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结

2022-10-23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结

财政局年度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包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指导社区做好城乡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现将2015年我局包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组织机构是包社区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基础。

(一)成立县财政局(国资办)包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略

(二)成立县财政局(国资办)包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口联系小组。 略

(三)成立县财政局(国资办)包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巡逻劝导小组。 略

二、健全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

根据《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通知》(双城乡治理〔2015〕2号)的精神,结合我局包社区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县财政局(国资办)包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了整治督导队伍,协助社区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网格化管理系统,确保了包社区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具体工作内容见《县财政局关于12月份包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的报告》)。

三、领导重视,亲临现场指导包社区工作

为切实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我局一把手先后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询问社区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协调交投公司、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联合执法,共同搞好包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详见简报第

18、

19、

24、27期)。

四、广泛宣传环保意识

(一)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对环境维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发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城乡环境治理的队伍中来,我们制定并与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商铺签订了《机关事业单位“门前三包”责任书》和《商铺“门前三包”责任书》,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总共签了《“门前三包”责任书》100余份,进一步增强了商铺和事业单位维护自已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的责任感,增强了他们参与环境卫生维护和治理的积极性,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造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向区域的商家、住户发放“门前三包宣传卡片”,大力宣传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意义,倡导树文明新风、创优美环境、做文明公民,做好“三美、六不”活动:创工作环境美、居住环境美、家庭环境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贴乱画、不乱放养家禽、不乱停乱放。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自觉维护家园环境卫生。

五、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工作。

为切实做好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发挥好带头模范作用,我局联合一杆旗社区,共同对社区内“三无小区”、“城中村”、县中医院职工大楼、无人管理街道的环境卫生做了清洁工作,充分发挥了社区与部门的带头模范作用,增强了广大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详见《县财政局关于12月份包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的报告》)。

六、加强社区环境面貌综合整治力度

(一)加强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整治力度。通过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文明劝导的力度,安排文明劝导员配合城管执法队员开展联合执法等措施,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车辆违规停发问题在“面”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加强了对户外广告和招牌的管理。我们规范商铺广告位置的设置范围,实行商铺广告和招牌是否按照规范来设置,严格执行“一店一招”,并确保每间店面的招牌广告完好整洁。

(三)深入治理乱贴、乱画,城市“牛皮癣”。加强对违法小广告的监督力度,及时清除了沿街墙面、电线杆上的各类“牛皮癣”,确保建筑立面整洁美观;严禁居民和商铺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杂物,违规搭建,沿街建筑物阳台和窗外严禁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在今年的工作中,共清理了各类牛皮癣60余处。

七、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今年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一杆旗东街97号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县财政局联动一杆旗社区与县兴城公司、城塔社区协调在原老市场位置上重新规划临时市场,目前这一工作仍没有实质性进展,希望上级部门能帮助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予以解决。

第二篇: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状调查报告

安永贵

在这个暑假期间,我和几位同学到我县城市管理局,采取实地调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就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经我们将本次调查情况进行梳理汇总,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一是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等;二是形成了县、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的政治格局;三是县政府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活动。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一是相关部门轮流组织宣传车,利用节假日,乡镇捧场天等人流高峰期,深入各乡镇和社区巡回宣传;二是在盐边电视台开设宣传专栏,及时报道环境整治工作动态,反映整治成果和经验,并对各种“脏、乱、差”的现象进行深度曝光,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3、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一是着力解决车辆乱停的顽症,新增和完善了交通标识,加大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车辆停放秩序明显改观;二是照例解决违规搭建店、招店牌的顽症,完善户外广告设置审批,开展临街建筑、橱窗违章广告、店招和张贴物等专项清理整治;三是着力解决摊点乱摆的顽症。四是着力解决建筑工地污染的

顽症,对建筑工地按照围墙景观化、现场标准化、质量品牌化的标准进行监管;五是着力解决河道污染的顽症,定期对全县城河道、沟渠进行清污;六是着力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顽症,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畜禽养殖达标排放,保持城乡水体清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参与面不够,个别单位,尤其是农村部门群众环境意识淡薄,主人翁精神缺乏,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个别村道路、沟渠规划建设不配套,一些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既影响群众生活,又影响农村面貌。

3、治理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一是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二是个别农贸交易市场布局不尽合理,市场交易秩序较为混乱,影响市容市貌。

4、个别地方污染较为严重。个别养殖污,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治理,一些屠宰点污水肆意排放。

第三篇:党建引领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2021年工作总结

寿安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部署,对标“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现将我办xxxx年具体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多举措联动助推“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

