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发展总结

2024-04-12

社区发展总结(精选8篇)

篇1:社区发展总结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成立了环境卫生领导小组,由社区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强调了保洁员上岗职责和制度,使xx社区的卫生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二、大力加强环境卫生宣传工作

为使社区环境卫生工作做的更细更好,xx社区在社区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狠抓了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严格对社区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做到能及时清除社区和楼道的张贴物及广告、对树木悬挂物及时清理。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对袋装垃圾的管理,在社区内设置了垃圾箱,方便了广大社区居民。对袋装垃圾房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三、深入开展除“四害”工作

灭蟑灭鼠是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在银河路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3月27日至29日,[找文章还是到,更多原创!]我们组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为居民家庭的“双灭”活动共走访居民家庭1200余户,为1100多户家庭投药,为居民投放蟑螂药共800袋,灭鼠共350袋(每袋100克);10月29日至30日,为居民投放蟑螂药共300包,灭鼠药4k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认真做好社区环境卫生工作

为了迎接“天山杯”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xx社区首先成立的`“天山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主管环境卫生负责人每天对社区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环境卫生负责人要求保洁员每天必须按时完成自己管区的卫生,同时还对社区内的健身器材、宣传栏也要进行清理,对楼道的卫生和广告也要做到及时清除,垃圾做到每天日产日清,垃圾容器无满溢,垃圾房墙面及周围卫生做到脏了及时清除。

五、大力开展绿地整理工作

20xx年7月初,根据克区公共绿地管理办法的要求,xx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居民占领公共绿地种菜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动员居民主动自觉地清理占领的绿地,对拒不清理的居民发放整改通知书14份。

7月29日,银河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办公室主任吴竞选和行政执法办王队长一行8人与xx社区工作人员,就居民占领绿地种菜一事,进行了清理整顿,对社区12栋、17栋、16栋、25栋、28栋房后的绿地种菜进行了现场清理。

篇2:社区发展总结

x街道是x区区划调整新成立街道,是x“双擎驱动”战略中支撑新城发展的重要产业功能区域。今年以来,我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区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结合《x区社区发展治理xxxx年工作要点》,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实践,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一、xx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众志成城,严把疫情防控关口

年初以来,面对疫情肆虐蔓延的紧急情况,我处在第一时间全员出动,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党员干部及各方群众力量,不分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严把疫情防控关口,担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任。

疫情初期,我处选派xx名机关干部蹲点包户、包楼宇、包企业、包工地,成立xx个临时党支部(志愿队)、吸纳辖区xxx余名志愿者,开展了x轮入户排查,精细化开展重点人员居家服务管理,有效应对境外疫情输入压力,结合院落走访排查,为困难群众送慰问送关怀,关心关怀重点人员生活物资能否及时供应。积极引导辖区超市开展线上接单、线下配送服务,做到疫情防控和群众生活保障双统筹,扎牢了xx个小区院落、xx万居民防控关口。

疫情进入常态化后,我处及时收集、核实、录入外地返蓉人员信息,通过x区疫情防控平台建立重点人员台账,双向保证掌握人员行程路径、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信息并进行动态跟踪。将疫情相关的风险提示第一时间告知居民,增加公共区域消杀次数,保证居住环境安全。我辖区截至目前已解除重点人员xxxx人,其中国内xxxx人,境外xxx人。

(二)党建引领,深化社区治理体系

xxxx年以来,我处着眼党建引领,继续深化“xxx”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

在社区实现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在推动物业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方面努力探索。开展小区党的组织覆盖专项行动,计划对xx个物业小区开展党组织全覆盖,目前已完成x个建设,并创新推动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

积极构建起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小区党组织+业(院)委会+物业服务机构+商居联盟+居民”五方联动治理格局,持续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能力。新街道成立以来,各社区常态化推进党建联席会议相关工作,同瑞、同辉社区着眼辖区商家多、居民多、单位多的特点,重点抓好疫情防控与商居融合,各社区单位、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共驻共建,有效确保了疫情不反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三)多元参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树立共建共治共享意识。通过着眼党建引领、转变政府角色、社区搭建平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各社区均制定了小区居民议事协商机制,将党群服务站作为载体,开展居民、物业、业委会、商家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的联席会议,支持和帮助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更广泛地参与到社区共同治理当中。

积极引入社会企业,完善社区服务供给。街道坚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大力引入与民生服务息息相关的社会企业。例如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医养玩学等需求,努力打造xx分钟养老圈,目前在辖区内建有养老机构x家、日间照料中心x个、助餐点x个。

积极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区可持续营造项目。本,我处运用社会保障资金,引进x市x区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x市同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xx个社会组织开展保障资金项目,已备案社区社会组织xx个。

其他社会力量如x市妇女儿童医院、无料书铺等单位,也在社区的积极搭桥下,通过儿童之家、社区志愿活动、商居汇等平台积极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中,在构建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中发挥协同作用。

