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数学

2024-04-19

三环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数学(共11篇)

篇1:三环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数学

华丰镇中心小学数学组 三环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三环节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华丰镇中心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认真贯彻落实教科研中心的指示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对三环节教学不断摸索,根据教科研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尝试中不断改革和提高,广大教师切实感受到三环节教学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开始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三环节教学实施过程中用新的理念指导着自己教学方式的变革,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不断增强,已经走出了最初的观望、徘徊阶段,开始全身心地投入改革实验之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我校数学组三环节教学改革经验作简单总结。

一、三环节教学改革前期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方法。

自县教科研中心下发三环节教学实施意见以来,我校数学组就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课堂三环节教学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按照三环节教学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但在初期进行这种教学方式的时候,很多老师存在着许多疑惑,比如部分教师感觉课前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对新课知识有了了解,这就减少了新课教学的新鲜感,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能力。还有就是预习的实施和检查,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对于老师设计的预习题,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的检查上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小组长进行检查,而自己检查又显得力不从心,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还有对于限时作业很多老师还不能很好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于是对于课上留下的时间不能满足限时作业的要求,很多时候不能完成。

针对存在的问题,老师们积极讨论研究,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新细则中关于数学预习设计、课中实施、限时作业的要求,同年级老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研讨每个信息窗的预习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出发,精心设计预习题,及时总结,及时改进。对于限时作业的设计,我们从课堂教学的设计出发,要求老师们把课堂讲课时间控制在30分钟,节省出时间完成限时作业。

二、改革中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施,老师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数学三环节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教研组内的互听互评活动,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新的疑惑,比如学生的预习不能很好的完成,大部分学生对于预习题的设计感到无处下手,限时作业明星时间还是不够用,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大多数老师感到一上课就开始检查预习的情况显得不很合适,与上课设计好的导入冲突或者矛盾,因此就觉得上课时的预习检查不知道放在何处,如何进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先是通过教研活动时间组织集体研讨,大家对于自己遇到的问题畅所欲言,集体商讨对策。对于预习,还是精心设计,尤其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些难度稍低的预习题,并在预习的检查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检查并汇报给老师,针对限时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的现象,我们还是在限时作业的设计上下功夫,同年级教师利用备课组活动再次认真研究限时作业题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在题目的量上认真斟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在限时作业的批改上,采用教师改和组长改、学生互相改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题目的完成度和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

三、数学三环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收获

通过开展三环节教学改革,数学组全体教师切身感受到课堂改革带来的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老师们通过精心编写预习提纲和限时作业,增强了对于教材的挖掘能力,因为只有认真分析,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高质量的限时作业和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预习提纲。通过组内的听评课活动,我们从自身学起,学习我们身边的典型,执教观摩课的老师介绍经验,评课老师就课堂提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在这种不断的听评过程中,老师们不断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向三环节教学的基本模式靠拢,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三环节系列教学改革活动,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由初期在教师指导下预习到后来能根据老师制定的预习提纲进行自主预习,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水平和自学能力,也让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有利于课堂上能及时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同时每节新课后的限时作业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效果的检测,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课下的复习和补救。

总之,通过三环节教学系列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档次,也必将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教研力度,借教师素养达标提升活动的东风,不断推动三环节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篇2:三环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数学

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认真落实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宁阳县初中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意见》,切实抓好“课前预习、课堂达标、课后作业”三个教学环节的落实,积极探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前、课堂、课后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让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现就我校“三环节”教学实施做法要求如下:

一、抓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是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2、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乐学”是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会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学会”是促进学生知识与方法的落实。因此,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是检验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检查课堂有效性的途径是进行课堂达标检测。所以,当堂达标要要求学生,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抄袭,不准讨论,教师不予指导,以提高检测的实效性。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做到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及时矫正。

3、课堂教学的成果在于应用,只有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加强课后作业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诊断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巩固与落实,更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具体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预习、课堂达标和课后作业的实施要求

(一)课前预习的实施要求。

1、加强预习指导。留出适当的预习时间,各学科在充分学习研讨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实际的预习办法,定期指导学生实施,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推理,初步形成学习结论、尝试进行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2、优化预习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分解预习问题,设计预习学案或预习提纲,用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或分析,提高预习的实效性。预习任务要具有启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能启迪学生思维;预习任务要具有可接受性,难度不宜过高,较大的问题可分解为几个小问题,便于学生分析解决;预习任务要具有针对性,要针对教学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进行细致设计。

3、强化预习时间。预习必须有时间作保证,要将预习学案或预习提纲提前一天(或一周)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感知教材,梳理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听课的针对性。

