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基建工程论文

2022-04-19

摘要:内部审计是我国惩治腐败、预防犯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等学校基建工程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等学校基建工程论文 篇1:

我国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我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以来,高等学校的基建工程和教学仪器设备等物资采购逐步纳入了政府采购的范围,而传统采购模式下物权管理混乱、资金使用率和采购透明度不高、采购预算盲目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由于政府采购在高校推行的时间较短、缺乏经验,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结合高校当前采购工作的特点,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配套的资金管理模式,做好年度预算编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政府采购工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采购队伍;管理机制

在我国的《政府采购法》中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当事人中的采购人包括事业单位。我国高等学校自2003年起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虽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应该看到目前高等学校实行的政府采购制度尚属起步阶段,缺乏科学管理的经验,在具体运行上尚存许多问题。因此,这里仅就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政府采购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国家有关决策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

高等学校与政府采购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其他主体不同,因此,高等学校的政府采购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随着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以及拓宽筹资渠道和筹资能力的提高,资金来源已由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一模式被政府投资、企事业单位投资、海外捐资、科研经费和高校自筹等投资模式所取代。同时,伴随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及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高校用于基建工程、教学仪器设备等各类物资采购资金逐年增长,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亿元或数十亿元。

第二,物资需求的多样化。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各高校学科门类的设置有多样、齐全的趋势,教学、科研、科技开发项目的多样化带来了物资需求的多样化,所需技术设备和用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就同一品种的物资来说,其规格、技术指标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高校采购的物资需求远远超过其他政府采购部门。

第三,采购设备的专业化。高校设备采购中专业设备采购比例高,一般占采购总额的60%以上,主要用于教学与科研使用。研究型高校专业设备的采购比例将会更高。科学技术的创新,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仪器设备功能不断提出新要求和改进意见,因此,许多仪器设备的技术和性能具有高、精、专的特点。这些专业设备需求数量少、单价高、设备标准参数及技术性能非常专业化,对政府采购机构和人员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

第四,采购计划的预算性。国家财政性资金实行部门预算和资金直接支付计划,要求高校财政性资金支出有严格的预算和计划,专项建设的仪器设备采购作为财政性资金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预算性和计划性。从高校发展规划看,高校学科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装备应突出重点,严格在经费预算内完成采购计划。

二、我国高等学校在实施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对政府采购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在国外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却是个新事物。从1986年试点和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虽然各级政府领导、财政部门非常重视,但是,个别高校受部门和个人利益的影响,对政府采购的宣传不到位,使得院系等基层部门对政府采购不关心、不支持或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人认为政府采购是“集中腐败”、“走形式”;认为只有用财政资金购买,才需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若是用自筹资金购买,政府管不着;或者认为只有数量多、金额大的货物,才需要实行政府采购,小件物品和零星物品用不着。凡此种种想法,加大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推行难度。

第二,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差。由于高校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采购的设备物资技术含量高、品种多,因此,高校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的物资,就必须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制定准确而详尽的采购预算,并根据预算编制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计划。这对于高校来说操作难度相当大,因为要确定当年的收入才能以收定支、安排采购计划,而收入来源则取决于国家政治经济和政策的变化情况以及企事业单位投资、捐资等能否及时到位。另外,高校采购预算编制时间早、跨度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预见未来市场价格和需求等方面的变动情况,使得高校政府采购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出现较大的差距。

