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作文:眼睛

2024-04-13

初二学生作文:眼睛(共18篇)

篇1:初二学生作文:眼睛

一只黑色的棍子,插着翅膀黑色的眼睛,充满了消极。

“啪啪啪”。我的双手在键盘上飞翔,把一条条的语言经验汇聚到每一个网络的最好的朋友,已成为同学们娱乐的最佳选择。

略扫“黄河身上的工业伤疤”沮丧我说话技巧左下角突然跳出一条新闻,鼠标移动到右上角的分析我顿时惊呆了,我看到新闻上写几个字,阴错阳差之下我打开点里面看到的页面放置一个大照片图片,几名鸟薪柴杨的头骨身体的困在一池浑水,一半黑色黑色的波浪拍打着鸟的身体,让原本光滑明亮的羽毛,凌乱的大大几片羽毛,坚持快乐突然向上翘嘴棒类似于倒自己的痛苦。

大多数人是一双眼睛,这是一双眼睛啊,兄弟眼睛撑眼睛突然盯着那里沉闷的看了一下,天空也许在他死之前还望能在蓝天上飞行,但是水是只从地狱一类拖动,它在水中所有的世界类似的身体不适于黑色的污水,左右一个排水管的方式从土壤中的普通可以在同一个地方的鸟。

故该消息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本质不舒服我们“母亲河”,我们时间较短供应我们靠水和特殊的情况下保留然而当他的“子女”盛大但不回他一点点他所面对的只有冰冷的水管的根长也一排排污水但“母亲”我们的无法抗拒只能她宽广的胸怀悄悄的把这完全。”当然是她的卫但他丝毫不让他沮丧他只是一条河长期不能与人一起下去。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繁荣。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是祖**亲默默的哭泣,不仅是黄河长江也遭受“工业病”,是连大气也容忍雾霾进攻,这样下去我们一定会自杀。

我经常想起那双眼睛,一双眼睛在黑暗的心,每当我想到的眼睛我会呼吁我不要让耐心传染性祖国!

篇2:初二学生作文:眼睛

有一次,我和同桌“胡子”(外号)听着听着课,就开起了小差来,我画了一个“白骨精”,他画了一个“孙悟空”,最后“我”被“他”“打死了”。正玩的起劲哩“啪!啪!”两声不大不小的教杆声敲在了我的课桌上,我俩猛地一抬头,看见了老师那双愤怒又严肃的眼睛让我不寒而栗。

还有一次,老是问我们《嫦娥》的作者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我一时想不起来,又想出出风头,小心翼翼的举起了手,但老师一看我,我有马上把手缩了回去。不料,老师还是看见了我的这一举动,就把我叫起来回答问题,可我回答不上来。但看见老师那鼓励的目光,我想起来了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回答了问题我坐下了。心里非常自豪,这也多亏了老师的目光让我不害怕。

还有一次,我早上起晚了,只好带着早餐去学校,没想到在我往学校走的半路上,早餐掉了,牛奶撒了一地,面包也掉在了地上,没法吃了。到了学校我的肚子早罢工了,唱起了“空城计”老师也听见了我肚子唱的歌,眼睛里流露出了疼爱的目光。从口袋里拿出了一颗枣,虽说只有一颗,但是我还是可以感觉到老师对我的爱。吃了“爱”之后,我没有饿意了,变得活蹦乱跳了。

篇3: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

一、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发现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深信美丽的风景, 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所具有的那种巨大的教育影响, 对于教师的影响来说, 是很难和它竞争的。”大自然中包蕴了无尽的美, 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接受大自然的熏陶, 是审美教育的第一课。

1. 直接发现自然的美。

春天的第一根嫩芽, 冬天的第一片雪花, 夏的火红, 秋的金黄, 都能引起学生对美的追求;草的柔韧, 树的挺拔, 山的巍峨, 水的涟漪, 花的绚烂, 云的飘逸, 都能引起学生无尽的遐想;参天古木, 茫茫林海, 奔腾的大江, 浩瀚的海洋, 都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在这里, 审美的客体 (自然) 与审美的主体 (学生) 相契合, 物我同一, 产生共鸣, 从而使学生陶醉于其中, 激发他们珍爱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感情。

