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的促进和发展

2023-02-26

第一篇:社区体育的促进和发展

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策略论文

“扬州会议”以来,学校体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世纪之交启动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无疑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体育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农村小学体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校体育。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定位是落实广大农村学生享有体育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农村小学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教法和评价的改革走向深入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应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但是,我国农村学校体育长久以来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农村学校体育还有一系列等待解决和深化思考的新的历史性课题,比如思想观念、教育经费、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主要以湖北省部分地市(宜昌、荆州、仙桃、潜江、襄阳、神农架林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是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收集和整理了近五年来有关书刊中关于教育学、学校体育理论、体育教育的相关文献。

二是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了两种问卷,分别是“体育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我省40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体育教师问卷60份,回收57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88.33%;学生问卷800份,回收776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762份,有效回收率95.25%。结果表明,这几项指标均满足和达到了社会调查统计的标准和要求。

三是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Microsoft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四是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二、现状分析

1.体育观念陈旧落后

一是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存在错误认识。据调查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体育不够重视,即使有几所学校稍微重视体育,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也使得农村小学体育发展受到制约。其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重视“语、数、外”等主科的学习,而忽视其它学科的学习,忽视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在领导眼里体育课可有可无,不愿在体育教学上投入过多的经费,体育课只要不出伤害事故就行。导致体育课经常被挤占,学生的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

二是学生家长对体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大多数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这种思想就导致学校教育变成了只有文化教育,在他们看来文化水平的高低便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另外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就是体力劳动,农村小学的孩子每天都是走路上学,回家了还要帮忙干家务,这些就足够锻炼了,并不需要对孩子们进行专业的体育教育。

2.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欠缺

一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国家规定体育教师的基本标准为:“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农村200名学生以上的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但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没有达到这样的基本标准,这是农村体育教学最严重的问题。从调查的结果看,40所小学平均每个学校不到2名体育教师。农村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专职体育教师较少,学校里的体育老师有很多还是属于代课教师,而且年龄比较大,由于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还存在专职体育教师改教其它学科的现象。

二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强。农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基本都是大专毕业或中师毕业以后通过继续教育达到大专学历,大专院校的占体育教师的86.3%。从学历上看基本尚好,但职后教育和培训机会很少,体育教师对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不了解,对体育新课程的改革方向也不清楚。兼职体育教师由于没有接受体育专业教育,很难胜任体育教学工作,而且学校领导一般对兼职教师上体育课不作过多要求,因此一些老师往往就把体育课当成休息时间,没有教学目标,也没有教学方法,一味地进行“放羊式”教学,他们认为,在体育课上只要让学生玩得开心,不发生安全事故,这节体育课就上得很成功。

3.体育教学设施较差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国家制订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农村小学在国家、社会的帮助下已经拥有了一些体育设施。但是由于农村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加上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远远不够,学校经费来源途径有限,因此造成农村小学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第一,体育活动场地少、器材数量严重不足。调查发现,农村小学多数学校没有规范的运动场地。跑道不规范,基本都是泥土地或者煤渣跑道,周围长满杂草,下雨之后根本不能上课,学校有水泥乒乓球桌,但球网都是学生用砖头和石头自己排成的,桌前大多是坑坑洼洼的,影响运动,还容易在运动时受伤,其它活动场地也很有限,学生一般都是在教学楼前的一小块地方活动。其实并不是因为学校没有足够的土地,农村学校的空地很多,但这些空地因为财力所限或其他原因,没有被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体育器材极少,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虽然部分学校添置了一些体育器材,但是这些器材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能真正用于课堂的很少。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连基本的体育器材都没有或者不齐全,更不用说一些更好的体育器材。体育器材的缺乏也是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活动难于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体育活动经费不足,不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基本需求。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一般不到学校总经费的0.5%。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有限,经费来源途径又单在经过体育老师的无数次争取之后,学校才会投入一点资金,但这些钱极少。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改善,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缺少的器材不能及时补充,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安全隐患和制约因素。

