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信息化论文

2024-04-14

建设信息化论文(精选8篇)

篇1:建设信息化论文

信息化建设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小平同志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和推进大同的信息化建设,要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推动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各级政府行政效率和全社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搞好信息化,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管理是保证,应用是核心。我们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继续切实解决好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规划。我市是过去全国最大的煤炭城市,其上游型产业、资源型产品,决定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落后,面对新兴的信息产业,我们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战略的眼光做好规划,推进应用。要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向应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互连互通的传输网络,构筑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便民服务等若干应用系统,开发和建设具有自己信息特色的资源数据库,所有这些规划都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滞后,信息落后的问题。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解决建设不规范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实施政府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的决策,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证它的质量,在网络建设上,要建立统—的应用平台,重组资产、整合资源、优化资质,避免重复建设、投入割据和人才流失;在数据库建设上,要利于检索、利于追加、利于更新、利于创新:在软件开发上,以应用开路,要应用得体,应用方便,应用到位,尤其在事关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项目和对面向公众服务的办事项目上,要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在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企业信息化和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坚持高质量培训,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创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训,要培养一支精干的高级管理建设人才;要培训—批复合型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要进行政府上网的应用性培训,在领导干部、在职公务员和广大职工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培训,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电子政府”的要求;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四、坚持高水平管理,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市政府还应成立一个层次高、有权威、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使终端、网络、数据库既能产生出源、流、库各自的规模效益,又能发挥出对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要坚持法制的原则,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依法推进;要坚持市场的原则,全社会投入,企业化运作,根据需求,利益驱动;坚持行政的原则,要面向发展,政府推动;坚持效能的原则,要健全组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新机制。

五、坚持高效率应用,解决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电子政务,数字城市,必然引起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政务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关键是政府上网,加强应用。首先,推进各县区、各领域政务部门业务网上办公,不断完善政务网功能,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政府部门工作的权威性和办事透明度,最终推动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其次,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运用数字技术,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各类应用系统,在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的同时,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三,推动社会各项事业信息化,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形成一批基础性、公益性的大型数据库,建设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加快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提高全市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总之,我们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培训、高水平管理、高效率应用,解决规划滞后、重复建设、人才缺乏、管理不够、应用不足的问题,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篇2:建设信息化论文

4.2做好统计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统计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的主要基础工作,也是统计信息发布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统计数据库的建设应包括:统计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工作库、发布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度数据库、基本单位名录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及相关的综合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等。

4.3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统计信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经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入侵、攻击,造成统计信息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还应制定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经常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

4.4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高素质的统计人才是统计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统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统计信息应用的各个阶层,需要大量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现阶段,应加大在职员工的各类信息化培训力度,以提高统计员工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等的应用能力。通过各类培训,为统计系统造就一支既懂现代化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统计队伍。只有通过全员统计信息化教育,提高系统内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才能使统计工作真正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篇3:建设信息化论文

一、年度分布

根据检索统计结果, 高校档案信息化研究论文总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萌芽期 (2000———2003年) , 该阶段是研究的起步时期, 持续时间较短, 年均发表量不足3篇, 从数量上来讲相关研究论文数量较少;二是平稳发展期 (2004———2008年) , 该阶段是研究的关键时期, 年均发文量为28篇, 且发文量呈小幅度平稳增长趋势;三是快速上升期 (2009———2015年) , 该阶段发文量较前两阶段增幅明显, 平均年发文量达到77篇, 表明该领域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学界关注度显著提高。关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自2002年开始平稳增长, 2009年起大量涌现, 至2015年达到高峰。2000———2015年均发文量为43篇, 其中, 2000、2001、2002、2003发文量较低, 分别为1、2、4、4篇, 合占发文总数的1.60%;2011、2013、2014、2015年发文量较高, 分别为73、85、94、99篇, 合占发文总数的51.02%。从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背景来看, 2002年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提出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明确目标, 并从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内容和方向, 影响着传统档案实体管理体制的变革。作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早。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 2008年, 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并发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 明确提出高校设立专项经费, 配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设备设施, 加快数字档案馆 (室) 建设的相关要求, 而且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列为高校档案工作和高校档案机构的主要职责。因此, 2002年以后, 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开始逐步增多, 特别是2009年开始, 呈快速持续发展的趋势。

