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024-04-17

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共9篇)

篇1: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税收会计的基本任务是:

(1)完整、及时、真实地反映税收业务活动,这是税收会计最基本的任务。税收会计必须对税收业务活动中能够用税收资金表现的各个方面,如申报税款、征收税款、检查补税、课处罚款、减免税款等等,进行全面、连续、及时、准确地核算,并对核算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如实向有关人员和有关部门提供税收业务活动情况。

(2)正确贯彻执行有关法规制度,揭露和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各项税收法规、国家预算管理制度、国家金库制度、税收会计制度及其他财经纪律,是税收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税收会计除了自身应严格遵守这些法规制度外,还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正确执行。对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报告上级机关。

(3)监督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保护国家税款的安全完整。凡是按照税法规定应该征收的税款,都属于国家所有,应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积压和占用。税收会计必须对每笔税款从其形成到缴入国库的各个环节,进行连续跟踪,反映和监督其运行情况,保护其安全完整。

篇2: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负责业务系统收入成本核对,往来帐款催收核对;

2 、负责子公司财务系统总账处理,往来账核对,月末审核凭证;

3、结账处理 负责相关银行业务审核 月度税务申报,年度清算;

4、税务相关事宜处理 进行各项财务数据分析及绩效考核 ;

5 、财务相关业务流程梳理,协助财务经理工作。

任职资格:

1、本科及以上学历 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行业经验 ;

2 、总账及往来账务处理经验,税务处理经验 ;

3 、熟悉企业ERP及财务系统操作,熟练数据处理,善于财务分析 责任心强,团队协调及管理能力突出;

篇3: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一般说来, 一千位教师就有一千种讲课设计。宽泛地说, 这些同文本的个案设计都算作是同课异构。但是我们并不能说同课异构是随心所欲地构造教学。无论怎样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也都离不开对文本内容、文本特征和教学手段最优化的考虑。

一、把文本特征作为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同课异构必须要考虑文本的题材和体裁特点。教师常常会依据文体特征设计课堂, 因为这样最便于学生直观、感性地了解、体验学习的内容。比如, 诗歌是用来诵读、吟唱的, 剧本是提供表演的, 像这样文体特征鲜明的文本, 在异构上也是可以做文章的。比如, 讲授《雷雨》这样的剧本, 就可以尝试以下两种同课异构设计思路。

第一类设计, 当然可以是语文课通常使用的教学方式——讲读。即便是讲读, 也可以有不同的课堂学习角度, 比如戏剧文本, 可以从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入手, 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当然, 从文本的特殊性上考虑, 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最能体现剧本的独特性, 所以, 完全可以从这里入手, 带领学生赏读剧本。

比如《雷雨》中“周鲁相认”这场戏中, 鲁侍萍来到周公馆, 认出周朴园, 时隔30年, 似乎完全没必要相认, 可她偏偏鬼使神差地留了下来, 这就给了周朴园“怀念”的机会。周朴园回忆鲁侍萍, 本来已经欲言又止了, 偏偏又被鲁妈诱导着扯出许多谎话来, 这些谎话又给了鲁妈认清周朴园冷酷、自私的机会, 促使了她的“觉醒”。这一场景, 从戏剧语言上推敲,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就是充满“动作性”, 它不断推动着戏剧冲突向前发展。上课时我们可以用下面一段文字为例:

周朴园:梅家有一个年轻的小姐, 很贤慧, 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 突然投水死了。后来, 后来——你知道吗?

鲁侍萍:不敢说。

……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 她也不贤慧, 而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也许, 也许你弄错了, 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

周朴园: (汗涔涔地) 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 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 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 你姓什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动作性”, 比如周朴园说, “梅家有一个年轻的小姐, 很贤慧, 也很规矩”, 这样的话对侍萍是一种思想情感上的推动。美化身份这一举动暗示着周朴园内心有算盘, 有隐情, 它激活了鲁侍萍。此时鲁侍萍已从对周朴园的心理期待慢慢变成与周朴园的心理交锋。所以她说了一些冷话, “可是她不是小姐, 她也不贤慧, 而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些话立刻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周朴园内心的起伏和变化。被揭短的周朴园汗涔涔的, 当侍萍的身份在不知情的人前被揭示出来时, 周朴园心惊肉跳地说:“你姓什么?”