第三,政府采购工作周期长、灵活性差。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高等学校在实行政府采购招投标时,学校首先向财政部门提出采购项目计划申请,财政部门批准采购项目预算后,交政府采购中心具体实施,政府采购中心根据批准的采购项目计划申请要求学校交足款项,然后才拟写招标公告,并组成评标委员会,招投标结束后签订合同。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为3~8个月)。而高校采购时效性强、品种多,如此长的采购周期显然不利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要求。此外,学校由于教学科研的突发事件和天灾人祸等不可预测的原因,急需购置未列入计划的物资,政府采购招投标方式就无法满足。是采取部分放权、自主采购与政府采购相结合,还是开设一条“绿色通道”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四,政府采购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各高校在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进程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尽量通过招标方式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但由于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必要的监督机制,采购活动受领导意志影响和行政干扰的现象时有发生。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不能得以保障,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健康运行。由于政府管理体制的不统一,政府采购市场地区封锁明显,客观上形成了新的垄断,使得各项招投标活动运作效益低、监督乏力,与统一、严谨、细致、规范、高效的招投标要求相差甚远,没有形成统一的招投标管理模式。另外,由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购考核监督制度,高校在基建工程和设备、教材、图书等大宗物资的采购中仍然存在回扣的问题,参与采购人员收取回扣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高校大宗物资采购权的过度集中,也为高校采购腐败问题的形成与发展留出了空间。高校采购人员的相对固定性,也是导致某些人收受回扣“轻车熟路”的原因。

第五,政府采购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政府采购是一项面向市场、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专业化水平要求极高的工作,高校在成立采购机构时,受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采购人员组成一般都是内部调整,对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考虑过少。一般的政府采购管理人员对繁杂的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指标、功能和用途等不熟悉,对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及物资、工程和服务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技能掌握甚少,而真正的使用者却没有权利参与采购,使学校采购的设备质量难以保证。一旦质量出现问题,政

府采购部门和使用单位的责任划分不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采购的效益和运作质量。

三、完善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制度的对策分析

针对高校政府采购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促使高等学校政府采购工作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单位采购人员素质

高等院校在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同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政府采购的活动,从而使更多的部门主动参与政府采购。同时,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基层使用单位对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学习,使政府采购制度尽快走上轨道。

建立政府采购执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即制定政府采购执行人员从业准则和岗位标准,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思想水平和专业技能,逐步做到政府采购执行人员持证上岗,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同时,注重吸纳政治素质高,具有招投标专业知识,准确了解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熟悉掌握经济合同及法律相关知识的各类专业人员加入到高校采购队伍中。

(二)改变预算模式,做好年度预算编制工作

对于高校来说,部门预算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关系到政府采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分清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开支顺序,将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急需的项目,以确保重点支出的需要。因此,高校应结合学校下一年的总体发展规划,从预算的预见性、计划性和细化性着手,在收入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将预算支出分块加以预测:一是常规支出,包括维持学校正常运行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主要采用增量预算法进行预测;二是专项预算,包括行动计划、211工程、重大科研以及世行贷款等专项项目,主要采取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三是其他支出,即指那些不属于校级的纵向、横向科研资金,对外教学、科研服务创收和代替项目资金,这部分资金量大繁杂又难以准确预测,因此,直接影响到预算和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可以采用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方式,充分调查研究,使其尽可能准确。

另外,由于学校年度预算经财政部门批复和政府采购计划报出以后,其数量、规格、技术指标和参数就很难更改。所以,为保证预算的细化和硬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完整的收支范围和细化收支项目的分类,这样才能有利于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保证预算的刚性,必须建立高效、严格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严密的预算控制系统,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这样才能强化预算的约束,确保政府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三)强化部门协调,灵活多样运用采购方式

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和采购物资的急需性,决定了高校单位应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招投标与非招投标方式相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这样既可发挥集中采购单位和各高校的积极性,又可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高校政府采购实际操作中,按照不同的情况采取以下采购方式:一是对通用性强,技术指标相对简单的仪器设备,如办公用品、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汽车、空调等,有一定采购量但不是急需的科研仪器应直接交由政府采购单位,以便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的优势,为学校节约资金;二是对教学科研急需,但数量、价格较大的仪器设备,可采取先与政府主管部门协商,取得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学校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组织招标采购的方式,以便赢得宝贵的时间,使投资尽快产生效益;三是对数量很小、来源单一的仪器设备,可由学校自行分散采购,采用非招投标方式,报政府部门备案。

