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成本核算论文

2024-05-04

高等学校成本核算论文(共8篇)

篇1:高等学校成本核算论文

一、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成本核算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要目的在于为高校选拨高质量生源,简化招生运行流程,为具有创新潜能的人才提供优先选择高校的途径。

显然,在这种政策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的构成有所变化。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下主要涉及的高校教育成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招生成本和学生培养成本。

首先,自主招生制度下高校需要增加招生过程中的成本。

对于传统的高校教育而言,高校投入的招生成本较少,大部分成本是政府对于统一“高考”平台的构建和运行成本。

在自主招生制度下,高校需要完成包括入学标准制定、考生入学测试和招生录取实施在内的自主招生流程,如果参照“高考”标准严格执行笔试命题、笔试组织、笔试阅卷、面试执行、综合考评等,这其中涉及的人力成本和实际物质消耗成本均会大大提高高校的招生成本。

统计表明,[2]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招收学生的人均成本是通过高考形式招收学生的人均成本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另外,自主招生制度无疑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由于自主招生与高考并不冲突,这令大部分考生倾向于报考拥有较好口碑且实力较强的高校。

高校的教育质量不仅和教学过程相关,更和高校的公用资源紧密相关。

高等教育本身不仅需要独具优势的师资力量,更需要具有一流水平的硬件设施支持。

因此,高校要想吸引优质生源参加本校的自主招生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就必须要构建强大的师资队伍,并加大对公共资源的建设力度,这都需要加大教育成本投入。

其次,自主招生制度下高校需要提高学生的培养成本。

自主招生不仅仅是招收学生的途径,更是对学生进行选拔培养的重要方式。

虽然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立单独的培养自主招生考生的机构,但部分国内一流高校都以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基准,建立了重点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独立学院,如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英才学院等。

高校也为这些面向优质生源的独立学院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优质的师资力量。

随着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确立,这些独立学院的招生名额逐年增加,而通过自主招生途径入学的学生占独立学院生源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换言之,自主招生制度为高校的这些独立学院提供了更多的生源选择,高校也间接为自主招生提高了教育成本投入。

二、构建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监督体系

鉴于高校教育的特殊性,高校自主招生的具体教育成本核算难以像企业产品生产的成本核算那样明确、清晰,对于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问题,则更加难以进行数字化的量化计算。

因此,提高高校自主招生的教育投入使用效益,保障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需要间接地从构建高校自主招生的监督体系入手,从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

(一)招生环节的监督体系构建

首先,构建和完善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环节的内部约束监督机制。

高等学校自主招生针对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特殊才能的高中毕业生。

在招生中要明确统一的招考标准,严格执行招生简章的招考流程,构建科学合理的招考组织结构和权力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招考过程的公开透明,从根源上杜绝权利寻租的空间。

同时,要依照《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如相应的公示制度、回避制度等,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及相关领导的责任。

其次,构建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环节的外部约束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的主体既可以是高校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也可以是公众百姓。

高校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或者临时的监管机构,专职管理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同时,还要开通相应的监督举报通道,如电子信息平台、举x箱和监督热线等,为公众监督检举提供便捷的言路渠道。

相对政府部门而言,公众则能够更加直接地发挥更为有效的监督作用。

对高校自主招生环节的监督,不仅是公众的权利,某种程度上也是公民的义务。

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直接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家长有权监督自主招生环节的全过程,提出存疑之处并加大约束力度。

而其他知情公众也有权参与监督,当发现高校实际操作与公开的基本标准和过程不相符时,应及时向相应部门或媒体提供真实、有效的监督举x息。

(二)学生培养环节的监督体系构建

学生培养环节中的教育成本投入需要综合考虑教育的效率和公平性问题,该环节的监督体系主要体现在如何因材施教地构建和实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对于自主招生的优质生源,不采用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大大降低人才培养的效率,同时为了兼顾教育公平性原则,应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面向所有入学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令学生能够为了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公平竞争。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通过按大类进行低年级教育、按兴趣自主选择高年级专业、采用导师制和学分制的双重评判标准等方式实现。

高校要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应用于具有潜力的学生群体中,在完成普及式高等教育的同时致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应的专门调查,评估自主招生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评估自主招生考生以及家长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满意度,

进而综合对高校培养优质生源的能力和方案有效性进行评估监控,以促进学生培养环节中教育成本投入的效果最大化。

另外,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建设一流的硬件设施不仅能够提高高校自主招生的吸引力,也有助于高端人才培养。

篇2:高等学校成本核算论文

改善资源的配置,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使用率,首先要进行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以财务报告为出发点,探讨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范围、周期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 者:胡姝婕 刘兰英 Hu Shujie Liu Lanying 作者单位:胡姝婕,Hu Shujie(辽宁工业大学,辽宁,锦州,121001)

刘兰英,Liu Lanying(辽宁医学院,辽宁,锦州,121002)