在剧本《雷雨》中, 这样的“动作性”语言比比皆是。教师在设计中完全可以突出“动作性语言”这一最重要的元素, 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物语言“言为心声”的作用, 还要让学生看到你来我往的语言其实也是一种动力, 不断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所以, 对这篇文章的同课异构的方法之一就是以戏剧语言作为切入点, 讲好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

设计之二是从戏剧实践出发, 让学生扮演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戏剧片断。先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然后由老师挑出最有特点的台词, 请学生现场解读表演, 并分析、分享自己是如何把戏剧人物的语言变成不同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的。并通过自己的表演, 总结出自己体会出的人物性格特征。

以上这两种同课异构, 就是考虑了文本的文体特征和内容特点。类似于这样的同课异构还可以应用于诗歌篇目的教学, 可以进行讲读与朗诵异构;散文篇目教学, 可以进行讲读与写作异构等。

二、让优化教学成为同课异构追求的终极目标

同课异构不是为了异构而异构。这需要我们在设计每一个教学课例时都要有目的和依据。即使教师在采用传统的讲读方式时, 也要为自己的设计找到合理的依据。这样, 我们就可以打破一些思维定势, 实现同课异构。比如, 讲《再别康桥》, 一般说来, 我们比较愿意按照文本的自然顺序展开, 就是按照诗节的自然顺序逐段讲下去, 先讲“夕阳中的新娘”, 然后说“软泥中的青荇”, 然后说“榆荫一潭”和“彩虹似的梦”, 再说“寻梦”, 最后说诗人洒脱的作别。教师可能会把这节课讲授得很精彩,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 教师讲课的前提是已经占有了大量的背景资料, 这些东西被我们玩味了很多遍, 并且被有机地整合过了。可是我们的教授对象和我们的知识信息不对称, 如果学生对徐志摩和康桥一无所知, 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 这些意象为什么是这样的寓意, 感情由何而来?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学生的学情, 然后作出一个新的同课异构。课堂上至少要为学生准备3份资料, 第一, 徐志摩简介;第二, 徐志摩关于康桥的另两篇作品, 《再会吧, 康桥》与《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 徐志摩到剑桥读书的原因。这一节课可以先从资料入手, 了解徐志摩其人, 然后再了解其诗《再别康桥》, 很多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了, 教师就没有必要再按照自然节的顺序讲诗了。那么从哪里入手呢?学生不是教学的行家, 但老师是长于教学设计的。我们不妨把全诗读一下, 先寻找一下它在结构上的特点。全诗共有7个自然节, 首尾采用复沓结构, 看似回环反复, 变化无多, 实则波澜起伏, 意味隽永。而且更妙的是, 这首诗在结构、情感上都以中间第四自然节为核心, 第一、第七自然节显而易见, 不用多说。第二、三自然节是旧地重游唤醒的对爱与美的仰慕与痴恋, 而第五、六自然节却是因再寻旧欢的痴想而涌起的失落与惆怅。要想理解诗人的情感为什么会经历这样一次不寻常的漫溯, 第四自然节就是一个关键。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一节诗很美。主要讲梦, 康桥之于徐志摩为何是梦?学生通过资料阅读应该理解诗人一生曾有过的深深的康桥情结, 康桥对徐志摩的影响至少有三点。其一, 在这里他接受了欧洲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为自己的诗歌创作找到了源头活水。其二, 他接受了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教育, 人生观里烙上了几个大字, “爱”“自由”“美”。其三, 邂逅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遇上了才女林徽因。康桥, 培养了徐志摩的学识、理想和情操, 被他视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依恋之乡”。所以, 康桥对徐志摩而言, 是梦酝酿、萌生的地方。当然, 这是1921年的往事。到1928年时, 诗人所有的梦早已阑珊, 为生活奔波, 被情感牵累的徐志摩早已找不到过往的激情。1928年的那一次短暂的旧地重游, 在短暂的瞬间再次唤醒了诗人的梦, 就是那些多年以前交织的并且永远沉淀下来的“彩虹似的梦”。

