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区域市场调整纪实

2024-04-22

一个问题区域市场调整纪实(共8篇)

篇1:一个问题区域市场调整纪实

2013年区域市场工作规划

一、区域市场分析

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及历史数据:

1、熟悉产品特点、产品定位、市场政策、竞争策略、价格体系、竞品情况。

根据各产品的不同特点,执行差异化营销,走量品类和高毛利品类应相互配合,以提高各销售环节的积极性和产品的竞争力;

2、了解产品在终端市场、渠道市场的销售情况:

终端、渠道的销量及各自销量权重;终端各业态(KA卖场、士多店、特产店、旅游产品专卖店、酒店等)的覆盖及铺货情况;各终端、渠道市场的客情关系及对公司销售政策执行的配合程度;

二、2013年目标规划

1、总任务目标:完成6000万任务

2、KA任务及通路任务:

根据历史数据规划终端任务及传统通路任务,通过数据寻找新增长的空间

3、营销广度和深度提升目标:

考核指标:通路覆盖率、品类覆盖率等

4、KA占比提升:

商超作为公司品牌宣传的桥头堡及重要的销售网络,设定占比目标

三、团队管理及建设规划

柳传志曾经将自己成功原因总结为“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可见团队是目标完成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不是单枪匹马闯荡世界的时代,只有带好队伍才能更好做好市场。

1、导购员团队建设:培训、考核、激励

(1)培训:周例会制度召开,沟通销量完成情况、竞品动态、我司TOP10单品、市场存在问题、新品培训等。拓展培训:主要目的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执行力。主要内容:产品培训、销售实战演练、拓展项目等,成员:业务团队及导购团队。

(2)考核:任务完成率、毛利高产品及走量产品比例等

(3)奖励:月度目标奖励(根据公司资源具体情况设定),比如:占比提升奖励、增

长率奖励、完成率奖励,通过月度额外奖励,提升团队战斗力。

2、业务团队建设: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培训激励

(1)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任务完成率、网点覆盖率、新开网点等

(2)过程管理:提交周工作总结及下周计划,通过周例会制度解决:上周分销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竞品动态、推广活动等,在不断总结分析中提升团队战斗力。建立渠道三统一拜访制度(明确业务拜访的路线、拜访频率、拜访深度):统一打价、统一货架管理、统一拜访路线,帮助客户整理货架、抹灰尘,提升在渠道客户中公司的软实力。

(3)培训激励:根据公司费用设立考核激励;培训提升,熟悉产品及提升销售力。

四、渠道管理策略

1、商超渠道:

为切实有效提升产品销量,应着重加强对终端市场的把控,增强产品销售的广度及深度,确立只有终端的销售才是真正的销售,其他的只是仓库的转移的理念。

做好商超渠道围绕着“位置、出样、陈列、导购、促销”五点落实,及根据公司现有资源条件下落实三个终端表现第一:陈列位置第一、陈列面积第一、特殊陈列(堆头等)第一,通过三个终端表现第一提升卖场形象、销量,建好商超的形象店,树立标杆,辐射渠道开发。

2、传统通路:

借助商超标杆店效果,打造一批次专营形象店(根据市场情况确定目标任务),借助大范围的专营形象店,全面提升品牌形象。

根据目前海口各业务负责区域,要求业务团队扫街,解决拜访盲点及空白点,通过提升覆盖率来提升销量,解决购买便利性问题。

3、特殊通路:酒店、礼品渠道等网络。

海口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有着许多星级酒店(5家五星级酒店,15家在建5星级酒店),住星级酒店的客户属于高消费人群,需要酒店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比如特产销售及代为邮寄,通过开发,进驻酒店销售;每逢节假日,单位、企业发福利,以前经常都是发大米、油等生活用品,以后可以发我司产品,充分重视开发这块渠道,销量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产品策略

1、坚持单品突破,多品类组合覆盖:

高举主单品大旗,多品类组合销售,借助单品形成的品牌氛围做大销售额,同时也通过多品类组合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也可以通过主推新品解决单品突破后价格下跌导致渠

道利润下滑的问题。

2、定位主推产品及潜力产品、补充产品(高毛利产品、走量产品)

资源投放重点支持主推产品及潜力产品,最好的位置给主推产品,堆头提供给主推产品及潜力产品。具体策略重点抓好椰子粉及椰子糖的铺货率,提升木瓜粉、咖啡等的铺货,尤其在特产店专业网点。

六、推广策略

1、专营店:在现有的专营店基础上,再新建一批专营店,统一运营、管理,提升公司形象,强化我司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2、促销活动:买赠、特价等形式,不同业态有不同的活动形式。

促销注意事项:尽量避免长期低价促销;通过买赠等推出高毛利的新品,七、渠道客户管理

1、建立客户分级制度

渠道客户作为商人利少即缺乏动力,为了更好做好市场,建立客户分级制度,根据销量分A/B/C/D类客户,客户分级后业务团队有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把D级客户升级为C级客户,C客户升级为B类客户,B客户升级为A类客户,目标清晰明了。不同的级别客户享受不同的政策支持。

2、提货奖励方案,通过激励(返利、旅游等)刺激客户提货。

3、控制价格体系,维持住销售各环节的利润,尤其严控渠道市场的跨区窜货和终端市场的恶性促销,扰乱价格体系;

篇2:一个问题区域市场调整纪实

2010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广西桂南片区,负责A市日常销售管理工作。调换片区早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攻占市场的一些成功经验让我有些大意。然而这次的大意,却是让我吃尽了苦头。

到达A市后,我与负责A市的销售经理小黄照了面。寒暄过后,我们回到了正题,就是关于A市的市场情况及开发策略讨论。经过仔细了解过后,我们面临的市场有很多问题,市场的快速开发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原来在此之前,A市曾经由经销商吴老板接手,市场占有率及销量在公司里都是名列前几名的。可后来因为市场跟进维护不到位及前任经理和吴老板的沟通不到位,在市场开发策略上产生了一些分歧。所以,吴老板最后还是放弃了A市山城啤酒的经销代理权。此外,A市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觑,广西市场的老大漓泉啤酒在A市设置重重障碍,令很多外来品牌无法进入。即使能进入的,也是花了很大的代价,最后销量不理想,还是要草草收场。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我开始整理了头绪。市场开发固然很难,但是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开市场,分割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市场的防守再完美也有不足之处。于是,我决定和销售经理小黄先对A市场进行走访,彻底摸清市场情况之后再决定市场开发策略,