(一)强化安排部署,抓责任,重落实。一是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行动指南。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责追责的要求,层层落实各办所、各村(社区)职责。二是突出群众参与,抓好组织动员。全镇开展部署会、推进会xx场,群众参与xxxx余人次,各类志愿者活动、社会组织活动、自组织活动开展动员行动xx余次,实现xx个村(社区)组织动员xxx%全覆盖。三是抓实宣传引导,烘托氛围营造。充分利用村居宣传阵地、宣传栏、微信群、QQ群等开展经常性宣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xxxx余份,制作宣传栏xx余个、横幅xx余个、各类宣讲活动xx场次,直接受到宣传影响的群众超过xxxxx人。

(二)强化隐患排查,抓机制,重实效。一是完善问题隐患排查处置机制建设,突出隐患问题处置及时性。发挥村(社区)各办所自查、暗访督查、问题整改研判“呼叫”、镇纪委干预等多措并举完善问题排查研判解决机制。二是发挥村(社区)自查+群众“诉”查+市县督查暗访多向机制合力,突出问题排查全面性。截止目前,排查各类突出问题及安全隐患共xxx件,已整改xxx件,正在整改x件,整改率为xx.xx%。其中,镇村发现隐患xxx件,已整xxx件,整改率为xxx%;市督查x件,全部整改完成;县督查派单集中攻坚xx件,整改x件,x件整改中;县公安系统排查问题xx件,已整改xx件。三是形成定期明查、不定期暗访的督查合力,突出问题隐患整改落地落实。x支暗访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坚持“周周有巡查、一周一报送”,督促落实各类突出问题及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

(三)狠抓整改落实,抓专项,固长效。一是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集中消防设施大检查。聚焦镇域内消防安全重点、难点场所开展集中大检查,排查出xxx个安全隐患,更换过期或失效灭火器xxx个,整改不合格电气设施xx个,更换老旧线路xx处。二是以新村建设过渡房专项整治为抓手,夯实百日攻坚行动安全防线。安全隐患排查涉及全镇xx个村(社区)xxx户,其中,过渡房户数xxx户(有人居住xx,无人居住xx户),工具房户数xxx户。专项整治中,实现xxx户安全隐患排查xxx%全覆盖,存在隐患户数xxx户全整改。

二、齐抓共管联动助力新村治理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一)以“点”治理为依托,狠抓新村、小区治理巩固百日攻坚行动x有效。以提升剑桥小镇物业管理水平为契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问题。延伸强化全镇xx个新村、小区的管理力度,开展新村督查xx次,围绕新村内居民车辆乱停、物品乱放等xxx余处“七乱”现象,xx个非机动车车棚管理,xxx处绿化带破坏,xx处违规装修,累计xx个入户天井覆盖,xx个小区卫生环境较差等情况进行了集中整改。

(二)以加强“两类人员”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全镇小区管理治理,杜绝脏乱差现象。一是总结经验形成管理新模式。总结小区管理方式方法想成“x+x+N”管理模式并推而广之,实现全镇全覆盖。二是明确小区管理人员职责及奖惩制度并严格落地落实。三是明确保洁人员工作职责及奖惩制度,严格落实保洁人员普扫、保洁工作。三是建立“月巡月查月报制度”,筑牢小区管理有人查有人管。镇上每月开展对各新村、小区的至少一次巡查、一次抽查、一次打分通报,时时掌握新村、小区管理动向。

三、多元素工作聚力糅合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多元化做好“十指弹钢琴”,各项工作助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再上高度

(一)城南国际化社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初步完成。按照市、县对国际化社区建设和城市设计的工作要求,在我县现有寿安镇、中德中小企业园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化社区的建设标准,以xxxx—xxxx年为时间周期,突出x社区及周边区域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等硬性建设发展元素,并融入国际化社区打造所需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服务提升、共治共享、政务服务等软性治理元素。现已完成城市设计编制工作,xxxx年xx月x日至xx月x日接受市县汇报验收。

(二)xxxx年x市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创建镇级审核推进中。xxxx年我镇x村等xx个村社区纳入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初步形成相关材料及实施相关点位创建准备,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备案xx个;镇开展对创建村社区按照党组织领导能力、乡村品质度、乡村活力度等x个方面进度督导,前期工作已完成,待市县xx月验收。

(三)xxxx年“最美阳台最美庭院最美小区”评选工作圆满收关。xxxx年x镇参与县“最美”系列评选工作,经镇村级评选产生xx个“最美庭院”、xx个“最美阳台”、xx个“最美小区”,斩获县级“最美小区”x个、“最美阳台”x个、“最美庭院”x个。

