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帮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024-05-10

浅谈帮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精选6篇)

篇1:浅谈帮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一直听亲朋好友说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她情商的发展,故事书也买了几本,但我们一直没有付出行动,不是给自己找借口说我们太忙,就是说曦曦不跟我们睡,没办法在睡觉前讲。

突然有一天,曦曦回家说她去所有同学前面去讲故事了,还非常高兴的说老师夸她讲的好,并把故事给我们讲了一遍,一边讲一边做动作,绘声绘色的。我们才发现她很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也意识到我们差点错过了一些对孩子以后有很大帮助的东西,在这里,我们非常感谢小一班的三位老师,是她们让我们这些家长及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从那天起,只要我晚上在家,就让曦曦跟我睡,睡觉前一定讲一两个故事,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买的故事书都是很长的,大部分是文字,她听着听着就坐不住了。这时我在网上看到了小一班老师写的关于幼儿阅读的文章,全家研究了一下,针对曦曦的特点,我们做了一些改善。

一、正确选择幼儿图书,教会幼儿阅读顺序

为了正确引导幼儿进行阅读,一定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幼儿年龄小,供他们阅读的图书色彩要鲜艳,画面大、以动物为主、情节要简单一些。幼儿在进行阅读时家长一定要教会幼

儿按顺序阅读,先看封面、封底,再一页页看正文。在阅读时教育幼儿爱护图书。为此,我们重新定了一套书,这套书中以三个动物作为主角,每本有几个故事,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孩子很容易理解,一般讲两遍就知道大概了,再多讲几遍后,她就能看着书中的图给我们讲了,虽然中间漏了很多内容,但图表达的内容都可以很完整的将出来。因为曦曦认识一百以内的数字,所以我们在讲故事前会问她,你想听那个故事,她会说出故事的名字,我们从书前目录中找出那个故事,然后让她看在第几页,自己翻书找出那页,这还要感谢三位老师教会了她如何翻书。

二、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幼儿产生尝试的意愿

在家中有时侯孩子会缠着家长给他们讲故事,在这个时候要尽量满足他们,因为孩子喜欢听故事正是喜欢阅读的萌芽,如果对孩子不理睬,这种萌芽会在家长的不理睬中枯萎。

我们的做法是:珍惜孩子的求知欲,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不局限于睡觉前。曦曦有时候会在放学到家,或我们吃完晚饭后就让我们给讲故事,尤其是老师开展了《彩虹读书计划》活动后,拿到一本新书就迫不及待的让我们给讲,我们都尽力满足她。

三、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

外界环境条件是孩子读书的外因,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该压缩看电视的时间或放小音量。在我们家,不管是谁给她讲故事,或陪她一起涂鸦,玩拼图都会把电脑和电视关掉。

四、在阅读时加入“游戏”因子,消除对阅读的反感

幼儿好玩,好动,总有一些幼儿不能对安静的阅读活动产生兴趣,这时不如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开动脑筋,想一些方法,让幼儿觉得阅读是一件好玩的事。现在大部分故事书都带一些问题和游戏,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和游戏来调动孩子的兴趣,开始我是把故事读两遍然后让她回答一些问题,可我发现效果不好,后来我会先读一遍,让她了解一些故事内容,再跟她说:“妈妈再读一遍,你听听。”然后把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提出来让她去带这问题听,如果回答出来了,我就会再提另一个问题,再读一遍,如果没回答出来,我会多读几遍,直到回答出来,这时给予表扬她就非常高兴,而且我发现她在讲这个故事时,这些问题的地方她会讲的比较清楚。对书中的游戏她也非常感兴趣,如:一个老巫婆经常欺负小动物,她把小动物给变形了,给小蛇多加了一个头,给小鸟多加了两条腿,给小兔多加了三瓣嘴,给鳄鱼多加了四条腿等,每次故事读到这里时,她就跟着我读“1+1=2”“2+2=4”,后来不让我读,她自己读。渐渐在读一些故事的时候,还会问我一些问题,如:一个小蘑菇不喜欢听别人说它小,它使劲长,最后长的比房子还大。曦曦就会问我:“小蘑菇自己小,为什么还不让别人说。”

五、以手指字,音形结合指读是帮助幼儿建立音,形,意的重要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指读习惯对小班阅读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刚开始给曦曦

