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2024-04-19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共14篇)

篇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一、推广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确保生猪健康无疫

1、做好免疫接种:

加强生猪免疫注射,建立有效屏障,是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核心,因此我们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了我县生猪免疫程序,并实行免疫耳标化管理制度,要求农户在仔猪30日龄前到各乡镇兽医站登记防疫,在30—35日龄内,山兽医站防疫人员上门进行猪瘟、日蹄疫浓缩苗免疫注射,猪瘟苗1头份,高效w苗1ml,分不同部位注射,并扎上防疫耳缺,回站后记录首免情况,到仔猪达55—60日龄时,兽医站兽医人员根据首免记录情况,上门进行阉割并实施加强免疫,不同部位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1头份和高效w苗2ml,并扎上塑料防疫耳标。母猪的防疫注射在仔猪首免时肌注三联苗1头份,二免时肌注高效w苗2ml,公猪的防疫注射为每6个月肌注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lml,每四个月注射高效w苗2ml:规模猪场引进位猪育肥隔离观察15天,加强免疫高效w苗2ml一次。出售和屠宰肉猪一律凭检疫证明和防疫耳标上市和屠宰。对没有防疫耳标的动物,一律不准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补免合格后才可再次申请检疫。

2、加强检疫力度:

产地检疫是一项基础检疫工作,临床检查情况确切、全

面、检疫效果好,能及时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确保供沪生猪的安全,我们及时对检疫工作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产地检疫的工作力度,建立并实行了生猪售前检疫制度,生猪检疫实行到场到户制度。要求各养殖场(户)在生猪出售或调运前,必须到当地畜牧兽医站报检,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接到报检后,出检疫员到场户进行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畜主凭产地检疫证明方可上市交易和调运。对无检疫证明收售生猪、养殖场(户)出售生猪未报检的,一经查实,依法按规定予以处理(罚)。

3、推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

规模场(户)猪群密集,人员、物资、车辆、猪只等往来频繁,是生猪疫病的易发地,一旦发生,数量多、损失大,为此我们将规模场(户)的防治工作,列为重点来抓,实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生猪户口簿山县畜牧兽医站统一印制,山乡镇畜牧兽医站统一管理,出包片兽医和畜主具体负责对规模场(户)饲养生猪和防疫检疫情况进行登记。登记记录的内容包括登记时间、存栏数量、出栏情况、预防注射、检疫情况、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山兽医在预防注射、产地检疫和定期检查时登记和填写,并由畜主签名核对。生猪户口簿一式二份,一份出农户保管,一份由包片兽医保管。生猪户口簿的建立,对于掌握规模场(户)生猪饲养发展动态,防止漏免、漏检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确保规模场(户)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同时,制定了”五公开服

务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兽医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好生猪免疫接种,并列入站员考核指标。有力地保障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广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品质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涉及到生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重点围绕提高和改善生猪品质推广技术:

1、猪种改良技术:猪的品种直接关系到鲜肉的品昧和风味,我们针对市场对生猪瘦肉率的要求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确定以内三元”杜长嘉”为供沪商品猪种。在杂交组合的选择上,其父本,杜洛克又有很多品系,我们根据饲养对比和鲜肉市场反馈的信息,确定以浙江省农科院种猪试验场的台系杜约克为佳,其杂交商品代在体型外貌和生长性能方面受养殖户的欢迎,其鲜肉色泽、肉品及风味很受消费者的欢迎。2003年,我站补助引进3头台系杜洛克,用于猪种改良:良种公猪(含长白公诸)覆盖面为100%。母本改良也是利用杂种优势的一项关键技术,“长嘉”二元母猪的选留,由县牧医站指导和组织实施选育工作,乡镇兽医站负责在扩繁群中具体统一选留,再安排给农户。其选留方法和技术是:一是母本产仔多,以性能温顺为佳,在3—5胎次中选留母猪:二是选留的母本至少有充分发育,沿腹底线布位匀称的8对奶头,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予选留:三是选取的小母猪体格健壮、匀称,外生殖器良好:四是远留头数是需求母本量的110%以防不育母猪。

2、改进饲喂技术:根据“杜长嘉”商品猪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了统一的营养标准,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剂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不饲唱高铜、高铮日粮,在饲喂方法上适当加喂青粗饲料,控制生长速度;使用药物治疗严格执行休药期,以减少药物残留和提高猪肉品质。

3、推广使用饲壮灵:饲壮灵是一种肉猪肉质改良预混合饲料,把纳米科学和动物营养有机结合,适用于30千克以上的肥育猪。据示范基地和浙江一星饲料集团有限股份公司试验测定表明:饲用后明显改善鲜肉色泽和食用品质,提高风味,降低脂肪和提高瘦肉率。

三、建立和完善监控体系,确保生猪安全供给

制定了《无公害生猪饲养综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生猪生产关键点控制程序》等一系列规程和制定,严格按照海盐县无公害生猪饲养基地的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联动场(户),通过签订产销协议来规范养猪生产秩序,实行统一技术标准,并通过采用奖励措施和违约责任实现利益共享,对生猪抽样进行盐较酸克伦特罗的取样检测,确保畜产品安全:兽医站站员分片负责,做好规模场(户)的生猪户口簿制度和散户阔、防登记制度,在猪种、饮用水水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医防疫、无害化处理和出栏检疫等方面进行全面登记、管理和监控,做到每头出栏商品猪都有据可查:县站加强监管力度,对全镇进行不

定期、经常性的抽查监测,逐步建立“点与面、条与块”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实现以农户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监控。

篇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豇豆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铁岭市露地无公害豇豆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GB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l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NY 5078 无公害食品 豇豆 3 产地环境

无公害豇豆生产的产地环境应符合GBl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的规定。4 栽培技术措施 4.1 栽培茬次 4.1.1 春季栽培

4月末或5月初直播于露地。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上市。4.1.2 夏秋季栽培

6月至7月初直播,8——9月上市。4.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符合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的品种。4.3 播种前的准备 4.3.1 地块选择

应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三年以上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地块。4.3.2 整地施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总量。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三分之二做基肥,氮肥三分之一做基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为主,一般肥力地块每亩2000公斤农家肥加30公斤过磷酸钙和50公斤草木灰,三分之二撒施,三分之一沟施,深翻25 ——30 厘米,然后起60厘米宽的垄。4.4 播种 4.4.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选择有光泽、籽粒饱满、无病斑、无虫伤、无霉变的种子,并进行1——2天的晾晒,严禁曝晒。用0.3%的福尔马林浸泡种子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也可以用0.08——0.1%的钼酸铵溶液浸种1小时,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还可以用种子质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枯萎病和炭疽病。

4.4.2 播种适期的确定

早春10厘米土温稳定通过10℃为春提早豇豆适宜播种期。在铁岭地区露地种植豇豆的适宜播期很长,从4月末到6月末可以随时播种。4.4.3 播种密度

一般为60厘米行距,每6行空1行,穴距33——35厘米,每穴2——3株;秋茬可适当密植,穴距30——33厘米。4.4.4 播种方法

露地豇豆宜采用干籽直播。若浸种,出苗前易烂种,若催芽,出苗前易干芽。如春旱在播种前应灌水造墒或在播种时浇底水,以利种子吸水顺利出苗。豇豆播种时切忌不要浇“明水”。

播种时开沟或开穴深3厘米,按穴距点籽,每穴点籽3——4粒,覆土后适当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发芽。出苗后根据品种特性每穴留苗2——3株。4.5 田间管理

4.5.1 间苗、补苗及中耕

豇豆在基生叶展开时要及时查田间苗、补苗,每穴留苗2——3株,间去多余的苗,如缺苗要进行补种或补栽。

不覆地膜的苗期要中耕2——3次,以利地温回升,改善土壤通透性,为豇豆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行间和穴间中耕可深些,近根部要浅些,以免伤根。中耕同时结合进行培垄。4.5.2 搭架引蔓