晚上,会议结束之后我回到了住所。时间还早,我对当天和小黄交谈的话仔细的回想了一遍。有时候,往往很小的细节便能决定成败,这次的大意便是失败的开始。此外,还做了市场工作计划,是关于市场开发的步骤、日程、车辆及人员调配等具体事宜。

随着气候的逐渐转暖,市场销量逐渐回升,A市的开发工作也被提到了公司备忘录中,所以备受领导关注。能否打好这一仗,是与今年桂南区销量大大挂钩的。阳春三月,虽然不是很热,我们却顶着大太阳进行了工作。

三天之后,我们已经对A市的市场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与排查。主要是对A市市场容量大小、市场份额、竞品价格体系分析、产品结构、经销商实力、二批商网络及终端进店政策等进行详细调查。虽然情况不是很理想,但是我们对于这一仗还是有一些希望的。漓泉在A市的防守固然很严密,但是还是留下了不少的“盲点”。只要我们集中优势兵力,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这些“盲点”,慢慢做实市场,相信市场是可以慢慢打开的。还有,前任经销商老吴虽然放弃了我们的产品代理权,但是却是时时关注我们的产品及市场进度,对于经销商二度接手经销权还是很有希望的。

篇3:一个问题区域市场调整纪实

经济增长的两个最基本问题: 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和如何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理论界提出突破新古典增长模型局限的新增长理论,强调内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追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从而形成新结构主义经济学。随着增长理论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走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道路,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实现,希望以此来摆脱贫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证据表明仅有东亚少数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林毅夫等人 ( 2003,2007) 认为是这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了错误的发展战略,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不相一致; 同时政府的过多干预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寻租行为以及宏观经济不稳定性使得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经济增长受阻[1,2]。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弊端也不断呈现出来,使得目前各地进入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从现有文献和著作来看,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国家层面数据的经验性分析。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外学者库兹涅茨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前提,在对多个国家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农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不断下降,非农产业的地位不断上升[3]; 而钱纳里 ( 1989) 等人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的经济结构演变过程, 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经济结构的全面优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能够显著提高经济增长[4]。John Laitner ( 2000) 通过对两部门增长模型的拓展,研究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他认为,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储蓄率内生地上升,因此,经济增长率也随之发生变化[5]。国内学者刘伟 ( 1996) 认为经济增长的本质可以被认为是工业化以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演进的结果[6]; 周振华 ( 1996) 认为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7]; 郭克莎 ( 2001) 认为我国产业结构的结构偏差和结构优化障碍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结构效益低下[8]。林毅夫 ( 2009) 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通过建立一个内生增长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及采用的技术与该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匹配程度解释了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9]。

就区域产业结构而言,它既是区域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又是国家总产业结构的子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张平 ( 2005) 从区域角度考察,认为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具有极强的二元经济特征和政府主导痕迹,所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更为曲折,调整路径也不一致[10]。何雄浪等 ( 2004)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缺乏高效畅通的空间传递机制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着工业结构高度趋同现象,这使得国内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曾光 ( 2008) 认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应理顺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扶持主导产业部门,配套发展好辅助性产业部门,适当发展好基础产业部门,提高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程度,形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发挥整体优势,从而保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从3种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来看, 第二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12]。最近的研究有祝尔娟 ( 2009) 讨论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整合[14],张程等 ( 2010) 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作了相应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15]。这些研究成果为区域产业结构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区域产业体系发展优化上更加科学而且系统化。

虽然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理论对于研究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但却难以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的开放性和相互依赖性。相对于国家之间的贸易障碍而言,区域间的要素流动是相对自由的,这使得区际之间的分工和联系高度发达,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可得到充分发挥。在系统讨论一国内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时,需充分尊重区域经济间高度开放和高度依赖的事实。因此,在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的假设条件下,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给出经济内生增长所需满足的条件,并得出衡量各产业偏离度以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的一个相对合理指标。最后通过偏离度和资本缺口分析,给出各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路径选择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储蓄政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一步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另外,本文包含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言; 第二部分为模型的基本决策环境以及相关效应函数、生产函数的假定; 第三部分为模型的最优化以及平衡增长路径所需满足的条件,并给出相关结论及推论; 第四部分为偏离度及各产业资本缺口的实证分析; 第五部分为实证结果分析及相关产业政策和储蓄的政策建议。

1 基本决策环境及相关假定

1. 1 基本环境设定

经济是由许多本质相同、生活无限期的消费者以及两个中间产品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构成, 经济活动进行无限期。代表性消费者通过寻求最优消费路径来实现效用最大化目标,中间产品部门以及最终产品部门的代表性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运行的基本环境如图1所示。

1. 2 偏好假定

为了研究经济的动态行为,我们选择常相对风险回避型效用函数 ( CRRA效用函数) 作为消费者的期效用函数,具体形式为:

在给出期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之后,可以写出代表性消费者一生的效用函数为:

其中: ρ > 0代表消费者的时间偏好率或者说主观贴现率。θ反映消费者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 其值越小,跨期替代弹性越大。

1. 3 生产函数假定

设中间产品部门i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具体形式为:其密集形式为:其中,0 < αi<1,i = 1,2。

设最终产品部门的生产函数为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其投入要素为中间产品产出X( t)i,则最终产品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为:其密集形式为:其中0 < bi< 1,δ≤0,替代弹性σ = 1 /( 1 - δ) 。

另外,中间产品部门i资本积累的动态方程 ( 为简单起见,假设各部门资本折旧率相同,皆为κ) ,如右:其密集形式为:

同样地,投资I ( t) 的密集形式为:其中e( t)i为部门i就业人员所占比例,n( t)i为部门i就业人员增长率。

2最优化问题与平衡增长路径 ( Balanced growth path)