2. 间接发现自然的美。

古往今来, 无数的文人将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物、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诉诸艺术。语文课本中, 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江南春景的隽永之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是塞外风光的粗犷之美;“古道西风瘦马”是苍凉悲壮之美;“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是雄浑豪放之美……值得一提的是, 这种对美的欣赏不是直接的, 学生必须经过想象和联想才能感悟到, 而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因而它的审美境界也就更高了一层。

二、在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发现

选入语文教材的作品, 藏珠储玉, 蕴含着美的矿藏, 学生在赏析艺术形象的过程中, 通过品味优秀艺术形象的人格魅力, 就能得到美的感召和熏陶。

1. 感悟爱国者的崇高美。

语文课文中塑造了许多爱国者的形象, 范仲淹、屈原、文天祥、林觉民……他们或为寻求真理而上下求索, 或为捍卫民族利益挺身而出, 更有为了革命事业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志士……他们坚韧的品格、顽强的意志、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人格深深地感染着学生, 使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 不断完善自我, 超越自我。

2. 发现生活中的人情美。

一首小诗, 一篇散文或一部小说, 就是一个情感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 学生可以感悟世界的真、善、美, 认识人间的假、恶、丑, 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读《背影》, 能体验到父子之间的骨肉亲情;读《祝福》, 能体会到作者那种“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矛盾心情;读《一碗阳春面》学生既能感受到母子之间的亲情, 更能为母子三人不向生活低头, 而以赤诚、热烈的胸怀去拥抱生活的激情所感染……

3. 发现哲理的深刻美。

席勒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 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没有其他途径。”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哲理的启迪, 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 使美得到升华:“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若言弦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尖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则形象地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在赏析语意的过程中发现

高尔基说过,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在语文学习中, 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挖掘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美, 他们就会产生发现美的欲望, 小到字词的结构、语法修辞, 大到人物形象、篇章结构等的分析, 美无处不在。以辞格而言, 对偶、排比具有对称美、节奏美;比喻、比拟具有生动美、形象美;顶真、反复则具有回环美、复迭美。以作家风格而言, 无论是柳永、李清照的婉约, 还是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无论是周立波的拙朴、孙犁的清丽, 还是茹志鹃的细腻, 都能深深地打动学生。

篇4:擦亮作文的“眼睛”

作文题目拟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所以,学习作文不能不在拟题上下功夫,多多地下功夫。这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怎样拟好作文的题目?我想,一要从思想上重视拟题,二要寻求快捷的方法。下面就和同学们说说作文拟好题的几个方法。

第一、简练法

简练,就是浓缩语言,能用两个字不用三个字,能用一个字不用两个字。这样,作文的题目文字极少,就十分引人入胜,就给阅读作文的人,甚至是评分的老师以好的第一印象,这样的作文就容易“成功”了。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十一小学四年级五班老师给学生布置“写写校外遇见的一件事”作文,张杨梓写了在马路上扶起跌倒老奶奶的事儿,题目就一个字《扶》。扶,扶什么哪?老师看了,觉得很简练很新鲜很有吸引力。

第二、反向法

反向,就是反说,带“引号”的。这样的拟题方法运用得当,便往往抓人“眼球”,引起读者的兴趣。贵州省绥阳县五年级学生吴睿在写一篇与“网”相关的作文时,拟了《Q名“笨蛋”》的题目。我在批改一大堆小学生作文时,对这题目就很感兴趣,先选留了,批改后很快被作文刊物采用。这里的“笨蛋”其实不笨,反而是“聪明蛋”。

第三、不可思议法

这样的拟题,使得读者看了有些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于是读者会一定要看个究竟的,便一口气地看了下去。也会给读者或者老师留下深深的印象。江苏省东台市小桔灯学校四年级学生陈雅娴写了一篇课堂上所见的作文,题目拟成《吹砖头》。吹砖头?砖头怎么吹呀?似乎不可思议啊!读者看了题目,开始是一头雾水,便急忙看了全文,明白了——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真的吹倒了砖头!

