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2022-07-13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居环境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陈家桥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对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人居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工程管理系城市管理与监察2班孙爽爽熊莎莎周建宇李娜刘菲指导老师:贺祖松

一.调查原因

近几年,陈家桥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崭新的高楼大厦,新修的宽阔的公路处处可见。。。。。。但在这样的变化过后,旧城区的改建问题,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环境与基础设施配套问题,路面飞尘四起问题(生态环境)等问题却层出不穷,却很少得到政府的重视。我们的调查原因有:

1. 人居环境建设是改善国计民生的需要。现在政府提出要保障民生,重视老百姓社会福利,而民生的基本就在人居环境上,人居环境好了,社会就稳定了,民生也就得到了改善;

2. 人居环境涉及到具体城镇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与我们人居委员会的工作内容相关;

3. 老百姓对自己的人居环境提出建议和意见、反映问题的需要。

4. .调查工作起到了宣传普及人居环境知识作用,通过调研能唤起当地老百姓对人居环境的意识;

5. 起到了使当地政府听取民意、关心居民人居环境状况的作用。

6. .通过调查期间的系列活动,促进公众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作用。

二.调查过程

调查对象:我们选取了在陈家桥居住两年以上(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的居民进行了采访调查,共采访人数一百余人。

调查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了采访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我们采访调查时,针对我们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询问(如:人们对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环境与基础设施配套问题,生态问题,社会服务问题等的满意度),并了解人们对不满意的地方的期望。

三.调查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数据并一起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对陈家桥镇人居环境问题得到了以下结论。

1. 小区居住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1)环境的改善和品位的提升在某些程度上,社会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早期由于人们对环境的恶化认识不足,导致诸如有些小区建设初期,缺乏超前意识,造成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巨大障碍:绿地预留不足、辅助设施的缺乏等。这些都给居住区的改造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现象在今天的许多居住区的设计建设中依然存

在,也成为这些居住区今后生态环境发展中的隐患。

2.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令人担忧

行走在陈家桥镇的大街上,随处可见令人发恶的垃圾,即使在有垃圾箱的地方,垃圾也是扔在一地;陈家桥环镇湖水水质极差,呈黑色,随处可见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管往里面排水;由于缺少绿化,在晴天的公路上沙尘漫天。。。。。。

公路上到处都摆放的小地毯叫卖商品,对自己的生命没有保障不说还影响交通的通达度;公路上缺少警示牌,行人乱过马路现象严重。

四.原因分析

1. 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掠夺式的开发,造成不少地方的生态环境在建设的同时又遭到破坏,有的地方建设还赶不上破坏,人居生态环境还在继续恶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管理层缺乏环境保护与发展意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人认为只要搞好初期环境设计与建设,便能达到人居环境的要求。殊不知人居环境的设计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课题,它是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发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高度统一的过程。

2. 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管理不到位。人们在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情况下,却无人问津,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

风气,即使有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也没人制止。

五.改善措施与建议

1.调整开发思路,从战略上实现人居环境建设

理清发展思路,以协调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为指导思想,从全局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克服短期效应和局部效应的弊端,方能向生态小区模式转变。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轻视养护管理带来的问题可以用一句园林行话来描述:“一年青, 二年黄, 三年进炉膛”,如此又何谈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2 转变观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大环境出发注重大环境建设。 我们居住的城市高楼林立,其中绝大部分的建筑外墙的装饰选择了贴面砖。这些面砖的原材料源于自然界的陶土、瓷土,而烧陶瓷制品,又要消耗煤或其它燃料,并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此外,花大笔的钱给建筑物“穿”上一件成千上万吨重“衣服”的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物的造价,相比之下,利用植物的垂直绿化,可以增加绿量,提高绿化率,节约资金;又可以减少对原材料产地环境的破坏,可谓一举多得。 3 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在社会环境发展基础上建立的,这项巨大工程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努力,除政府的政策支持外,广泛的宣传也必不可少。目的要

让每个社会成员深知什么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如何才能建成这样的环境。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理想的人居社会、人居环境。但人们都没有注意或者重视生态环境的容量和生态环境本身的要求。常常在行为计划实施之后,又回过头来重新营造居住生态环境,但这可能是一代人或者几代人都弥补不过来的。大气污染是全球性的就如一个小区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取决于小区植被状况,更有赖于整个城市乃至全国的环境大气。由于人口激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快、消耗飙升,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直接威胁着居民的健康与生活。此外,社会应普遍关注诸如工业污染、车辆尾气排放等大气污染,对人居环境的建设应有科学的态度而不是为追求经济利益盲目炒作。所以人人都尽一份心,相信陈家桥镇的明天会更美好。

六.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果没有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基本理念,单纯靠一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进行城市建设是不够的。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正是因为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时缺乏足够的认识。将环境因素纳入人居环境发展的决策过程,努力改变因决策要素的片面性而使环境遭受影响的状况,逐步强化居民在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意识,使城市建设的决策不断走向科学化,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我们居住环境的品质才能在生态优化、环境艺术化、造价合理化方面得到提升。

第二篇:县城镇人居环境改善情况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克东县近年来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选取人居环境这个专题,深入到我县交通、建设、城市管理、供排水公司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走访调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此篇调查报告。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近几年来,我县在抓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了以城市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我县人居环境取得可喜变化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度增加。XX年,全县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5.11平方米。到XX年末,全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33平方米,增加了14.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47平方米,已经超过小康社会标准。楼房居住面积扩大。XX年住宅楼面积仅为276102平方米,到XX年末,住宅楼面积累计达到478670平方米,人均楼房居住面积由XX年的4.7平方米增加到XX年的8平方米。其中有39万平方米实现了集中供热,占住宅楼面积的81.5%。

----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城镇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我县相继完成了克东镇、宝泉镇主次干道硬化改造项目13项,新增白色、黑色街路面积14万平方米,硬化面积为24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板6万平方米,硬化率达到95.5%。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完成通乡公路107.8公里,实现了全线通车。

----绿化、亮化工程同步推进。绿地面积由XX年的75公顷增加到XX年的135公顷,增幅达到80%;新安装路灯810盏,做到了路铺到哪里,亮化和绿化工作就做到哪里。同时,根据“依山建城,围山发展”的城镇发展战略,将二克山融入了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赋予了“生态县、园林城”建设目标的新内涵。