2. 1 社会计划者的最优化问题

社会计划者追求消费者一生效用的最大化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上述模型设定及假设基础上,实际上面临的就是以下最优化问题:

其中,c( t) ,i( t)1,i( t)2,n( t)1,n( t)2为控制变量,k( t)1,k( t)2,e( t)1,e( t)2为状态变量。

可以借助最优控制理论来解上述这个最优化问题,对应于这个最优化问题的汉密尔顿方程为:

同时H( t) 的最大值受制于另4个约束条件, 相应地,可以构造拉格朗日表达式如下:

其中: μ( t) 、ν( t) 、ω( t) 、( t) 分别代表与k( t)1、k( t)2、e( t)1、e( t)2相联系的影子价格。

这样,实现上述最大化问题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

同时还需满足以下4个横截性条件为:

2. 2 稳定状态和平衡增长路径实现条件

2. 2. 1 平衡增长路径实现条件

对以上9个条件进行简单计算,可以得到在平衡增长路径上人均消费增长率两个同时成立的形式:

根据 ( 1) 、( 2) 式,可知当处于平衡增长路径时,劳动力、技术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进行配置所需满足的的最优条件:

对 ( 3) 式左右两边进行相同变换,可以得到更为简洁的形式,如下:

2. 2. 2 稳定状态以及经济的内生增长

将 ( 1) 、 ( 2) 两式代入并结合可以得到:

由于因此在平衡增长路径上,要求代入到 ( 5) 式可得到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增长率公式:

其中: 令φK1、φK2分别表示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拥有的资本占社会总资本中的比例; s表示全社会平均储蓄率。

将 ( 4) 式代入B中,可知在平衡增长路径上其等于1,因此 ( 6) 式可进一步简化为:

由上式可知,在内生平衡增长路径上要求各参数满足

其次,若产业结构偏离最优 ( Breal≠1) 时,会使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的增长率降低,因此要求对 ( 7 ) 式求偏导后发现,参数间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ρ + n( t) + κ - [n ( t) + κ]θ = - ρ' ( s) s ( 1 - θs) > 0。此条件同时也暗示了最优增长路径上存在一个唯一的最优储蓄率。

2. 2. 3 相关结论及推论

根据前文最优化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相关结论以及主要推论,具体如下:

结论1: 从B的表达式中可以看出其是由各种比例构成,可用其衡量一经济体的产业结构。根据 ( 4) 式,在平衡增长路径上要满足条件将其带入到B的表达式中,可知衡量一经济体产业结构的参数B最优值B*等于1。

推论1. 1: 当衡量实际产业结构的参数Breal≠1时,为反映实际产业结构与最优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程度,我们引入 产业结构 偏离度指 标: Dev = Breal- B*= Breal- 1。Dev的绝对值越大,表明该经济体内部产业结构越不合理,产业结构效益越低,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推论1. 2: 令时,表明该部门经济的发展情况不能满足平衡增长条件。当Breal i> 1时,表明应该提高该部门资本存量占社会总资本存量的份额φKi以及加速促进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部门,使得该部门产出占社会总产出的份额si相对下降,提高该部门资本密集度; 相

结论2: 在平衡增长路径上,计划者选择不同的储蓄率并不会直接影响不同部门内最优的就业人口比例、资本占有比例以及各部门产出占社会总产出的比重。尽管储蓄率不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但在平衡增长路径上时,存在最优储蓄率使得经济实现最优增长。其中同时在平衡增长路径上,最优储蓄率s*式中的B = B*= 1。

推论2. 1: 当实际产业结构参数Breal≠1,产业结构在向最优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因此,当Breal> 1时,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储蓄率应该提高,增加资本积累; 而当Breal< 1时,产业结构调整时储蓄率应该降低。

结论3: 对 ( 7) 式求偏导,可得到在平衡增长路径上:

推论3. 1: 它们表明在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比较大,即在0 < θ < 1时,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以及折旧率的提高会降低经济内生增长的速度。

结论4: 经过计算后发现: 由于要求的条件等价于因此在平衡增长路径上,一旦实现最优储蓄率,产业结构偶然偏离最优结构,即Breal> 1或Breal< 1时,都会使人均收入及人均消费的增长率下降。

推论4. 1: 当经济在平衡增长路径上时,若储蓄率暂时偏离最优储蓄率时,ρ + n( t) + κ -[n( t) + κ]θ≠ - ρ'( s) s( 1 - θs) ,会迫使原先的最优产业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当储蓄率临时下降时,衡量产业结构的参数提高会使得Breal大于B* original。由于储蓄率临时下降后所以衡量产业结构参数的提高会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根据推论2. 1,在将来的产业结构过程中,储蓄率又会上升,恢复到最优储蓄水平,因此该最优储蓄率s*是内在稳定的,由上述相关参数决定。

3 偏离度及各产业资本缺口的实证分析

3. 1 数据说明

3. 1. 1 各产业资本存量数据说明

由于所有分析需要知道各产业资本存量情况, 而关于资本存量的数据并未直接公布,因此需要对各省区实际的分产业资本存量加以估算。徐现祥等 ( 2007) 采用永续盘存法,基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 1952 ~1995》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 1996 ~2002》提供的各省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其指数、各省区分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数据,用下式估计了我国1978 ~2002年各省区三次产业的物质资本存量[16]。

其中K、I和D分别表示资本存量、当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当年固定资产折旧,j、i和t分别表示产业、省区和年份。

张军等 ( 2004) 利用各省区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9. 6% 的经济折旧率,以1952年为基期,估计了30个省市自治区1952 ~ 2000年的物质资本存量,但张军等的估计忽略了各省因为三类资产比重不同而总体折旧率不同的可能性[17]。我们认为,相对来说,用徐现祥等的方法估计资本存量会更准确,因此我们选用徐现祥等学者估算出的结果作为各产业资本存量数据来源之一。但是该样本数据时间仅仅截止到2002年,缺少近十年的各省区各产业资本存量数据。同时,由于最新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仍旧未公开出版,因而近10年的各省区各产业的资本存量数据我们采用以下方法推算出:

( 1) 采用徐现祥等学者估算出的各省区各产业资本存量数据,对如下计量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各省区各产业的资本产出弹性值i以及衡量技术水平Ai估计值i。计量经济学模型为: lnxi,t= ln Ai+ αilnki,t+ ε1t。其中,i = 1,2,3,分别代表三大产业; ε1t为随机扰动项。

( 2) 根据中间部门生产函数设定形式:结合估计出的参数)i,可以得到下式:

对上式进行变换后,我们推算出不同年份各省区各产业资本存量的增长率:

其中gt,Ki、gt,Xi、gt,Li分别表示不同年份的各产业资本存量增长率、各产业实际GDP增长率以及各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

( 3) 利用估计出的不同年份各产业资本存量增长率,以徐现祥等学者估算出的各省区各产业资本存量数据为基础,推算出截止到2011年的各省区各产业资本存量估计值。

3. 1. 2 其他情况说明

文中三大产业实际产出及实际总产出根据名义产出、价格指数以及分产业价格指数计算出, 所需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在对参数αi的估计中,由于资本存量数据不全,进行计算分产业实际产出数据时,海南省核算的基期为1990年, 重庆为1995年,西藏为1994年,其他各省市基期为1978年; 由于黑龙江省2011年分产业就业人口未公布,因此文中黑龙江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

在对参数bi估计中,数据包括31个省市自治区1978 ~2008年间各产业实际产出、实际总产出数据,基期为1978年。估计模型为:其中δ假设有三种情况,ε2t为随机扰动项。

3. 2 偏离度及各产业资本缺口的实证分析结果

3. 2. 1 产业偏离度及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结果

在推算出各省市2011年度分产业资本存量以及分产业实际产出、实际总产出后,根据前文中可以了解各省市自治区近期各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产业结构偏离度, 具体见表1:

3. 2. 2 各产业资本缺口的估算

根据 ( 3) 式可以得到在平衡增长路径上, 三大产业间要素配置之间的关系应满足:

其中: i,j = 1,2,3,i≠j

上式表明在部分要素可自由流动时,通过各产业间就业人口、技术以及资本存量的替代调整,可能有多种可能满足上述综合条件; 在要素流动存在障碍时,分析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下,当劳动力要素完全不可流动,各产业部门的技术维持在既定水平时,各产业应选择最优资本存量Koipt 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在劳动力流动存在部分障碍时,根据当前该部门就业人员流入流出的方向,要求Kopti< K*i或Kopti>K*i。

第二种情况下,在资本完全不可流动,各产业部门的技术维持在既定水平时,各产业应选择最优就业规模Lopti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在资本流动 存在部分 障碍时,根据当前资本流入流出该部门的方向,要求Lopti< L*i或Lopti>L*i。

一般而言,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在同一较小区域内资本流动的障碍较小; 就劳动力流动而言, 由于技能、劳动力市场不完全以及制度等原因, 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因此我们重点分析第一种情况。借助前文分析,估算出在当前劳动力完全不流动情况下,各产业资本存量与临界值的差额,估算结果见表2。表中缺口估计一方面为未来资本流动的方向以及侧重领域提供参考,同时缺口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衡量各地资本在部门间流动的障碍大小。

亿元

注: 由于 2011 年黑龙江省分产业就业人口未找到,因此黑龙江省资本缺口分析的年度截止到 2010 年,其他省份截止到 2011 年。

4 实证结果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

4. 1 实证结果分析

首先,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些省份衡量产业结构的参数Breal较大幅度地偏离了平衡增长路径所要求的参数值B*,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排序,在图2中直观地显示了各地产业结构的偏离度Dev情况。根据前文结论1以及推论1. 1,从总体上来说,偏离度越大,说明越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轻“结构负担”。

从图2中看出靠横轴右端海南、甘肃及广东等地区产业结构偏离幅度较大,反映了这些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以及重要意义; 而靠近中间的天津、上海、安徽、山东、新疆及西藏等地区虽然产业结构偏离幅度不大,但并不排除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分析各产业的发展情况。

根据前文表1中报告的各地各产业发展情况, 可以判断出各地各产业发展情况与平衡增长路径所要求的差距。图3 ~ 5直观地显示各地区各产业发展的偏离方向以及程度大小。

图 3 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产业偏离方向及程度 ( 2011 年)

以上3图中,在横轴下方,表示衡量该地区该产业发展情况的Breali< 1; 在横轴上方意味着Breali> 1。进一步地,根据前文相关结论及推论, 可提出促进经济持续最优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4. 2 相关政策建议

4. 2. 1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建议

根据推论1. 2以及资本缺口情况,当Kreali<K*i、Breali< 1时,该行业存在资本缺口,因此应该增加投资。同时在投资增加的同时需要劳动力大量转移出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才能确保Breali上升接近于1。其他情形类似。经过整理给出如下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即生产要素在产业间转移的建议方向,具体措施见表3。

注: 表中箭头朝上代表增加,朝下代表减少; 两个箭头表示显著变化,一个箭头表示适当变化。

根据表2以及图3 ~ 5中反映的情况,基于表3中提示的原则,可给出各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如何通过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实现平衡增长路径上所需满足的条件。针对各地各产业的发展建议归纳如下,见表4:

注: 类别一栏中的数字同表3 中的1、2、3、4,依次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进行结构调整以及要素流动的依据。Ii、Li和 Ai 分别表示第 i 产业的投资、就业人口和技术水平。

4. 2. 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储蓄政策

根据前文结论2以及推论2. 1,当Breal> 1时,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储蓄率应该提高; 而当Breal< 1时,产业结构调整时储蓄率应该降低,因此结合各地产业结构的实际,我们分6种情形给出当前最优储蓄率以及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最优储蓄率。6种情形以及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最优储蓄率见表5。

