表示愿意并入于都续编族谱。上述乡镇有接近一万黄氏人口,这次他们将共同参修。这次续编族谱可谓真正意义的于都“黄氏族谱”,有了联络,必将增强族人的团结。

宗亲会筹备小组要求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来电来访的宗亲,让他们有见到亲人,回到自己家里一样的感觉。对个别地方要求宗亲会派员指导走访的村落,积极回应,妥善帮助他们解决遇到实际困难。

10月16日,宗亲会还参加了靖石乡发森宗亲的追悼会,向去世的宗亲敬献了花圈,以此来表达后人对为宗亲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前辈的褒奖和纪念。

文生宗长德高望重,这次领衔县宗亲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文件的把关到下乡调研,一点都不落后于年轻一代,义寿宗长也当仁不让,不顾年高,气候炎热,和年轻人一起走乡访村,宣讲先祖功德,联络宗亲,他们仍然像20年前在位一样,亲力亲为为弘扬祖德,助推宗亲事业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他们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这次宗亲会各项工作能井然有序,快速推进,离不开众多亲亲的奉献和支持,远在南昌的传忠和维新两位宗长,听到消息后主动与宗亲会办公室联系。现役大校称生宗贤这次探亲回到家乡,当他得知于都族人正在筹建“于都黄氏宗亲会”,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进行了精心指导,表示要为宗亲会贡献力量,并做出了有力的支持。这样热心家族事业的宗长还有很多,比如银坑的振海、曲阳的玉山和志刚、桥头爱仁、庙背的宗经、峡山的厚煌,盘古山的东长等等。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榜样,值得大家学习!

为让大家及时了解于都黄氏宗亲会的工作进展,我们还开通了“江夏于都”(新浪博客),方便宗亲浏览。

愿景

篇3:于都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 于都县农机局围绕“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和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积极进取, 真抓实干, 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农机化工作呈现“三提升”:一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量大幅提升。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再创佳绩, 完成中央和地方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60.3万元, 同比增加327.6万元。二是农机装备水平有新提升。新增中拖5台, 手拖48台, 变型拖拉机150台, 各类小型耕作机械499台, 水稻插秧机18台, 联合收割机5台, 新增农机动力4.85万千瓦, 总量达45.6万千瓦。三是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机耕面积76.78万亩, 同比增加5万亩;机插面积5.2万亩, 同比增加3.45万亩;机收面积37万亩。

篇4:于都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为实现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目标,该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改革创新、盘活资源,统筹兼顾、合力推进的原则。一是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整合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对口帮扶等多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二是根据不同安置方式和农户的具体情况实施差异化补助。其中,转户进城镇安置对象按10000元/人标准补助,安置对象同时享受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待遇;在政府规划建设的集中安置点安置的搬迁对象按6500元/人标准补助;其它安置方式安置的搬迁对象按8000元/人标准补助。同时,对新启动的整村扶贫建设村有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的,每个村分别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40万元、6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和安置区基础建设。三是明确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责任主体,制定目标考核办法,强化责任细化绩效考核。

截至目前,该县有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对象1518户6255人,其中集中安置1202户4916人,分散安置316户1339人。

篇5:于都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一、一、基本情况

乐都县现有重点排污企业18家。其中国控企业3家、省控企业9家、地控企业2家。现有铁合金生产企业9家、水泥生产企业3家、碳化硅生产企业3家、玻璃生产企业1家、化工生产企业1家、铸锻生产企业1家。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粉尘排放量7559吨、烟尘排放量3247吨、氨氮排放量279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9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943吨。均控制在上级环保部门2010年给我县分解下达的总量指标内。今年地区分解给我县的5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化学需氧量控制在4500吨,氨氮控制在320吨,二氧化硫控制在4000吨,烟尘控制在3400吨,工业粉尘控制在9000吨。

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1、加强领导,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环保法的贯彻执行,对环保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环境保护力度和环保法的宣传力度逐年加大,投入不断增加,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和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并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不断得到提高。从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年多次召开全县工业污染

整治工作会议,并下发了有关实施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我县环境保护的目标,环境问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得到全县上下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环保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企业的负责人,对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将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放到重要位置,加强了企业内部的环境治理工作。

2、严格执法,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一是按照与地区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指标。二是建立和完善了企业环境行为自我约束制度。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同时,按照预防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加强引导和教育,提高企业自觉守法意识。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三是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对一家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了处罚,罚款4元,并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加强法制建设,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环保执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认真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加强环保执法监督力度,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积极及时的对群众反映的污染信访纠纷进行查处,2011年共处理来信来访污染案件 2件。