篇3:高等学校生均标准成本核算研究

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指高等学校为实现教育的基本职能, 并达到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在一定的会计期间所必须发生的, 平均用于每个学生的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的总和。从计量和运用上它可以分为两类:生均实际成本和生均标准成本。生均实际成本是指教育的财务成本, 它是教育投资效益评价、教育机构办学效益考核的重要依据。生均标准成本是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基础, 以培养一个合乎一定教学质量的学生为前提, 通过研究、分析而测算出来的生均成本。目前生均标准成本被教育界认为是一种合理的高等教育定价依据, 既能为政府确定财政拨款和制定收费标准提供重要参考, 又能促进高校树立成本意识,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办学效益。本文研究的是标准生均成本, 测算在当前的经济水平下, 以现行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基本依据, 培养一个合格的学生所需的年成本。

1.1 测算依据

测算公立高校生均标准成本, 就必须依据国家颁布的关于办学条件的法律法规文件, 这样测算出的生均标准成本才有说服力。本文所依据的相关文件包括:《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 (试行) 》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发改价格[2005]1008号)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发[2004]2号)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教育部办公厅, 教高厅[2004]21号) 。

1.2 生均标准成本的项目构成

本文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将生均标准成本项目划分为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土地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其中, 生均标准人员成本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教辅人员及行政后勤人员的生均标准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包括房屋建筑物、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运动场地的折旧成本。

1.3 测算对象

本文选定的具体测算对象为内蒙古自治区省属综合类大学的普通本科生。《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了折算系数,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统一折算为标准学生, 具体为本科、专科、第二学士学位、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成人脱产班学生、预科生、进修生等为标准学生, 系数为1;硕士生为1.5;博士生为2;来华留学生为3;函授、网络教育生为0.1;夜大等其他学生均为0.3。

2 生均标准成本的测算方法

2.1 生均标准人员成本

2.1.1 生均教学人员标准成本C1

根据《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 综合院校标准学生人数与标准教学人员人数的合理比例即生师比为18:1 (生师比=标准学生数/标准教学人员人数) 。因此, 当标准学生数为N时, 教学人员的标准人数即为N/18。

高等学校的教学人员可细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类。本文认为教学人员标准成本是由上述四类教学人员占总教学人员的比重及年人均实际工资共同决定的。则生均教学人员标准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a1、a2、a3、a4分别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占总教学人员的比重, b1、b2、b3、b4分别为四类教学人员的年人均实际工资。

2.1.2 生均教辅人员标准成本C2

教辅人员的标准人数与教学人员的标准人数密切相关, 可依据高校的实际情况, 确定一个统一的比例, 将此比例与教学人员的标准人数相乘, 确定出教辅人员标准人数。则生均教辅人员标准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a5为教辅人员占教学人员的比例;b5为教辅人员年人均实际工资。

2.1.3 生均行政人员标准成本C3

生均行政人员标准成本的核算与教辅人员标准成本类似, 核算时可参考生均教辅人员标准成本的计算方法。生均行政人员标准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a6为行政人员占教学人员的比例, b6为行政人员实际年平均工资。

2.2 生均标准公用费用

2.2.1 生均标准奖助学金成本D

奖助学金主要指政府、社会和高校对优秀学生或困难学生的各种奖励、资助。从作用上讲, 奖助学金是为了资助学生、吸引高素质学生, 提高教学服务效率而设立的, 应该计入高校教育成本。按照《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 本文将学费收入的20%作为奖、助学金的核算标准, 计入生均教育培养成本中。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D:生均标准奖助学金成本;A:生均年学费标准;a7:奖助学金占学费的比重。

2.2.2 生均标准公用成本E

公用经费成本主要指维持学校教学和行政管理的日常支出, 如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公用经费属于管理性、消耗性费用, 其子项目繁多, 并且缺乏统一标准, 计算繁琐, 因此可不采用标准用量乘以标准价格的计算方法, 而采用统计调查法, 即用某地区高等学校近三年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平均数除以学校学生的当量人数来估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E:某高等学校生均标准公用成本;e1:某高等学校近三年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平均数;N:标准学生数。

2.2.3 生均标准土地成本T

土地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 其机会成本很高。因此, 在计算高等教育标准成本时, 有必要根据高校所处的地区以及高校取得土地的时间, 按实际来估算土地价值, 然后按一定的分摊率计算其成本。生均标准土地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生均标准土地成本;q:生均土地占用面积;a8:土地单位价格;n1:土地摊销年限。

2.3 生均标准固定资产折旧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主要指教学行政用房屋建筑物、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与教育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实物性资产的折旧。计算折旧时可以参照工业企业折旧年限, 采用分类折旧率, 按直线法进行折旧。

2.3.1 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成本Gf

应纳入生均标准成本计算的房屋建筑物包括两类:一类是教学行政用房, 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等;另一类是学生生活用房, 包括宿舍和食堂等。因此, 一个标准学生每年应承担的房屋建筑物折旧成本Gf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Gf:房屋建筑物折旧成本;p1:生均占用房屋建筑物面积;a9:单位平方米工程造价;n2: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