注: ρ 表示消费者主观贴现率,当其上升时储蓄率提高; n 表示就业人口增长率,当其上升时要求储蓄率提高; κ 表示折旧率,当其上 升时要求储蓄率提高; θ 值是消费者跨期消费替代弹性的倒数,其上升时储蓄率提高; ρ'( s) 表示消费者主观贴现率对储蓄率变动的调整 幅度,该值的变化对储蓄率影响较大。当其不敏感时储蓄率上升。其中情形一为参考情况,此时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为零,所有参数变 化率为 10% 。

同时,各地当前产业结构下的最优储蓄率以及在产业结构向平衡增长路径调整的过程中,储蓄政策的调整建议如表6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安徽和天津两地当前的最优储蓄率接近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最优储蓄率。根据前文结论4及推论4. 1,上表中排在安徽上方的地区Breal大于1,不在平衡增长路径上。在当前最优储蓄率低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最优储蓄率时,由于所以这些地区应提高储蓄率,向最优储蓄率水平方向进行调整,并进而使产业结构参数Breal下降趋于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同样地,排在安徽下方的地区Breal小于1, 也不在平衡增长路径上。在当前最优储蓄率高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最优储蓄率时,由于所以这些地区应降低储蓄率,向最优储蓄率水平方向进行调整,并进而使产业结构参数Breal上升趋于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最优增长。

篇4:陈育松:如何调整问题区域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一个汽车厂家都无法做到每个区域市场均表现优秀。和平均表现相比,每个汽车厂家总有若干个区域市场表现较差,如何提升这些问题区域的表现是比较让人头痛的。

从市场发展来看,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明显进入了调整期,各区域的经销商均承受着强大的竞争压力,而问题区域的经销商不少已经到了承受极限,这个阶段来提升问题区域的表现将面临更大的难度。

对问题区域进行调整,常见的思路是更换现有经销商和增加新的经销商两种,在整体市场比较景气的时候,这两种办法还能行得通,毕竟想投入的经销商比较多;而在整体市场不够景气的时候,多数经销商立足于守好现有业务,肯投入新业务的经销商非常少,这两种办法就难以实现。对问题区域进行调整的第三种思路是汽车厂家自己投入来做,比如一汽一大众为了提升广州市场的表现,自己把运作困难经销商的场地租下来,进行店面升级改造,安排人员进行运营管理。这种方式要求汽车厂家有较好的资金和人力储备,并不是所有厂家都有这样的实力,因此实施的范围比较有限。

上述三种方法如都不适用的话,汽车厂家还可以考虑一种方式,那就是经销商区域整合,“大鱼吃小鱼”,通过减少区域内部的竞争来应对激烈的外部竞争。假设汽车厂家甲在中心城市A和周边5个地级市有7家经销商,运作不理想,整体市场占有率远低于汽车厂家甲的全国平均水平,这7家经销商中有1家实力较强而其他6家实力偏弱,这样,汽车厂家甲可以引导实力较强的经销商去整合该区域的几家经销商,从而在资产层面上形成一个经销商集团,来经营中心城市A和周边5个地级市形成的区域市场。

这种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区域整合实现了区域内的策略统一,终端价格可控。原来7家经销商打乱仗,终端价格紊乱,任何一家经销商均难以实现稳定获利,区域整合之后,7家经销商变成1家,则有效避免了内战,既节约了成本,又稳定了市场。其次区域整合后经销商敢于进行营销投入了,因为效果可以独享,避免了过去7家经销商吃大锅饭,谁也不主动培育市场的弊端。第三,区域整合可以有效发挥大经销商的优势,实力较强的经销商一般具有资金、人才、社会资源和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借助区域整合从1家店低成本扩张到7家店,效果得到了倍增,而且大经销商也具有一定的当地市场品牌优势,可以和汽车厂家的品牌资源一起发挥作用,更好地开拓当地市场。

当然,这种做法也有它的弊端。大经销商原来只负责1家店,现在负责了整个区域的7家店,那么他在渠道中的地位与重要性都增加了,这也增加了他和汽车厂家谈判与博弈的筹码。当汽车厂家的策略与大经销商的策略发生冲突的时候,管理难度就会加大,汽车厂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来沟通(也许是以特殊政策的形式体现)。另外,一旦大经销商出现问题,对汽车厂家的影响也会比较大,这会增加汽车厂家的业务风险。

上述这两大弊端实际上也可控,从国外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不少国家都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市场剧烈波动的时候,经销商或被动或主动地进行整合,逐渐形成一些在区域内处于明显优势地位的大经销商。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厂家可通过适量入股大经销商和控制区域规模等方式来减少这种模式的弊端,充分发挥大经销商的长处。

篇5:一个问题区域市场调整纪实

(一)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

市场经济中,金融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聚集资金的合理支配,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金融通过储蓄、投资等金融行为,使资金流量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产要素发生重新组合,最终影响产业发展趋势与发展格局,达到完成产业调整的目标。简单的看,其流程如下:金融—控制储蓄和投资—资金流量—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资金存量改变—产业调整完成。

(二)金融支持对产业调整的具体作用

1.从资源配置上看,金融支持中资源的重新配置是支持措施的核心目标,这个配置过程就是利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等改变资金流向,利用增量和存量的改变来实现资源重构,影响产业的格局。增量的调整是将资本注入到某个产业中,使其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该产业的生产能力,使之获得市场优势,实现产业扩大的效果。金融增量起到的是调节作用,其主要是引导金融市场的投资趋势,此时资金将流向优势明显或者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最终带动该产业的产业链发展,成为某个区域的优势产业,这就改变了该地区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存量则是指在原有的资产规模下,对资本进行调控,使得资金在某个产业内部发生流动,从低效益到高效益,从低效率向高效率,从消耗性到生态化等方向过渡,使得产业内部的资源向着促进该产业升级的方向流动,改变产业的存量侧重以实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2.从信贷角度看,对产业调整的影响主要来自银行的调控作用,利用信贷措施将储蓄资金配置到各个行业中,具体包括生产信贷和消费信贷。生产信贷是利用资金流动调节增量,消费信贷则是鼓励跨时期消费来改变消费比例,从终端支撑某些企业和产业进行快速发展,达到产业调整的目的。另外,将融资作为目的的信贷则是,针对资本流动的增量与存量的调整,一方面信贷市场通过合理的选择使得资金流向发展前景好、技术优势明显、效益丰厚的产业或者项目上,一方面则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加方便、丰富的融资渠道,从而保证产业结构向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金融支持是促进资源在不同行业、行业内部发生流动的动力源泉,其发挥的资金融通、资源重置的基本功能,进而改变某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反之某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就体现了该地区金融支持的重点,金融支持利用其对社会资本的形成、导向、信用催化、产业整合、风险管理五个机制影响着地区产业的调整,从而使其协调发展。

