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

2024-05-19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通用6篇)

篇1: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

中国血液净化2009年2月第8卷第2期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Purification, February 12, 2009, Vol.8, No.2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规范(草案)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造了条件。血液透析时需要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血液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目的。医院资质基本要求

1.1 二级以上医院(含二级)1.2 内科工作基础

具备较好的内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具有独立处理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1.2.1 设置独立的肾脏内科(或者内科肾脏病组):具备较好的肾脏内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

1.2.2 肾脏内科病房(或者内科病房内设置肾脏病床):有肾脏专科医师队伍,具有独立处理肾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1.3 血液透析室(中心)透析室(中心)应具备透析区、水处理区、治疗室、候诊室等基本功能区域;应有符合规格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及抢救的基本设备;必须建立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质量检测制度、技术操作规范、设备检查及维修制度;有完备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包括透析治疗患者知情同意书,首次病历志、透析治疗记录、化验单、用药记录等。1.4 急慢性透析并发症处理及综合抢救能力

具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放射科、检验科及内科(心血管、呼吸、血液、内分泌、消化)等的医疗、技术支持。2 人员资质基本要求

透析室(中心)应当有:持有执业证书的医生、护士和技师。新上岗人员应在血液净化管理中心指定的单位或三级医院的透析中心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透析专业培训,由培训单位进行技术及理论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1 医生

血液透析室(中心)应由副高以上职称(含副高职)、有丰富透析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医师担任负责人,负责安排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业务学习、技术考核等;定期查房,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监督及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做好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依据血液透析规范化要求制定并实施透析中心的管理规程;负责新技术的开展。

由经过透析专业培训的主治医师负责管理透析室(中心)的日常工作,包括患者透析方案的制定、调整,急、慢性并发症的处理等;应定期查房,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和药物治疗,不断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录并保管好病历资料;若有疑难问题应向上级医师汇报。2.2 护士

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士组长)和护士。护士的配备应根据透析机和患者的数量及透析环境等合理安排,每个护士最多负责5台透析机的操作及观察,以保证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和患者的治疗安全。护士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技术培训及操作规程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医疗用品的管理;协助做好透析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新技术的开展。负责组织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

护士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执行透析医嘱;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及各种血液透析通路的护理、操作;透析中定期巡视患者,观察机器运转情况,认真做好透析记录;认真实施查对,防止差错。2.3 技师

有1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透析单位应配专职技师一名;不足10台血液透析机的单位可配备兼职技师。技师需要具有技师或工程师资质,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并负责其日常维护,保证正常运转;负责定期进行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2.3.1 透析机的维护和保养

每日巡视透析机的工作情况;实施、监督机器的消毒及除钙;定期检查并校正电导度、血泵速、透析液温度、流量、超滤量、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等,定期更换在线血滤机的滤器滤芯。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保证透析机正常运转。

2.3.2 水处理系统的维护

应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登记。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保证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符合质量要求。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分区及要求

血液透析室(中心)按实际需要合理布局,必需具备基本功能区,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3.1 透析治疗间

3.1.1 透析治疗间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III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换气扇。透析治疗间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3.1.2 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透析单元间距按床间距计算不能小于0.8米,实际占用面积不小于3.2平方米。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和废透析液排水接口(中心供液系统要有透析液接口),透析中心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根据环境条件,可配备网络接口、耳机或呼叫系统等。

3.1.3 透析治疗间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如果没有双路电力供应,在停电时,血液透析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装置,确保将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3.1.4

护士站设在便于观察和处理患者及设备操作的地方。备有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及药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

3.1.5 特殊透析间

应该设立传染病隔离治疗间或隔离区域(如乙型肝炎感染肝炎患者);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重症患者抢救间。3.2 治疗室

治疗室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对III类环境的要求。透析中需要使用的药品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素盐水、鱼精蛋白、抗生素等应当在治疗室配制。备用的消毒物品(缝合包、静脉切开包、无菌纱布等)应当在治疗室储存备用。3.3 库房

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等耗材应该在库房存放,库房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III类环境。3.4 水处理间

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1.5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地面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水处理间应维持合适的室温,并有良好的隔音和通风条件。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放置处应有水槽,防止水外漏。水处理机的自来水供给量应满足要求,入口处安装压力表,入口压力应符合设备要求。3.5 工作人员和患者更衣区

工作人员和患者更衣区要分开,患者更衣区的大小应根据透析室(中心)的实际患者数量决定,以不拥挤、舒适为度。工作人员在更衣区更换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间和治疗室。患者更衣区设置椅子(沙发)和更衣柜,患者更换透析室(中心)为其准备的病员服和拖鞋后方能进入透析治疗间。病号服和拖鞋专人专用,并定期清洗。3.6 接诊区

患者更换病号服和拖鞋后在接诊区称量体重、测血压和脉搏等,由医务人员确定患者本次透析的治疗方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3.7 医务人员办公及生活用房

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比如办公室,用餐室,卫生间,病案资料室,值班室等)。3.8 污染区

污染区用来暂时存放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品。且分开存放,单独处理。医疗废弃品包括使用过的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纱布、注射器、医用手套等。4 设备器材基本要求