(四)项目先行,丰富社区场景营造

xxxx,我处通过十余个特色创新项目的打造,丰富了社区场景营造,形成了具有不同感知体验的场景供给,推进了社区场景与美好生活需求精准匹配,整体营造出高品质和谐宜居的社区场景。典型项目如:街道“爱x·迎大运”共建共享行动项目以“青春大运·活力x”为主题,结合xxxx年大运会的举办,以赛事营城为指引,围绕“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等七大主题,开展社区更新改造、社区英语课、社区运动会等xx个任务行动;同瑞社区示范社区项目通过“商居汇”的打造,构建起社区党委统领全局、社区居委协调各方、社区单位共驻共建、群众全面参与的多元共建、多元共融、多元发展的“和合同瑞、商居汇萃”的社区发展治理格局;光华逸家示范小区项目以光华逸家小区活动室为阵地,引领居民积极参与,发掘小区资源、特色和居民骨干,成立自组织和志愿服务队,探索党建引领下社区发展的新途径、新机制;同瑞的x区儿童之家项目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传送,调动街道、社区、相关单位和社会资源深度参与,建立并运行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保护服务体系;全区品牌书屋项目结合社区历史文化,营造书香社区、和谐社区,将书香x的氛围传递到辖区千家万户。

二、存在问题

(一)社区发展不均衡

x辖区经历了近xx年拆迁安置和城市建设,目前正处于拆迁、建设同步推进的状态,情况复杂,造成社区发展不均衡。一是社区类型复杂,上半年完成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既有同辉、同瑞两个成熟城市社区,又有新成立的同欣社区,以及其他尚处在拆迁点位的涉农社区,工作重心有所区别,且目前辖区x个涉农社区的活动阵地尚在过渡阶段; 二是居民诉求多元,辖区建成区、待建区域和待拆迁区域相互交叉、错综复杂,外来新入住居民和当地安置群众相互融合,多阶层社会主体造成诉求多元化。三是辖区环境复杂,建成区大型社区和产业园区聚集,汇集了大量人口,部分小区存在大量的楼顶违建;待建区域工地比较多,待拆迁区域城乡环境比较复杂,街面秩序维护、治安维稳、生态环境管护、噪音油烟治理等方面的压力大。

因以上情况,今年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尤其是示范项目建设等工作重心主要落脚在城市社区,其他社区鲜有涉及,覆盖面不全,发展不均衡。

(二)社区品牌不鲜明

x正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城市单元,应体现更具特色的美学元素、文化元素,营造更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消费场景、社交场景,进而打造出鲜明的、独特的、可复制的社区品牌。目前,我街道社区的品牌示范性不够突出,大部分社区存在发展理念滞后、活动形式单一、场景营造不够活化、美学元素不够突出等问题,社区打造趋于同质化,未打破常规发展思维,未找到塑造社区品牌的突破口,在激发“生活+体验+社群”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上有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三、xxxx年工作计划

(一)以更严要求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确保风险不扩散

在可预见的未来,疫情防控势必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推进。我处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更严要求毫不松懈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举措。一是继续加强人员社会管控,严防输入和扩散风险。认真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做好社区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实行人员分类管理,根据居民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状况、病例密切接触史等判断其传播疾病风险,结合区上要求动态调整,对重点人员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二是继续做好重点场所防控,严防扩散风险。发挥社区动员能力,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到人,做好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切实落实、不留死角。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生活必需类场所及酒店、宾馆等生活服务类场所,在精准有序推动开业的同时,严格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毒、通风、“进出检”、限流等措施。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增强大局意识,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单位责任、家庭责任、个人责任,依法依规落实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总要求,推动由全面防控向精准防控、重点防控转变。动态评估防控成效,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全面提高建章立制规范性、风险识别合理性、措施落实精准性。

(二)以更强动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助力社区可持续营造

从社会组织只是活动承办者的单一角色的理念中转换出来,积极借助并壮大优质社会组织力量,加入更适应新理念的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中。一是探索建立街道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区委社治委《加强和规范街道社区发展治理枢纽平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孵化引入优质企业,建立街道枢纽平台,通过发挥党建引领、资源整合、项目研发、服务管理、培育赋能等平台功能作用,推动街道、社区开展可持续总体营造,助力街道形成符合x特色的社区发展治理基本路径和实施方案。二是支持社会专业性企业参与社区服务供给。通过发挥社会企业的专业作用,营造社区生活性服务场景,激发“生活+体验+社群”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借鉴府南街道邻里中心打造经验,打造社区生活消费新场景,激活社区空间动力;通过引入专业企业,探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力求实现社区服务的信息集成、活动集成、管理集成,提升生活便利程度和群众获得感。

(三)将更新理念融入社区场景营造,释放社区品牌效应

篇3:社区发展总结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趋于完善, 形成了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正规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基本与农户无直接关系, 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和乡镇工业企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 其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 业务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与农户直接业务往来最多的金融机构, 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邮政储蓄银行则是从2007年才正式成立开展存贷业务;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亦是在县域内有分支网点。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我国目前的非正规金融主要有三种形式:无组织无机构的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 (如企业相互融资、企业非法集资等) 、有组织无机构的各种金融会 (如标会、摇会、抬会、合会、呈会等) 、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有机构的各种融资形式 (如私人钱庄、典当行、基金会等) 。在中央和有关监管机构的大力推动下, 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 发展迅速, 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虽然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 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 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等支持有限。由于受到商业因素的考量, 农村金融机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选择性贷款倾向明显。导致其放贷的范围、对象都具有严重的局限性, 一般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不断降低。在追求利润和加强风险控制的强烈要求下, 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存在着向城市及大型乡镇企业流动的趋势, 其经营业务“非农化”倾向相当明显。也就是说, 农业贷款的高风险、基层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够完善、人员素质低下、信用环境差以及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滞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金融的发展。

