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本知识

2024-05-06

会计的基本知识(通用14篇)

篇1:会计的基本知识

会计人员需掌握的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知识: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四)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报表主要以账簿中的记录为依据,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用来考核、分析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程序是:

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

2.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

3.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

4.对账簿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

5.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时行必要的加工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篇2:会计的基本知识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篇3:会计的基本知识

1、网络会计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 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只有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主体, 才能将会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 才能把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之间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才能明确会计处理的立场 (为谁服务的问题) , 才能划定会计工作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具体范围, 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基本要素才有空间的归属, 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 实现会计的目标。从传统意义上讲, 会计工作的目标是反映一个特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它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和投资决策提供服务。

2、网络会计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除非有反面例证, 否则就能够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地经营下去即可以预见的将来, 企业不再面临破产清算。只有在这一前提下, 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 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周转, 会计才可以历史成本价格来确认, 计量其资产要素, 所有资产也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被消耗、售卖等等。它是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的基础。持续经营假设是在较低风险和信息实效要求的环境下对会计的时间加以限定, 它反映了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愿望和目的, 旨在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 许多会计的基本原则都与持续经营假设相关, 如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权责发生制等都是基于该假设而提出并与该假设配合和适应的, 在传统会计中, 持续经营假设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在网络经济时代, 竞争日趋激烈, 经营风险日益加大, 企业随时都有被并购、清算、终止的可能, 使得人们更加难辨别一个主体是否能持续经营, 事实上, 这一假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个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 它总是一个“有限生命”的组织, 一旦证明会计主体已无法履行其所承担的各项义务时, 本假设就失去了支持它的事实基础。

3、网络会计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可以将企业不同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时期, 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提供有关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 它存在的原因与会计管理职能直接相联系。之所以要计算期间损益, 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主要是通过报表, 发现存在的问题, 以利于下个周期的生产经营。但是人为地划分区间, 并且“待摊”“预提”费用等, 必然导致客观经济现实与会计反映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背离, 成为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 即会计期间的划分将不可避免引起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 这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固有的缺点。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传统的以年度为期的会计分期假设将受到冲击。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均规定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 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会计年度;在时间上而言, 不同管理体制主体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 因此, 会计分期应以它们的需要为基础, 决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是会计系统产生所依循的尺度约定。传统会计以货币作为计价尺度是要以市场的存在为前提的, 因为货币本身并不是一种尺度, 而只是一种商品。在传统企业当中, 绝大部分有形资产可以用货币衡量, 这就为传统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提供了依据。而在网络经济时代, 应该说大多数资源是无法用货币计量的, 另外诸如人力资源成本的问题也同样不能简单地用货币计量出来。因此, 再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就显得有些牵强。另一方面, 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 货币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电子货币”、“网上银行”将层出不穷, 未来网络会计所使用的货币将只是一串有特殊意义的数字, 而不再是实际量化的货币。网络经济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冲击主要表现为:

(1) 网络货币所带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大大加快了资金流动速度, 资本市场交易更活跃, 各种现实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更为频繁, 加之网上交易可瞬时完成;记账的“币值稳定”假设受到冲击。而计算机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确工具, 使会计假设敢于选择“币值变动”。数以千计富有创造力的软件开发公司可以提供精确和灵活的金融管理软件, 对公司的货币收支和资金流通进行精确管理。

(2) 随着网上经济的建立, 货币的形式和本质都将发生变化。有形的金钱为数字化所代替, 货币流通变为电流与数字运载着货币的形象价值在社会中流通。货币越来越抽象化, 实际资产储备与货币总量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 最终将建立起一套完全独立于实际资产的、抽象的全球货币供应系统。一种与其它所有货币一起实行汇率浮动的新型国际货币将会在网上出现, 那时在网上所有的商务活动都可以采用这种货币单位, 则“币种唯一”的要求显得多余。

5、网络会计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手工处理方法相比其主要优点表现在: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换。但在实践中又暴露了一些问题, 首先表现在会计软件通用性差, 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隔, 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系统性。其次, 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不能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 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 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控制管理, 不能与其他子系统集成融为一体, 形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另外,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 对外贸易增加, 国际交流增强, 而我国的财务软件还不具备多国语言, 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 不能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而网络会计弥补了这些不足.