二、作者分布

根据检索统计结果, 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谭春霞、王永平、张占武, 各有4篇研究成果, 黄凯等4名作者, 各有3篇研究成果, 黄秀梅等73名作者, 各有2篇研究成果, 其他518名作者, 各有1篇研究成果。表明该领域研究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虽然在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战略的推进中, 学界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但研究不够深入;另外, 该领域研究作者所在单位最多的是潍坊学院, 有8篇研究成果, 其次是长春工程学院档案馆、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右江民族医学院、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 分别有4篇研究成果。从可以看出, 在688篇研究成果中, 除7篇作者单位不详外, 其余681篇论文作者系统分布高低依次为高校教学单位、档案馆 (室) 、图书馆、其他机构, 高校教学单位是该领域研究的主力, 发文量高达574篇, 占总发文量的83.43%, 其次是高校档案馆 (室) , 发文量为92篇, 占总发文量的13.37%。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的教学单位和档案馆 (室) ,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公共档案馆基本未参与到研究中, 缺乏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与合作。

三、期刊分布

根据检索统计结果, 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的论文主要发表在兰台世界等16种期刊, 共刊载该领域相关论文229篇, 合占总发文量的33.28%, 其他459篇研究论文发表在382种期刊上, 合占总发文量的66.72%, 表明学界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刊物聚集性。但从期刊来看, 来自北大中文核心刊物中档案学和其他专业核心刊物的很少, 绝大多数是该学科或其他相关交叉学科的普通学术期刊, 因此, 虽然该领域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但其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主题分布

综观检索结果, 可以发现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论文主要涵盖了以下主题: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基础理论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建设、标准规范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安全保障建设。由检索统计结果来看, 由于基础理论设施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管理应用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 以上两个主题的发文量高达631篇, 占总发文量的91.72%之多, 研究内容涉及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概念内涵、价值意义、实施途径、方法步骤、现状对策等方面。而受政策资金、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 学界的研究内容还不够深入和广泛, 表现在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人才队伍和标准规范建设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 以上四个主题发文量合计仅有50篇, 仅占总发文量的7.27%。

参考文献

[1].刘帅伟.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兰台世界, 2015.17

[2].陈静.高校档案信息化研究综述[J].科技广场2014.8

篇4:建设信息化论文

关键词:网站建设;县级图书馆

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环境下,图书馆网站的建设是传统图书馆发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形象标志。为适应文化共建共享的大环境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各地图书馆,尤其是县级图书馆,应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以便借助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手段,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和影响空间。

一、县级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县级图书馆是最基层的组织,是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图书服务系统的重要链条,直接面对基层群众,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就县甘肃省而言,83个县级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大众科学文化水平,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和谐进步等方面的重任。在互联网和资源共享时代,社会需要大量无时空限制的文化信息资源,但是绝大多数的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却十分缓慢,尤其是网站建设落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不相协调,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县级图书馆网站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笔者通过对甘肃省内公共图书馆所建网站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对已经建立的网站的文化内容进行网上调查,且以自己所在县图书馆为例,归纳分析,认为县级图书馆网站建设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迫切需要县级图书馆建立自己的网站。在互联网和资源共享时代,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图书馆的发展必须由实体服务功能向虚拟服务功能延伸和拓展。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全部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随着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在图书馆的设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日常工作中的运用,读者对提供远程信息服务,网上阅读的大量需求,县级图书馆迫切需要建设自己的网站,以便于利用图书馆网站平台与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远程对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因此,网站建设已经提到了各县级图书馆的工作日程,已迫在眉睫。