4、加强预习交流。要根据学生预习能力、预习水平和理解的深广度的差异,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提高整体预习水平,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5、加强预习诊断。在课前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预习效果,收集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二次备课,修订完善讲授内容,提高课堂授课的针对性。

6、完善预习评价。教师要发挥检查的调控和评价功能,定期检查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努力达到80%的学生完成80%的预习内容。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二)课堂达标的实施要求

1、课堂教学的理念:“以学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以学为主” 即: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全面提高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前,学生按照教师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己看习题、找规律,学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展示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会的学生教没有学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教师应注意两点:(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所谓“当堂达标”,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限时、闭卷进行严格的训练、形成能力。时间不得少于15分种。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究、实践的过程。

2、课堂教学的流程

总结我校近期各教研组根椐自己学科特点设计的模式,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比武,完成后大家再继续座谈研究修改,最后形成本学科的教学模式。通过认真研究总结,结合我校教学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五步教学法

一、实施“五步教学法”的灵魂。

一个字“实”,即有利于学生学会,有利于学生会学,有利于学生乐学,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五步教学法”的宗旨。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享受学习,收获学习,产生探究的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实施“五步教学法”的步骤。

(一)“学”——自主预习

(二)“展”——展示交流

(三)“讲”——精讲点拔

(四)“拓”——反思拓展

(五)“练”——学堂达标

四、实施“五步教学法”的管理要求。

(一)自主预习:

1、类型:“三预习”即学习期预习、周前预习、课堂预习。要树立“凡事贵在坚持”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三预习”

2、要求:

(1)教师通过认真备课编写“预习案”,明确预习任务、引导、设计上要紧扣学生实际,难易适中,活而不难,学生预习和完成约10到20分钟。

(2)教师提前一周将预习案发放到学生中,学生借助“预习案”和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预习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小组讨论交流,并在预习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习掌握;剩余教学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小组评价学生收集共性问题,课代表收集共性问题反馈到任课教师,教师再结合共性问题思考总结,进行二次备课,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究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工作。

(二)展示交流

形式多样,可读、可写、可背展示易点,交流疑点。

(三)精讲点拔

根据预习、检测效果如何精讲点拔,何时点拔,点拔什么内容,教师要把握好“度”,在深度上,要包含三级目标,即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讲联系点,讲关键点。点拔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等,通过知识点的精讲点拔,让学生感悟到方法,思想,达到由点及圆理解一大片的目的。

(四)反思拓展

反思什么,拓展什么,在精讲点拔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内化知识,要融入到知识树中,注意把握好联系点,转化点,探究点,理解的探究侧重于小级设计,让学生在比较,归纳中形成理性思维,文科的探究则可以侧重知识点的集中,类比讲解,总体要精选探究例题,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原则。具体,一课时可以设计三个左右探究问题成例题为宜。探究一侧生于老师讲,学生感悟,探究二侧重老师点拔,学生,侧重学生感悟,老师规范步骤,指导思维达成,探究重层的推进,施上升。

(五)当堂达标

以巩固性知识为主,突出预习,突出精讲,突出拓展,具体要求如下:

(1)典型要多样,题量适中,不能太多,以五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拓考点,具体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6)必须当堂达到80%任务。

五、实施“五步教学法”评价

课程处具体实施,学校抽查,突出“三抓”,每周深入到教师学生。

1、抓备课

(1)有没有预习案(2)有没有对学生评价(看二次备课)

2、抓教研

各教研组要围绕如何预习,如何精讲点拔,如何达标,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以书面形式查教研记录及总结

3、抓达标

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抽测,看学生达标率。

总之,五步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课下课上相结合的教学新概念,是一种假期与平时相结合的大课堂学习观,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真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都有其他模式无法替代的功效。五步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前提是第一环节“自主预习”,同时也是关节环节。所以应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从预习任务的设计、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时间的安排、预习效果的检测等方面要不断完善,不断优化,形成制度,形成习惯,达到自觉。

(三)课后作业的实施要求

1、规范作业时间。根据遗忘规律,每节课都要布置相应的作业,避免学生产生知识缺陷积累。每节课的作业量不得少于10分钟。课堂作业训练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以限时性为主,提高 学生的作业效率。

2、完善课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既要以基础性为主,促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要适当进行拓展,设置一定量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加强作业批改。课后作业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阅,而且要做好作业批阅记录,及时记录和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矫正或补救措施。

