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提升建设项目

2024-05-04

人居环境提升建设项目(共6篇)

篇1:人居环境提升建设项目

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环境竞争力

城市环境竞争力包括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舒适度、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和城市人工环境

优美度等方面。我市环境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环境日渐清洁优美。截至2005年底,我市城市园林绿地率为33.18,绿化

覆盖率为3

6.3,人均公共绿地为7.77平

方米。道路扫保率和居民区清扫保洁率达到100,生活垃圾

收集

定点,垃圾袋装化普及率达到92.6,垃圾清运及时率达到98,无害化处理100。获得“

全国卫生城”称号。

二是主城区建筑布局基本形成。形成了二一九路和胜利路两条轴线,以及二一九路、胜利路

、千山路等十几条城市景观路。建设了站前广场、胜利广场、环钢广场等二十几个节点景观

。建设了景子街、四隆广场等商业建筑,形成了站前商业中心、人民路和立山商业副中心,

湖南和汪家峪的商业也形成一定的规模。三是建设优秀旅游城市显现成效。目前我市有国家级旅游景区15处。千山风景区、玉佛苑景

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汤岗子温泉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2A和A级旅游景区各6个。20

05年我市旅游景区共接待旅游者500万人次。

我市城市环境建设目前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空气污染严重。结构性污染突出,污染物排放量远超过环境容量,空气质量与国家标准

要求仍有差距。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有根本性改善,主要燃煤企业大部分没有脱硫设施

,有脱硫设施的也存在运转不足现象。料场和建筑工地二次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较重。2003年我市API(见注一)指数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排名为74位。2

005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为284天,列全省倒数第三位。2005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超出国家二级标准017倍,列全省倒数第五;自然降尘超出省级标准178倍,列全省倒数

三。二氧化硫浓度超出国家二级标准0.3倍,居全省首位。2005年烟尘排放量4.5

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7.94万吨。鞍山市

区市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全国第一。

二是水资源量严重不足并污染严重。鞍山是全国100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

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全地区地下水水质超标率为87.2,个别地

下水饮用水源超采严重,地下水资源枯竭趋势加重。在5个地下水源地中,有4个供水量逐年

减少,已经形成了超采漏斗。全地区25条主要河流总体

评价水质较差,污染严重(见附表)。南沙河、运粮河和杨柳河均为劣Ⅴ类

水体。地表水利

用率达85,超过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打破了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平衡。许多河段出

现断流甚至干枯,连年断流时间有增加的趋势。主要河流的水质污染极为严重,水体已经丧

失自净能力。沿河生态环境恶化,小选矿厂和畜禽养殖污染日益突出,附近居民身体健康受

到严重威胁。忽视控制污水的排放,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低且开工不足。我市共有小Ⅱ型以

上水库29座(中型水库3座、小Ⅰ型水库6座、小Ⅱ型水库20座),其中6座小Ⅰ型水库的水

质均为Ⅴ类水质。2005年废水排放总量14210万吨。主要污染物COD(见注二)排放量5.11万吨,大大超出国家规定。

三是城市绿化水平不高。大孤山、齐大山、东鞍山等矿山经过多年开采,形

成巨大的矿坑和

排岩场、尾矿库,占用、破坏土地总面积170平方公里,其中可恢复面积100平方公里,堆积

岩石20亿吨以上,排放尾矿近10亿吨,风过尘扬。城区内的几个山体,都不同程度地被侵占

。市区成片绿地少,分布不均衡,常绿植物少,景观设计缺少特色,苗木种类有限,花、草

、树种植搭配不够科学合理,养护水平不高,行道树成活率低,侵占和破坏绿地行为时有发

生。

为此,委员们建议:

一、正确认识鞍山的区位特点,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应尽快实现鞍山行政区划调整,拓展城市空间,实现城市重心的南移,使鞍山真正处于辽宁中部经济隆起带和交通十字枢纽

的坐标点上,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鞍山的分区功能,制定鞍山的城市总体规划。重新叫响“

祖国钢都”这一城市品牌,科学确定鞍山的城市形象、建筑风格和城市主色调。

二、推进大气环境整治,改善空气质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新污染源产生。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新工业园应搞好环境评价,确保园区内不再出现新的污染企业和污染源。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促使企业实现全面达标排放。采取综合控硫手段,实施二氧化

硫治理。加强对料场、裸露地面、道路运输及施工工地等扬尘源

篇2:人居环境提升建设项目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软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的精神,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提升软环境建设整体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软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提升年”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营造“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代表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打造政策上最宽松、手续上最简化、时间上最快捷、服务上最优质、成本上最节约、服务过程零障碍、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缺陷、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效能零投诉的“五最五零”发展服务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活动内容

