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观课记录

2024-04-07

小数的意义观课记录(共9篇)

篇1:小数的意义观课记录

《小数的意义》观课体会

实验小学3.3 包雅芹

今天数学教研有幸听了烟台市迟辉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我觉得这是一节真实、扎实的课。迟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是为了学生的好学而教,所有的问题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所有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探索。

1、迟老师以计数单位为突破口,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中教师先从整数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引入,让学生猜测小数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引入小数的意义的教学。

2、教学中迟老师始终抓住十进制这条主线,突出小数的本质。

教学中教师先给出1个小于1的点,让学生动手探索这个点表示多少。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将0到1平均分成10份后仍不能找到所给数,于是又将0.3到0.4在平均分成10份,从而找到0.32,接着让学生小数能不能数和小数有计数单位的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是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迟老师在教学时,渗透对应、包含等数学思想,这一渗透为后继学习“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牵引的痕迹逐渐淡化,更多的是学生浓浓的探索味道;

可贵的是教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非常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渗透抽象化的方法,去掉单位名称,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

3、教学中迟老师用数轴让学生直观小数的存在、小数的大小,感受无限分,适时给学生渗透极限思想。

4、教学中迟老师将数学史渗透到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深化了小数的意义。

迟老师向学生介绍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九章算术》中提到十进小数,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课的最后迟老师将小数与生活,小数与科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小数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

我将以此次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研究,找出教学方面的差距。不断向迟辉这样的优秀教师学习,教坛无涯,学海无边。

篇2:小数的意义观课记录

上课伊始,刘老师从“数”引入,问学生:“我们学过哪些数?”学生: “整数、分数”,还有“小”数,教师板书。再问学生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学生:商店中商品的标价、身高,教师不失时机的把这些小数写在黑板上,也把自己的身高说出写在黑板上,开始让学生“认识小数”,从数字之间的小圆点,到这几个小数的读法,并把一个小数各各数位所对应的实际单位写了出来,“圆角分”是一年级学的不再写,只进行了口述,写出了长度单位“小数点左边的是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分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厘米”,而整个小数是以小数点左边的“米”为单位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借助有形的米尺——变抽象为直观

本来,认识小数是一个抽象的知识,但是教师借助有形的米尺,变抽象为直观,而且,本节课就以米尺为中心教具,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了多次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并理清了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关系。例如:教师把自己精心制作的“米尺”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来验证“教鞭的长度是不是0.7米”,并在尺子上相应的位置标出0.7米;再问学生“0.7米还可以怎样表示?”“7分米、7/10米”,等等。从让学生在米尺上指出0.7米的位置到指出1.3米的位置的锻炼中,学生的能力在提升、智慧在升华。课上,教师看似不经意的问话,确句句是教学重点,教学设计别具匠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景,并在其中快乐的探索和学习。

3、练习层层递进——暗藏玄机

练习的设计,第一层是分化小、小化分;第二层是看图写小数;第三层是在数轴上指出第二层中的小数的所在位置。整个练习安排从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并暗藏玄机,教师在第二层学生汇报时,借助学生的一句话“1.4,也可以写成1.40”,展开讲解比较它俩的“大小相等、意义不同”这一知识点。

篇3:“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正确地认识小数的意义及其相关内容,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更是学生对“数”的认知的又一次扩展。

2.学生学习小数的基础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其已有知识,包括整数和分数的知识,特别是分母是10的分数含义;二是其生活经验,包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品价格、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等。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本之后,在不同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思考,带着自己从不同角度的理解,在课堂上交流,抽象和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并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元联系表征,深化认识。

3.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还要能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很好地完善和建构小数的知识体系。

【重点难点】

重点是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教材,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出来。

2.根据教材内容,想一想、填一填、画一画。

【教学过程】

1.材料引入,分类研究。

师(揭题):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吗?

(板书课题)

师(谈话):小数,对于大家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咱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它了,请大家先看一些含有小数的信息,边看边快速地跟着读一读。

(课件动态出示)

一块橡皮0.3元。

张老师的双眼视力都只有4.2。

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110栏奥运金牌。

“神舟五号”飞船重7.8吨,长8.65米。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1.496亿千米。

苏州工业园区总人口约为45.953万人。

师:关于小数的读法要注意,小数点前面按整数读法读,后面直接读出数字。

设计说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于小数的读法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此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领读、交流、讨论的方式,强化正确的读法。

师(引导):分类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哪几个小数可以分为一类,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汇报,课件动态分类)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分?