4.教学目标不明确及教学不规范

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是因为体育老师对此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写在教案上的目标成了一个摆设。主要表现在表述还是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往往用一些表示程度的状况来反映教学要求的高低,如初步体会、基本掌握或进一步掌握等,这些表述都是不明确的,也很难检测。很多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不了解,从而达不到“课程目标一方面目标一水平目标”三维递进的目标体系。教学目标没有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5.教学评价方法陈旧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既缺乏激励性又失公允性。考试是对人的某种能力的公平检验,既然是公平检验,那就要有时间上、方式上、内容上、评判标准上的统一规定。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激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然而教学评价的单一化,忽视了学生的进步,显然也就谈不上有何激励性。在评价中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让很多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保证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小学领导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要努力贯彻“健康第的指导思想,在保证基本的体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确保体育教学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能有条件正常开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二,大力加强农村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配备足够的体育专职教师;二是要加强对现有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利用国家对农村中西部地区教师免费培训的历史机遇,积极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联系,安排教师外出接受培训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的能力;三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监控,逐步提高体育教学工作质量。

第三,认真实施新课标,抓好体育课开课率。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主要渠道,抓好开课率,提高课堂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做好了学校体育工作。农村小学应努力创造条件,严格执行新课标中规定的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开足上好体育课。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满足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需求,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了解更多更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第四,正确认识,合理设置,全面优化体育教学目标。无论那个层次的目标,在设置的时候一定要从学校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水平、教师的专长等各方面的实际出发,使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各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之间应具有紧密的连贯性,要考虑面对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并且都是为体育教学或者说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一终身体育服务的。具体到学时目标的确定,还是应该全面考虑教学对象、教材和组织教法等要素,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有利于教学评价等,要突出重点,不要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要确保教学目标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这样才有实际的意义。

第五,精选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内容十分的丰富,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必须精选教学内容,使之既具有很好的锻炼身体的价值,又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我们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照顾学生的运动兴趣,但是运动技能的教学也同样重要。学生受年龄、知识、经验或怕苦怕累等因素的制约,对各种运动技能的认识是有限的,而且所谓的兴趣也十分的宽泛,体育教学不可能做到满足所有人的兴趣。如果单纯照顾学生的运动兴趣,其结果可能就是放任不管,自由散漫,从而失去体育教学的本质。对那些趣味性比较差但锻炼身体的价值高的运动技能,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改造和加工,适当降低动作技能的难度与要求,或者通过改进教法手段等措施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采用,一定要注重实际的效果,要以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前提,为此必须做到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适应,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率地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为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基本的体育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注重教学评价的改革。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评价的方法上,避免单一的评价,而是把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运动参与、团队意识以及情意表现等多方面的评价。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二篇: 民间体育游戏促进中班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摘要]民间体育游戏是人们在自娱自乐中自己创编出来的游戏,这种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感受到自愿、自主、自由、快乐,易于学习。而且这些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对促进幼儿的身体的发展、社会性发展、语言发展、情感性发展都有一定的价值。它简便、易行、经济、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它的材料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料和半成品,甚至有的不用玩具也可以进行。

幼儿通过民间体育活动的体验更能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喜欢运动,同时能够促优化幼儿在自我适应、情绪情感与社会适应等各心理品质,为奠定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开展以幼儿体验学习为主的民间体育游戏,教师探索出能够增强幼儿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一、民间体育游戏对中班幼儿现有运动发展的促进。

小班的游戏以集体活动为主,孩子们经过在学期中参与民间体育活动中,动作发展上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和进步,运动中也培养了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但有部分幼儿在跳:特别是后期的单脚跳,左右行进跳,以及上下楼梯的协调性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及不稳定性。

分析:动作发展需要延续和巩固的过程,幼儿进入中班后走、跑的动作发展上相对平稳,而跳有待加强。究其原因:

1孩子的腿部肌肉力量不够是主要原因。

2动作不稳定上多源于家长对孩子的包办,虽然是进入中班的还但还是有抱

的现象。孩子腿部锻炼少。

中班加入了合作游戏,游戏的内容更宽泛,兴趣性,操作性强。幼儿在游戏嬉戏中基本动作得发展而且能够增强幼儿体能,开发幼儿智力,增进友谊,丰富幼儿生活,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