透析室(中心)使用的水处理设备、透析机、中空纤维透析器、中空纤维滤过器、吸附器(包括血液灌流器)、血浆分离器、透析血路(包括泵管)、动脉和静脉穿刺针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公布的III类医疗器械(血液净化设备和血液净化器具,编号6845-04)管理。

4.1 透析机

透析机应当在设备规定的环境下(包括温度、湿度、电压、供水压力等)使用,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行和患者安全。其保养方法参见设备说明书。

正在使用的透析机应当运转正常、超滤准确、监测系统和报警系统工作正常。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当为每一台透析机建立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包括透析机的出厂信息(技术信息和操作信息)、操作运转和维修记录等。4.2 水处理设备

水处理设备应当在设备规定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电压、供水压力、供水量等)使用,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行、供应充足的反渗水。

水处理设备包括前处理和反渗机。前处理包括沙滤装置、吸附装置、过滤器、离子交换装置等,此外应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相应的配置。反渗水供应线路上不应当有开放式储水装置,防止二次污染。透析机供水管路应选用无毒材料,并设置回路,尽量避免盲端和死腔,以避免滋生细菌和生物膜形成。

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当为水处理设备建立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包括水处理设备的出厂信息(技术信息和操作信息)、消毒和冲洗记录、出现的问题和维修记录。4.3 透析器材

各种透析器材应该在符合条件的库房内存放,使用前应该认真检查使用期限,有无包装破损等。记录可能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并采取应对措施。5 血液透析室(中心)的消毒隔离制度

血液透析室(中心)应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透析治疗间、治疗室和水处理室等,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颁布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对III类环境的要求,见表1。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参见2002年11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下发的《消毒技术规范》);清洁区的地面、台面和物体表面应当每日下班后湿式打扫一遍;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污染区也需要每日湿式打扫。

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创性诊断或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工作帽、口罩、还应当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对不同患者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按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建议对乙型肝炎患者应当分区、分机器进行隔离透析,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按照设备要求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消毒和冲洗方法及频率参考设备使用说明书。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内(见表2,表中未涉及的消毒剂请参照生产厂商的说明书)。

透析机使用后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参见透析机的有关说明书),透析机水路中消毒液残留量必须小于允许值(见表2);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2h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隔日使用需要重新消毒。

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有效期限,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品处理。

每月进行透析用水细菌培养,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登记并保留检验结果。

每月进行透析液的细菌培养,应当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高于200cfu/ml。登记并保留检验结果。

每3个月对透析液进行内毒素检测一次,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登记并保留检验结果。

浓缩透析液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肝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

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包括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等)的规章制度。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应进行登记、毁形及焚烧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11月颁布的新版《消毒技术规范》。

当社区或血液透析室(中心)发生经空气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时,应当参照《血液透析室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对血液透析室(中心)环境、工作人员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严格管理。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要求

透析室(中心)使用的透析用水参照美国医疗器械协会(AAMI)对血液透析用水的要求管理,见表3。透析液和透析粉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公布的III类医疗器械(透析液和透析粉,编号6845-07)管理。6.1 透析用水

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每年至少测定一次,需符合AAMI标准,见表3;同时至少每周进行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必要时增加检测频率。以上检查结果和化验单应登记并保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新安装的水处理系统或怀疑水处理系统有问题时应提高检测频度;如果确定水处理设备存在问题而不能及时纠正,应停止使用。6.2 透析液

透析液必须由浓缩液加反渗水配制。购买的浓缩透析液和透析粉剂必须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浓缩液可以从厂家直接购买、或由具备浓缩液制备资格的医院制剂室配制(获得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制剂许可证”以及制备透析液批准文号,所配制的浓缩透析液只限本医院内部使用)。如果从厂家购买透析粉剂由透析中心自行溶解配置,必须有专人负责,并且有人员进行核查,并签字登记。

透析液的溶质浓度和细菌培养每月至少测定一次(表4为碳酸氢盐透析液配方的溶质浓度)。每3个月进行内毒素检测一次。血液透析器的复用

经批准的一次性血液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以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应当遵照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见附件)。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其它规章制度 血液透析患者应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完整的病历记录,包括有效证件号码、联系电话、住址、工作单位等。

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血液透析前测量体温、问诊并作好记录。对于发烧的血液透析患者,一定要首先排除传染性疾病,进行密切观察,必要时隔离透析,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新血液透析患者要认真询问病史,进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sAg、HbsAb及HBcAb均阴性的患者应给予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 R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每半年应对透析患者进行上述感染指标复查,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可每年进行上述感染指标的复查。

血液透析室(中心)必须对每一台透析机进行编号,患者使用的透析机最好相对固定,并作好记录。

血液透析室(中心)应根据设备要求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常规或操作规范。对于与血液透析相关的有创性操作,例如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内瘘穿刺术、体外循环技术(普通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等),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该操作的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9 血液透析病历管理

血液透析室(中心)必须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透析病历档案保存至少5年以上。

首次透析患者应填写首次病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现状,做出疾病及并发症的诊断。透析病历应包括患者透析记录、化验记录、用药记录。有条件的透析单位争取建立电子病历。10 继续教育

医师、护士及技师每年应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I类继续教育学分不得低于8学分。11 接受评估、考核

血液透析室(中心)每年要接受卫生部门指定的机构和组织的检查和考核,认真做好透析登记及上报。12 收费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按规定收费。收入的所有费用应当纳入医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并向患者出具发票。(本文编辑:韦 洮)