2.县级图书馆的网站建设是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县级图书馆在承担全保护全县各民族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文献资源、传递知识信息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县级图书馆发展相对滞后,图书馆事业举步维艰。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所在的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一个国家级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图书馆承担着全县辐射面积7149平方公里,9镇政10乡,753个行政村,近23万人口的文化服务。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图书馆工作相对滞后,图书馆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背景下,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大环境下,和谐社会的标志是和谐文化,为了建设和谐天祝,必须发展和谐文化。因此,为了发展民族文化,促进全民族的共同进步,县级图书馆必须应对现实,加快自己网站的建设,让网站成为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最基础、最必备的平台,更好地延伸服务,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3.县级图书馆网站建设是读者的迫切需要。无论环境形式如何变化,图书馆的根基是读者,读者的需求永远是图书馆生存的理由。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公民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读者的人数和素质不断提高。由于各种的原因,县级图书馆存在发展落后的普遍事实,尤其是网站建设和馆藏资源数字化方面与整体社会的发展相脱节。大多数县图书馆共享工程县支中心已经初步建成,但进一步的建设利用面临着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切实困难。不能很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绿色健康的文化信息资源务。加之,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网上信息的需求速度加快。这些实际需求与县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方式、服务能力已经严重脱节。因此,为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图书馆必须进行数字化服务与馆藏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网站建设刻不容缓。

三、县级图书馆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1.县级图书馆网站建设十分滞后。(1)县级网站建设普遍滞后,网站数量偏少。以甘肃为例,至2009年底,91个市县图书馆中,只有8家建有自己的网站,占市县图书馆总比例的8.8%。民族地区的县级图书馆网站建设率几乎为零。县网站建设面临无计算机方面专业人才的困境。(2)各县级图书馆都缺少计算机和图书专业的高素质人员,很多馆内至今没有一人是图书馆专业和计算机方面的专门人才。根本无法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优秀网站,不能组合上传本地优秀文化和特色文化。(3)工作人员数量偏少。总体上存在工作人员数量偏少,业务能力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大多数工作人员只能从事传统的图书服务工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偏低,不能与时俱进地为读者服务。这些因素导致网站建设落后,甚至没有网站,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实际需要。

2.县级网站建设缺少特色,缺乏吸引力和后续力。 (1)绝大多数县级图书馆的网站功能与框架大体相似,甚至类同。仅仅是拘泥于把实体图书馆的基本文字说明照搬到网上,没有创新,没有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不能提供有特色、有价值的资源,可利用率低。(2)图书馆网站对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组合和宣传力度不够。网站内容大致是图书馆概况、服务指南、新书推介、共享工程、馆藏资源等几个框架,多数框架只有框架而没有填充实际内容。例如一些图书馆网站,馆藏资源、政务公开等没有任何内容的,处于虚设状态。(3)对特色资源的整合不够,缺乏优秀资源的输入,网站多共性而少特色,缺少的亮点,没有吸引力,缺乏后续支持资源。比如很多网站栏目大致类同,而没有找准自己建站的优势,没有设立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专栏。

四、县级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应对策略

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在图书馆的设立,加上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图书馆内的成熟运用,为读者提供远程信息服务,开展网上图书馆业务,利用图书馆网站平台与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远程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已迫在眉睫地把网站建设提到了县级支中心的工作议程。而实际上县级图书馆网站建设任重道远,面临许多实际困难,需要我们的共同的不懈努力。为适应文化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网站建设应该到与时俱进地应对发展需要。

1.立足本地,建立因地制宜的特色网站。作为全县的文献资源保护中心的县图书馆,保存收集地方特色资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尤其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环境下,应该将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民俗风情、自然资源等综合性的资源收集保存下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全县及更大范围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有队力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为促进和谐社会积聚最基本的资源。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县图书馆网站都有一个普遍的不足:对本地文化重视不够,对特色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组合、上传宣传远远不够。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地方性的行业网站,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下的县级图书馆网站,更应该审时度势从地方性入手续,寻找特色,建立靓点。因此,县图书馆网站建设必须从整理、组合、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建站理念为出发基点,使网站本土地域化,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民族优秀文化。所展现的内容才能丰富而鲜活,才能吸引读者,才有生命力。

2.高瞻远瞩,树立高屋建瓴的建站理念。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理念决定图书馆建立网站的基本理念。无论发展环境形势如何变化,读者的需求永远是图书馆存在的最大理由。书尽其用,服务读者的服务理念,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互联网时代同样是适用的。建立网站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因此,我们县级图书馆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建站理念,有高屋建瓴的服务理念。应当从特色入手,吸引读者。笔者认为,在当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环境下,收集、整理本地特色文化及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我们建站定位的基点。以本地特色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宣传的内容,是我们寻找发展优势的切入点,也是我们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