网络会计具有以下优点: (1) 资源共享。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本机资料, 还可以任意使用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内的资料。 (2) 设备共享。网络化以后, 网络上的计算机可共享服务器的各种硬件、软件, 特别是一些贵重设备, 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 通信快捷、方便。连入网络后, 可以利用网络上各部门计算机快捷通讯。 (4) 公布式处理。一项复杂的工作可以划分多个部分由网上的不同计算机同时分别处理, 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摘要:网络会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现代会计模式, 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更好地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 网络会计应运而生。网络会计的出现, 大大弥补了会计电算化的不足, 成为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同时对企业传统会计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本文针对这个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篇4:会计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传统会计 冲击 会计创新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据,以高科技产业及智力产业(智业)为支柱的经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信息全球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等等,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应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呢?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1、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消费为基础的经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的财会学科理论也日益受到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1)无形资产成为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总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以物质资源为主,而是以无形资产为主。传统会计系统中确认的无形资产大部分是补购的,自创无形资产不作为资产在帐面上反映。这样,既不利于全面体现其全部无形资产,不能全面衡量企业的真正价值,更不利于投资了解无形生产的构成以及科研投入和技术含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自创无形资产将会正式纳入财务报表,如何编制出合理的财务报表,对传统会计将是一个挑战。

(2)人力资源问题突出。人力资源会计是指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而进行的计量和报告。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是生产最重要、最睥因素。在传统会计中,它仅仅是会计研究的一个分支,并未进行编认和计量,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将取代传统会计中固定资产等项目而成为企业利润形成的主要源泉,如何对它进行确认,进行计量以及它对企业经济价值影响如何,这给我们传统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3)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将受到挑战。知识经济给会计增添了这么多新的内容,它必然会影响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首先,人力资源成为生产的重要要素,成为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新的无形生产概念等,这些都使得会计要素概念发生变化。由此会计核算体系也随之变化。其次,成本核算方法也发生了改变,人力资源耗费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颁。为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使得研究、开发投入占产品成本的大部分。再镒,由此而的,对企业财务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以及企业的经济考核与评价,投资方案的评价标准,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等众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知识经济在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

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综合化将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知识含量”给企业理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财务管理更应适应这一变革的要求,而担任这一重任的财务人员则更应更新传统的理财观念,树立全新的观念。知识经济给我们的会计核算体系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这必然给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如计算机信息处理方式的引入,以多元化的记帐方式取代了传统的簿记记帐方法,使得提供的财务信息更及时、更全面,这同时对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的会计要由核算型走向管理型、决策型,它不仅要求我们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要满足外部投资者的需要,更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的需要,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在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下都能发挥及时、更大的作用。知识经济下对我们的成本管理业产生一较大的影响。它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主要是人力资源成和无形资产概念的扩大,这使得我们的成本范围也随之扩大了,计算机、网络等软硬件的引入,使得我们的成本核算、成本分配方法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

3、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教育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才,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颁,已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要发展,教育应先行。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是关键,面人才的碚养,主要靠教育。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善与未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会计教育目标较为单一,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侧重于会计专业技术教育,只强调教育的内容能满足实际应用就可以,它忽视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员应该是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通用人才,它不仅要求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它还要求我们的财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等等。因此,我们会计教育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都将受到影响。传统的会计教育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创新

会计作为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其核心任务就是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相关与可靠的财务信息,以帮助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会计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会计创新已迫在眉睫。

1、以经济资产为基础改造会计核算系统。

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曾指出“资产价值是由它可能产生的未来收益所决定的”。它将一切可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都包涵于“资产”的定议之内,这个定义更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这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人力资源会计的引入等等,这些带给我们的传统会计核算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以经济资产为基础来改造我们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

