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取得效益论文

2022-04-15

信息化理论总是给人们以误解,以为只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去做,就一定能够获得效益。经过10年电子政务建设,我们开始明白,信息化效益的创造远不如书上讲的那么简单,获得效益比建设信息化工程困难得多。只要有经费,城市信息化规划似乎很容易,很多IT公司会抢着给你做规划,以便于竞争下一步的工程大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信息化建设取得效益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化建设取得效益论文 篇1:

浅论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评估

【摘要】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标准之上,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灵活、机动、高效的信息处理和管理系统,其最终目的体现在以一定的资源取得一定的投资效益。本文在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对其进行投资效益评估。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项目 投资效益评估

一、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评估的重要性

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评估,对于解决“IT项目泥潭”问题很有必要。从企业信息化的项目建设层面分析,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信息化的成败。目前,众多企业热衷于开发适用于自己的MIS系统,争相上ERP等项目,却陷入屡遭失败而难以自拔的境地,被称为“IT项目泥潭”。信息化项目评价缺乏可具体参照的标准是导致项目陷入“泥潭”的根源之一。尽管评价通常经过前期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预算审查、招投标、专家评议,到项目中期的规划会议、选型会议、技术方案研讨会,再到项目结束时的测试、验收、总结、评奖等阶段,然而在回答信息系统项目有多大价值,或者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多大贡献的时候,通常只能用工作效率提高,业务处理速度改善,使用更加方便,资料更易于更新等模糊指标来回答。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的“值不值”问题还需要建立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标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实施持续的过程管理和评价。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特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要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全面收集、整理企业内外部的数据和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分析,以发挥决策支持作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传统的实物投资相比,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不确定性大。即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成功主要来源于高科技技术成功的实际应用,信息化技术本身的发展存在不可预见性,其成功与否需要在项目建成后生产过程中的不断完善,投资的不确定性较大。

2、收益的无形性和延迟性。即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收益并不总是能够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而且收益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的规模和程度。

3、投入高,换代快。特别是前期的建设投入数额巨大,但是项目的寿命周期相对而言却比较短,更新换代频繁。

4、效益评估的复杂性。与传统的其他实物投资的效益评估相比,信息化的效益评估和优化确实具有更高的复杂性。传统的投资项目价值评估的指标比较容易量化,进行最终的评价就比较容易,而且其效益主要还是体现在显性收益上,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价值评价中隐性成分相对较多,且IT的应用受到许多变量的影响,IT与其他因素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对信息化进行效益评估时,需要进行综合全面衡量。

三、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的效益评估

1、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的效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效益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总劳动量的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成果。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效益同样也是反映了劳动成果和劳动占用、消耗之间的关系。一般可将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1)直接效益。直接效益又叫有形效益,是指可以定量计算出的那一部分经济效益。例如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缩短了供货周期,压缩了库存,裁减了人员,于是就可以依据缩短时间的天数和库存物资的减少,以及裁减人员的工资等,定量地算出由此产生的增收节支额,计算出的结果就属于企业信息化的直接经济效益。直接效益可以用不同的量化指标和计算方法加以体现。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带来的直接效益有的是很容易看出的,例如企业信息化可能带来下列直接经济效益:使原材料、燃料和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生产计划达到最优化,从而提高了多大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多少产品和产量;信息化建设项目可以减少工时的损失和设备的停车事故,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的百分比;信息化建设项目降低了多少成本,避免了多少消耗,减少多少管理费用的支出等等。

(2)间接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是指不能加以定量计算的那一部分经济效益,故又称无形效益。它主要是指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引起企业管理上的一系列变革等。例如,企业信息化可能带来下列间接经济效益:使管理人员决策及时、准确、更科学化;使企业上下级的信息流通结构更趋合理;提高企业信誉与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售后部门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等等。以上这些方面的效益一般不能通过定量计算得到,具有一定的隐含性质和延迟性,但对于企业的管理以及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作用,所以在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时,这部分效益应予以高度重视。

2、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评价

(1)净现值法。目前常用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是净现值法,该方法是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或资本成本率来计算净现值。当净现值大于零,说明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在经济上可行,反之则不可行。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企业建设项目每年的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但是传统的净现值法无法对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而产生的各种发展机会的价值进行评价,容易低估项目本身的价值。近年来期权定价理论的出现及其在投资决策领域方面的应用在这方面弥补了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方法的不足。显然一项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投资除了该项目本身形成的现金流外,还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许多有利的发展机会,例如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拥有了管理资源、技术知识、信誉、市场地位和规模方面的优势,从而相对于不具有该类资源的企业来说,企业在今后的经营过程中具有很多发展机会。企业所持有的投资机会构成了以未来的投资项目为标的的期权。企业在有利条件下进行下一步投资,尽可能获得最大效益,这相当于执行期权。当环境不利时,企业可选择进一步放弃投资,其损失仅为期权的成本。因此,为全面评价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必须计算项目所带来的各种发展机会的价值。结合期权定价模型,可对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方法作大胆的修正,修正后的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含发展机会价值的净现值NPV=传统净现值NPV+项目所含发展机会的价值。式中的项目所含发展机会的价值,可参考费雪·布莱克(Fischer Black)和梅隆·舒尔斯(Myron Scholes)创立的期权定价模型进行测算。

(2)其它的评估方法。修正后的净现值法可以体现投资项目所含发展机会的价值,在实用性上提高了一步。但它还只停留在对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上,回避了大部分难以定量计算但对企业的发展又非常重要的间接经济效益,无法全面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所以近年来,国外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rrarchy Process)、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灰色评价法(GE)以及精经网络(NN)等评价方法,都是在进一步探讨信息化综合效益的评价问题。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提出的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军事等领域,解决了诸如系统评价、资源分配等许多重要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减少主观影响,使判断趋于科学化,是一种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各项指标在企业现实条件下应达到的理想数值(即标准分),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求评价指标重要性系数,最后根据设计权重和计算的各项指标的分值进行汇总。