第四、新词法

新,本身就是吸引力。新语言是点亮题目的“利器”,运用好了,作文就添十分彩。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十一小学四年级学生赵雨涵在写小动物趣味的一篇作文时,拟了这样一个题目《猫猫狗狗大pk》。“pk”是新词,很吸引读者。

第五、特点法

抓住作文描写事物的主要特点,简洁概括到题目里。辽宁省铁岭市十三小学原六年级一班学生杨荣春在写家里的一只大公鸡的作文的时候,拟的题目是《俺家的“九斤红”》。那大公鸡的主要特点是“大”,有9斤重,鸡中的“大丈夫”!

第六、引用法

恰当引用古语、古诗词和名人名言等到题目里,作文的题目便会“亮”起来。比如西丰县金星满族乡宝兴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康以诺在写家乡的秋天的作文的时候,写了山上的红叶,题目引用了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为作文增色不少。

本栏插图 李斯冉

篇5:初二学生作文:眼睛

当一双眼睛?不要惊诧,很快你就会知道做眼睛的好处了!

如果我是一双眼睛,我一定要做孩子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我会让那天真天真的小生命发现世界之美。我会教她看遍世间万物,看遍各类色调,看遍各式各样的美。我会教她,那红色是象征生命、象征热心的色调,那白色是象征美好、象征纯洁的色调,那蓝色是象征广阔、象征柔情的色调,那……不只是美,还有丑,我要教她看懂这个世界。

如果我是一双眼睛,做老人的眼睛也是种趣味。年老的老人,眼睛大概有些浑浊了,大概看不清东东了,但不要紧,我会和他一起听,我会“听”他的喃喃自语,我会“听”他娓娓道来他的一生,他的成功,他的失利,甚至他的碌碌无为。这时的我,会不会像一个喜爱趴在老人膝上的孩子?不,我不是孩子,我知道老人,知道他的欢喜,知道他的悲苦,终归已经伴随了他一生了,我想我是知道老人的。我会伴随他,用心,做眼睛的心,去谛听他,了解他,懂他,伴他眺望那看不清的,含糊的将来。

要是无法变化,做坏蛋的眼睛也不坏啊!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坏蛋,我想,他只是看错了,看多了:错将漂亮当作险恶;看多了浑浊,以为这个世界没有纯洁。我要他不再看向黑暗,要他看向光明,要他看到每个人真心的笑脸,特别是孩子的笑脸,我确信那是世上最纯净的圣地,那样的纯洁一定会感动他的。当一滴清亮的眼泪从我这儿流出,我确信他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确信二心中原来的那道伤痕已经长好了,大概还会有伤疤,但我确信那只能证明他曾坐失,不能证明他现在或是将来永世会错下去。

篇6:眼睛初二作文

—题记

有那样一双眼睛在人间最美丽。它过滤了所有的不幸。有那样一双眼睛它如同一颗火热的心看着你。它为努力看清你的脸庞,变得心力交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是心灵最纯洁的地方,因为你的喜怒哀乐都逃不过它,眼睛最无私,把所有的一切都展现出来。眼睛最自私,把你不想看到的一切都传送给大脑。可是有那样一双眼睛,在你失落时,它安慰。在你难过时,它流泪。你高兴时,它欣慰。就是这样的一双眼,在你身边。这样的一双眼可以表达爱恋,却透不出思念。

有那样一双眼睛它原谅了你的所有过错,也许你无法理解这双眼在你失落时的期待,可它满是期待,却换来你的一丝无奈,有那样一双眼睛,奉献着最无私的爱。当你还不懂事时,有那样一双眼睛为你放着慈祥的爱。当你已学会走路时,有那样一双眼睛,让你逃不出它的视线。当你长大成人时,有那样一双眼睛,渴望着你慈祥的爱。当你迈出家门走向工作时,请别忘了还有那样一双眼睛在期待。