(四)健全管理机制,规范高校政府采购行为

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是政府采购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各高校应根据国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整体目标和原则,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当务之急是需要从两方面抓起:(1)合理设置机构。要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采用“三权分立”的组织结构,分别设立主管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来执行和监督管理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科学界定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的职责,建立起分工合理、彼此制约和相互协调配合的政府采购管理运行体制,以形成高校内部各个行为主体之间责权明晰、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目标。(2)完善监督机制。为了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政府采购的立项、招投标、资金拨付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在集中采购监管的同时,加大对分散采购的监管。可以通过编制政府采购计划和预算,建立分散采购项目申报制、公开发布信息、抽取专家、采购合同备案、信息报告、采购资金集中支付等制度和程序加以约束和牵制;制定和完善分散采购监督管理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分散采购行为的规范;坚决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公开与透明原则,在信息公开、采购流程、采购公告、采购纠纷仲裁等方面实行全面彻底公开,这也有利于财政、税务、纪检、检察、审计、主管部门、供应商、使用单位以及新闻媒体共同关心政府采购行为,形成相互制约的监督系统,以确保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

【责任编辑 姜野】

作者:周丽俭

高等学校基建工程论文 篇2:

内部审计在预防和反腐败斗争体系中的职能作用探析

摘 要:内部审计是我国惩治腐败、预防犯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的开展必须抓住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反腐败内部审计,同时构建科学的内部审计预警指标体系,才能将内审监督职能与防治腐败目标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切实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从而有效地预防腐败现象。

关键词:内部审计 预防反腐败体系 职能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政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习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全党“为政重在廉,管党务必严”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连续发生的严重腐败案件,让人为之震惊。究其根本是单位体制、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其中,有的是这些单位党委没有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有的是缺乏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监督的机制,还有的是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理想信念缺失等等。问题之严重,教训之深刻,令人扼腕。

内部审计是我国惩治腐败、预防犯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部队审计工作人员,在本文中拟对内部审计在我国各条战线预防和反腐败斗争体系中的职能作用进行探析,旨在努力构筑系统完备的反腐倡廉体系,划清权力边界,做到依法确权、科学配权、全程控权,有效地防止权力寻租。

一、内部审计在构建预防和反腐败斗争体系中的定义与特点

1.何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经济活动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具有“内向型审计”的特点,是以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为目的的对内进行检查与评价,同时为单位领导提供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审计活动。

2.内部审计的特点。一是内部审计能够同外部审计内外结合,标本兼治,共同联手铲除由于舞弊滋生的腐败土壤。二是内部审计比外部审计更容易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有效地“防微杜渐”,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等特点。三是各相关部门比较容易对本单位的审计人员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说明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审计人员能够尽快地找到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四是内部审计更加具有主动性与灵活性,无论是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抑或是事后审计,也无论是绩效审计、离任审计抑或是舞弊审计,内部审计都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主动性、灵活性,相比外部审计的被动性、滞后性来,有很多可取之处。

二、内部审计在反对“四风”、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腐败是社会毒瘤,国之大害、民之大害,任凭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必会导致亡党亡国。内部审计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力武器,也是我国审计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共同组成我国特有的审计体系。能够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随时开展灵活多样的检查、监督工作是内部审计的一大亮点,从而使“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刮骨疗伤的决心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新环境。

具体来讲,内部审计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防止权力寻租——有效地监督与制约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而确保各级领导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权力失去监督,必然滋生腐败。注重预防、注重治本,将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是新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要求审计范畴进一步延伸与扩大,要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合理分解与科学配置权力,明确责任主体,做到权力与责任挂钩,有效防止权力寻租。事实证明,内部审计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有着特殊作用,是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的关键所在。

2.确保阳光运行——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揭露与防止腐败,大力推进反“四风”工作。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对本系统、本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了如指掌,非常熟悉各处室、各二级单位的运行情况,了解哪些地方属于腐败高发地带,哪些环节容易产生“四风”,同时还能够及时听取单位内部队员的呼声与反映。因此,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状态,发现问题,分析情况,提出建议,查错纠弊。如果确实是发生了腐败问题,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向纪委部门反馈信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公平、公正、公开地阳光运行,进行严肃处理。如果仅仅是一般性的问题抑或是同事之间的猜测与误会,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相关人员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说明问题,化解矛盾,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避免因此而发生更大的问题,促进社会与单位的稳定。