(四)“社区微更新”工作持续推进中。自x月启动以来,我镇在各村社区推荐的项目中推选出xx个“微更新”项目报县委社治委,并有x个项目纳入市级评选目标,预计xxxx年xx月xx日前,所有微更新项目全部完成。

(五)其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圆满完成我镇xx个村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xxxx年第三季度x县城乡社区基本信息在线采集工作、《x市城乡社区工作者信息管理系统》相关信息录入、社区营造工作全覆盖等县上交办的工作任务。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强对新村、小区的日常管理。

(二)做好xxxx年各新村小区的物业管理费收缴。

(三)完成xx个村社区xxxx年x市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创建达标。

(四)确保市级“社区微更新”通过验收。

第四篇:小塘村社区城乡同治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建立“清洁黄茶、美丽黄茶、文明黄茶、和谐黄茶”,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同治综合治理的精神,深入推进我辖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根据黄茶岭街道党工委的要求,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要求,全面深入开展我辖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提高社区院落环境卫生质量,加强西大罗路以路为市的整治,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违法建设的监查和处置力度,不断完善常态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辖区内的环境质量,为实现文明城市而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加快我辖区的城乡统筹的步伐。

二、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城乡同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性工作机制。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素质。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我是文明黄茶人”进家庭主题宣传活动,开展较大规模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志愿者清扫服务等社会宣传、社会动员、社会实践活动。

2、加强干部教育。将城乡同治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市民行为规范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定期组织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及议事会成员及居民代表参加义务宣传、清扫保洁等实

践活动,培养文明卫生意识,并将干部带头遵守规章规定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

3、加强社区各居民院落环境卫生的监督和整治,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

4、加快西大罗路以路为市的整治,杜绝摆摊现象发生。

5、加强社区管理力度,清除卫生死角。

6、加强对蓄电池厂的严查严管,禁止乱倒垃圾和焚烧垃圾现象。

7、加大对辖区内违法建设的监查和处置力度,建立每日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将其扼制在萌芽状态。

9、加强日常性管理的机制和力度,做到履职尽责,认真工作,真正把我社区城乡同治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10、实施目标管理,同社区干部及各居民小组长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

11、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由社区居委会邀请社区老干部、老党员、军转干部、居民代表组成检查组,交叉打分,防止互相包庇,真正发挥检查组的作用。

12、建立定岗定责制度,社区干部包组、组长包户,发现问题,实行责任倒查,奖惩共担。

四、任务与分工

根据以上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对社区干部明确以下任务和分工:

组长:李绍秀 牵头负责辖区内综合整治的宣传工作,协调组员之间的配合,具体负责西大罗村29号。

副组长:罗双明具体负责检查监督全社区城乡同治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组员:王和香流动宣传和巡查,具体负责蓄电池厂家属区组员:罗婧流动宣传和巡查,具体负责林科所

组员:黄都进流动宣传和巡查,具体负责幸福花园

组员:汤守战具体负责轴承厂西大罗村1.2.3.4.号

组员:刘衡生具体负责雁城食品厂

组员:肖俭龙具体负责检查监督全社区城乡同治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组员:肖莉

情况。

具体负责检查监督全社区城乡同治环境综合治理黄茶岭街道小塘村社区 2012年6月

第五篇: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

提 要:本文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的特点及其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关健词: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城乡协调发展 1 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的性质与特点

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大都市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由于受城市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双重影响,是城市化最活跃的地区。这些农村往往随着城市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大,被成建制地划归城区,并逐渐被现代化城市路网、城市景观等所包围,形成完全不同于农村社区、而与城市社区相比又存在明显差别的社区形式。这种社区形式被形象地称为“都市村庄”。“都市村庄”的实质是在城乡隔绝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农村社区被动城市化的产物[1]。 它具有以下特点: 1.1 说是农村人又是城里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

首先,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征地的一项重要补偿措施是招工和转户,因此“都市村庄”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了国家职工和城市居民,这部分人大多仍住在村里。其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工商业比重大幅度增长,形成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经济结构。第三,产业结构变化导致村民职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逐渐转移到第