篇2: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一、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造了条件。血液透析时需要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血液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目的。近年来,也是中毒等急危重症抢救的重要手段。

二、设立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部,主要对全省血液透析诊疗活动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受省卫生厅委托检查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工作开展情况。开展技术培训,进行相关技术考评和考核。

三、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医疗机构应配备至少4台以上的透析机,并经省卫生行厅进行技术及人员准入。

四、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技术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质控制度,并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规定,防止由此引发的医源性感染;透析器的重复使用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确保患者安全。

五、从事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应接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第二章 医院资质基本要求

一、内科工作基础

具备较好的内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具有独立处理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二、设置独立的肾脏内科(或者内科肾脏病组)

具备较好的肾脏内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

肾脏内科病房(或者内科病房内设置肾脏病病床):有肾脏内科专科医师队伍,具有独立处理肾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三、血液透析室(中心)

血液透析室(中心)(简称血透室)应具备透析区、水处理区、治疗室、候诊室等基本功能区域;应有符合规定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及抢救的基本设备;建立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及水处理设备的质量检测制度、技术操作规范、设备检查及维修制度;有完备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包括透析治疗患者知情同意书、首次病程记录、透析治疗记录单、化验单等。建立健全透析病人登记册,普通病人、隔离病人及急诊病人分别登记。

四、急、慢性透析并发症处理及综合抢救能力

具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放射科、检验科及大内科等的医疗技术支持。

五、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污水排放许可证。

第三章 血液透析室(中心)的人员配置及职责

一、医师

(一)血透室主任:应由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肾脏内科诊疗操作技术和全面管理能力的肾脏内科专科医师担任。拥有10台透析机以下的血透室主任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10台透析机以上的血透室主任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血透室主任职责:负责血透室全面管理工作和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查房,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监督及评估透析质量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按照透析规范化要求制定并实施透析中心的管理制度、常规和操作规程,安排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组织业务学习和技术考核。

(二)医师应由经过肾脏内科专科训练、掌握全面的肾脏内科诊疗操作技术的肾脏内科专科医师担任。

血透室医师职责:负责病人透析的安排,透析方案的制定、调整;急、慢性并发症的处理;查房;监测和评估病人的透析质量;记录并保管好透析病人资料;每3个月填写质量报告表(包括本单位血透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细菌计数、内毒素测定结果等);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等有关制度,若有疑难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三)血透室肾脏内科医师和透析机的比例不低于1:5。

二、护士

(一)血透室应配备护士长和护士。10台透析机以下的血透室,护士长应由具有肾脏专科主管护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10台透析机以上的血透室应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在血透室工作5年以上、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肾脏专科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二)护士长职责:负责护理及医院感染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技术培训及操作规程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医疗用品管理;协助透析室主任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完成各种报表如病人帐单、工作量、各种护理记录的汇总。

(三)护士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实施操作;执行透析医嘱;熟练掌握各种血液透析机及各种血管通路的操作;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观察机器运转情况,认真作好记录,认真进行查对,防止差错发生。

(四)血透室护士配置:血透室护士配置应根据透析机和病人的数量及透析环境设置,以保证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和病人安全。原则上护士和透析机的比例最低不能低于1:2。

三、技师

1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透室应配专职技师1名。不足10台透析机的单位可配兼职技师。技师需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应培训,熟悉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并负责其日常维护,保证正常运转;负责执行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质量监测,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的要求;负责所有设备运行情况的登记。

(一)透析机的维护和保养。

每日巡视透析机和水处理机的工作情况;监督机器的消毒及除钙工作;定期检查并校正电导度、血泵速、透析液温度、流量、超滤量、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等,定期更换在线血滤机的滤器、滤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保证透析机的正常运转。

(二)水处理系统的维护。

监测水处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登记。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保证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四、继续教育

医师、护士及技师每年应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学分。

第四章 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布局及基本要求

血透室按实际需要合理布局,必须具备透析区、水处理区、治疗室、候诊区等基本功能区,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

一、透析治疗间

(一)透析治疗间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III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配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换气扇。透析治疗间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二)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透析单元间距按床间距计算不能小于0.8米,实际占用面积不小于3.2平方米。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和废弃透析液排水接口(中心供液系统要有透析液接口),透析室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根据环境条件,可配备网络接口、耳机或呼叫系统等。

(三)透析治疗间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如果没有双路电力供应,在停电时,血液透析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装置,确保将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

(四)护理站设在便于观察和处理患者及设备操作的地方。备有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及药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五)特殊透析间应设立传染病隔离治疗间或隔离区域(对艾滋病人和有传染性的乙肝、丙肝病人应当隔离透析);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重症患者抢救间。

二、治疗室

治疗室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III类环境的要求。透析中需要使用的药品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素盐水、鱼精蛋白、抗生素等应在治疗室配制且现用现配;备用的消毒物品(缝合包、静脉切开包、无菌纱布等)应在治疗室储存备用。

三、库房

透析器、管路、穿刺针及透析粉等耗材应在库房存放,库房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III类环境。

四、水处理间

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1.5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地面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水处理间应维持合适的室温,并有良好的隔音和通风条件。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防止透光部分藻类生长。水处理设备放置处应有水槽,防止水外漏。水处理机的自来水供给量应满足要求,入口处安装压力表,入口压力应符合设备要求。