3.保障制度落实——能够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有效地防止“跑冒滴漏”,预防腐败问题发生。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之所以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腐败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来本质比较好,但是却因一时的贪念陷入泥坑不能自拔的党员干部更是令人为之惋惜。究其原因,除了当事者平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庸懒散奢外,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当事者没有处在一个“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政通景明、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制度的欠缺、执行的不力,本人的不检点,结果导致“四风”滋生蔓延,生活腐化,权力寻租,吃拿卡要,最后走上不归之路。因此,必须利用内部审计这一武器,做好建章立制,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使其环环相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在明确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职责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不留死角,堵塞漏洞,从而保证每一项制度和程序严格照章办事,全面落实。另外,特别要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注重制度执行的督促检查,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零容忍,才能以制度化最大限度地保障作风建设长效化。

4.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内部审计机动、灵活的特性,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其独立性、权威性。内部审计除了其特有的优势外,由于在本单位内开展审计工作,尤其是对上级领导进行任内审计,必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稍有不慎,就会惹来麻烦,甚至被调离岗位。因此,一方面内审人员要坚定信念,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在发挥监督作用,推动整改落实中,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强化责任,决不打“白条“;另一方面,党委和各级领导要给予审计部门与内审人员大力支持,统一思想认识,在人财物等方面全力以赴,重点倾斜。只要是内审人员发现的问题,不管当事人职位有多高,贡献有多大,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心慈手软,坚决杜绝一切漏洞。另外,要选派既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与坚定的原则性,又有比较高的政治水平、业务能力、作风民主、廉洁自律的干部安排在审计部门与内审岗位上,使他们敬终如始、一如既往地开展工作,抓出成效,形成系统完备的内控体系。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切实履行内部审计职能

1.开展多种审计,将内部审计功能与防治腐败目标紧密结合。以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实现对单位内各处室、二级单位的财务执行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无数事实证明,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腐败、职务犯罪问题,多数原因是财务管理出现了失控,长期存在着违纪违规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财务收支混乱,记录失真,最后的结果必然会使一些人走上不归之路。因此,切实抓好财务收支审计至关重要。在实施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一是要重点抓好将清查银行账户、账外资金作为重点,组织得力人员开展对资金管理的审计,全面掌握单位内每一笔重大资金的全程流向,及时清理不良环节以及容易产生腐败的土壤;二是要对单位内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开展深入的调查摸底工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杜绝一切可能发生问题的苗头,将防范关口前移;三是全面掌握单位内各项资产、收入、资产以及每笔支出核算的真实情况,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逐一进行审核,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阳光运作。

2.全面落实领导干部的任内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地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强化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从机制和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正确履行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各地实施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管理责任进行的审计活动,审计内容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和任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分清相关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和选拔干部、使用人才提供准确的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能够“防患于未然”,扎紧篱笆,预防“四风”与腐败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广大干部的行为,促进领导干部努力提高自我约束和依法行政能力,进而达到领导干部自我完善,增强纪律观念,促进廉政建设和对领导干部保护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应积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现监督关口前移。任中审计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责任审计形式,能够将监督关口前移,防微杜渐,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和防范作用,有效解决“审用”脱节和“先离后审”的问题。其一,任中审计具有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分清责任,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干部“带病提拔”。其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领导干部起到任职期间预警和教育的作用,使其自觉置身群众的监督之下,廉洁自律,当好表率。其三,任中审计能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针对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用脱节”的问题,改变以往“先离任后审计”的审计模式。通过实施这种审计方式,能够有效地规范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行为,并及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有关机制约束、财务管理等工作意见。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弥补了先离后审的缺陷,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能够促进廉政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项目审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本建设的投入,基建项目投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基建项目经费数额庞大,基本建设领域成为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贪污腐败的温床。在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利用内部审计这一有利的武器有效地保护国有资金,加强基建项目每一个环节、每一笔资金的管控,以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建审计的内容庞杂,每一项工程建设都有其独特之处,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要根据基建项目审计的难点、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与成效,切实降低审计风险。