生:可以按小数部分的位数分,可以按整数部分是不是0分来分。

师(小结):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分出来的结果也不同。

师(设问):在你们的预习指南里,你们写出的小数分别是哪一类的?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设计说明:分类研究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众多小数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养成分类处理问题、研究问题的数学素养。

2.预习交流,探寻意义。

(1)探寻:一位小数的意义。

师(设问):三年级时认识的是一位小数,你们对它现在还有哪些了解呢?把你们预习时对一位小数的研究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学生根据预习材料,展示不同的思考和理解过程)

师(小结):大家理解的方法、研究的过程虽然不一样,但都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10的分数表示一位小数。

设计说明: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感知与体验,建立对知识的多元表征与理解。

(课件出示正方形及数轴)

师:有不少同学预习时,都在正方形和线段上表示出了一位小数,把线段再延长一些,画上箭头就是我们以前接触过的数轴了。

(课件从0.1到1逐份出示正方形中的阴影部分,同时箭头对应数轴上相应的点)

师(追问):如果再画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现在涂色的一共是多少份呢?箭头应该在这条线的哪里?

生:这是比1大的小数。

师(追问):4.2也是比1大的一位小数,在正方形中怎么表示?在数轴上能找到4.2吗?

设计说明:一位小数是在三年级时就已经认识过的内容,在本课中重点要建立比1大的一位小数的概念,所以本环节在前一环节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动态地将正方形中的阴影部分与数轴上的点对应起来,并由比1小的小数拓展至比1大的小数,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于小数的理解,更新了认知结构。

(2)探寻: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谈话):两位小数,你们又是怎么研究的,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根据材料,分别介绍各自不同的理解与思考)

师(小结):大家通过不同的思考发现了这个结论,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两位小数。

师:根据这个结论,完成下面的习题。

师(追问):为什么填的是两位小数呢?

(课件出示正方形及数轴)

师(设问):图中每一份都表示0.1,那你认为0.09和0.65这两个两位小数怎么表示?

生:平均分成100份,涂出其中的几份。

师:谁能上来指一指这两个小数在数轴的什么位置?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

设计说明:在前一个环节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一位小数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预习中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实现从一位小数到两位小数意义的迁移,然后重点引导学生,将两位纯小数与两位带小数在百格图和数轴上相对应地表示出来,将小数的意义以“形”的方式直观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

(3)探寻:三位小数及多位小数的意义。

师(引导):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之间存在着规律吗?关于三位小数,你能想到些什么?

生:三位小数应该是表示千分之几的数。

师:举几个例子说说它们的意义。

(生举例说明)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一个正方体看成“1”来分一分,这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多少?

师:再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多少呢?

师:这三个三位小数都是由同样的数字组成的,但是因为9所在的位置不同,所以这三个小数的意义也不同,根据这个规律你还能想到几位小数?

设计说明:对三位小数以及更多位小数的意义理解,主要以经验迁移的方式进行,同时把“1”用正方体表示出来并不断细分,在细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理解三位小数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之间的关系。

3.沟通联系,深化理解。

师(谈话):刚才把1个正方体不断细分的这个过程,也可以对应在数轴上。

(多媒体动态出示)

师(追问):正方体中每次被分得的一份,你能在数轴上找到吗?不断地细分下去,还会有几位小数?两个整数之间有多少个数?两个一位小数之间有多少个数?两个两位小数之间呢?

师(追问):刚才举出的三位小数应该是这样的多少份?

(依次出示下面三幅图)

师(强调):因为小数的存在,使得任意两个数之间都有无数个数。

师: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把小数分得这么细呢?看完下面的一段录像再回答,刘翔的成绩记录在屏幕左上方,同时上面还有世界纪录12.87秒,我们来注意右下角的小数。

(播放视频后,学生交流)

生:为了计数、计量更加得精确,小数位数越多,计量就更加精确。

师(引导):把这个细分的过程反过来,0.001乘10是多少?0.01乘10是多少?0.1乘10是多少?1乘10是多少?10乘10是多少?