这一诗节的确是全诗的一处关键, 它承上启下。如果学生了解了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就会明白他为什么把康桥看作是自己的新娘。那第二诗节的解读就可以很顺利地进行。夕阳中的金柳可能是诗人对康河风物的一种偏爱, 而对“新娘”的那种感情却是一种对康桥完整的深情仰慕与热烈赞美。现在, 诗人将要作别自己美丽的新娘, 会不会流露出无尽的不舍与依恋呢?有了这样的基础, 第三小节的理解也很简单了。康桥是“我”的新娘, 它永远属于诗人, 那“我”又是康桥的什么呢?“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也许初读诗的学生并不理解这是为什么。那软泥上的青荇, 丰腴、饱满、滋润, 它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长, 这也好像是诗人过去康桥求学自由逍遥的生活写照, 这是一段多么自在、逍遥并且灵性的生活啊!而如今即将告别精神家园, 就连梦想做一条水草也枉成一桩令人艳羡的美事。所以, 不要小看这一条水草, 诗人对一条水草的羡慕恰恰是在怀念感恩康桥曾经赐予了万物无尽的灵性, 当然也包括诗人在内。从这一点看来, 诗人对康桥不仅仅是仰慕与依恋, 还有折服与崇拜。

现在, 我们基本上帮助学生理解了徐志摩是如何用诗歌意象来传达他的“康桥情结”的。这个过程完全基于我们对第四节诗段的预先理解, 而理解之后的两节诗也不再有什么困扰了。在这个设计里, 唯一改变的是讲诗的顺序。我们不是按照诗行的自然顺序在讲, 而是考虑了诗歌的情感逻辑, 考虑了“源”和“流”的关系。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同课异构必须要以教学的优化为归宿, 这也完全基于两点考虑。其一, 学生的学情。在师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设计来尽量弥补这些差距。其二, 找到课堂教学的逻辑,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玩味。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更能助力我们的教学。

篇4:什么是理赔的近因原则

近因原则是指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原因,这是保险理赔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当被保险人的损失是直接由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造成的,保险人才予以赔偿。也就是说,保险事故的发生与损失事实的形成,两者之间必须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存在,才能构成保险赔偿的条件。

灵活运用保险近因原则是消费者维权的手段。

理赔依据近因而来

现实生活中,引发损失的原因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导致损失的原因,在运用近因原则时也各不相同。但是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引发损失的原因单一由单一原因引发损失的情况,在实际理赔过程中操作相对简单。实践中,理赔人员只需要判定这一原因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即可,而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也往往很少会有异议。比如,张某在走山路的时候不小心摔坏了腿,如果张某买了意外险,那么保险公司就应该给予张某相应的保险金,但是如果张某投保的是重疾险,那么保险公司不需理赔,这明显超越了重疾的承保范围。

多种原因导致损失理赔纠纷往往发生于多个原因导致的保险损失。其中两种情况最易产生分歧。第一种是多个原因造成保险损失,且每一个都是事故的近因,不过只有一些近因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另一部分超过了范围。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需要理赔的是责任范围内的保险损失,消费者也可以为这部分原因据理力争索要赔偿。另一种情况是多个造成损失的原因之间相互依存、或存在因果关系,在判断近因时容易造成消费者和保险人之间的矛盾。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王女士2003年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期限是五年。2005年8月,她被一辆慢速行驶的轿车轻微碰擦了一下,顿觉胸闷头晕。不幸在送往医院途中病情加重,最后在医院不治身亡。医院的死亡证明书指出死亡原因是心肌梗塞。

王女士家人拿着意外伤害保险有效保单及死亡证明等资料,向保险公司索赔,但遭到拒绝。保险公司的理由是,导致王女士死亡的是心肌梗塞,不属于意外险责任范围,保险公司无需赔付。这引起了王女士家人的强烈不满。

在这个案例中,造成王女生死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王女士与轿车发生的轻微碰擦,另一个是心肌梗塞,后者也是医院诊断出的王女士死亡的原因。关键问题在于,这次事故的近因到底是两者中的哪个呢?