调查表明, (1) 在当前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诸多障碍中, 最为突出的是我国目前仍未形成多层次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商业性金融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必须以盈利为主, 而且要防止风险, 保证资金安全。因此, 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重点是清晰的,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农村中有金融需求且有一定实力的农户。同时, 农村内部的金融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由于目前农业效益有所下降, 导致小农户的生产性金融需求明显下降, 生活性金融需求突出。就算有一定规模的种养户有金融需求, 但他们亦无抵押能力的现状没有变化, 贷款也很困难。所以, 现有条件下金融在农村内部的供给和需求仍然是错位的。在农村内部分层化明显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层级的农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 对于比较贫困的小农户资金需求, 则可以通过发展社区互助基金来解决。

二、社区发展基金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

社区发展基金, 是为帮助农村中低收入人群, 特别是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贫困社区农户, 在农村社会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适应发展的需要, 在现行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分散的小农现状的基础上, 按照国际互助合作原则, 结合当地农村实际设计的一种用资金互助合作的方式和途径积极探索社区自我解决贫困农户基本金融服务需求, 体现社区农户主体地位的充分参与、透明公开、民主决策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社区互助组织建设模式。该模式以推动农民出资为基础和组织纽带, 以资金互助为出发点, 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为核心建立的村级互助合作的法人自治组织。

我国社区发展基金的兴起, 目前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贵州省草海自然保护地区为了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发起的“村寨发展基金”。1999年, 乐施会云南禄劝项目在认识到原有小额信贷模式的弊端后, 逐步调整和实施了社区内的小额信贷项目, 即社区发展基金项目。到2003年, 该项目累计建立了43个贫困社区基金, 从此以后, 县级政府逐步将各类扶贫资金用于支持社区发展基金的发展, 并于2006年统一更名为“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2006年, 世界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合作, 在广西、四川、陕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60个重点贫困村实施的“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中都涉及了社区发展基金子项目。同年, 国家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还在全国14个省 (区、市) 的14个贫困村正式开展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基金”的试点工作。2008年,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基金”的试点推广到全国中西部的21个省 (区、市) 。到目前为止, 已在全国27个省 (区、市) 的1179个村开展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基金”试点工作, 各级财政投入资金1.52亿元, 有11.4万户农户加入了互助社, 农民自己缴纳的互助金达4000多万元, 累计发放贷款1.16亿元, 贷款回收率达到90%以上。

从总体上看, 社区发展基金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 实施机构分散, 覆盖面有限, 试点规模较小, 当前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只能是局部的阶段性成果, 还无法验证是否全面适应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社区的实际情况。但是, 笔者认为, 社区发展基金尝试以社区为主体参与式自我管理, 在满足农户自我发展需求的同时, 通过资金滚动推动整个社区发展, 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创新模式。

三、仪陇县社区发展基金的实证分析

1.发展背景

在为农村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无门槛的信贷资金服务的同时实现金融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即于1995年在执行联合国UNDP“乡村扶贫与可持续发展”项目过程中建立并发展了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 这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组织。主要活动内容是:农民组织建设、小额信贷服务、乡村扶弱济困与妇女参与、社区能力建设与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2005年, 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推动、支持下, 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亦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扶贫互助基金模式的实践。到目前为止, 仪陇县已发展了17个村级扶贫互助基金。

2.运作模式

仪陇县社区发展基金本金的来源, 采用的是自愿入股和政府赠配股的原则。在本村范围内, 由村民自愿申请入股, 每股1000元, 贫困户赠股, 每户1股, 全部由政府出资;一般农户配股, 每股自己出资500元, 政府按1∶1的比例配股500元, 每户最多2股;富裕农户入股, 每股自己全额出资1000元。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 一方面, 可以通过吸收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制改造;另一方面, 利于政府配套资金, 帮助弱势群体。

其中, 对于参与社区发展基金的贫困农户的认定, 需要通过自愿申请或者村民民主评定, 再经过村两委平衡认可和政府扶贫主管部门公示审核批准, 这样就可以让贫困农户有机会参加到社区发展基金中, 通过社区发展基金的发展带动贫困农户的发展。

仪陇县社区发展基金属于股份权属型。其个人出资部份和政府配股, 赠股资金的所有权归持股者个人所有, 使用权归社区发展基金集体所有。入股三年以上的持股人确因特殊原因, 可以转股, 转股实行社区发展基金内部成员优先原则;入股三年以上的农户也可以自愿申请退股。凡自愿申请转股和退股的农户, 只能转移和退还个人入股部分, 社区发展基金的经营盈余, 则分给其应得红利;如经营亏损, 则扣除其应承担的亏损份额;政府配股部分不予退还个人, 由社区发展基金集体讨论分配给新入社成员。社区发展基金的集体财产, 如公积金和公益金则不能分配。

3.特点和成效

仪陇县社区发展基金通过四年的实践, 实现了基金的正常运转, 为当地农户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并增加了他们获得新的收益的机会, 同时, 社区发展基金形成的比较规范的村级互助资金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 强调了社区群众参与, 促进了社区民主管理进程, 通过此过程还提高了当地社区能力建设。应该说, 仪陇县社区发展基金的发展, 从多方面促进了当地的农村社区发展。