(多媒体动态呈现)

师(小结):小数与整数,都是满十进一,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叫“十进制计数法”。所以,我们认识了分数之后还要认识小数,就是因为小数与整数有着共同的计数规律。

设计说明:在此环节中,把小正方体和数轴相对应,从“分”与“聚”这两个方向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感性经验,更深刻地理解小数与十进制分数、小数与小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不断细分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小数位数越多,计量的结果就更加精确,凸显小数产生的价值。不断聚合成更大单位的小数乃至整数的过程,则让学生认识到小数与整数的共同计数规律是“满十进一“,并将对小数的认识纳入到十进制计数法的系统结构之中。在渗透对应思想和无限思想的同时,很好地说明了整数与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用小数计数的精确性和必要性。

4.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师:说说下列小数的意义。

0.8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份。

0.45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0.137是()。

师:先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再填上合适的小数和分数。

师:最后我们来认识两个特殊的有趣的小数,三位小数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很奇妙的小数0.618,叫黄金分割小数;还有一个位数更多的小数是π,它表示的是一个位数无限多的小数3.1415926535897932384……小数的世界里还有更多有趣的秘密在等着大家去探索。

篇4:《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教科书第九册第28~29页。

教材简析

例1从已有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例题呈现三种物品的单价,都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其中0.05元和0.48元都是两位小数,它们的读法与意义都是新知识。例2在新的素材中继续体验小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小数概念。虽然例1已经展开了写出两位小数的过程,但对两位小数意义的体验还不够深刻,而且位数更多的小数尚未教学。因此,例2选择长度的改写继续教学小数,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获得对小数的更多体验,初步形成小数的概念。“试一试”和“练一练”都围绕小数意义而设计,要注意的是这里把整数“1”平均分成10、100、1000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其中的若干份,使小数概念更抽象、概括,并初步沟通整数与小数的联系。在“试一试”里数形结合,一个正方形或一个正方体表示整数“1”,有助于例题教学的知识迁移、认识提升。“练一练”第2题解释三个小数的意义,在演绎推理中清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初步感知

出示图片,橡皮0.3元。

你能说出是多少钱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3元=3角

引导学生回顾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联系:0.3元怎么用分数来表示?

这是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的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生活中见过这些小数吗?出示:0.05元 0.48元

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吗?

指出它们都是小数,介绍读法。做练习五第3题。

5分钱怎么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元?4角8分呢?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分数表示?

形成如下板书:0.05元=元=5分 0.48元=元=4角8分

(指0.05元)这里的0和5各表示什么。再以0.48元分别提问。

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到,用小数表示数时,越往右边数位上的数越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元 角 分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不少关于小数的经验,特别是购物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常常是用小数表示,以此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正好处在“最近发展区”。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学生接触较多,在教学中,要充分唤醒并利用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借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渗透位值原则,这样有利于学习的迁移。

二、 教学例2,揭示意义

1.自主探索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份是(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4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29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交流时问:0.29米中的0、2、9分别表示什么?你能不能看出小数中数位的高低排列是怎样的?

板书:米 分米 厘米

引导观察后总结:什么样的分数可用两位小数表示?

师小结:分母是10、1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的是百分之几。

说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对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较为熟悉,但却不一定知道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因此,教学时突出了这一点。又由于有了人民币中的以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认识,学生可以顺利迁移到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认识之中,所以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迁移拓展到三位小数。

引导学生迁移学习三位小数:要以米作单位表示1毫米可以怎么表示呢?猜想一下:这个1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用几位小数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板书: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出示研究材料(材料略),学生完成。

教师小结:你觉得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教师引导总结:观察上面的一些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改写成小数?

做练一练第1题。

知道下面的分数用小数可怎么表示吗?做练习五第4题。

师再一次引导总结:反过来讲,这些小数又表示什么意思?

说明:把以米作单位表示的一、两位小数拓展至三位以至更多位数的小数,充分利用了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构建了一个“计数单位表”,这实质就是一个小数计数单位的模型,一方面,加强了与整数的联系,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将数位进行拓展,不满1米,个位写0,越往右写,表示的值越小,学生很容易想到1毫米比1厘米小,所以把1再向右写一位,要用三位小数。

三、 练习拓展,深化意义

出示正方形,正方体。

上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在黑板上选三个小数,分别用涂色部分表示出来。

交流时问:一位小数要选哪个图形?为什么?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呢?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对于小数,你还想研究4位、5位小数吗?