读书时没意识到这点,每次都是我们读,她一边听一边乱指,往往我们这一页读完了,她还指着开头的几个字。有一天,她从学校拿回了一本书《谁在跑》文字很简单,每页只有一行字,我们在教她读时,她一边读,一边指,没跟上的会再指一遍,并问我:“妈妈,这是鹿吗.”她一手指着字,一手指着字上的图。我忙问:“谁教你这么读书的?”她说老师教的。从那次以后,我们在给她读书时,都会让她指着,有一次,从楼下的门脸过,她指着一个二手房说:“二手,妈妈,后面的那个字念什么?”我惊奇的发现,她会认字了。渐渐,我发现一些很简单的字她都认识了,还有一些相像的字,她会念错,我们就帮她纠正,找出两个字不同的地方。现在,我们和孩子是一起读书,不认识的字她就听我们读,认识的就她读。

以上就是我对帮助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有机会和老师、各位家长多多交流,为我们孩子的美好明天开创一个好的开始。

浅 谈 如 何 帮 助 幼 儿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小一班孙晨曦家长

2010.5.28

篇2:浅谈帮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 宋伟威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0至6岁孩子的教育很重要。6岁以前,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尚未养成,所以加强幼儿的德育教育,使幼儿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那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德育教育伴随幼儿健康成长呢?

首先,家园教育要达成统一战线,实现家园教育的一体化。

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须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幼联系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与游戏的教育目的、内容及方法有所了解,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了解幼教、重视幼教、学会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培养幼儿从了解和关注幼儿的心灵开始。

孩子的行为问题有很多,要分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来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灵。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考虑每一件事,只有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愿望,才能更好地接纳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孩子的心灵世界永远都是一个未知,只有用真爱打开孩子的心扉,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读懂孩子。爱心、耐心和细心才是你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第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最不易接受的方式就是“说教”。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体形象的,也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崇拜的对象可见其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父母亦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儿童文学作品和幼儿生活中所展现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父母、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第四,持之以恒,抓住孩子的闪光点。

篇3: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厚积薄发, 做一名积淀深厚的教育者

所谓厚积才能薄发。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 首先自己要有深厚的学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让学生们对教师的广博与权威感受到钦佩, 才能为学生们的阅读树立起好的榜样, 好的标杆, 即使不用过多的教育, 也能够很好地引导起阅读风尚。况且,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心智不成熟等原因, 超强的模仿能力和喜恶的判断情绪, 更加增添了这种认识。在阅读的习惯培养和能力提升上, 一名合格的教师, 实施最有效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也不是“强迫式”的霸权, 最有效的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 激发他们的自主求知欲望和满足好奇心理。这些都要以教师为深厚积淀为前提, 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广泛涉猎教育知识, 修身立德, 才能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作为朝夕相处的教师, 增强职业知识能力修养应该放在首位, 要始终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小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 如果教师时常不能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 那么教师光辉而神圣的形象也将逐渐消亡, 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效果大大折扣。其次, 身教重于言传。

二、多管齐下, 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向书籍里求得间接经验的兴趣。大文豪高尔基常常劝人多读古典作家的作品, 并且以为即使是坏书, 只要善读, 也一样可以给人好处。他说:“印象, 我是从实际生活直接得到的, 也从书籍得到。从实际生活得到的印象, 好像原料;从书籍得到的印象, 就如加工品一般的东西。”课外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的直接经验的不足。

引导比压迫更重要, 要注重向小学生推荐好的书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陈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那些仅靠“一支粉笔, 一张嘴”教育方法单调而乏味, 有些教师不加分析地把学生当成存储知识的口袋, 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万事以书本当头, 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很重要。鲁迅先生是很重视青少年读书一事的, 当年他曾给在北京读大学的许寿裳的儿子开出一个书单, 规定了必读之书。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时, 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阅历、欣赏程度, 开出一个学生应该读的书, 在不影响正常功课的情况下, 规定读某本书的时间。同时, 还要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提倡每位同学在读书时都要读有所思, 读有所感。要把书中精彩的知识装在他们的脑子里。增加知识储备量和学习的兴趣性。

最后, 教师还要改变在语文教学中领读、背诵等学习方式, 以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将阅读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比如说可能通过阅读比赛、知识分享、同一篇文章的小讨论等方式, 将小学生的阅读成果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这样, 既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又为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和氛围树立好的榜样和标杆更加激发小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三、形成合力, 争取家长对学生阅读的支持

生活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小学生而言, 教师与家长的同步才能确保各项思路的连续性, 就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 更是如此。所以, 这就要求学校与家庭之间、教师与学生的家长之间能够建立一种长效的沟通机制, 能够在小学生的广泛阅读涉猎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形成合力。在教师的层面来讲, 要正确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让他们间接丰富自己的生活, 从学生的家长层面来讲, 要让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于小学生的能力养成的重要作用, 争取阅读的安排与爱好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并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这样, 让孩子们在学校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的基础上安心阅读, 才能确保学习的效果。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 多训练语感, 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也常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 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联系。尤其是小学生当前正处于知识增长和积累的黄金时期, 加大小学生的阅读量, 通过阅读增长一定的知识, 并且逐渐养成受益一生的习惯, 对于他们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与家长, 应该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多鼓励、多指导、多赞同, 少打击、少挖苦、少批评, 才能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逐渐积累更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方法, 教育的根本目的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篇4: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设环境;评价机制