4.发挥审计调查在审计中的作用,为领导提供各种决策依据。审计调查所具有的作用是一般审计无法替代的,审计调查是审计的重要补充,能及时发现问题,掌握线索,更好地为领导采取正确对策服务。同时,审计调查具有针对性强、覆盖广泛、方式灵活、结论全面的特点,能解决审计中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在服务单位管理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一,审计调查覆盖面广,对解决审计面窄提供有利条件。审计调查与一般审计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调查的对象多,涉及的范围广,取证的面也比一般审计要宽。其二,不受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的限制,调查方式灵活,能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取证,效率与效果比较明显。其三,能够有效地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善于把握总体概念,注重审计成果的加工提炼。这些也正是审计调查所具有的独特之处。一方面,与审计相比,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审计调查同样需要编制审计调查方案,方案确定的内容也就是调查提纲;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审计方案列举的审计重点偏向于财政财务收支,而审计调查提纲则不尽然。除财务收支的内容外,还带有极强的行业性和政策性,因而审计调查过程中不能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做到胸中有全局观念。

5.狠抓整改,以常态思维深入开展专项审计。要以整改“四风”为切入点,广泛参与到内部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围绕革弊立新、激浊扬清这一中心,进一步加强对重要的经济事项与“敏感地带”开展重点检查。加大整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的政治生态、科研环境。

四、以底线思维与常态理论构建内部审计预警指标体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坚持“防控结合,注重预防”的底线思维,采取一切可以预防腐败滋生、蔓延的手段,盯着“四风”抓整改,才能进一步弘扬正能量,形成抓工作强作风,抓作风促工作的良性循环。为了更好地构建内部审计预警指标体系,要尽快建立大数据下审计信息共享平台,从而量化廉政测评指标与廉政指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创弊绝风清、政通景明的新局面。

依托于大数据下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的反腐败预警系统,包括:(1)组织相关人员将被监督单位所有经济活动的数据输入数据库,并对这些数据分类加工,形成可以随时进行对比的相应的实时监测指标体系。这样的实时监测如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更能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考核的意义。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时期,审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无论审计的具体内容怎样变化,都应该始终围绕几个“点”来审计。一是国家政策监控的关注点。如近年来的国有资产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二是资金使用的集中点。越是资金集中的领域,越应该重视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所以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审计重点。三是制度监管的疏漏点。如一些单位发展过快而管理相对滞后的部门或业务领域。四是经济活动关键点,如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关联的实时监测系统应该按照这几个审计关键点,设置监测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指标,通过这些“点”的参照数据比对,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2)将实时监测系统的数据随时进行比较,提供警情,并按照相应的等级发出相应级别的信号,能够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信息化对预警系统的支持作用,应将审计信息系统与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工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大数据信息平台共享,从而为审计部门提供及时、准确、有力的数据支持。

无数事实和经验证明,权力只有晒在阳光下,关进笼子里,为其戴上“紧箍“,才能”法无授权不可为“,也才能确保权力运行的规范、高效与便民。作为部队内审人员,要铭记习总书记的教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痕“的劲头持之以恒地做好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在部队党委的大力支持与其他处室、二级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精细化的内审制度,一是要有时间表,二是要有线路图,三是要有操作性,四是要有透明度。只要我们在抓常抓细抓实上下功夫,以“准狠韧”的态度抓整改落实,就一定能够迎来部队各项工作全新的政治生态局面。

参考文献:

[1] 宫军.专项审计调查的历史观察.中国内部审计,2013(1)

[2] 庞小莉.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探讨.经济师,2014(4)