此时你是否也会想到那样一双眼睛?没错。可能这双眼睛在你年幼时,为不让你逃出视线努力看清你的脸庞而变得模糊。可能这双眼睛还继续为你期待。也许这双眼睛已非常苍老。也许这双眼睛青春还在。无论与否,在我生命中,一直都有那样一双眼睛闪烁在满是繁星的夜空,它永远最美丽。

篇7:眼睛的故事初二作文

数学老师的目光是启发的目光。上课时,老师会提一些有价值的题目。但是那些有价值的题目老师往往会让不举手的人来回答。可是,我并没有想到老师会叫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叫到我的时候,我就像被触了电一样,一下子就站起来了。这个问题是老师讲过的,可是我就是想不起来,老师向我投来了启发的目光。我的头脑深处就像被什么敲了一下,回答的十分好。

数学老师的目光是严厉的目光。有一次,在上课中,老师在讲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我在开小差,手里拿着一支笔在转,我的心思都飞到了窗外去。就在这时,我发现老师已经站在我的面前,向我投来了严厉的目光,我十分害怕。老师并没有对我说什么,但我感受到了老师的不高兴。

数学老师的目光还是鼓励的目光。在一次课堂中,老师出了一道十分难的题目,没有几个人会做,可是我偏偏就会做这个类型的题目。我想举手又不敢,因为我把说错了。这时老师向我投来了鼓励的目光。我回答完后,同学们都为我鼓掌,老师向我微笑。

篇8:初二学生作文:眼睛

一、大胆地向生活开放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 课本上的大多数内容简洁明了, 相对而言比较严厉, 但都不一定贴近小学上的生活。所以不妨在例题基础上再作些“生活型加工”, 想方设法把供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转化成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 从而拉近两者间的距离。

还是以一年级的学生为例, 在教学中有一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标准来分类。其实这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 只是学生没想到这就是数学。在课堂教学中, 我特地预备了几种水果、蔬菜等, 让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这些东西学生们很熟悉, 他们的脑子一下子被激活了, 讨论起来你争我抢, 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按水果、蔬菜分两种。有的说:按颜色分三种。还有的说:我把它们按自己爱吃和不爱吃分两种等等。在感受童言天真的同时, 我更深地体会到分类这种数学思想如此贴近生活, 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数学教学的宝贵财富, 通过学习, 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

二、要用爱好来牵头

有一节小学五年级有关《分数的意义》的公开课, 就是让同学们在真实的情境中, 体会分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用事先策划好的两个话题题目入手。

话题一:2008北京奥运——根据申办预算,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经费为16.25亿美元, 除中心政府和北京市政府提供少量补贴外, 4/5以上的经费将通过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来实现。

话题二:“奇妙”的人体——婴儿体内水的含量占体重的4/5;成年女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2/5;成年男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1/5。

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求学生当场自由编组, 然后在讨论完题目发表见解。这两个话题一个是国家的大事, 一个是与人的健康有关, 同学们都十分感兴趣, 所以现场的学习讨论气氛就非常热烈, 而且大家在学习内容之外还说了许多有关这两个话题的其他内容。这堂课将原本一堂单一的数学课, 被孩子们用一双双“生活的眼睛”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研讨会, 自然大家也把有关分数的意义及其运用印在了脑子里。

用感兴趣的生活话题来体会分数, 其实就是激活了学生那双“生活的眼睛”, 关注分数对应的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常识, 同时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对实际生活中的分数进行理解、分析、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 潜移默化地授予学生应用数学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 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到生活中去, 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 这样, 数学课堂教学就富有生气。

三、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和爱好。”所以在课堂上, 学生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也是各不相同的, 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那么, 我们的教学是执行预设的教案, 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呢?

