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2024-05-24

幼儿安全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精选14篇)

篇1:幼儿安全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安全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机关幼儿园马文丽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使人深陷泥潭。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心、模仿性强的特点。但因其年龄小,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难以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在日常的玩乐生活中,不可避免在模仿大人倒热水、削水果等过程中产生自伤行为,嬉戏玩乐过程中产生他伤行为、互伤行为,甚至于在面对突发事件、暴力犯罪产生无为行为,这些都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必然要求我们在实施对幼儿的安全习惯养成教育上,要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把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是灵活方式,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幼儿活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爱因斯坦的至理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说明兴趣对幼儿有效安全习惯养成教育的至关重要。因此,施教者要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避免单纯空洞的说教,着眼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不断转变理念,灵活方法,创新形势,丰富内容,以幼儿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图片标记、语言暗示、直觉体验、多媒体演示、-1-

情境表演、游戏活动、儿歌朗诵等方式方法进行安全习惯养成教育。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体验中,产生兴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习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当幼儿感兴趣时,会以一丝不苟,勇敢顽强完成任务;反之则会以心不在焉,漫不经心的应付了事。可见幼儿参加活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决定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幼儿对活动有了兴趣,就会把活动当作锻炼自身的需要,努力克服主客观困难,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分层实施,逐步提高

幼儿安全习惯养成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了“交通、饮食、用药、用火、用电、游戏、活动”等幼儿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分层实施,区别对待。小班以“静听为主、活动辅助”的教学方法,借助寓言故事、形象化的图片、丰富的语言暗示等手段,教育幼儿初步形成进餐、睡眠等生活环境中的安全感性知识,具备简单的防火、防烫伤、防异物吸入等意外事故自我防护能力。中大班以“动静结合,相互交融”的教学方法,通过认知常用安全标记加大感性知识积累,并结合智力竞赛、情境表演、游戏活动、儿歌朗诵等形式深化巩固安全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向幼儿讲解和传授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识,使不同层面的幼儿都能掌握必备的简单安全防护知识,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技能。

三是全面渗透,合力推进

加强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影响重大,意义非凡。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的密切配合,同步施教,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由之路。幼儿园要定期对教学环境、安全设施软、硬件进行检查,排除隐患。同时,结合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将教师的安全教学实绩与个人收益挂钩,组织安全教育课堂观摩和评比,促进安全教学质量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主动承担幼儿安全习惯的养成教育责任。抓住幼儿生活活动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及时唤醒幼儿安全习惯养成意识,巩固掌握安全防护知识,不断提高个体安全防护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政府更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随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加幼儿安全习惯养成教育资金、硬件、软件建设上的投入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人负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加上幼儿园、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幼儿安全习惯养成教育就不再是一句空话,意外事件、紧急情况、校园暴力等不同程度的伤害也会逐渐远离幼儿,同时为幼儿成长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新一代“四有”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2:幼儿安全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一、习惯的基本含义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习惯有哪几层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习惯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事物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第二种观点认为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还有人认为习惯是从环境中历练出来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相同的事情,不断重复、不断思考同样的事情。

二、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在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在幼儿园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在过去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重知识轻习惯的现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幼儿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需要。幼儿阶段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就成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形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品格的最佳途径。再次,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纵观国际、国内不同历史时期,凡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它足以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品德高尚,社会觉悟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其精神财富。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的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的习惯,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物,不欺弱凌小的习惯等。

(二)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行为方式,它包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等。

(三)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

(四)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级值日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四、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一)巧设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

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全面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二)积极鼓励,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红苹果等加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家园配合,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期望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篇3:小班幼儿良好品德习惯养成之我见

今年我接手的班级是小班, 针对这个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 谈谈几点我们班孩子身上常见的品德不良习惯与形成的原因以及我所采取的矫正方法:

一、幼儿执拗发脾气的矫正

小班幼儿自制力差, 语言表达能力差, 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时就会出现哭闹等执拗现象, 针对幼儿气质性格及对事物的理解力不同, 纠正执拗的方法也不同:

1. 转换方式, 满足要求。

如小班幼儿刚刚入幼儿园的时候, 会出现不让父母离开、哭闹不休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答应幼儿让其妈妈或爸爸把他送到小椅子旁边, 幼儿坐好了, 妈妈或爸爸再走。教师要及时给幼儿一些新奇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想和妈妈或爸爸多待一会儿的愿望, 同时也被玩具所吸引, 于是终止了执拗。

2. 冷却情绪, 注意观察。

当幼儿执拗发生后, 教师不要对他过度的注意, 既不必劝说也不要指责, 教师去做自己的事情, 给幼儿造成一个没有人注意的感觉, 幼儿看达不到目的, 往往就会出现情绪缓解。如我班幼儿张麓宇小朋友和同伴枪玩具, 自己赌气到门口的小椅子上坐着, 嘴里嘟囔着:“我不玩玩具了”。老师怎么劝说也不行, 这时候教师不再劝说也不再指责, 到一边忙自己的事去了 (实际上一直在观察着张麓宇的变化) 过了一会儿, 张麓宇开始东张西望了, 于是教师及时地走过去, 问他是否要到小朋友中间去, 张麓宇爽快地答应了。

教师要注意, 此方法适用于性格外向的幼儿, 且“不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 对症下药。