如何判断事故的近因

在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中,有这样一条标准,如果由一系列原因引起事故,而原因之间又有因果关系,那么前事件称作诱因。如果诱因在健康者身上可引起同样后果,那诱因即是“近因”;反之如诱因发生在健康者身上不会引起同样后果,则诱因不能成为“近因”。

在上述王女士的案件中,她与轿车发生轻微碰擦是诱因,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正常人身上,是不会导致死亡的,所以她身故的近因不是车辆碰擦,而是自身健康的原因——即心脏病所致。因此,王女士自身的疾病才是“近因”,这类风险属于重大疾病保单承保范围或由寿险保障,而非意外险保单赔付范围。

篇5:关于儿童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点是常常为人所忽略的。西方也有一句类似的话,“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它被称为是人际关系的一条黄金法则。我们可以要求我们自己和孩子去“待人如己”。如果我们能够在公共场合或个人生活中都用这条黄金法 则来要求自己,那么,就算你被传唤到白金汉宫与英国女王一起共进下午茶时,不会使用任何餐具,你也能表现得优雅自如。因为在宴席中,你已经把焦点集中于如 何去使人感到舒适愉快。

其次,礼仪中有两个非常必要的素质。

亲切与尊重。英文中“亲切”(considerate)源于词根“恩典”(gracious),意思是给予 对方他原本不配得到的恩赐。比如,当你和亲朋好友共进晚餐的时候,有一个人把你孩子的名字忘记了五遍,而你的孩子却能够回答说:“没关系,我也经常忘记别 人的名字,我总不擅长记人名。”这样就能立即使那位朋友感到很轻松,并且将其从当众失礼的尴尬局面中解救出来。而尊重就是将敬意付诸行动。在以前,中国人 常常被要求去尊重长者及权威人物,现在这个价值观也同样适用。这并不意味着要去“拍马屁”或是往别人脸上贴金。恰恰相反,这是一种礼节,无论你感觉那人是 否值得,这都是一种基于年龄和经历的真挚敬意

再次,礼仪的三个基本原理分别是尊重、关怀和诚恳。

篇6: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调解的原则中说劳动争议可以用调解方式解决。当事人应当在发生争议后先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并认真遵守履行,只有在调解无效时,才由仲裁机构和法院来解决。调解委员会应认真负责地做好调解工作,使争议调解解决。调解要求建立、健全用人单位的调解组织及制度,充分发挥调解委员会的作用、调解工作不仅调解委员会要做,在争议的仲裁、诉讼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调解。

调解在仲裁程序上表现为,仲裁委员会受理争议案件后可以先进行调解,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应尽快进行裁决,而在裁决作出前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进行调解。仲裁程序上的调解与裁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在诉讼程序上表现为,人民法院在不同的审判阶段可以先进行调解,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应尽快作出判决。

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与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强制调解,而是要求在自愿的前提下,尽量调解解决劳动争议。调解与自愿原则是密不可分的,当事人是否申请调解委员会调解,当事人是否接受调解建议,是否达成调解协议完全出于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自愿达成的协议也无效。在调解中要注意防止久调不决的现象,即能够调解的就调解,不能够调解的就尽快进入裁决或者判决。

二、及时处理原则

及时处理原则要求劳动争议当事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人民法院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及时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当事人应及时申请调解或仲裁,超过法定时间将不予受理。当事人应及时参加调解、仲裁活动,否则调解无法进行,仲裁则可能被视为撤诉或被缺席仲裁。当事人不服仲裁起诉的要及时,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也要及时,否则失去起诉权、上诉权,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障、调解委员会调解争议要及时,不能超过30天;仲裁委员会受理争议案件要及时,不应超过7日,仲裁要及时,不能超过60天;人民法院审判要及时,审判不应超过6个月,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及时处理的原则有助于及时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时稳定劳动关系,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生活、生产秩序正常化,使社会秩序稳定。

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法制的基本原则,在处理劳动争议时,要求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及人民法院都必须对争议的事实进行深入、细致、客观的调查、分析,查明事实真相,这是准确适用法律、公正处理争议的基础。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依法进行调解、仲裁和审判。处理劳动争议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徇私枉法。以法律为准绳要求处理劳动争议判断是非、责任要以劳动法律、法规为依据;处理争议的程序要依法;处理的结果要合法,不得侵犯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

四、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当事人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对劳动争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应同等对待,其法律地位完全平等,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承担,不应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标准对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申请调解、仲裁和诉讼时,在参加调解、仲裁、诉讼活动时都享有同等的权利,时效一样、陈述事实、进行辩论和举证、申请回避、是否达成调解协议,不服仲裁裁决是否向法院起诉等等方面权利是同等的,承担的义务也是同等的。