4、强化作业讲评。每次作业不论错误多少,都要进行适当的讲评,针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内容,要进行详细讲解,并适当进行针对性训练,诊断学习效果,矫正学习认知。

四、课前预习、课堂达标和课后作业的实施管理

(一)、建立行政调研制度

为加强课前预习、课堂达标和课后作业的管理,建立行政调研制度。调研小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每位教学领导包一个教研组,参与教研组的一切活动,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每周都深入课堂,采用听课、研课等着多种形式加强课前预习、课堂达标和课后作业的诊断与调研,针对问题开展分析研讨活动,确保教学改进扎实有效。

(二)、实行“课前预习、课堂达标和课后作业”的监控制度

1、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行政调研课、预习评估、备课评估、课堂达标评估、作业评估等各项评估制度,强化过程管理。

2、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每学月要对教师的“课前预习设计”、“预习效果”、“课堂达标水平”进行一次普查,每周对“备课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阅进行一次检查评估。随时检查教师的操作情况,结果记入教师考核。

3、课堂达标水平检测。课程处每周提前统计各科教师每天的授课内容,根据授课内容在当天从题库中抽取达标测试题,待教师授课后从班内随即抽取10名学生进行当场测试。根据合格率评估后,结果记入教师考核。

(三)、考核办法

1、在常规教学备课检查中,若没有检查预习效果环节和课后作业布置环节,视为环节不全。

2、在常规教学听课检查中,若没有检查预习效果环节和课后作业布置环节,视为环节不全。

3、每学月课程处对教师进行一次课前预习效果评估,将预习学案的设计质量、人数、效果进行量化,相应赋分,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中。

4、每周课程处对教师进行一次作业检查,将作业的数量、质量、次数、批改记录情况进行量化,相应赋分,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中。

5、每学月课程处对教师所教班级的学习小组进行一次课前预习效果检查,将考核结果进行量化,相应赋分,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中。

6、课程处每周提前统计各科教师每天的授课内容,课程处根据授课内容在当天从题库中抽取达标测试题,待教师授课后从班内随即抽取10名学生进行当场测试。根据合格率评估后,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中。

篇3:三环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数学

一、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

选择一本现行常用的工科高等数学课本 (高职院校用) , 在内容编排上做改革, 一般可以把一个单元的整体内容 (几个小节) 整合在一起, 分设疑引读、议疑解难、释疑反馈三个环节实现教学。三环节单元教学的内容, 类似于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例如:在高等数学函数一章的教学中, 把函数思想、函数极限思想和函数连续思想打包在一起, 单元题目叫做“数学分析思想”, 把它作为一个大的单元实行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教学, 所需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在导数与微分一章的教学中, 把关于导数的内容设计为一个单元, 把关于微分的问题也设计一个单元。关于如何设计一个单元的内容, 笔者的建议是, 单元内容是个完整的体系, 凡是能说明一种思想, 或是一种方法, 或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都可以确定为一个单元。设计理想的教学单元内容是实现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的关键, 这个重要的工作最好由数学教研组集体确定单元教学内容为宜 (集思广益) 。在确定单元教学内容后, 就可以利用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

(一) 第一环节:

设疑引读。这个环节中, 教师必须先确定单元教学内容, 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材料;然后教师设计出本单元课程中的知识链条, 以关键链接处为题目, 引导学生通篇阅读, 并提出质疑, 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的东西和想了解的知识, 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做能使学生的认识从微观到宏观有一个提高。这一环节需要学生主动, 教师辅助, 如果是一次课90分钟的小单元教学, 此阶段需要课时20分钟 (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

(二) 第二环节:

议疑解难。学生通过阅读, 提出疑问。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的具体情况,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也要提出问题 (备疑) , 然后由教师将这些问题一一列出来, 师生共同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对所列的问题一一解答。这一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相关知识, 要求知识的丰富程度堪比图书馆, 这是对教师的考验,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能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全部问题, 教师只能等到下一次课来弥补。这是对教师的考验, “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验证。这一环节中, 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 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问与答, 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使抽象、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如果是一次课90分钟的小单元教学, 此阶段需要课时控制在50分钟左右 (根据具体问题调整) 。

(三) 第三环节:

释疑反馈。在解决学生本单元的各个疑问后, 教师围绕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及时提出建议, 让学生根据所学新知识结合本专业特点对未来应用产生想象, 因为“想象比知识还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 教师及时做出总结, 并布置思考题、练习题和作业题。如果是一次课90分钟的小单元教学, 此阶段需要课时20分钟左右 (根据具体问题调整) 。

二、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笔者结合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三环节教学模式。以讲授“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导数的概念”为例。

(一) 设疑引读。

请同学们阅读“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导数的概念”, 阅读后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 (注:这个环境设计的疑问不宜过多, 以免学生发懵) 。时间:20分钟左右。

1. 导数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来的?