3.挖掘资源,搭建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平台。作为地方文化的信息中心,图书馆在注重文化输出的同时,更应当重视信息资源的输入,重视与读者的互动。网站建设应该与文献信息部门合作,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输出的同时,更应该进行挖掘资源,注重文化输入。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一方面,应该加强与广播电视局、编译室、县志办、古籍办、文化局、旅游局等加强横向联系,深层次挖掘馆藏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与地方文化名人的联络,在网站建设中拱建设一个交流平台,让文化名人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展示他们的见解和研究。如将本地有影响的作家、书画名人的作品录入,通过他们优秀的作品宣传本地文化,使基层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得到扩展。通过这些,提升原创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提高图书馆网站的文化品质,做成地方品牌。

4.多方协作加强与其它网站的互惠链接。地方图书馆应该扬长避短,找准方向和切入点。一方面要加强与政府各其他文化单位网站和其它个人博客的协作,实现县域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与学校、社区、军营等建立联系,利用共享工程支中心的优势,开发具有社会效益的信息产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笔者所在的馆,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为本县旅游事业提供完整和系统的文献支持。又可以利用旅游局网站的相关文化资源,进行文献的二次加工,进行网站内容的更新和维护,从而使这些资源成果达到共享。另一方面,还可以与一个相关的个人网站、博客进行链接,以便于读者对地方文化信息的汲取。以笔者所在的馆为例,本地散文名家、民族诗人及本土画家的作品,都是以民展示地域文化和表现民族风情见长。诸如此类,通过县图书馆的網站整合链接起来,必将是一批丰厚的优秀的资源,会产生很大的价值。

归根结底,服务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建立网站的目的,就是以秉承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权益为天职的理念,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社会。互联网的发展、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建立,将会使图书馆封闭的办馆模式向开放的社会化办馆模式转变。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环境下,县图书馆网站建设所依托的最大资源是馆藏特色文献。因此,各县级图书馆应该立足本地,尽快建立自己的网站,自觉有效的发掘、整理、传播优秀的地域文化,创建特色馆藏数字资源,可持续地供给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1]黄百川.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1(4).

[2]董海.中小型图书馆网站建设初探问题思考[J].馆员天地,2006(2).

[3]刘培俊.图书馆网站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图书情报知,2001(4).

篇5:信息化建设论文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加快档案信息系统化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是实现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基础和手段。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建设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档案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还包括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可见档案信息化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在社会中传播,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并不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为档案信息一旦广为社会大众利用,狭义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的联系,必然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而广泛地交流和传播,形成另外形式的信息,即广泛意义的档案信息化。

二、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档案信息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一定的社会意识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动作用。那么社会档案意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所以,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2、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技术。第一,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培训及推广,逐步建立同一平台为分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二,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第三,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

3、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现今,在计算机管理渗透的形式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早在,国家档案局就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工作。因此,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工作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二,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环节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局域网络,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以及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及配合。档案系统的工作只有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与其他行业同步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崔丽君。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6

[2]王岭。关于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

[3]花文博。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传播,,1

[4]彭芬辉。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之我见。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

篇6:医院信息化建设论文

摘要: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关键词:信息化

医院信息系统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在国际学术界已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的重要分支,其含义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真正的7*24小时的实时系统,病人的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地传送到医生手里,因此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就不允许停机,更不能退回手工操作。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计算机终端设置在各个不同的科室,点多,面广,多人操作,而且工作点间联系密切,信息要相互调用,资料要随时更新保存,此外,病人的医疗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医院有责任为所有病人保守秘密,因此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对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高。

医院管理信息化正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正之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最好选择。据市场调查,目前省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率高达87.2%,县级以上医院已建立或即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占同等医院总数的60%以上,卫生部曾强调“国内三甲以上的医院都需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同时国家即将进行卫生资源区域规划,实现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卫生医疗资源共享。为此,医院只有建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将来纳入社会化管理,共享卫生资源奠定基础。