综合而论, 仪陇县社区发展基金成功运作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广泛服务低收入群体, 基金有效滚动发展。村级互助基金的扶贫金融商业模式, 通过农民自我管理得到有效运行。基金服务了大多数的成员并常年性地为成员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信誉贷款服务;用成立初的1917000元基金, 累计滚动发放小额贷款2146笔, 达8796669元。到2008年底, 有效贷款农户1387户, 有效贷款笔数1469笔, 平均每个互助基金有近90个贷款农户, 表明社区发展基金服务覆盖面广, 已为80%左右的成员提供了服务;农户平均贷款额度低, 仅为1619元, 表明社区发展基金主要服务对象是低收入群体;每个互助基金每月都有几笔到十几笔的贷款发放, 说明了基金常年经常性的为农户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月准时还贷率也在95%以上, 年准时还贷率接近100%, 说明社区发展基金实现了比较好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回报率, 这与比较高的农户投入比例是分不开的。

二是社区发展基金实现了基本的财务自负盈亏。16个互助基金累计实现利息收入416987元, 管理成本172800元, 累计成员分红192600元, 提取风险准备金42298元, 未分配利润9289元。互助基金自运行以来实现了基本的财务自负盈亏, 一方面, 得益于农民自己出钱投资基金, 成员把基金看作自己的基金, 真正关心基金的运行, 对不愿按时还款的借款户形成了压力;另一方面, 得益于仪陇县社区发展基金收取的利息高于其他的正规金融机构, 较高的贷款利息可以更好地补偿基金运行的成本, 同时也可以防止贷款流入到能够从正规金融机构, 特别是能够从信用社贷到款的农村中有实力的农户, 从而更好地发挥了扶贫的功能。

三是社区发展基金在农民自我管理下有效成长。在成员的民主参与和透明管理下, 社区发展基金实现了较好的经营效益, 在年度分红的影响下, 基金运行管理模式被成员和村民所信任;在没有政府配股的情况下, 村民开始自愿出资参股, 2008年就有48户农户自愿入股互助社, 互助社成员在不断的增加;有12个运行效果好的村互助基金已经吸引了成员自愿将自己的闲散资金交由互助社经营, 目前, 这12个互助社共组织了成员互助资金771640元;各互助社提取的公益金与公积金和贷款风险金等也不断地壮大了村互助基金。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仪陇县扶贫互助基金在政府的有效支持与监管下, 通过农民自我有效经营管理, 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信任, 基金开始了自我有效成长。

从近几年仪陇县社区发展基金的运行情况看, 已经显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大量贫困农户的自我参与 (包括出资参与、管理参与、活动参与、监管参与的全过程的参与) , 有效实现了参与式发展;二是社区发展基金在农民自我管理下建立起了以低收入群体需求为目标的、服务于贫困农户的扶贫信贷管理模式, 有效实现了扶贫功能;三是处理好了扶贫与发展的关系, 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组织自身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 为社区发展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四是以合作制为基础, 植根于社会底层, 以推动低收入群体发展的社会公益性发展目标和内在商业模式的有效结合, 成功实现了农民互助组织的自我发展与成长。

四、基本结论

已有的现实表明, 在较为偏远和贫困的农村地区, 社区发展基金取得了明显成效, 发展潜力巨大, 当然, 也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是应通过加强外部监督防范金融风险。社区发展基金作为资源放在社区,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是社区内无法解决, 需要外部监督才能起作用的。因此, 如何引入一定的外部监督机制, 特别是建立一种公正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是社区发展基金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是应充分重视政府和外部机构的积极推动。从笔者调研的情况看, 并非所有的社区发展基金都能正常运行, 仪陇县农村社区发展基金的成功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 以及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的大力推动。特别是社区发展基金的最初启动资金, 尤其是在贫困社区, 如果离开了政府或者外部资本的进入, 启动资金的筹集将相当困难。可以说, 在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发展基金的推动问题上, 政府具有绝对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是在合理范围内发挥社区发展基金的作用。在国家暂时无力对经济发展落后的贫困农村地区开展有效的正规金融服务的时期, 社区发展基金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金融体系的空白, 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贷款来源。但是, 由于农户贷款的额度较小, 难以满足需要, 对于农村收入较高的人群和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的社区起到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也就是说, 就目前而言, 社区发展基金还不可能成为农村信贷市场的主流, 不可能取代正规金融市场。

四是注重明确社区发展基金的法律地位和性质。社区发展基金的性质是归社区内参与的成员共有, 从理论上讲, 其特征是对内的互助和对外的排斥。这样的好处是信息对称, 比较安全, 监督管理简单方便, 成本也很低。但是, 随着社区内部人员的流动变化, 特别是当成员通过掺股扩大基金本金、转股和退股、村级区划调整时, 社区发展基金的投资与分红利益的分享以及初始本金所有权的不可分割性等可能都将成为问题。

五是在规模不同的社区实施差异化管理。规模大小不同的社区, 实现信息对称性的难度、组织内部信息传递损耗、组织本身运作成本、社区群众对公共信息和资源的关注程度、社区内部的监督能力等都是有差异的。与规模较大的社区比较, 各种信息在小社区组织内部传递损耗较小、组织本身运作成本较低、内部监督相对强度较高、社区居民对公共资源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强, 因此, 小社区更有利于社区发展基金机制的完善。 (2) 对于规模大的社区, 如何提高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强化内外监督、改进和完善社区发展基金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 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广文.农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及其绩效诠释[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01) .

[2]刘安胜, 韩伟.中国社区发展基金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3]郭晓鸣.农村金融创新:村级资金互助社的探索与发展——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 2009, (04) .

[4]赖力.参与式扶贫与社区发展——贵州省两个扶贫发展项目的调查与思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9, (04) .