当植株5——6片叶时就要及时插架,一般插成人字架或人字花架,人工引蔓上架,使植株均匀分布在架杆上。引蔓宜在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雨后或早晨,茎蔓脆嫩易断。4.5.3 水肥管理

根据豇豆长相和天气情况,一般在开花座荚前以中耕保墒为主,进行适当蹲苗。土壤过于干旱,或植株长势较弱,可在开花前或插架前浇一次小水,并追施提苗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第一花序坐荚后开始追肥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结荚期5——7天浇一水(覆盖地膜的浇水间隔期可适当延长)。高温季节,采用勤浇轻浇,早晚浇水,热雨后浇清水降低地温,雨季注意防涝。每隔1——2次水,追施一次速效氮肥和钾肥。同时,还应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根据需要可用0.2%磷酸二氢钾加0.1%硼砂和0.1%钼酸铵溶液,或2%过磷酸钙浸出液加0.3%硫酸钾溶液喷施防早衰。在生产中不应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城市垃圾、污泥和有机肥。4.5.4 植株调整

及时整枝抹芽摘心可以节约养分,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性能,调节秧荚平衡。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要及早彻底抹去,以保证主蔓粗壮。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的侧枝都应留2——3叶摘心,促进侧枝形成第一花序。主蔓满架后及时摘心,促进下部侧枝开花结荚。4.5.5 采收

花后12——15天是嫩荚采收适期,采收要及时,初荚期和后期一般2——3天采收一次,盛荚期应每天采收。NY 5078标准采收上市。4.5.6 清理田园

及时将豇豆田间的残枝、病叶、老化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4.6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猝倒病、立枯病、锈病、菌核病、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蚜虫、豆荚螟、茶黄螨、红蜘蛛、潜叶蝇、白粉虱、烟粉虱。4.6.1 农业防治 4.6.1.1 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4.6.1.2 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

深沟高垄栽培,地膜覆盖,适当控制浇水,注意排出田间积水,清洁田园,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4.6.1.3 耕作改制

尽量实行轮作制度。如与非豆类作物三年以上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水旱轮作,如水稻与蔬菜轮作。4.6.1.4 科学施肥

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盐渍化。4.6.2 物理防治 4.6.2.1 诱杀与驱避

垄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害虫,每亩悬挂30块——40块黄板(25cm×40cm),露地栽培铺银灰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4.6.2.2 杀虫灯诱杀害虫

利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诱杀害虫。4.6.3 生物防治

4.6.3.1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4.6.3.2 生物药剂

用1%农抗武夷菌素150倍——2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用100万单位新植霉素粉剂3000——4000倍喷雾防治细菌性疫病,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潜叶蝇等害虫。4.6.4 化学防治 4.6.4.1 锈病

于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20天,或50%多·硫悬浮剂300倍液等喷雾防治,视病情10——15天喷施1次,可兼治白粉病。4.6.4.2 细菌性疫病 于发病初期,用链霉素100万单位兑一壶(喷雾器)水或用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4.6.4.3 炭疽病

于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安全间隔期20天,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安全间隔期15天。4.6.4.4 地下害虫

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灌根;用麦麸5份或秕谷5份煮至三成熟晾至半干,加80%敌百虫0.15份对水30份拌匀,撒于畦内,每亩用毒饵2.5公斤,安全间隔期15天。

4.6.4.8 白粉虱、蚜虫

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4.6.4.9 豆野螟和夜蛾类幼虫

用溴虫腈3.35——5.0克有效成分/亩或茚虫威3克有效成分/亩。

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冷丽芬

篇3:涪陵无公害早熟梨生产操作规程

基地周围5公里以内无污染源;果园大气、土壤、水质条件均应符合无公害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NY5101无公害食品的条件。

(一) 园地以选择土层厚度1m以上, 地下水位1.5m以下、PH5.6~7.2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建园前必须深翻改土, 增施土杂肥和作物秸杆, 以熟化培肥土壤。

(二) 定植前需进行深翻改土, 挖深、宽各1m的条带, 挖土时将表土与底土分开, 每公顷施优质土杂肥75000kg, 多元素复合肥750kg, 并放入部分表土在穴内混匀后踏实。

(三) 苗木选择与处理。苗木主根上有3~5条长度20cm以上的侧根, 嫁接部位愈合牢固平整, 嫁接口以上5cm处的直径0.8~1.0cm, 苗木高度80cm以上, 无病虫害。

(四) 栽植。主栽品种应选择品质优良且经当地试种成功的品种, 授粉品种也必须选择相应的良好组合, 栽植时间可选择11月下旬梨树落叶后到第二年2月萌动前, 在这段时期内, 越早越好。栽植方式采用南北行向, 长方形排列, 宽行密株, 株距1.2m, 行距3.5m。定植时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要交错栽。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的比例以3:1或4:1为宜。苗木栽好后, 要有专人浇定根水。

二、肥水管理

(一) 土壤管理。进行深翻扩穴, 时期以秋季为好, 方法是开半圆形沟或半面开直沟, 宽度80cm, 深50~60cm, 表土、底土分开放, 将表土混合有机肥或秸秆后施入中下部, 底土覆在上层。

(二) 施肥。肥料种类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 混入适量的氮、磷、钾肥和生物菌肥, 如过磷酸钙、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等。

基肥施入时间为秋季采果后至翌年发芽前。结合深翻土壤, 在树冠外缘挖深、宽各30~40cm的条状或放射状沟, 每年在行间、株间轮换挖沟施入。成年大树按每结1kg果施入腐熟优质有机肥1~2kg, 盛果期梨园每666.7m2施3000kg以上, 幼树每666.7m2施2000~3000kg。

土壤追肥一般一年3次, 萌芽前15d以氮肥为主, 花后至花芽分化前施多元复合肥, 果实膨大期施磷肥和钾肥。

叶面施肥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使用, 全年4~5次, 一般生长前期2次, 以氮肥为主, 后期2~3次, 以磷、钾肥为主。

三、整形修剪

(一) 整形方法。采用“Y”字形树形, 整形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苗木栽植后在50~60厘米处定干。

方法二:苗木栽植后, 在基部土壤上立一支柱, 在苗干50cm左右高处, 将苗木按树形要求拉向行间, 作为第一主枝, 并进行适当的短截。

在进行“Y”字形树形整形时, 要注意以下事项:1、定干高度要适宜。2、注意主枝的开张角度和延伸方向, 主枝开张角度在60°左右时, 能保持主枝前后生长势的平衡。

(二) 修剪时期。梨树宜进行冬剪和夏剪。冬季修剪是从落叶后到翌年春季萌芽前的修剪。夏季修剪是从春季萌芽后到落叶前整个生长季节内的修剪。

(三) 修剪方法。对当年生枝根据其发展空间适当短截, 刺激壮芽萌发, 促发旺枝, 促进结果。

对多年生枝短截 (回缩) 减少母枝总生长量, 促进后部枝条生长和潜伏芽萌发。对结果枝组及时回缩, 可以防止结果部位外移。此外还应疏除徒长枝和过密枝。

四、花果管理

(一) 放蜂或人工授粉。花期在梨园放蜜蜂, 让蜂传播花粉, 使梨花充分授粉, 提高坐果率。在铃铛花期, 用混合梨花粉进行人工授粉。

(二) 疏花、疏果。疏花于花序分离至初花期进行, 每隔20cm留一个花序, 每个花序保留2~3朵边花。疏果于花朵开放后30d内完成, 按叶果比30~35:1进行疏果, 每个花序留1个果, 疏除小果、畸形果、病虫果、伤残果, 保留个大、果形好的下垂边果。

(三) 套袋。套袋时间为谢花后20天左右, 采用优质梨果专用双层纸袋, 可以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防治病虫危害和减少农药污染。