你觉得4位、5位小数分别是分母为多少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师:这样说下去说得完吗?引导学生完善小数的意义。

做练一练第2题。

说明:在完成对以米为单位的三位小数的认识后,分别出示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正方形及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让学生表示所学的小数,学生要根据小数想对应的分数,再选择相应的图,这就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更从直观上突出了这些纯小数与整数1的联系,学生在用图表示这些小数时,初步体会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是若干个0.1()、0.01()、0.001()累加构成新的小数,感受小数的计数单位。

四、 巩固练习(略)

五、 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篇5:观课记录

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 李雪云

【教研组长沈蓓】:

这是一堂精彩的课,听后受益匪浅。李老师艺术化的语言,深厚的教学功底有目共睹。教学设计符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多形式诵读,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课堂亮点纷呈,特别是以下几方面给我感受最深。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从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李老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二、教学过程精彩

整个教学过程从导入到拓展延伸,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层层推进,节节都有匠心的引领。在诵读中品味,在品味中升华。

三、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李老师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语言生动鲜活,要言不烦,就仿佛是词人进行心灵的直接对话,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地吸引过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张连香老师】:

李老师的课堂轻松、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李老师善于鼓励孩子,激发了孩子学习思考的热情。同时李老师的评价是建设性的,她的评价本身就是很好的点拨引导,启发了孩子们的思维。总之,整堂课的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是一堂颇为成功的课。

【尹冬梅老师】:

首先,李老师的教师角色定位准。整堂课,李老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学生们深入文本进行学习,把学习的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译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

而且,李老师还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找到自信,有所收获。

【张荣云老师】:

李老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能适时捕捉学生语言的“讲”点,随机点拨,纵深引导,例如,当李老师问到:除了“愁”以外,还有哪个字也能描述她此刻的心境?学生有的回答“悲”,有的回答“孤”等,李老师随机引导:“悲”是伤心难过;“愁”是遇到问题不好解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孤”就是孤单寂寞,三个字比较,哪个字更能全面而准确地描述词人的心境?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终于明白:“悲”太过伤感消极悲观,“孤”不全面,只有“愁”字最准确又全面的反映词人在夫死家破国亡时的无助难过的心情。这些方面反映出的是李老师熟练驾驭课堂的技能。

篇6:《七颗钻石》观课记录

主持人:xx 成员:xxxxxxxxx 洪凤兰老师:房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课——《七颗钻石》,群组成员从课堂呈现方式、课堂提问、教学流程、学生的参与情况等不同角度进行观课评课,读完之后,获益匪浅。下面请大家把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观课记录讨论交流。尹向阳老师

我选定的观课角度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房老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发现哪些是值得揣摩的关键词句,知道怎样写批注。

1、采用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让学生先自我学习,要求十分明确。

2、老师出示词语让学生齐读,然后重点强调了“栖”的读音。

3、出示带有生词句子,让学生读,抽生评价。

4、老师提出说明干旱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观完这个流程,我有一点想法:我觉得这个目标达成度不算太高。因为生词只是让学生齐读了一遍,并且读音只是老师认为易错的强调了一下,如果能让学生同桌合作,你读我听,我读你听,让学生说说你发现哪个读音容易读错,老师再做强调,再齐读,这样目标达成度会更高一些。老师注意了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但理解哪些词语是老师定的,词语的理解过程也完全是老师领着说出来了,况且真正理解的也就是部分学生,老师并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学校一直提倡“先学后导”的原则,如果让我来交,我会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再确定几个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理解时会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在书上写一写,再抽生说,在生说的过程抽比较好的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方法,老师再一提升总结,基于学生基础上总结出的方法好于老师牵着鼻子走。我想这样理解词语的目标达成度会更高些。当然,这样可能会多用点时间。崔春波老师:

我关可主要从课文的整体感知方面进行记录的

1、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从文中找个词来说一说吗?。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此环节,老师进行了浏览和概括方法提示,做得比较不错。

3、故事发生的背景主要是大干旱天气,让学生找出关于描述干旱的词语并且体会着几个词语在为后面小姑娘找水辛苦而努力的宝贵品质做下了铺垫。牛金香老师:

我主要是从精读课文环节的学习方法进行记录的。

(一)方法导学

1、学习课文的亿自然段,体会当时天气干旱的严重程度。(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夏姑娘为母亲寻水的可贵。?并画一画,简要地写出你的感受。