2.3.2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折旧成本Gs

根据《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规定, 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生均标准教学仪器设备值是不同的 (4000~6000元不等) 。另外, 还要考虑随着教学仪器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 会产生一定的维修费用, 设其占折旧费的比例为s1。则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折旧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Gs: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折旧成本;p2: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s1:维修费用占折旧费的比例;n3:设备折旧年限。

2.3.3 生均图书折旧成本及购置费用Gt

图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条件, 一般图书的使用寿命都在一年以上, 也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计提折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确定了综合院校生均图书占有量和生均年进书量, 由此得到一个标准学生每年应承担的图书折旧及购置费用。因此, 生均图书折旧成本及购置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Gt:生均标准图书折旧成本;p3:生均图书册数;p4:生均年进书量;a10:图书平均购价;n4:图书折旧年限;

2.3.4 运动场地折旧成本Gy

运动场地是学生体育活动的场所, 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设施, 因此, 运动场地折旧成本应单独计算并列入标准教育成本。同图书折旧成本的核算一样, 运动场地折旧生均标准成本为:

其中, Gy:运动场地折旧生均标准成本;p5:生均占用运动场地面积;a11:运动场地单位造价;n5:运动场地折旧年限。

3 生均标准成本的核算———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

3.1 关于计量中主要的指标标准

本案例在标准成本计量中所采用的标准主要是《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见表1。根据表, 内蒙古科技大学应符合的基本办学指标见表。

3.2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本情况和2010年财务数据

内蒙古科技大学是一所内蒙古自治区省属综合类大学, 建校55年来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 工、理、文、管、经、法、艺术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大学。学校设有学院19个, 1, 400多名专任教师精心培养着25, 000多名全日制在校生。其中, 正教授129人, 副教授313人, 讲师417人, 助教131人, 年人均实际工资分别为81, 689.04元、65, 298.48元、51, 448.80元、43, 835.64元。硕士生2, 240人, 本科生24, 600人, 高职高专学生2, 840人, 成人教育7, 580人,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中的折算系数, 折算出内蒙古科技大学标准学生人数为33, 074人。

内蒙古科技大学的行政后勤单位共有24个, 包括党政办公室、计财处、国际合作交流处、国有资产处、教务处、保卫处、后勤总公司供暖中心、招生就业处等单位, 拥有教师307人, 教师年人均实际工资40, 149.16元。内蒙古科技大学拥有6个教辅部门, 包括图书馆、工业技能培训中心、信息办与网络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省部国家重点验室。拥有教师128人, 教师年人均实际工资为53, 501.09元。

2010年内蒙古科技大学财务数据见表2。

3.3 生均标准人员成本的测算

3.3.1 生均标准人员成本

1) 专任教师生均标准成本

根据《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相关规定, 参照《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和高级职务岗位设置的意见 (试行) 》 (京人发[2005]44号) 和《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和高级职务岗位设置的意见 (试行) 》 (沪人[2002]101号) , 经过专家对同等类别的高校进行比较后, 确定的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教师人数比例为:正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占教学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0%、30%、40%、20%。

依据上述确定的标准比例和折算出的教学人员标准总人数1837人 (标准人数=标准学生数/生师比=33074/18=1837) , 分别确定出四类教师的标准人数及生均标准工资成本。

2) 教辅、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生均标准成本

根据内蒙古地区综合类院校相关数据的平均测算, 高等学校行政后勤和教辅岗位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0%。根据这一比例, 计算出行政后勤和教辅单位的标准教师人数为551人 (1837×30%) 。

根据行政后勤和教辅单位教师的标准人数和年人均实际工资, 计算出相关生均标准成本为:551×93650.25/33074=1560.46元/生。 (教辅、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年人均实际工资为93650.25元)

3.3.2 生均标准公用支出

1) 生均标准奖助学金成本

生均标准奖助学金成本=生均年学费标准×奖助学金占学费的比重=3500×20%=700元/生。 (内蒙古自治区学费标准是本科:普通文科 (文史类) 、普通理科 (理工类) 3500元/年·人)

2) 生均标准公用成本

生均标准公用成本=118, 338, 535/33074=3578元/生。 (内蒙古科技大学近三年平均实际公用成本为118, 338, 535元)

3) 生均标准土地使用成本

生均标准土地成本=生均土地占用面积×土地单位价格/土地价值摊销年限=59×750/50=885元/生。 (目前, 教育用地的平均价格是50万/亩, 经过单位换算后, 土地的单位价格是750元/平方米)

3.3.3 生均标准固定资产折旧成本

1) 生均标准房屋建筑物折旧成本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 综合院校普通本科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4平方米, 生均宿舍面积为6.5平方米, 总计为20.5平方米。则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成本=20.5×4000/40=2050元/生 (目前内蒙古科技大学所在地区房屋建筑物 (含附属设施) 平均造价为4000元/平方米;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一般为40年)

