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信息化建设论文

2022-04-18

摘要:綦江区提出了满足政府、公众、企业与社会多重需求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定位,对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建设中也出现了缺乏系统规划、缺乏长效机制、缺乏有力推广的“三缺”问题。该文结合地区实际,深刻剖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系统规划、培训引领、市场运作等推进其建设良性发展的三条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社区信息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1:

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摘 要】本文通过剖析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加强社区化建设的具体对策,指出社区信息化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区信息化;机制;体系;保障

社区建设工作的目标,是将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着力扩大公共服务的渠道和领域,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体系,打造为民服务管理综合平台。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问题

(1)缺少法规支撑。当前法规的制定落后于社区信息化的进程,由于缺少国家统一的社区信息化法规,导致社区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缺少数据采集、设备接入等方面强制性统一标准。(2)系统规划、整合不够。目前,各级各部门在实施社区信息化建设中,无牵头单位和部门。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协调,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系统孤立、分散,信息共享困难,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3)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着技术储备不足和技术人员不足的难题:数字社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不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IT服务的专业人员更是极少。(4)运作方式单一。社区信息化虽然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来运作,但由于缺少社会参与机制,除政府和基础运营商参与之外,没有引入其他设施服务商(如平台软件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市场动作单一化导致参与面过窄,运转效率偏低,成本偏高。

二、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推行“三个机制”。第一,协调机制。坚持统一领导,合理协调,建立社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社区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实现统一标准,规范推进、统一规则,有序推进、统一机制,有效推进、统一平台,综合推进、统一考评,行政推进。第二,运作机制。注重政府引导机制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的思路,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吸引电信、广电以及其他运营商积极参与社区宽带网的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多方参与,对与百姓生活相关的社会服务,采取多渠道融资、多形式运营的方法,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建成社区信息化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第三,共享机制。科学统筹,以区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社区信息平台,统一标准,规范社区信息的采集、开发和应用。加强衔接、集约经营、拓展与整合社区信息化服务渠道,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线式”的综合服务。(2)完善“三个体系”。第一,服务内容体系。围绕社区民主管理,建立社区交流平台,以“论社区事、谈社区情”为主要内容,建立居民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围绕社区公共服务,重点推进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卫生、社区民政、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及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等服务的信息化;围绕便民利民,发展社区商业服务,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第二,信息标准體系。应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就建设范围、内容、方式、运行管理、数据资源共享等进行规范。第三,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质量监督,推行社区信息化质量认证,细化考评项目,加强绩效评估,引导社区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通过社会公示、客户评议、群众回访等方式,开展社会监督,切实提高服务质量。(3)强化“三个保障”。第一,人才保障。建立干部选拔制度,引进计算机或网络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加强社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第二,资金保障。政府要加大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对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要进行资金列项,将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三,设施保障。加强社区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社区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实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建立社区服务求助热线,开发专用服务软件,借助电话、短信、网络三个平台,合理有效连接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构筑覆盖各城市社区的便民服务网。(4)落实“三个全覆盖”。第一,区域全覆盖。城乡统筹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区、街镇、居村三级网络,实现信息化服务与管理的对接。通过综合各个区域的服务和管理内容,以一个平台、一个窗口面对企业和社会,有效地提高全区域的社区信息化水平。第二,内容全覆盖。根据不同社区之间和不同工作之间的个性特点,灵活定制、开发各类管理系统,形成申请、受理、办理、回复的高效社区服务平台,形成统一、规范、配套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体系。第三,服务对象全覆盖。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特别是关注和满足社会特困群体需求,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的服务需要,使城乡居民通过平台便可以了解和办理从生到老的需求和服务,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需要。

参 考 文 献

[1]詹成付.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M].中国出版社,2009(4)

[2]徐卫建.数字化社区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6(6)

作者:赵克武

社区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2:

公共服务视角下的綦江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 要:綦江区提出了满足政府、公众、企业与社会多重需求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定位,对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建设中也出现了缺乏系统规划、缺乏长效机制、缺乏有力推广的“三缺”问题。该文结合地区实际,深刻剖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系统规划、培训引领、市场运作等推进其建设良性发展的三条对策。

关键词:公共服务 农村社区 信息化建设 问题对策

綦江区的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但其发展现状还远不能满足新型农民的多元化诉求,在理论、实践层面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制约性问题。

1 綦江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1 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1)规划不系统。区级层面还缺乏统一规划的顶层设计,镇街还没有明确归口的管理部门,导致一些政府部门、社区、企业的无序建设甚至重复建设。

(2)资源难共享。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的社区信息化,职能部门的互不隶属决定了其渠道的多样性,渠道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标准的多样性,各种软件系统自成体系、互不相通,难以有效整合,出现了“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的两大突出问题。如民政、社保等职能部门开发了各自的信息资源系统和业务软件,但是各系统都是相对封闭和独立运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3)推进未试点。一些街镇政府未能根据当地的社区信息化发展现状实际,搞全盘的“拿来主义”,盲目上马建设,结果只能是畸形发展,摆空架子,形成了“只建设、难应用”的尴尬局面。