五、工作人员和患者更衣区

工作人员和患者更衣区要分开,患者更衣区的大小应根据血透室的实际患者数量决定,以不拥挤、舒适为度。工作人员在更衣区更换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间和治疗室。患者更衣区设置椅子(沙发)和更衣柜,患者更换血透室为其准备的拖鞋等后方能进入透析治疗间。拖鞋专人专用,并定期清洗,有污染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每次透析时更换床单。

六、接诊区

患者更换拖鞋后在接诊区称量体重、测血压和脉搏等(重症患者在透析床上完成),由医务人员确定患者本次透析的治疗方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

七、医务人员办公及生活用房

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比如办公室,用餐室,卫生间,病案资料室,值班室等)。

八、污染区

污染区用来暂时存放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应分开存放,单独处理。医疗废弃物包括使用过的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纱布、注射器、医用手套等。

第五章 血液透析室(中心)设备基本要求

血透室使用的水处理系统、血液透析机、中空纤维透析器、中空纤维过滤器、吸附器、血浆分离器、透析管路、动静脉穿刺针等应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公布的III类医疗器械(血液净化设备和血液净化器具,编号6845-04)进行管理。

一、透析机

透析机必须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方可投入临床使用。透析机应在设备规定的环境下(包括温度、湿度、电压、供水压力)使用,按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转和病人的安全。按设备说明书进行保养。

血透室应为每一台透析机建立档案,内容包括透析机出厂信息(技术信息和操作信息)操作运转和维修记录。

二、水处理设备

水处理设备必须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方可投入临床使用。水处理设备应当在设备规定的环境下(包括温度、湿度、电压、供水压力)使用,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行,供应充足的反渗水。

水处理设备包括前处理系统、反渗机和反渗水供水系统。前处理系统应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相应的配置。反渗水供水线路上不应当有开放式储水装置,防止二次污染。反渗水供水管路应选用无毒材料,并设置循环回路,尽量避免盲端和死腔,防止细菌滋生和生物膜形成。如果水供应压力不足或经常中断,可以在反渗机前设立原水储存水装置。

三、水处理系统的维护与消毒:

水处理系统必须进行日常维护,维护的频率应该根据水质检测的结果确定。

水处理系统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反渗机和反渗水供水管路的清洗,消毒,前处理系统中软水器树脂的再生,活性炭及砂滤器的反冲,过滤器的更换和反渗膜的酸洗与更换。

水处理系统的清洗和消毒应严格按操作说明进行或请厂商协助完成。清洗和消毒频率参照细菌培养结果或根据厂家建议确定。血透室应为水处理设备建立档案,内容包括水处理设备出厂信息(技术信息和操作信息)、消毒和冲洗记录、故障和维修保养记录。

四、透析器材

各种透析器材应该在符合条件的库房内存放,使用前应该认真检查使用期限,有无包装破损等。记录可能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六章 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基本要求

一、透析用水

透析用水应符合表-2及表-4要求,并按表-1要求定期进行检测。

(一)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测应按时进行,见表-1:

表-1:透析用水的监测要求

监测项目 监测内容 监测频率 标准

供水管路靠近末端 内毒素 每季度 内毒素 < 1 EU/ml 反渗机 电导率,产水率 每天 根据反渗机厂家数据

活性炭罐 游离氯 每周 氯 < 0.1mg/l 软水器 硬度 每周 < 17 PPM

(二)透析用水的水质情况每年至少测定1次,标准见表-2(参照AAMI标准)。每月进行透析用水的细菌培养,每3个月进行一次透析用水内毒素检测,以上检查结果和化验单应登记并保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新安装的水处理系统或怀疑水处理系统有问题时,应提高检测频度;如果确定水处理设备存在问题而不能及时纠正,应停止使用。

表-2血液透析用水可允许的化学污染物最大浓度(AAMI标准,2004年)

污染物 允许的最大化学污染物的浓度(mg/L)钙 2(0.1mEq/L)镁 4(0.3mEq/L)钠 70(3.0mEq/L)钾 8(0.2mEq/L)氟 0.2 氯(自由态)0.5 氯胺 0.1 硝酸盐 2.0 硫酸盐 100.0 铜、钡、锌 每种0.1 铝 0.01 砷、铅、银 每种0.005 镉 0.001 铬 0.014 硒 0.09 汞 0.0002 锑 0.006 铍 0.0004 铊 0.002

二、透析液

购买的浓缩透析液和透析粉剂必须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浓缩液可以从厂家直接购买或由具备浓缩液制备资格的医院制剂室配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制剂许可证”以及制备透析液批准文号,所配制的浓缩透析液只限本医院内部使用)。如果从厂家购买透析粉剂由透析中心自行溶解配置,配制浓缩透析液B液(主要含碳酸氢盐)应现用现配,必须有专人负责,并且有人员进行核查,并签字登记。

透析液的溶质浓度每月至少测定一次(表-3为碳酸氢盐透析液配方的溶质浓度),细菌培养每月至少测定一次。每3个月进行内毒素检测一次。

表-3碳酸盐透析液配方的溶质浓度

钠(mmol/L)135~145 钾(mmol/L)0~4.0 钙(mmol/L)0~1.75 镁(mmol/L)0.25~0.5 氯(mmol/L)102~106 醋酸根(mmol/L)2~4 碳酸氢根(mmol/L)30~39 葡萄糖(mmol/L)0~11 pH值 7.1~7.3