五、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梨树病虫害的防治要实行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 生物防治为核心, 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 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一) 农业防治。采取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翘裂皮、翻树盘、地面覆盖秸秆、科学施肥等措施抑制病虫害发生。

(二) 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 采取糖醋液、树干缠草绳和黑光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三) 生物防治。人工释放赤眼蜂, 助迁和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 土壤施用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 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

(四) 化学防治。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农药, 尽量减少施药数量和次数, 严格遵守施药到采收的间隔时间。

1、病害防治:早熟梨的主要病害有梨黑星病、梨锈病、梨轮纹病。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梨叶片和果实, 受害部位形成黑色星芒状斑点。冬季, 彻底清扫梨园, 掩埋或焚烧枯枝落叶和病果, 以消灭病菌来源。多施有机肥, 提高树势, 增强抗病能力。选用甲基硫菌灵、世高、代森锰锌等进行防治。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病菌在桧柏类植物上越冬。因此, 梨园内和周围5公里禁止种植桧柏类植物, 使病菌无法越冬。可于花前、花后在梨树上各喷一次1:2:200倍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也可使用粉锈宁1200~1500倍进行防治。

2、害虫防治:主要害虫有梨木虱、梨害螨、梨二叉蚜、梨小食心虫、黄粉蚜、茶翅蝽、介壳虫。梨木虱主要危害梨树嫩芽和幼叶。休眠期, 刮除枝干上的老翘皮, 彻底清扫果园杂草和落叶, 消灭越冬成虫。萌芽前喷一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其它季节可使用2%阿维菌素2000~3000倍等进行防治。梨小食心虫以幼虫危害梨果实。发芽前, 刮除树干上的老翘皮, 消灭越冬虫体。成虫发生期用性诱剂和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幼果期, 果实套袋, 防止成虫向果实上产卵。发现虫果及时摘除, 拣拾落果带出园外集中处理。

六、采收

采收前应对梨果实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确保梨品质符合无公害食品质量要求。果实颜色变化、果实肉质变化呈现本品种特性时即可采收。在采收时应选择晴朗天气, 在早晨露水已干、气温不高时进行。采收的方法宜用手工小心采摘, 轻采轻放, 及时剪取果柄, 以防扎伤果实。

七、分级与包装

篇4:无公害尖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关键词:尖椒;技术;操作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33-1

1 生产场地的选择

选择空气、水质、土壤等无污染地区,蔬菜生长区没有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必须限制在国家规定含量以下,如汞、镉、砷、铬及油的含量。灌溉用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为保证水质稳定,尽量使用地下水。

2 品种的选择

要选择对辣椒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有较强抗病性、耐病性的品种。尖椒类型:中椒六号、9515、9723等品种。甜椒类型:中椒四号、沈椒四号、农大40等品种。

3 播种育苗

3.1 播种期

日光温室栽培播期为11月下旬;大棚栽培播期为1~2月。

3.2 播种量

每亩本田用种0.1公斤左右,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为0.03~0.05公斤。

3.3 浸种催芽

将55℃的热水倒入种子中,边倒边按顺时针方向搅动15~20分钟,当水温降至30℃以下后停止搅动,浸种8~10小时,然后在25℃~30℃的环境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1~2次,3~4天即可发芽。

3.4 适时播种

先用废炉渣育子苗。播前平整床面,用温水打足底水,然后在床面上撒一层薄土再播种。播后覆土1厘米,再覆盖地膜,当小苗80%出土时揭去地膜。

3.5 移苗

当真叶2片左右时分苗到营养钵中,尖椒每钵双株,青椒每钵1株,营养面积为8×8厘米。营养土中腐熟鸡粪(或马粪)与阳土的比例为2∶l,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0.3公斤尿素,3公斤过磷酸钙。分苗后2~3天内以保温保湿为主,缓苗后及时浇一次缓苗水。

4 苗期管理

4.1 温度管理

出苗前温度保持在28℃~30℃,子叶出土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3℃~30℃,夜间保持在15℃左右;移苗后为促进缓苗,白天温度保持25℃~28℃,夜间不低于20℃,缓苗后白天温度在23℃~25℃,夜间12℃~13℃。定植前一周进行低温炼苗,采取适当控制水分和加大通风量的方法。

4.2 水分管理

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一般在播种前和分苗时浇足底水,其他时间视情况而定,如叶片出现萎蔫时酌情浇水。炼苗期间不浇水。辣椒的壮苗标准是:日历苗龄为80~85天,生理苗龄为株高20厘米左右,12~14片真叶,茎短粗,现大蕾。

5 合理轮作,整地施肥,棚室消毒

合理轮作是进行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措施,既能调节地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又能对病害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入秋前深翻整地,把土中的病菌、害虫翻到地表,经阳光烤晒,起到杀菌除虫的作用。春季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每亩施腐熟的大粪和腐熟的鸡粪混合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50公斤,硫酸钾5公斤。施肥方法为开沟深施,以避免污染环境,三分之一深施,三分之二撒施;或施用无公害蔬菜生产专用肥。每亩施用量为100~135公斤,或施用珲春绿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生态肥B型,每亩施用量为20~25公斤,但在不同生长时期要进行追肥。将肥料与田土充分混合后做畦,畦高10厘米,畦宽100~120厘米,上覆地膜,有条件的可在膜下畦中央铺滴灌带,通过膜下灌水和采用滴灌系统以降低空气湿度。定植前要清洁田间枯叶、杂草,达到减少病源、虫源的目的,同时进行棚室消毒,在定植前一周进行,每亩用1公斤硫磺粉、敌百虫0.5公斤、锯木屑0.5公斤,分几处放在铁片上,下边烧炭火进行熏烟处理,密闭24小时后放风至无味。

6 适时定植

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定植。德惠市地区定植日期一般为日光温室2月中下旬,大棚4月上旬。定植要选择连续阴天后的第一个晴天进行,一畦双行,行距50~60厘米,株距25~30厘米。

7 田间管理

为减轻病害发生,要合理调控温度、光照和水分,创造一个适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长环境。

(1)温度管理定植后缓苗前以保温为主,不通风,白天温度应保持25℃~28℃,夜间为20℃。缓苗后,白天温度应保持22℃~25℃,夜间为15℃~18℃,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会引起落花落果。(2)水肥管理除浇定植水和缓苗水以外,还要控制浇水追肥,门椒长到直径3厘米大小时结合浇水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随水追施腐熟大粪2000公斤。此后每隔6~8天浇一次水,每浇2~4次水进行一次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每次追肥、灌水后要及时通风以排除潮气,防止氨气中毒。(3)植株调整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辣椒坐果率。进入盛果期后,要剪掉过密的叶子,摘除老叶、病叶、黄叶,以保证通风良好。

8 病虫害防治

要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进行防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化学农药以粉剂和烟剂为首选,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

篇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一、环境与工艺

猪场生产区应建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建在生产区的下风或侧风处,场区净道 与污道要分开,要实施“单元式”或“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猪舍要冬季保暖,夏季隔热,通风良好,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二、引种

应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应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三、饲养条件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5032的要求。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应配置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GB8471要求,禁用高铜、高锌口粮。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兴奋剂、镇定剂、激素类。使用含在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不使用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饮水—应保持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5027的要求。免疫—猪群免疫应符合免疫要求。免疫用具应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

兽药使用—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使用要符合NY5030的要求;育肥后期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应严格执行停药期。种猪必须用药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淘汰猪出售。

四、卫生消毒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030的规定。

消毒方法—包括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熏蒸消毒、紫外线水表、喷撒消毒。

消毒制度①环境消毒:每2—3周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大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②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走。③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用喷雾消毒。④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针管等进行消毒。⑤带猪消毒:可用0.1%新清尔灭,0.3%过氧乙酸。