----城镇供水能力得到提高。XX年以来,克东镇内新建水厂2处,新打机电井4眼,更新供水管线 米,持续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环境保洁取得实效。XX年以来,克东镇更新改造公厕 座,污水井 个,垃圾清运设施 个,清运车辆 台,镇内道路保洁力度加大,环卫工人年均增加工资 元。城内居民(包括住宅楼)垃圾清运和公厕及污水井的管理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居民保洁意识得到大幅度提升,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二、人居环境发生可喜变化的原因

(一)领导重视到位。县领导非常重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经常深入工程建设一线,现场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通村公路建设上,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情实际提出了“五年任务三年完工”的目标,实行了县、乡(镇)、村、屯“四长”负责制;在城镇环卫保洁和文明城镇建设上,专门召开会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深入综合整治一线检查督促,确保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资金投入到位。在资金投放上,县委、县政府克服财政拮据这一县情实际,勒紧腰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跑省进京争取项目和资金用于人居环境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外埠资金进入我县房地产开发、城镇管理等领域,弥补了我县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据统计,XX年以来,我县用于人居环境改善资金近 万元。

(三)部门管理到位。在城镇环卫保洁上,城管、克东镇及社区强化宣传,加大管理力度,对造脏现象坚决制止和处罚。公安、交警加大执法力度,对镇内车辆乱停、乱放、违章行车等现象严格管理和规范;在居民拆迁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规划、拆迁、新闻宣传等部门也都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城镇的人居环境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城镇建设东西发展不均衡。由于城内中小学分布和建设规划等原因,随着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克东镇内形成以202国道为界线,东西两侧发展不平衡,人居环境改善不同步的格局。主要表现为202国道东侧房价大幅度上扬,每年楼房开发面积都在 万平方米以上,而国道西侧很少有开发商问津,房屋价格持续低靡。

(二)物业配套建设相对滞后。由于集中供热方式的转变,一些单位对所管辖住宅楼的物业实行了市场化运作。由于热、水、电与卫生管理、楼房设施维修的分离,承包物业效益低下,无人愿意参与物业管理,部分居民楼因物业问题而引发大面积上访。

(三)个别部门配合缺失。由于职责交叉、部门利益等原因,致使一些部门在城区管理,环卫保洁,占道经营,噪音处理等方面出现了些推诱扯皮等现象,滞约了人居环境改善的进程。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强化宣传,努力提升居民参与改善人居环境意识。要发动宣传、广电等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人居环境改善重大意义的宣传,引导广大居民和群众充分认识到人居环境如何不仅仅是政府行为,更是全民参与和爱护的结果。要深入到学校、社区,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倡导保护人居环境光荣、损毁人居环境可耻的道德风尚,树立关注人文环境就是关注生命的理念,从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和改善人居环境。

(二)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和前提。要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建设投入,解决基础设施的欠账问题。在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热、供气等设施的同时,加快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要把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切入点来推进。要大力解决上下水、垃圾和城市绿化问题,使城镇因“水”获得灵性,由“绿”增添生机,努力为居民营造布局合理、尺度宜人、环境亲民的生活空间。

(三)放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改善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立足长远,建立一整套的机制来推进。一要制定规划。要根据我县人居环境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制定详细的建设和改善规划,并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人居环境均衡有序推进。二是依法管理。要把管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来抓,特别要在公共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重点工作中探索更好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三是完善配套机制。重点围绕新形势下的楼房开发,根据国家物业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符合县情实际的物业管理办法,通过机制规范,推动我县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逐步向人性化、法制法迈进。

第三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

【篇一】

2020 年以来,xx 镇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契机,按照“锦绣 xx、美丽花园”的总体发展要求,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高质量继续加大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推动力度,切实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集中清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发动群众相结合,思想上 xx、安排上同时、行动上同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现将上半年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针对组织保障和政策宣传存在的问题,强化学习,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1.以组织保障为基础,强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镇结合实际,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常务副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三位班子分管,制订下发了《xx 镇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xx 镇改水改厕工作实施办法》《xx 镇拆违拆临奖惩办法》等。

2.以宣传为引导,迅速掀起全民参与整治的浓厚氛围。

一是做镇村干部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到陈坊实地观摩、召开动员会议、示范村水南、艾家实时带动,镇村干部形成环境整治共识,各村都积极行动。二是召开各村乡贤、五老、在外创业人员整治座谈会,通过座谈会,起到了小会撬动镇村环境大整治的效应,让他们认识到乡村振兴首要是环境整治。三是分片召开群众大会。环境整治需要全民参与,大整治化解为群众各家“门前三包”,村民自行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破危房屋、废弃畜禽圈舍、旱厕拆除及秸秆的清理, 二、针对基础保障和实施举措存在的问题,夯实基层建设,做到真刀实枪加油干。

1.环境整治在提升工作。一是全面推行以党政主要领导履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为目的的“林长制”,建立覆盖到村级“林长制”组织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镇村河长组织体系。三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严格落实“421”管护模式,制定各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配备配强保洁队伍,聘请保洁员 61 名(含竹桥旅游区的 4 个)1 名垃圾清运司机和一名现场管理员,配备不锈钢板车 61 辆,勾臂式垃圾箱 70 个,实行保洁区域网格化管理。镇、村以及公司三家联动,同步推进,半年来多次开展“非正

规垃圾堆放点专项整治”“集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墙面广告专项整治”“双陈河周边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水库退养水质还原”等各类专项整治,对问题突出的重点部位,反复整治。

2.改水改厕再普及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镇自 2018 年开展“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以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工程来实施。2019 年我镇共改厕 122 户,其中贫困户 55 户,普通农户 67 户。2020 年初我镇再次对全镇农户使用厕所情况进行摸排,摸排出使用旱厕和无厕的农户共 474 户,1—5 月份改厕 54 户,6 月份改厕 303 户,7 月份改厕 70 户,截止 7 月底我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达到 90.08%,目前还有 47 户农户未完成改厕任务。这些未完成改厕任务的农户争取在今年 9 月底完成。

3.拆临拆违力度再加大工作。一方面以申报 2020 年新农村建设点的竹桥 xx 村、xx 村和 xxxx 村为示范点,对村内猪栏、牛栏、厨房、杂房及废旧闲置房进行拆除;另一方面在对新新农村建设点拆违拆临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对过往新农村建设点进行巩固提升,避免出现反弹现象。今年以来拆除猪牛栏、危旧房、空心房共计 12000 平方米。