二、科学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促进中班幼儿健康发展。

1、选择适合中班幼儿民间体育游戏中内容和材料。 (1)适合的游戏内容为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准备。

在小班的民间体育活动中练习追逐奔跑的:踩影子、小孩小孩真爱玩;练习投掷的:扔沙包、小飞机;练习平衡跳跃的:跳房子、跳格子;练习平衡的:顶垫子,过小桥、;练习动作协调的:炒豌豆,炒蚕豆、小推车;练习反应能力的:猫捉老鼠、老狼几点钟-----。这些活动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并能让幼儿体验到民间游戏的乐趣。进入中班,幼儿的合作、协作的能力大为提高。我有新增适合中班年龄发展的游戏如:练习灵敏和力量的游戏《城门城门几张高》;互相协作,共同才能完成的《两人三足走》;反映注意力、反应力及奔跑能力的游戏《切西瓜》;练习平衡能力的踩高跷;练习跳的民间体育游戏《跳格子》。练习四人合作游戏《石头剪刀布》。等 (2)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民间体育游戏材料具有简便性,往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或自然材料及半成品,如水、石、沙、纸、棒废旧物品。这些材料没有固定形式的限制,幼儿在游戏中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玩具材料进行创造性想象或创造性操作。民间体育游戏本身娱乐性较强,易学易玩,而且很多是徒手游戏,对身体、动作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游戏中可以运用羽毛或罐头等自然或废旧材料,让幼儿的手、脚都动起来,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大肌肉的发展。

操场上画上的大圆可以上幼儿做游戏“打鸭子”的池塘;操场上彩色漆画的格子或圆圈让幼儿更带有游戏性质的练习单脚跳或双脚跳,不会显得枯燥;走廊里地上可爱的脚印让孩子们踩着脚印来练习平衡,走了又走;果奶瓶自制的火箭带着彩色的尾巴在天空中飞行;小雪碧瓶排成一排就可以打保龄球;气球、羽毛可以让孩子吹着玩;自制的塑料、纸质的小球可以满操场踢着玩。

随手就可以找到的材料变成重要的教育资源,它给幼儿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在自制“器械”的过程中,孩子们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在游戏中,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总之,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有效实施途径和策略是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保障 (1)开放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发展。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来园活动、离园前、午餐前后、课间等时间段,在这些环节中,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拾与展开的民间游戏。 在这个时间里,幼儿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在这么宽松的时间里,幼儿把已经学会的“炒蚕豆、炒豌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拿来玩,即避免了等待,又使同伴间的交往能力大大增强,合作能力也大大提高。有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间儿童游戏使儿童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儿童助人、合作等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学会自己解决人际关系之中的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机会对那些不爱说、“不合群”的孩子大有帮助。

(2)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有了初步的竞争意识。“两人三足走”最能体现游戏本身的价值。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比赛中由于求胜心切,导致幼儿频频出错,没有很好地遵守游戏规则,如果能有一些适当的惩罚,会让幼儿加强规则意识,以及带动幼儿的参与性,也能在出现问题后不断地想办法解决,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积极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每次游戏后应该组织幼儿讲评游戏。对获胜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小车推的稳的、高跷走的好的、跳的又快又好的等进行奖励,在分组比赛中,对胜利的一组都要进行适当的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失败的幼儿找出落后的原因,鼓励他们争取下次获得胜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正确对待失败,促使民间体育游戏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在游戏中感受团结、友爱、责任。

在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中,老师扮演“鸡妈妈”,一位幼儿扮演“老鹰”,其余幼儿扮演“小鸡”,当“老鹰”开始抓“小鸡”时,“鸡妈妈”会尽全力保护“小鸡”,而“小鸡”也会团结一致地躲开“老鹰”,在躲避时边左右躲闪还会时刻提醒同伴“往这边躲”、“不要被‘老鹰’捉到”等等。在游戏中,幼儿有了互帮互助、团队精神的意识,潜移默化感受着责任。只有师幼之间和谐、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中去,全身心的投入。同时游戏中的规则是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前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三、实践结果:

1、促进孩子发展。民间游戏贯穿一日生活,它即培养了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意识。自由自主、开放的游戏活动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孩子的竞争意识、合作交往能力、自主能力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促进教师发展。在收集资料和运用的同时,让教师有反思、有创新、有整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能随时改变策略和方法,用符合幼儿发展的的方法来完成教学。

3、促进家长发展。家长的参与使民间游戏活动形成合力。帮助收集与制作的小型器械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方便,同时亲子游戏给家长、幼儿带来了更亲密的感受。

第三篇:强化社区统战工作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统战是社区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用好用活社会资源,突破社区统战的局限性,发掘社区统战亮点,是新时期强化基层组织基础、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新要求。

一、注入新活力,打造“多元统战”

围绕统战工作多元化,扩展社区统战职能,是亮点打造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要扩大社区统战的范围。要利用好社区资源就要盘点好统战对

象,建立统战成员资料库,及时刷新归档统战单位和统战对象的类别、特点、流动情况、个人及家庭情况等,对辖区统战对象实施信息化管理。以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与统战单位结成最广泛的联结,与统战对象交朋友。

二是要拓展统战工作层面。根据对象特点因势利导,利用特长,施展才干,把统战力量集中到支持中心工作解决重点问题上来,把统战工作融入到社区管理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扶植社区经济建设、协助政府招商引资、广泛开展扶贫助学、加强参政议政、征集意见献计献策、培养推荐党外干部、促进多党合作、促进与民族宗教团体沟通交流、拓展对台工作等等,使社区统战与社区党建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实现双赢。

三是要塑造“全能”统战干部。统战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区统战亮点打造的成与败,作为统战干部,要会出题、善解题,这就要求社区党支部花力气培训精业务、熟时事、懂政策、善外交、会管理的一专多能型统战干部。

二、打开新思路,打造“民心统战”

开拓统战工作思路,将群众基础做民心工程,是打造统战亮点的源泉。

一是要开发统战资源。按照“整合资源、构建网络、双向服务”的思路使社区统战“进家、到人、入心”。整合资源,就是要根据社区自身实际,选择角度,突出特点,把驻区统战成员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为社区建设服务。构建网络,就是要建立以楼院单元为单位的联络小组,组成双向信息反馈网络,使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和化解,服务迎头超前。双向服务,就是要贴近社区和统战对象的生活实际,通过关怀帮助团结统战单位和统战对象,适时开展访问、结对活动,帮助统战成员排忧解难,激发统战人士以自身的优势和专长投身社区建设、服务和关怀社区居民,保证社区统战成员拥有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最终达到互相扶持、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是要强化组织基础。按照“党建引路、完善机制、优化管理”的思路使社区统战“强基、固本、培元”。党建引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街道党工委要在政策上倾斜、业务上指导、举措上扶植,社区党支部要在协调、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其主体作用,扎稳社区统战工作的根基。完善机制,就是要通过社区建立健全学习宣传制度、联系制度、例会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向统战对象通报工作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党外代表人员物色培养和推荐制度等一系列社区统战工作制度,建立统战工作体系,抓好社区统战各项工作和活动的落实,牢固统一战线基础。优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强化工作督促考核,优化统战工作环境,改进统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统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最佳调度,赢得群众口碑。

三是要扎根群众心中。按照“以民生为基础,以文化作支撑”的思路使社区统战“亲民、为民、利民”。以民生为基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凝聚各界人心,切实帮助统一战线中的贫困人士和其他社会人士解决生活、就医、子女读书等具体困难,切实团结统战成员以其力量关爱弱势群众、关注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团结群众、依靠群众、贴近群众。以文化作支撑,就是要抓好统战宣传阵地,树立统战典型,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出社区统战的文化名片,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搭建新载体,打造“品牌统战”