[3] 曾爱民.浅谈高等学校基建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规避对策.建筑经济,2011(S1)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空军审计处 辽宁沈阳 110035)

(责编:若佳)

作者:肖步珍 王明杰 王鑫

高等学校基建工程论文 篇3:

浅谈高校基建项目的前期管理

摘 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高校基建项目前期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流程和提高前期管理成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高校基建所处的大环境,探讨了具体的前期项目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基于笔者的认识提出了几点对策,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 基建 前期管理 对策

学校的基本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受益时间长,并且对高校今后的定位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的基建工程是高等教育事业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学校所有的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等,是为学校师生提供生活、教学、活动场所的基础工程。因此,它的工程管理及质量状况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效用的充分发挥,而且也关系到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

1 目前国内高校基建的基本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招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各高校对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生活住宿条件以及重点学科的建设方面都增加了大量的投资,高校校园建设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根据各省市和各高校的自身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建设的形式和规模也不同。有的省市在周边地区兴建大学城,有的高校规划建设新校区,有的则立足老校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和转换。这样,使很多高校原先校园狭小、拥挤、功能交叉的现状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大量的教学楼、宿舍楼及科研用房的建成,为高校扩大招生、改善办学条件和引进国内外人才提供了巨大的硬件保障,也为今后数十年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办学硬件条件的建设上,通过采取超常规发展的筹资思路和举措,拨、贷、筹并举,克服了制约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资源投入瓶颈,高等学校的校舍建设面积实现了与扩招规模相同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造新的教学楼、实验楼、重点学科实验室、体育运动场馆、图书馆、食堂、教工住宅、青年教师公寓,以及相配套的景观、园林绿化、修建道路、供电、供水及供气的设施改造工程也在普遍开展起来。这些工程的建设将对高校的长期发展以及师生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产生深远的影响。伴随着大量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建造,高校将面临资金筹措、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繁重任务和压力。

2 加强基建项目前期管理(如图1)

2.1 严格执行基建程序,重点确保建设工程的前期质量

建设工程的程序,是国家控制建设投资,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决策,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保证。高等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中,依据新校区总体规划布局,逐年实施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基建计划。新的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在立项阶段,首先取得工程项目规划选址意向书和选址红线,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报省一级发改委立项审查,由省发改委召集城建规划、消防、环保、卫生、市政园林等职能部门进行項目初审,汇总初审意见,取得立项批准文件。它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环节。上述这些环节除了施工和竣工验收外,都在建设工程的前期阶段。因此,前期工作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它的投资效益。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作和报批过程又称为立项阶段。高校基建管理部门作为主要参与者、组织者,负责组织各有关单位正确贯彻立项的目的要求,提供准确的原始资料,会同各部门做出选址、造价估算、工期估算等,提出准确的符合实际的立项报告。该报告不仅要使上级主管部门能够批准,还要求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因为原始资料不准,技术要求不明确而使工程量、工期、造价发生重大失准,以至造成经济损失。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又称为设计阶段。该阶段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制蓝图的过程。一项好的工程有好的外观造型,好的施工质量固然重要,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或勉强可以使用,不久就拆拆改改,显然不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甚至造成投资失败。根本原因是设计不合理或者说不科学。在设计阶段,根据立项文件内容,委托有资质的环境评价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委托建筑设计院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通过社会公示后,经省发改委和市规划局确认后,进入施工图设计。

做好设计分阶段的工作,选择好的设计单位和起草好的设计委托书是关键。好的设计单位应当是各专业设计人员齐全、有高校设计经验的规划设计部门。设计委托书是建设单位提供给设计院的对委托项目的具体使用要求、技术条件、面积造价控制标准、装修标准等一系列条件的书面文件,它与一并提供给设计单位的勘探资料等一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设计委托书应具体、详细、准确,要在认真听取使用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用文字逐条准确描述。既要考虑发展要求及使用功能的可扩展性,又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使设计人员无从下手或者在设计时留下较大的余地造成浪费。技术要求要准确,不可盲目提高标准。委托书要恰当地考虑在造价允许的情况下的通用性、艺术性,还要有长远打算,即先进性。