2. 什么导数?你如何理解导数?

3. 如何求函数的导数?

(二) 议疑解难 (仅写出教师的活动) 。

首先请同学们停止阅读, 先请学生回答第一环节的三个问题, 再由学生提出质疑, 教师收集这些问题后, 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把本单元知识“穿线理解”, 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时间:50分钟左右。

1.导数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来的?教师解答部分如下:物理学上为了解决瞬时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几何学上是为了求切线的斜率;经济学上用于边际成本分析;凡是涉及时间变化率, 如: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感生电动势……;凡是涉及空间变化率, 如:最大值、最小值、斜率、曲率半径、膨胀系数、压缩系数……;还有任何抽象的牵连变化率、相对变化率、百分变化率等等。此问题, 牵连了几乎所有的理工学科和社会学科。

2.什么导数?你如何理解导数?教师解答部分如下:导数实质是函数的极限, 具体是指函数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比值的极限, 导数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 (引领学生仔细分析导数的定义) 。教科书选取了两个典型的变化率问题, 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定义导数。在此基础上, 教科书借助函数图象, 运用观察与直观分析阐明了曲线的切线斜率和导数间的关系。同时, 教科书还注重渗透和展现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 即极限思想, 这个思想将贯穿高等数学的始终。

其实导数就是函数的极限, 另外给它起个名字是说明这个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 定义的目的是导数知识将应用于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 数学中的定义, 皆来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数学定义是独一无二, 是个公共的平台, 换句话说, 数学定义是为了各个学科都能使用这个公共知识, 通俗的说法是数学是人类所有正确想法的总和。

3.如何求函数的导数?教师解答部分如下:从导数的定义出发, 求出函数的变化率, 再求变化率的极限。

4.所有函数求导数都必须经过上面的三个步骤吗?教师解答部分如下:理论上讲, 所有导数都是这样求出来的, 但是, 把常用的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当做公式用, 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要求同学们记住导数的公式。记忆导数公式的惟一方法就是做练习题 (让学生讨论, 记忆一个公式需要做多少个练习题) 。

5.讨论几个求函数导数的例子。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讨论。一是求函数y=C (C是常数) 的导数。二是求函数y=sinx的导数。三是求对数函数y=logax (a>0, a≠0, x>0) 的导数。这里仅仅提到教师方面考虑的问题, 关于学生方面的问题, 不同学生所提问题各不相同, 这里无法做出讨论, 具体问题需要教师灵活掌握, 这个环节是对教师的考验, 再好的老师也难免在这一环节出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准备的材料丰富多彩, 时刻迎接挑战。

(三) 释疑反馈。

释疑就是消除疑难。教师做出小结, 释疑后, 及时做出反馈练习。反馈练习必须精选、多样化。如习题、读图分析、情景创设、案例分析等等。对反馈的新问题、新观念, 教师要及时地加以补救、评价。限于课堂时间的有限, 可以延续到课外。下面是本次课的练习与作业, 教师从中找到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求函数y=xn (n为正整数) 的导数 (学生独立完成) 。

三、结语

通过高等数学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的尝试, 笔者深深地感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 要尽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数学是让一些人感觉枯燥而又乏味的学科, 其实数学中的各个分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各个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 各种问题纷繁复杂, 因而, 数学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讨论数学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 并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其中, 当学生的讨论出现较大错误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醒, 确保讨论的正常进行。通过这种设疑与讨论更能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使枯燥的数学问题不再神秘与可怕, 增长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这种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内容比较多、概念比较含糊以及学生容易混淆的章节。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现状, 尝试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研究了“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 然后研究利用“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进行高等数学课教学, 结合多年教育教学, 给出一个教学案例, 借此说明“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教无定法, 学有定则”,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高等数学,三环节,设疑引读,议疑解难,释疑反馈

参考文献

[1]杨宏林.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2]侯风波主编.工科高等数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6

[3]马怀远.数学价值的多面性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篇4:初一数学“三环节”教学模式探究

关键词:数学; 教学模式; 精讲; 过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29-001

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兴趣还给学生,把自由权还给学生,把人格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习惯。为此,对初一新生数学教学,笔者确立了“导读、精讲、过关”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导读环节