2) 生均标准教学设备折旧成本

教学设备折旧成本等于生均占有设备值除以设备折旧年限, 其中设备折旧年限一般为10年。因此, 教学设备折旧成本=5000/10=500元/生。

3) 生均标准图书折旧成本

由表得到综合院校生均图书占有量为100册, 生均年进书量为4册。

有关图书的折旧年限, 考虑到目前高校图书更新速度快, 并且只是馆藏年限较长的图书借阅量不高, 高校图书折旧年限按10年是合适的。

由内蒙古自治区省属综合类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报告得到省属综合类高校购置图书的平均价格为30元/册。则图书折旧成本=100×30/10+4×40=460元/生。

4) 生均标准运动场地折旧成本

由表得到综合院校生均占用运动场地面积为3平方米, 目前内蒙古科技大学运动场地单位造价为1000元/平方米。则生均标准运动场地折旧成本=3×1000/20=150元/生。 (其中, 运动场地折旧年限一般为20年)

3.3.4 生均标准成本测算表

4 生均标准成本结构分析及建议

对测算出的生均标准成本做一个比重剖析, 得到:生均人员成本为36.20%, 生均公用支出为39.50%, 生均固定资产折旧为24.20%, 具体如图1所示。

注:1-生均人员成本;2-生均公用支出;3-生均固定资产折旧

公用成本在生均标准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该项成本具有很大的心里导向作用, 间接反映高校的办学效益, 因此, 高校对该项成本的控制水平, 将直接影响全体教职工对教育成本问题的态度, 是高校建立办学成本意识的关键环节。高校对公用支出的控制应以往年预算数据为基础, 对各项支出建立限额标准, 采用发现成本差异, 分析成本差异, 提出解决措施的办法。

人员成本在生均标准成本中所占比重为39.50%, 接近公用成本, 比重较大, 高校必须严格控制该项成本, 高校应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 合理定岗、定编和配置人员。

固定资产折旧也是生均标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需通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来控制折旧成本, 提高现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蒋业香.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创新[J].财会通讯综合, 2009 (10) :120-121.

[2]尤谊, 谢娟, 张贺章.高校教育成本:理论基础、计量及其构成[J].会计之友, 2009 (2) :41-42.

[3]李美荣.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之我见[J].财会月刊会计, 2007 (4) :61-62.

[4]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0 (1) :17-22.

[5]乌海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24) :6-8.

篇4:高等学校成本核算论文

【关键词】高校 教育成本 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4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的不断完善,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式,经济研究学者客观地分析了近年来高校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共存的诸多问题,从科学发展观论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应当要符合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如何优化专业特点,提高生源质量,改进教育方法和管理制度,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事业,专家和经济学者对高校成本进行过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来倍受关注较多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

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术界对教育成本的概念与确立、教育成本核算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科学性的论述。从广义上去理解教育成本的概念,即从教育经济角度来考虑,它应包括有四个方面:一是学校为培养一定数量和层次的学生所支出的一切开支和费用;二是学校发生的与培养一定数量和层次的学生无关的开支和费用;三是学生为学习所支付的生活费用;四是学生因为学习而未能参加工作带来的机会损失或称为教育机会成本。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教育机构的全部经费由政府统一分配,其经济运作方式就是按章办事,靠上面拨款来维持现状,而自我发展空间能力较低,满足于有钱多计划,没钱少计划的现象,使得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显得既无必要,又无实质性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1989年在全国范围全面实行学费制度后,教育成本数据成为评价高校教育收费标准合理程度的主要依据,人们开始关心教育成本信息。于1997年由财政部、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在高校中实施,然而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工作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现目前也尚无提供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核算制度及核算准则。因此,使高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能力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优化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缺乏教育成本核算的积极性和成本效益观念,对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动机不准确。在对教育成本的研究和作出必要性的分析过程后,提出了与教育相关的不同内涵成本概念如教育成本、机会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等,对于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保证高校教育成本测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在推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经济学术界提出了强化预算管理,增强办学成本意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贯穿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它既是高校年度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也是高校进行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管理要坚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学校的各项经费,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和校内各部门进行分级管理,各部门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并通过制定各种项目指标,进行事先、事中和事后控制,编制预算要积极稳妥,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赤字。同时,在预算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将学校的各种非专项收入全部纳入总体预算,各项支出按经济性质、用途和内容进行归集,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总之,教育成本与支出预算是紧密联系的,对收支预算中的经费和成本项目既要配比又要合理,重要的是要考虑效益,为学校的硬件基础建设和构建创新性的教育体系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定位及模式