2、生生交流过程中师不断引导,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做批注,并让学生对同一个地方做批注,还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领会关键词的好处,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进行学法总结。这个环节对于“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发现哪些是值得揣摩的关键词句,知道怎样写批注。”这个目标达成度是比较高的。但是我有个疑惑: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六年制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从学生上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就慢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给了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教学目标大程度也很高。

篇7:《甲午中日战争》观课评课记录

这次远程研修,我观看了6位老师的讲课视频,各有千秋,奇思妙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其中柳会玉老师的《甲午中日战争》让我更为欣赏。观看这一课视频的时候正好我的学生也学习这一课,所以有更多感触和收获。

1、教学设计简约,教学思路清晰

整个教学设计去除了不必要的图片、文字、音视频等资料的修饰,使课堂条理更加清晰,易于学生整体感知的形成。以“黄海鏖兵:动画还原甲午海战”开篇,导入本课;日本大陆政策示意图,揭示了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贯穿始终,柳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结合地图引领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中,黄海海战到辽东半岛之战,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历史情境中,最后一战威海卫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互为犄角之势的北洋水师基地威海卫和北洋水师的门户辽东半岛的失守,使京津地区门户洞开,危在旦夕的形势„„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战争的整个过程。整个课堂老师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一阵见血的问题设计、易放易收的课堂掌控能力等等与充分的课前准备,深入的教学研究分不开,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深研课程标准,重在“精”点

柳老师对课堂的追求,不在“全面”二字,而是一个“精”字,因此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能清晰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去深入探究,让学生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抽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这节课堂上,学生通过《南京条鱼》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对比,推论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精彩纷呈,让我对学生知识储备、分析能力赞叹不已。学生对自己经过深入探究深入加工过的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容易形成长久的记忆,减轻课后作业的负担。

3、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少

柳老师在讲述日军旅顺屠城时,对学生成功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态度教育。当今世界充满了竞争,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努力,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正如梁启超所说的“少年强则国家强”,学生们肩负着振兴国家的重任,一定要努力学习,居安思危!

4、一点建议

本课课件制作很实用,有点遗憾的地方就是,在课件中没有展示教学目标和考点,虽然别的地方有展示,总是觉得作为一个课件有点欠缺;最后的当堂检测中应该有材料解析题,单纯选择题过于简单,可以适当加入材料解析题,检查一下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篇8:小数的意义观课记录

一、“小数的意义”传统经典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分析

小数的意义建构一直在分数的“部分与整体”中展开, 也一直被教材、教师使用着, 可以说成为教材与教学的一种传统“宝典”了。这主要以尊重学生已有的分数及等分为基础, 学生在比较感悟中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思想来抽象出小数意义的描述性概念。但是, 只要细细观察, 无形中也存在很多缺陷。

(一) 小数意义建构只是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上的低水平“徘徊”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 材料的选择上基本上都是利用了长度单位、货币单位的进率关系, 运用直观的操作感知来帮助理解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百分之几就是零点零几的关系, 通过生活现象或例子来强化初步意义的感知, 让学生只认识到百分之几就是零点零几为止 (只是没有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抽象出其描述性的概念来而已) , 所花笔墨不轻于四年级下册小数意义的建构的强度。

而到了四年级下册, 学习小数的意义, 其很大部分的认识手段与演绎方法还是停留在三年级的基础上, 只是从百分之几就是零点零几到千分之几就是零点零零几……的一个量的扩张上, 然后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感悟, 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抽象出书本中小数意义的描述性概念。

纵观前后, 后者明显有了概念描述性的提升, 似乎根本上已经帮助学生建立了小数意义这个数学模型。但是细细品味, 前后的过程只是在经验“量”的增加, 换句话说还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徘徊”, 没能突出十进制分数应该具有的本质内涵。

(二) 十进制分数的十进制关系在孤立中求简单“堆积”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这个内容时, 教师都不会忽视采取一些手段来感知小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进率关系, 如采取格子图的形式让学生完成10个0.01就是0.1、10个0.1就是1……这种十进制关系, 从表面上看已经解决了小数的十进制关系, 但忽略了小数各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其实质是小数意义建构的本质属性, 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从整数的十进制关系类比迁移至小数的十进制关系, 如百分位满十向十分位进一、十分位满十向个位进一与整数中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和谐统一, 使整数与小数的十进制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通求联, 那么也就是十进制分数即小数意义的真正本质属性上的意义建构了。