3. 其他原因

小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 有的时候身体不舒服, 可是不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这也是造成幼儿执拗的原因之一。另外小班幼儿年龄虽小, 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要面子, 有自尊心, 教师要注意不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如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批评、指责他或者当着他的面向别人说他的短处等, 这种情况下幼儿也可能发生执拗。

二、过度侵犯行为的矫正

小班的幼儿道德品质处在初步形成的阶段, 控制力较差, 语言发展迟于动作的发展, 因此, 和小伙伴相处的时候, 难免会出现抢东西、打人、抓人之类的侵犯行为。但只要及时正面强化友爱教育, 及时制止幼儿的这种无意性攻击, 侵犯行为是不难矫正的。具体做法如下:

1. 要使有此行为的幼儿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幼儿打了人, 要及时批评指正, 不能让他有别的收获。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对老师、同伴的情感, 培养幼儿的爱心。

2. 避免幼儿有模仿侵犯行为的范例。

如教师不能动手打幼儿或吓唬幼儿:“不听话打你”。同时教师要教育幼儿打人、骂人是错误的, 并要求幼儿犯错误后自己去道歉。

3. 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幼儿进行侧面教育,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手的功能、作用, 意识到做好事是能干的小手, 做坏事是肮脏的小手等。

三、胆怯和孤独的改善

胆怯或孤独大多发生在性格内向的幼儿身上。在家里家长过于娇惯幼儿, 给幼儿过多的保护, 往往会造成幼儿胆怯或孤独。另外, 由于生活环境单一, 幼儿到了外界环境中不适应而造成幼儿胆怯。小班幼儿的胆怯或孤独一般表现为不敢和老师说话或说话声音小、走路迟缓、反应能力差、不会与小朋友交往, 甚至独自暗暗哭泣等。

矫正时要对症下药, 了解造成胆怯的原因, 从根本上改善或消除这些原因, 同时要对幼儿已经形成的胆怯或孤独采取一些积极的方法加以矫正。具体如下:

1. 教师要给这些幼儿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首先要使幼儿感到老师是可以亲近的、可以信赖的。不可当面指出幼儿的这一弱点, 以免增强幼儿的心理压力。

2. 教师要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 让幼儿接触广阔的生活天地, 使幼儿淡化、忘却其恐惧心理。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 教师可带幼儿参加集体性活动, 并有意鼓励他、表扬他, 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3. 教师要注意不宜勉强让胆怯的幼儿面对众多的伙伴做一件事, 这样将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而应让幼儿慢慢适应集体生活, 逐步走到小伙伴中间去。

4. 教师要有意为这些幼儿提供和小朋友交往的机会, 并教会他们必要的交往技巧。

如让幼儿与受欢迎的小朋友进行配对活动, 同时引导他们如何和同伴相处。这样有助于消除幼儿的孤独感, 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四、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小班幼儿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某幼儿对老师自豪地说:“老师, 昨天我和妈妈到北京去了。” (他一直上幼儿园的) “老师, 爸爸给我买了像房子那么大的新雨伞。”这些都是小班幼儿的“无意说谎”现象。前者说谎的原因是幻想与现实混淆, 这是由于小班幼儿自我中心化思维的影响, 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或幻想的事情同现实生活混淆, 以想象代替了现实。后者说谎的原因是幼儿认知不足,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 并不十分清楚房子和伞究竟哪个大, 于是就把伞比作房子那么大。教师应该知道, 以上说谎是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幼儿的说谎纯粹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 与幼儿的品德没有关系。

幼儿的说谎还有有意性的说谎, 有的是否认错误, 有的是虚夸成绩、有意欺骗等。在小班幼儿中无意性的说谎较常见。我们教师要做到:

1. 我们要认真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 根据幼儿说谎性质不同, 因材施教。

2. 采用正面教育, 积极引导, 不宜批评、惩罚。

篇4:幼儿主动学习习惯养成之我见

所谓让幼儿主动学习,是指教师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充分了解幼儿、了解宏观的教育目标以及活动可能出现的多种发展方向前提下,尊重及呵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时把握师生互动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让幼儿自由地、主动地、愉快地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现象或困惑的问题,去解决他们在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在此过程中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合作者、 引导者。

一、提倡幼儿主动学习的理论依据

我们提倡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学习,有其神经、生理方面的道理。相似性原理认为,兴趣产生于情绪中枢。当客观对象与人在其生活、工作、经验中所建构、积累、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单元(即相似块)相互匹配、就相似激活、相似选择时,兴趣产生。此时,大脑中有一种叫内啡呔的重要化学递质被大脑释放出来,它引发大脑神经兴奋的效能竟然比吗啡高出50-100倍。它使人感觉愉快,而且往往是非常愉快,这种幸福感,能够激发人们更进一步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及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时,快乐情绪下长时记忆不但容易形成,而且维持的时间长。也难怪,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二、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习