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育成本问题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表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是教育经费不足,计划教育经费使用过大,经济效率较低。比如学校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建筑设施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的情况比较普遍,利用效率不高,存在着隐性浪费的现象。其次是高校行政和后勤的运行成本过高,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沉重包袱,直接影响着高校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因此,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只有通过教育成本的核算和成本分析,找出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强化预算管理,增强成本意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根据本院校的实际制定相关教育成本的核算制度及核算准则,进一步明确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范围、核算对象、核算周期及核算项目等,使成本核算对象化,进而反映出高校的机构设置是否科学,资金使用是否有效,是否能保证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佳的效益,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在当今高校的发展中,困难与机遇并存,各个高校的生存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也日益增强。经济学术者分析认为,树立成本意识,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成本虽有所规定,但那些项目应归于高校教育成本理论阶段,在实践上尚不科学、准确和清晰。因此,要科学地确定高校的教育成本,应将教育成本按计入方式不同划分为直接成本项目和间接成本项目两大类。(1)直接成本是指适宜于直接计入培养对象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①学生费用,指直接用于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学生物价补贴、特困生补助费、学生实习实验费、体育维持费等等。②教学费用,指直接从事教学的教师,教辅等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医疗费及教学差旅费,师资培训费,水电费,资料讲义费等等。(2)间接成本是指不适宜直接计入,但为了组织和协调整个学校正常的教学及教学相关的活动而开支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①管理费用:指从事教务管理,图书管理及党务、行政、后勤等部门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医疗费,办公费,差旅费等等。②社会保障费用,指学校离休、退休人员的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等费用。③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因此,在高校教育成本研究过程中,如能正确界定与教育相关的成本概念,对于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保证高校教育成本测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早期对高校教育成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把经济学中一整套成本概念和成本分析方法移植到教育领域中来,得出经济学意义上的国家教育成本、家庭教育成本和学校教育成本概念。到近期的研究从会计学的角度出发对教育成本进行考量,提出高校教育成本应以高校为会计主体的教育成本概念,不包括经济学意义上的机会成本,也不包括社会教育成本及家庭教育成本等。鉴于目前高校执行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尚无为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和现实上的可操作性,认为开展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首先须改革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应增加成本管理的内容,而且对教育成本的组成、分类、核算原则、核算方法等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应对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原则、会计科目作出规定,为建立一套适合高等院校的科学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

4.近年来,经济学者对高校教育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教育成本的控制提出了新的学说,即为了便于预算资金支出的统计,准确、及时反映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支出的情况,客观上需要高校核算对这部分预算资金进行反映。因此,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要求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并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与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与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相适应,能够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同时,在遵循现行事业单位和学校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需要建立教育计量制度,客观的反映高校经济活动的权益与风险,对教育体制改革后高校财务收支增加的部分,如应收学费、应收代垫经营成本费用、投资收益及其他应收款项等,要运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确认,以客观地反映学费、住宿费的已收、未收情况及经营、投资占用学校资金和水电、房租、收益上缴等支付情况,从而为各相关部门客观地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另外,依据现代成本控制理论,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目标应为:满足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这一中心,根据特定时期、特定竞争的要求,有时要求以最高“成本——效益”比为目标,有时为了求得长远的发展,暂时以局部的损失或较次的“成本——效益比”为目标。因此,在管理控制教育成本时,要从高校的整体管理战略出发,把管理控制重点放在对学校全局有影响的学校规划,学科专业布局等结构性动因上,把握学校的整体的成本态势,然后再加大对各个执行性动因的控制力度。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措施应当是那些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活动过程中的方法措施,只有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方法、规章制度融入其中,融入高校教职员工的头脑之中,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有效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的方法才能发挥最佳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风暴中同样地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目前,一些普通高等院校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并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认为,高等院校在国家、政府主导财政对地方高等教育予以支持的前提下,重视高等教育成本的核算与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对于促使高等院校朝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明芳.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探析[J].会计之友,2008,(5)

2 刘 英、李异冰.对高等教育成本进行核算控制的设想[J].中国经济时报,2008(2)

3 尤 谊、刘 宏、曾繁荣.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成本比较研究[J].中国经济时报,2008(2)

4 张 炜.我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分析和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4)

5 黄 萍.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若干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6(5)

6 于 敏.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2)

7 梅 强.关于高校成本核算的会计学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5(2)

8 莫容芳、王顺林.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7(2)

9 李淑霞.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2005(4)

篇5:高等学校成本核算论文

做好项目成本核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区别财务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一直以来,公司实行的是财务一级核算,财务核算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规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项目成本是为项目管理需要进行核算的成本,二者存在很大区别。

一是核算主体不同。财务成本核算的主体是企业,核算的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支出。而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核算的是项目发生的全部成本;

二是核算目的不同。财务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费用,正确核算企业利润和应缴税金;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三是核算范围和内容上的差异。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期间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四是核算的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同意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异。在核算中,除了会计方法,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

五是在处理核算信息程序上存在着差异。一般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按照凭证、帐簿、报表等会计程序进行,要求凭证、帐帐、帐表和帐实相符,数据计算精确有据。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则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不要求十分精确,只要符合重要性的要求,满足管理的需要即可。

篇6:高等学校成本核算论文

成本会计核算要求?

1::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

3:正确确定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4: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要做那几项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

2:做好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盘点工作 3: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费用的分类

—、按经济内容分: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用、利息、税金、其他项目费用、职工薪酬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

(7)辞退福利

(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二、按经济用途分: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包括:业务招待费、车船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研究开发费、固定资产盘亏或盈

销售费用包括:运输、装卸、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

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及相关手续费

三、按与产品关系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支出与费用的关系?