(三) 小数意义建构后续的逻辑知识点在学习中无形“断层”

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 “小数的意义”建构只要从传统经典中分数的“部分与整体”关系这单一途径出发来建构小数的意义, 无论第一课时的教学如何扎实、到位, 但是在学生后续学习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与小数的性质等内容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只要教师仔细琢磨就会发现, 教材中“小数的意义”内容设置更多的是从“部分与整体”关系走出来, 而小数的数位顺序与基本性质等, 更多的是需要十进制关系的位值制来帮助类比学习的, 前后两条线路出现错位, 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造成逻辑知识点的“断层”。

二、“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重构的实践思路

(一) 利用整数数位顺序向相反方向的延伸, 突出小数的产生及其知识结构的连贯性

数学知识总是有它固有的结构与逻辑体系, 小数的产生是对整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要补充, 它们之间意义的建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关注其发展性与传承性。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很显然可以看出, 整数可以向左面无限地扩张, 体现整数系的无限性。那么, 数位是否可以向右边再扩张呢 (其实这个也是数的无限性特征所在) ?扩张又构成什么数系列呢?所以在整数向小数的扩张应该是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是数系的必然的、有序的扩张。因此, 十进制关系是整数与小数意义之间求联的桥梁与纽带, 教师在小数意义的教学中就不应该忽视它。

【片段一】

1. 复习引入, 唤起旧知回忆

(1) 请用分数来表示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大小, 回顾十进制分数的意义。

(2) 复习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了解整数十进制的关系。

(1) 十进制关系的概念。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 。

(2) 结合整数数位顺序表来说一说各个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 鼓励类推, 激发认知冲突

如果顺着刚才十进制关系, 整数数位顺序表可以向相反方向延伸, 把“1” (借助于图形) 平均分成10份, 那么每一份是多少?

(二) 运用自然数十进制关系的迁移, 构建十进制分数 (小数) 的意义本质

不完全归纳与类比推理是小学阶段学生进行概念学习的主要方法, 传统经典的课例中教师利用分数的整体与部分关系来帮助学生利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来建构小数的意义比较普遍, 一般比较忽视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而小数是特殊的十进制分数, 在学习小数的意义之前已经具备了两种认识基础:一是学生的认知基础 (整数十进制关系的认知基础) ;二是学生的认知能力 (类比推理的能力) 。同时, 教材的结构逻辑体系 (整数到小数数位顺序的延续与扩张是数系发展的内在结构体系) , 也是有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逻辑基础。基于以上一些思考与实践, 那么运用自然数十进制关系的类比迁移, 来构建十进制分数 (小数) 的意义是可行的, 也是突出其意义建构的本质。

【片段二】

1. 利用类比推理能力,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对应的小数数位

(1) 问题驱使,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把“1” (借助于图形) 平均分成10份, 每份是 () ;

把“1” (借助于图形) 平均分成100份, 每份是 () ;

把“1” (脱离图形支撑) 平均分成1000份, 每份是 () ;

……

(2) 简单类推, 建构小数计数单位所对应的小数数位。

(1) 问题:整数数位顺序表中, 计数单位一所对应的数位是个位, 计数单位十所对应的数位是十位, 计数单位百所对应的数位是百位……以此类推, 那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所对应的数位是 () 、 () 、 () ……

出示小数的计数单位与对应的数位顺序表。

2. 帮助整理, 完整自然数与小数数位顺序表的

和谐统一。

3. 熟悉小数各数位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初步建构小数的意义。

(1) 选择1~2个数, 独立说一说每一个数字所对应的数位及其计数单位。

(2) 组内和组际交流。

(三) 借助“满十进一和位置制”的关系, 淡化小数意义建构中一些规定的痕迹

十进制关系有两个核心:满十进一 (即低位满十向相邻较高数位进一) 和位置制 (即在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代表意义不同, 某数位上最小单位“1”一个都没有时, 就用“0”来占位) 。因此, 小数这一特殊的十进制分数, 它的意义建构理应遵循十进制关系的核心要素。遗憾的是, 教师只要留意以往的一些成功经典案例, 不难看出, 从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到四年级下册小数意义的建构中, 把1/10、1/100…规定成就是0.1、0.01…的痕迹十分明显。忽视了十进制关系中位置制帮助构建意义的作用, 也就是十分之一 (即0.1) 整数位上没有, 所以用“0”来占位, 因为构成每个数位上的最小单位元素是“1”, 所以十分位上写“1”, 整数与小数中间就添上小圆点 (小数点) 来分割开, 写作0.1 (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就是0.01、0.001…是同理可得的) , 淡化小数初步认识中1/10、1/100…就是01.、0.01…是一种既约规定的痕迹。