第七章 血液透析适应证及禁忌证

血透室在对病人实施透析治疗时应根据病人的病情,掌握好急诊透析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规透析的指征,透析中应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适应证

即使没有临床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至10ml/min左右时即应进行血液透析,但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当eGFR小于15ml/min时应开始透析。

Ccr的替代参考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血尿素氮≥28.6mmol/L(80mg/dl)。

2.血肌酐≥707.2umol/L(8mg/dl)。

3.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

4.药物治疗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

5.有明显水潴留体征(严重浮肿、血压升高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6.有厌食、恶心、呕吐等明显尿毒症表现。不同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有很大差异,对没有达到上述指标,而临床症状较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透析医师可根据病情决定透析时机。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适应证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血液透析: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确立,出现容量负荷性高血压、左心衰竭;

(二)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

(三)血肌酐≥442mmol/L(5mg/dl);

(四)出现消化道或神经精神症状;

(五)存在高分解代谢(每日血尿素氮上升14.3mmol/L以上,血肌酐上升177umol/L以上或血钾上升1mmol/L以上);

(六)药物治疗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

三、其他适应证

(一)各种药物、毒物中毒适合血液透析治疗者;

(二)其他有血液透析指征的疾病。

四、血液透析相对禁忌证

(一)休克或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者。

(二)有严重出血或出血倾向者。

(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包括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冠心病者。

(四)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或有血源性传染病者。

(五)不合作的病人。

第八章 血液透析治疗程序及监测

一、新病人血液透析前准备

(一)新病人接受首次透析前,透析医师应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透析注意事项等情况,让患者充分了解血液透析的目的及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由患者或亲属签署血液透析医疗风险知情同意书、委托书,需复用透析器的患者还应签署复用申请书。

(二)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提倡提前建立永久性的动静脉内瘘,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急诊透析的病人推荐中心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的血管通路,不主张直接动静脉穿刺透析。

(三)病人透析前应检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标志物。

二、透析方案

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制定具体的透析方案。稳定的维持性透析患者,建议每周应接受2至3次透析,每次4-5小时。患者每次接受透析时必须有专门的透析医师根据病人当日的情况制定具体的透析方案。

三、血液透析治疗程序及质控要求

(一)血液透析开始程序。

1.开机原则:先开水源,后开电源。

2.连接A.B浓缩液,机器进行自检,等待自检通过,3.连接、安装透析器及管路并预充。4.准备好病人的动静脉血管通路。

(二)血液透析治疗程序。

将病人血路与体外循环的动静脉管路连接,开始透析。

1.血流量:根据病人血液通路、心功能情况及透析要求,由慢到快调节血流量,一般为200-350ml/min。2.透析液流量:一般为500ml/min。3.肝素抗凝:(详见第九章)

4.确定超滤量:根据体重改变、临床症状和体征。5.调节透析机各项报警指标的范围。

(三)血液透析治疗中监测要求。

1.关注透析机上的各种报警指标,及时纠正各种异常情况,使治疗顺利进行。2.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中的各种并发症。

3.透析中病人生命体征监测。透析中每小时测一次血压和脉搏,随时观察透析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及时处理。4.及时、完整做好透析记录。

(四)血液透析结束程序。

1.透析结束前30分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提前停用肝素或其他抗凝剂。

2.将透析器及透析管路中血液返回病人体内(禁止使用空气回血),关闭血泵。

3.回血结束,立刻压迫止血,使用弹性绷带压迫一般不超过30分钟。压力要适中,既不完全阻断血流而又不使其出血。

4.需复用的透析器送复用室处理(见透析器复用),不复用的透析器(管路)按医疗废物处理。

(五)进行机器的清洗、消毒程序,包括水路和机器表面的消毒。

第九章 血液透析抗凝及抗凝监测指标

一、血液透析抗凝监测指标

(一)实验室监测。

(二)临床监测。

临床上主要通过了解病人既往肝素用量、动态观察透析过程中静脉压及透析器和透析管路有无凝血块等方法检测血液透析时抗凝情况。

二、血液透析抗凝剂的使用

抗凝剂使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第十章 血液透析中并发症及处理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病人,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以确保透析安全。血液透析中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如下:

一、透析器反应

透析器反应包括两种类型:

(一)过敏反应型(A型)

1.过敏反应多发生于透析开始后数分钟至30分钟,可有灼热、呼吸困难、窒息、濒死感、瘙痒、荨麻疹、咳嗽、鼻卡他、流泪、腹部绞痛和腹泻等症状。

2.处理原则

(1)发现此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透析。

(2)同时按抗过敏反应常规处理(应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或激素)。

(3)勿将管道及透析器内血液回输至体内。

3.预防措施

透析前将透析器充分冲洗。不同的透析器有不同的冲洗要求,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二)非特异性型(B型)

1.常发生于透析开始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胸痛或背痛,注意与心绞痛鉴别。2.处理原则(1)加强观察,可继续血液透析。

(2)予以吸氧及对症治疗。

二、失衡综合征

(一)轻者有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重者可发生定向障碍、癫痫及昏迷;常伴脑电图改变。