4.最美“1+5”创建再扩面工作。年初,县委、县政府在陈坊积乡召开的全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上发出了创建“锦绣 xx、美丽花园”、创评最美“1+5”总动员令,并且在 4 月份召开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对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岸线、美丽通道、美丽森林公园创建典型进行了表彰。这一块是我们的短板,只在美丽通道上勉强拿了一块牌子。5 月份开始我镇实行“抓点、促线、带面”的原则,以竹桥和艾家两个村为试点,以竹桥—官边—柏林—艾家为重要线,以全镇各村为覆盖面,进行再全面提升,要求各村在 8月底全部清除村庄空地杂草、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等。

三、针对资金保障和项目监管问题,全力督查验收,做到惠及群众出成效。

一是积极构建“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实行多方筹资,镇财政将拿出一定的资金,以奖代补,对工作开展有力,成效明显的村进行奖励。各村也要加大投入,列出专项资金。二是镇党委、政府将与各村签订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状,并纳入目标考评体系。坚持分管领导不定期列出需要督查的细则,尤其是上级督查反馈的问题和几项工作需要的软件资料,镇纪委对每个村进行针对性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产生实效。同时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当场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做到有组织、有标准、有记录、有奖惩,确保此项工作得到落实。

【篇二】

对于这次调查工作,xx 市地调队领导高度重视,市队派员参加调查,县队工作人员直接调查,参加座谈会,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将这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自我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在垃圾、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

1、垃圾处理情况 100%的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每日清理、清运和集中处理;100%的行政村雇有保洁员;100%的行政村没有陈年垃圾;44.4%的行政村实现了垃圾分类;100%的行政村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粉碎还田或由专门收储单位回收)。

2、厕所粪污处理情况 有 71.3%的农户使用卫生厕所;自 2018 年以来新建的房屋中有98.6%的建有配套的卫生厕所;自 2018 年以来,有 70.4%的行政村新建了公共卫生厕所;85.2%的行政村的卫生室有卫生厕所;81.5%的行政村村委会有卫生厕所;77.8%的行政村学校建有卫生厕所。

3、污水处理情况

有 18.5%的行政村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有 14.8%的行政村部分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还有 66.7%的行政村没有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有 11.1%的行政村有正常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有 7.4%的行政村正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还有 81.5%的行政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4、村容村貌建设情况 有 100%的行政村村内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100%的行政村村内主要道路、公共活动场所周边安装了照明设施;88.9%的行政村村庄周边、道路两侧以及公共场所周边进行了绿化;63.0%的行政村 2018 年以来新建了体育健身场所。

二、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评价 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评价较高,有 92.6%的行政村认为本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变化很大,改善明显;只有 7.4%的行政村认为变化一般,略有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落实不到位 目前,有些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已经完成,资金却一直没有落实到位,存在拖欠施工方的情况;有的乡镇,上级承诺的以奖代补措施,也一直没有兑现。xx 县某村 2018 年建设的污水管网,一直到现在还未验收、未运行,拖欠施工方有 80 多万元。

2、项目资金少,只能建设村中很小的区域

现在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由于上级每年的资金有限,各村只能轮流申报,申报上以后,实施下来也只能建设村中很小的区域范围,其余部分只能等以后逐步建设。

3、在投资建设上,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差距较大 近几年,由于脱贫攻坚一直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贫困村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都享受到了特别的照顾和优惠。林州市某贫困村近几年投入的资金达 800 多万元,而周边其他的非贫困村投入的资金也就数十万元,而且这些资金都是村集体自筹资金。xx 县某贫困村近几年投入的资金达 1600 多万元,而周边其他的非贫困村每年只能轮流申报建设项目,一次也就数十万元。

4、某些项目建设上要求上报的材料多而繁琐 调查中有村干部反映,在厕所改造项目中上级要求对村中每户村民厕所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都需要进行拍照和相关资料整理,为完成这些上报材料给他们增加了很大的工作负担。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减少一些繁琐的上报材料。

四、目前的需求 1、建设排污管道和设施 在调查中,村干部和群众最强烈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够修建排污管道和设施,进一步将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建设的更加宜居、美丽。

2、能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农村后续的人居环境建设

目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项目和资金只能满足村民对主要道路和环境的改善,还有部分村中心区域以外的地方仍然破旧不堪,环境很差,需要有持续的资金继续投入,完成后续的环境改造和建设,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3、建设集中供暖工程 这次调查中,我们走访了几个城中村,群众普遍反映:近几年,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冬季取暖不让村民烧煤球,只能用电暖气取暖,费用太高。村民希望能够建设集中供暖工程,这样和市区(县城)的集中供热管网连在一起,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享受到干净、舒适的取暖环境。

【篇三】

2018 年以来,我区严格按照省、市要求,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抓紧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经过调研,我们认为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下阶段整治工作建议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立足区域实际,通过逐步夯实工作基础、加强规划引领、形成科学管理机制、整合全社会力量,统筹结合,确保打赢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仗。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状 目前,我区主要是以实施“六大行动”为抓手,统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农村生活垃圾。制定了《xx 区农村生活垃圾

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大农发〔2018〕3 号),给各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共拨付 196.6 万元。二是农村厕所治理。大力开展“厕所革命”,2018 年完成改厕任务 471 户,目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 83.74%。三是污水治理。在区内全面开展清淤清废行动和沿河农村黑臭水体的摸排,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强化运行监督管理,已完成中心城区的建设路、御湖路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及五一西路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验收。四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完成 xx 内湖水域禁航禁捕、禁投禁养工作,大湖水质逐步改善,2018 年总磷指标有 7 个月检测结果退出劣Ⅴ类,小块区域出现 III 类IV 类水体。五是村容村貌。2018 年顺利通过创建省级卫生城区(镇)省级考核评估验收,全年共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 3 个、市级卫生镇 3个、市级卫生村 6 个,灭蝇、灭蟑达到国家标准 B 级,灭蚊、灭鼠达到国家标准 C 级;目前已完成“空心房”摸底并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已建成通村组公路 34.393 公里。六是乡风文明提质。全区“三沿六区”可视范围内乱埋乱葬、大墓、豪华墓摸底登记造册,设置公告牌,各镇公益性公墓选址已确定、正在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制定并下发了《xx 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方案》,建立了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和乡村党员干部移风易俗分片包干责任制,党员干部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承诺书的签订率和公示率均达到 100%;成立了“农村法治及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各种法律知识。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足和问题明显存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镇、村推动力度不大,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二是环卫基础设施进展缓慢。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工作任务推进不畅。存在垃圾分类减量不到位、未建设采用 PE固定床生物膜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片区污水处理厂、暂未实施“空心房”整治、未完成区、镇、村级及公路沿线所有敞开式垃圾池拆除等问题。四是村落空心化、老弱化和村集体经济弱化。许多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空心化现象严重,且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者,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五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群众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文明卫生习惯还未形成,主动参与意识不高。