1、开展“我与软环境建设”问题查改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区委、区政府有关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文件精神,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查找本单位(部门)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整改方向和改进措施,做到思想发动与学习提高相结合、自查自纠与完善制度相结合、落实措施与推动工作相结合,努力营造出“干事业、抓落实、提效能、转作风、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2、开展岗位窗口“三亮”活动。积极开展“亮形象、亮职责、亮承诺”的“三亮”活动,打造便于群众办事、利于社会监督的规范化、人性化、亲民化的服务机关和窗口。“亮形象”即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服务要周到”的“五要”标准,建立办公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着装得体大方、服务细致周到、业务操作娴熟规范、办事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机关和服务窗口;“亮职责”即通过工作牌、席卡、办事指南、公示牌、电子显示屏、“时评+网评”系统等方式,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办件环节、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内容公开公示;“亮承诺”即制定完善岗位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四项制度”,做到公开在办公场所、落实在具体行动。

3、开展“群众满意便民服务中心”创建活动。紧扣整合资源、规范授权、强化管理的重点,按照让群众办事“少跑一次腿、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硬件建设,规范运行程序,提升运行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拓展服务功能。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区人社、民政、财政等职能部门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动“群众满意便民服务中心”、“村(居)级便民服务示范室”创建工作,切实把各类便民服务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4、开展“打造投资乐园”活动。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执行《市发放“投资乐园卡”实施办法》,严格落实持卡人及其企业优惠待遇和服务措施。特别要结合自身职能,在政治民主、行政服务、医疗保健、子女入学、家居生活、人身与财产安全以及其它服务等方面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对客商和企业家生产生活的`关心关爱,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客商和企业家投资创业的激情热情,全面营造“亲商、安商、助商、富商”的浓烈氛围,真正让区成为客商心目中的“投资乐园”和“服务高地”。

5、开展“百企帮扶解忧”活动。所有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项目帮办人员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项目建设情况以及在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扎实开展以“进企业门、访企业情、解企业忧”为主要内容的“百企帮扶解忧”活动,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难,让企业和客商切身感受到区优越的发展环境。

6、开展“精权简政”活动。各单位、各部门严格按照合法合理、高效快捷的原则,对所行使的行政权力及服务事项(包括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确认、行政处罚以及各类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在精减权力、简化事项、优化流程、限时办结等方面放权、让利,在审批层级及环节上做到能减则减,能少则少。对保留的行政权力及各类服务事项,开辟区级“绿色通道”,做到手续能简则简,时间能快则快,办理时限一律压缩至法定时限的70%以内,从而实现“环节最少、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五最”目标。

7、开展“行政权力办件提速竞赛”活动。行政权力部门要对现有行政权力办件流程、环节、时限进行优化简化,并通过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公开办理。对部门每月所有办件时限“综合提前完成率”达到50%及以上的,在作风建设“时评+网评”考核中予以加分。同时,区纪委将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管监控,严肃查处网下办理、事后补录等行为,切实打造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发展环境。

8、开展作风效能“两问两整”活动。区纪委要进一步加大明查暗访的力度和频率,大力开展“问责、问效,整作风、整环境”的“两问两整”活动,对各种破坏软环境的行为从严从重惩处,加大对当事人、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对企业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解剖,公开曝光典型案件的处理结果,最大限度地放大个案效应。

三、活动步骤

活动自6月1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动员阶段(6月1日至6月4日)

各单位、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责任,设计活动载体,迅速部署落实。

(二)对照检查阶段(6月5日至6月10日)

通过走访调查、座谈交流、自评自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并虚心听取群众、企业和基层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既认真查摆显性问题,也要注重发现隐性问题。

(三)落实整改阶段(6月11日至6月19日)。

各单位、各部门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时限和责任人,按照标本兼治、分类整改的原则,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四)总结提高阶段(6月20日至6月25日)。

各单位、各部门要及时查漏补缺,建立经常抓、长期抓的制度,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区纪委对各单位、各部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活动组织不力、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整改效果达不到要求的单位进行通报,责令限期整改。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各项活动抓紧抓实抓好。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软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二)营造良好氛围。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大对“软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软环境建设的舆论监督,及时发现报道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广大干群投身软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3:人居环境提升建设项目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有西城、南海子2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1个国际合作的云南 (曲靖) 国际农业食品科技园。位于珠江的源头, 爨文化的发祥地, 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曲靖市的中心城区。为建造美丽幸福经开区, 2014年建成瑞和公园、泰丰公园, 完成“麒沾马”快速通道绿化、亮化工程, 2015年启动白石江中央商务区段河道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 (开发区市民广场) 建设、龙街上坝水库周边景观提升工程建设。以寥廓山为核心, 引领三山环绕、群山拱卫为特征的区域性整体生态风貌形象。结合河道治理, 将白石江、潇湘河作为城市水体景观绿化带进行重点打造和生态建设, 构筑城区“五水”为主体的水网交织相互连通的水系布局结构。