良好的统战宣传载体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是打造统战亮点的手段。

一是要讲求新颖。亮点打造要注重品牌包装,遵循其规律性。要讲究载体的多样、新颖、地道和大众化,强调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与声像、文字等实物载体有机结合,构建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统战宣传体系,确保局面打得开、载体叫得响,增强社区统战的亲和力和覆盖面。

二是要务求实效。要树立基层良好的统战形象,切实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喊口号活动,就要迎合地域特色和群体特点,扎实开展访群众、办实事、结对子、促和谐等活动,听民意、呼民声、聚民情、解民忧、达民愿,增强社区统战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三是要形成经验。社区党支部要努力探索新的统战服务载体模式,如组建统战智囊团,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就社区建设和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组建统战专业服务团,大力引导教育、卫生、城建等系统的党外代表人士,发挥其专业优势,深入社区,就落实各项政策以及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等提供咨询服务等;组建民企帮扶团,动员、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到社区统战示范点开展公益援建活动等等,着力推进统战载体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促进工作沟通与交流,不断推出好的工作成果,形成统战工作的新亮点。

第四篇:建设农村社区促进和谐发展

彭佑明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南县,辖有乡镇12个、行政村304个、社区居委会33个,总人口68万,其中城镇人口14万。县委、县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精神,于2007年5月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近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落实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办点、连片、带面的工作思路。通过各部门办点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农村社区示范村的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充分调动村民积极参与热情,突出了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努力搞好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初步达到了“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班子强”的目标,促进了全县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和谐发展。

一、主要做法

县委县政府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明确新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县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网络组织。在县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县12个乡镇,每个乡镇办好一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重点的南洲镇、茅草街镇等办好两个以上的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建立好符合本村实际的社区平台。如南洲镇新港村,建立了新桥社区,辖

1、

8、9村民小组;新火社区,辖

2、

6、7村民小组;新建社区,辖

3、

4、5村民小组。茅草街镇新尚村也建立了天益社区(辖

1、

2、

7、8村民小组)、普华社区(辖

3、

4、

5、6村民小组)、普益社区(辖

9、

10、

11、12村民小组)。同时,在建立好社区基础上,各社区建立健全了社区管理委员会、民主议事会、老年协会、维稳协会、计生协会、环卫协会、文体协会、科技协会等。仅南洲镇、茅草街镇的上述两个村设立的6个社区的组织网络,共有192人参加。分别制作悬挂了规范标牌12块,以及各类协会组织名单和工作职责也在6个农村社区的活动场所悬挂。在办好试点村后,将试点村作为示范村,推进农村社区整体工作的开展。

(二)落实办点单位对农村社区示范村的投入。县委、县政府从县直和市属驻南单位中,挑选在资金上、人员上、项目上具有优势的单位在农村社区示范村驻村办点。如落实平整土地、农村综合开发、农村电力网改、村级学校改造、通村公路硬化、农村社区建设的改水改厕、沼气等项目15个,共投入资金273.8万元。其中县民政局25万元,县农业综合开发办20万元,县国土局15万元等。31个单位在示范村的社区建设中,投入项目资金,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积极支持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全年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规划和近期新农村社区整体建设规划。

(三)搞好农村社区新型农民培训。为切实抓好农村社区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县成立了以分管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农村办、农业局、民政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单位成员的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农村社区新型农民培训和转移安置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培训,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和县政府网站适时播刊报告农村病虫害的预防措施和农药品种的使用。二是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现有广播,由各乡镇专门安排时间,在广播中反复宣讲农技知识。三是充分发放各种宣传资料,由农技、劳务、医疗、卫生、司法等部门人员在农村社区走村串户实地指导培训。四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基地培训,在培训农村社区农民技能的同时,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思想、新观念,提高农村社区村民科技水平的同时也致力于提高农村社区村民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水平。据统计:农村社区新型农民培训1.5万人,其中实用技术培训2109人,村级干部培训361人。