三、意见建议 一是夯基础、出重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水”文章。各镇集镇区及 9 个示范村各建设 1 个采用 PE 固定床生物膜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片区污水处理厂。做好“房”文章。集中开展“空心房”整治,拆除残垣断壁,完成村庄整治;实施“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重点整治集镇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靠、杆线乱拉乱接等现象。做好“地”文章。建立农户初分减掉 40%的生活垃圾量,保洁员细分回收 30%的再生垃圾,村里精分减少 30%的有害垃圾的垃圾分类减量“三分三减”新模式。

二是点示范,面联动,绘好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图”。打造“果蔬小镇”“小龙虾小镇”等各具特色小镇,创建美丽乡村,改造或建设具有湖乡风貌特色的农民住房和民宿,着力打造城乡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业态创新升级的“乡村振兴样板镇村”,以点带面,形成“一片多线、一线多点”“湖乡+农垦+生态”的乡村旅游精品旅游线路。

三是明奖惩、聚合力,打好齐抓共管“组合拳”。一方面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突出考核奖惩。建议建立“专账专户”,对每个村安排3 万元启动资金或引导资金;实行以奖代投,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给予每个示范村 6 万元奖励,各镇奖励 15 万元;在全区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类村(社区),对一、二类村(社区)给予奖励,激化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全员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清洁家园”社会实践活动;在 xx 电视台开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专栏,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宣传一批好典型、曝光一批脏乱差,总结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实行农户、门店包庭院整洁、包生产废弃物收集处理、包垃圾分类减量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并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成员,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

【篇一】

2018 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净美三秦”、“美丽家园”建设,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该工作受到省人居办考核肯定,我市留坝县还被评为“2019 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深入推进。市上统一制定印发了《xx 市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方案》,形成了市级统筹、县负总责、部门指导、镇办推动、村组实施的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确定了三格化粪池式(“三格”是指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污由进粪管进入第一池依次顺流到第三池,第一格收集粪污,第二格厌氧消化,第三格沉淀储存)、沼气池式、集中排污式三种改厕模式供县区借鉴参考。市县镇村成立了四级技术服务队,对农村改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厕所革命”整体推进村 102 个,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 58 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65%。

(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截止今年 6 月,全市在 2048 个行政村建立了 1 万余人的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在 176 个

镇办建成镇级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 72 个。建成镇级转运站和压缩站33 个,配置户用生活垃圾收集箱 30 余万个、垃圾收集清运车 4629辆、村用生活垃圾收集箱 3374 个,基本达到 8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省 85.07%),形成了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镇(办)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体系。全市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 10373 公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127 座,日处理能力 20660 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 44%(全省 35.5%)。“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正在扭转。

(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积极推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去年以来,累计投入 1.94 万台套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2.2%;出台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 95%。

(四)村容村貌明显改变。实现了辖区内所有行政村沥青路、水泥路全覆盖,“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来累计投资 11.46 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 1508 处,解决和改善了 155 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用户端电压合格率达 98.41%,供电可靠率达 99.71%以上,电网改造效果显著。完成农村造林绿化 15.85 万

亩,义务植树 725 万株,全市村庄村内绿化面积达到 55.11 万亩,农村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

(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分类标准,全面完成了全市村庄分类。围绕“弄干净、搞整齐、无污染”的基本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净美 xx”春、夏、秋、冬四季战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 4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5个、中国美丽田园 5 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 1610 家,年接待1310 万人次,经营收入达 8.1 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缺口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方方面面,所需建设资金投入巨大。目前,仅改厕有中央和省级部分配套资金,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厕、治污、垃圾清运等资金缺口大。据初步估算,要完成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85%的改厕任务,资金缺口高达 5 亿元以上。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各级各部门精力主要在脱贫攻坚上,个别县和基层一些地方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投入不足,加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工作进展参差不齐。2019 年,在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中,目标任务为 236 个村,仅完成 102 个,占当年任

务的 43.2%;完成污水有效治理村 908 个,占应治理村的 44%,完成污水有效管控村 424 个,占应管控村的 21.9%。

(三)村庄规划编制滞后。目前,全市实际完成村庄规划编制 273 个,仅占应编制规划村的 13.2%。由于受技术力量、时间、经费等因素制约,大多数村尚未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四)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村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农民的环境意识、留守人员的现状,决定了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地方存在以干部意愿代替村民意愿,干部代替群众做主,导致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群众还给干部提意见”的被动局面;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垃圾收转站、公共厕所等设施“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联合推动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确保全民参与。对标中央和我省部署及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进一步压实市级专项推进组和县镇村各级工作责任,全力推动面上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提高村民主动参与意识,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全民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彻底扭转“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

(二)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确保资金保障到位。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全面整合涉农资金,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群众自筹、社会捐助、部门联保、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管齐下解决改厕、治污、垃圾清运、运维管理等整治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三)坚持村庄规划编制与村容村貌提升相结合,确保特色鲜明。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和“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统筹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农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等要素,扎实做好村庄调查、分类、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配套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

(四)坚持督查考核与问题整改相结合,确保目标实现。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实绩考查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明察暗访、媒体曝光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检查通报、点评评比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形成整治环境树样板、直面问题抓整改、互比互学促提高、进度倒逼奋争先、全民动员齐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而不懈努力。

【篇二】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 2019 年工作要点安排,5 月中旬,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各委办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深入xx 等有关乡村和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统筹推进,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研究,工作谋划精细务实。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订了《xx 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 县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xx 县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xx 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实施方案》《xx 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紧扣目标、靶心不散,突出重点、集中用力,细化措施、多重保障,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工作规范,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标准遵循。

(二)聚焦短板,重点任务有力推进。不断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党原、xx、荔堡 3 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已顺利建成投运,组建专业队,配备垃圾清运车和专门人员,开展房前屋后、村庄周边、面源污染、交通沿线垃圾治理。全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建成了 5 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汭丰镇污水处理站主体完工,其余 7 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正在抓紧推进。稳步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建成滚塑一体化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1077户,正在开工建设120座,2019年厕所革命整乡推进项目正在有序实施。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以泾汭河 xx 沿线为重点,精心培育“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通过拆除废旧庄基,清除乱贴乱画,取缔乱搭乱建,栽植绿化苗木,清理河流漂浮物等措施,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废旧农膜回收行动,建办 xx 县普惠再生塑料回收有限公司,推进资源化利用;扶持建立 9 个废旧农膜回收点,全面完成 14 个乡(镇)20 个地膜残留监测点位二次采样工作,全县共回收废旧农膜 390 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三)探索实践,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坚持“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群众动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推动的生动局面。立足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制定了《xx 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方案实施细则》(试行),组建了村级共管共享理事会,在全县范围内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 1500人,负责做好乡村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安全管理、村庄绿