这些要求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设计人员的水平问题,作为管理方应该用比较严密的书面文字形式对设计人员提出约束,以确保投资的合理性和投资效益。设计开始以后也不可坐等出图,要和设计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解答设计人员对使用功能提出的各种询问,必要时组织使用人员与设计人员直接座谈讨论,使设计人员深入了解使用方的意图和要求,避免施工过程中甚至于竣工后的修改。另外,对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审查把关不严,往往偏重于建筑外观造型和使用功能指标上,对结构设计是否经济实用却很少过问,造成有些工程华而不实,浪费投资。开工前的招标投标工作也是提高工程前期质量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主要包括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以及重要仪器设备、材料的采购等。

建筑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设项目进入前期报批阶段。建设单位报请规划、消防、环保、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对施工图专项审核,核发专项审核意见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城建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节能审查,建设配套费的核定,质监、安监审核等相关手续,核发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需经规划部门现场定位放线,准确无误,符合开工条件后,方可开工建设。

由此可见,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为建设工程所规定的一系列规范化程序,履行各种法律法规为建设单位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是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

2.2 重视基建队伍建设,着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前期管理队伍

高校作为建设项目的主体,既是资金的拥有者,又是建设项目的所有者。近年来,国家推选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各种建设行为的中介服务机构,例如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工程咨询等,也都采用不同的形式为建设单位提供各种服务。但按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原则,建设方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承担全部责任,这里既有决策问题,也有管理和技术问题。另一方面,高校的基建管理从原来的单纯由学校全面包办转变为全面落实监理和社会中介服务后,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从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看,监理行业和中介咨询机构无论从数量到服务质量,整体上远不能完全满足建设工程的需要,行业行为的诚信度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还有个过程。设计、施工行业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不管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机构如何改革和变化,当前高校保持一支精干高效的基建前期管理队伍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基建前期管理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对基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仅要求前期管理者具有规划、建筑、土建、水电、安装、装饰、造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前期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他们应该是建设领域的某一方面的专家,又是技术和管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为学校把关,实现建设目标。这样一支队伍是学校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學校有了这样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基建前期管理队伍,不仅有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建筑法规,实施各项强制性规范。例如设计方案的评审、施工图会审、施工组织方案的审查、重大技术方案评审和监理规划的评审,组织招标评标工作,协调处理好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材料供应商等各方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而且也有能力排除当前建筑市场客观存在的各种不规范行为的消极影响,维护学校利益。例如施工过程中的签证的把关,招标过程中入围队伍的选择,建材供应商的选择等,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加强项目前期投资控制管理

(l)在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中,应该在加强与使用单位协商基础上,尽早完成拟建项目的功能分析,就建设标准和档次、材料和设备的市场价格进行收集,全面、客观地确定使用功能和建设标准,为项目的现场管理提供总控框架,尽可能减少变更,然而,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多方获取市场上类似工程的投资情况,逐步建立材料库和常用材料厂家的信息库,将各个项目已使用的材料价格和厂家信息进行汇总,以便确定合理的建设标准,减少实施过程中的投资标准发生变化。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越深入,项目施工实施过程中的三大控制目标,尤其是投资控制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2)前期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项目前期设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对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工作,是对投资总额具体化的过程,项目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投资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同样也决定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设计阶段是实现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①强调设计的经济性,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②对施工图设计严格把关;③优化项目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④加强施工图审查工作。

3 结语

高校基本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展是高校基本建设的主题,科学发展观赋予发展以新的内涵。确定新的发展思路,选择新的发展战略,遵循市场规律、教育规律和建筑规律,实现基本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建设者的历史任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 吴亚平.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07(8).

[2] 李静.浅议高校基建代建制的完善[J].山西建筑,2007(14).

[3] 闫松.新形势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州煤炭,2007(1).

作者:陈连宝

上一篇:企业财务目标管理论文下一篇:车辆使用地铁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