(四)督办和协调农村社区项目的实施。为确保各农村社区示范村顺利完成全年项目建

设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明确专人负责,加强现场组织协调,在有利于整合资源、转变村镇组织职能,让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的同时,推进农村社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加强工作落实机制。各乡镇、县直单位把新农村社区建设摆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把主要精力向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倾斜,研究、制定和完善支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通过定目标任务、定牵头领导、定责任人员、定工作要求、定完成时间,使新农村社区建设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加强工作督查机制。各乡镇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靠近指挥、现场指导,深入村组进行督查,并适时组织召开新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会、工作联系会、项目调度会等,以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三是加强工作评比验收。按照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关内容,注重村级组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社区环境、落实社区救助制度、开展农村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地开展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志愿者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适时检查,并组织现场观摩,对开展得好的予以通报表扬。

二、成效

通过近两年来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动员社会力量促进了社区的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活动,尤其是依靠村民自我力量改善了环境,繁荣了农村基层文化,维护了社会治安,救助了困难群体,提高了农民素质,加强了村民自治工作,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改善了农村社区环境。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试点村都发动村民自觉在主要道路两旁及沟渠上种植了各种树木,美化绿化了居住环境。如南洲镇小港村社区村民,沿居民道路修建垃圾箱80个,投入资金4万元,净化了乡村卫生,改善了卫生环境条件。又如中鱼口乡五星村,户户村民自觉改造生活条件,美化居住环境,成为远近闻名的卫生村、绿化村、文明村。

(二)改善了农村社区交通状况。以前各乡村的道路,很少有水泥路,大多是泥泞难行。现在,在农村社区实施的畅通工程,使农村社区的交通得到了彻底改善,每个村都通上了水泥路,再也不见泥泞路了。如新港村社区,筹资33万元修建了1600米水泥路,家家户户都可以车进车出了。

(三)完善了农村社区的公益设施。农村社区试点村建设,使许多村完善了公益设施。如每个村均建立了村民学校,购置了桌椅。维修了村广播设施,维修架起了一些闲置的线路和广播喇叭。完善了村务公开栏的公开制度等。这些措施和做法,获得了社区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四)丰富了社区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农村社区试点村,各村先后投资10万余元,修建了农民文体广场,并开展了拔河、扭秧歌、唱地花鼓等文体活动,原来那些农闲时打牌赌博的现象没有了,人们都投入到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中,陶冶了村民的情操。如南洲镇大建村,经常开展村民文化体育活动,每年三月举办村民文化节,四乡八里的村民均前往参观。

(五)增修了农村社区富民工程。以前湖区村民烧柴草做饭,现在农村社区村民,家家户户修了沼气池,由有关部门补助,解决了做饭的难题。改厕改水改电等,都在各村实施,给村民带来了好的生活条件。许多村为了保障粮棉生产丰收,都积极兴修水利。如茅草街镇新尚村投资5万元,疏洗中心渠道5000米,还投资10万元完成了渠道护坡1500米。这些工程的修复,为今后村民的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浪拔湖乡白合洲村,积极平整田地,兴修水利设施,使村里田地如棋盘格,景象美如画,受到远近村民的赞扬。

(六)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区民主管理。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展,使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得到了加强,有效地促进了民主管理,使村委会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现在的工作,一切村务由村民自主,积极参与,没有了过去那种“强制式的干部意愿”。广大村民有了自主权和发言权,村民的参政议政,有效地保证了社区村民民主权力的实施。同时,村委会依靠

村民的自主参与和监督,真正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区村风文明。农村社区的建设,使广大村民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得到加强和回归,人际关系、人与人、家与家、组与组、村与村,变得更为和谐。在社区村民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村民们健康向上的生活越来越好,落后的陋习已被摒弃。尤其是“五好家庭”、“十星级农户”的评比,促进了人际关系的改善。科技信息的传播,为村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村民生产生活进一步稳定发展,为农村社区建设更添了活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虽然全县新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和农村社区整体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呈现出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个别地方和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工作进展不平衡。

二是个别农村社区村庄环境卫生工作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是个别农村社区村的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后段工作安排:

一是突出新农村社区整体建设中的产业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社区试点村、示范村的农民纯收入达到人平6000元以上,同比增长20%。