化等工作。初步建立垃圾清运“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处理和县处理”的工作模式,基本做到了乡镇垃圾处理全覆盖。定期对全域无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健全村级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村庄保洁、革除陋习的管理办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乡村各具特色的工作措施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健康文明、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正在全面形成,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出全域推进、各方配合、群众参与、效果显现的良好态势。

(四)规划引领,村庄风貌明显改善。全县先后完成汭丰郑家沟、罗汉洞土堑坳、xx 黄家铺、党原高崖、玉都下坳等 29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确保村庄建设在规划的指导下有规有序有效推进。注重优化村庄建设布局,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在布局形式、建筑风格、绿化配置、户型选择、重点节点设计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建成了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既展现田园风光,又融合现代文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丽村庄。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覆盖面还不够高,彻底改观仍需久久为功。存在重点线整治,轻面上扩展,整体环境面貌有间隙。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一些村庄卫生保洁工作不到位,“脏乱差”问题长期存在,没有

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垃圾终端无害化、废旧地膜资源化、粪肥有机化、农药使用标准化的困难困惑依然突出。二是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育引导的任务依然艰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依然是保洁员,大多数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消极观望,不主动作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陋习、转变思想观念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资金投入压力较大。由于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排水排污管网、农村改厕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多数项目只预算初建投资,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三、意见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切实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强措施、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我县有良好的生态基础、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

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走在前、做样板。

(二)紧扣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治理。要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规划管理等重点任务谋划布设项目,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分类治理,全面推进,确保目标明确、成效明显。重点区域和重点乡村要进一步精细管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面上工作顺利开展。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等重点骨干项目,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完善工作体系,推进环境全域治理工作。

(三)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要进一步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各类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主体责任,提倡广大群众树立“垃圾不落地、xx 更美丽”等文明行为。要提倡村民意愿参与、开展监督的权利,动员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农民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支持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参与整治行动、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经验,表扬本乡(镇)本村组典型户、典型人、典型事,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构建保障机制,确保常态长效。健全资金保障机制。要继续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争取互利共赢。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要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运行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要健全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

【篇三】

一、主要情况 2018 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问题、目标和效果导向,基本做到垃圾清了,厕所改了,水沟净了,乡村美了,打造了一批“六有”美丽乡村新亮点,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一)坚持聚焦民生,高位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强化了保障措施,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新安江流域水体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全要素谋划、全覆盖保洁、全链条监管、全流域治理,实施全域农村生

活垃圾治理 PPP 项目,重点推进新安江流域等水域保洁服务,开展了覆盖水陆空的立体环卫作业,并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营方式,引进中环洁公司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清扫、转运等日常处理,祁门等 5 个区县中心转运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覆盖全市乡村常驻人口 116 万人,保洁范围涵盖 101个乡镇 691 个行政村(自然村)以及 660 条河流。同时,建成运行全国首个市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 100%。二是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政府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 83 个,325 个已建成和在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三是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全市累计完成改厕 51516 户,其中自然村改厕 39423 户,中心村改厕 1209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83%。四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去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 3.8 亿元。发挥财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6.4 亿元,有力保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坚持探索创新,建设具有 xx 特色的美丽新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突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建设农民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一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立足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围绕扩面提升、干群共建、乡村活化、投入绩效、美丽经济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 xx 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新路径。目前全市 91 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完成整治,建成和在建省级中心

村 399 个、市县级中心村 123 个,xx 区、xx 区、xx 区、xx、xx 县先后获得“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黟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成功典型。二是“百千工程”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坚持“以清开局、以拆破局、以整提升”,突出问题导向、示范引领,通过召开户主会、引导村民投工投劳+适当务工补贴等形式,采取分三阶段、分重点评估验收的办法,完成 2019 210 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52 个、重点示范村 19 个,《xx 市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做法由省委副书记信长星批示在全省宣传推广。

(三)坚持农民主体,鼓励引导农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突出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引导,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户主会等形式,将各级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及意义、目的、内容、成果宣传到位,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干群 23.6 万人次参与整治,收回侵占村集体土地 2.596 万平方米,献计献策近 4300余条,主动让出土地 800 多块、捐款近 1230 万元、捐物 2520 余件、投工投劳近 14 万余次,不仅拉近提升了农民群众参与度,而且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基层干部威望。强化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后

实施。强化富民增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每个农民在建设发展中受益,将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存在问题 (一)垃圾保洁水平仍需提高。虽然中环洁公司接手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后,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差距,一是保洁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地区保洁队伍保洁标准不高,支巷和河道垃圾清扫不到位,有的乡镇不得不另外派人进行二次清扫。二是保洁队伍力量不足。有的乡镇反映,中环洁公司运营后,对原来的保洁员队伍进行了缩减,比如,王村 xx 有保洁员 70 人,后期留用的仅有 46 人,造成了保洁力量不足。三是清扫转运不够及时。垃圾运输车辆调度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偏远地区垃圾转运较慢,存在垃圾堆放现象,特别是节假日垃圾堆放量大。

(二)污水项目效益仍需加强。部分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施工不标准,接户率不高,有的接户率不到 50%;部分管网存在错接、漏接现象,改厕与污水治理项目衔接不畅,有的设施损害后未得到及时维护,终端运转不正常等,影响整体工作水平。同时,2019 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后期若不加快进度,将影响整体验收工作。

(三)改厕工程进度仍需加快。一方面,今年前期由于受疫情、改厕排查整改等因素影响,全市整体新改厕进度较慢,其中,xx 区

由于依托亚行污水处理项目,推行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招投标和施工,但因该项目因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导致改厕进度偏慢,目前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 50%,距离一类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90%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对改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前期改厕过程中存在一些施工质量不达标、改厕后未及时竣工验收等问题,目前已按照省里要求正在整改。

(四)资金保障力度仍需加大。全域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较重,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资金缺口。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财政增收压力突显,市、县、乡镇配套资金压力较大。