要想让幼儿主动学习,兴趣的呵护与培养关系重大。 由于孩子有天然的学习需要与能力,因此,孩子总是在“为什么”、“为什么”中长大。李岚清副总理在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勒特曼时,勒特曼教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什么是科学家?科学家首先是会问的人。”很显然,幼儿是天生的小科学家。在一声声“为什么”中,教育契机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光彩。由于孩子的提问往往是他在生活、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此时此刻,客观对象与相似块相匹配,兴趣油然而生。受兴趣驱使的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他的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以某种相互联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东西,很可能孩子刚开始接触时对他并没有兴趣,而我们大人却认为该东西有价值,孩子在他那个年龄段应该学,那怎么办?这其中,找到过渡的相似块作为中介尤其重要。该相似块应该相似孩子已有的兴趣,并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难度砍台阶、有梯度),化枯燥为有趣,化腐朽为神奇,循循善诱,再辅之以激疑、提出问题、挑起矛盾、造成悬念,孩子的兴趣由此产生。

天生的兴趣或后天培养出的兴趣若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的支持,则兴趣迅速衰减。因此,兴趣与获得成功、获得自信息息相关。这其中,教师的支持与引导作用显得格外重要。

三、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1.教师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代替传统“被动”学习。教师与幼儿快乐融合成一体,老师是否尊重幼儿成为主动学习成败的关键,所以尊重幼儿的想法,并鼓励幼儿是主动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

2.主动而不放任。在幼儿的主动学习环境中,幼儿被鼓励主动探索和主动思考。但是这些“主动”不是无止境的放任,而是有某种程度的限制。例如在操作教具或玩游戏时,不妨碍别人、不去攻击别人而且还要耐心等待。

3.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在主动学习空间里,教师依幼儿的发展、兴趣、经验、认知以及不同的主题,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主动去实验、操作以及不断发现。因此在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拘泥任何教学形式,教师可由幼儿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比较幼儿差异性,而引用不同的教学法。

4.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主动学习环境。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教师宜以尊重鼓励以及多元化信息传送的方式,来营造既愉快又有感情的学习气氛,幼儿可在此气氛的熏陶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沟通能力。教师宜布置丰富且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幼儿自发性的探究与自我调整的学习活动,让幼儿主动操作物体、主动探索材料、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和主动进行社会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与环境中的物体、事件和人之间交相互动,幼儿才能藉由这些互动慢慢建构出自己的知识。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如“你设计的房子真是太有趣了,我也很想住在里面”,“你的画色彩很鲜艳,用了像彩虹一样漂亮的颜色”,“你做的这只孔雀既美丽又可爱,你愿意放在展览角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欣赏吗”等等。教师应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

在活动中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和创造的时间,同样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及表现。教师应帮助幼儿考虑自己的计划,并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表达。例如在以“船”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可先与幼儿一起讨论自己曾经看过的船,然后想象未来的船的外形和功能,最后与幼儿一起谈论计划,如“你的计划是怎样的”、“有什么好主意”、“你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等等。有的幼儿说“我准备用橡皮泥制作一只大船,船窗可以刻上去”,有的幼儿对一大堆纸盒感兴趣,有的幼儿对画船感兴趣,有的幼儿则热衷于把几种材料结合起来使用,总之,只要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作出的选择,就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地进行,为人的终生学习、可持续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成为教育的共同目标。受兴趣的驱使,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

篇5: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泊头镇小学李广庆

1987年1月,2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的回答竟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也能从中受得深刻的启发。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说明了行为习惯的养成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是折射了这个道理。小学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规范化的学习从此起步,事业大厦的基石由此奠定。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把今年定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年”,并把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对该生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最重要的内容无可厚非,可是以下几种行为习惯不容忽视:

1、培养小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这位诺贝尔获得者强调指出在幼儿园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这句话说明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小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正是这种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教育。他们在家中受的是“唯我独尊”的教育。只知道接受关爱,而不知道付出关爱。通过以下现象就能一目了然:在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自己抱着篮球不让别人玩,独自玩耍。再例如:在每天排队打饭时,很多学生为了早打到饭,拥挤着向队伍前面跑,不知道照顾比自己小的同学,秩序混乱。既是是在公共场合“尊老爱幼”的现象也不多见。“小悦悦事件”就应该敲响我们的警钟——人们之间缺少关爱。

2、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

中国素有文明礼仪之帮之称,可是现在很多学生受家庭、媒体和社会等不良行为的影响爱打架,骂人,说脏话、粗话。小孩子做错事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很多孩子不能知错就改,更别说“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了。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将来长大成人,进入社会肯定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有句俗语:树大自然直。这句话并不错,可是并不是每棵树都能直,有“不直的”就会给社会给家庭带来损害,到那时就完了。必定小学时代是人的性格塑成时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那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回答告诉我们: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贻害无穷。习惯具有后天习得性,叶老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幼儿园和小学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科学安排,严格训练,循序提高,否则,错过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便会铸就重大的教育失误。须知:习惯成自然,纠正一种不良习惯要比养成一种好习惯困难得多。

篇6:幼儿安全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技工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之我见

作者:朱炼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控热”强劲升温。在职业院校中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数控加工是一门集数学、英语、逻辑、计算机软件应用、金属材料、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操作数控设备加工零件的过程包括分析零件图样、工艺分析、计算机辅助编程、刀具、量具选择、模拟加工、工件加工等几个环节。我们在数控加工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熟练操作设备,顺利完成工件的加工,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便适应这个行业,在行业中有所作为。现笔者从数控加工具体操作的五个步骤来谈谈技工院校学生可以养成的几种良好习惯。