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症结所在

(一)对新兴技术产业支持不足

在区域产业调整中,产业的发展多数需要信贷支持,信贷支持的方向往往影响资金在各个产业间的流动,决定了产业的发展前景。就目前情况看,一些地区的信用制度仍不完善,直接会影响信贷支持,弱化信贷在产业调整中的基本作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看,银行机构为了保证风险的降低,其投资结构呈现趋同化,优势产业得到的支持力度大,而新兴产业获得的金融支持弱,大部分的投资集中在第二产业中成熟的行业,虽然保证了银行体系的风险降低,但是不利于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趋同化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反而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因为产能转化为产品就导致产品过剩,直接影响了产业效益,导致了一些企业从盈利转变为亏损,资金投入从优势变为劣势,反而增加了银行的投资风险。而一些新兴行业如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生态产业等获得的金融支持较少,影响了其发展,从某个方面看制约了整体经济的更新能力,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此种情况也影响了技术创新,因为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对于新兴产业的支持不足也从某些方面影响了技术创新,缺乏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不会获得绝对优势。

(二)对农业产业支持不足

农业是中国立国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而金融支持针对农业产业的支持明显力度不足。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大部分区域农业产业所占比例较大,一旦相关产业发展不能跟上经济发展则会严重地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也就不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中,农业基础设置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农业产品开发落后、科技转化缓慢等都是现实问题,而其根源就是资金不足。尤其是从农业经济的信贷来看,其贷款比例相对较低,虽然这些年增加了相关的投资,但是与工业或者其他产业投资相比仍然处在明显的弱势,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三)金融支持的产业导向作用不足

区域内资本市场发展较为落后,资本市场的规模相对小,且市场的功能性欠缺,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从而影响了其对整个市场乃至产业发展的支持,也弱化了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容易理解的是资本市场小,总体不够发达对于资金的配置影响也就相对弱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构建不够完善,债券市场不发达,证券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就相对单一,最终失去了对资本市场的掌控能力,多数情况下只能对上市公司进行业务支持,不能对大规模的资产重组起到作用,所以金融支持不能有效地调节区域内的产业重组与升级。

(四)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不足

在金融支持中没有对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持体系,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在发展中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其不能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回报,所以风险预期也就相对高,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项目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在遇到经济环境转变或者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往往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而遇到发展的困境,从而影响其发展。

三、结束语

篇6:一个问题区域市场调整纪实

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棉花生产区域布局调整加速,市场机制作用将日益凸显。

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将会下降,未来棉花生产布局将向新疆集中,内地棉区将明显萎缩。2024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预计为5346万亩,比2014年下降15.5%;产量为565万吨,比2014年下降13.0%;国内棉花消费受纺织品出口增长限制、棉花替代品不断改进的影响,难以恢复到千万吨的水平,展望期内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将从837万吨缓慢缩减至824万吨,减少1.6%;国内棉花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未来棉花进口仍将保持较稳定的规模,预计到2024年中国棉花进口规模为208万吨,比2014年下降14.8%;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国棉花价格将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国内棉花价格将与国际棉花价格保持紧密关系。

报告认为,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目标价格水平的调整对新疆植棉面积的增减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内地省份的补贴水平和补贴方式对长江、黄河棉区的植棉面积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棉花种植技术的改变。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机采棉对手采棉的替代逐渐加快。机采棉在减少棉花生产总成本的同时,又存在着降低棉花产量、影响棉花品质的问题。机采棉推广的速度和范围将对未来中国棉花产业产生重要影响。三是涤纶短纤、黏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化纤技术的进步使得具有各种优势性能的短纤产品不断出现,能源价格的下行又使得短纤相比棉花具备更大的价格优势,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未来棉花需求量发生明显缩减的可能性存在。四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抗虫棉的应用为中国棉花产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产量、改良品质、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等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和成果应用,但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成果推广应用的速度取决于多条件的集成作用,这些方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五是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城镇化推进和资源环境的制约。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等是影响未来棉花产量、品质的重要的不确定因素。未来城镇化推进和资源环境对中国棉花生产与消费的制约越来越突出。

篇7:一个问题区域市场调整纪实

一、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与现状

1. 产业结构调整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 当时确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路。到70年代末, 北京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 形成了以冶金、化工、建材为支撑的工业结构。1978年, 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5.1:71.1:23.8。

改革开放以后, 北京的服务业获得较快发展, 尤其是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更为迅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到1990年,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变为8.8:52.4:38.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接近40%。北京的工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冶金、化工、建材以及为其配套的行业为主。

进入90年代以后, 随着以联想、北大方正等高科技企业的崛起, 北京走向了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振兴现代制造业, 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首都工业的支柱产业, 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重获新生。进入90年代, 以房地产、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现代服务业的崛起, 带动了第三产业在90年代高速增长。到2000年,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变为2.5:32.7:64.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60%。

进入21世纪,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带动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2003年第三次产业所占比重接近70%, 2006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举突破70%, 达到71.3%。2007年,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 达到72.1%,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也首次超过70%。

2. 北京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

(1) 北京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北京已经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调整到以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北京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第三产业成为北京市的主导产业。

(2) 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两大支柱产业

产业结构变化, 不仅体现在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上升。更为重要的是各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提升和优化。在第二产业, 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生物成为北京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支柱产业, 并形成以汽车制造为支柱的现代制造业。在第三产业, 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已成为北京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第二产业, 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7年, 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比2006年同期增长23.2%;现代制造业比2006年同期增长19.2%;这二者总共占到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8.7%。