1.2 项目缺乏长效机制

“政府主导,统包统揽”的现状没有改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未能有效激发。一是政府资金投入难以为继。仅靠政府单方面投入即使能满足其前期庞大的资金需求,后续的运行、维护、扩展资金从何而来自然就成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二是社会资金持币观望。投入产出见效慢的特点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即使有企业想要参与,但是由于公益属性与非完全市场化特性,也会让其望而止步。

1.3 应用缺乏有力推广

(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差。一些农村社区还不在互联网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社区配置较低的工作电脑,用于打字复印等低层次还能将就使用,但它显然不能满足农村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特殊要求。

(2)农民信息化需求意识弱。一是农民信息力差。农村社区留守人员大多是老弱病残,对电脑的现代信息化功能不了解,也不愿意去学习。二是信息有效性差。一些农村社区信息化平台未能及时发布一些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农业技术,也不能有效提供一些农产品需求、农产品价格等市场信息,严重影响了社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3)社区信息化管理人才少。为数不多的社区工作者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居民个性需求和特色服务。目前,农村兼职社区网络人员队伍对于最基本的计算机简单操作大多都无法胜任,就更不用说去进行较复杂的数据更新与系统维护了;专业的网络人才也不愿意到最基层的社区,从事最繁琐的工作,领取少得可怜的薪水;大学生村官长期扎根农村也只是美好的愿景,往往是工作刚做熟悉了,任职期限也就到了。

2 推进綦江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的对策

2.1 系统规划,有序推进农村社区信息化进程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随着“互联网+公共服务”的不断深入,区级层面必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要将农村社区信息化列入当地信息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系统地对参与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力量进行统筹,确保有序推进。要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做到“基层千条线,上面一根针”,避免各自为战的重复低效建设。

(2)统一标准,有效规范。根据本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制定全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指导标准,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及社区服务质量标准等。实现基础数据一次采集,各方数据有效共享,业务数据相互交换,并以此再造业务流程,把涉及居民的办事服务程序予以优化。

(3)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打破部门界限,整合有效资源,把社区的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整合到社区信息化系统中,建立“一站式”农村社区服务便捷平台,实现农民服务需求与社区服务供给的有效对接。

(4)“注重实效,逐步推进。要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立足实际,逐步推进。一方面要目标明确,找准切入点;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发展示范点。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现状,重点扶持发展几个信息化建设示范点,以优势产业带动,以成熟示范点带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推广。

2.2 市场运作,多方拓宽项目资金投入渠道

坚持“公建为主、民助为辅、共同推进”的原则,营造政府倡导与社会合力建设的大环境,调动企业、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积极性。一是发挥好财政投资主渠道作用,在保证前期基础建设资金刚性支出基础上,有序整合各部门资金配套投入,设立后续发展运行专项资金。二要运用市场化机制,建立相关的优惠政策,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三要在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扶持性“优惠”,让他们通过自筹等方式,解决部分不足资金,让“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成为现实。

2.3 培训引领,合力提高民众信息化参与度

(1)加强社区信息化阵地。大力推进以村委会为代表的各类社区服务组织的信息化阵地建设,增强村委会办公自动化水平,使村委会成为推动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桥头堡。

(2)激发农民信息化意识。要从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事项着手,从农民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服务做起。当农民有了并且已经习惯了信息化服务,才能有信息化服务的主动意识,其需求的社会商业服务才可能进入。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由政府和运营企业共同买单为农民提供一定时间的免费宽带服务。要进行多形式的宣传普及,使其从封闭、保守的传统农民意识中解放出来,逐步适应农村社区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成为跟得上时代的“信息农民”;要坚持将农民需求的信息作为信息发布的主要内容。对采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分析,发布时效性强的实用信息,提高农民应用信息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农民能够接受的信息使用成本和使用方式,满足易学、经济、方便等条件,激发其应用信息化服务的积极性。

(3)提升农民信息化能力。农民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效果,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就迫切需要提升农民的信息化利用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信息知识的普及和信息技能培訓,提高农民信息化能力,实现他们由“传统农民”向“信息农民”的转型,为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

(4)培养社区信息化人才。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批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现代农业技术,还懂社区管理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作推手。为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特别是要借助每村配备1名大学生本土人才的东风,由他们牵头组建由村干部、农技人员、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为骨干的,经过专门的信息化应用培训的农村社区信息化服务队,以此打造一支能胜任的、稳定的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服务人才队伍,也可利用高校、机关、企业等志愿者队伍,把他们作为社区信息化建设服务人才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 程时琳.构建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平台——广州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建设与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7):67-72.

[2] 袁学国.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565-567,569.

[3] 陈发鸿.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11,31(4):228-231.

[4] 张鹏飞,张凌云.湖北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科学,2016(1):115-118.