(二)处理原则

1.轻者对症治疗,包括高渗盐水或高渗葡萄糖静脉注射。2.重者停止透析、保持气道畅通及支持疗法。

(三)预防措施

1.在开始几次血液透析时采用诱导透析方法,逐步增加透析时间,避免过快清除溶质。

2.对长期透析病人则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进行预防。

三、心血管并发症

(一)低血压

多发生于超滤过度、血容量不足、应用降压药、醋酸盐透析、透析中进食等情况。部分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等心源性因素有关,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二)高血压

多由于水钠潴留、容量控制不当或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等因素引起。严重时静滴硝普纳等药物治疗,或更换血液透析方式。

(三)心律失常

发生原因主要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尿毒症心肌病、贫血和低氧血症。应针对病因治疗并予以相应抗心律失常药物。

四、发热

(一)多由于致敏热原反应或感染引起。

(二)发现后要检查原因,如血管通路感染,透析器复用等问题。感染者应给予抗感染治疗。

(三)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要求及质控指标。

五、其他常见并发症

(一)头痛

其原因不明,部分可能与轻度失衡有关,可对症处理。

(二)恶心呕吐 在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病人多由于低血压引起,也可以是失衡综合征早期表现。

(三)肌肉痉挛

多由于低血压、超滤过度、病人低于干体重或低钠透析引起,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六、透析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一)血液透析管路脱落

接管松脱会发生血液透析管路脱落,引起失血甚至发生休克。较易发生松脱的地方是管路接头处。固定管路时,应留有给病人活动的余地。

(二)空气栓塞

1.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2.处理原则:一旦发生空气栓塞,应按空气栓塞抢救流程进行抢救,必要时进行高压氧治疗。

(三)透析膜破裂

1.处理原则:透析膜一旦破裂导致透析器漏血,需立即更换新透析器。2.预防措施:严格遵守透析器加压试验常规操作,密切注意透析管道通畅度,常可防止或降低透析中透析膜破裂的发生率。使用全自动机器复用。

(四)管道或透析器内凝血

1.病人低血压时间过长、血流缓慢或肝素化不足时,静脉端驱气器中纤维素析出,渐渐发生血液凝固。有时凝血起因于动静脉瘘的阻塞等。

2.处理原则:发生凝血后要仔细分析原因,如遇到有高凝倾向的病人,要去除其诱因,增加肝素用量。

第十一章 透析病人健康状况评价及推荐标准

为保证病人获得充分透析,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应常规进行生化和特殊检查,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和透析情况。做好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改善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贫血患者可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最大限度减少血液制品的使用。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

一、监测指标及频率

(一)每3个月测定血常规、血尿素氮、肌酐、钠、钾、钙、磷、血糖、血清白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有条件单位可测定病人的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iPTH,并对病人进行透析充分性的评估。

(二)每6个月测定1次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并进行1次常规胸片检查。

(三)透析治疗过程中病情有特殊变化时应随时进行相关检查。

二、血透室病人透析质量考核标准

(一)纠正贫血。

(二)保证良好的营养状态。

(三)保证透析充分性。

第十二章 血液透析室(中心)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血透室的布局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并配备符合手卫生规范的基本设施。

二、工作人员进入血透室时应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对患者进行有创诊断和治疗操作时应戴口罩及工作帽,必要时戴手套。对不同患者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

三、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相关感染的发生。

四、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五、新病人首次透析前,常规检查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对于HbsAg、HbsAb及HBcAb均阴性的患者建议给予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上述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复查,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可每年进行上述感染指标的复查。急诊透析病人没有上述检测结果时,应在透析前留取血标本进行上述监测,使用急诊透析机,透析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透析器和管路须一次性使用。

六、透析区应划分普通病人治疗区和隔离病人治疗区。感染病人应实施隔离分区或分机透析,所用物品及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七、血透室必须对每一台透析机进行编号,患者使用的透析机最好相对固定,并作好记录。

八、血透室所有的医疗废水(包括排出的透析液)应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九、医疗废物按要求处理。

十、透析区应保持空气新鲜,配备空气消毒设备,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地面、台面和物体表面每日下班后湿式打扫,如遇污染随时消毒。

十一、工作人员应每年检测经血传播疾病的各项指标。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患乙型肝炎或携带HBsAg及丙肝抗体阳性的工作人员应调离血液透析室。

十二、透析器复用应严格按照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

十三、发生医院感染暴发、聚集时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上报。

十四、购入及应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并正确使用。

十五、血透室细菌污染相关监测:

表-4:血透室细菌污染相关监测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采样部位 正常值

透析用水 每 月 透析用水供水管路上 细菌数≤200cfu/ml

透析液 每 月 透析液进入透析器前 细菌数≤200cfu/ml

透析用水内毒素 每 季 透析用水供水管路上 内毒素≤1EU/ml

透析液内毒素 每 季 透析液进入透析器前 内毒素≤2EU/ml

医务人员手 每 季 细菌数≤10cfu/cm

2透析室空气 必要时 细菌数≤500cfu/m

3物体表面 必要时 细菌数≤10cfu/cm2

十六、反渗机和供水管路的消毒

按照设备要求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消毒和冲洗方法及频率参考设备使用说明书。每次消毒和冲洗后须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内(见表-5,表中未涉及的消毒剂请参照生产厂商的说明书)。