篇7: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教师除了遵循与其他学科共同的学原则外,根据新课改标准,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规律,以及私立校的教学条件,还应该合理重点贯彻英语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本文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主要方面对四个基本原则的利用进行了阐述。

一、交际性原则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活动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课堂里,有效地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是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目的。英语课是一种“技能”课,是一项“活动”,英语家埃克斯利曾说:“英语教学不同于学校课程里其他学科的教学。„„只学(或只教)英语的人错把‘英语’当成一门学科(像地理或物理),但它不是,它像游泳或网球一样,是一种‘技巧’,或说成是一项‘活动’。你通过下到水里游来学习游泳,通过去踢球来学习足球,你通过说英语,而不是通过被讲授,来学习英语。”他的话阐明一个道理:学习英语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换言之,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练”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新目标 Go for it”教材中的5个Pairwork,2个Groupwork,也证实了这一点。对八年级二班学生,他们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喜欢课堂中的partner对话,Tell(make)a story和表演。这样的课堂,学生很是喜欢,学生思维活跃,有时让他们自己想一些活动来实践,来进行评议交际,那更是丰富多彩的。

2、教学要有语境

语境是英语教学前提,脱离了语境,话语就不具备交际功能。如“Excuse me”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语言不仅有形式,而且有意义和功能。同一种功能可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如“不用谢,别客气”可以“That’s all right./It’s my pleasure./You’re welcome.”等来表达。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种功能,如“The cliffs are over ther.”可有“Warning:You must be careful.Suggestion: You can go there and look at.Statement :.There are some cliffs over there”等多种功能。因此,在交际活动中需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真实语境,营造符合学生需要的语言学习环境。例如:八年级下册Unit 1,谈到的robots。就可提供这样的语境:让同伴扮你家中的一类机器人;让小组人员进行机器人活动表演,其余人观看、发表言论等,这样能真正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当然语境形式及方法都是多样化的,让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器官都加入到活动中来,这样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听说领先的原则

1、帮助学生突破听辨第一关 口头语言是有声语言。在口头交际中,语音是十分重要的。语音、语调、语速是否符合英语的标准和规范,直接关系到口头交际的质量。在初中英语课中,学生在“听”的问题上总是有困难。让学生突破听辨,对教师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几个小细节不能疏忽。如:常见的连读;文中、对话语气;转折、并列等关键词,对话中的人物角色;在平常的单词教读中,分清长、短音,单、双元音,清浊辅音等,发现读音错误时,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2、以口语为基础 学习英语应从说话入手。人类使用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符号。结合初二英语课堂及学生特点。遵循语言产生和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可取的。每一个单元开篇就有一幅大图片,可以让学生口头讲述图片中的人和事,或是讲几句话,或是编一个小故事,都能大到练口之举。这个过程同样需要循序渐近、持之以恒。

口语练习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先导作用,它的好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口语能做到难点分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可以在练习中学到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便于学生结合拼读规则正确拼写单词,领会其意义,提高阅读速度;口语操练多,对建立英语思维十分有益。

三、情景教学原则

1、在情景中学,情景中用。

语言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说话人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身份等方面的因素都制约着他说话的内容、语气等。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和活用语言的能力、创造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呈现新知识,还是巩固、复习旧知识,都需要让学生尽量在一种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借用什么来创造情境呢?简单一点的可利用教学挂图、模型、生活实物、简笔画等;还可用我们自己的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也可用幻灯片、录音机等现代教学设备,尽可能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为英语教学提供各种教学语境和真实的交际场合。营造英语交际情境和气氛,如果能使学生不借助翻译就能理解所学内容。明白句子的意思甚至是使用场合。做到听到句子就想到情景,看到情景就能脱口而出,使学生能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

2、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了解他们的喜好和愿望

为了在英语课堂中更好地实施教学,重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包括他们的想法,他们最想弄明白的地方,很明显教授他们知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同样他们接受你的教学内容的体现也不会是唯一的,所以我们应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他们在课堂的角色扮演。学生对老师有什么样的期望以及希望怎样给他们讲,这些我们都有必要去了解。从学生或他们的同伴那里去了解他们的喜好、信念和愿望,这么做有益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反应,有利于营造师生和谐的协作氛围,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对老师的信任。