支出与费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以是非现金支出。分为经营性支出、非经营性支出、偿债性支出 经营性支出是指: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而发生的各钟支出。又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其支出只与本期收益相关且发生是全转做当

期费用。资本性支出是指其支出多期相关且发生时不全转做当期费用,只能在其整个收益期内分期转作各期费用。

从范围看,支出大于费用,但费用并不完全包含在支出之内。

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成本与费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费用是会计期间、收入相配比的成本

四、按成本性态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费用。分酌量性成本(研究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和约束性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成本总额收业务量的影响,但变动幅度补与业务量保持严格的比例关系。包括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由固定和变动部分合成,固定部分不受业务量影响,变动部分在基数成本的基础上随业务量增加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半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业务量超过一定范围,成本就发生跳跃式上升。

五、按可控性分:可控制成本和不可控制成本

六、按发生的时态分: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未来成本又称目标成本包括:定额成本、计划成本、标准成本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2)确定成本项目

(3)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

(4)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产量、入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各种消耗量(5)归集发生的全部费用,按确定的对象予以分配、按成本项目分配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单位成本

(6)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二、成本核算基本步骤?

(1)各项要素的分配(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折旧等项要素费用(2)辅助生产制造费用的分配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4)基本生产制造费用的分配

(5)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分配

篇7:成本管理规程-成本核算(ok)

——成本核算

1.0 目的: 规范各公司成本核算制度,实施生产成本核算,提高产品成本核算的信息 质量。2.0 核算范围

2.1 主要成本中心: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动力电池、包装。

2.2 主要材料:钴酸锂、锰酸锂、NMP、PVDF、SR、CMC、石墨、导电剂、电解液、三元材料、铝壳、钢壳、铝镍极耳、铝箔、铝盖、铝条、镍带、镀镍、铜箔、压板、保护板、导线、热缩膜、隔膜、隔圈、胶壳、胶垫、电力。3.0 核算周期:月 4.0 项目统计与核算: 4.1 材料利用率指标统计

4.1.1 材料利用率=标准材料/实际耗用材料 4.1.2 当月标准材料=完工产品数量*单位标准材料

4.1.3 当月实际耗用材料=期初车间库存材料+本期投入材料-期末车间库存材料 4.2 人工利用率指标统计

4.2.1 人工利用率=计件工时/上班工时 4.2.2 计件工时=良品数量*单位标准工时 4.2.3 上班工时=直接生产人员实际出勤工时 4.3 单位制造费用统计

4.3.1 单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产量 4.3.2 产量=当月完工入库的良品数量 4.3.3 制造费用=本期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 4.4 单位费用指标统计

4.4.1 单位费用=期间费用/产量 4.4.2 产量=当月完工入库的良品数量

4.4.3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4.5 单位水、电费指标统计 4.5.1 设备维修组负责水电费的统计

4.5.2 水(电)费单耗=月度水(电)耗用总吨(度)数/当月完工良品产量 4.6 产量指标核算:

4.6.1 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以实际生产的良品入库数量计

算。

4.6.2 包装车间以实际包装入库的成品数量计算。4.6.3 其它新增成本中心另定; 4.7 成本指标核算: 4.7.1 单位成本指标

4.7.1.1 单位成本=单位直接材料+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制造费用 4.7.2 单位直接材料

4.7.2.1 材料实际消耗额=实际消耗数量*价格 4.7.2.2 各成本中心分品名规格进行核算。4.7.2.3 各种材料均采用实际计量单位进行计量。4.7.2.4 单位直接材料=材料实际消耗额/产量 4.7.3 单位直接人工

4.7.3.1 人工实际发生额=计件产量*计件单价 4.7.3.2 单位直接人工=人工实际发生额/产量 4.7.4 单位制造费用

4.7.4.1 单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产量 4.7.5 产品成本归集及分摊

4.7.5.1 材料成本按照生产部门批次领料进行统计计算分摊。

4.7.5.2 人工成本按照生产部门实际直接生产人员人数进行统计计算,按照各批次实

际发生的工时进行分摊

4.7.5.3 制造费用按照实际发生的部门进行统计核算,按照各批次实际发生的工时进

行分摊。

5.0 标准成本计算:

5.1.1财务部每年年初按产品品名规格计算确定各产品的标准成本,作为当年每月产

成品成本核算的基础,并随技术部BOM用量的不断更新而更新。5.1.2 单位标准材料成本=单位标准用量*单价 5.1.3 单位标准人工成本=单位标准工时*单位工资率 5.1.4 单位制造费用成本=单位标准工时*单位费用率

5.1.5 标准成本=单位标准材料成本+单位标准人工成本+单位制造费用成本 6.0 项目成本指标:

6.1.1 产成品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投入成本)/(产成品数量+在产品约当量)*产成品