透析机使用后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具体消毒方法按厂家要求或参见透析机的有关说明书),透析机水路中消毒液残留量必须小于允许值(见表-5);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2h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隔日使用需要重新消毒。建立消毒记录,以便追溯。

表-5水路中消毒剂的最大允许残留浓度

消毒剂 合格标准

甲醛 10mg/L 过氧乙酸 1ppm 游离氯 0.5mg/L

第十三章 血液透析室(中心)的规章制度 血透室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各种医疗、护理、设备维护、消毒隔离和库房管理等规章制度,至少应该包括:工作人员职责;医疗制度;护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监控和消毒隔离制度;培训制度;水处理间规章制度;透析液配制室规章制度 ;复用室规章制度;设备维护制度等。

对于与血液透析相关的有创性操作,例如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中心静脉置管术、体外循环技术(普通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等),血透室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该操作的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十四章 血液透析文件管理

血透室必须建立血液透析病人的登记和文件管理制度。

一、透析文件的内容

透析文件应该包括病人首次透析病历,透析治疗记录单、病情变化记录、透析充分性评估记录、化验检查报告、长期和临时用药情况。各单位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包括以上内容的各种治疗表格。

首次透析记录是透析病人进入透析室后,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和诊断之后,所做的记录。透析治疗记录单用于记录患者每一次透析的医嘱和接受透析全过程的医疗、护理、机器运转、各种监测记录。要求医师和护士认真填写好每一项记录。

在病人透析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做好病情记录。

二、透析文件管理

篇3: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

1 血液制备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各种病原菌和血液疾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 而且随着人们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因输血原因造成医疗纠纷的机率逐年呈不断上升趋势, 安全、有效地输血成为我们每个血站工作者的目标, 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加强血液整个“采供血过程”包括血液采集、制备、检验、贮存、运输等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1], 特别是血液制备过程的治疗控制和管理, 为指导临床合理输注血液提供重要意义。在血液制备过程中, 各种因素的配合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工作人员完善的安全卫生培训、防护意识培养, 各种血液制备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检测, 各种物料加放、使用、储存, 都是影响血液制备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加强血液制备质量管理, 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效果、避免医疗事故和纠纷有重要意义, 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有效提高血液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2 影响血液制备的因素

2.1 血液来源

血液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医疗用品, 也是容易受到污染的复杂液体, 在其他代替品尚未出现前, 血液唯一的来源是健康的人体, 但随着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各种疾病和血液疾病、毒品的危害大大降低了人们的血液质量, 因此, 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是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的首要环节。据临床资料报道, 我国自愿无偿献血者从1998年的22.3%逐年上升到94.5%[2], 这一数字表明, 我国血液来源充足, 血液供应丰富, 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献血过程中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和病史,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使血液来源的质量受到影响, 无法保证临床血液供应的安全。

2.2 白细胞滤除

随着临床输血应用和技术的发展, 输注各种成分血液已成为临床治疗输血的主要手段, 血液中无治疗成分的白细胞就成为一种“污染物质”, 直接导致患者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增加了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损伤。经现代临床输血研究表明, 输血不良反应中有90%以上与输入异体血液的白细胞相关, 同种异体白细胞抗原免疫反应发生率约为39%, 诱发HLA同种免疫反应的白细胞阈值为5×106/u[3]。因此, 在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前将白细胞滤除, 有效减少血液间病毒的传播机会,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利于血液及成分更好的保存。

2.3 无菌技术方面

血液制备中, 环境和无菌操作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操作室内的环境和温湿度直接影响血液成分的稳定性, 要求有合理的操作空间和布局, 而且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无菌操作可有效减少血液的污染, 特别是在血液离心前对血袋检查的完整性、密闭性、离心后的血液轻拿轻放、血袋、塑料导管的密闭性, 及在血液制备洁净区的洁净级别要求达到百级净化, 控制血液离心温度和环境温度, 这些因素的不合格都是导致临床用血过程中发生输血反应、影响患者生命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3 加强血液制备和用血质量和管理, 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3.1 加强血液制备质量培训和记录

加强血液制备质量的培训和记录, 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职业培训, 充分增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强化质量方针, 在培训内容上强调意识和技术并重;在地位上, 当做常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定期以各种形式进行讲座或分析;在形式上, 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以科学的、实用的、灵活的方式进行。对血液制备过程中的质量进行计划, 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完善的记录, 以不断的进行计划、执行、审核、控制和改进, 提高血液制备质量。

3.2 加强血液制备过程中无菌及环境质量控制和操作

加强人员在工作中的无菌操作观念, 严格控制操作环境, 定期进行检测, 增加各个操作环节的无菌培训, 如净化间的操作需达到万级净化间的百级净化台, 血液离心前后的运行情况、监控及记录, 成分制备间的环境温度及标识, 必须保证正确性、完整性、唯一性、可追溯性, 所有血液及其包装均应正确标识, 以确保患者用血过程中的安全。

输血是一个组织移植的过程, 加强血液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确保用血安全, 促进患者康复提供有效前提, 为输血医学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军.血液制备记录的设计与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1 (3) :71~73.

[2]邱玉霞, 李渝, 程艳.血液成分制备过程质量管理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 (下半月刊) , 2008, 17 (11B) :884~886.