一、看零件图样让学生养成全面观察事物和关注细节的习惯

数控加工就是将图样变成零件的过程。学过《机械制图》或者了解机械加工的人都知道,要想将一个毛坯加工成零件,读懂图样和对图样上的每一处标注的尺寸、形位公差符号都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分析。那么这对学生来说,养成对事物全面了解、关注要点和细节方面的习惯对加工操作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一辆汽车放在数控专业的学生面前,首先看到的是汽车的整体形状、结构;其次根据本能的反应和专业的特点,学生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是机械加工完成的,哪些是数控完成的,是用哪种数控设备加工的。与分析零件图样相同,学生在看到事物全面情况的同时,很自然地就关注到了事物的细节和内部。

二、工艺分析与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

数控加工零件的工艺分析就好比我们从甲地到乙地,可以选择多种出行方式,可以选择多条线路,各种选择各有利弊。有的程序段最短但是空行程比较多,浪费时间;有的加工路线最合理,但是程序编制比较困难;有的需多次装夹才能完成;有的装夹次数比较少,但是装夹比较困难。我们用数控机床加工同样一个工件,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加工工艺;或者选择相同的加工工艺也可能选择不同的加工路径。但是最终的目的是必须完成对应图样零件的加工。所有这些选择,一方面是对工艺基本原理的熟悉,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在多种加工方法和路径中利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快的决定,选择最合理的加工方式并付诸实施。

三、计算机辅助编程与养成统筹规划的习惯

在数控加工的比赛或考试中,计算机辅助编程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这让非圆弧曲线或复杂轮廓的加工省去了相当多的计算。但并不是所有的程序必须全部用计算机辅助编程,手工编程也是程序编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工一个零件,什么地方用手工编程,什么地方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用计算机编程要做好设计。手工编程和计算机编程加工的连接,在具体机床操作的时候要统筹安排。如果说学生善于统筹安排,那么同样对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和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时间和事情安排的统筹规划是一脉相承的。

四、刀具、量具的选择与养成条理清晰、整齐有序的习惯

学生现在学习、考试、比赛加工的毛坯材料多为45钢,所以在刀具材料的选择上不用花太多的心思,只要根据备料单备足刀具、量具就行。但是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并不是备料单提供的所有刀具、量具全部用到。刀具、量具的总数量大大小小有几十种,这就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根据图样要求,利用经验周密考虑,把需要的刀具、量具按使用先后顺序有序地摆放在熟悉的位置,那么在紧张的操作过程中才不会手忙脚乱。平时养成处理事情条理清晰、安排物品整齐有序的习惯,对在数控机床操作中取得好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五、工件加工与养成增强信心、追求成就感的习惯

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除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必须有对生活充满信心和追求的勇气和能力。数控加工的过程和生活经历的哲理有很多类似之处。当学生拿到图样后,在没有出现撞刀或报警的情况下,能顺利完成零件的加工;经检测,零件的尺寸和形位公差都在公差允许范围内。这时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对下一个课题的完成和操作机床的信心也会大大增加,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信心,有了追求成就感的动力时,在学习或生活的道路上,即使有再多的困难都不是问题。

篇7:安全之我见-反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所谓习惯性违章,顾各思义,就是固守旧有不良的作业传统与工作习惯。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如无票作业,无监护作业,不执行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等。这些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由师传徒,由甲及乙,侥幸变“经验”,习惯成自然,以其特有的隐蔽性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然而血的教训一再表明:习惯性违章是事故的温床和祸根,事故往往是习惯性违章的结果。

由于习惯性违章不一定每次都造成事故,所造成的事故也不一定造成重伤、死亡,因而,这种带有守旧传统和侥幸心理的违章行为有时会给违章者带来临时效益,如省时省力,所以,习惯性违章还很有市场。国家电网公司近期所发生的伤亡事故表明,95%左右的伤亡事故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无监护作业,急于求成现象尤为突出。习惯性违章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集体,已成为电力生产事故的普遍性原因。因为习惯性违章行为中90%未造成伤害,使员工淡化了遵章守规的自觉性,甚至把“安规”视为包袱,有意无意地习惯性违章。剖析习惯性违章者的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

1、不信规程信经验,抱侥幸心理,认为违反安全规程也不会造成事故。

2、口头上承认安全规程重要,但无人监护时往往随意作业。

3、图省事,嫌麻烦,贪图方便,沿袭旧的不良习惯,导致违反安全规程。

4、因事先准备不足,仓促作业而违反安全规程。

5、因配合不好,交待不清,作业者想当然而造成违反安全规程。

6、因作业时情绪不好或逆反心理而违反安全规程。

7、因外部环境影响而违反安全规程。

8、作业者素质不高,不了解安全规程,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自觉的违反安全规程。

鉴于习惯性违章的严重危害性,针对习惯性违章的特点,为确保安全生产,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呢?以教育为前提,帮助职工认清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提高遵章守规的自觉性。首先,要加强正面的常规安全思想教育,如每周的安全活动,每年的“安全周”、“安全月”活动教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

1宣传形式,如开展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等,使职工增强遵章守规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学习同行业的“事故快报”,“事故通报”等,利用血和泪的教训以及日常工作中违章者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行生动感人的安全思想教育,同时通过组织观看一些科教影视安全记录片,使职工认清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习惯性违章,不但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而且与人的安全素质有关。许多违章行为,违章者存在一知半解犹豫不决状态,无法判定出行为的错误之处,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工作技能不容忽视。首先要做到思想稳定,安全意识强,在安全工作方方面面能够做到“循规蹈矩”。