随着医院各个医疗点的整合,各岗位工作量不断增加,而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各种工作环节,对医务人员来说能将他们从繁重的事物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将精力集中到临床业务的研究和提高中,对病人来说能加快就诊速度,缓解“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的矛盾,同时住院病人费用能做到“日日清”,对医院来说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加强了患者监督能力,赢得了声誉,同时可以利用规范化的流程,把难以量化的东西全部量化,堵住了收费,药品管理中的漏洞,降低了成本,减轻了病人的负担,也提高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医院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实施过程几乎涵盖医院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各部分密切配合,而且需要统一部署,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因此,在整个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成立由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实施等工作。

2、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表现出的效益周期较长,需要医院不断地投入,因此应争取足够的资金。

3、应注意培养医院自我开发、维护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力量,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升级,并不断地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

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分布实施,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医院使用者个人素质、医院经营状况、医院的发展目标等因素,避免设备技术闲置。

5、整个实施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数据的安全性,过渡期应尽量采取纸质数据和计算机数据并行,慎重确定完全网络管理的时期,以免因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系统不稳定、设计先天不足等原因而造成数据丢失,影响医院正常经营工作秩序。

为了防止计算机灾难事故的出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的工作就成为了一项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的系统管理工作,为了将系统安全完整的备份,应该根据具体的环境和条件,制定一个完善可行的确保数据库系统安全的备份计划。加强网络管理,严格个岗位的职责和网络权限,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信息化建立后初期由软件供应商按合同有关条款进行免费维护,并负责培养医院相关维护人员。后期的系统维护则主要有医院相关维护人员进行维护,我院维护人员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供应商提供有偿维护。

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为病人的全面医疗健康信息的保存、传递、查询提供有效的数据,对数据的快速实时查询,可大大减少病人的疑虑。此举可为医院赢得更多的病员和信任。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严格控制漏费、欠费、逃费和错收费现象。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医护人员是医院中知识水平高,工作量大并且与病人直接接触的一线人员。建立医院信息系统为他们处理信息提供良好的服务,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使他们能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病人提供更优良的服务。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后,规范了整个医院的业务流程,各业务科室的数据的采集统一规范,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该系统将医院各方面的管理融为一个整体,达到资源的充分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复劳动。同时,网络管理更加方便、可靠,能实现对医院工作各个环节的控制,且节约了经费。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领导从宏观到微观的细致管理,医生准确的诊断和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方式使得病人有了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这样就会产生一连串的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病人会到医院就诊,医院的收入和名誉也会随之提高。

篇7:津市信息化建设论文

津市地方税务局征管科田 强

信息化是实施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前提,是强化税收征管,促进税收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2003年,市局借助广域网在全市运行了征管软件、电子公文处理系统、邮件系统、干部人事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2004年,又根据省地税局要求全面运行了税收综合软件,征管业务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2005年在全省率先推出网上电子报税系统,目前进入信息化系统管理的纳税户达到6万户,初步实现了全市“数据集中、信息共享”。这些年市局的信息化建设在迅速的发展。

我局税收信息化建设虽然也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税收信息的采集和利用状况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还难以完全适应现代化征收管理的需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一、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信息化体系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信息化需要专业人员设计、开发和维护应用软件系统。从我局的情况来看,一方面这类人才严重缺乏;我局只有一个计算机维护人员,还是半路出家,还起不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计算机人员的缺乏成为信息化工作向纵深推进的颈瓶。

二、税务人员应用计算机水平还达不到信息化要求的水平

税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观念虽有所加强,上机操作水平有了提高。但仍有不少税务人员没有及时转变观念,对信息化建设的参与程度始终不足,有些税务人员明明是对综合管理软件的具体内容缺乏深入了解,却片面夸大其缺陷;有的税务机关虽然对所有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轮训,但仍有相当部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其结果即浪费了资源,又使软件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三、获得信息技术手段单一