五、饲养管理

人员—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不得从事养猪工作,场内兽区不准对外治疗,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饲喂—饲料每次添加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养污染腐烂,转群时要体重大小强弱分群,饲养密度要适宜。每天打扫猪舍卫生,观察猪群健康状态。

六、病死猪处理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按GB16548进行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诊冶。

七、废弃物处理

猪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业用肥,污水经发酵沉淀后方可作液体肥使用。

八、资料记录

认真做好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日常生产记录。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饲料要有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记录;兽医人员要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各项记录最少保存2年。

九、监测

篇6: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1.1

中文名称:次氯酸钠消毒液

1.2

汉语拼音:Cilvsuanna

Xiaoduye

产品概述

2.1

型号:5%次氯酸钠消毒液。

2.2

规格:5L

2.3

性状:浅黄色清澈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无分层沉淀。

2.4

有效期:12个月。

配方

3.1

基准配方

5%次氯酸钠消毒液:

次氯酸钠水溶液:10%次氯酸钠水溶液(含有效氯10%)

氢氧化钠:试剂级

稳定剂:试剂级

配制成1L

3.2

标准批产量处方

5%次氯酸钠消毒液:

次氯酸钠水溶液:10%次氯酸钠水溶液(含有效氯10%)

氢氧化钠:试剂级,调节Ph至12

稳定剂:试剂级

配制成1000L

3.3

非标准批产量配方

非标准批产量处方的计算方法:

生产过程中应尽量按照批处方进行安排生产,如果按照批处方安排生产有困难时,应按批处方标准进行增减,计算公式如下:

非标准批配方中原料的用量(kg)=P×Yb

÷1000

式中:

P=计划投产的批产量(L)

Yb=基准配方量(g/L)

工艺流程

二级反渗透、过滤

饮用水

透析用水

原料

称量☆

配液☆

过程产品检验

PE桶◇

灌装☆

封口◇

包装材料

包装

成品检验

入库

合格出厂

☆:为关键工序

◇:为特殊过程

万级洁净生产区

一般生产区

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控制参数

5.0

准备

5.0.1操作之前先准确滴定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的含量,根据生产计划确定为初始投料量Q0。

5.0.2.根据含量换算关系,配制有效氯含量为X0=5%的溶液需要添加纯水量Q1。

5.0.3检查反应釜各个阀门管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5.0.4投料前需要用纯化水涮洗反应釜2—3遍

5.0.5根据生产量换算出稳定剂等辅料的量,Q2,Q3,Q4.......,准备好稳定剂等其他辅料。

5.1

称量配料:

5.1.1

称量设备:

5.1.1.1

型号:

BCSS-15

电子秤

5.1.1.2

最大称量:150Kg

最小称量:0.2Kg

分度值:0.01Kg

5.1.2

依据生产指令,称取原料,核对其厂商、品名、批号、数量等。并由操作人和复核人在记录上签字。

5.2

配液:

5.2.1

设备

5.2.1.1

型号:TCJH-5000L配液罐

5.2.1.2

公称容积

5000L

搅拌功率

1.1KW

转速

82rpm

5.2.2

配制:

5.2.2.1将冷水打入反应釜壳套内,使反应温度控制在2-8℃。

5.2.2.2将次氯酸钠溶液Q0准确投入反应釜内,再加入纯水Q1量

5.2.2.3再将稳定剂Q2,Q3,Q4等依次投入反应釜内,封闭反应釜,开动搅拌器搅拌。

5.2.2.4搅拌半小时后,取样品3组,测定有效氯的含量,求取平均值X1。测量样品的Ph三次,求取平均值Ph1,对照产物Ph0=12。用NaOH调节反应液Ph。

5.2.2.5对照X1与目标有效氯X0,误差在1%之间,则生产过程完成,反之则需要继续搅拌。每10分钟取样一次。

5.2.2.6在搅拌的同时,将配制好的消毒液经三级过滤器循环2分钟后,取灌装头滤液进行过程产品检验,停止搅拌和过滤。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再过滤并灌装。

5.2.3过滤器分别为:

一级过滤器:钛棒,规格3µm-300-罗纹

二级过滤器:聚砜(HPS)滤蕊,规格0.45µm-20“-222/翅片

三级过滤器:聚砜(HPS)滤蕊,规格0.22µm-20“-222/翅片

5.2.4

质量检验:按照《过程产品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应符合规定。

5.2.4.1反应过程控制重点

温度、过程终点的判断,调Ph,投料的准确性,反应时间的控制。

5.2.4.2反应的安全性

投料注意防护,不要接触原液,注意通风,取样注意安全。

5.2.4.3过程检验

测定有效氯的含量,测量Ph值。

5.3

桶消毒:

5.3.1

领取包材:依据生产指令,领取塑料桶、桶外盖、泡沫垫和铝箔封口膜,核对其品名、规格、数量等,并由操作人和复核人在记录上签字。

5.3.2

桶清洁:脱去外包装,把桶经传递窗递入洁净区。

5.3.3

桶消毒:

5.3.3.1

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为40克/小时,工作电流2.2A,压缩空气压力为0.4MPa。

5.3.3.2

将桶分别摆放在操作间的臭氧出气口的支架上;

5.3.3.3

将桶盖盖朝上摆放在周转筐内,放在操作间;

5.3.3.4

将泡沫垫散放在周转筐内,放在操作间,关好门;

5.3.3.5

开启臭氧发生器开关,设定消毒时间30分钟;

5.3.3.6

衰解10分钟。

5.3.3.6

将消毒后的塑料桶盖好盖后传至灌装室。

5.4

灌装:

5.4.1

设备

5.4.1.1

型号:ZDHY-8蠕动泵式灌装机

5.4.1.2

灌装头数:4头

5.4.2

铝箔封口膜:用75%的乙醇擦拭一遍。

5.4.3

灌装:按照《灌封岗位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5.4.3.1

调整好传送带塑料桶停止位置。

5.4.3.2

调整好灌装机装量,装量不得低于标示装量。

5.4.3.3

启动灌装机,进行灌装操作。灌装过程中,每隔20分钟连续称量4桶重量,并记录称量结果。根据重量差异波动情况,随时调整装量,使灌装后的桶装量始终符合标准要求。

测定方法:

(1)称量空桶重量:由于桶之间重量差异较小,可随机取空桶10个,分别称定重量,计算出平均重量,作为每个空桶的重量。

(2)确定灌装后液重量合格范围:不低于标示装量。计算方法:用标示装量的100%~105%乘以消毒液相对密度,分别加上空桶的重量作为灌装后成品重量合格范围。

(3)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或怀疑桶的重量发生变化时,应重新称量空桶重量,并根据称量结果重新确定灌装后液重量合格范围。

5.4.4

封口:

5.4.4.1

设备:GLF-1900电磁感应封口机

5.4.4.2

封口时间1.5秒

电压:220-240V

5.4.4.3

灌装后的桶立即用镊子将铝箔封口膜放在桶口上,用电磁感应封口机封口。

5.4.5

旋盖:封口后,用防伪盖将桶口盖严、拧紧。

5.4.6

检漏:将灌装后的桶口朝一侧,倒放于灌装台上,用手按压上面2秒钟,桶口处无液体渗漏为合格。

5.4.7

物料平衡计算:

成品率=实际产量(桶数)÷[配制总量(L)÷平均装量(L)]×100%

N1

÷[

M1

M0

L]

×100%=

5.5

外包装:

5.5.1

核对物料:依据生产指令,领取包装物料,核对其品名、型号、批号、数量等。并由操作人和复核人在记录上签字。

5.5.2

印字:标签按规定打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5.5.3

包装要求:每桶贴1张标签。

5.5.4

过程质量检查:

5.5.4.1

标准要求:标签打印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数字正确,字迹清晰;标签位置中间、方向正,收缩膜平整。