其次要控制好个人行为,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谨慎细致的工作作风,忠诚老实的操作(作业)态度。还要有意识地开展基本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技能,熟悉《安规》等有关规定,熟练各种方式下的操作票填写;熟知工作票执行的全过程,正确规范地办理工作票; 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规范地进行各种操作。加强培养事故处理的应变能力。电力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突发的,而且伴有许多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如在事故中导线断落、树木和导线的距离很近,单相接地等,如果没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就可能在处理事故时发生误判断、误操作、图快、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扩大。

消除不良的精神状态。工作人员身体不适,请假怕扣钱,经济受损失,请人代班找不到人,或嫌麻烦,结果带病上班,工作起来力不从心,能简即简,能快求快,凭“经验走捷径”。也有工作人员带情绪上班,看什么也不顺眼,听什么也不顺耳,为了急于求成,习惯性违章行为必然随之出现。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不良精神状态要及时了解、掌握、弄清问题所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其放下思想包袱,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不断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针对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每月开展一次习惯性违章的自查和互查,发现一个、纠正一个、发现一个,处罚一个,做到真抓严办,决不护短,对安全工作,我们要认真做到“三个百分之百”,即人员百分之百,力量百分之百,时间百分之百。实行以教为主,教罚结合。

习惯性违章往往和事故成正比,因此,杜绝事故必须抵制习惯性

违章,而抵制习惯性违章必须开展标准化作业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如“千次操作无差错”竞赛对“两票”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这样,既大大提高了“两票”合格率,减少了操作失误和差错,也使各类违章行为明显下降。

上下齐抓共管,横扫习惯性违章。对习惯性违章必须形成一个上下左右共诛之,干部职工共讨之的局面,使习惯性违章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不管谁违章,都要纠正和制止,查处习惯性违章没有“旁观者”、“局外人”,谁发现违章不制止,不纠正,视为违章,这样就促使干部职工抛开思想顾虑,在工作中开展反违章活动。组织发动干部职工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征集反习惯性违章的警语、口号,使反习惯性违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对习惯性违章这一顽症,必须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必须抓早、抓小,抓实,坚持深入抓、反复抓。对发生的习惯性违章,不论是否造成事故,都应采取针对性对策,小题大做,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我们要牢记:对习惯性违章的处罚是对职工最好最大的帮助。对安全文明生产采取动态考核管理办法,对出现违章行为的视后果情况,给部门予以严格考核。

习惯性违章具有顽固性、盲目性、普遍性。因此反习惯性违章具有长期性、自觉性、艰巨性,杜绝习惯性违章,任重而道远,贵在坚持。

篇8:初中生行楷字书写习惯养成之我见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书写,写一笔规范字是必备的语文素养。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行楷字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规范的行楷字,既能提高书写速度,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初中生书写现状

目前初中学生由于课程种类多,课业负担重,书写主要体现在各科作业上,总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 无一定章法,缺少一定法度。前三个学段的书写训练以正楷字为主,但大多数学生的字写得不端正,重心不稳,笔画不到位,不讲究笔顺;一部分学生片面追求书写速度,字写得龙飞凤舞;即使看上去比较整洁的字,也显得很呆板,缺乏灵性。 (2)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督促下或在一定的环境中,书写较为规范,但场合一变,书写又是另一副模样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必要的指导。 (3) 有的老师不写规范字,当然难以指导学生。书写是一种习惯,要指导学生写一笔规范的行楷字,教师要多下功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 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初中生虽然不像小学生那样处处依赖、模仿老师,但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影响作用依然很大。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一切文字,都要书写规范,尤其是课堂上的板书,教师要有意识地做一下演练示范。平时面对学生写字时,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及写字的法度,做好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给学生作业本上写评语,更要字体规范、流畅、美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2. 要循序渐进,辅导有法

第四学段主要练习写行楷字,但由于大多数学生正楷字书写不过关,因此七年级上学期以巩固、加强正楷字练习为主,给学生在字的结构和运笔方面加以必要的指导。到七年级下学期开始,以正楷字为切入点,练习写行楷字,教师在运笔方面要按照行楷字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学生初学行楷字,一种情况是被正楷字所束缚,放不开手脚;另一种情况是很容易写成既不像正楷也不像行楷的“龙飞凤舞”的“草字”。因而在指导学生运笔法则时,要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先让学生练习笔顺,记住笔画之间的联系,记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自己写一写(仿写),比一比(比出自己所写字与范字的差异),改一改(改自己不满意的字或笔画)。如果遇到结构复杂的难写的字,要反复强调,反复演练,直到学生清楚掌握运笔特点为止。

3. 科学评价,激发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科学合理的评价至关重要。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得到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采用颁发“硬笔行楷书写等级证”(自制)的方法鼓励学生写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行楷字书写,又有利于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展览比赛,张扬个性