四、趣味性教学原则

1、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初中学生学英语是有目的、有任务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把“学习”与枯燥、考试、家庭作业、浪费时间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而另一部分学生却觉得英语是很开心的事。前者是在一种“很紧张”与“压力”的氛围中被动地学习,搬弄是非者是通过玩而学,通过亲身体验进行主动学,所以会有差别。作为老师,我觉得教给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着手。让他们学会自然放松,但又要集中注意力。

2、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能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

语言教学,老师的表率作用、师生间的和谐交流尤为重要。如:给学生指令时,多用“We re going to do„”的句型,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当学生给出答案时,最好是先给出评价语:“You’re clever、Your pronunciation is very good”等。可以先欣赏学生的正确的方面,然后才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订正,这些态度学生是能欣然接受的。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活宝贝,他们都是有个性的。作为教一门语言的老师,年轻活泼的心境、幽默感、个人热情都十分重要。要随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鼓励、表扬为主,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情感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篇8: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近几年来,我国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抑制或减少这些事故呢?从会计学角度看,应将安全支出的财务会计核算内容扩展到环境会计内容之中进行,以此为单位负责人、企业主管部门、统计部门、审计部门、环保部门和各级领导提供安全监管信息,形成多部门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的安全环境信息监控系统,将是一种极有意义和极有应用价值的一种尝试。目前,国内外尚未将“安全环境支出”纳入环境会计的范畴。笔者认为,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安全生产”的环境,没有安全的环境,人类的生产劳动就无法进行。本文就安全环境支出应成为环境会计的基本内容及如何对其进行核算谈一些看法。

一、安全环境支出成为环境会计基本内容的理论依据分析

(一)环境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

通常认为,环境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高层目标”两个方面。基本目标是对使用者提供有效的环境会计信息;高层目标是帮助企业提高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许家林、孟凡利,2004)。笔者认为,环境会计除了有基本目标、高层目标外,还有一个根本目标,那就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剖析环境会计要素内容得出来的结论。

国内外对环境会计的要素界定为“三要素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四要素论”(环境资产、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环境利润)、“五要素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损失、环境收益)和“六要素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环境利润)。其中,“四要素论”(朱学义,1999)被接受的程度较大。不管环境会计如何界定它的要素,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是围绕着人类学习、生活、工作等环境而展开的。比如,环境资产分为经济资源和自由取用资源两类,前者指森林、矿藏等稀缺的环境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源,后者指空气、太阳等可以无偿使用的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我们建立环境会计核算环境资源的任务之一,就是为了有效开采和充分利用稀缺的环境资源,为人类长久生存提供物资基础;同时,我们核算自由取用资源,防止人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污染空气、河流等,也是为了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又比如,环境成本包括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支出成本、环境破坏成本和环境机会成本四部分内容,其中,环境支出成本核算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指给受害者的补偿)和环境发展费用等,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消耗失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损失。这些核算都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从上可见,环境会计要素内容最终都围绕着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个中心而展开,因此,可以说,环境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最低层面是以人的生存权为本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我党的执政理念,并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民的民生问题。“以人为本”具有两个层面:一是较低层面——以人的生存权为本,它是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保健等民生的基本需求;二是较高层面——以人的价值为本,它涉及人权、民主选举权和言论自由等具有普遍价值的内容(海澜,2007)。

讲人的生存权,首要的要讲人的生存环境。人的生存环境有的学者称之为“公民环境权”(李娟等,2006)。公民环境权一开始是作为基本人权提出来的。虽然理论界的认识并不统一,但从实际状态上看,环境问题实质上关系到人的生存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退化、食品中有毒或有害物质含量的上升和人体内污染物和有毒物质积量的增加,这一自然生态和环境状况的急剧恶化,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李娟等,2006)。人的生存权最初是指人类有免受饥饿与寒冷而生存的权利,而后演化为保障人类健康、长久地、更好地生存的权利,因而“环境权始终都与人权紧密联系,成为当代人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李娟等,2006)。

人的生存权的基点是“生命权”。在公民的权利中,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一起被称为公民的三大权利(蒋炳春,2004)。在这三大权利中,生命权是财产权和自由权的主体,没有生命权,无所谓财产权和自由权;而财产权又是实现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基础,如果没有财产权的实现,不仅将使个人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而且也将使个人的自由失去物质基础;自由权是人类发展的目标,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2月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的那样“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不管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的关系如何,生命权是前提、是主体、是最基本的权利这一论点是无庸置疑的。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首要是以人的生存权为本。人的生存需要环境,其生命权摆在最突出的地位,则企业为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进行投入,自然成为环境会计的最基本的内容(朱学义,2007)。