多年来, 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一旦遭遇“节外生枝”, 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上。现在, 我们知道了不能这样做。教师必须坚持教学目标、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 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要鼓励学生参照生活的经历大胆地提出新设想, 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 作出验证, 教师应该多多鼓励。数学的严密性是它的特点之一, 但是严密性不是绝对的, 假如刻意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 那么就不可能有生动活泼的思想,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受到抑制。课堂教学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 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 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可见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 应该符合现实生活。

四、作业涉及生活的各个角落

数学课堂作业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 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 可以围绕学习中心, 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分数的意义部分, “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我们经常会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 你能说说吗?学生能从分数应用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正、反比例应用题, 甚至加减法、乘除法关系等方面体现数学类比的思维。

篇9:作文背后的眼睛

关键词:作文;眼睛;情感体验

一、“明目”作文与“盲目”作文

何谓作文?其实很简单,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对普通人来说都不成问题,但作文却有优有劣,为什么呢?一篇成功的作文让人读来仿佛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那双明亮的眼睛,读多少篇优秀作文就能感到多少双明亮的眼睛在文字中闪耀,而每一双眼睛所看到的都不与他人相同,因而闪烁着个性的光辉。这样的作文如果称之为“明目”作文,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是“盲目”作文,读“盲目”作文就如同被一个盲人领路前行,不知所终,或者无论目的地如何,都只走同一条老路,单调、呆板、机械。“明目”作文与“盲目”作文之间的区别正在于作文背后有没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有着个性视角的眼睛。谈作文之前,我们似乎更应该先谈谈怎样让学生有一双明亮、独特的眼睛。

二、塑造一双“明目”看世界

怎样帮助学生塑造一双明亮的眼睛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必须放弃“替看”情结

以往,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恨不能在课堂上一切都讲给学生,写场景就栩栩如生地给学生口头描绘场面,从情景甚至感受说个遍,再让学生照着写;写一样事物,教师必然把物品边展示边详尽地介绍一遍,包括外形、特点、用途,甚至颜色都一一说到。本来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现在却以老师的眼睛代替了,替看的结果必然形成几十篇结构相同、词句相似,甚至感受也一致的姊妹篇,整齐划一有余,灵性个性不足,从几十篇作文中,我们只看到了老师的循循善诱的眼睛,而学生自己根本不必去看,只要听一听就能做差不多。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校园秋景》,结果几乎所有的作文中都有教师曾指导过的一句话:松树像卫士一样挺立在校园里。这样的结果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应该指导什么?千篇一律的作文又说明了什么呢?教师唯恐学生不会写,唯恐指导不到位,一词一句地教,良苦用心可嘉,但结果可能培养出来的是学生懒得睁眼的惰性心理,孰不知不鼓励学生自己睁开眼睛看世界,又怎么能积累素材,形成感受呢?

(二)谈谈怎样引导学生睁开眼睛

1.扶着看

作文起始阶段,教师可以扶着看。通过鼓励、诱导,让学生从不爱看到爱看,渐渐到会看。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适当示范、提示,但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要包办,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让学生去“看”,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随时处处“看”的习惯,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学生视而不见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2.放手看

当学生基本学会自己观察身边事物以后,老师就要放手,给学生以充分的“看”的自由。当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不是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教师仍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身边的人、事、物,还要关注社会问题,国家大事,扩大眼界,培养学生宽广的心胸,尽量把触角伸得长一些、远一些。不仅为友情、亲情而欢笑、掉泪,也为国际和平而奋起呼吁;不仅为身边的动人场景而感动,在看到社会中的阴暗面时也会引发思考;不仅感受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捷,也能沉醉于大自然的质朴与神奇中。这时,教师尤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看法,不要动不动把自己的观感强加给学生。这样,学生的眼睛才能更亮,睁得会更大。