学生书写行楷字的兴趣激发出来后,需要一些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这一有利时机,以激发更多学生的更高的兴趣。一是对已获得等级证书学生的优秀作品张贴展览,激励本人,也对其他学生起示范作用;二是定期举办班级书写比赛,选出书写进步大的学生的作品,以及书写规范的作品在班上展览,使学生既能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进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又能发现自己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三是举办个性化手抄报展览,学生自主创作,设计版面,自选内容,也是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得法,学生兴趣提升,收获自然丰硕;四是鼓励学生参加硬笔书写大赛,给相关报刊投寄作品,如能获奖或发表,对学生的激励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5. 营造氛围,养成习惯

篇9: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幼儿 文明行为习惯 环境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既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幼儿的品德受着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面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及劳动、学习、游戏活动中,具体体现在讲礼貌、诚实、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维护环境整洁等方面。它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反映幼儿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幼儿教师要用爱心和行动来带动孩子,促进幼儿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感和良好道德行为的人。

一、通过教育活动课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课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比一比》《谁打碎了花瓶》《诚实的孩子》《帮助你我快乐》《关爱残疾人》《我们都是好孩子》《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等,综合运用情境表演、事例分析、讲述故事、手偶剧和讨论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念儿歌、唱歌曲等方式,向幼儿提供一些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能够在与同伴的讨论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提高幼儿思想意识,从而萌发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及愿望。如在《帮助你,我快乐》活动中,利用手偶,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幼儿通过老师语言和语气,感受到了故事中的小熊遇到困难的焦急,使之充分体验到遇到困难的心理感受,再感受被帮助的快乐,从而使幼儿深刻地认识到帮助别人的重要和快乐,进而愿意主动帮助别人。又如,活动课《文明小天使》这一活动,以迎奥运为契机,让幼儿走进社会,接触文明人,感受文明事,发现文明行为,进行宣传活动:《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

二、充分发挥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孩子是在成人的关爱中成长的,要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首先要使孩子感觉到爱,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作为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对待幼儿,关爱每一位幼儿,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给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下,幼儿很自然地会去关心别人,对别人的困难表现出关注和援助行为。注重环境的创设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通过带幼儿参观幼儿园,清理幼儿园中的垃圾,共同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幼儿园,让幼儿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提供健康快乐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格,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所以营造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欢乐的氛围尤为重要,让幼儿时时处处感受到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老师的尊重和爱意,体验到同伴之间的友谊,就像《纲要》中提出的“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利用班级墙饰“爱心树”“应该怎样做”“值日生”体现温馨的心理环境,创建班级健康口号“文明、团结、自信、勇敢、活泼、健康”,体现班级精神风貌,为幼儿提供了健康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更快乐地成长。在离园时间,开展“我来夸夸你”活动,让孩子们根据小朋友今天的活动互相进行表扬,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是主角,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关注自己。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因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而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特殊力量,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现实需要,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教专栏、接送交谈、通知、发放文明伴我行倡议书、家访、小黑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进而使家长在家里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也为促进社会文明做出了的贡献。同时,通过互相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的具体表现,指导家长进行教育培养。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如节假日,做父母的可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要有礼貌,不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学会热情招待客人,让孩子感受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愉悦。

四、注重“细节”,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始终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采用谈话、暗示、表扬、诱导等方式,注意在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同时,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从早晨入园到晚上离园,都尽量制造机会,注意观察幼儿表现,对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用赞赏、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等进行表扬,肯定其正确的表现,能鼓励幼儿更积极地去行动,形成良性循环,使幼儿体验到做一个文明人所带来的快乐。对孩子的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不是单独的说教,而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的。来园、离园时,教会幼儿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得到别人帮助时,会说“谢谢”,不小心伤害到别人会真诚地说“对不起”,以表达自己的歉意……从而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使用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

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合力协调一致,发挥整体效应,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有效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634—636.

[2]陈帼眉.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0—33.

篇10:浅议幼儿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 “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教育活动是一日活动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途径。下面我来谈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全面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二)积极鼓励,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红苹果等加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篇11:幼儿习惯养成家庭教育反思

――幼儿习惯养

成家庭教育反思

沂源县徐家庄中

心学校李家庆

俗话说:习惯养成一小步,幸福生活一辈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虽然有注意力时间短、兴趣转移快、理解力差等不足,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就特别注意因势利导,随时随地地抓住时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以身作则,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

孩子喜欢模仿,特别是父母更是孩子刻意模仿的对象。生活中我们就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给孩子树立正确榜样。比如:我要去上班时,女儿就会把我的手机递过来,并送上一个香吻。我就亲热的对她说:“谢谢你,宝贝!你真棒!”她得到了表扬,兴高采烈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别人帮助了自己,就要说“谢谢”。这样,慢慢的她就在我们的“示范”下,学会了各种礼貌用语。现在,早上醒来,她会说“goodmorning”;我去上班,她会说“再见”;见到我的同事她就主动问好‘大家都夸她是好孩子。

我们还用相同的“示范”榜样作用,引导女儿慢慢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现在她已经习惯了早晚刷牙,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睡前洗手等。

二、游戏玩耍,潜移默化渗透教育

游戏、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喜欢和女儿一起做游戏,尽可能多的挤时间和孩子一块玩耍。我注意到女儿在游戏玩耍时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就留心抓住合适机会帮她养成好习惯。

女儿活泼好动,天真可人,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我就想通过一些好玩的游戏来让她坐下来,集中精力来做事:

游戏一:玩泥巴

我门内生活在农村,泥巴随处可见,我就挖来泥巴,故意一个人在那里捏泥人,捏玩具,放泥炮,看到我“玩”的有意思,女儿也凑过来,缠着要一起玩,我就和她一起做,慢慢地,她能够坐住了,时间也越来越长,捏泥人时,也专注了,有时候竟然不记得吃饭了。

游戏二:捡豆子

为了锻炼女儿的耐心,我就和她一起玩“捡豆子”的游戏。就是,把各种豆子故意撒在地上,要她帮我捡。有时候,我还会和她比赛,看谁捡得快。开始,她总是做不了一会就烦了,放弃了。但慢慢地,她就能够一气将地上的豆子捡完了。有时,几种颜色的豆子混在一起她也能做的很好了。看着她,蹲在地下,用小手来捏着小豆子,嘴里还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她那专注的样子,真可爱!

就这样,一个一个的游戏,让女儿养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想到这,我欣慰的笑了。

三、故事儿歌,学习中学会习惯

女儿喜欢唱歌,更喜欢听故事,总缠着我们给她讲故事,我也喜欢父女二人相偎而坐的幸福。故事和儿歌中总是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每每此时,我一定会一边讲故事,一边引导她从故事中人物身上学习好习惯。“龟兔赛跑”的故事,我和她一起见证了坚持就是胜利;“狼来了”的故事使她明白了要诚实;“孔融让梨”懂得了谦让……

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相信,这些好习惯,一定会陪伴女

儿一生。

四、适时表扬,鼓励中巩固习惯

孩子喜欢表扬,一句夸奖能让他们幸福的笑一天。面对女儿,我们也毫不吝啬鼓励的话语。她自己洗手,我们夸她讲卫生;她一声“叔叔好”,我们夸她有礼貌;她把零食分给小朋友,我们夸她有爱心;她不和别人抢玩具,夸她懂事了;她自己走路,夸她长大了……

一句句表扬,换来了一次次成长,一次次鼓励,看到了女儿的懂事。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吝啬我们的鼓励呢?

篇12: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讨论文

伴随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孩子的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一个拥有高素质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孩子文明习惯的培养。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文明习惯往往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然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却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个讲文明的人往往具有良好品德,能够懂得体贴身边的人,尊重老师,关爱同学,孝敬父母,这都是良好的文明习惯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孩子良好文明习惯的培养,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教师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孩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注重点滴小事,引导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大影响。比如说,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向教师寻求求助,教师可以先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而是观察这件事孩子能否自己做到,或许只是缺乏一定的引导,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件事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注意对孩子各种行为习惯的观察,找出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帮助孩子进行积极改正,比如说,孩子不懂分享,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只想到自己,不会与周围的同学分享,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可以教导孩子让孩子在吃之前,先想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事例。还有,教师要注重对孩子诚实品格的培养,要教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在孩子犯错误时,教师不要急着对孩子作出批评,可以对孩子诚实的品格作出表扬,这就能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

二、教师以身作则,示范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教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作出良好榜样,认真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避免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很多教师当着孩子的面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比如说,随地吐痰、破坏花草、说脏话等很多不文明现象,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影响。很多时候孩子会不自觉模仿大人的`行为,而跟孩子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教师,可见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尽量在孩子面前不表现出很多过分的行为,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就要跟各种各样的人合作,为了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师要促进孩子之间进行合作,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注意宽严相济,强化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孩子做的,可能会遭到孩子的拒绝,或者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如果教师采用威胁的方式强行要求孩子,则将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怨恨,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正确选择。教师要明白一手萝卜、一手棒槌的道理,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威严,以便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严形象,教师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威严,才能够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但也需要进行一定好处的引导,比如说,一顿好吃的,带他玩喜欢的游戏等很多方法,既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又能加深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便更好地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营造适宜环境,潜移默化行为习惯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是很深刻和长远的,尤其是对环境适应性很强的幼儿来说,环境对其性格和行为习惯有很强的塑造作用。因此,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幼儿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可以对室内的环境进行一定的设计。活动室是孩子们学习和玩耍的主要场所,为此,教师可以在活动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好习惯的图片,让孩子在日常活动过程中都能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和感染。在图片和相关内容的收集上,可以让家长和幼儿自身都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和任务,让家长和孩子从网上或图书馆等收集相关图片资料,然后让孩子自己装饰到活动室当中。在室外环境的创造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点,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餐厅、游乐设施等地方,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受到良好的影响。例如,在楼梯口可以贴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提醒幼儿在楼道上不吵闹不拥挤;在草地上可以插上一块画着小猴子的木板,提醒孩子不要踩踏草坪,要爱护花草树木。此外,可以在楼道上张贴一些有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名人名言,如威廉詹姆士的“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等。

五、发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帮助养成习惯

篇13:幼儿园安全教育之我见

一、引导幼儿深入社会生活实践, 以此向其普及安全教育常识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最根本来源, 安全教育知识同样也不例外。实质上, 在社会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安全知识教育资源及素材, 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尊重幼儿阶段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前提下, 引导他们深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 并以此作为向其普及、讲解一些基础安全教育常识的有效载体。