1. 打通断头路, 服务型行业飞速发展

开发区内城市交通网络发达, 与昆明至曲靖、曲靖至罗平、宣威至曲靖三条高速公路公路相连, 贯通全省, 连接贵州。随着三江大道三岔断头路, 翠峰西路东村断头路, 长征路鲍花村断头路打通, 开发区内瑞和西路、三江大道、学府路、宁州路、胜峰路、和兴街、环北路、翠和路、翠峰西路、靖阳路、长征路等环状交通网路已经基本形成。贵昆线、南昆线及沪昆高铁贯穿境内, 开发区距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80公里。庞大的立体交通网络, 使开发区发展具备便捷的交通条件。区内有恒大名都、曲靖盛世锦华、境胜房地产、保障性住房投资公司、云南工投曲靖公司、曲靖安厦房地产等房地厂开发成片小区, 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国家级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附近拥有本科院校1所, 高等专科院校1所, 高中初中5所, 小学12所, 开发区近年来努力吸纳各类技术人才, 逐步完善了人才政策环境, 为优秀人才的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围绕小区、学校发展, 建造休闲公园

泰丰公园南起三江大道, 北至瑞和西路, 经开区充分利用曲靖优越的气候资源, 结合公园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公园的设计重点突出“四季有花开, 常年有果摘”特点, 融入历史文化元素, 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文化互融的欣欣向荣景象。公园于2014年10开工, 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 公园效果初显, 处处是景, 美不胜收。整个公园规划面积约为15.21万平方米, 河道总长度1492米,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河道及驳岸建设、园路与广场、园林绿化、园林景观设施、园林给排水、园林照明等, 工程总投资约为6000万元。公园的建设, 是保护曲靖母亲河、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不但推动白石江流域水体污染的治理, 同时为周边居民休闲游憩提供活动场所, 集文化、休闲、游览、健身、生态河道和防洪河道为一体。

瑞和公园位于曲靖师范学院,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旁, 总规划面积11.56公顷, 亭台、楼阁、湖泊、绿化景观遍布全园, 公园景观功能共分为七个区, 分别是:综合活动区、儿童体验活动区、林下健身老年活动区、花卉种植观赏区、特色植物科普区、滨江封闭式景观区、滨江开放式景观区, 该工程于2014年3月中旬开工建设, 总投资3500万元, 9月底全面完工, 依白石江河道建造, 开园后可容纳游人2500人, 为周边居民、企业员工及学校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娱乐、休闲、运动场所。

3. 推进人居工程建设, 建造美丽经开发区

2014年12月12日, 曲靖市委常委、副市长保明顺宣布白石江综合治理景观工程、白石江中央商务区段河道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开工。

白石江综合治理景观工程是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工程南起翠峰西路, 北至瑞和西路, 项目总规划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 河道总长度约2.6千米。项目建设主要包括生态河道及驳岸建设、园路与广场、园林绿化、景观设施、给排水、照明等。工程概算总投资约1.8亿, 工程计划分期实施, 一期主要完成瑞和西路至三江大道河岸治理、园路、绿化工程, 规划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工程造价约3000万元。建设生态河道及驳岸1.5千米、铺设园路14.6万平方米, 园林绿化工程11.56万平方米。

白石江中央商务区段河道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地处开发区中心片区核心位置, 占地432亩, 总投资2.5亿元, 规划设计按照“一轴、一环、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 重点建设中央景观轴、景观漫步环、休闲景观带和入口景观区、滨水休闲区、文化展示区, 充分体现“麒麟城下, 有凤来仪, 千年爨乡, 文脉传承”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景观, 打造曲靖山水园林城市的新亮点, 力争建成曲靖中心城区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工程概算总投资约2.5亿, 工程计划分期实施, 一期启动北园一期一标段, 总面积16.18公顷, 施工内容主要为铺装、水景、绿化工程。