5.5.4.2

检查方法:目测。

5.5.5

包装后的成品入库待检。

5.5.6

待检产品经成品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5.5.7

物料平衡计算:

过程产品:

领取桶数=使用桶数+退回桶数+破损桶数

标签:

篇7: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作者:杜敏婉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6期

摘要: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涉及小麦的产地环境选择,生产过程,包括种植、生产过程、收获,产品质量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生产标准。

关键词:小麦 无公害生产 技术规程 标准

1、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环境的优化选择

1.1 适宜的环境条件

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远离主要交通干线,周边2km内没有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土壤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 适宜的生态条件

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选择在小麦的主产区,种植区土壤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结构,具备获得高产的基础。主要包括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分,通气性与保水性能良好。在无公害小麦生产中,为获取较多的无公害产品,应选择耕作层深,容重和盐含量较低,全量养分和有效养分高的土壤.2、品种类型

2.1 品种选用

根据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选用丰产性好,品质优,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河南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可选用豫麦

34、豫麦

47、豫麦50、郑麦9023等新品种。

2.2 种子处理

选用经国家和省种子审定部门通过并符合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种子。播前要精选种子、晒种,筛掉小、秕粒;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要保证不低于95%。

3、整地

3.1 前作物收后要尽早浅耕灭茬,深度10-13cm一次。

3.2 播前10-15d趁合墒浅耕,深度10-13cm,耕后收墒。此后,有雨耙耱收墒;连旱无雨,表墒严重不足,碎土、提墒和保墒三结合,实行耙、耱、压连续作业。

3.3 地下害虫严重田块,播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

土壤处理:在地下虫危害严重(特别是吸浆虫)地区,一定要在整地前施药,每亩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3-5kg进行土壤处理。

4、施肥

4.1 施有机肥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7500-45000 Kg(每亩2500-3000Kg),三分之二,随深翻入土壤,三分之一播前浅耕时溜施。

4.2 原农家肥和化肥结合施用时,以每公顷22500-30000Kg(每亩1500-2000 Kg)农家肥与72-102 Kg(每亩4.8-6.8 Kg)的五氧化二磷混合耕翻施入,或15000-22500 Kg(每亩1000-1500ICg)农家肥与90-120 kg(每亩6-8 kg)纯氮浅耕时施入。坡地每亩施农家肥为15000 kg(每亩1000 Kg)以上,纯氮75 Kg(每亩5Kg),五氧化二磷90 kg(每亩6 Kg),犁地时一次作基肥施入犁沟。

4.3 种肥拌种用氮化肥用量,一般每公顷纯量不超过7.5-15 Kg(每亩0.5-1.0 kg)。用尿素拌种。播种层土壤含水量不足16%应避免拌种。

5、播种

5.1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

5.2 播种期:冬性、半冬性品种10月10日-15日播种,弱春性品种10月15日~25日播种,若播种推迟,应采取种子催芽、适当加大播种量等措施予以弥补。

5.3 播种量:播种前要根据土壤地力、水肥条件、品种特性和播种期而确定。在适宜范围内,早茬的品种每hld播量75kg-90kg。中晚茬的品种,每hm2播量90kg-120kg。

6、管理

6.1 秋冬管理:目的是增蘖、促根、育壮苗,安全越冬。

6.1.1 保苗:播后地面发生板结,应轻耙破板,及时查苗补种。

6.1.2 控旺:遇播期过早、水肥充足,发生苗稠旺长,及时采取镇压、耙麦或浅中耕。

6.1.3 追肥:对基、种肥不足,分蘖期麦苗明显瘦小发黄的田块,争取追一次速效氮肥,促弱扶壮越冬:

6.2 做好春季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害

6.2.1 田间除草。免耕田播前10天用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和播后芽前化学除草。拔节前杂草重的田块实行中耕除草,对长势弱的麦田追施一次拔节肥一般亩施尿素3-5kg。

6.2.2 病虫害防治。苗期至孕穗期注意锈病防治、抽穗期用药防治赤霉病及灌浆期防治蚜虫。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要选用无公害农药,二要做到用药剂量准确,施药时期恰当,收获前30天不得再施用农药,收获前20天不得再施用氮肥和根外追肥。

在小麦病虫草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使用是导致小麦产品容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保证小麦产品的无污染,化学药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进行,且各种农药空瓶等废弃物都集中深埋。

6.1.5 灌水

小麦3叶至分蘖期灌水,做到1次灌足。拔节孕穗期是否灌水,可视旱情而定。

7、收获

小麦蜡黄收割,收割干净,不掉穗、不掉粒,籽粒损失小。割茬低而整齐,可减少籽粒损失,且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播种和生长。

8、产品质量

篇8:代料香菇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产地环境

无公害香菇要求环境空气清新无污染, 水源卫生、方便, 场地周围清洁, 远离畜禽圈舍、粮仓、饲料库、厕所和垃圾场的农田或院落, 并符合农业部发布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N/T391—2000) 》要求。

2无公害栽培措施

2.1菇棚建造

菇棚建设应根据场地情况和菇农家庭条件而定, 规格可大可小, 形式可采用层架式, 也可在地面排棒出菇;大棚宽6m, 中间高度2 m, 棚弓架可采用钢管、复合材料、钢筋水泥、竹木材料, 罩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或薄草帘;棚两头垒砖墙, 留门窗。菇棚每料收获结束后均要曝晒消毒60 d以上。

2.2原料质量要求

符合《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099-2002) 》。

2.2.1主料。木屑、辣椒干 (粉碎成粗糠状) 、玉米芯 (粉碎成小颗粒状) 搭配棉籽壳等。要求新鲜、干燥、清洁、无虫、无霉变、无异味[1]。

2.2.2辅料。麸皮、玉米粉。要求当年新鲜、干燥、无虫、无霉变和异味。

2.2.3化学添加剂。磷酸二氢钾、石膏粉、石灰等。

2.2.4水。井水、河水, 并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

2.2.5菌种。从专业菌种场或研究院、所购买。

2.2.6农药。敌敌畏、多菌灵、气雾消毒剂、苦参碱杀虫剂。敌敌畏、多菌灵主要用于环境除虫、消毒;气雾消毒剂用于接种室消毒;苦参碱杀虫剂为中药杀虫剂, 驱杀虫、螨效果好, 无残毒, 出菇期杀虫。

2.3菇棚环境消毒

在接种或料进棚前3~6 d对菇棚内外环境打扫清洁卫生和除虫、消毒处理。将敌敌畏100倍液、多菌灵500倍液混合均匀, 用量为0.2 kg/m2, 向棚内外全面喷雾, 然后闭棚杀虫、灭菌24 h以上。排除毒气后进行栽培操作[2]。

2.4栽培操作技术

2.4.1原料配方。木屑80%、麸皮16%、玉米粉4%、磷酸二氢钾0.2%、水 (加石灰至p H值12) , 料水比为1∶1.1。玉米芯 (粉碎成小颗粒) 60%、木屑15%、麸皮15%、玉米面8%、蔗糖1%、石膏粉1.5%、水 (加石灰至p H值12) 料水比为1∶1.1。应注意的是配方可任意选择, 但不得加入化学杀虫剂、杀菌剂及违禁添加剂。

2.4.2拌料。原料按配方称好后按先多量后少量的顺序倒成圆锥形, 干翻几遍至均匀, 将磷酸二氢钾和蔗糖等化入水中拌入料中, 再湿翻2遍至所有料粒被水分均匀湿润, 以手握指缝有水但掉不下为宜 (含水量60%~62%) 。