二、第三产业。第四,生活条件有较大的改善。由于有大笔的征地补偿费,加上工副业有较大的发展,形成稳定的可用于村政和福利的“村财”收入。村民的生活水平、方式和文化教育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五,空间地域由农村地域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地域。可以说,“都市村庄”实际上己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说是城里人又不是城里人:与城市社区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都市村庄”虽然在很多方面具有城市社区的特征,但却以相对独立的形态出现,没能真正融入城市大系统中。主要表现在:首先,公共设施少,生态环境差。周围是规划有序的高楼大厦,充分展示着现代化城市繁华的一面,而在“都市村庄”中却几乎全是三四层的农民自建住宅,单门独户,新旧混杂,见缝插针,布局混乱。到处是“一线天”、“死胡同”,根本没有完整的道路系统,与城市社区形成鲜明对比。幼儿园、中小学、邮电局、公厕、垃圾站、社区活动服务中心等严重不足,更不用说生态绿地了。其次,外来人口多,社会治安差。由于城郊地区独特的行政隶属关系,导致出现不少“三不管”的地区,缺乏健全的社区管理制度和机构。农民大量出租房屋,外来人口集中。这些外来人口多数素质低下,又无固定职业,因此成了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再次,产生了新的“食利阶层”。本地居民以丧失土地为代价,突然获得了大笔的补偿费,通过入股分息和出租房屋,每天不动不作,也可得到可观收入。正是由于这一点,在年青人中出现了新的“寄生虫”、“二世祖”阶层,严重破坏了原有农村社区的那种朴实的社会风气,与现代城市文明格格不入。可见,“都市村庄”从行政体制上到地域空间上虽然已经并入城区,但离真正的城市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影响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的原因分析

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在被动城市化过程中,没能顺利地完成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化,其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制度上的原因,管理上的原因,也有社区自身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力的原因。

2.1 根本原因: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市化策略的失误,造成城乡隔绝的二元结构,形成农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在城乡结合部表现尤其明显,给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以及农村社区转型都带来不利影响。根据郑静的研究[2],二元结构特征在城乡结合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指导思想上,城市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与村镇的地区本位主义、短期行为并存; (2)在群众观念上,城市社会化生产与小农封闭保守经营并存; (3)在建设实体形态上,完善的城市居住区、国营大中企业与历史遗留的乡村聚落、农田村地并存; (4)在建设行为上,城市现代化更新、循序建设与城效乡村因循守旧,无规划指导的混乱建设并存; (5)在规划管理上,城市的规划管理与村镇的各自为政并存; (6)在土地利用上,城市的有序划拨、集约利用与村镇的功能混乱,见缝插针并存; (7)在管理体制上,市、区级政府管辖范围与镇村级政府管辖范围并存。

上述二元结构及城乡分割体制的顽固存在,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国民经济难以协调发展,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成为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化的主要障碍。 2.2 内外环境的嬗变:无法回避的阵痛

农村社区是以社区农民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并且以农业生产经营为基础而存在的。在财产关系上,只要是社区的户籍人口,就自然成为社区成员。其支撑产业是农业,并以一定面积的农用土地为生产资料。因而农村社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地缘观念、亲缘观念是维系农村社区稳定的重要因素。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一套适应农村社区生活的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还有社区经济、传统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社区成员对传统农村社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具有深深认同感和归属感。[3] 当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社区成建制地被划归城区时,农民脱离了土地,进入非农产业,旧有的社会经济秩序突然被打破。旧有的农村社区逐渐分化,社区主体的需求、利益阶层关系也在变化,社区成员的伦理观、政治观、生活观、时空观等都呈现出日益多样性和复杂性。面对这种突然的变迁,无论是个人还是社区都面临着如何适应的问题。因此,各种矛盾的冲突以及问题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 2.3 政出多门:管理力度的弱化