以上两个项目该项目建成后, 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品质, 不断提升城市发展品位, 筑起一道科学发展的绿色屏障, 使白石江河岸美化绿化得到极大的改善, 当地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 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曲靖开发区在通行的贵昆铁路、沪昆高铁两侧设置宽度各50米以上的防护绿带。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高速公路两侧、河流两侧设置防护绿带。保护原有生态系统, 恢复和修复生态受损地区, 实施低影响开发, 构建海绵城市。打造“珠江源头第一城, 爨乡福地”的城市名片, 营造“山水相映、古今交融、宜居田园、滇东明珠”的城市特色景观设计意象。

4. 建成美丽经开发, 欢迎高薪产业投资

曲靖发展方向:“北拓、南限、西强、东控”。“西强”就是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马龙现代产业园区为基础, 引导城市产业适度沿G60城区段聚集, 增强西片区产业竞争力。曲靖经开区地处珠江源头, 随着桥头堡建设的快速推进, 将站在“一带一路”建设新起点上, 北连丝绸之路经济带, 南连海上丝绸之路, 一条新的通往世界的“丝绸之路”即将开启。随着南小线建成通车, 宣曲高速公路、沪昆高铁即将建设, 高快客运站投用, 曲靖开发区将灯火辉煌, 白石江综合治理景观工程、河道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等人居工程建成, 开发区内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到处是一片繁华的景象。为开发商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物流进程飞速发展, 你到曲靖开发区来投资, 曲靖人民将为你创造更多的财富。

摘要:2014年以来,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新的总体规划, 结合曲靖市“四城”联创、人居环境提升、打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战要求, 围绕生态宜居主题, 高标准、高品位编制开发区生态规划, 本着“提升开发区生态环境, 创建整洁、优美、文明的人居环境, 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宜居精品城市,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景观和谐发展。

关键词:建造,美丽,经开区

参考文献

[1]孙永福、叶方华《谈美丽浙南水乡建设—以温州经济开发区治水为例》[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4年第4期 (73-77) ;

[2]沈凌云, 李明慧《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的产业园区发展探索—以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5-8) 。

[3]蔡芳、苏琴、罗志远等《植物景观设计与人文精神—以曲靖市两江沿河景观整治工程为例》[J]《林业建设》2010年第6期 (30-34) 。

篇4:人居环境提升建设项目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成果

(一)顺利完成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以良好的环境迎接宛平城地区相关纪念活动的顺利进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丰台区积极推进宛平城地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区委、区政府拟用三年时间,围绕宛平城及周边地区的整体环境和风貌,着力开展环境整治改造和提升工作。按照工作计划,2015年完成宛平城内及周边环境改造、纪念广场(醒狮广场)改造、东关南路拓宽和晓月湖景观提升等4项任务,资金总投入达4.5亿元。

1.宛平城内及周边环境改造

按照相关工作规定,宛平城及周边环境提升整治项目于今年初确定立项,经过前期摸排与走访,制定了整治方案,经区政府办公会审议通过,2月中旬启动项目预算评审和招投标工作,4月20日正式进场施工,6月20日全部完工。

一是对城内街的环境进行改造。城内街是宛平城内唯一一条贯穿东西的道路,全长710米,主要存在建筑立面破旧、铺装破损、建筑装饰风格不统一、行道树缺少管护等问题。同时,城内企事业单位用地与居民住宅混杂分布,观光旅游与生产生活难以分割,使得景区主题和风格不突出,市容市貌不整洁,影响游客观感。针对以上问题,区市政市容委在现有明清风貌的基础上,以青砖仿古式风格为主基调,对城内道路、沿街建筑立面、广告牌匾进行统一规范和修缮,形成特色院落和胡同,提升整体档次。此次治理共完成道路花岗岩石材铺装1.3万平方米,胡同青砖铺设4500平方米;仿古建筑外立面油饰6370平方米,墙体打磨2100平方米;按照景区标准,对城内市政设施进行专业设计,定制树脂井盖180个、雨水篦子28个、空调外框120个、广告牌匾15块。

二是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京港澳高速、五环路、沙岗路、城北街等道路作为进入宛平城的主通道,沿途以及可视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道路老化、房屋破旧、绿地斑秃等现象,整体环境品质不高,沿途印象一般。由于以往主要采取遮挡、临时铺装方式,虽然单次成本比较低,但是累计成本还是很高,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此次整治立足长远,结合规划、统筹考虑,力争以干净整洁、美观大方、绿不断线为标准,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粉饰,规范广告牌匾,进行道路硬化,提升沿线环境品质。同时,积极争取市级相关政策,将东关南街、城北街、京港澳高速辅路架空线入地工作纳入市级整治项目中予以实施。此次治理共完成建筑立面粉饰3.6万平方米;道路硬化2.7万平方米;砌筑围栏1275延米;规范广告牌匾620平方米;小广告防粘贴1352平方米;清运渣土12105立方米。