4、强化环境监管,切实做好了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环保监督检查力度,认真落实整治工作责任和任务,切实做好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工作。一是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切实解决了整治工作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二是通过国控、省控污

染源每月不少于3次的现场检查,地控污染源的检查不少于2次,县控污染源检查不少于1次和节假日巡查、夜查等方式,为更好的加强环境监督检查,我县已有3家企业安装了污染在线监测装置,7家安装了视频监控装置。2011年上半年污染源检查120次。三是向重点排污单位派驻工作人员,驻厂抓企业环保工作的落实,督促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四是经常对重点排污企业召开环保工作会议,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并对企业提出具体环境管理要求,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环保机构,落实环保工作人员,规范环境管理制度和环保操作规程,建立环保设施运行记录、台帐和档案,使企业环保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强化了环保监督手段和措施,使各企业普遍提高了环保意识,调动了企业重视和加强环保工作的积极性。要求水泥、硅铁等生产企业配套建设布袋除尘设施,硅铁生产企业封闭直排烟囱,对厂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消除“跑、冒、滴、漏”现象,确保设施正常运转,实现粉尘达标排放。全面足额的征收排污费2011上半年共征收了74万元排污费,完成全年任务的64%。

5、加强减排措施,我县2010年淘汰12500KVA以下硅铁炉9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590.7吨,氮氧化物的排放248.21吨。随着县污水处理厂的建成,2011年上半年减少COD的排放122.23吨,减少NH3-N的排放18.84吨。

三、提高素质,强化工作保证。

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环境执法与监督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为此,建局以来,我们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推动环境执法与监督管理工作上水平的重要内容。采取,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外派学习、领导讲课等方法,今年上半年共有3人参加国家、省地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执法水平。保证环境执法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统一监管难。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须要各部门的联动,有些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虽然与有关部门直接相关,职能上应该由其负责组织实施,但由于其不负有“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思想上重视不够,难以组织联动有效实施。

2、稳定达标难。我县工业污染企业基本上都通过了达标验收,但时至今日,一些达标企业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企业还存在环境污染的死角。有的企业排污治理设施不经常维护造成污染设施带病运行;有的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原治理设施已不能满足现生产排污的需要;有的企业受利益驱动,利用夜间和节假日期间违法排污,这些都使得原有的达标排放成果难以巩固。

3、实施监控难。面对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我县的环保执法力量相对不足。环境监理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监控困难,难免顾此失彼。同时,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我县还不具备运用高新技术对所有污染企业实施24小时自动监控的能力,环保执法监督主要还停留在现场监理的初级阶段,这就使得许多企业超标偷排有了可趁之机,有的企业根据环保机关作息时间来偷排,这也给环保监控和执法调查取证带来一定的难度。

总的讲,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环保局的指导下,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的环境执法和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

篇6:宁都县财政惠农一卡通工作汇报

按照市效能办的要求,我局对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与总结,现将我县惠农补贴“一卡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财政惠农资金“一卡通”改革情况

我县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改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改革的准备阶段,从2007年10月份至2008年2月份,这一阶段主要是做好惠农补贴“一卡通”改革的宣传与农户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二是改革的实施阶段,从2008年3月份至2008年年底,在这一阶段,我县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改革全面展开,“一卡通“软件由蹒跚起步迅速成长为正常运行。从3月15日起,我局通过与相关部门协调,开始县乡联网,截止4月24日,历时一个月零九天的时间,一个覆盖全县24个乡镇、惠及13万多农户的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网络顺利建成,标志着我县惠农补贴“一卡通”绿色通道全面开通。县乡联网结束后,我局马上聘请用友软件公司技术员授课,组织各乡镇财政所所长与“一卡通”专管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各位“一卡通”专管员都熟悉软件操作。在县乡两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财政惠农补贴项目陆续通过“一卡通”软件系统发放。

三、改革的完善阶段,从2009年元月份起,针对惠农补贴“一 卡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县乡财局把准脉膊,对症下药,逐步解决。目前我县“一卡通”系统基础信息资料全面准确,各乡镇“一卡通”专管员都能熟练操作软件,熟悉资金发放流程,对各项补贴资金都能自觉地录入“一卡通”系统;县乡财局严格把关,将各项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系统发放,绝不允许出现手工发放的现象,“一卡通”软件运行已步入日常化、正规化轨道。