篇4:发展社区教育 服务社区发展

【关键词】教育 培训 活动 社区

【分类号】G779

社区教育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老少皆宜的社区教育活动,努力形成贯穿人的一生的、比较完善的现代社区终身教育体系,把社区教育办成居民满意的教育,使社区居民享受教育、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发展。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社区教育要以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用文化来熏陶人。

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支配和影响着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潜移默化和激励、鼓舞人们进步的积极作用,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区教育要致力于传承、创新、保护、利用、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传统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弘扬传统美德,把民俗文化融入社区教育范畴,使居民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用道德来塑造人。

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法制教育、人口教育、老年教育、家长教育、妇女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等培训活动,使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进社区、进家庭,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要积极配合政府中心工作,营造舆论氛围,引导社区居民正确认识和支持政府工作,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等培训。

二、普及科学文化技能,提升社区居民素质。

社区教育要服务大众,与政府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办学,以普及科学文化技能为突破口,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不断更新和拓展培训的形式和内容,面向农民、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人员开展科普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培训活动。

1、部门联合,开展贴近生活的科普教育活动。

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如镇文体中心、村(居)活动室、文化礼堂、公园广场等,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联合组织各种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以“科技活动月”、“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健康教育大讲堂”等活动为载体,通过送科技下乡、图片展览、科普讲座、科普咨询服务和分发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重点开展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防震减灾、安全急救、医疗健康、法律常识、反邪教等主题科普活动,向群众普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分享生活小窍门,增强社区居民的科学意识,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

2、送教上门,举办灵活多样的文化技术培训。

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参加培训,采用送教上门、就近开班模式,举办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文化技术培训。

(1)到居民家门口办培训,方便居民学技能。结合政府中心工作,到各村宣传动员,把政府的关心及时送达到居民心中,把社区教育免费培训信息及时传递给居民,动员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培训,并想为居民所想,把培训点设到社区文化娱乐中心,常年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面点制作、健身舞、学历教育、扫盲教育、电子商务、家政等培训班,方便居民就近参加学习,提高居民素质。

(2)到企业中开展培训,让职工工作学习两不误。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增长知识,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社区教育要送教进企,将教室、课堂搬到企业,结合企业的场地、设备,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真正让学员在“家”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切实为企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注重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通过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内容的培训,使新员工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发展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新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責任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

三、开展休闲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社区教育要从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入手,注重“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休闲文化活动,宣传终身教育理念,激发居民学习热情,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1、满足居民需求,开展休闲文化活动,提升生活品质。

社区教育要贴近需求,整合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图书、棋牌、健身、舞蹈等活动场地;开设青少年活动室,在节假日开展各种技艺兴趣活动;开设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举办保健、花卉、太极拳、扇子舞、腰鼓舞、戏曲等学习班,开展“文化养老进社区”活动,让老年人乐享晚年生活;面向社会举办学历教育、婴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家政知识、电子商务、养生保健、健身舞、广场舞等学习培训。这些培训活动贴近生活,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和娱乐需求,真正体现全民性,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面向全体居民,倡导全民终身学习,营造学习氛围。

结合全民终身教育学习周活动,深入社区,大力宣传终身教育理念。要以各社区教育点为主阵地,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居民,精心组织各项教育学习活动,激发居民学习热情,掀起“人人参与学习、处处皆有学习、时时得以学习”的高潮,营造“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学习氛围,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

社区教育要立足实际,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倡导全民终身学习,形成社区居民“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益民.乡镇成人校应在推动农村社区教育中唱主角[J].中国农村教育, 2008年03期

[2]曾书琴,覃广泉.依托乡镇成人文化学校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

[3]崔国富.学习型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社区化发展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4]朱鸿章. 社区教育政策与公民学习权保障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5:社区发展总结

现在的社区涉及事物多,服务广,政治性强,广大居民对社区干部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工作水平、办事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社区是个没有处罚权和行政制约力的机构,做好工作靠什么?社区的工作人员认为,就是要靠工作能力,群众的信任以及通过勤奋工作在群众中形成的威信。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社区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一是把,“团结、务实、创新、发展”定为社区的工作目标,二是把“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作为社区工作的职责,三是把“立一流目标、树一流思想、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确定为社区的工作任务。群众心中有杆秤,你对他们关心帮助有多大,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在工作中,社区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今年8月社区居民马太生患病住院,因从小患小儿麻痹致残肢体二级残,爱人没有工作,在社区享受低保。马太生的妻子每天往返于家中和医院照顾他,因精神上的压力,再加上劳累过度,妻子也病倒了。马太生在医院需要照顾,妻子也病倒在家,处境十分困难。社区在得知情况后,马上去她的家中和医院看望夫妻二人,主任安慰他的妻子让她不要着急安心养病,社区可以派人帮助她去医院照顾丈夫。有时候,马太生吃不下医院的饭了,社区的田大姐还在自己的家中做些可口的饭菜给他送过去。他在今年共计花去了7万多元医药费,社区为了帮助其解决家中困难,及时为他办理大病救助。这些都深深地感动着夫妻二人,社区工作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在以后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马太生总是来到社区询问解决问题的办法,找社区为他出主意。张顺利两个儿子上大学,夫妻二人在社区内做小生意,因多年劳累全身是病,腿脚浮肿,今年不能在外做生意,无钱看病,想在社区办理一份低保,因做生意时和一些居民发生过不愉快,开听证会时未能通过。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和沟通下,让居民代表更深刻的了解他家的实际困难,不要带着主观色彩而要客观公正的评价,专门为他召开第二次听证会,帮助其解决了生活的困难。