良好的个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可塑性强,教师的任何一个行为和习惯都可能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给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树立学习的榜样,并且教师要注意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身修养素质的提高,将生活中的细节当成一件大事来做,真正做到细致严谨,把自身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素养展示给幼儿,从而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结合在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在幼儿时期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一、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创设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推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催化剂,若幼儿身处良好的环境中,别人良好的行为习惯都会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会不自觉地学习别人的行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在这种良好氛围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举止有礼、行为文明的习惯,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充足的环境保障。

另外,作为对幼儿习惯养成影响最为直接的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身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幼儿习惯的养成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如,在教师教导幼儿吃饭不说话时,教师首先给幼儿强调吃饭时不许说话,然后教师主动不说话,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示范,如果教师首先说话,对幼儿就没有太大的约束性,孩子也会开始说话。所以,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鼓励和肯定,以保持幼儿良好的学习热情。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不断地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肯定,帮助幼儿及时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另外,这一阶段的幼儿非常在意教师或者同学的肯定和鼓励,那将是幼儿积极努力的巨大动力,教师要及时地对幼儿做出评价,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肯定,使幼儿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或者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孩子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会做得更好。

另外,在对幼儿的评价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在幼儿表现良好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表扬和肯定,鼓励幼儿积极努力以做得更好;在幼儿做得不好或者犯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帮助学生及时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良好习惯加强锻炼。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现象和机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育引导方式,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的表现,并时刻提醒幼儿对错误的行为及时进行改正,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幼儿,从而达到預期的教学效果。另外,在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自尊心,当幼儿犯错时,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或者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错误,并自觉地改正,以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环境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决定性作用,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注重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如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仅仅依靠教师的教育和引导,那么幼儿习惯的养成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家庭的力量,依靠家庭环境来对幼儿产生良好的影响,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幼儿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不断的指导和帮助,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在这种良好的生活环境的熏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桂珍.幼儿园班级管理及幼儿常规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篇5:浅谈幼儿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了多少字,会做几道算术题是很荣耀的事情,殊不知,幼儿园的教育重点并不在此,而是是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记得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名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是固定化了的行为,也就是说习惯是不用别人的督促和提醒,就能有序的从事生活中各种事项。

良好的习惯应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

良好的习惯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午睡习惯、卫生习惯、交友习惯等),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小养成,这将会在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非浅,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

比如饮食习惯,要从小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要爱惜粮食,不浪费,要细嚼慢咽,要注意文明用餐等等。

比如卫生习惯,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可以增强自己的体质,应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活动后要洗手,早晚要刷牙、洗脸,而且要用正确的方式刷牙,不要乱吃不卫生的食品,多喝白开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比如交友习惯,如果从小能和同伴相处融洽,长大以后更能较顺利的适应社会,与同伴相处良好,能使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交圈,1使自己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对身心的发展、自信心的满足也有好处。

至于学多少字,会做几道算术题并不是幼儿园是否教幼儿学了东西的表现,学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学会了,哪还愁孩子不会呢?做家长的一定要正确树立一个认知,就是幼儿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以后再纠正,就一定会事倍功半。

篇6: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一)一位诺贝尔获得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乎意料的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及时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另一位科学家说,在实验室里,没有“我”,只有“我们”,一切伟大成果都属于“我们”,而不是某个“我”,这种群体意识不正是得益于从小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的习惯吗?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时井然有序,连助手不慎把一个烧杯转了个把,他都严肃的指出,并说:“最小的一点错误导致最大的损失。”这话不正是来源于幼儿园里的那句“东西要摆放整齐”的教导吗?

(二)我们探讨一下,真正的早期教育是什么?