(三)“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环境与人这个主体友好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中,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这个社会体系的主体是人,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可见,人的发展与环境密切关联,提供人的“安全环境”是人与环境友好发展的基本前提,则安全环境支出理应成为环境会计的基本内容。

(四)“安全事故”频发迫切需要增加安全投入,强化安全耗费的核算与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单位尤其是矿山企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重大、特大事故仍不断反弹。究其原因,有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等腐败问题,也有非法开采、失职渎职等违法问题,还有安全投入不足、思想重视不够、管理不力、采掘人才匮缺、地质隐患突发等监管制度及技术问题。要想有效降低矿难事故,除了惩治违法、违纪、腐败等行为外,还要增加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其中,全面有效地核算安全耗费是强化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这种核算包括财务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等方面,后两种核算可延伸形成环境会计信息,将其分别传送给单位负责人、企业主管部门、统计部门、审计部门、环保部门和各级领导,这样,能够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环境信息监控系统。

二、安全环境支出的具体内容

安全环境支出按支出用途可分为三部分内容(朱学义,2007):一是预防性安全支出。它是指为了使大气环境、生活环境及地表景观环境达到相应的安全标准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具体包括为改善和美化环境进行绿化、降低粉尘、隔离噪音以及构建各类景观设施等发生的各种费用。二是保证性安全支出。它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支出的费用,由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构成。三是损失性安全支出。它是指因安全事故发生或安全水平不能满足需要而影响生产所发生的损失,它主要包括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停产损失、恢复生产的费用、人员的伤亡治疗赔偿费用及各类罚款等(唐国平,2004)。

三、安全环境支出的核算办法

(一)财务会计的核算办法

1. 采用“先提后支”的核算办法

2005年4月8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财建[2005]168号文发布《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规定了煤炭工业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对于大中型煤矿,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的矿井吨煤不低于8元(其中,45户重点监控煤炭生产企业吨煤不低于15元),低瓦斯矿井吨煤不低于5元,露天矿吨煤不低于3元;对于小型煤矿,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的矿井吨煤不低于10元,低瓦斯矿井吨煤不低于6元。煤矿安全费用用于煤矿安全支出,主要用于完善和改造矿井通风系统工程和构建固定资产支出;“一通三防”支出(指煤矿通风,防尘,防火,防瓦斯支出);重大安全生产的课题研究;预防职业危害的劳动卫生技术措施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具体使用范围有: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更新改造支出;完善和改造矿井瓦斯监测系统和抽放系统支出;完善和改造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支出;完善和改造矿井防灭火支出;完善和改造矿井防治水支出;完善和改造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完善和改造矿井供配电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完善和改造矿井运输(提升)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完善和改造矿井综合防尘系统支出;其他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2008年12月26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指出“高危行业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的具体要求处理,在所有者权益‘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列报,不再作为负债列示”。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储备购建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等资产时,按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安全防护设备等,企业应当按规定计提折旧,计入有关成本费用。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储备支付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等费用性支出时,应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按上述规定将安全生产储备用于购建安全防护设备或安全生产相关的费用性支出等时,应当按照实际使用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但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2. 实行安全风险金抵押办法

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各级组织、部门和各级领导及全体职工“人命关天”的事情。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有的单位实行安全风险金抵押办法,即对不同责任的人要求交纳不等的“安全抵押金”,每年清算一次,没有出现安全事故,按“安全抵押金”的一定比例付给交纳人利息,出了安全事故,动用“安全抵押金”进行赔偿。“安全抵押金”通过“长期应付款——安全抵押金”科目核算。

3. 实行安全工资挂钩办法

为了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有的企业,如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孙村煤矿,实行安全工资挂钩办法。即将原来的安全奖全部以“安全工资”的形式发放,会计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这种将全体员工的安全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的做法,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增强了全员对安全生产的关切度和自觉性。