三、工作建议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让全市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要统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 PPP 项目运行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合作方式和内容,督促项目运营公司提升保洁质量,优化力量分配,扩大覆盖范围,最大化发挥社会购买服务的效益。要落实乡村在垃圾保洁工作中的属地管理责任和作用,既要厘清项目运营公司和乡镇工作职责范围,也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不断优化保洁队伍考核办法,

探索建立垃圾保洁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调动乡村参与垃圾保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继续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无人机巡视巡查智慧环卫系统,设置二维码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偏远山区和水域的管理和质量。要完善垃圾处理链条,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确保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要大力实施“百千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全市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要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因村施策,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综合村庄区位、资源、交通等方面条件,充分发掘乡土风情、传统文化、传统村落、徽文化、地域特色,统筹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新亮点。要切实抓好以“五清一改”、农村“三大革命”为重点的自然村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 1.5 万户以上改厕任务目标,xx 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0%以上、其他区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85%左右。要持续递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要提升村庄规划设计水平,突出地方特色,以农村环境改善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市政府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加大投入,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要进一步主动谋划向上争取,力争更多的政策和优惠红利落到

全市。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已建成项目专项经费和管理人员,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

四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足村民主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美丽经济发展。要强化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管护,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和促进村民不断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村庄。要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创建,让村民与市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第四篇:浏阳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10)

联合发布单位:浏阳日报社、浏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浏阳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浏阳市住房保障局、浏阳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浏阳市环境保护局、浏阳市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浏阳市市政园林管理局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两个富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提质、主攻项目经济、构建和谐浏阳,全面开创浏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时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为全面展示近年来浏阳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在广泛征求和吸纳了市直相关部门的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本报编写了2010年人居环境发展报告。我们将根据浏阳宜居城市建设最新发展情况,不断推出新的《浏阳人居环境发展报告》。

一、城市概况:浏阳隶属长沙市,位于湖南东部偏北,东邻江西省铜鼓、万载、宜春;南接江西省萍乡及湖南省醴陵、株洲;西倚省会长沙;北界岳阳市平江。,处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金三角”地带,距省会长沙60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4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是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组成部分。浏阳市地域东西宽105.8公里,南北长80.9公里,总面积5007平方公里。市辖辖4个街道、26个镇、7个乡,总人口138万,市政府驻关口行政中心。

近年来,浏阳市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产权制度改革、城市建设、经济环境优化等工作在全省独树一帜,被誉为“浏阳现象”,成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优秀旅游城市”和“湖南省文明城市”。浏阳已连续几届进入全国百强县。在刚刚发布的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湖南省长沙四小龙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和望城县4个县(市)全部跨进了全国百强,浏阳市位居全国第65位,中部第4位,湖南省2位,竞争力状态由2009年的相对稳定级改为上升级。

浏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区位和环境的比较优势,以最佳人居环境为方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不断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居住宅和城镇建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综合功能不断加强,城乡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凸显了山水浏阳,宜居之城”风貌,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城乡规划:

一、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近年来,浏阳城乡规划能力明显提升,

规划在城乡建设管理中的调控引导更加有力。2000年,修编了浏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主城区规划为“一水三山四带”的空间结构,“一廊两心四片”的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区范围250.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中期(2020年)为35万人,远景为50万人。城区现状建设用地;中期(2020年)35平方公里,远景50平方公里。在总规的指导下,组织编制了近期建设规划、道路交通、环卫设施、供水等专项规划,老城区、荷花小区、枫浦片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景程大道两厢等城市设计,工业新城总体发展规划,33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236个村庄规划编制,主城区控规覆盖率达100%,乡镇总体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达75%。

二、强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管理,规划管理逐步规范高效。坚持严格规划审批,依法行政理念,严把“一书两证”关,对一定规模的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及重点临街建筑严格执行规划建筑设计方案竞选、多方案比较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对建设项目实行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和规划修改听证等制度;在土地开发规划管理方面实行图则管理制度;按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成片用地、成片开发、成片出让、成片建设,使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对重要项目的规划审批实行集体决策,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2006年,在各乡镇、街道设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站,每个站明确了2名规划管理专干,逐步理顺了村镇规划管理体制。近年来,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浏阳先后建设了体育中心、行政中心、欧阳予倩大剧院、花炮观礼台、浏阳河风光带等一批城市重点、亮点工程。五年来,共发放《选址意见书》16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0013份、用地面积1898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37份、建筑面积488万平方米。

三、加强规划日常监督管理,规划权威性不断增强。2010年,选择文家市镇等8个乡镇和园区开展建制镇规划执法权下放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乡镇行政执法责任,打造城乡一体、上下结合的行政执法新格局。严格进行规划监督检查和规划行政处罚工作,与相关部门建立相互通报联动机制,实行管辖区域分片包干和轮换管理。五年来,依法查处违法建设813处,拆除违法建筑4.5万平方米,下达处罚决定书508份,处罚面积68万平方米,处理行政复议案件2起,行政诉讼案件6起,全部胜诉。有效地维护了规划权威。

三、城市建设:

一、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近5年来,全市城建重点工程共投入 2.65亿元,完成重点工程项目近50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发展平台不断夯实。浏阳日供水能力增加到7.5万吨,城区供水普及率达80%。坚持公交优先,积极推广多样化公交优先通行措施,公交线路增至15条,拥有公交车89台,年客运量达千万人次,公共交通车辆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环保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得到应用。

二、市政道路建设日益加快,城市通行条件持续改善。近年来,我市新建或改造了浏阳河中路、汉塘路、道吾路、复兴南路、车站路、南泥湾路、料源路、石霜路、龚家桥路、东沙路、博德东路、礼花路等城市道路,有效缓解城区居民“出行难”等问题,城市路网格局更加发达和完善,同时为土地开发经营提供匹配服务,促进土地开发经营集中有序推进。

三、创新城市融资渠道,城建投入实现多元化。以市场融资为方向,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逐步走出一条“政府引导、财政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新路子,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通过高度垄断城区土地一级市场,引进战略投资商进行土地整理开发,夯实城市建设融资平台,累计融资17亿元。

四、城市管理

1.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城市秩序不断优化。2010年,城市管理部门组织综合整治行动170余次,全年共查处各类案件2935起,纠违20000余次,继续保持了队伍成立十年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双零”目标,市容市貌大大改善,城市秩序显著好转。