二、加强团结协作、共建美好家园

为使社区和驻地单位拧成一股绳,共同建设社区,社区主任就带着工作人员逐一拜访驻地单位领导,使他们了解社区、熟悉社区、关怀社区、支持社区,并联合了9个驻地单位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会。

为了社区工作的巩固和发展,社区和驻地单位每年都要举办迎新春茶话会,社区向驻地单位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和新一年的工作任务,认真听取驻地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协商互访、联办活动等社区共建方式的实施,营造了社区与驻地单位共驻社区、共享资源、共创文明、共图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社区的快速发展。

三、抓好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

现代城市的居民大多数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大家聚在一起,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和各种行业,因而居民间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程度差异很大,精神需求和物质追求也呈多样化,居民间又缺少因共同经济利益而形成的联结纽带,这很容易形成“自我意识较重,集体意识较弱,纪律意识较松,整体合力较差” 的状况。

为了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社区既要解决当前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有立足长远的素质教育。根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居民”的原则,社区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培训,如“隔代教育”“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平台”。社区特地成立了“夕阳红”老年活动站、活动室,并免费电脑培训;社区创办了“准妈妈班”倡导“儿童培养教育从准妈妈学起,从娃娃抓起”的科学理念。如今年8月11日,社区组织 “啃窝窝头,体验艰苦生活”的儿童教育活动,让小孩子们穿破旧衣服,啃硬邦邦的窝窝头,体验上一代人生活的艰苦,珍惜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他们不要经常挑食、厌食。

四、努力化解矛盾,构建社区文明

为强化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社区一方面大力倡导社区大家庭的理念,宣传和发扬一种“团结互助,邻里友爱,谦让互助”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在社区建立和健全调解组织,同时,力争把居民矛盾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

为防止居民矛盾拖而不决的状况发生,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解决居民间出现的小矛盾必须事不过夜,二是需通过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也要保证个个有答复,事事不拖拉,件件有着落,

总结

因此,社区一年来,没有上访和拖而不决的事件发生。为普及法律知识、使居民增强法律意识、社区都要举报法律讲座。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困难。社区调解、帮教工作都被评为太原市先进。

五、关爱弱势群体、共享和谐生活

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社区出现年老人多,体弱者较多,下岗职工较多,困难群体较多的情况,认真做好对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的关爱工作已经成为社区的一个重要任务。今年11月社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广泛宣传,组织下岗人员、无工作人员、低保人员报名进行再就业创业培训,社区一共报名参加培训30多人。通过社区保障平台作用的发挥,社区居民郭勤生、宋玲仙等十余人都实现了再就业,郭勤生在做保安,宋玲仙在山大二院负责开电梯工作,他们都不再为生活发愁,都享受到了党和国家好政策带来的好处。社区共有残疾人41人,除享有社会保险的外,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5人,免费医保18人。为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社区服务站给每个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社区义诊、健康讲座和健康检查活动,为解决少数人不能自理的问题,社区成立了爱心帮助手拉手,定时定期上门服务,为解决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社区开展了帮困、助残、助学等活动,千方百计帮助困难居民度过难关。社区在关爱居民的同时,居民的爱心理念也得到了升华,社区居民献爱心,“慈善一日捐”踊跃捐款,社区和驻地单位共捐款1万多元。

六、开展众多活动、促进社区活力

社区充分发挥共创优势、资源优势、文化宣传和人才优势,社区建立文艺队伍14支、志愿者400多人,活动场所2个、图书室1个,图书1000多册、每周二周五开放三小时,专人负责,社区还有“家庭活动室”四个,露天“新闻”传播点三处。经过努力,社区实现了活动有场所,服务有队伍。为庆祝国庆华诞六十周年,社区组织了50人的合唱团,参加三晋社区红歌比赛,让红歌做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净化灵魂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源远流长。

社区工作实践证明,没有活动的社区,必然没有活力的社区,为此社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开展各项活动,社区举办了太极拳、太极武功扇等免费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居民达420多人,培育出一支体育健身队伍,使社区健身晨练活动蔚然成风。社区的文艺队伍在今年参加市、太钢组织的文艺大赛中,以参赛太极武功扇的获得了二等奖。为增强社区节日欢乐氛围,在“三八”“六一”“七一” “十一”等节日,社区都要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开展节庆活动,比如举办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舞蹈,趣味活动等等。进入十二月以来,社区正准备参加电视台组织的“魅力老爸老妈”大赛,现已经筹备了两个节目,一个是“夕阳美太极武功扇”,另一个是“葵花健身舞”,都进入紧张的排练中。通过举办众多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使居民在关爱和教育之中享受到了社区服务,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社区的各项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社区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在不断着增强。

七、重视理念更新,形成特色亮点

社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不断满足市民文化需求及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出发,充分发挥社区地域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不断更新理念,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社区文化事业发展,围绕“管理、服务、发展”这一宗旨,提出了“创特色、树品牌、出亮点”的工作新思路。