首先,要改造无形资产的核算体系。传统会计实务对可辨认的无形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把本企业自己创造的专利权,按实际支付的研究与开发成本计价,它不能反映该无形资产实际的经济价值和它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而知识经济时代,它要求企业无形资产的计价能反映其实际的经济价值而非历史成本,而且由于现代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更新较快。我们更应及时地云其受益期内合理分摊。其次,我们要拓展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除了传统会计核算中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誉”,我们还应“人的智力、知识”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内容。因为人的智力、知识不存在物质实体,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符合无形资产的概念。因此,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的价值确认也成为知识经济下、会计核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增强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

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一个单位财务状况的需要工具,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知识的快速更新,加大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它的及时性和信息的充分性。那么,对财务报告的充分性和及时性应如何创新呢?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整个财会核算体系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毫无疑问我们的财务报告格式、项目等也将随之变化。提高及时性,我们可以适当地考虑缩短报告的时间间隔,实行灵活的不等报告制度等,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我们可以采取“金字塔”式的报告制度,从底层的原始数据到高层的浓缩信息等等,我们既要提供“过时”的信息,更要提供“实时”的信息和预测信息。

3、提高系统综合素质

这不仅包括办公硬件措施,更要注重提高人员素质。高效、快捷、全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此在硬件方面,我们要广泛普及计算机这一辅助工具,并加强网络系统的建设,网络管理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从软件方面看,我们更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在会计各系统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应改进我们的会计教育体系,应该教育出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并对网络、信息、科技、法律管理等多方面都了解求掌握的一些专用人才。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不断地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5: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走过访过上百家企业,会计核算做得很好的企业几乎没有。从表面上看都做得还可以,但仔细进行审查大有问题可在,有的是因为外在的因素,有的是因为企业家不重视会计核算的问题,做什么决策喜欢凭经验,拍脑袋,或者认为从业务数据得知一二就下决策;有的是营销人员在签合同时就没与会计人员沟通,答应了不合理的要求等等。但今天我还是要从我们会计人员的本质上去探讨这些问题,我认为诸于此类的问题存在的原因这与我们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关,那会计人员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第一是:道德素质。

1、诚信第一、操守为重;

2、敬业爱岗、保守秘密;

3、同舟共济、以企业为家;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你碰到了一个不好的企业家,你因为做错一件小事,他把你辞退了,况且有一个月的工资不算给你!那你做为会计人员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应该怎么做呢?是把他的企业的账删除一部份或者是去把你知道的企业的秘密说给相关的人听呢?还是选择劳动局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呢?这就是体现你是否具备会计人员的素质的问题了,千万不要做傻事,无论什么情况要以企业的利益为重,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应该的,但不能有报复的心态!

第二是:知识素质。

1、熟练掌握《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与《税法》的相关知识;

2、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知识;

3、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

4、了解企业各方面全盘知识(生产流程、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

专业技术知识学得不好,会造成把企业的账做错;对企业的流程、制度学得不好,会去做违反原则的事,错了还不知道,所以做为会计人员,时时要学习,要尽心尽责的做好本质工作。

第三是:职业素质。

对上司应该具备的素质:

1、要认真的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2、尊重并执行上司的决定;

3、欢迎上司的指导与培养;

4、以自己的实际工作为上司排忧解难。

对下属所应具备的素质是:

1、要予以帮助、扶持;

2、给他们成长和锻炼的机会;

3、搞好与下属的关系,提倡团队精神;

4、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完成理财重任;

5、协助下属达到他们的工作目标;

6、保持充沛精力,乐观与自信,让你的下属在困难情况下保持昂扬的斗志;

7、好好地培训下属使本部门工作做得更好。

篇6:会计的基本职责包括

2、审核各财务会计的全部报表凭证、报销凭证,保证其准确性;

3、正确核算公司的收入、成本、损益情况,编制公司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负责协调公司与各金融机构和税务机关的关系,负责接受审计、稽核、税务和有关上级领导部门工作检查。

篇7: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2、扉页:标明会计账簿的使用信息,如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等。

3、账页:账簿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其格式反映经济业务资料的不一样而有所不一样。但其资料应当包括:

1)账户的名称,以及科目、二级或明细科目

2)登记账簿的日期栏

3)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号数栏

4)摘要栏,所记录经济业务资料的简要说明。

5)金额栏,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和余额

6)总页次和分户页次栏。

篇8:会计的基本知识

一、企业基本建设会计的现状

1. 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缺乏认识, 基建项目违法违规操作

很多企业在基本建设中, 项目不合法、不合规。从总体背景而谈, 是因为企业对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认识不够, 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就是基本建设的总方针。因此, 造成了“边设计、边勘探、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一些施工队伍无合格资质证书也承担项目, 合同条款中有按规定签订施工合同, 允许带资承包及其他不合法条文。施工包工头自行进行工程结算、收款, 而不是由施工单位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签收、统一核算。

2. 核算手续不全、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

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审计中, 存在着许多核算手续不全、没有明确的支出说明和负责人的签字文件, 在后期的会计核算工作中, 找不到资金使用的数据源, 从而使企业资金大量流失和浪费。核算手续不全, 从而使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形同虚设, 没有起到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也让企业的财务工作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

项目成本核算是基本建设中会计工作的主要部分, 也是对基本建设工程的性价比进行分析, 而许多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并不完整, 从而不能全面进行成本核算, 也让成本核算工作无法全面系统地开展, 导致项目成本核算与企业的预算资金不一致。

3. 基建预算不科学, 工程造价指标有待改进

在基本建设中, 预算缺乏科学性是基本建设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阻碍因素, 也使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预算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进行预算时, 没有对工程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 更没有深入地了解和勘测, 造成预算缺乏科学性。

工程造价指标是工程性价比的重要指标, 也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而工程造价指标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在工程造价中, 许多指标不符合企业的要求和规定, 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相结合的依据, 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中各个部分的质量, 也使工程造价整个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

4. 基建财务处理不规范

基本建设财务处理不规范, 使基本建设工作缺乏一定的依据, 财务管理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 也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是基建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提高的保障, 这就要求基建财务处理中, 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从制度上规范基建财务工作, 让财务工作的开展有充分的制度保障。

5. 基建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低, 相关知识缺乏

会计人员是基建会计工作中的核心因素, 也是基建会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 更是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制约条件。而许多企业在进行基建项目时, 会计人员的素质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会计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 对基建会计工作认识不够, 更没有进行定期的培训的知识扩展, 从而在根本上制约了基建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企业基本建设会计的策略

1. 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保障项目的合法操作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基本工作是建立健全各种固定资产台账、档案,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更新、新增、调拨、报废等审批手续。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 及时处理多余和闲置的固定资产, 定期进行清查盘点, 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同时, 需要定期考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和完整率, 对固定资产的购进、出售、清理、报废和内部转移等都应办理有关手续, 并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核算。

凡是需要在基建会计上入账的款项, 应该有文件 (拨款文件或协议) 及合同 (基建借款) 资料提供给会计人员。一切基建用款的工程预付款、设备采购预付款、土地征购、勘测设计、监理等活动均应有合同。首先, 应有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然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报告呈报给有权批准的政府部门批准, 建设单位再委托设计部门编制初步设计任务书, 再报政府管理部门批准, 由设计部门编制施工设计图, 申请开工报告, 由上级批准后, 基建前期程序完成, 才能进入项目建设实施阶段。

2. 健全项目核算手续和成本核算

对于基建中的核算手续, 应该进行严格的要求, 建立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制定或修订材料、工时、费用的各项定额以及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内部劳务供应的厂内计划价格;完善各种计量检测设施, 严格计量检验制度, 使成本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3. 建立科学的基本建设预算制度

建立科学的基本建设预算体制是对企业基本建设实施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的重要策略, 而科学基本建设预算体系的建立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以预算编制为龙头, 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初步形成;以资金管理为主线, 有效的资金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二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严格资金审核拨付、强化资金使用调度;以过程监管为抓手, 动态的监督管理机制渐趋完善;严格执行工程“四制”、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三是加强项目概 (预) 结算决算的全过程评审, 完善项目基础数据收集与预算执行分析工作的进行。