三是提升沿线景观品质。近年来,随着各项活动在辖区举办,道路沿线的整体绿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缺少景观亮点,缺少“丰台印象”与标志。此次提升工程,在京港澳高速沿线选择了4个节点,以花卉绿植为主体,栽植乔、灌木2.2万株,栽植色带绿篱、花卉2.6万平方米,铺设草坪15.3万平方米,通过设立永久景观节点,不仅为宛平城周边举办活动增加了亮点,也为两区交界、重要桥区建立了常态绿化景观,服务周边居民和单位。

2. 完善纪念广场功能

近年来,宛平城举办大型活动主要在城内抗战馆、醒狮广场举行,承载空间明显不足,接待能力也很有限,难以满足举办大型活动、会议、展览、国际交流等需求。此外,广场文化内涵不足,多为活动期间临时装饰,没有充分体现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居民的休闲空间也不足,不能满足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求。此次改造共完成石材铺装5300平方米,地面铺设透水砖3200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扩大了广场面积,增加了使用功能,可一次性容纳2000-3000人。此外,在设计方面增加了文化内涵,提升了景观照明,突出广场的主题性和观赏性。同时,增加献花设施,完善广场的仪式功能,满足活动多样需求,并将广场更名为“纪念广场”。

3. 拓宽东关南路

东关南路是从东进入宛平城内的唯一入口,长度330米,宽度最窄处仅为6米,道路东侧为平房区,沿街商铺较多。由于人车混行、占位停车等情况,上下班高峰经常出现堵塞不畅情况。今年初,张延昆副市长调研时指出,必须下决心对道路东侧的平房区进行拆迁,按照规划红线拓宽道路,改善宛平城东门道路通行能力。

一是完成拆迁。此次东关南街搬迁用地面积约3.06万平方米,搬迁房屋面积约1.7万平方米,涉及宅基地26宗、74个自然户,非住宅10处。为此,区领导先后召开了4次区政府专题会和5次宛平地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专题调度会,重点研究了服务单位招标、东关南街建设及综合环境整治等问题,通过会议研究确定了搬迁政策和项目搬迁资金。

搬迁工作组于3月16日启动入户调查,4月6日启动搬迁工作,26宗宅基地中已有6宗实现签约并完成拆除工作,面积共1845.29平方米,安置人员52人;非住宅10处已完成6处拆除工作,面积为1823.46平方米。

二是道路拓宽。为避免搬迁工作影响道路拓宽,经市规划委批准,东关南街道路东侧红线不变,向西平移15米,保证道路红线仍为35米宽。按照市领导指示,由市公联公司制定建设方案,5月28日正式进场施工,6月底完工,打通了京石入口通道,提高了通行能力,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出行条件。

4. 提升晓月湖景观

晓月湖工程是北京市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即“五湖一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相关活动的举行,展现丰台发展的新形象,对晓月湖(卢沟桥橡胶坝-卢沟桥河段)景观进行优化,以期更好地展示卢沟桥沿岸风貌。

nlc202309020313

一是绿化提升工程,以提高绿化品质为中心,优化原绿化设计方案,增加花灌木和地被植物数量和种类,达到绿化景观提升效果;二是工程修复与维护,主要包括仿古建筑粉刷与修复,地板、座椅、围栏修复,以及增加道路指示牌等。5月14日,区长专题会审议通过了晓月湖景观提升方案,力争今年内实施并完成。

对于以上所完成的几项重要活动保障工作,区市政市容委李春滨主任在10月10日的“70周年纪念活动”丰台服务保障工作总结大会上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宛平城地区的环境整治和阅兵服务保障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现场调研,定期听取宛平城各项建设和整治工作汇报,对整治工作的内容、标准、效果、完成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各单位共同协作,勇于担当是关键。全区各部门每日召开工作会,听取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区审计局对工程项目的前期手续、施工过程、后期验收各环节层层把关,全程跟踪审计,确保了资金落实到位。区财政局资金拨付及时,保证了工程进展。

三是干部职工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是基础。纪念活动保障工作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全区干部职工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的迸发。在一百多天的保障工作中主动放弃节假日,毫无怨言、不计报酬,保证了纪念活动的正常开展,其精神、其作风,至今回忆起来令人难忘,令人感动。