【片段三】

1. 练习跟进, 自主学习

(1) 反思回忆:在你们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中, 哪些地方使用了十进制计数法呢?请举例说明。

(2) 练习跟进。 (1) 出示问题。

(2) 示范练习。

(3) 自主作业。

(4) 汇报交流。 (怎么填写的及怎么思考, 趋向意义本质)

2. 问题驱动, 主动建构

(1) 问题驱动, 练习感悟。

(1) 自主练习, 感知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2) 汇报交流, 深入体验小数各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生汇报, 教师追补练习并板书, 使其真正体验十进制关系中的核心要素满十进一与位置制的关系。

(3) 比较概括, 感悟小数意义的内涵所在。

说一说:“1.0—1.00—1.000”的联系与区别。

(2) 总结回顾, 意义建构。

请仔细观察, 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这些分数写成对应的小数又有什么规律?

……

三、“小数的意义”教学重构后的一些实践感悟

(一) 后续发展——教学目标定位之核心

由于数学知识体系的客观存在, 教师在不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 应该充分地为学生的后继学习考虑, 尽可能不要为他们以后进行数学探索制造人为的“障碍”。如传统中利用分数的“部分与整体”关系来帮助建构小数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意义中也许会比较顺畅, 看不出什么问题, 但是到后面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 对于分析“1—1.0—1.00”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这道题时, 学生就会有难度。为什么呢?追究原因也就是在小数的意义建构中整数的十进制关系“满十进一” (即千分位满十向百分位进一, 百分位满十向十分位进一, 十分位满十向个位进一) 没有得到充分的体验,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中间跨越知识的断层。因此, 当前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求异、求新的同时, 更不易忽视数学学科本质——对“螺旋递进结构”的把握。

(二) 整体把握——主体和谐发展之基础

首先, 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整体。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整体。整体的知识一定是结构的, 是相互联系的, 结构的知识一定是要系统整体学习才能掌握, 只有系统整体的掌握才可能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

其次, 数学学习是整体的认识过程。既然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那么数学教学应强调整体联系, 以培养学生对数学联系的理解。同时,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 是一个不断打破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 发生同化或顺应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从而达到新平衡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可以看成是数学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

再次, 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应该是系统整体的。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阶段反映, 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开展学习的依据。数学教材中的各个例题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它们的互相融合成就了一种数学思想, 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蕴涵人文内涵。教师把握例题之间本质的联系, 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用现代数学的观念去审视和处理教材, 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 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 教材优化——学习方式转变之根本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 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教材的作用应该是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事实上,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学习需要的更新, 数学教材作为一种较长时期内的固定性教学资源, 必然会呈现出“落后时代, 偏离现实”的客观缺陷。

如现有的不同版本的小数意义学习的教材中, 都是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切入建构小数的意义的, 无形当中给后面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构成了“障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理应主动承担起自主调整教材的任务, 为学生减轻无谓的负担, 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与“高效”。

(四) 瞻前顾后——现实教材解读之关键

由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数学知识固有的结构体系, 数学课堂教学也要体现学科固有的“气质”——严谨性, 不能随心所欲。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教材制定教学方案, 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此举关系着整节课的成功与否。

如“小数的意义”的教学, 分数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整数认识中的“十进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表象, 教师只有尊重了学生这种经验, 后续内容教学才能够有的放矢, 以此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五) 中庸之道——教学过程优化之保障

教师如果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 并合理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既是一种智慧, 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也应该学会利用中庸之道, 选择合适的教学路子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如在“小数的意义”教学中, 小数意义的建构有两条途径可走, 如果选择分数中的“部分与整体”关系这条路来走, 那么就会给后续小数数位顺序表等知识造成“障碍”, 如果单独选择整数的位值制来走, 又会忽视教材的客观存在性。因此,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选择走两条途径的中间地带即“中庸之道”, 把小数意义建构的两条途径都利用起来, 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前、教学中与教学后的平衡。