二是突出新农村社区整体建设中的民主管理,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发挥村委会的带头作用,带领村民致富,搞好民主管理,做到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增强村民自治能力。

三是突出新农村社区整体建设中的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使这一制度长效化。并丰富群众自发的娱乐活动,提高整体素质,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是突出新农村社区整体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作者单位:湖南南县民政局

第五篇:构建群众文化团体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加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人群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口社区管理的人群日益庞大,要求社区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断增多。创造一个温馨、舒适、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包括加强社区群众文化体育团队建设,也就成了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体团队健康发展

发展和建设社区文化体育团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团体建设和管理工作,于2002年专门召开了普陀区社区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交流会议,区委、区政府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加强社区团队建设和管理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将社区团队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提升社区管理的范畴中,组织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造出更好的管理办法和经验,推动全区社区团队更健康地发展。为此,区政府还于2003年专门成立了普陀区社区体育健身团队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分管区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

 

社区文化体育团队对社区居民,特别是中老年居民的文化娱乐、强身健体、交流信息、扩大交往、增长知识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区居民自我价值和文化权益的直接体现。几年来,我区各社区的文化体育团队得到了可喜的长足发展,文体团队的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石泉路街道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拥有100余支5000余人参加的群众文化体育团队,诸如声乐、器乐、舞蹈、时装、锣鼓、腰鼓、扁鼓、书画、编织、交谊舞、文艺创作、读书、插花、戏曲、摄影、健身、拳操等琳琅满目的文体团队活动的身影覆盖了石泉地区的角角落落。有的团队负责人说,街道出面组织文化队伍,他们就象找到了自己的娘家一样。长寿路街道于2003年初开展了“迎新年创品牌”——群众团队展示系列活动,分别开展了小区普及型自娱自乐团队展示、“一委一品”群众团队展示、特色群众团队展示和社区教育学习型团队展示等活动,社区居民踊跃参加,群众参与率达90%以上,居民们欢聚一堂,共享社区文化大餐,共同营造其乐融融的社区大家庭氛围,反映了新长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群众团队取得的丰硕成果。曹杨新村街道的老年合唱队、长风新村街道舞蹈队表演的《多彩的社区》等团队和节目为我区多次争得荣誉。

 

 

二、文体团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社区文体团队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遇到了新问题:物质生活富裕以后,精神上的依托何在?人口老龄化以后,老年人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社会保障完善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满足?现在,社区是大家庭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人除了是单位人,还是社区人,需要在社区体现人的价值,包括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宣泄等,这些都是社区团队产生的文化背景。现在社区中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隔膜、社会活动失范等社会现实问题,通过社区文体团队来帮助解决往往不失为一个好途径,社区团队还能协助基层组织做好很多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因此社区工作者,不能象以往那样,停留在只把群众文体团队当作是唱唱跳跳的队伍的层面。

 

其次是运作机制问题。社区文体团队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社区文体团队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很好的社区氛围,顺应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趋势,是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文体团队的繁荣符合广大社区居民的利益,成为广大居民走向社区的有效载体,有助于提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拓宽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渠道,有效地促进社区管理。社区团队建设是提高社区管理效果和市民素质的两全其美的好事,如何提高社区文体团队的组织化程度,正确处理政府组织与团队组织的关系,积极为社区文体团队搭建服务平台,这方面,宜川和石泉等街道作出了在团队建立党支部的有益探索,但整体还缺乏较规范化的运作机制。

 

再次是投入模式问题。文体团队要健康发展,文体设施和活动经费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各社区的文体设施还不能满足社区文体团队的需要,很少的经费投入也形成了单纯依赖政府的单一模式。单一模式的投入是有限的,也难以持久适应社区团队快速发展的需求,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内其他资源的利用率,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文体团队建设与发展,既缺乏舆论导向,又缺乏有关政策扶持。

 

 

三、加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1、整合社会资源,引导、支持社区文体团队建设。当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社区文体团队,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街镇党政领导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把团队建设放在重要

上一篇:社区社会工作问卷调查下一篇:社区年终工作总结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