在第三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近年来迅速成长。2007年,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2568.9亿元, 同比增长19.3%, 占第三产业总收入的12.4%。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91亿元, 同比增长16.6%, 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6.3%, 确立了重要地位。

二、北京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与不足

1. 北京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资源

北京是中国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集中, 科技人才荟萃。北京有各类独立科研机构448所, 占全国科研机构总数的7.9%。北京地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8个, 占全国的30%以上。2007年北京市招收研究生的普通高等学校52所, 研究生毕业生46417人, 在校生160565人。到2007年底, 北京已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2000余家。目前, 北京每年在研项目近3万项, 完成科研成果1.2万余项。200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支出503.5亿元, 占北京GDP比重为5.6%。北京市科技活动人员达到40.8万人。2007年签订了各类技术合同5.1万项, 技术合同成交总额882.6亿元,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引擎。科技和智力优势, 成为北京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外, 北京还具有较强的资金优势。目前, 北京地区的金融机构总数多达677家, 超过国内其他地区。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都设在北京, 北京是中国金融的控制中心, 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组织体系已经形成, 结构体系完善, 金融服务领域广泛。金融业也是首都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产业, 2007年实现增加值1126.3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5%。

2. 北京产业发展方面的制约性因素

北京的土地、工资、生活费用较高, 较高的商务成本已经成为北京影响北京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对制造业的影响更大些。

(1) 北京的土地成本高。与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相比, 目前北京已难以再提供大片的廉价工业用地。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信息, 2010年2月份, 北京四环以里住宅期房均价已经攀升至31220元/平方米。目前北京的地价、房价的综合水平已经居于全国前列。 (2) 由于水资源缺乏。北京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0立方米, 占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为1/6, 占全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25, 在世界130多个国家首都中名列百位之后。北京的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价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3) 北京的工资水平较高。2008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 为国内最高。 (4) 北京的生活费用也较高。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世界132个城市的生活成本调查, 2009年世界生活成本排行榜中, 北京排名57位, 稍低于上海, 为国内第二。

最近两年伴随着房价上涨、租金上涨、物业费攀升, 北京的商务成本还在提高。商务成本不断升高, 不但影响企业进入, 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 也不利于人才引进, 甚至还会造成企业搬迁, 人才流失。

三、北京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个城市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选择一般有三个原则: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即发挥城市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生产要素成本、历史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二是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三是满足城市的就业需求。

(1) 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 北京应当发展高端产业。产业发展有其内在规律, 包括:第一, 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第二, 产业的质量与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第三,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随着2006年北京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突破70%, 2007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超过70%, 北京在国内率先进入了以服务性经济为主的后工业经济时代。随着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产业发展也进入了高端化发展阶段, 应当重点发展高端产业, 如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

(2) 从北京的资源优势来看, 北京应当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北京作为我国首都, 在经济发展方面拥有大量优势资源。包括:丰富的科技资源、大量优秀的人才、庞大的资金、广阔的市场等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目前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工资水平、自然环境等。应当进一步发挥北京的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 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避免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3) 从产业发展基础来看, 北京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具有规模、效益、技术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30年来,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 北京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北京的优势产业与支柱产业。在环渤海及全国范围内, 这三个产业在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综上所述, 北京在产业布局方面, 应当重点发展的领域是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 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 及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四、北京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中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1. 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

首先要树立大区域和一体化的观念, 从整体上规划区域重要交通设施建设的布局。此外, 加快建设与完善区域的交通网络。要实现区域一体化, 很大程度上依赖发达与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铁路、高速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 尽快实现京津冀的三小时经济圈与环渤海的六小时经济圈。

另一方面, 通过对环渤海区域内的多种交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让航空、公路、铁路与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按照市场机制, 建立布局合理、公平竞争、衔接配合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逐步实现环渤海区域内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的现代化大交通网络。

2. 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市场一体化进程是渐进的、局部的推进的。在一定基础上, 逐渐扩张、渗透和辐射, 形成区域性的大市场。

市场的一体化重点是突出自由流动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市场障碍的清除, 相关政府部门要着力于消除区域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的障,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创造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的环境。此外, 要积极推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共同培育和构建统一、开放、规范的共同市场。另外, 在统一市场体系建立过程中, 要尊重市场机制, 让企业、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来发挥主导作用。

3. 通过区域分工合作, 做大做强北京优势产业

第一, 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形成优势产业。利用北京的科技、人才、资金、研发等优势, 集中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 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突破,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

第二, 延伸与完善北京高科技产业重点领域产业链,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要做大做强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 首先要做好产业链建设工作。重点发展产业链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环节, 其他环节可以通过外包、采购等途径来解决。鼓励企业把重点放在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如研发、设计、技术开发、高端制造等。同时要把握、利用北京的市场优势, 做好产品的品牌建设、产品营销、培训、技术服务等。将那些资源消耗大、劳动力密集及制造和服务环节的低端部分转移到其他地区。

第三, 提高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 推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 必须提高其服务范围和辐射半径。提高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制造业、河北的现代制造业、辽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山东机械制造业的服务能力。此外, 通过企业合作、联合等多种途径, 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范围与辐射半径。

第四, 转移一部分不具备优势的产业。近年来, 随着北京土地、劳动力、生活升本的不断上升, 及水资源、环保等约束的加剧, 将劳动力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不具有竞争优势、非核心的产业或产环节将逐步外迁到其他地区, 这样可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更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 这将更有利于首都经济的发展。

第五, 共同合作, 做大做强环渤海高科技产业。目前, 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分布着中关村、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开发区、武清开发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塘沽高新区、泰达和津港保税区等八个规模产业区。这八个产业园区聚集了大批高科技企业。京津冀三省市应当加强合作, 优势互补, 合理分工, 共同发展, 联手开发沿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在农业领域, 北京、天津具有很好的研发优势, 京津冀应当共同合作, 建设廊坊“农业硅谷”。

摘要:本文分析了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特点, 及北京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资源与制约性因素。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北京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并提出了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中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策略。