数量

6.1.2 在产品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投入成本)-产成品成本 7.0 其他:

7.1 财务部收集上述成本核算资料与数据后、编制进耗存表、成本计算表、进销存表

等各类成本报表。

篇8: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一、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所需的资料

高等学校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需要利用财务部门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及固定资产、学生课时等方面的信息。因此,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还涉及到资产管理、后勤管理、教学管理等直接与提供教育服务相关部门的资料和技术支持。

(一)会计资料

财务部门的会计资料是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资料,主要由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组成。高等学校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就是会计资料中的各类支出,教育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 人员经费支出。

包括支付给从事教学、科研、教辅、行政和后勤人员的基本工资、校内津贴、岗位工资、课时费等支出。高校的人员支出按照人员类别分别核算,所以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时,很容易划分应计入教育成本的人员支出和不应计入教育成本的人员支出(如后勤人员支出),应直接计入各学院直接教育成本的人员支出(各学院教学、教辅人员的支出)和计入间接教育成本的人员支出(行政人员的支出),科研人员的支出应根据科研的性质具体分析如何计入教育成本。

2. 公用经费支出。

主要指高等学校行政部门和各学院的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等维持日常高校管理运行方面的支出。高等学校在日常会计核算时,多以部门为单位分别核算,所以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时,很容易区分应直接计入教育成本的公用经费支出和应计入间接教育成本的公用经费支出。

3.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主要包括离退休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奖助学金、奖励金、五险一金、购房补贴等补助支出。其中离退休费、抚恤金等补助支出与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不相关,不计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支付给学生的奖助学金等补助支出与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相关,直接计入各学院的直接教育成本;支付给在职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等补助支出,根据在职人员的类别和具体情况,分为计入教育成本的支出和不计入教育成本的支出;计入教育成本的支出又根据在职教职工是否直接提供高等教育服务,进一步分为直接计入教育成本的支出和间接计入教育成本的支出。

4. 高等学校的设备采购等资本性支出。

主要包括设备采购支出和设备大修理支出等。由于资本性支出收益期间一般较长,支出需要在收益期间内分期计入。根据与高等学校提高教育服务是否相关,资本性支出分为计入教育成本的资本性支出和不计入教育成本的资本性支出。其中,计入教育成本的资本性支出根据收益期,分为计入当期教育成本的资本性支出和不计入本期教育成本的支出。计入教育成本的设备购置支出应按照设备的类别和使用年限,采用一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费,分期计入教育成本;大修理支出应按照一定的年限,摊销计入教育成本。

由于高等学校学年内的全部经费一部分计入教育成本,一部分不计入教育成本;一部分计入当年的教育成本,一部分分期计入教育成本。因此,需要对现有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中记录的支出进行分类、调整,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出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

(二)非会计资料

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除了需要上述财务部门的会计资料外,还需要其他职能部门提供的非会计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类、调整。例如,反映高等学校不同部门教职工人数、不同学院学生人数和教学科研成果等主要基本情况的基本数字表。基本数据表反映了高校的重要基本数据,特别是不同层次不同学院学生人数,是分配间接教育成本和核算不同层次学生教育成本的重要依据。

二、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程序

在收集了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后,就可以核算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

(一)确定教育成本核算对象和核算期间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向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的学历教育服务。由于目前很多高等学校实行多层次办学,包括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联合培养教育等,这些层次不属于高校提供的主要教育产品,所以教育成本核算对象不包括此类教育服务,这类教育服务的支出属于不计入教育成本的支出。由于这些教育层次与学校提供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教育联系较小,大多高校对其实行单独核算,所以其支出也比较容易从学校整体的支出中分离。

由于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以学年为单位,所以将学年作为一个教育成本核算期间归集教育费用,不像企业按月进行成本核算;高等学校提供的是不同类别(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同专业(按学院划分)的教育服务,因此,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应按照学生类别、专业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分别核算。由于各学院内部的不同方向课程设置差别不大,同时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因此按学院进行成本归集,不按学院中的各专业和年级进行成本核算。

在核算不同类别、专业成本核算对象的教育成本时,为提供高等教育服务发生的直接成本,直接记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计算单;发生的间接成本则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通过对各成本核算对象直接成本的归集和间接成本的分配,最终核算出高等学校各类别、专业的学年教育成本。

(二)设置教育成本核算会计科目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在充分利用现有账簿的基础上单独设置教育成本核算账簿,根据成本核算的需要,主要设置以下会计科目:教育成本、间接教育成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五险一金。

(三)记录、归集直接教育成本,分配间接教育成本

高等学校日常的会计处理都是按照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的,现行制度没有要求高校进行成本核算。为了核算教育成本,在按照现行制度进行支出处理时,需要将支出进行以下分类归集、分配:

1. 将全部支出分为计入教育成本的支出和不计入教育成本的支出。

不计入教育成本的高等学校支出主要有:第一,其他办学层次的教学支出:如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夜大、函授等。第二,部分科研支出:与提供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服务直接相关的科研支出,全部计入教育成本;与提供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服务不相关的科研支出,如技术转让、科技咨询和横向课题的科研支出,则不计入教育成本。第三,后勤和校办产业支出:高等学校后勤产业部门已实现社会化管理,与提供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服务不相关,这部分支出列不计入教育成本。第四,离退休人员的支出。

2. 将计入教育成本的支出分为计入本期教育成本的支出和不计入本期教育成本的支出。

高等学校以学年作为成本核算期间,在学年结束前,发生的支出不需按照月份进行归集调整。在计算教育成本时,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学年内发生的固定资产购置等资本性支出不应计全部入当期成本,应按照受益期限以折旧费等方式在以后学年分期计入教育成本。

3. 将计入本期教育成本的支出分为计入直接教育成本的支出和计入间接教育成本的支出。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以学院为单位进行核算。一般情况下,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面对本学院学生,其发生的支出直接计入本学院的教育成本;有些学院开设的课程面向各院学生,其发生的支出应按照受益学院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各学院发生的支出可以分为本学院负担的支出和外学院负担的支出两部分。外学院负担的支出要分配到外学院的教育产品上去。因此,学院教育产品的成本还包括本学院负担的外学院提供的教学服务支出。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发生的支出,由于收益对象是各学院学生,这类支出应计入间接成本,再按一定的标准在各学院进行分配。

4. 分配间接教育成本。

由于间接教育成本需要在各学院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应计入本期的间接教育成本先在“间接教育成本”账户进行归集,待学年结束全部间接教育成本归集完成后,再按一定的标准在各学院之间进行分配,转入各学院的成本计算单。

根据以上对各项支出的分类、归集和分配,应计入本期的教育成本,均已归集分配入各学院的教育成本计算单。

(四)核算教育成本

成本计算单只归集本学院本学年的教育成本,在学生毕业时,各学年的教育成本合计数即为毕业生的累计教育成本。

(五)编制教育成本报表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报表是向学校管理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学生及家长等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教育成本信息,社会各界最关心的是不同专业的学年教育成本、高等学校的总教育成本,以及毕业生的教育成本等信息。因此,可以编制单位教育成本表、总教育成本表、毕业生单位教育成本表来提供高等学校教育服务的成本信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计报表内容和格式。

三、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在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条件下,按照成本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账簿、报表中的教育事业支出通过的一系列具体的分析和归类,是能够计算出真实可靠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信息的,并为高校管理者、政府相关部门、学生家庭的决策提供服务。但在核算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一)不同层次和专业教育成本的核算

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成本需要单独核算。在核算各学院教育成本时,没有细分到各学院不同专业的教育成本。从决策的角度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教育成本都是很有价值的信息。但从成本核算与效益的角度权衡,由于同一学院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等方面差别不大,学院的教育成本大体可以替代专业成本,不计算专业成本对成本数据的使用效果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没有必要核算到专业教育成本。未能按学生层次归集、核算教育成本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资料很难将各项支出按照不同的培养层次区分开,很难找到合适的判断标准。比如,教师的工资支出很难确定多大比例属于本科生的教育成本,多大比例属于研究生的教育成本,而且不同的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指导工作量也有很大差别,很难找到比较科学的方法分配不同层次教育成本,以及这样核算将大大增加资料的需要量和核算工作量。

(二)直接教育成本与间接教育成本的划分

核算高等学校学年的教育成本时,各学院的教学和教辅人员的工资性支出等人员经费支出、各学院的公用支出、发放给各学院学生的奖助学金、各学院单独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办公室、教室、一般办公设备、专用设备等)全部作为本学院的直接成本。公共教学单位、校级各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全部作为间接成本。这样划分直接教育成本与间接教育成本的方法,比较粗线条,但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不必进一步细分。

(三)间接教育成本的分配

间接成本中学校行政管理各部门发生的公用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资本性支出等,与课程的设置没有直接关系,可以按照学生人数比例进行分配。高等学校公共教学部门发生的教学人员的支出,理论上说,按照学分比例法进行分配更为合理。

(四)固定资产折旧可能低估了教育成本

高等学校学年的教育成本核算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但是,计提的折旧是以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尤其是房屋建筑物的账面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如果以重置价值或评估确认的价值来计提折旧,这样核算出的教育成本信息会更准确。由于目前高校很难获得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或评估价值,计算出的学年教育成本大大低于实际教育成本。

摘要: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学生个人很少负担教育成本,政府追求的是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高校自身也没有树立成本的观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成为高校管理者、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学生家庭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收入实现制为基础,而且没有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因此改革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高校通过核算提供教育成本信息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崔邦焱.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计量[M].北京: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6-18,41

[2]霍文达.教育成本分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2

[3]蒋鸣和.教育成本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15,47-49

[4]伍海泉.高等教育成本计量中几个特殊问题的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4,(1):43-45

[5]袁连生等.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计量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05,(6):6-12

[6]曲京山(导师:万寿义).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1

上一篇:放疗进修自我鉴定下一篇:赴延安参观学习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