(二)环境会计的核算办法

环境会计对安全耗费的核算可在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的基础上采用“辅助账簿”的形式进行。企业在“环境会计辅助账簿”中设置“安全成本”和“安全基金”等科目,并在“安全基金”科目下设置“安全生产费用”、“安全抵押金”、“安全工资”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安全成本”属于“环境成本”的内容,期末转入“生产成本”等科目;“安全基金”属于“环境负债”的内容,期末保留余额不结转。

(1)企业按照规定标准计提安全费用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安全基金”科目,同时在环境会计辅助账簿“安全基金——安全生产费用”账户贷方登记提取数;企业使用安全基金属于费用化支出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在环境会计辅助账簿“安全基金——安全生产费用”账户借方登记费用化支出数,并在“安全成本”辅助账户借方登记;企业使用安全基金属于资本化支出时,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安全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在环境会计辅助账簿“安全基金——安全生产费用”账户借方登记资本化支出数,并在“安全成本”辅助账户借方登记。年末,企业按全年费用性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合计数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安全基金”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果盈余公积——专项储备”账户的余额不足以结转全年安全支出合计数,则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安全基金”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期末,环境会计辅助账簿“安全基金——安全生产费用”账户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使用的安全基金。

(2)企业收到职工(含企业领导干部,下同)交纳的“安全抵押金”存入银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同时在环境会计辅助账簿“安全基金——安全抵押金”账户贷方登记交存数;企业动用安全抵押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在环境会计辅助账簿“安全基金——安全抵押金”账户借方登记使用数。期末,环境会计辅助账簿“安全基金——安全抵押金”账户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使用的安全抵押金。

(3)企业根据每个职工安全分值确定应发放的安全工资时,除了按会计准则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外,还应进行如下环境会计辅助核算:

确定应发放的安全工资时,借记“安全成本——安全工资”科目,贷记“安全基金——应付安全工资”科目;企业发放安全工资时,借记“安全基金——应付安全工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期末,环境会计辅助账簿“安全基金——应付安全工资”账户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使用的安全工资。

(4)企业期末应补充编制两大报表:一是“环境资产负债表”;二是“环境成本表”。“环境资产负债表”列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三大类内容。“环境成本表”简化格式设置如下:

篇9:什么是国家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的由来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基本药物”的理念,并由此制定了基本药物示范目录,以及标准治疗指南和处方集。其目的是促进和保证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WHO将基本药物定义为:最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满足人民所必需的药品。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是基本药物的三个基本目标。

我国从1979年开始引入“基本药物”的概念。在我国,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制定了本国的《基本药物目录》,其中105个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

基本药物: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基本药物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2009年,新医改方案对基本药物的含义作了进一步明确,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是指优先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避免贪新求贵;“剂型适宜”是指药品剂型易于生产保存,适合大多数患者临床使用;“价格合理”是指个人承受得起,国家负担得起,同时生产经营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能够保障供应”是指生产和配送企业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群众用药需要;“公众可公平获得”是指人人都有平等获得的权利。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三个愿意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使医疗机构愿意配,医务人员愿意开,就诊人员愿意用,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

基本药物对普通百姓的意义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项重大国家医药卫生政策,是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涉及基本药物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首先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调整、生产供应保障、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全部配备使用、医保报销、财政补偿、质量安全监管以及绩效评估等相关政策办法。

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地区发展差异大,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提高群众获得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改变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体现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有利于规范药品生产流通使用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负担。

什么是《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为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根据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关于2009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的要求,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层部分)》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简称《处方集》)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编写,其目的是用于指导和规范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也可作为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使用基本药物时的参考资料。

《处方集》满足基本利润小

从《处方集》目录遴选范围和需求来看,《处方集》能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需求,并不能满足大中型医院的诊疗需要,也与列入新农合报销目录的药品和各地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品种有较大不同。因此存在“不够用”的反映。

另外,有些收载品种价格低廉,不利于提高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目前,多数基本药物处于微利或者微亏状态。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压缩了,其生产供应势必面临很大的困难,致使基本药物的可及性较差。出现了“用不上”的问题。

虽然如此,制定《处方集》的意义依然重大。《处方集》是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技术指南,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治疗基层的常见病、多发病,也可供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考使用。尤其是其内容重点突出收载药品对基层常见多发病的药物治疗,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能帮助基层医务人员建立科学规范的用药观念和习惯。

上一篇:我的快乐新年作文400字下一篇: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考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