城郊结合部农村在被动城市化之前是纯粹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有关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与职责十分清晰,并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虽存在不少弊端,但自成一体,形成一种相对稳定有序的状态。当这些农村社区逐渐被城市所包围,成为“城中之村”后,管理体制反而混乱无序了,管理力度反而弱化了。往往是农村管理体制与城市管理体制相互交错,区里有镇、镇里有街、街里有村,村里居民半城半农,有不少家庭中既有农业户口又有城市户口,村里既有村民委员会又有居民委员会。[4]另外,街道办事处与区级政府的派出所、工商所等派出机构是条与块的关系,难以很好地协调工作。这样,一个地方多种管理体制并存,缺乏城乡协调的统一管理,变成谁也管不了谁,使得城乡结合部社区中的矛盾与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从而使其成为外来人口的汇聚地、犯罪人员的安乐窝、社会治安的死角。 3 制度创新与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乡村城市化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如前所述,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不能顺利地转变为城市社区,其根源是城乡之间存在二元结构。因此,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二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建设性的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5]显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短期内完全消除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包括行政组织管理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才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 3.1 调整社区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城市化的过程在现象上表现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文化观念形态的一系列变化,实质上是被城市化农民的经济关系的变化,即一种生产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因此,城市化过程在经济关系上就表现为农民在农村集体经济与城市集体经济之间的转移,是所有制关系的变化,是财产关系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特别是耕地被全部征用,农村村落成建制地被城市化的地区,农村的就业安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集体财产的去留等等,都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如果将原来适应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必然无法承担起城市化过程中组织载体的重担。在许多城乡结合部地区,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已经转为股份合作制的形式,但在分配形式上仍然沿用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分配方式,即只要是社区的人口,就可以入股分红。由于分配方式以农业户口为依据,农民虽然从事非农产业,但仍然不愿转为城镇户口或进入国有经济部门工作等等,影响人口城市化进程。可见,在城市化过程中对这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改造为城镇集体经济组织时,必须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1)明确转制后集体的财产不可分割; (2)降低按户口分红的比重,利益向劳动者倾钭,留在集体的成员应以劳动者个人为单位参与分配; (3)对于转为城镇户口、升学、参军等人员,制定相应措施予以鼓励和必要的补偿; (4)集体提留一部分,作为村镇发展基金,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与村容村貌的改造; (5)制定必要的分配门槛,如文化素质门槛,文化达不到一定程度者不能分红;社会规范门槛,对游手好闲或有违法犯罪行为者给予处罚或不予分红,甚至开除村籍等。

3.2 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在城乡结合部被动城市化地区,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改革是突出的问题。城乡结合部多种管理体制并存,给农村社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弊端:一是行政色彩较浓,不利于社区居民自治;二是各业务主管部门直接制约过多,不利于调动社区的积极性;三是由于政出多门,一些部门之间工作相互牵制、推诿,不利于完善管理工作。[6] 理顺管理体制的关键,是把一般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分工。一般的社会管理工作应向居委会、街道和政府各类社会管理部门靠拢,逐步纳入城市的各类管理体系。而城镇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则应该由单一部门来承担,这个部门在城市化以前,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在城市化后,应该是城镇集体经济管理部门。此外,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制定统一协调、互相配合的规范性文件,形成能够制约和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并把管理重心放在社区,在街道这一层设立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做为城市基层社区服务的总协调机构。并组建居委会或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和社区服务网点等等。

社区建设和管理归根结底要依靠广大社区成员,可以说,群众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目前,至关重要的就是要选择多种方式和方法,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使社区成员懂得加强社区建设,创建文明社区是提高个人、家庭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社会健康发展、全面进步的需要,是切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逐渐摒弃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养成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社区自律性。这比政府自上而下采用行政手段来办更合适、更有效。此外要建立指导消费的机构,提出合理的消费导向,把人们的生活消费热点吸引到智力投资方面来,把更多的社会游资吸引到生产建设中来。 3.3 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建设管理

当前,一些村镇领导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重人治、轻法治,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违规操作,建设管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些村镇虽然制定了规划,但长期以来,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习惯旧观念仍在主导着村镇建设管理,有的甚至由风水先生指导建设,缺乏整体布局,“只见新屋,不见新村”,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建设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因此,在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要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促使城乡职能一体化与空间一体化的结合,要改变过去就城论城、就乡论乡的城乡分割的规划建设做法和重城轻乡的倾向,按新的目标规划建设新社区。按城乡协调、城乡结合的原则,把乡村也纳入统一的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做到城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继续消除或修订计划体制下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关制度、法规、条例和政策,使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可以采取国家、集体、个人联合投资的方式筹措资金,解决规划建设的资金问题。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茂.郊区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经济组织调整的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问题,1997,(3). [2]张向东.城郊型社区特点及其发展对策[J].社会学与现代化,1989,(1). [3]刘君德,张玉枝.社区分化——整合运动一般规律探讨[J].人文地理,1997,(2). [4]周大鸣.论都市边缘农村社区的都市化[J].社会学研究,1993,(6). [5]程玉中,周敏.都市区发展阶段的城郊矛盾与管理创新[J].城市规划汇刊,1998,(1). [6]江雯.浅谈基层社区服务的“整合”[J].中国社会工作,1996,(3). RURALCOMMUNITYTRANSITIONANDURBAN-RURAL DEVELOPMENTINURBAN-RURALFRINGE SHENKong-zhong (DepartmentofGeography,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 Abstract Thispaperanalysesthecharactersofruralcommunityinurban-ruralfringeandthe problemliesinitstransition.Thenauthergivessomepointsabouthowtopromote urban-ruraldevelopment. Keywords:urban-ruralfringe;ruralcommunity;urbancommunity;urban-rural development 414期沈孔忠: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

上一篇: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关系下一篇:创新基层法院文化建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