数学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为此教师在讲课前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多种形式,首先引入一至两个让学生似曾相识、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欠缺的问题,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情境问题来引入新课。然后确定学生的自主学习提纲——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等。在此期间,教师进行巡视,接受来自学生自学情况的反馈信息,注意个别辅导和整体指导,以帮助全体学生能顺利自学,初步理解、掌握教科书的基本内容。

导读环节大体上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教读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指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教材的基本方法,直至教会学生会自学教材。具体做法为: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教材,做到四不:一不多读一个字,不少读一个字,不错读一个字,不回读一个字;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把握其本质;寻找例题的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步骤、把握解题的重点;第二阶段:导读阶段,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精读教材。具体做法为: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提纲中的问题;做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通过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此时教师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演练、练习等形式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第三阶段:自读阶段,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教材的乐趣。具体做法为: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猜想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让已经学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此时教师送学生一些鼓励的话——说你们行,你们就行,真是了不起。

二、精讲环节

在导读环节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堂巡视得到的学生学习教材情况的反馈信息以及教学要求,精讲重点和关键,强化注意点,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学生思维受阻或出现错误的原因,突破难点,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教师讲的方式是教师先设疑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和鼓励,不重复讲;讲的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更正;然后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知识,会写课堂学习小结。这样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过关环节

通过课内自学、答问、巡视检查、表情观察、板演、小测验、练習等方式,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检查教学效果,并进行及时的讲评、矫正,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检查教学效果的方式是练习,练习分必做题,也就是课堂作业,选做题和思考题;课堂作业先完成的学生教师进行批改,然后采用“一帮一”、“兵帮兵”活动进行批改;选做题和思考题选学生板演与改错,教师点评。这样,做到了当节教学、当节反馈、当节评价、当节过关、当节完成课堂作业、教师当节批改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每一个学生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真正过关,同时也培养了拔尖人才。一节学生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猜想、有互帮的数学课完成了。

篇5:三环节教学工作总结

限时作业如何设计如何处理

姓名:李婧

学科:数学

时间:2013年1月21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新的班级,新的学生,面对新的挑战,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总结如下:

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成绩到小学毕业前夕往往差异较大。如果用同一目标来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不相适应,从而使这些学生或轻易达标,或难以达标,这样就影响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怎样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教学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我所教学的六年级两个班学生为例,进行了课外作业分层布置的实验。在同一教学班中,各个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此,我提出作业分层,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采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外的学习落到实处,达到各得其所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实现“尊重个性,发展教育”的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外作业中的分层布置”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条件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分层作业的设计,顺应小学教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潮流,充分调动教与学的双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智慧。在教学中以课堂实践为载体,努力探讨出适合不同学生的一种分层作业模式,最大限度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智能多元与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智能设计不同优势的呈现方式,如:趣味性、自主性、生活性、实践性、人文性等数学作业内容。

(一)研究对象:六年级一班76人,六年级二班81人。

(二)研究目标:

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信心,又减少了学生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的现象,同时,使得师生关系更融洽,学困生得到老师的帮助更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加强。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调查摸底,做好分层准备。

2.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多样性作业。

虽然学生有差异性,虽然作业实行分层,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不能丢弃,有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具体操作时可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自主作业”三个层次。

“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选做作业”是指老师布置的几组题目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

“自主作业”是指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根据学习的情况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3.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多层次作业。

(1)作业量分层。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教材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2)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数学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请学生自由选择,并根据他们的自身水平,确定为基础、提高、拓展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提高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拓展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学生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能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篇6:数学三环节心得体会

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以谢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2、加强限时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使教师便于掌握学生当堂课学习知识情况,有利于诊断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巩固与落实,更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具体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存在问题:

1、课前预习环节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学生知识面较窄,对信息窗的内容陌生,对信息理解不透,对预习题中提出的问题不能去做更深的思考,从而不去解决,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即使给他们说

可以请教家长,仍然有学生不主动去完成,这在教师、组长或同桌检查中都反映了出来。

2、部分教师限时性作业做到只布置不检查。

解决办法:

1、尽量拓宽学生知识面,预习题中可以让学生搜集信息窗的相关内容,并且比一比谁搜集的多,此外,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对预习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鼓励那些不能认真去完成的学生,努力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将课前预习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篇7:三环节三环六步教学反思

随着中学化学教材的改革,传授知识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能力更是重点中之重点,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校积极推行“三环节”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课中实施、限时作业”三个环节。通过两年来对中学化学“三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我觉得该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主要在于它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全面充分地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三环节”教学模式,精化了学科知识的传授。