(二)环境整治稳步推进

一是马家堡西里一社区、卢沟桥青塔区域、右安门翠林小区项目已启动施工招投标;方庄、科技园区项目正在进行预算评审。二是实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4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项目上半年已启动施工招投标。全区背街小巷建立了市容卫生管理台账,落实了保洁人员。三是对地铁、铁路、高快速路及河道沿线进行环境整治。地铁、河道沿线环境整治项目启动施工招投标;铁路、高快速路沿线环境整治项目全面推进。

(三)强化市容环境管理

一是加强环境卫生专业管理,机械化清扫率达90%,洗地作业覆盖率达90%,道路冲刷率达99%;二是加强门前及其他责任区管理,告知牌签订、悬挂率达到90%以上;三是加强环卫设施管理,建立了全区各类公厕、垃圾收集设施管理台账,开展对旱厕修缮及日常检查考核工作。梳理了400余处垃圾暴露点位,协调相关部门抓紧治理,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开展违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治理,拆除违规户外广告800余平方米;五是推进垃圾分类小区达标工作,完成了268个达标分类小区专业化运行招投标工作;六是开展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工作,完成园博园周边3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深度治理,推进11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深度治理;七是加强餐厨垃圾及废弃油脂收运,今年内完成1200家餐饮企业餐厨垃圾规范收运和处理工作。

(四)完善市政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财政安排养护资金3500万元,已完成15万平方米的道路养护工作。今年道路大修任务10条,财政安排项目资金7500万元,已完成预算评审、设计、施工和监理招投标工作,8月底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同时启动工程建设,11月底完工;二是缓解区域交通拥堵,改造纪家庙路、丽源路等15处拥堵点;三是开展城市公共空间综合集中治理,对丰管路等14条、18公里道路实施通信类架空线入地工作;四是规范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规范超范围经营报刊亭200余个,清理城市道路非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市重点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管理。

(五)强化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实施城市河湖水系环境治理,加大消除城市污水水体的工作力度,清理区管河道生活垃圾2000余方。同时,出动人员400余人次,车辆100余车次,对水衙沟、马草河等河道及沿岸居民居住密集区、早市及施工地段加大清理力度,清除建筑垃圾150余方,并在河道外围设立了围挡,做到“大宗垃圾不过夜、零星垃圾随时清”。河道管理部门通过向河道内投放生物制剂,进一步改善河道内水体水质,8个河湖断面补偿额度下降了60%;二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今年上半年,全区细颗粒物浓度同比下降17.4%;三是强化施工工地扬尘和遗撒治理,加大对建筑垃圾非法运输治理和工地环境检查力度,工地门口遗撒现象大幅减少,围挡外堆物堆料现象基本杜绝,工地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全区建筑垃圾消纳总量204.7万吨;四是实施平原造林工程,完成栽植639亩,绿化代征地建设、城市休闲森林公园建设、屋顶绿化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六)大力治理环境秩序

开展重大活动保障、大气污染防治、非法小广告、无照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问题12.5万起,罚款296.75万元;查扣黑车黑摩的1420辆;收缴大量非法“一日游”地图,立案查处无照经营245件,罚没款77.2万元。通过专项整治,解决了9类街面秩序问题,居民群众满意度达93%。

(七)坚决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

一是保持高压态势,采取“五严”措施,确保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二是坚决清理整治,严控新增“小产权房”;三是全面梳理排查,坚决拆除违法建设。今年上半年已拆除违法建设267处、62.65万平方米。其中,拆除新生违建105处、3.8万平方米;拆除既有违建162处、58.85万平方米。

二、主要举措

成立了由区主管领导任组长的丰台区城乡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环境建设、市容卫生、环境秩序、绿色工地等8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牵头开展工作。牵头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指标,明确工作标准,指导属地抓好工作落实。同时,对市级考评项目进行责任分解,明确相关单位目标,坚持“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强化、推进属地检查考评;充实和完善环境志愿者服务队伍,营造全民爱护环境的氛围;动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监督,提高解决环境问题效率。

nlc20230902031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个别“城中村”、“村中城”、拆迁工地和拆迁后闲置区域没有进行围挡设置,也没有安排专人管理,形成了新的环境脏乱点,以致多次被媒体曝光,居民也反复举报。为此,建议主体单位严格落实管理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善区域环境面貌。二是市政府服务热线(12345)和区城市环境热线(96005)接群众投诉举报违法建设、无照游商、暴露垃圾、露天烧烤等市容秩序问题同比增长18.79%。为此,建议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求,对暴露垃圾、露天烧烤等问题及时进行清理整治,确保居民群众的诉求办结率100%;对违法建设等问题要做到及时制止、快速拆除,提升居民群众的诉求满意率。三是在建道路(如石榴庄路、康辛路)等,未移交前的管理措施不到位,环境问题突出,居民群众反映强烈。同时,有些脏乱问题整治后反弹严重,成为居民群众反复投诉的热点。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和属地加强沟通协调,对未完工的道路要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管理责任,对完工未移交的道路要及时协调进行移交,明确环境管理责任。