4. 规范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建设单位, 在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获得批准后, 其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初步设计的批准文件和项目概算, 并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 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项目年度预算, 待财政部门审核确定后, 作为安排项目年度预算的依据。建设项目停建、缓建、迁移、合并、分立以及其他主要变更事项, 应当在确立和办理变更手续之日起30日内, 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有关文件、资料的复制件。

5. 提高基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强基建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另外, 还需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坚持严以律己、秉公办事的工作准则。

三、小结

篇9:对会计基本假设的思考

目前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本文对此做些探讨。

一、会计四个基本假设的介绍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限定了会计对象的空间范围,缩小了价值增值运动的范围,将范围缩小到一个会计主体,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是否有明确和合理的对象将决定一门学科能否存在。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财务会计处理的交易和事项的空间范围,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与边界。它区别了财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和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限定了价值增值运动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价值增值运动做为会计对象,明确了财务会计的时间维度。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缺乏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假设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只有假设某个会计主体是持续正常经营的,那么所使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才有可能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不采用合并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样一来,才能保持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则为会计对象规定了时间界限,会计对象运动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获得了动态和静态的辩证统一。作为会计对象的价值增值运动的反映和控制必须是连续的,同时,价值增值运动要有一个期间或某个特定的时点,以便定期地总结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了会计分期,才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才有了配比原则,才有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才有了一惯性原则。

(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指明了会计对象的性质。价值增值运动做为会计对象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难以把握的,而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的价格则是直观的,显而易见的。因而,以货币作为衡量尺度的价格规范着价值和价值增值,只有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所反映的价值增值运动才能成为会计的对象。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货币是目前最有效的会计计量标准,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的手段。

二、会计基本假设的局限性

(一)会计主体的局限性

会计主体假设的扩展和延伸会计的最终成果是财务报告,而财务报告则是为了给使用者提供现有的和潜在的全部有用的信息,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这种信息可能是在会计实体范围之内,也可能在会计实体范围之外,企业或其他报表使用者在研究分析企业的情况下不仅需要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而且非常需要未来预测的信息。那么会计人员为取得这些信息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延伸到企业外部。使得会计主体不再单单指的是本企业,而是扩展了会计主体的范围。

(二)持续经营假设的局限性

1目前会计主体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持续经营难以继续。在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的今天,会计主体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风险日益增大的经济环境。

2无实体公司的兴起及迅速发展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直接的挑战。

(三)会计分期假设的局限性

计量的假设与原则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会计的基础目的是定期,及时地向有关信息作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使用者做出理性的政策,为了满足这一目的,从而产生了会计分期假设,而与会计分期假设直接相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按照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来衡量的。

(四)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性

币值不稳定对会计计量的影响。当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进行结算时如果按实际交易的币种记账,同一个账簿体系中,就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单位作为价值尺度,那么多重价值尺度带来的混乱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不同的价值尺度也是不能叠加的,会计也就无法发挥其综合反映的职能。另外当物价较为剧烈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动摇了会计计量的基础,对会计实务影响很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

三、我国在信息时代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新思考

信息时代财务会计基本假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会计主体假设面临挑战。

第二,持续经营假设难以“持续”。

第三,会计分期假设缺陷凸现。

在信息时代,会计主体面临的是竞争激烈、风险日益增大的经济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随时有被清算、终止的可能。

在我国,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是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并且为企业提供该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财务业绩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并且可以提供企业未来的经济趋势分析的信息。这些信息实际上是特定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效益的货币表现。会计信息所表现的乃是一个主体的经营效率、经济效益、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

篇10:主管会计的基本职责

2、发票开具、进项发票认证、纳税申报、财务报表报送、会计凭证装订存档

3、每日账务登记并与出纳核对,做到日清月结

4、配合银行、税务、审计等相关工作

5、项目核算及项目对接等相关工作

6、往来账的管理及核对

7、能独立完成全盘账务工作

篇11:主办会计的基本职责

2、负责公司纳税申报和编制各类财务报表,分析盈亏平衡状况,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

3、负责监督及指导公司合同、数据的管理,对往来账务核算进行审核与监督;