2.城市管护水平不断提升,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城市管理部门注重提高市政园林绿化管理精细化程度。一是切实抓好日常维护工作。全年对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进行了全面维修、维护,疏通排污排水井860座、下水栅970处,修剪苗木156万平方米,修剪主干道行道树6700株,补植绿化树木9.6万株,绿化除草13万平方米,工作量同比去年增长35%以上。二是投入资金维修北正南路、北正北路、礼花路人行道9300平方米,提质改造绿化带3400平方米。对堵水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声威巷排水问题进行了工程施工设计,按规定正在组织规划评审和进入招标程序;对城区砼路面和公共地域道路破损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分类,并拿出改造方案报市政府分步改造。

3.“脏、乱、差”治理取得实效。2010年,全年查处欠缴环卫公用事业费等案件325起,处理投诉80起,维护了良好的市容市貌。加强城市“牛皮癣”治理。采用“疏堵结合”方式,新增便民信息栏60个,总数达240个,方便市民发布各类信息。安排队员定街道、定责任防治、清理“牛皮癣”,撕毁乱张贴“牛皮癣”10万处,刷、洗、覆盖6万余处。严把广告、招牌审批关,按照“高、大、新、亮”的标准,全年审批户外广告938件,户外广告规范整齐,品质、品位进一步提升。组织集中整治行动2次,共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要求的户外广告580余块,有效净化了城市空间。对客运车辆营运秩序进行严格监管,共查处中巴车违章上下客等违法行为730余起。严格实行出租车驾驶员持证上岗制度,组织开展了“优质服务月”活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各中队安排专门人员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按时到达学校周边,维护秩序,确保道路畅通,杜绝意外事故发生。随着城乡面貌的改善、城市管理的加强和市民素质的提高,浏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居住条件

1.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5.93亿元,住宅开发面积142.49万平方米,商品房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为170.36万平方米、92.10万平方米、37.33万平方米。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

2.住房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10年全市开工建设廉租住房8.9万平方米1810套,已竣工2.16万平方米408套,已分配入住261套,预计到2011年年底城区最低生活保障住房困难家庭可全部得到安置,实现应保尽保;同时,改造七宝山硫铁矿、湖南磷化总厂、古港化工实业公司等处国有工矿棚户区4.39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846户。

六、环境保护

(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显著。一是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确定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部门支持、属地负责、村民自治”的总原则,按照“群众自筹、政府补贴、争取上级支持”的模式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创新了工作模式,培育了葛家、三口等一批典型。已完成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21个、乡镇垃圾资源回收中心29个、村垃圾收集站194个、村垃圾资源回收站96个、垃圾分类收集池2.3万个;完成26.9万个垃圾分类桶、

1.1万个公共垃圾分类桶、650辆垃圾收集运输车的配置;成立了330个清扫保洁队伍,聘请保洁人员1000余人。二是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铺开。将34个乡镇(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纳入了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积极做好工程建设手续办理的协调工作,采取类似于POT的建设模式,建设步伐大大加快。目前葛家、洞阳、大瑶、永安、农业园等11个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其他乡镇正在积极建设中,为“十二五”减排和保护浏阳水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明确COD减排项目2个,SO2减排项目11个,完成COD减排975.53 吨,削减率8.51%,SO2减排2381.3吨,削减率19.33%,

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二)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将确保环境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严加监管,及时处置。一是强化监测。建立全方位的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流域、区域、行业、企业的监测防控,按要求做好了农村环境试点监测,加强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时掌控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全年开展各类监测600余次,在城区建成一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并投入运行。二是加强监管。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环保站职能,加大环境监察、监测和“三同时”管理力度,对选址敏感和高风险的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切实加强企业环境关键环节的监管,对擅自停止使用治污设施和超标排放的企业依法予以严厉处罚。组织开展了全市花炮、矿山企业专项整治等5次大的执法行动,排查企业500余家,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分别依法采取了处置措施。认真做好了“湘和”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切实加强了对湘和化工厂厂区的环境防控,确保了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杜绝了再次污染。三是严格执法。2010年以来现场监管企业1200余家,下达现场监察文书1000余份,责成停产整改企业20余家,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00余起,罚款到位130余万元,排污费累计到位800余万元,妥善处理环境信访投诉500余件,办理人大、政协建议、议案30余件。

七、城市生态

2010年,我市绿地率为31.73%,绿化覆盖率35.66%,人均公园绿地率7.2平方米/人。绿地总面积为474.96公顷,其中烈士公园2.1公顷、思邈公园5公顷、西湖山公园138公顷、文庙公园4.2公顷。2006年—2010年我市已验收建设项目96家,验收绿化面积26.03公顷,获得市、省园林式单位(小区)市级18家,省级8家。

八、基本结论

1、十一五以来,浏阳宜居城市建设管理、人居环境改善取得明显成效,2006,我市居民住房条件改善项目获得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居住条件、环境治理、背街小巷改造、城市综合治理等均达到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2、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容提质,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城市交通、大城市管理格局、居民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或尚未形成,市民幸福指数有待提高。

第五篇:城市环境与保护 慈溪资源环境调查报告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0 —20 11 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 110A11AGX课程名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改卷教师:学号: 096010376姓名:丁鼎得分:

慈溪市环境调查报告

摘要:慈溪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境北部。地理坐标东经

121°2′-121°36′、北纬30°2′-30°19′,中心为东经121°14′、北

纬30°10′。总面积1154平方千米。慈溪市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

南紧靠东方大港宁波,北与上海隔海相望,是一个位于沪杭雨经济金三角中间地

带的对外开放城市。90年代以后,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

需水量增加快,加大了慈溪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速度,使水资源生态足迹大于

该区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的状态。慈溪市民对生活垃圾管理的要

求越来越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慈溪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取得明显进展。

但是,从总体看,慈溪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总体规划还有待完善,已形成的垃圾

处理生产布局还有待进一步调整。

关键字:慈溪、水资源、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对策。

一、 研究区域概况:

慈溪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境北部。地理坐标东经

121°2′-121°36′、北纬30°2′-30°19′,中心为东经121°14′、北

纬30°10′。总面积1154平方千米。

慈溪市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南紧靠东方大港宁波,北与上海隔海

相望,是一个位于沪杭雨经济金三角中间地带的对外开放城市。

慈溪市辖21个县市区。其中包括: 龙山、三北、范市、掌起、观海卫、附

海、桥头、匡堰、横河、逍林、新浦、胜山、崇寿、庵东、天元、长河、周巷

17个镇,浒山、宗汉、坎墩3个街道和杭州湾新区。

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03.52万人,比上年增加4004人,其中非农人

口18.28万人,比上年增加4885人,出生7967人,死亡6670人,年末总户数

达到42.75万户,比上年增加97户。2009年末我市暂住人口登记人数82.52万

人,比上年增加7882人。

慈溪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朝杭州湾展开。

南部丘陵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走向,绵延40余公里 ,约占全境面积的十分之二。东端低丘,海拔100米左右;中部300~ 400之间;至石堰乡,地层下陷为东横河;逾河西端,高100~200米。