2.4.3塑料袋规格和装袋。具体如下: (1) 内袋规格。袋宽15~17 cm, 长55 cm, 厚0.05 cm。因品种选定袋型, 小菇形品种用窄袋, 大菇形品种用宽袋;外套袋宽16~18 cm, 长60 cm, 厚0.01 cm左右。常压灭菌的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的用聚丙烯塑料袋。 (2) 装袋。先将塑料袋一头扎紧成死结, 每8人一组用装袋机作业, 一人上料, 一人递袋, 一人装袋。袋要装紧实, 以大人坐压后稍扁为宜。将袋口折弯扎紧。 (3) 套外袋。将装好的内袋用毛刷扫凈外壁, 套外袋活结扎口。应注意的是, 热天拌料、装袋到进灭菌灶必须在4 h内完成。冷天可适当延长[3]。

2.4.4灭菌。常压灭菌的, 将装好的料袋整齐摆放在灭菌灶内, 边装边烧火, 装毕关闭灶门, 大火猛烧, 须在4 h内达到100℃以上 (冒大气) , 连续保持18 h以上。高压灭菌的, 121℃维持4 h以上。

2.4.5出灶、冷却。灭菌完毕, 闷灶3 h后逐步打开灶门抢温出灶, 迅速将料袋搬入经卫生处理的接种间码垒整齐, 点燃气雾消毒剂, 用量为4 g/m3。

2.4.6接种。具体如下: (1) 接种要求。接种人员进操作间前要换洗干净衣裳, 剪短指甲, 用肥皂洗净手脸。就位后用75%酒精擦手, 戴口罩和胶皮手套。每5人为1组, 1人供种、搬垒料袋, 2人解外袋口、递袋, 2人扎洞接种。供种人员应提前将选好的优质菌种用配好的1∶800倍高锰酸钾液、新洁尔灭、来苏尔液等消毒水进行袋 (瓶) 外壁表面消毒, 然后搬入接种间使用。 (2) 接种方法。先用经消过毒的利刀片划开菌种袋或揭开瓶口盖取掉上部老菌块和周围菌皮, 递给接种人员;接种人员先将递上的料袋在经消毒的接种案上摆好, 将内袋小心抽出, 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直径1.5 cm的铁或木锥在袋面均匀分布扎4只深达3 cm的洞, 紧接着掰一块比洞口稍大的种块塞进洞中, 迅速套好外袋, 松扎袋口, 码垒起来。整个过程中各工序人员之间要密切配合, 速度要快。全部接种完毕后开门窗透气, 打扫卫生。当料温降到30℃以下开放式接种[4,5,6]。

2.4.7发菌管理。将接好种的发菌袋就地或移入发菌地按“井”字形摆垒避光发菌, 每层4袋, 温度高时垒3层, 温度低时垒6层为宜。第3天以后开始检查, 以后每5~7 d检查1次, 发现问题袋及时拿出重新灭菌处理。接种口菌丝发至直径6 cm时及时脱掉外袋, 并用钢针在菌落中心附近刺孔透气和重新整理堆形, 每层3袋;菌丝直径达10 cm时可将发菌袋按三角形垒起。

2.4.8转色管理。菌袋发满10 d以后开始进行温差、光照刺激。白天给环境蓄热增温, 次日凌晨开门窗降温, 连续几天袋面形成棕红色菌皮时即可。

2.4.9浸袋催蕾。将转好色的出菇袋再用粗钢针扎洞放气后浸入清水中20~24 h, 捞出立于菇棚旁, 根据温度情况盖塑料薄膜和草帘养菌。18℃左右7~10 d可见菇蕾顶起。此时将袋按间距10 cm斜靠 (铁丝上) 或平摆 (床架上) 排场。

2.4.10出菇管理。用锋利小刀在有菇蕾处划开薄膜放菇, 增加空气湿度、温差、通风换气和光照。鲜销菇出菇环境湿度应大, 以90%左右为宜;花菇出菇环境应干燥 (45%以下) , 温差要大。以后每出毕1茬菇浸袋1次, 浸袋时间逐次减少。

2.5病虫害防治

经常保持栽培场地内外环境卫生, 门窗钉纱网隔离虫源。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搬出处理;发生虫害 (螨) 危害, 结合浸水按1‰配入苦参碱杀虫剂防治。

2.6采收

当菌盖长大、菌幕开裂、顶圆而未完全展平时及时采摘。方法:手捏菇柄基部带少量培养基拿下。将菇柄按要求剪去多余部分, 按大、小分类送市场或加工。

参考文献

[1]方可武, 方忠王.香菇生产当前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食用菌, 1994 (1) :5-8.

[2]刘德云, 汪山鹰.香菇生产开放式接种技术初探[J].食用菌, 1998 (3) :27.

[3]王传福, 郑明立, 陈文予.河南省香菇生产发展概况及思考[J].中国食用菌, 2010 (3) :57-59.

[4]王绍生.香菇生产中后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7) :120-121.

[5]张永民, 刘文晖, 郭来民.香菇生产中应重视的几个技术环节[J].食用菌, 2013 (5) :34.

篇9:无公害青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关键词:青椒;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39-1

1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1)前茬为非茄科蔬菜。生产基地应远离工厂、医院、公路主干线等污染源,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的地区。(2)危险物的管理。有毒、有害的化学产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应存放在温室内。农田灌溉用水质量也应符合GB 5084规定。(3)农药肥料使用要求。农药使用应符合DBl3/T 453规定。肥料施用应符合DBl3/T 454规定。(4)产量指标。本规程的甜椒产量指标为5000公斤/亩~6000 公斤/亩;尖椒产量为3000 公斤/亩~4000 公斤/亩。

2 技术措施

2.1 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寒、耐热、抗病、肉厚色浓的优良品种,如农发,京甜二号、三号,中椒四号,中椒七号,中椒六号,农蕾系列,海丰系列;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3规定。

2.2 种子处理

用两份开水对一份凉水,水温55℃温汤浸种,水为种子体积的5倍:把种子倒入并不断搅拌,恒温10分钟;当水温降至30℃左右时停搅,继续浸泡12小时,漂去秕籽。催芽温度控制在20℃~28℃,每天漂洗一次,脱水变温处理。

2.3 营养土配制

床土要用3年以上没种过茄科的菜田表土,肥料应选用充分腐熟发酵的马粪、圈粪、大粪干等;每平方米播种床土用50%多菌灵和70%甲基托布津1∶1混合药0.008公斤,与床土混合过筛,分苗床土与播种床土要求基本一致。

2.4 播种

有50%的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用药土底铺上盖。

2.5 播种后至分苗前的管理

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18℃~20℃;6~7天可出苗,撒一层细土弥补裂缝,保墒防倒,齐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15℃~20℃。及时间苗,分苗前3天注意进行低温炼苗。

2.6 分苗至定植前的管理

(1)分苗方法。双株分苗,株行距10×10 厘米,先开沟、浇水、摆苗、覆土,也可用营养钵分苗。(2)温度管理。分苗后一周内保持较高温度促缓苗,白天28℃~30℃,夜间17℃~20℃,缓苗后降温防徒长,白天25℃~28℃,夜间15℃~17℃,定植前10天进行幼苗锻炼,白天15℃~20℃,夜间8℃~10℃。(3)水分管理。分苗后至缓苗一般不浇水。以后根据苗床墒情用喷壶来补充水分,要求土壤湿度在70%~80%左右。(4)其他措施。定植前用病毒A1000倍与高锰酸钾1000倍混合喷苗。如在地下分苗,定植前5天一定要围苗。

2.7 定植

(1)整地施肥。定植前结合耕地施优质有机圈肥5000公斤/亩。磷酸二铵50 公斤/亩,饼肥200 公斤/亩,硫酸钾20公斤/亩,做成10 厘米高畦。(2)定植时间。早春大棚一定要在晚霜过后定植。(3)定植密度。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40厘米,依品种特性决定株距,每667 平方米穴数3500左右,一穴双株。(4)定植方法。选晴天上午定值,先摆苗,后浇水,再覆土。(5)定植后的管理。重点是防寒保温促进缓苗,缓苗前不放风,晚揭早盖草苫,白天28℃~30℃,夜间18℃~20℃;缓苗后适当降温,白天25℃~30℃,夜间15℃~17℃,通过揭盖草苫早晚和通风口大小来调节温度和湿度,定植后10天在高垄上覆盖地膜,形成暗沟,便于整个生育期追肥浇水用。