从目前的技术上讲,税务部门信息采集的渠道局限于网络与系统,而获得信息手段却不仅是网络,而是与税收管理相关的方方面面。税务部门处理的涉税信息不完整,目前掌握的信息量与税源监控、税收评估要达到的目标须掌握的信息量不匹配,税收情报资源的定位与获取困难。税收情报资源数量巨大而且更新变化快。即使是采用最权威的情报工具、最优的情报策略,也很难一下子准确定位到想要的资源,资源定位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尤其对于企业涉税信息来说,信息分布广,来源多,有些内部信息又带有隐蔽性的特点,难度更是可想而知。虽然,有会计帐簿集中地提供了对企业信息的查询,但是,绝大多数的涉税信息还游离在我们可掌握的情报范围之外。

四、信息利用出现了失真的现象

目前,税务部门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不正确的倾向,即过多追求服务方式的所谓“新”。由于人类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化,信息与知识所表述的内涵越来越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专业化特征,而信息服务人员不可能横跨所有的学科专业对专、深的信息、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到位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税务部门在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发挥”现象,不能严格地按照信息的原义,有的甚至脱离信息的原创层面即创制、传送信息的本义,个别税务人员的个人理解甚至是不正确的主观猜测加工、处理和整合信息,这种

1信息容易使税务部门在利用信息时产生歧异,导致使用的信息内容不是原汁原味的,并且可能是不正确的,这种信息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误导税务部门的信息行为。

五、计算机设备及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一方面,由于受软件开发影响,纳入计算机管理只有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计会统计、发票销售,而税源监控、人事教育、纪检检察、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计算机处于起步甚至空白,虽然有的县市局现在每个都配备了微机,但利用率还不够,有的甚至闲置。另一方面,广域网专线除了每月1—10号电话申报外,其他时间使用频率很低,网络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六、对广域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重视不够

网络是税收管理信息化的依托,网络安全与稳定也就成为信息化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县(市、区)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还不够,有些和网络安全的配套设施配备,如UPS、防雷、防电、防火、防病毒等安全设施的配备不很齐全。

七、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不可否认,各级领导班子对信息工作的重视已达到一定的高度,虽然在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加大了投入,在人员配备作了一定调整,但仍然与信息化建设的飞速进程还有一定距离。

八、信息化的建设涵盖面还不广泛

信息化的建设还没涵盖人事、教育、法规、后勤保障,绩效考核等方面,与相关部门的外部信息交换也还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

针对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做出努力和改进,以适应现代征收管理的需要:

(一)重视人机关系

在重视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要防止片面强调计算机而忽视人的管理作用。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是管理的手段,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人。各级地税机关要充分发挥税务干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结合。既要按统一规划配置信息化手段,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业务流程中人工操作中较为便捷有效的环节,不一定都使用计算机管理。管理要求明确以后,即使信息技术手段暂时跟不上,也必须及时运用人工方式开展工作,把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总而言之,在一段时期内,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

(二)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全省地税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县级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为保障上下沟通顺畅,关系理顺,职责明确,同时也为税收信息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建议在县级局设置信息中心,作为县级局专设的内部管理机构。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市局曾经组织过计算机人员的公开录用考试,但县市级计算机人才仍然缺乏,在有些县市局这个问题还很突出。二是要采取相应措施稳定现有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工作上创造宽松的环境,经济上给予专项补贴,政治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充分体现对专业人才的关怀和爱护。三是进一步抓好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造就复合型信息化人才队伍,扩大到区县局的参训人员。

(三)加大市局地税网站的投入

地税网站的内容和模块应涵盖政务公开、税收政策、纳税咨询、投诉服务

等内容,为纳税人提供全面、规范的涉税综合信息网上查询,让纳税人及时得到税务人员的在线服务和帮助。加强地税网站建设和技术交流。在开通网上论坛的同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论坛建设,丰富论坛内容,像阿毛税官论坛、12366论坛就很有人气,这样一些好的经验就可以得以及时推广。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党组领导是根本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地税机关党组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进一步理顺职能,明确各级、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通过建立职责明确、分工精细、科学严密、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大向信息化建设的集中和倾斜力度,确保信息化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要坚持分级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地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信息运用能力。