四、全力完成下半年环境建设工作任务

今年下半年,区市政市容委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改善区域环境面貌。

(一)全力做好重大活动环境保障

重点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做好市容秩序保障工作,加大日常巡控频次,对发现的各类环境秩序问题实施“零容忍”,严格落实严防死守措施,确保活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二)完成环境建设重点工作

对已经完成招投标工作的环境建设项目,要尽快组织施工单位进场施工,确保所有项目顺利完成;11月底前完成区域环境提升和胡同街巷环境、地铁、铁路、高快速路沿线环境整治和提升工作。

(三)加强市容环境管理

加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力度,落实“门前三包”管理工作,提升“一扫两保”质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9月底前生活垃圾处理厂和马家楼垃圾转运站全密闭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前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四)深入开展环境秩序整治

严厉查处施工扬尘、渣土运输、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门前三包、无照经营、非法宣传广告、夜施扰民、非法运营、停车管理等整治工作。

(五)严厉打击违法建设

保持高压态势,对新生违法建设“零容忍”,确保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大力拆除既有违法建设,摸排历史遗留,杜绝账外违建,确保年度100%完成上账项目的拆除工作。

(六)加强新建改建道路监管

协调督促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有关“城市道路及其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等附属设施由道路维修养护和清扫专业作业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其中新建、改建、扩建施工中的和未验收边施工边通车的道路,由建设单位负责”的规定。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对新建和改建道路移交后进行日常清扫保洁责任主体单位确定(目前,宛平城东门-京港澳高速辅路、西四环路辅路-大兴区界段;石榴庄路:光彩路-中轴路;康辛路:科技园区花园南门-樊羊路)的保洁工作已经按照程序,移交区环卫中心作业。

(执笔人:王令全)

(责任编辑:李静敏)

篇5:人居环境提升建设项目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9月3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研究制定该文件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记者:社会各界对师德建设工作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文件出台的背景。

答:长期以来,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近年来极少数教师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损害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2.记者:师德建设复杂性、综合性很强,请问文件是如何形成的?

答:为做好文件研制工作,委托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以顾明远、劳凯声为顾问,专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中小学校教师和校长参加的课题组开展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征集全国各地师德建设经验和做法,对中外师德建设情况作了比较研究,赴东、中、西部深入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广泛听取有关专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意见,形成文件初稿。专门召开专家审定会,反复征求部内有关司局意见,认真讨论修改,形成文件。

3.记者:请谈一谈新时期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答: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工作的思路是: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自尊、自强、自省、自律。健全完善师德表现的激励、约束和惩戒制度,用制度规范师德行为,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强化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4.记者:《意见》中的长效机制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包括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保障七大机制。创新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师范生培养、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培训都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并把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加强师德宣传,将师德宣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点工作。提出在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正面典型的同时,及时回应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严格师德考核,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提出师德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突出师德激励,将师德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范围。提出将师德表现作为评优奖励的必要条件,作为晋职晋级、人才培养的优先条件。强化师德监督,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提出建立师德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规范师德惩处,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划出师德红线,制定国家层面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办法。注重师德保障,强化领导责任。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工作

第一责任人,中小学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建设。

5.记者:《意见》出台后,如何确保有关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

答:《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有关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

6.记者:《意见》所称中小学教师的范围是指哪些?

篇6:人居环境提升建设项目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完善制度和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以企业和群众的满意为导向,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打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

二、基本目标

(一)服务态度进一步好转。做到认真制定和落实便民措施,坚持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和服务承诺制等制度,无“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和“吃、拿、卡、要、报”等不廉洁行为。

(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做到岗位责任明确,办 事程序简洁,限时办结制度落实,办事快捷准确,无互相推诿扯皮、工作拖拉积压现象。

(三)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坚持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做到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各项法律制度,实行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无“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做到坚决执行上级的指示、命令和决定,令行禁止、政令畅通,部门之间互相协调配合,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中梗阻”现象。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三项长效机制