2.8 结果期管理

(1)温度管理。白天26℃~28℃,夜间15℃~18℃。(2)水分管理。要求土壤含水量在60%~70%,前期l~15天浇水一次,浇水要见干、见湿,防止大水漫灌。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浇水要适当缩短间隔天数,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为宜。(2)追肥。当株植长到直径为3~5厘米时,结合浇水第一次追肥,施尿素15公斤/亩,以后每层果膨大时追肥一次,化肥和有机肥交替使用,注意要少量多次。(3)植株调整。及时去掉第一分枝下边的腋芽,摘除老叶、黄叶、病叶,有条件的要进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并且及时进行叶面喷肥。

2.9 病虫害防治

2.9.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农药,辅之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2.9.2防治方法 一是病害防治。①猝倒病和立枯病。在苗床土壤消毒的基础上,苗期严防浇大水和长期低温。对中心病区及时用瑞毒霉0.005公斤/平方米防治。②病毒病。定植缓苗后7~10天用药防治一次,及时防治蚜虫,病毒A500倍、植病灵1000倍、农角链霉素、高锰酸钾1000倍交替轮换使用,同时可加1000倍硫酸锌。③疫病。定植前用25%瑞毒霉或甲双灵锰锌800倍灌根一次,定植后用克露6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或百菌清500倍,喷雾防治,结合浇水用98%硫酸铜灌根。④脐腐病。初花期用0.5%氯化钙100倍液加萘乙酸15天喷一次;或喷绿芬威3号1000倍2~3次,15天喷一次。二是虫害防治。①蚜虫。黄板诱杀或用防虫网,20%吡虫啉1000倍,10天一次,连喷3次。②棉铃虫。生物、物理防治,盛卵期释入赤眼蜂、草蛉、瓢虫等,或杨柳枝、黑光灯诱杀成虫。三是化学防治。天王星溴氰菊酯2000倍喷雾,或辛硫磷1000倍加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以上三种交替轮换使用,在卵乳化高峰期用药,3天一次,共喷3次。

3 收获

采收过程中使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篇10: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一、范围 一.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无公害食品西瓜的生产. 二、产地环境. 无公害西瓜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本汇编中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的要求.

作 者:山东省农业厅质监处  作者单位: 刊 名: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KNOWLEDGE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1:保护地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为了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从产地环境条件、土壤肥力要求和生产技术等方面提出保护地辣椒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作 者:梁继龙  作者单位:甘肃省正宁县蔬菜生产工作站,甘肃正宁,745500 刊 名:中国园艺文摘 英文刊名:CHINESE HORTICULTURE ABSTRACTS 年,卷(期):2009 25(2) 分类号:S6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   保护地   辣椒   栽培技术  

篇1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第一条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禁止脱岗,禁止与生产无关的一切活动。

第二条 认真执行岗位安全操作细则,防止刀伤、碰伤、棒伤、砸伤、烫伤、踩膜跌倒及身体被卷入转动设备等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 开机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对转动设备,应确认无卡死现象、安全保护设施完好、无缺相漏电等相关条件,并确认无人在设备作业,方能启动运转。启动后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

第四条 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禁止无证操作。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开机时必须注意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挂上故障牌。吊机操作者作业时要避开重物,禁止乱摔、乱碰斜吊重物等野蛮操作。

第五条 不准超高、超重装运钢材原料,不准超高准放物料,防止倾斜倒塌伤人。

第六条 按章作业,有权拒绝上级或其他部门的违章指令,并可在向直接上级报告无效后越级向上反映。

第七条 搞好岗位安全文明生产,认真贯彻“十字操作法”,发现隐患(特别对因泄漏而易引起火灾的危险部位)应及时处理及上报。及时清理杂物、油污及物料,切实做到安全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篇1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盘菜生产基地环境, 栽培技术, 采收、包装和贮运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GB/T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5009.188蔬菜水果中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的测定;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生产基地选择

3.1产地环境

基地远离工业区, 无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及病源微生物污染, 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质量应符合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

3.2土壤条件

应选择土层深厚, 排灌方便, 土壤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为好, 有利盘菜块根生长发育, 使种植农户获得较好产量、品质及效益。

4 栽培技术

4.1适时播种, 培育壮苗

播种期在9月上旬 (白露期间) 。苗床应选择排水良好的新垦沙壤地或山地红壤土, 忌老菜地育苗。667m2大田需苗床面积10m2。施腐熟牛猪粪50kg、火烧土50kg, 耙入土中, 整平畦面, 做成连畦带沟宽1.5m, 沟宽0.3m, 畦高0.25~0.3m。667m2用种量10g, 播后采用火烧土盖种, 盖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而后在畦面上覆盖一层厚稻草, 再浇足水。播后3天内, 每天早晚浇水1次 (根据气候而定) 。第3天种子发芽露尖后适量撤去厚稻草, 稀疏留下一些稻草, 保持土壤湿润, 干旱时每天淋水1次, 每隔3天施1次腐熟稀薄人尿, 促进幼苗生长。在幼苗生长期间, 注意间苗和防治病虫害, 苗龄35~40天。壮苗标准:要求子叶平展, 茎生叶对称而舒展, 肉质根直径1~2cm, 未受病虫残害。

4.2施足基肥, 整地作畦

定植前667m2撒施腐熟的厩肥1000~1500kg、火烧土5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镁5kg、硫酸锌2.5kg、硼砂1.5kg耕耙掺入土中, 然后整成畦高30cm、畦宽120cm、沟宽40cm的畦;畦面开4条长小沟, 按15cm×15cm开穴, 每穴再施入约0.5kg的腐熟牛猪粪或拌入腐熟人粪尿的火烧土, 与土充分混合即可定植。

4.3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

当幼苗有5~6片真叶、肉质根长至直径1~2cm肉球时移栽定植。开斜行, 4行, 株行距30cm×40cm, 每穴种1株, 苗根展开伸直, 不能弯曲, 而肉质根球要露土。667m2植4500~5000株, 植后浇足定根水, 并用稀薄稻草或狗尾草遮盖幼苗, 避免太阳曝晒。

4.4科学施肥, 合理用水

4.4.1幼苗生长期:植后3天, 每天早、晚各浇1次水。第3天幼苗发根成活后, 轻轻扒开稻草或狗尾草, 露出叶片, 植株 (肉质根球) 周围仍然用草遮掩, 肉质根虽然露土但不露天;土壤要保持疏松, 对于露出的细根在雨后和施肥前须中耕除草和培土;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 地不干不浇, 每隔3天追施1次10%稀薄腐熟人尿, 共施2~3次, 尿水可直接浇在根部周围。

4.4.2幼苗团棵期:每隔3天追施1次淡腐熟尿水, 每隔15天在株间浇施腐熟人粪尿1次, 共施3~4次, 前期苗小温度高, 腐熟人粪尿浓度宜淡, 随着苗的生长浓度逐渐加大, 畦面应保持湿润, 干旱要经常浇水。

4.4.3肉质根膨大期:肉质根迅速膨大, 叶片生长转慢, 此期需水需肥量最大, 不宜偏施氮肥, 应增施磷钾肥。每隔10天在株间浇1次腐熟的人粪尿, 667m2用15:15:15硫酸钾复合肥50kg+硫酸钾25kg, 在行间开浅沟施入, 覆盖土后适量浇水;施肥时忌把浓肥溅在植株的叶面上, 以免烧苗。多年的经验证明, 该期增施钾肥, 增产效果明显。氮、磷、钾的比例为1.7﹕1﹕4。