关键词:环渤海,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篇8:一个问题区域市场调整纪实

早春三月,远在纽约的佳士得中国瓷器艺术拍卖现场,一件五代/辽代的铜鎏金观音坐像以250.5万美元落槌。这件曾于1992年12月在纽约苏富比上拍过的菩萨造像无疑给国内有些郁闷的佛像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

近几年,国内佛教艺术品市场成长迅速。从开始夹杂在其他艺术品门类里拍卖的零星几尊,到如今几大拍卖公司精心布置的专拍,佛造像的吸引力不容小视。2007年,佛教艺术品市场呈现空前的盛况。但是,一些人担心的调整期的到来并非空穴来风。佛造像不断飙升的价格在给部分人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让一些买家望而却步。不仅如此,当更多人认识到佛教艺术品的巨大潜力时,那些唯利是图、存心不良的人也会借机分一杯羹。假佛像、以次充好等现象的频出,在某种程度上放慢了佛像市场前行的步伐。

适当调整利大于弊

很多人把永宣宫廷造像的成交价作为衡量佛教艺术品市场的晴雨表。去年,部分永宣拍品的流标使得一些人担心,还有一些拍卖公司甚至撤掉佛像专场。

适当的调整并不可怕,而且调整也并非都是坏事。通过调整,人们的购买心理更加理智、拍卖公司的拍品布局更加合理。应该说,调整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大多数人对于今年春拍还是充满信心的。他们认为,即便佛像价格真如预测所言做适当下调,也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市场起落实属正常现象。经过这几年的繁荣发展,很多高端佛像已经被几个主要大买家囊括,流通在市面上的精品越来越少。再者,前些年佛像价格较低时,很多大藏家花几十万元即可买到艺术价值很高的藏品,如今动辄上千万元的行情,令他们一时难以接受,需要时间适应。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副总经理赵强告诉记者:“即便以前的老买家少了,但每年佛像拍卖现场都会涌现出不少新面孔,且出手不凡。去年几万元、几十万元的中档佛像拍品成交率大幅提高,客人们不再盲目追求高价位精品,反而把目光投向了品相良好,价位适中的佛像、唐卡等。虽然总成交额可能不如前一年,成交率还是很理想的。”

佛教艺术品有着其他门类无法比拟的特征,即一个精美的佛造像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需求。其实专场数目多并不一定是好事,永宣佛像的成交率、成交额也并不代表整个佛教艺术品市场。随着新买家的增多、其他种类不断攀升的关注度,佛像市场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今春各大公司严把质量关

今春国内佛像拍卖市场的核心仍在北京。几家设有佛像专拍的公司都在拍品的质量上下足功夫,上拍数量照往年均有所缩减。“我们今年严把质量关。从送拍的280余件佛教艺术品中,精挑细选120多件上拍,目的是要增加买家对佛教艺术品市场的信心。”赵强在介绍今年拍品时说道,“这上拍的120多件增加两个单元,一个是宫廷佛像唐卡单元。在此单元中,永乐时期的菩萨造像有两件,清宫六品佛楼造像2件,还有9尊是在庆祝乾隆帝60大寿时专门铸造的无量寿佛像。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幸从国外征到一件明正德十年皇帝施给西藏高僧的宝生佛织绣唐卡。第二个单元是财神单元,包括十余尊财神及财宝天王的金铜造像与唐卡。

其他公司的佛像专场同样值得期待。如北京瀚海,今年上拍的108件拍品中有50件是由北京尚仕雅集公司提供,其中有不少早期高古佛教造像精品;北京保利也有30多件佛教艺术品于夜场拍卖。

从各大拍卖公司拍品的布局来看,今年高古佛像、中低档次有特色的拍品占有相当的比例,并不像往年那样一味非永宣不可。对于那些真正想要长远发展的大型拍卖公司来说,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稳步发展要比一时暴增的营业额重要得多。

被忽略的佛教艺术品

佛教艺术品种类繁多,除众所周知的金铜佛像外,唐卡、法器、写经等都是很重要的佛教艺术品。3月19日,一高78厘米的西藏释迦牟尼佛像在纽约苏富比拍出了138.5万美元;3月21日,一尊源自1 4世纪西藏地区的宫廷铜鎏金菩萨像在纽约佳士得以104.9万美元成交。这些精美的西藏佛教艺术品中蕴含的价值着实让国内市场大开眼界。

西藏佛教文物是颇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大多数人对其年代、产地、历史地位、艺术价值都不是很了解。据赵强介绍,西藏的金铜造像大致在十三世纪左右才逐渐形成了本土的艺术风格。匠师们严格依照造像量度制作,形成了西藏佛教造像的特定模式和审美准则。具体表现为高肉髻,颧骨略显高突,腭部呈尖状,阔胸高乳,细腰大臀等体貌特征,而对于猛相神则突出其凶忿的形象和律动感。此外,造像的衣冠形式、莲座背光式样也趋于统一。现在的市场上,买家多是将这些佛像当作明清艺术品来收藏,至于其本身的内涵则知之甚少。随着佛教知识的普及,西藏文物的价格定会有所改观。

唐卡也是被忽略的品类之一。它的乏人问津由来已久。唐卡上所表达的内容丰富,不如造像那样一目了然,收藏者需要具备较多的宗教知识。即使喜爱收藏唐卡的买家也多是用普通审美角度去评判,画面漂亮与否成为选择唐卡的标准。忽略唐卡最重要的佛教内涵是现在藏家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近年,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佛像专拍的名称起得是越来越讲究。各大拍卖公司也为此煞费苦心。“佛教艺术品专场”显然比“佛像专场”包含的种类更多、内容更广泛、也更具前瞻性。国外大拍卖行,如苏富比、佳士得不仅在佛教艺术品的种类上力求多样,连地理位置也划分得更加广阔,有的直接称为“印度和东南亚艺术” “喜马拉雅地区艺术” 等。

我们不妨将“调整”当做一个中性词,来描述今年的佛教艺术品市场。随着各大拍卖公司不懈地挖掘,逐渐拓宽的佛教艺术品市场,即便前方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也会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上一篇:吃多补多观念落伍 孕妈咪这样吃才能轻松养胎下一篇:哄老婆开心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