二、我县惠农补贴“一卡通”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规范操作。我县的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工作,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的“四个统一”要求进行。一是惠农补贴指标“统一下”。在上级补贴政策、标准和数额不变的前提下,按部门分职责将补贴资金逐一分解到各责任单位,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将资金细化到各补贴对象。二是惠农补贴资金“一户管”。惠农补贴资金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我县对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均要求各归口部门应拨入县乡镇财政管理局在县农村信用联社设立的“一卡通”专户上,实行“一户管理”,不再允许出现多个部门管理、由各职能部门发放的情况。三是惠农补贴服务“一厅办”。县财政局将各财政所原来的农税服务大厅转变为“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服务大厅”,负责对本乡镇的补贴对象、补贴项目、补贴标准等有关事项的登记、审核、调整、汇总与上报等工作,并同时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的咨询帮助等服务。四是惠农补贴资金“一卡发”。按照“一户一卡一号”的要求,各农户在本乡镇农村信用社开设惠农资金补贴存折,并由农信社加盖“一卡通”印章,该农户的所有补 贴项目全部进入该本存折,不允许出现多户管理的情况。〈二〉、结合实际。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受助对象手中,使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我县紧紧扣住这一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利用”一卡通“软件高效便捷的操作平台,扎实有效地将改革顺利推进。具体操作规程是:(1)、各职能部门收到上级部门拨来的补贴资金时,会同相关部门将补贴资金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并将补贴资金拨入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一卡通”专户,同时要求各责任单位按照规定与标准将补贴资金细化到各补贴对象;(2)、各责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经过调查与核实后,造好补贴资金发放花名册,并送主管部门审核,形成正确的发放数据,并一式三份送交乡镇财政所;(3)、县乡财局收到职能部门报来的补贴项目与数据后,通知各财政所将补贴花名册输入“一卡通”软件系统,同时对相关操作进行指导说明;(4)、各财政所将补贴数据全部输入系统后,通知县乡财局审核,县乡财局对照文件审核后,将数据上传到省财政厅,同时将补贴资金从县乡财局“一卡通”专户上拨到各乡镇在农信社设立的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专户,再由各财政所将补贴数据从“一卡通”软件上导出到银行发放;(5)、银行部门将财政所提供的电子发放表导入发放后,对账号错误的农户及时打出“导入农户失败清单”,财政所根据清单会同各责任单位将错误存折更改,再次送交银行入账,直到正确为止。

6、各财政所设立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专账,分月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专账分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按补贴项目设置三栏式,可随时反映结存余 额。各财政所于每月5日前上报“一卡通”账户月报表,以便乡财局掌握各乡镇补贴资金发放情况。

三、我县惠农补贴“一卡通”工作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惠农政策落实。实行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由农信社按照财政部门提供的清册,直接将补贴资金打入补贴对象的“一卡通”存折,有效地杜绝了截留、挪用、抵扣补贴资金问题,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使广大农户实实在在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带来的温暖。

2、创新了乡镇财政管理方式。通过改革,我县运用“一卡通”软件系统,构建了环节少、效率高、公开透明的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平台。不仅规范了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流程,提高了补贴资金发放效率,同时也加快了我县财政系统信息化进程,体现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理念。

3、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的惠农资金在发放过程中存在环节多、成本高、多头管理、多折使用、滞留积压,甚至截留挪用的现象,农户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惠农补贴“一卡通”改革的实行,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大大改善了基层干群关系。

四、我县2010年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

截止6月23日,我县2010年通过“一卡通”发放的财政惠农补贴项目累计20个,补贴资金累计12361.99万元,发放项目明细为:老村干部补助47.72万元,移民建房补助506.89万元,种粮大户补贴10.11万元,计划生育奖励7.49万元,社会救助776.7万元,农机补贴5.12万元,加工橙补助179.65万元,扶贫贷款贴息41.72 万元,粮食直补1102.94万元,综合直补4318.3万元,良种补贴2283.16万元(其中2009年1069.74万元,2010年1213.42万元),公益林补助934.98万元,农村低保478.86万元,寄宿生补助200万元,优抚补助537.46万元,五保户补助70.78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补助93.87万元,高中生助学金40.08万元,退耕还林补贴449.42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76.73万元;其中发放2009年项目10个,发放补贴资金3179.74万元,发放2010年项目10个,发放补贴资金9282.25万元。2010年5月份,根据省财政厅“一卡通”发放月报反映,我县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工作资金发放率为95.77%,项目发放率为100%,“一卡通“工作在全省的排名为12名。