慈溪雨量充足,但因人口众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拦蓄能力弱,年人均水占有量仅578立方米,为浙江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4%, 系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现有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湖库13座,即凤浦湖、灵湖、窑湖、长溪水库、外杜湖、里杜湖、白洋湖、上林湖、梅湖、邵岙湖以 及3座海涂水库,现有总库容7653万立方米。另有小型水库5座、山塘 154处,合计库容185.5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贫乏,可开采淡水资源仅782万立方米/年。

二、 调查方法:

1. 野外调查

2. 资料收集

三、 调查内容:

1. 慈溪水资源利用现状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发展。·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日益增多的有毒有害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污染和破坏。如此以来,不但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生存所需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慈溪市位于杭州湾南岸,浙东宁绍平原北部。东南与宁波市镇海、江北区毗邻,西、南与余姚市接壤,北面呈弧形突出于杭州湾之中。慈溪市总面积1695.3平方千米,其中杭州湾水域面积687.3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008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中丘陵面积166.8平方千米,占16.6%,平原面积 841.2平方千米,占83.4%;海岸线长82.6千米。流域排涝面积为1014.87平方千米。

慈溪市属典型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根据慈溪市水文站1958一2002年庵东、浒山、观海卫、东安四个国家基本雨量站的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51.1mm,较浙江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低15%左右,并且降水量时空分布也不均匀,根据庵东气象站1949年有资料记载以来,1954年降水量最多,高达1820.2mm;1967年最少,只有677.9mm。

慈溪市地表水监测断面共有31个其中:河网水系20个、湖泊水库10个、滩涂水库1个。慈溪地表水水质污染属典型的有机污染,CODMn、BODS、DO、总磷、氨氮为主要污染物,水体污染以中河区、西河区为重,东河区稍好,四灶浦、庵东连续两年均为超V类水质,其余监测站结果为V类-超V类。

从水质类别分析,2007年慈溪市十个湖泊水库水质符合I类水质的湖库数为0个;符合II类水质的湖库数为9个,占总湖库数的90.0%;符合III类水质的湖库数为1个,占总湖库数的10.0%。

慈溪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 521m3,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慈溪水资源一直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90年代以后,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需水量增加快,加大了慈溪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速度,使水资源生态足迹大于该区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的状态。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需求,一般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在30%到40%之间。然而慈溪境内水资源利用率到44%,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己到极限,随着慈溪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导致慈溪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升高和水资源生态可持续指数持续降低。

2. 慈溪生活垃圾现状

慈溪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高。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城市生活垃圾作为日常的伴生物无论产生量上还是在构成上都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慈溪市民对生活垃圾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慈溪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取得明显进展。但是,从总体看,慈溪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总体规划还有待完善,已形成的垃圾处理生产布局还有待进一步调整。

目前,国际上对垃圾的处理方式,较为普遍的是垃圾焚烧、堆肥和卫生填埋三种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这三种垃圾处理方式都已形成良性运行的产业化机制,由于各国城市垃圾的成分差别较大,情况各异,因此其处理方法侧重点也不一样。总的来看,国外目前垃圾处理技术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在逐年增加,大多数国家利用工业方法和环卫工程科学技术进行垃圾的深度处理。以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为目标。值得关注的是各国还都把垃圾作为资源,大力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资及作为能源,现正出现一个回收和再利用的热潮。

在慈溪市的生活垃圾的治理过程中,采取了以卫生填埋为主,高温堆肥为辅的垃圾处理方法。选择填埋法的原因:

⑴填埋法处理费用较低,这对我国目前资金比较紧张的经济现状来说 无疑是最适宜的。

⑵填埋方法作为一次性处理技术,对慈溪市目前生活垃圾成分中可燃有机物及有机成分含量低的情况来说,是比较经济的一种处理方法,它没有其他处理方法所需的二次处理要求。

⑶填埋法基本上不需要分类,且填埋技术上要求较低,机械和设备较简单,工作人员较少,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⑷填埋场可选择非耕地作场址,如选在山谷、滩涂、坑洼、沟渠等处,若干年后可综合利用。

3. 慈溪空气环境现状

根据数据表示,通过 2008- 2019 年连续 3年的监测, 慈溪市尽管二氧化

硫和二氧化氮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但是其日均最大值还是比较高, 均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 尤其是 2008 年, 二氧化硫日均最大值是标准的 2.5 倍多, 二氧化氮日均最大值是标准的 3 倍。

酸雨具有很大的破坏力。酸雨、尤其是酸雾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它的微粒可以侵入肺的深层组织, 引起肺水肿、肺硬化甚至癌变。连续 3 年的监测结果表明, 慈溪市的酸雨情况非常严重, 酸雨概率达到了 90%以上。这与慈溪市冶金等工业的发展和汽车的增多有着紧密的联系。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可能是慈溪市肺癌高发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发展在给社会带来直接物质利益的同时,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也不可避免地遭到污染。尽管各级政府部门治理和管理环境力度越来越大, 但是各种偷排、漏排现象比较严重, 使局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呈现加剧趋势。

慈溪市人口密度高, 近几年来又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 从而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的负荷越来越重。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 服务产业的兴起, 特别是家用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 尾气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四、 对策措施

1. 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治理和管理环境的力度, 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政策, 对一

些重污染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 切实要求各种重点污染企业都实现达标排放。

2. 对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 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 进行全程的监督与

检查, 切实杜绝偷排漏排现象。

3. 控制机动车排气, 切实淘汰报废车辆。

4. 各级政府应投入必须的人力、财力用于清洁、疏竣河道, 回收垃圾, 铺设截

污管道, 各种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入环境。

5. 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 提高全民环境保护的意

识。

参考文献

①潘华玲.慈溪地表水环境整治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10

②吴泽宁,索丽生.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J]灌溉排水学报, 2004

③ Bruce,J.R. Meteorology and Hydrolo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MO, 1992,769, (769)

④刘 凯. 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策略研究[J]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10

⑤虞建锋, 施南峰.慈溪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J] . 疾病监测, 2007, 22(2) : 131- 132. ⑥胡水景.千岛湖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与开发.1998,13(1):15一17

上一篇:如何写新闻小故事下一篇:软件工程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