大家对早期教育这个话题并不陌生,我们通过读书看报,网络或其他媒体涉猎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我说说我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共享,真正的早期教育让孩子自然吸收,而非硬性灌输;让孩子随兴趣自然发展,而非单纯地积累知识;是启蒙教育,而非系统的正规教育。我们教幼儿简单的字词,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语言学家,让孩子欣赏音乐,也不是一定要使他成为音乐家,早期教育注重开发多元智能,本着兴趣、需要的原则对孩子实施启蒙教育,是创造适当条件使幼儿的各项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为培养孩子体格健康、智力发达、品质和个性良好打基础。

知识灌输的结果是高分低能,所以,我们认为:“学问”不等于“知识”,所谓有“学问”的人并不仅指他掌握多少知识,而更是指他是一个“学会了问”的人,是一个“会问、能问”的人。孩子能发现问题并有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了无限的发展潜力,这比灌输大量的知识强一千倍。幼儿园不是培养“知识型”的人才,而是要培养“探究型”的人才。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我们提倡“大课程观”,即幼儿园的课程包括幼儿园的全部生活和学习活动,幼儿的生活即学习,幼儿的学习并不是只在每天短短的十分钟的集体活动中,孩子的每一个生活活动都是课程的一部分,不要把幼儿的学习限制在所谓的“课堂”内。例如:孩子和别人的交往、孩子的进餐、孩子的体育活动、区域活动等等都是学习。

在孩子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放开孩子的手脚,多一份自由,少一份约束,让孩子尽情的感受世界的奇妙。当然自由也不是指完全的放任自由,基本的规则还是要遵守的,我们要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为他们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生活习惯的养成(二)道德习惯的养成(三)学习习惯的养成(四)思维习惯的养成二、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主要方法

(一)转变观念,增强培养意识

长期以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训练轻行为培养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项工作应是家长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家长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及艰巨性,对孩子严格要求,反复强调,持之以恒。幼儿良好习惯只有通过长时期的严格教育,严格要求,才能逐渐养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教育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来的。

(二)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合力培养

首先,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统一做法。这样才能使各种教诲和规则不断得到补充与强化,使幼儿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去努力,并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养成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外向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三)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也要“用心”,用心地向书本学习,用心地向他人学习,用心地向孩子学习,用心地进行教育反思,“学、思、行”结合,摸索育人规律,成为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另外,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影响巨大,小到小事小节,大到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对幼儿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不仅需要给孩子语言上的要求与期待,更重要的是做行动上的楷模。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读书、看报,必要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读书或做一些对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形成有帮助的活动,以此加深幼儿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经常洗手、刷牙、洗澡;要让孩子讲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气,善良、宽容。那些只言教身不教的家长,是很难收到教育效果的。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有时辛苦教育几天所取得的效果,由于家长的一个不当的行为而毁于一旦。(举例)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注意方式方法,忌简单粗暴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即使家长再努力,效果也不好。首先,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过度地溺爱、娇惯、迁就孩子。像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味地满足;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帮他完成,大包大揽;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不及时纠正,甚至还默许、纵容等做法,表面上看是在爱孩子,但实际上却是在“惯”孩子,日久天长,孩子懒惰、依赖、自私、任性、怯弱、没礼貌等坏习惯就会养成。这时候再要去改正它,没有漫长的时间,不下大力气,将很难改变。其次,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一开始就不允许做,并要坚持到底。比如不能随着孩子的性子,想看多长时间电视就看多长时间,想玩多长时间电脑游戏就玩多长时间,要合理地限制。否则孩子习惯了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就会很不习惯静下来读书学习。家长要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限制的原因,同时要引导孩子阅读,孩子尝到了读书学习的乐趣,自然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第三,对幼儿多进行正面教育,反复强化其正确行为就会抑制其错误的行为。鼓励、表扬要恰如其分。批评教育幼儿时,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他批评的原因及正确的做法,而不要急着惩罚孩子。另外要特别提醒的是,家长在教育幼儿时,是绝对不能生气的,不要把教育当做泄愤的方式,更不用说对幼儿进行打骂体罚了。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四、幼儿不良习惯的纠正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的过程也不是永无错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错失和疏漏,可能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习惯。

(一)及早发现。对不良习惯的发现,源于对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思维活动细致入微的观察,家长要时刻保持警觉,处处留意幼儿言行,千万不能因事小而忽视,以致使小错演变成为痼疾。在有些家长的眼里,幼儿有些毛病是正常的,等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了,这种认识是非常有害的,会贻误幼儿的成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幼儿。特别是当走向社会后,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对人的一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二)后果警示。幼儿不良习惯的形成,究其原因,不外是幼儿自身和教育者两个方面。在幼儿方面,由于不知何为对错,加之自制力差,可能在不自觉中放任自己,随心所欲而形成不良习惯;在教育者方面,对幼儿的溺爱,观察不细,约束不严等往往是主要原因。所以,当发现幼儿有不良习惯时,应及时向其警示或引导其切身感受不良习惯带来的后果,使其痛知其害,从而达到纠正的目的。

上一篇:机电安全检查汇报材料下一篇:物业保安员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