施肥浇水需注意事项: (1) 整个生育期以施腐熟农家肥 (人粪尿) 为主, 少施化肥, 有利于植株生长和肉质根的膨大。 (2) 肥水只能浇在肉质根周围, 不能浇在肉质根上, 否则会造成腐烂死苗。 (3) 整个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 忌干燥忌积水。 (4) 浇肥、水应选择在北风天进行, 南风天土壤和空气湿度大, 浇肥、水会加重病害发生。

4.5病虫害防治

盘菜主要虫害有蚜虫、菜螟 (卷心虫) 、菜青虫、斜纹夜蛾, 小菜蛾、黄条跳甲;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芜菁病毒病、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

立足健身栽培,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选用物理, 生态防治等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手段。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4.5.1农业防治:盘菜生产过程在寒冷的冬季, 病虫害为害较轻, 在不造成危害的情况下, 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 一是可采用人工摘除病虫枝叶、拔除病株等方法;二是采取健身栽培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定期轮作, 平衡配方施肥, 合理密植,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提高抗病虫能力;同时及时清除病株及田埂杂草等病虫源。

4.5.2生物防治: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低毒农药, 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 创造适宜天敌繁殖的环境, 保护天敌;利用和释放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5.3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振频灯诱杀害虫, 设置黄板诱杀蚜虫。

4.5.4药剂防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不应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药剂时, 严格执行GB4285和GB/T8321使用准则。

4.6适时采收

盘菜的采收标准:一般在肉质根充分膨大, 叶色转淡, 开始变为黄绿时采收 (定植后75~90天) 。采收应选择晴天, 挖出块根, 削顶去叶, 晾干外部水分, 去掉附土, 入窖贮存, 窖温1~4℃。

5 包装和贮运

5.1包装

5.1.1规格:包装用纸箱或塑料箱10kg/箱, 纸箱或塑料箱应明确标明无公害标志。

5.1.2标签: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 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 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5.1.3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如塑料箱、纸箱应按产品的大小规格设计, 同一规格应大小基本一致、整洁、干燥、牢固、透气、美观、无污染、无异味, 内壁无尖突物, 无虫蛀、腐烂、霉变等;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 塑料箱应符合相关要求。

5.2贮运

篇14:无公害农产品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西葫芦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措施。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三、产地环境要求

生产基地要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壤肥沃、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空气质量、灌溉用水、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应符合GB/T18407. 1-200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

四、生产技术管理

1.-栽培季节

早春栽培、秋延后栽培、越冬栽培。

2.-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抗病、早熟、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如早青一代、4094、冬玉等。

3.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要求纯度≥90%,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9%。

4.施肥原则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控制氮肥使用,提倡使用商品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粪水和污泥,不施用未经充分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禽粪尿等有机肥料。

5.播种时期

5.1-日光温室越冬栽培:10月下旬播种育苗。

5.2-日光温室早春栽培:12月下旬播种育苗。

5.3-塑料大棚、小拱棚春提早栽培:元月下旬播种育苗。

5.4-秋延后栽培:8月下旬直播。

6.-用种量

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积需种子500克左右。

7.-育苗

7.1-营养土配制

用60%肥沃田园土与40%腐熟厩(圈)肥充分混合,在混合时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三元复合肥或过磷酸钙1千克拌匀。营养土过筛后铺入畦面,或装入穴盘或10厘米×10厘米的营养钵。

7.2-苗床整理

苗床设置在日光温室内,以南北向为宜,床宽100厘米~120厘米,苗床深12厘米~15厘米。整平床面,摆放穴盘或营养钵。冬季育苗可采用地热线提高地温。

7.38--种子处理

7.3.1--浸种(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7.3.2--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20分钟,并不停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继续用温水浸泡6小时,捞出,再用清水掏洗干净后催芽。

7.3.3--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再用30℃的温水继续浸泡5小时,捞出,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催芽。

7.3.4---用清水浸种4小时~5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分钟,捞出,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催芽。

7.4-催芽

将浸过的种子用湿润棉纱布包裹,在25℃~28℃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待种子露白时播种。

7.58播种

播种前将营养土或营养钵或穴盘浇透水,平摆种子,覆盖1厘米~1.5厘米厚的营养土。播种后覆盖地膜,增温保墒,出苗后及时揭除。

7.68苗床管理

播种后,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28℃,夜间12℃~15℃,并适当浇水,同时注意通风,及时防治病虫害。

7.87炼苗

定植前7天炼苗。保持白天温度在25℃~28℃,夜间10℃~12℃。

8.#整地施肥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厩(圈)肥4.3#米~6.3米或禽肥2立方米~3立方米、三元复合肥30千克~50千克。其中2/3撒施土壤表面后,深翻20厘米以上,1/3在种植带内集中沟施。整地做垄,垄宽80厘米~100厘米。

9.#棚室消毒

温棚栽培在定植前进行棚室消毒。每667平方米棚室用80%敌敌畏乳油250毫升拌适量锯末,与2千克~3千克硫黄粉混合,分10处点燃,密闭一昼夜后放风。或采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消毒。

10.#壮苗标准

株高10厘米~12厘米,茎粗0.6厘米~0.7厘米,3片~4片叶时,叶片小,色浓绿,苗龄20天~25天(冬季35天左右)。

11.定植

11.18定植时期

苗龄20天~25天,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即可定植。日光温室越冬栽培:11月下旬定植;日光温室早春栽培:1月下旬定植;塑料大棚、小拱棚提早栽培: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定植宜在晴天下午进行。

12.田间管理

垄上单行定植,株距50厘米~60厘米。可根据情况采用铺地膜等保温措施。定植后浇透水。

12.1#缓苗期

缓苗期不施水肥。保持白天25℃~28℃,夜间15℃~20℃。需3天~5天。

12.28缓苗期至结瓜初期

促根控秧,可轻浇水。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12℃~15℃。

12.38结瓜期

应掌握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白天25℃~28℃,夜间15℃~17℃。当根瓜10厘米长时,可每天10天~15天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每次追施复合肥10千克~15千克。也可进行叶面喷肥。采瓜期,不能施速效氮肥。温棚栽培时棚内温度不应该超过28℃。

12.4#植株调整

保护地越冬栽培采用吊蔓方式,及时调整枝蔓和基部侧蔓、病叶、老叶。

12.5#保花保果

根据生长需要,搞好温湿度调节,改善光照条件,促进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平衡。也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或适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

13.病虫害防治

13.1#常见的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白粉病、病毒病、灰霉病、霜霉病、疫病、蔓枯病等。

13.2#常见的虫害: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

13.3#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13.4#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轮作;进行种子、床土消毒;采用地热线和穴盘育苗技术;膜下暗灌;加强温湿调控;深耕土地,科学施肥;培育壮苗;定植前炼苗。

13.5#物理防治

温汤浸种;采用橙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利用夏季高温天气进行土壤消毒。

13.6#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优先采用生物农药防治。

13.7#药剂防治

13.7.1#农药的使用

严格执行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浓度、次数及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13.7.2#推荐农药

13.7.2.1#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可用多菌灵、霜霉威等。

13.7.2.2#灰霉病:可用腐霉利、灰霉灵、多抗霉素等。

13.7.2.3#白粉病:可用粉必清、烯唑醇等。

13.7.2.4#病毒病:可用植病灵、宁南霉素、盐酸吗啉呱等。

13.7.2.5#霜霉病、疫病:可用杜邦克露、扑霜、霜霸、代森联、丙森锌、锰锌·霜脲、百菌清等。

13.7.2.6#蔓枯病:可用异菌脲、多抗霉素等。

13.7.2.7#蚜虫、白粉虱:可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等。

上一篇:更衣室管理制度2012.12.2下一篇:《剑意四》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