1、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明确执法主体。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理顺分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定期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执法权力,不准委托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行使行政执法权。二是分解执法职权。将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再由执法岗位分解到执法人员,统一工作标准和程序,并采用流程图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式予以公布。此项工作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在5月15日之前完成。三是强化保障措施。各级各部门单位要严格履行各自的服务承诺,查找不足,加以改进。同时要建立评议考核机制,在“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结束之前制定评议考核办法,明确评议考核标准,并将行政执法情况纳入综合考核内容。强化责任追究,制定严格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2、健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处罚责任制。各级各部门单位要继续清理、压减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垄断行业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和各类基金项目、标准,对保留项目要进行精简、归并。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在7月1日之前完成各自收费项目的清理,清理结果报“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县物价部门要编制统一的收费目录,对重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增加或收费标准的调整,要实行听证制度。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围绕本机关行政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罚款等职能中涉及的自由裁量权,对其行使条件、运用范围、裁决幅度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执法权限,制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性标准和实施办法,要在7月1日之前完成此项工作。在工作中要深入推进以执法时限标准、执罚金额标准、办案时限标准和执法程序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执法标准化建设,切实解决多层执法、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的问题。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不得截留、坐支和挪用,严格执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票款分离,严禁对下级下达收费、罚款指标,收费、罚款不得与干部职工工资、奖金、福利及业绩挂钩。

3、健全涉企检查审核备案制。一是实行检查审核备案制度。各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的检查原则上以审查书面材料为主要方式,如需进企业检查,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经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批准,并报县发展环境办公室审核备案。二是严格控制对企业的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凡涉及对企业的检查,从严控制时间、频次、人数。执法部门有多个内设机构行使检查权的,实行一个机构检查或多个机构联合检查,严禁各自单独检查。各部门单位要建立规范统一的检查活动档案,凡属本部门本单位进行的检查,包括检查时间、内容、对象、结果、审批人等,全部记入档案备查。无特殊情况,不准越级进行检查,对同一事项实行一家检查、多家认可,不准多级多部门重复检查。

(二)开展三项监督检查

1、开展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事项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国家2011年取消和停止征收的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山东省2011年取消的7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涉及民生、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县政府57号政府令的要求,对各自的行政审批工作进行自查,重点自查已经取消、改为备案或日常工作的审批事项是否仍然继续审批或变相审批;有无擅自增加的审批项目;调整的审批事项是否按规定予以调整。县“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各级各部门单位进行检查,对行政审批主体和行政审批行为加以规范,加大行政审批的后续监管力度,促进依法行政。

2、开展对服务承诺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实践活动中作出公开服务承诺的38个部门、单位履行服务承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各单位是否按照各自承诺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办事时间、简化办事程序等情况,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各部门要对践诺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于8月1日前报“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开展对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的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党政机关按规定与经营性中介机构彻底脱钩情况,坚决杜绝利用职权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机构强行服务,不得强制企业和个人加入各类协会,对违规设立、违法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

(三)畅通诉求渠道 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投诉渠道,完善监督网络。在通过专线投诉电话、县纪检监察网站受理群众和企业诉求的基础上,通过开通行风热线、建立发展环境监测点等多种方式受理诉求、发现问题。各级各部门单位在活动期间也要通过设立投诉电话等方式畅通投诉渠道,要继续在服务窗口设立(放置)效能监督公示牌和效能监督投诉卡,效能监督公示牌损坏的要及时维修、更新,公共事业单位也要在服务窗口设立(放置)效能监督公示牌,确保人民群众诉求渠道畅通。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在6月1日前完成此项工作。

(四)开展明查暗访和行风评议

1、加大明查暗访工作力度。主要明查各单位涉企检查、收费、罚款情况,暗访服务态度是否热情,特别是有无言而无信、不履行承诺、与民争利、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是否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ab角制等制度,有无擅自离岗等现象;对企业和群众提出的正当要求是否存在置之不理或推诿扯皮等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分别予以通报批评、提醒谈话、效能告诫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2、开展行风评议活动。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个体私营业主和普通干部群众对县直各部门、单位的行风情况进行评议,主要评议各单位的依法行政、行政效率、规范服务、政务公开和便民利民等情况,对评议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公开表彰;对排名靠后且群众意见较大的单位,责令单位主要领导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在县电视台作公开检讨。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开展“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本实施方案,自觉投身“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之中。全县“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纪委、监察局负责组织协调。县纪委、监察局成立“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初晓同志任组长,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察局局长王新军同志任副组长,满慎众、张中专、于伟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满慎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级各部门单位都要明确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制定好活动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和工作责任制,层层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单位的实施方案要于5月1日前报县“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各部门单位要从基础抓起、扎实推进。要突出重点,认真找准、着力解决当前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断抓出阶段性成果,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上一篇:我洗衣服记叙文下一篇:锡市2009年度定兵工作会议讲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