(五)增强广域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网络是税收管理信息化的依托,况且有些信息还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网络安全与稳定也就成为信息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县(市、区)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增加投入,加大网络安全的配套设施配备,如UPS、防雷、防电、防火、防病毒等安全设施的配备一定要齐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网络管理员的网络管理水平和维护能力。

(六)继续加大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细化软件操作手册

湖南地税综合软件是省局在吸取各市州局对征管信息化探索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开发的综合性业务软件,是我省地税征管业务的系统支持平台,其他相关功能软件应通过数据接口与综合软件平台相连,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信息共享。综合软件的操作手册不仅包含一般性的操作流程,还应涵盖地税征管特殊流程、特殊问题的解决办法。继续加强软件的技术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协助解决前台操作中的疑难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软件的业务支持功能。如发票管理功能、以票控税功能、计算机定税功能等。

(七)建设内部行政管理支持系统

以行政事务管理为主要对象的税收行政管理系统是地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省地税系统普遍使用的只是公文处理软件,使用范围较窄。在网络技术大幅提高的基础上,其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包括人事、教育、法规、后勤保障,绩效考核等,要逐步实现行政事务处理电子化、办公无纸化。

(八)建设纳税服务支持系统,推进与相关部门的外部信息交换

优化为纳税人服务是地税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纳税人不仅仅是被管理对象,而且是顾客,税务信息化建设要实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在利用信息网站平台开通税收电子申报系统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设税收征管服务平台,并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外部信息交换,充实平台内容。为纳税人提供从管理服务、税收监控到稽查管理的一系列网上业务处理功能,建成“网上地税局”。

篇8:建设信息化论文

本届年会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09年重点学术会议。现开始征集论文, 稿件经审核录用将编入年会论文集, 并以《电力信息化》杂志增刊的形式公开出版发行。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将组织专家评选优秀论文予以表彰, 邀请获奖代表在年会现场进行主题演讲, 同时将优秀论文向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推荐。

征文主题

本次征文主要涵盖以下6个方面:

(1) 信息网络 (构建安全可靠网络平台、优化网络架构、智能终端、云计算、ITo IP架构、基础架构升级等) ;

(2) 信息安全 (构建完整的协同防御体系、一体化安全网络、入侵防御与边界防护、应用控制网关、安全业务拓展、安全接入、终端用户安全防护与内网控制、数据中心保护、行为监管以及网络流量管理等) ;

(3) 存储技术 (IP存储、虚拟存储、统一存储、容灾与备份、硬件资源整合策略、虚拟与分区技术等) ;

(4) 信息化应用 (ERP、EAM、SCM、MIS、SIS、GIS等软件的整合应用、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化价值和信息化效益评价等) ;

(5) 运维与管理 (高效的信息化项目运作、人才管理和组织保证、IT服务与外包、ITSM/ITIL、软件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等) ;

(6) 融合与创新 (智能电力、信息化企业、数字化电网、ICT技术展望、信息标准化探讨、智能联动平台、应急指挥与防灾减灾、节能减排等, 利用信息化促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 ICT和“两化”融合给电力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 。

论文内容可为技术研究、开发应用、解决方案、理论探讨、案例解析、系统管理、经验交流、综合评述等。

征文要求

(1) 论文要求是未发表过的原创文章, 请按统一格式撰写编辑, 格式不符的论文将影响录用;

(2) 论文正文不超过5000字, “摘要”限200字以内, “关键词”3~5个;

(3) 论文内容按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顺序排列。作者简介中包含作者的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职位、从事的主要工作、E-mail、通信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和手机) ;

(4) 论文用Word编辑, 标题3号宋体字, 正文5号宋体字, 按A4纸规格排版。要求空白模版建立新文件, 不要插入页码、边框等附件。插图 (结构或拓扑图用Word或Visio画出, 截图或照片分辨率不小于300dpi) 和文字内容应在同一页面内表述并标明图说, 避免图文分离;

(5) 来稿通过电子邮件传送到siningwang@sgcc.com.cn, 统一使用“年会征文-论文题目”作为邮件名 (即邮件主题) ;

上一篇:我爱你初一优秀作文下一篇:论话剧雷雨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