(六) 学科气质——课堂内涵发展之源泉

数学学科气质本质上是对数学传统的继承, 是通过数学的方式不断地促进学生对已有认知结构的完善与重组, 以实现对数学基础结构的顺应, 包括数学知识、方法、价值观等, 并促进人的心智的发展, 最终获得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思维, 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和策略。如在“小数的意义”教学中, 虽然没有为学生创设华丽的生活情境, 但是通过数位顺序表的展示, 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与不完全归纳的两种理性思维能力, 落实了数学这一学科理性的学科气质。

篇9:小数的意义观课记录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观课与评课;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意义

毫无疑问,对于教师来说,观课评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同时有效观课评课可以指导我们有效教研,观课评课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通过开展观课评课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促进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同时对于教研活动也具有重大意义,对教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指导,可以帮助教师确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一、中小学英语改革的热点话题

在新课标下,面对英语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在目前的英语课堂里,一些老师还是本质不变的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以教师为中心,以填鸭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虽然课程标准改了,还是依然秉承原来的教学观念。

作为英语专业教师务必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英语课堂,营造一种活跃的氛围。在教学设计中重点强调warm up或 cheer up 阶段的创新,不拘泥传统的导入形式,最好运用丰富的语境和丰富的输入,如用动画片引出英语学习话题,找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有亮点的进行教学设计创新。

对中小学生来说,单词不要求背诵,但需要自然拼读。讲究可以交流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追求分数。中小学英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有一种英语的感知,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培养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说在小学课堂中,除了强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还可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活跃英语课堂。中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在中小学阶段的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有理性的思考能力,学会思考,运用逻辑性思维去评判性,用创新性思维开发学生学习。

二、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创新

教师要善于提出好问题,灵活设置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语言交际、思维认知和社会文化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要在在那个宽松的积极上进的氛围里,学生互相激励,在激励的同时依附智力的开发和对学习生活的启发。在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学生实态、教材研究、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中引发学生潜能的学习场。

我们要提倡转换教师角色,形成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关系”,在课堂中,教师要精于教学,专于教学,善于教学,乐于教学,在课上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发掘学生的潜能,才使得学生善于学,乐于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学习场。摒弃教学程序化,尊重学生个性化,教师角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那般简单,更不是趋于教学的表面形式,借助学习场的形式,本事“教学相长”的原则,使得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都能超越发展。

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要善于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要面向全体,分层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对教材都做到适时反思,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发展,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更有激情。

三、英语教师专业观课与评课对教学实践的意义

关于专业观课与评课,首先明确的是对于日常教研的意义,对于教研活动,我们尽量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积淀。判断其是否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是否关注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否跳出原有的经验水平,引进一些技术和方法,面对教研活动的一些困惑,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归纳和总结,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探讨,尽量使每位教师从中受益,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经验,在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使研讨走向深入。而观课与评课对于教研活动的改进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日常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注意其三个层面:学会记录信息,控制一个角度去搜集信息;通过诊断,发现问题,给出适当的建议;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来进行评价。而对于如何记录分析课堂信息,教授在讲座中列出了不同种类的信息记录,以供信息的收集为下一步诊断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结构记录,大小环节,按板块划分和时间份额标注好。教学活动转换记录,在教学开展中对各种教学活动发生的顺序、持续的时间以及转换的频率进行时间、数目的累加。课堂提问活动记录,将问题记录进行多角度分析。课堂反馈语记录不同记录所造成的积极和消极的反馈。结构性语言记录和师生语言流动记录重现课堂教学的语言环境。学生学习态度记录、移动路线记录、叙事性文字记录、师生语言互动记录等都在课堂教学信息记录中占据着重要比例。根据所记录的信息资源形成的统计图,借助布鲁姆分类来诊断课堂教学问题,最后获取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价。

做好了前提条件,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在课例研究中观课与评课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最基本的流程就是备课、上课、议课三者循环进行。在实施课堂观察时要做好观课前的准备,主题、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地点、方式、分工等都要提前准备好微观察研究的实施作好基础,通过统计、归类和解释将实施信息记录供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最后撰写小结,做出观课报告,做出自我结论分析及最后的改进建议等。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教育闲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6).

[2] 常攀攀.对赏识教育的理性审思[J].中国教师,2014(19).

[3]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1990.

[4] 孟俊红.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上一篇:平面设计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个人发展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