我经过这两年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深刻感受到老师讲的少了、轻松了,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而获取的新知识,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运用起来也更灵活。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精讲点拨”,让教师从昔日的“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思索如何设计教学方法和训练习题,如何达到素质教育“精讲多练”的要求。“三环节”教学模式中的“课中实施”环节(也就是新知识的讲解),所用时间仅有十五分钟左右,而该环节中的“启发讲解”仅有十分钟左右,主要是讲解重点、突出难点、解释疑点,个别点拨,这些都充分体现出该教学模式精化了知识传授的特点。教过化学的老师都知道:中学化学课每节内容多、任务重、板书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老师辛苦,学生也觉毫无兴趣,学得被动,学得特别累,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效果可想而知,是绝对不可能理想的。然而“三环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精讲、少讲,优化了知识的传授,只要学生能集中十分钟的精力,就能完全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中学化学“三环节”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对该教学模式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三环节”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它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各个部分之中,不单是为培养个别能力,设计某个能力训练项目,而是把能力培养溶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自然天成,浑然一体,彻底做到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使学生在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同时也锻炼和丰富了自己能力。而且该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也使我深刻感受到各种能力培养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绝无简单叠加之感,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三环节”教学模式,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

在我运用化学“三环节”教学模式教学的这几年里,我还得到另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整个过程都是“教”与“学”互动的有机统一。

主要显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老师的教学方法指导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又影响着老师教学方法。所以该教学模式中既包含有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包含着学生的学习方法,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统一,该“三环节”教学模式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手段,以师生双边活动为纽带,共同完成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师生之间就必须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和谐统一。三是知识传授和接纳的统一,很多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学生从教材和教师处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三环节”教学模式就是把二者有机地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老师边教、学生边学,学生边学、老师边教,达到合二为一。

四、“三环节”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上这些都是与传统的老师机械地教和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有着本质的不同。

篇8:三环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数学

“学习型”课堂教学, 课堂的主线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整个课堂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 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笔者在“学习型”课堂改革大背景下大胆创新, 在数学课堂上提炼出了“三环九步”教学法.

下面结合本人的一堂课改研讨课《同底数幂的乘法》, 课型是新授课, 授课时间是2014年3月11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幂的运算》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 学习的幂的一个基本性质, 它是学习幂的其他三个性质的基础.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作为路径, 即“课前学习活动———课堂学习活动———课后学习活动”三环节进行学习.课前学习活动环节包括预习导航、预习自检、预习随笔三步, 课堂学习活动环节包括小组活动、展示交流、当堂检测、小结质疑四步, 课后学习活动环节包括巩固拓展、效能补充两步.“教学案”变为、“学习活动案”, 把学法指导编制在学习活动案上, 以学法为指导, 学习活动案为载体, 学生学习起来有条有理, 轻松自如.接下来对“三环九步”中的重要环节进行阐述.

《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学习, 学生必须要对幂的概念理解得比较透彻, 我在“预习导航”先设计基本概念题, am的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表示什么?然后换成25, (-2) 5, 由浅入深, 用填空的方式设计问题, 让学生重温初一上学期的知识点, 给新知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我设计了本节课核心知识探索, 根据乘方的意义填空, 25×22等于什么?a3·a等于什么?5m·5n等于什么?让学生寻找出底数、指数的变化规律, 然后让学生猜想am·an等于什么?让学生试着说出理由.最后通过“预习导航”学生归纳得到am·an=am+n.又试着让学生用文字归纳———“同底数幂相乘, 底数不变, 指数相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完成“预习导航”, 很轻松地完成新知识探索.学生感受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预习自检”设计了两道书上的例题a8·a3=?x5·x=?学生学以致用, 巩固了新知, 培养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再安排 (-2) 10× (-2) 13=?-b6·b6=?两题进行巩固提高, 让学生探索运用同底数幂乘法公式的注意事项.以上两个环节由学生课前自主完成.

“小组活动”整个时间、空间完全交给学生, 学生是主体, 由小组长组织成员合作学习, 交流自学心得, 解决遇到的困难, 突破学习难点, 组长再对学习暂差生给予帮助指导.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讨论激烈, 是对新知识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教师对表现好的小组、个人给予加分, 学生激情高涨.

“展示交流”让学生到讲台展示自学、合作的成果, 学生尽情发挥.当然, 教师对核心知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给予精讲点拨, 让所有学生能理解法则.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跃跃欲试, 落落大方, 畅所欲言, 充分展示自我, 他们学习了知识, 收获了积分, 锻炼了能力.