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区非常重视社区宣传、文化交流工作,共出信息150多份,被《山西晚报》等多家报纸共采纳40多份。在社区特色工作的建设中,我社区和山西晚报等报社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2月初,社区得到山西晚报策划“爱心100-冬日送暖”活动的消息后,社区主任积极和有关部门联系,亲自花了2个多小时去山西日报社和他们进行协商、沟通,最终通过多方努力为我社区低保边缘户争取了米、面、油等物资。12月13日是个公休日,但是社区人员还在办公室里,等着物资的到来,在第一时间里我们把米、面、油送到了张凤鸣等十户的家中。张凤明家中只有他800多的退休工资,妻子无工作,还得照顾自己多病的老母亲,生活十分拮据,每次买米都买最便宜的,从来没有吃过长粒的香米,见到报社和社区送给他们的米不禁非常兴奋。“爱心100-冬日送暖”活动的成功举办,这使我社区在全区都实现了良好的形象,展示了我社区工作的特色,形成了社区工作的一个亮点。

篇6:社区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3.2015社区党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4.市委组织部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篇7:社区发展总结

xxxx年上半年,x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社治委的关心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全市建设“三新”简阳工作主题,紧扣“场镇有变化、居民有感受”工作目标,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全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强化组织为基础,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建立组织体系。建立完善镇、村(社区)两级组织体系,成立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及xx个村(社区)级社会发展治理工作小组,切实强化组织保障。二是制定方案计划。制定《x镇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计划》;建立镇xxxx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重点项目台账。三是强化工作责任。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x次,组织实地考察x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xx余条。

(二)以摸排底数为契机,加强宣传动员

一是摸清底数,挂图作战。对镇域范围内所有街道名称、起止点、院落、企业等底数进行全面摸底,形成x镇辖区街道基本情况统计表。二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悬挂宣传横幅及各类宣传标语xx余条,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三)以狠抓项目为载体,突出工作成效

通过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转机制、转形态,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大力实施x个老旧院落改造、最美小区(院落、阳台)打造、背街小巷整治、场镇街道提档升级、社区服务提升、平安社区创建等项目,努力构建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法治的管理运行体系、精准的引领服务体系、专业的人才支撑体系、严格的权责约束体系,努力建设品质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人文社区、和谐社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化解矛盾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发展不平衡。社区治理以镇村干部推动为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欠缺,村(居)民参与不够,经费不足,缺少发展动力。部分村社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解决问题方法老套、招数不多、创新不够,成效不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群众为中心,补齐基础短板

一是深入开展问需。积极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大力培育本土社会组织,在拟实施打造的老旧院落、集中居住区等开展问需调查,重点就改造的内容、增设的功能、打造的方式等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改什么”和“怎么改”的问题,根据群众意愿,细化改造项目内容,充分体现群众意愿。

二是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宣传引导,努力争取相关项目和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切身了解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主动加入到共建共治共享行列中来,确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以邻里守望为品牌,创建平安社区

篇8:社区银行发展探索社区服务前景

关键词:社区银行发展,社区服务,前景探讨

一、我国社区银行发展历程

我国第一家社区银行是龙江银行“小龙人”社区银行, 它根据社区银行网点周边社区特点、居民特征, 为社区居民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社区银行服务。2010年4月, 宁波银行启动社区银行战略;2010年5月, 上海农商银行首家金融便利店在徐汇天平街道开业。自2013年6月以来, 商业银行对社区银行的热情被瞬间点燃。继6月兴业银行获批在福建省开出第一家社区银行之后, 民生银行也开始在全国“跑马圈地”, 并提出要在三年内在全国设立超过1万家金融便利店, 光大银行则计划2013年内推出200家社区银行网点。此外, 浦发、中信、平安、华夏等股份制银行均已采取积极态度。而拥有地域优势的地方银行, 如北京农商行、南京银行等地方银行也开设了社区银行网点, 而长沙银行宣布将设立100家社区银行。

2013年12月13日银监会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 规定社区银行和小微支行应当持牌经营。《通知》在统筹研究此前中小商业银行支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对中小商业银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牌照范围、业务模式、风险管理、退出机制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至2014年, 我国的社区银行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多家银行纷纷在各地布局社区银行。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 截至2014年底, 全国社区银行网点数量已经达到8435个, 其中小微网点937个, 银行网点有效形成覆盖城乡、服务多元、方便快捷的网点布局体系。

二、社区银行发展对社区服务的影响

加强社区银行的发展, 有利于丰富银行金融服务形式, 满足社区居民及中小企业的金融消费需求, 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作为比银行业务内容更加广阔的金融服务, 走进社区将带来更大的市场和竞争。

以理财产品为例, 曾经的银行理财门槛高, 收益低, 普通社区居民或者难以企及或者对其兴致欠缺, 但是随着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广, 各类理财“宝宝”产品的问世让银行发现了社区内的巨大市场, 在银监会发文监管范围内, 在社区银行中进行理财产品销售已经成为了各家银行的一项关键业务。

再以金融知识宣传为例, 在社区银行兴起前, 各家银行进入社区更多的是进行简单推广, 以小礼品和业务优惠换取用户开卡, 取得的效果一般, 并未获得更多客户。如今在社区银行的发展下, 以民生社区银行的“智家卡”为例, 在社区银行办理此类开户, 不仅享受相应开卡优惠, 还能有专门的社区服务人员向办卡居民进行定期的产品推荐, 资金风险提示等诸多主动服务, 让社区居民获得更多金融知识, 并定期举办防范金融危险的信息宣传。对中老年社区居民来说取得了较高的用户认可度。

通过在社区居民中进行调研, 我们发现居民反馈社区银行为社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98.7%的居民认为社区银行较为方便;76.82%的客户认为到社区银行办理业务较为省时;还有42.71%的客户认为物理网点更加安全。