我县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2007年9月份,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改革全面启动,县财政局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惠农补贴“一卡通”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的各项工作。县财政局出巨资为各财政所配备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并租用电信网络,实现县乡财政联网,建立惠农资金补助绿色通道。“一卡通”涉及的部门多,为了搞好部门之间协调,县局组织召开多次协调会,局领导亲自到会强调“一卡通”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明确部门之间职责,为我县“一卡通”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部门协调。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改革涉及财政、民政、林业、教育、农信社等多个部门、任何一个部门工作滞后,都可能延误补贴资金的及时发放。我县通过召开几次协调会,各部门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形成一条通畅、快捷、有序的流水线,确保了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发放。

3、业务熟练。2008年4月份,县财政局租用宁都师范机房、聘请用友公司技术员对全县“一卡通”专管员进行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了“一卡通”的发放流程与操作技能;2008年下半年与2009年县局又举办了几次培训,针对“一卡通”工作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门讲解,各乡镇“一卡通”专管员都非常熟悉“一卡通”发放程序、非常熟练“一卡通”软件操作技能,为我县惠农补贴资金顺利发放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篇7:于都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望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信息报告渠道畅通与否、传递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等各项工作,根据《望都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指挥部》文件要求,现将我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范围

本制度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以下几大类:

(一)自然灾害类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洪涝、干旱灾害)、气象灾害(暴雨、暴雪、冰雹、大风、龙卷风、沙尘暴、大雾、雷电、高温、冻害、道路积冰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山体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生物灾害(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对人类健康、农牧林业生产、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损失的农牧业和林业病、虫、鼠、杂草以及其他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类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供水、供电、供油、供气、供暖等供应中断,道路交通中断,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大型集会等群体性活动踩

踏事故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类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类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重大刑事犯罪事件、重大社会治安事件、影响市场稳定的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等。

二、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内容和要求

突发公共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须按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及时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对于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不受分级标准限制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一)信息报告内容

1、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信息和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

2、县政府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或高度关注的事件信息。

3、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的事件信息。

4、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办)贯彻落实应急管理工作部署情况;结合实际,总结、探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和新做法信息。

5、按照市政府应急办要求报送的信息。

(二)信息报告要求

1、报告要素。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内容要求简明、客观、准确,应包括以下要素:事发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类别、事件发生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及救援情况、拟采取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意见、领导到场情况、请求上级及有关部门和单位支持援助的事项等。在报告中,应注明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具体联系人以及联系方式等。

2、续报和终报。对突发公共事件及处置的新进展、可能衍生的新情况要及时续报;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结束后,要进行终报。

3、事件的评估。较大级别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在处置结束后,事发地村(社区)、相关部门要对事件处置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写出专项评估报告,上报市政府应急办。评估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应急处置过程、善后处理、信息发布、事件原因调查分析、经验总结等。

三、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责任主体

按照应急管理工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

(一)县政府负责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二)各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有责任向市应急办报告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等基层组织,有责任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四)建立信息报告员制度。各信息报告责任主体要指定专门信息报告员,负责应急管理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汇报。

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方式

(一)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一般采取电话、专送等方式上报县政府应急办。

(二)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人或授权专人要及时与市政府应急办保持密切联络,及时、主动、准确、客观报告或通报有关情况。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也应设专职信息报告人员,具体负责对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报告等。

(三)经验做法或总结材料的报告方式视情况确定。

(四)涉密信息的报告应遵守相关规定。

五、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时限

(一)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报告时限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 2 小时。同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

(二)对个别情况特殊,确实难以在发生后 2 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的突发事件,并说明具体原因。

(三)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态进展和应急处置情况,直至事件处置完毕。信息续报实行日报告制度,突发事件评估报告在一周内报送。

(四)有关法律法规对某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时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程序

(一)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立即核实。凡属于报告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的内容必须经县政府、有关部门责任人审定后,按上述规定报送方式、时限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

(二)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后,相关部门应迅速查明情况,及时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来不及详尽报告事件内容的可以先口头报告事件的大概情况。

(三)特殊情况下,对按规定需要向自治区级以上部门报告的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有关部门必须同步报告县政府应急办。

我办将严格按照《望都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文件要求,提高全县应对各类突出公共事件的能力,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上一篇:如何进行初中一年级英语音标教学下一篇: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