“当堂检测”设计了抢答和砸金蛋两个形式.抢答题一以填空的形式出现:53×56=? (-2) 3× (-2) 2=?10·102·104=?a6·a5·a7=?x4·xn-1=?学生直接根据法则进行口答.抢答题二以判断的形式出现:x3·x3=2x6, x4·x2=x8, a2+a2=a4, x·x3=x3, 将学生易常犯的错误呈现给学生, 让他们明辨是非, 掌握法则的真谛.“砸金蛋”模仿中央电视台非常6+1, 设计了10个金蛋, 有基础题过关, 如a7·a5;有拓展提高, 如 (2y+1) 2· (2y+1) 5, a·a7-a·a4;有挑战自我, 如 (p-q) 5· (q-p) 2, (-x) 3·x· (-x) 2;还有意外惊喜, 直接得分.每个题型学生回答正确都给予不等的分值,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巩固了新知识, 培养了数学兴趣, 激发了竞争意识.

认识与思考:

综观课堂设计片段, 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高涨, 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采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 运用了“三环九步”的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具体说来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自主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古人也有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学习型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习活动”是主线, 教师活动只是“隐线”, 学生学习活动涵盖整个课堂, 延伸至课前、课后.

普通的教学活动, 课堂过多地被教师占领, 学生感到过于枯燥, 本来生动丰富的数学课变得令学生反感, 兴趣消失.本节课教师将学习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 让他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去自觉地学习, 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 还使学生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让他们在创造中取得成就感, 置身于快乐学习之中.

二、小组合作, 让学生充满活力.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其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单薄的, 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

普通课堂上的合作学习, 多半还是教师指挥一切, 学生的所谓“合作”只是一堂课中教师指挥的表演而已.但本节课, 教师巧妙设计, 专门设计了小组合作的环节, 把课堂舞台留给学生, 把问题抛给学生, 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由组长组织, 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互助式学习, 当然, 小组合作中有生生合作, 师生合作.通过与他人的“对话”, 实现“兵教兵”, 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 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只是组织者, 支持学生们的角色表现, 给学生以及时积分, 恰当评价.

三、展示交流, 让学生个性飞扬.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拟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不变, 但必须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 教师应当通过科学的设计, 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本节课, 教师给了学生广阔的“学习”舞台, 设置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环节, 课堂氛围异常热闹, 课堂效果十分显著, 连一些平时不愿意发言的同学, 由于在这节课上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也改变了自己不爱“表现”的习惯.

四、多种手段, 让学生兴趣激昂.

1. 课堂环节设置趣味化.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是多方面的, 因此要设计多方面的活动.”

本节课教师巧妙地设置了“抢答”、“砸金蛋”等有趣的环节, 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在热烈抢答的气氛中, 一些原本不自信的学生也跃跃欲试, 因此而找回了自信, 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积极努力地进取.“砸金蛋”这种“以参与求体验, 以创新求发展”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将知识学习渗透在活动参与中, 使得学生在很轻松、很快乐的情境中体验生活, 学习知识.

2. 课堂环节贯穿激励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

本节课, 教师采取了小组积分手段, 课前对学习活动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给予不等的积分奖励, 让学生带着竞争进入课堂学习.课堂上, 小组积分更是涵盖了整个课堂, “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当堂反馈”都留给学生大量的机会, 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学生的回答质量给予不等的加分,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巧妙地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 使得每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就感.班级一些后进生, 组员都想着一切办法给他帮助提高, 因为他们回答问题正确, 则可以为小组获得双倍积分.课堂积分法, 培养了合作精神, 实现了竞争意识, 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也直接激发起同学的学习热情, 整个小组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正向的, 形成了谁也不想拉后腿、人人争当先进的大好局面.在这种热烈的竞争气氛中, 同学们的思维高度紧张, 没办法不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篇9:浅谈数学有效教学的“三环节”

一、加强预习——提高有效教学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其实,学生通过预习后得到的知识就是一种已有知识。犹如其他有计划的活动一样,只有加强预习,数学课堂效率才会显著提高;只有加强预习,学生才会更加牢固地掌握概念、定义和学习规律。

1.明确预习的要求

针对低、中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如果仅仅在口头上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结合新课内容编写预习提纲,使学生预习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教学“乘法分配率”时,可结合教材编写如下提纲:⑴我们已学过的乘法运算率有哪些?用字母式子怎么表示?⑵看情境图列式,且用符号连接式子。⑶写出几个类似的式子,观察式子说说有什么规律?⑷用语言描述什么叫乘法分配率。有了预习提纲,学生就不会漫无目标地进行空泛的预习了。