据公开数据显示, 目前社区银行主要在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成熟的小区内, 这符合大多数客户对社区银行设置地点的期待。然而在偏远的城乡地区设点并不太多, 但恰恰城乡结合地区居民对社区银行也有着强烈的需求,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 有31.77%的客户认为社区银行应当走进村镇;还有64.84%的客户认为社区银行最好设置在超市附近便于就近的使用。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 社区服务的发展将受到了社区银行的一定影响, 现代的社区生活区域中商业服务日趋完善, 各类关系社区民生的服务都在社区纷纷开立网点, 此时银行作为商业服务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存在, 在满足社区居民的金融应用基础上, 将商户们联系在一起, 形成社区范围的商圈服务, 为社区服务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由此可见, 随着社区银行的逐步发展, 更多的社区服务将得以推动, 预期将不再局限于银行相关业务, 将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三、社区金融服务发展方向初探

在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下, 多家企业采取不同模式开展了社区金融服务的尝试,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有以下两种:

1. 与银行采取合作走进社区, 协助银行进行业务的推广宣传。

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拥有与银行较高的业务交集, 具有良好的银行业辅助营销服务积累。实际运行中, 银行业务的宣传、办理工作由银行自有职员来负责。企业从合作中获取周边的商业服务资源, 进而拓展业务服务范围, 实现社区服务平台的搭建, 最终获取利润。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与银行共同进入社区, 企业借助银行的可信度进行服务的推广可以快速获得社区居民的认可。两者互惠互利, 共同实现发展。

2. 以自有社区服务产品走进社区后与银行进行合作。

采用此类服务方式的企业自身已经在社区拥有一定业务服务, 具备一定社区服务资源, 多数为物业相关企业或者在社区已经取得与物业稳定合作的服务商。引入社区银行业务对于此类企业是搭建社区服务平台中金融模块的一项, 将帮助企业实现社区平台的完善, 实现整体综合社区服务。

对于银行来说, 与此类企业合作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社区银行建立初期就将社区周边商业客户建立联系, 直接与企业、物业共同开展合作, 减少初期的客户引入时间, 作为社区服务的金融服务商直接运营, 快速实现业务收入。

综上两种模式, 不难看出, 主要区别是与银行合作的方式及为银行提供服务的区别。从上述的模式中进一步进行分析, 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切合社区居民需求。作为服务, 无论何种方式, 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是第一要素。而社区服务, 是将服务细化到社区中去, 是为了获得更多客户资源继而占领市场。

客户资源是服务走进社区实现生存的根基, 更是开拓市场推动前进的动力。为此把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作为服务走进社区的宗旨, 使之贯穿于整个服务的过程之中是重中之重。

从实际案例来看, 民生银行在社区银行建设初期采用大规模铺场, 多个小区建立网点, 再受到银监会《通知》发文的影响下积极思考转变, 改无证照网点为银行类金融服务, 立足于已经进入的社区, 了解社区居民需求, 设立主题, 但不同社区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推广, 切实抓住居民实际需求, 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进社区, 服务到位获得社区居民的认可。

作为服务商更应当切实调研, 挖掘了解相应社区的需求, 进而提供服务, 实现在社区的生根发芽。

2.发展平台式服务, 利用社区商业资源。在当前社区发展趋于“智慧”的形势下, 政府政策也在对社区智慧化建设进行倾斜, 在此机遇中, 金融服务走进社区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纵观当前市面上较为成功的智慧社区服务APP和互联网平台, 都是基于社区居民需求, 将周边商业、服务业等诸多资源进行了整合的大平台服务, 而金融服务作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需要参与到这个平台中来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较为知名的花样年彩生活的社区服务中, 目前最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就是各项收费代理。对于银行和服务企业来说, 仅仅是代收代缴将是这个平台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在政策和制度允许的情况下, 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 将社区居民的预缴费、沉积的维修维护基金等诸多资源在社区服务中公开透明的进行金融投资, 这将为金融服务机构带来可观的市场, 也将为社区居民、物业公司带来实际可见收益。

经过社区服务近几年的发展, 我们也可以看到, 做一个大平台, 包含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是该平台成功的基础, 而金融服务如果想走进社区, 则需要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平台其他组成合作, 既可以节约了前期进入社区的投入, 也可以从平台获益取得一定商业资源, 形成互动获得社区的认可。

3. 线上线下活动并行。

在近两年互联网服务进入社区的速度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下, 金融服务进入社区不可避免要与其合作, 迎合潮流获取更多资源和便捷。但是根据社区居民年龄段、学历、金融价值观等不同因素影响下, 单一的互联网线上推动只可能获取部分社区资源和用户, 还有一大部分具有较高金融投资能力但相对保守的中老年人在社区中需要进行挖掘。仅从2014年存款利率变更和国债发售等银行数据可以看出, 金融服务想要获得更多资源, 这部分中老年人市场是不可舍弃的。

因此, 线上线下的服务并行, 从实际需求出发, 组织金融知识进入社区进行宣讲, 实际人员在社区进行金融服务的辅助是走进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

综上所述, 社区金融服务的未来是把握社区居民实际需求, 与社区服务平台结合运行, 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一项服务, 并且需要更多的相应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在合理监管下, 将获得潜力巨大的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超.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

[2]钱水土, 李国文.社区银行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2)

[3]赵玉珍.论中小企业和社区银行共生模式的构建[J].南方金融.2014年04期

上一篇:未若素的梦散文下一篇:告居民的一封信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