4、负责本部门相关文文件、资料凭证的装订、分类、归档与保管;

5、负责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公司相关财务制度的编制。

篇12: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数据处理与信息加工的程序。它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

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一种基本程序或方法都有其具体内容,并需要采 用一系列专门方法。

(1)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能否记入会计信息 系统,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即是否记录、何时记录、当作哪一项会计要素来记 录;应否计入财务报表、何时计入、当作哪一项会计要素来报告。会计要素项目确 认和时间确认是会计确认的核心。

要素项目确认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此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内容;

第二,此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归属哪一个要素项目。

此两项确认的基本标准是:第一,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第二,此项经济业务 或会计事项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

时间确认的基本标准是按哪种会计核算核算基础来确认:即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 现制来确认交易或事项。

(2)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 确定它的量。

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货币计量通常以元、百元、千元、万元等为计 量单位。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对象可供计量的某种特性或标准,如资产计量有历史成 本、重置成本、现行成本等属性。

(3)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的文字、金额和 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再以记账凭 证为依据登记账簿。会计记录包括序时记录和分类记录。在记录的生成方式上,又 有手工记录和电子计算机记录。

(4)会计报告。是指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 给信息使用者的手段。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 法。主要包括:(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 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 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对象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要将它们进行系统地核算和全面的 监督,就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取得各种不同性质的核算指标。会计账户的设 置,是会计核算制度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对于正确运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 制会计报表等核算方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 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采用这种方法记账,使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发生对应关系,同时,在对应账户上登记的金额相等,即保持平衡关系。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及金额相等的平衡关系,便于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 龙去脉及其相互关系,检查有关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由此可见,复式记账是 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可以相互联系地反映经济

业务的全貌,也便于核对账簿记录是否正确。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填 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保证帐簿记录正确完整而采 用的一种专门方法。对于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都要由经办人员或有关 单位填制凭证,并签名盖章。所有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审核,只有 经过审核并确认无误的记帐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通过填制和审核凭证,可 以保证会计记录有根有据,并明确经济责任,监督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也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 的重要工具。设置账户是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反映,以提供经营管 理所需要的各种不同性质的核算指标。登记账簿就是将所有的经济业务按其发生的 时间顺序,分门别类地记入有关账簿。登记账簿必须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使大量分 散的会计凭证归类、加工成完整、系统的数据资料,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好地满足经 营管理的要求。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 和分配,以计算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成本计 算,可以核算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节约或超支,成本计算 提供的信息是否是企业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主要信息。正确地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准 确地计算成本,不仅对企业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企业正确计算利润的前 提条件之一。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就是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实 有数额,并查明实存数与帐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加强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监督财 产的合理使用,挖掘财产物资使用潜力,改进财产管理,确保财产安全完整都具有 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方法。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一定时期内账簿记录内容的总括反映,也就 是对编表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加以综合反映的一种书面性文 件。它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 策时服务,也可以满足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集团和个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 营成果的需要。为了正确报告会计信息,应当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来 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上述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一环套一环构 成一个完整的程序和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正确地运用这些会计核算 方法:对于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按照规定的会计科 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应用复式记账法记人有关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 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进行成本计算;对于账簿记录,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 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上述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按照会计核算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 来表示。

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如何?

(1)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部门首先要获取原始凭证,经审核后按照设置的会计 账户(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方法编制记账凭证。

(2)依据会计凭证,按照复式记账规则登记账簿(账户)。

(3)根据账簿记录资料对经营过程中的有关业务进行成本计算。

(4)为保证账实相符,应运用财产清查方法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

篇13:会计的基本知识

环境影响着会计的发展, 而经济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其知识经济的出现, 必然会使会计的一些因素受到影响和冲击。在新知识经济时代, 必须要从新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探索。