2.及时反馈预习作业

预习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若对预习作业不交流则为无效预习。教师在课前要及时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行讲评,从中发现教学的相关问题,以便更好地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境——促进有效教学的动力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情感具有情境性,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气氛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以师生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导入,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教师提问:“如果老师和你们再玩一次,结果会怎样呢?”学生积极发言,说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输,教师趁机揭示课题。

三、数学活动——打造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感受、体验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动口多“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工具。教师要给学生动口说的机会,如说图意、说算理、说思路等,培养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当给出算式20+30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得数。于是教师问:“那是怎样想到50的?”学生纷纷发言:“因为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5个十就是50。”“因为2+3=5,所以20+30=50。”“因为50-30=20,所以20+30=50。”……课堂气氛随着交流的深入愈发活跃,在这样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动手多“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的鲜花永远开放在儿童的手指尖上。”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给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每组学生都准备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任选其中的三根,看能否搭成三角形,并记录下每次选用的数据,再根据数据进行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全班交流,形成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3.动脑多“想”

课堂教学中,操作是外表,思维是内在。因此,教师应留给学生大量“想”的空间,引导他们多思索、多想象,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学“年、月、日”时,在学生对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计算一年有多少天?”学生独立充分思考和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后,展现了如下诸多答案:⑴12个月的天数连加;⑵31×7+30×4+28(或29);⑶31×12-6(或7);⑷30×12+5(或6)……教师给了学生动脑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其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总之,在注重课堂有效教学的今天,教师应用教学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其思维的火花,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0:三环节教学设计

殷 华

教学目标:

1、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预习设计

一.估算

22×3≈ 38×5≈ 41×6≈ 32×4≈ 二.口算

30×2=

30×20=

32×20=

32×30= 三.竖式计算

42×3=

23×4=

32×12=

56×11=

三.思考窗口2 1.“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27×23 =

2.“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多少盆花?

22×28≈

课堂教学

一、预习展示 1.估算

22×3≈ 38×5≈ 41×6≈ 32×20≈

2.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30×20= 23×20=

32×20= 10×32= 3.计算

32×12=

56×11=

4.尝试:“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怎么列式?怎么笔算? 学生列式

27×23 =

(盆)

重点交流竖式的算理及计算过程。

7

× 2 3 1 „„27×3的积 4

„„27×20的积 6 2 1

关注学生竖式的书写及进位书写的方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你觉得在计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千万别忘记加上进位后的数。

强调让学生注意两点:

①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②乘完后,不要忘了加上进位数。

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并与以前知识的不同,不要忘记进位的数字等。

那么如何估算呢?同学自主讨论!

22×28≈560 22×28≈660 22×28≈600(3)全班交流(29页第一个红点)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计算和估算的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三、类化练习自主练习1、2

四、限时作业

限时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先估算,再计算

18×14=

25×31=

22×48=

43×29= 44×28=

29×33=

81×12=

62×18=

集体交流,同桌交换互批。综合矫正。

五、总结

篇11:三环节课堂达标教学反思

为响应我县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在学校举行了课堂教学达标过关初评活动,我们教研组每位教师都精心准备,并举行课多次教学研讨会,通过对初评活动的开展,加深了我们教研组对三环节教学的认识。收获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预习提纲的设计上更加科学合理。

三环节教学强调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在提纲的设计中,我们教师精心准备,细致研讨,根据学生实际多次调整提纲,通过多次磨提纲,提纲设计更加扎实有效,在这次初评活动中,在预习的展示中,学生们在预习提纲的展示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得心应手。为三环节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环节教学改革中倡导的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小组在预习情况的反馈,语文教学中难点的解决上发挥了中坚作用,比如中彩那天那一课中,在父亲面临道德难题时,讨论留与还的理由时,学生们积极发言,不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达到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教学难题也迎刃而解。

三、在三环节教学流程更加顺畅

随着三环节教学的深入,在教学中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案的设计,预习的反馈,每个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的学习中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对三环节的理解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的教师重视了朗读教学方法采用多种读的方式,有的重拓展加深理解,有的重视写法在写中体会情感。百花齐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初评活动,我们教研组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在限时作业中写法的练习上学困生很难齐头并进,在小组合作中个别在同学不能积极发言,在每个环节时间上的把握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我们教研组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调整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尽善尽美。应做出了以下努力 :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预习提纲。给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简单明确,结合学生实际,抓好预习反馈。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2、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在学生小组合作时,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

3、教师的“教”要灵活。三环节教学要求我们要 “以学定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有的放矢,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上一篇:扶贫帮扶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中心学校安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