篇4: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

【关键词】血透护理;护理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31-02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等病症治疗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分离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保持患者体内血液成分正常来维持患者生命的方法,因此,保证血透护理的质量十分重要[1]。如果血透护理工作不到位,极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引起血液污染,进而损害患者的肾脏等功能器官,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文就对护理管理在血透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探讨血透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血透室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有男性114例,女性66例,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2岁,平均年龄(45.3±4.2)岁;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血透室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常规护理基础上,其中有男性121例,女性59例,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的63岁,平均年龄(46.5±5.0)岁。所有患者均为肾衰竭尿毒症晚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①透析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透析机器和方式、做好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测量;②透析中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监测透析情况,包括血管通路、透析液路和体外循环血路等。

1.2.2 观察组护理管理

1.2.2.1 建立并完善护理管理体制 对医院血透室护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管理制度当中存在的薄弱之处,找到应该着重加强的护理指标,以此作为血透护理管理体制完善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血液透析的相关标准,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组织血透护理的相关人员学习相应制度,提高血透护理人员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主动按照血透护理的要求进行工作,有效预防护理质量问题的发生。

1.2.2.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护理人员水平关系直接关系到血透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是血透护理管理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的培训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护理人员血透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流程、技术要点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学习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其在护理工作当中能够严格规范地进行操作,并及时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最大程度的保证护理工作的效果。二是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的培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荣誉鼓励等措施,来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其主动、积极、认真的对待护理工作,并引入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来确保护理工作相关规定落实的彻底。

1.2.2.3 加强对护理各方面工作的检查监督 护理工作的范围十分广泛,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会给护理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对此,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加强检查与监督,比如急救药物、护理档案、消毒液准备、医疗垃圾处理等方面,主任护师和护士长都需要时常对其进行抽查,而普通护士也要在掌握这些细节的基础上,加强自检,比如透析液浓度、流量等是否合适,透析导管连接是否正确等,避免关键细节不到位影响护理质量。

1.2.2.4 评估护理风险并建立应急处理预案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病人的血液需要经过体外循环,在此期间,会伴随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程度不一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需要建立相应护理风险评估机制,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根据风险发生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护理人员对这些风险的认识,以便于在护理当中有效规避风险,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降低风险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卫生情况,其中,卫生情况的指标有空气质量、卫生消毒和仪器、手部卫生四项指标,分别统计其合格率[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数据全部使用SPSS17.0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感染率上,观察组为0%(0/1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10/180)(P<0.05);在卫生情况上,空气质量、卫生消毒和仪器、手部卫生等合格率上,观察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通过血透仪器在外部完成血液净化的过程,血透护理质量对患者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做好血透护理管理是医院的重要工作。在医院血透护理当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病房空气质量、透析仪器以及护理卫生等一旦护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外部病菌可能侵入血液当中,引起感染、疾病以及其它并发症,危及患者安全。

护理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在许多医院当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导致护理人员对于血透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也没有佩戴消毒手套,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导致护理人员的细菌传染给患者,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二是护理人员对风险不了解。许多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层次较低,对于血透护理中的各种风险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在日常护理当中,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防控手段和高、中、低危物品分类等各种概念没有相应的认知,没有准确分类消毒液,消毒工作不到位等,这些都是血透护理中存在的重大风险,极容易加重血透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三是护理管理制度落实较差。在许多医院的血透室中,为保证护理质量,避免医疗纠纷,都制定了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当中,虽然治疗和护理的查对落实情况较好,但也有一些管理制度并没有被重视且严格执行,比如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等。

在本组研究中,针对血透护理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实行了护理管理,在护理效果比较上,观察组的感染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5%)(P<0.05),且空气质量、消毒液和仪器、手部卫生等卫生指标的合格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血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血透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在血透护理当中采取护理管理的方法,采取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血透患者感染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血透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姮瑛,李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1):66-68.

[2]刘雁凌,周昌娥,杨红荣等.风险管理在血透中心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5):545-546.

[3]庄爱君.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197-198.

[4]马秋丽,李淑君.加强护理管理提升院感防控水平[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9-90.

[5]唐玉平.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南医学,2009,20(2):127-128.

篇5: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护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每份终末病历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质控达标。

二、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三、检查各项制度(医疗、护理)尤其是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四、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并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意见,有记录。

篇6: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

4小结

在实际的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血液细胞的形态会产生变化,为了得到精准的检验结果,我们必须要对血液细胞检验过程的控制加以重视,要构建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不断的规范检验的流程。在实施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对于标本分析前实施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把关[4]。在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在实施检测之前,要对试剂盒的抗凝剂稀释比例认真的检查[7],检查仪器要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6]。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包括:在检验之后,要及时的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认定[8],在这个过程中,要应用细胞直方图,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9],最终的目标就是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徐晓嵘.浅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23(9):1378-1379.

[2]王宏书.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医学美学美容,,55(14):133.

[3]李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78(1):125-126.

[4]刘金朋,孙院红,罗冲,等.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4(23):4772-4773.

[5]王天震.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89(13):115,117.

[6]宋庆欣.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8(23):3196,3213.

[7]张瑜.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2014,41(4):398.

[8]张娅娣.浅谈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6(76):130.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我的暑假生活下一篇:关于春节的祝福短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