1.1 知识经济对会计对象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会计对象的影响。在知识经济出现前, 人们的意识里认为固定资产等才能创造财富, 因此对于财富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有形资产之上。而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和人也被作为一种资源, 并且是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纳入了会计的研究当中。像在高校、医院等这些脑力劳动突出的工作场合, 知识和人力资源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机器、设备所起到的作用。因此, 知识经济下, 会计对象更加广泛, 必须重新修改,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知识经济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对会计目标的定义, 是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要么侧重于“受托责任观”, 要么侧重于“决策有用观”, 但是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是企业反映的信息主要体现在资本、物质等财务资源的增长和创造上。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的目标不仅局限于此, 更要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情况的需求。

1.3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披露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要求会计披露必须及时充分。在知识经济时代, 应当对会计披露的的及时性和充分性给予新的认识。为了提高及时性可以打破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等传统的会计期间划分, 根据企业的自身经营特点, 实现不定期、不等距的报告制度, 以实现企业信息的及时传递。对于提高充分性, 不仅要反映已发生的经营活动信息, 及时披露正在进行的经营活动的信息, 还要预测某些信息。

知识经济虽然给会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但是同样也带来了不小的好处。例如, 知识经济时代,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 使信息披露的成本大大降低。而某些无形资产的投入, 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远远大于当初投入的实际价值, 利于企业的增值和发展。

2 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创新原则

既然知识经济给会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会计必须有所改变才能以适应这些变化, 这就涉及到会计的创新。在知识经济下会计的创新必须考虑到以下原则:首先, 会计的创新必须注重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进行会计创新之后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在进行创新时所发生的实际投入, 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指企业获得会计创新成果之后, 每次使用时也必须本着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如果在使用这一成果时所花费的各项成本大于收益, 那么我们就不认为这是一项创新。其次, 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保证会计创新既要保证企业在短时间内的发展, 又要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从深层次上讲, 既要把握各种潜在机会, 又要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如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再者, 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原则。前文提到知识经济中, 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如何实现这两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源泉之一, 如果将能将资源的有效配置嵌入到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过程中这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例如将知识资源的成果以作业成本法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系统, 配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即人力资源, 密切关注每一作业的成本动因, 为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最后, 注重信息披露原则。关于信息的披露可以从内部管理者和外部使用者两个方面来说。对于内部管理者, 能够迅速获得企业内外部信息并根据获得的信息及时作出决策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企业及其职工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及结构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其知识结构, 会减少企业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 将降低企业存货风险以及产品设计开放防线, 而这些信息的披露, 无疑会使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增强对企业长期投资的信息。

3 知识经济下会计创新的主要内容

3.1 会计假设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许多虚拟主体, 如“虚拟公司”, 这些公司就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存在, 当任务完成时, 公司随着解散, 那这些企业的会计应如何处理?所以会计主体假设应从一个绝对实体转向一个相对开放的主体。

虚拟公司的存在可能只是某一段很短的时间, 而传统财务会计是建立在持续经济假设基础之上的, 针对知识经济下虚拟公司这一产物, 对这一假设的创新迫在眉睫。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每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不同时段的损益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实时报告系统及时生成, 使得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可以不断缩短, 利用计算机提供实时信息是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创新。

企业不应只以货币进行反应企业价值, 对于人力资源、企业外部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 都要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 增加非货币化的信息, 这是对货币计量的创新。

3.2 会计基础创新。

会计基础包括历史成本计量和权责发生制。对于知识经济时代, 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已无法计量或无法准确计量的资产及负债, 可以采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市场价格、可实现净值或多种模式相结合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在经济时代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 容易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业绩脱节。但是收入实现制却在反应企业现金流量信息上有一定的优势。因此, 笔者认为, 在这方面的创新可以是某些信息上选择利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

3.3 财务报告创新。

财务报告的创新可以从报告时间和信息表达方式上予以反应。首先,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利用网络向企业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发布实时报告越来越容易。实时报告取代传统定期会计报告, 或两种类型报告同时存在, 是时间发布上的创新。传统经济下, 信息表达方式主要是报表, 这是一种最有效最节约成本的方式。但是报表与图像相比, 简明易懂清晰明了的优势更明显。除此之外, 会计信息更容易被不具有专业会计知识的使用者接受, 减少使用者读取有用会计信息的成本。

4 结语

知识经济的来临固然对会计有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但是有句话说的好,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挑战, 才有创新, 只有创新, 才能寻求发展。笔者相信,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这些挑战的解决和创新, 财务会计又会向前迈进一个新阶段。

摘要:本文对知识经济的定义简单介绍了知识经济, 其次从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报告的披露三个方面介绍了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从而提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需要创新, 紧接着提出了会计创新所要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最后总结了会计创新所涉及到内容:会计假设创新、会计基础创新以及财务报告创新。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创新,影响,原则,内容

参考文献

[1]姚荣辉.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模式创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5, (3) .