有一次, 我鼓励班级幼儿利用课余时间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这一主题活动, 并将学习、了解到的安全标志进行整理与总结。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 不同幼儿认识到了不同的安全标志:禁止穿越、禁止攀爬、注意高温烫伤、防止跌倒、当心触电、当心高空坠物……聪明的小朋友还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绘画出了与之相符的简易安全标志示意图, 并将其一一粘贴在了幼儿园内的角角落落。如, 在教室内的窗台上张贴了“禁止攀爬”的安全标志, 在班级插台位置张贴了“禁止随意触摸”的安全标志, 在楼梯处张贴了“禁止推搡打闹”的安全标志, 在班内饮水机处则张贴了“防止高温烫伤”的安全标志……

如此, 通过引导幼儿深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探索、去学习, 既使得幼儿正确认识到了认识标志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同时, 更使得他们逐渐丰富、完善了自身的安全意识。

二、带领幼儿进行实践操作演练, 以此向其普及安全教育常识

据新闻报道:福建某地幼儿园发生大型火灾时, 幼儿园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进行及时、有序地撤离, 并在火灾发生之后的3 分钟之内完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在事后的采访中, 该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短时间内全园幼儿的快速、安全撤离完全得益于本园的定期火灾演练。

这一新闻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与启示。诚然, 对于一些意外灾害的发生, 我们教师本身并不具备预知及防范的能力, 那么, 作为教师为什么我们不能带领幼儿开展定期的操作实践演练呢?相信, 这对于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显著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此认识, 我在经过院方领导的同意及支持下进行了积极的运用与实践。仅以地震模拟演练为例, 我首先在尊重班级幼儿认知水平的基础上, 向他们详细讲解了实践演练的目的及重要意义, 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学生在演练前就形成了对演练活动的高度认识, 同时, 还可有效避免贸然的演练活动带给他们不必要的惊吓;在此基础上, 我又向他们讲解了地震撤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能贸然从高处跳落, 而应当从安全出口有序撤离;大队伍撤离过程中不能相互拥挤推搡, 以免出现恶性踩踏事件, 而应当井然有序、一个挨着一个地按顺序撤离;当没有时间进行逃离时, 不能随意藏在门、窗等位置, 而应藏在结实的坐椅或者桌子旁边……最后才是真正的实践演练, 即带领学生在听到地震警报声的同时, 跟随我的指挥, 做出迅速、有效的撤离。

如此, 借助恰当的点拨及必要的实践操作演练, 就使得幼儿逐渐形成了面对灾难不畏缩、不后退, 冷静处理、积极应对、正确逃生的科学价值观念;除此之外, 更使他们真正掌握了地震突发情况来临时的有序逃生技巧, 真正将地震撤离此项安全教育主题内容落实到了幼儿安全教育的相关教学活动之中。

三、同家庭成员形成教育合力, 以此向幼儿普及安全教育常识

家庭是幼儿健康、茁壮成长的最主要阵地, 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影响可谓是非常深远。考虑到这一点, 幼儿园教师应当同幼儿的家庭成员一起形成教育统一战线, 共同对幼儿展开有效的安全教育。相信, 此措施也不失为优化安全教育成果、提高幼儿安全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 在教会幼儿如何辨别交通安全标志之后, 我就认真叮嘱前来接送孩子的幼儿家长, 务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幼儿对这一认知学习活动进行复习与巩固, 可在带领孩子外出游玩时, 引导孩子说出街边随处可见的交通标志的含义;也可在等待红、绿灯时, 鼓励幼儿讲明遵守红、绿信号灯的重要性……如此, 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就同家庭交通安全教育形成了有效的教育合力, 在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化交通安全教育认识、理解的基础上, 大大强化了该专题的安全教育效果。

总之, 幼儿安全教育关系到每个幼儿的身体安全与健康, 幼儿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展开特定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如此才能在强化幼儿对安全教育形成足够深刻认识的同时, 真正提升安全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顾桂兰.国外幼儿安全教育做法之鉴[J].现代职业安全, 2009 (12) .

篇14:幼儿安全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关键词】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中职学生日常行为问题表现

当前,中职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阶段辍学者,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由于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自私自利,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意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讲话、打游戏、发短信、看小说、打瞌睡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说脏话、撒谎,厌学、逃学,谈恋爱,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精神萎靡不振、沉迷网络,生活自由散漫、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解决上述难题,就必须从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质

我认为,养成教育就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日常行为习惯训练为契人点,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中职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包含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的内容。养成教育就是人的道德品质这一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一外在表象的统一。

三、养成教育的实施

1.重视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中职学生一般处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自律能力不够强,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其优点。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可以制定激励制度。实施激励评价。举办技能竞赛、学习竞赛,采用鼓励谈心,甚至采用恰到好处的批评处罚等激将法等。

2.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要加强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要有耐心,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监督。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注重信息反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他们心理渐趋成熟,追求人格独立,在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处事原则和态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髦,不懂关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识,自理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没考上高中成材已没有可能,对孩子丧失信心,动辄挖苦羞辱,冷嘲热讽,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自我放纵,我行我素,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者,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对中职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在校生活的全过程,从学习方面的认真听课,积极作答,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到纪律方面的不迟到,不旷课;从日常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培养到行为举止方面的端庄大方,文明得体等,都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一次次地有所感悟;通过与家长的全力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长期的坚持,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一定会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新疆伊犁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暑期外出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语文见习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