总而言之,由于效益所构成的系统既包含有已知信息,又有部分未知信息或模糊信息,所以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评估是一项困难的工作,用一般的系统分析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合理的、定量的分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其它有关理论的最新成果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祖培:关于加强信息化项目能力建设探讨,广西农学院,2006,(6)。

[2] 宋亚静、王聘: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双项目管理,商业时代, 2006,(1)。

[3] 王玉、郭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中国信息导报, 2005,(7)。

[4] 林建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中国民用航空,2006,(2)。

作者:戴安申

信息化建设取得效益论文 篇2:

务必关注信息化的效益

信息化理论总是给人们以误解,以为只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去做,就一定能够获得效益。经过10年电子政务建设,我们开始明白,信息化效益的创造远不如书上讲的那么简单,获得效益比建设信息化工程困难得多。

只要有经费,城市信息化规划似乎很容易,很多IT公司会抢着给你做规划,以便于竞争下一步的工程大单。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其效益却越来越模糊,人们越不容易发现其问题,这种情况让人担忧。智慧城市建设会不会成为政府未来浪费的重大黑洞,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大量关于信息化的宣传已经使人们形成了一种误解,以为信息化建设有效益是顺理成章的。实际上确保有效益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有效益的事情总是小概率,不论多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都不能保证其应用一定有效益。因为决定效益得失的许多因素并不在信息技术之内,信息化的效益是信息技术与外界特殊环境密切结合的结果。效益来自恰当机会选择,来自利用有利条件因势利导的结果。

取得效益的难度远远超出了逻辑的范围,效益不是理论能够解决的,效益的创造需要超出理论逻辑的思考。信息化建设要获得效益,必须要非常关注细节、关注特殊环境。效益需要新思维方式,或许需要一种不同于理论家的思想方法。我们注意到,小说评论家往往不善写小说,音乐评论家也不善作曲,因为评论与创作是两种不同的思维习惯。同样,IT理论家与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也大有不同,在谋取信息化效益方面我们可能更需要学习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在谋求城市信息化效益的规划中,单单请教信息化理论家是不够的,企业家的机会灵感会更有帮助。专家的建议与企业家的建议往往有很大区别,专家喜欢提原则型理论建议而很少提行动型具体建议。企业家却热衷于提“点子”建议,告诉你具体做什么事会得到何种好处。企业家习惯于从结果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关注的不是逻辑而是机会,企业家认为效益来自特殊的机会。

企业家思维对政府智慧城市的规划应有所启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效益,效益是综合性的要求,是一种不确定性问题,其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信息技术理论的范畴,效益的规划与其说是一门科学还不如说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发现特殊机会因势利导的艺术。

智慧城市规划者兼顾理论导向与机会导向是有好处的,迷信信息化理论只能使信息化趋同,既无效益可言更无艺术可讲。效益不是信息化理论的必然产物,技术再先进,效益的取得也不会顺理成章。学习企业家的机会思维、设计师的创新思维会对信息化规划水平提高大有帮助。

作者:边际

信息化建设取得效益论文 篇3:

探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 要】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化企业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信息系统的结构构建等方面,阐述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进一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

【关键词】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契合现代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对于深化企业发展、助力企业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信息化基础博薄弱、建设内容陈旧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为此,在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切实抓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规划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入手,深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的基础薄弱,缺乏足够的认识

企业具有趋利的天性,在企业发展的构建中,更多地强调短期经济效益的追求,而忽视了长远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企业领导层的重视,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组织不到位、流于形式,建设进程缓慢。在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指导之下,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效并不显著,信息集成度不高、缺乏建设标准等问题,直接弱化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建设缺乏资金投入,缺乏长期效应的重视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于有必要的资金支撑。但从实际来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且不注重长远效应的追求。信息化建设只注重当前的需求,而缺乏企业长远发展下,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规划。在急于求成的情形之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多是购买软件产品,这需要企业资金的投入。

3.建设内容陈旧,信息化建设尚未常态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主动性不足,从建设组织,到信息化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尚未常态化、制度化,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成效甚微,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发展需求。并且,企业在建设的过程,建设内容陈旧,人事信息管理、报表、招聘及薪资等方面,尚未形成体系化的信息化建设,有大部分企业尚未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循“科学合理”原则,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在科学合理的原则之下,切实做好三点工作:(1)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策略;(2)基于现有的信息化水平,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目标定位;(3)立足于实际需求,考察运行环境,完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结构体系。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首先需要建立信息系统运行模型,并在必要的资金支持之下,设计解决方案,进一步明确系统功能。并且,对信息化系统的界面、流程等内容逐一推进,特别是功能构建、系统维护等方面,是建设的重要内容。

2.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组成结构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立足企业实际需求,是体现系统价值所在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主要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了目前流行的三层体系结构,这不仅便于操作,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因此,有图1可:首先,在用户管理中,基于企业的管理结构,建立各级管理机构、用户及用户组,在权限配置、管理等方面,形成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其次,在基本信息管理中,主要涉及职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合同情况、工资等级等信息内容。这些基本信息管理,是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重点,内容相对比较繁琐,强调系统设计在功能模块上要进一步细化;再次,在业务管理中,主要包括晋职管理、薪酬管理、人员调配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内容;最后,数据查询功能为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查询功能。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优化与完善的过程,强调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科学合理原则,立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着力于长远发展。在深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一是要规划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二是要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组成结构,紧扣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魏如军.浅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

[2]刘榕.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2014(08).

作者:袁燕

上一篇:物权法平等保护探讨论文下一篇:微机械元件仪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