[2]朱玉梁.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理念及会计创新[J].民营科技, 2009, (1) .

篇14:会计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理论知识;薄弱;教学方法

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上升,同时对基层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基层会计人员还是助理会计师,首席财务总监,其工作的进行都需要会计理论知识的支撑,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实训技能,更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而这一点恰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薄弱点。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职学校学生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差,且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我们知道中职院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周岁至18岁之间,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文化基础相对较低,通常存在厌学情绪,尤其对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相较于实训技能培训的趣味性,具有较强的连贯性的会计基础知识相对枯燥,而且普遍有学生反应“听不懂,理解起来感觉困难”,学习积极性下降,同时中职学校通常管理较中学宽恕,学生自律性差,对于学习存在懒散拖延的心理,长此以往,其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更差,进一步导致“听不懂,理解困难”,进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下降,更加不想学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二、教学方法相对守旧,缺乏会计实践经验

现有中职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教而不重学,通常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会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普遍采用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情况下;会计专业对实践要求较高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的得到满足,同时许多执教老师不具备一定会计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理论性的教学,缺乏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

三、中职学校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重视意识有待深化

从社会对于基础会计专业人员要求的信息反馈来看,大多数企业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首先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不愿花费多余的资金和时间重新培养人才,所以他们更青睐于那些掌握基本日常会计操作技能的毕业生或者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目前很多学校为了更好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提升扩大学校影响,学校均采取了向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训技能方面倾斜的教学模式较多,建立仿真模拟岗位,安排学生提早进入实习单位实习,这就导致实训时间过多,而相对会计理论课程时间被缩短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成长,其工作学习的要求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基础实训操作的会计技能。无论是从专业人员的自身发展来讲,还是企事业单位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职业竞争压力来说,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发展,使其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总的来说学校缺乏了对于学生的长远的职业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中职会计专业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均需要找准定位,除满足市场对于会计人员的的需求外,更要对自己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把握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基础理论学习的平衡度。具体操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执教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陈旧呆板的说教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什么叫“行动导向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事先在所构建的特定学习情境中,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过程所提出的任务,进而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具体过程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依据授课内容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其次,学校采取“双管齐下”方式,一方面强调实训技能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对于代课老师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其较好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企业财务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更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后期职业生涯的做好“奠基石”。

作为会计中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出纳、税务等岗位工作或者相关部门从事社保文秘、仓库管理、收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很多学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三年制的学习时间,学生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都安排校外实习,而且学生在校期间也安排了大量实训技能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减少,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对此我们呼吁中职专业学校对分配理论和实训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为了短期相关利益,而忽视学生长远发展;于此同时我们的老师们也需要具备熟习企业会计工作完整操作流程能力,具备真实的实战经验,而不是走马观花所谓的企业实践锻炼“真人秀”。

为了学生就业后的长远发展,为了降低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失业机率,中职专业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因为单一的会计实操技能,在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是不足以解决会计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工作需要的。

再者,教师必要时需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根据专家认定,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学习所有掌握的知识比例是不同的:听觉只能掌握20%,视觉能掌握30%,视觉+听觉可以达到50%,而自己动手时可达到90%。所以,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到的知识。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其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并且知识的储备需要经常不断的补充和更新,所以国家提倡专业性的继续教育。总之,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使自己在未来的会计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 永,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浅谈,黑龙江科技信息[J],2008(11):309

[2] 徐文清,浅谈行动导向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的应用群文天地[J],2011(11):173

上一篇: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心得体会2020下一篇:读名人读书故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