作者:胡远棋

社区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3:

对油田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联系社区居民的现代桥梁。作为国家实施战略发展的重中之中,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正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信息化建设创建了社区与居民沟通交流的新方式,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关键词】社区;居民;信息化;智能小区;软件;硬件

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及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环节,是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社区服务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仙河社区按照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强化信息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管理社区、服务居民,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一、油田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经验

仙河社区高度重视社区信息化建设,在软硬件建设上同时着力,逐步理顺了社区信息化的领导体制,完善了信息化工作的运行机制,为社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强的基础。

一是加强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促进社区信息化的规范建设和管理。为加强社区信息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建设,建立了《仙河社区管理中心互联网访问管理细则》等制度标准,出台了《仙河社区管理中心GPS车辆管理系统使用授权细则》、《仙河社区管理中心安防监控系统信息调阅授权管理细则》等制度规范,这些标准、规范有效地推进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管理效率,实现了工作运行流程化、流程管理节点化、节点控制标准化。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社区信息化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截至2013年,社区网络用户700余名,光缆线路以社区办公楼为中心辐射整个辖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160余个,形成了以光纤网络为主的立体高速宽带网络环境,铺设了社区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在每个基层单位设有独立的网络交换机设备。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社区信息化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紧贴社区居民的需要,建成了一批社区信息化的知名品牌。社区信息化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过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建立了社区服务网页和社区服务热线,逐步实现居民与社区工作的互联互通。积极推行为民服务一站式平台,“440一号通服务平台”和一体化“综合收费信息系统”,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440热线呼叫系统实现了全覆盖,实现网上报修服务、热线电话网、实体服务网“三网联动”,在社区居民和社区服务机构之间搭起了便捷的桥梁。完善网上缴费和POS刷卡收费功能,仙河社区“一卡通”发卡2660余张,金融功能、社保功能、收费功能、会员卡功能等均已投入使用,在小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了利用银行自助设备自助进行一体化联动收费,为广大职工家属提供了便利。医院“HIS系统”应用管理持续推进,安防监控系统不断升级,远程医疗服务惠及全体居民,开发漏雨维修系统切实解决居民难点问题。

四是社区信息化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加大网络运维安全与管理。仙河社区已推广应用的系统达20余个,包括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党建管理系统、计划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等等,信息化工作服务于日常生产经营各个方面。

二、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社区信息化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矛盾。相当部分的居民家庭拥有电脑,需要利用信息网络对外交流、获取信息和寻求服务。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急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以满足群众需要。二是社区工作的质与量发生变化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矛盾。社区日常工作内容涉及安全、环卫、党建、宣传、教育、群众文化、便民服务、居民医保、物业管理等方方面面,随着所辖区域不断扩大,日常担负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无法满足当前社区快速发展的需求,许多工作只能应付,不能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直接影响为民服的水平和质量。社区工作的着重点和着力点发生了很大变化,急切需要利用信息网络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扩展服务领域。三是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居民真切感到实用好用、便利实惠。这就要求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群众变化的需要。目前看,宽带入户的建设,即高速“路”的建设已基本完成,网站、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和数据库采集、制作与维护,即高速“车”的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

三、社区信息化的建议和发展前景

社区信息化适应了社会信息化的要求,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进一步做好社区信息化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提高居民信息化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人们了解社区信息化发展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让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者和消费者都能充分认识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适应社区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用先进典型带动社区信息化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典型引路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有效手段。要选择一些品牌产品,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系统应用软件作为示范,集中力量做好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形成若干示范性标准工程,进而带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三是在社区信息化大幅度普及基础上,积极探索建设数字化社区。仙河社区在完成光缆网络覆盖任务同时,重点抓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宽带普遍应用,在社区信息化成果普遍惠及社区居民的情况下,将建设数字型、智能化社区作为有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考虑,探索建设数字型社区、智能化小区。

智慧社区系统集社区服务、公共信息平台、人员管理、民政服务等于一体,可实现可视对讲、家居安防、非接触卡门禁、周界防范、电子巡更、网络化停车场、四表远抄、家电控制、无线安防、远程交互等功能。初步实现物业管理、远程计费、社区医疗、家政服务、公共信息查询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化服务。如,在网上开辟了社区教育、居务公开、社区警务、综合治理、社区论坛、社区服务、旅游休闲等,小区管理处实现网络化办公,通过网络,向居民提供服务,解决社区问题。居民可以通过宽带网络和固定电话实现远程遥控开关家电、视频监控家居安全、自主控制电视节目等住宅智能化管理。此外,居民还可以通过网上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远程操作,即使不在家,居民也可以查看钟点工在家中服务的情况等等。

四是发展智能社区基础上,规范培植社区商业服务。管理系统能够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将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城镇居民的社区生活和社区服务,以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社区行政功能,达到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的目的。

公众服务就是整合辖区服务资源,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规范或者培植商业服务,让辖区居民通过低价付费享受到快捷、安全、规范的服务。服务内容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庆典礼仪、物流快递、培训教育等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是居民通过拨打呼叫热线或者通过网站预约服务,调配中心根据居民所拨打电话或者所填写资料进行核实信息真实性,并就近调配服务队伍响应居民需求,服务队伍完成服务反馈调度中心,并由调配中心对其服务质量进行回访,作为服务队伍考核指标。

作者:李平

上一篇:宫外孕妇科研究论文下一篇:建筑师培训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