三、引导内视心灵,珍视情感体验

当学生学会睁开眼睛看世界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看,看出内涵,看出个性,看出独特的心灵体验,从外看世界发展到内视心灵。童心不一,孩子们用心“看”到的是可贵的,令人欣喜的。在童心世界里,他们会“在花盆的土里用手指钻个洞,帮蚯蚓造个房子”,会同情因蚂蚁咬食而乱滚乱翻的青虫而掉泪,会惊讶于“蚕也像人一样爱晒太阳,晚上也睡觉”,会把发出来的青豆芽看成“淘气的小蝌蚪,引颈高歌的大鹅,在水中捕鱼的鸭子,正在梳理羽毛的公鸡,向你拍手的胖娃娃……”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五彩的心灵。在他们纯净的心灵里,喜怒哀乐会比成人更强烈,情感往往被无限地夸大,比如学生作文中表达眼镜的累赘时,写到“眼镜‘骑着我的鼻子,重达‘几吨”,表达自己学习任务太重的不快乐,写到“我比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还惨”,面对儿童的童言稚语,我们千万不要嘲笑学生的幼稚。童心无限,乍看可笑,再细想想也许会觉得不无道理呢!

因此,教师的评价不可以是随意的,你的一句不恰当的评语可能影响学生一生。每个老师都有责任为孩子们的心灵负责,让我们像珍视自己的心灵一样去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吧,让我们把更多的微笑鼓励,默默关注,由衷赞赏送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顾涛.方法引路,走出小学作文指导的盲区:小学作文指导的缺失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5(54).

篇10:眼睛的故事初二作文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就碰到过一个我的同桌,那时候他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并没有专心听讲,内心其实也并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对于学习这件东西他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能认真学习的时候她也并不会放松,能好好玩耍的时候她也并不会认真的去学习,正好这一天他在上课的时候被老师点名,老师要求他把课堂上的内容重复总结一遍。但是对于一个并没有认真上课的人来说,想要表达出一整节课所说的中心内容并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身为同桌的我就成了他最重要的求助对象,所以当他看了我一眼之后,他立马就知道我想表达什么东西。

其实眼睛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就在他看了我一眼之后,我用眼角对他进行示意,他立马就懂得了这节课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其实这是非常玄妙的一个沟通。虽然我们同桌了一年多,但是我们之间的交流其实并不是很热烈,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并不交流。所以当时我非常的好奇他是怎么通过眼睛的询问来知道我要表达什么东西,当然在课后我也进行了一番询问,我就想知道他是如何从我的眼睛中读懂我说的内容。

篇11:以眼睛为题初二作文

妈妈的眼睛是双眼皮,是像柳叶那样长;我的叔叔是单凤眼,眼睛大大的,像一盏12瓦的明灯;而我的眼晴也是单凤眼,像我妈妈的,有点儿长……总之,人的眼睛各种各样,不会有两双眼睛是一样的。而今天,我却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妈妈的眼睛。

妈妈的眼睫毛很长,浓浓的,弯弯的,又长又密,平时眼睛总是笑眯眯的,眉毛也弯弯的,看起来很和蔼。但是,一当我犯了什么错误,妈妈的眼就变的很凶,直直的瞅着我。

那天,风雨交加,北风“呼呼”的吹着玻璃,发出“啪啪”的响声,雨滴劈头盖脸的砸下来,就像一颗颗抛了光的珍珠。而此时,妈妈用凶狠的眼神瞅着我,似乎要一口把我吞了似的,这时妈妈的眼睛已不是以前那样和蔼,而是非常凶狠,眼睛睁得大大的,黑眼珠直直的瞅着我,一眨也不眨。这时,妈妈开口了:“你怎么回事?考试又走神儿了吧?!”我正怀疑妈妈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妈妈又开口了:“你看看我手机,你们班同学X的妈妈把成绩单给我发过来了,看看,你才考了79分,看看你们班的差同学这次都考的比你好,怎么搞的?”这时,妈妈的眼神更加严厉了,似乎一把利剑直射向我,片刻,说道:“把你的考卷给我看看。”我刚把卷子递给妈妈,妈妈就喜笑颜开了,原来,我的字讨得了妈妈的欢心。

这时,妈妈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眼睛弯弯的,眉毛也弯弯的……

篇12:以眼睛为题初二作文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爱护眼睛,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然而今年4月份近视了,戴上了眼镜。但是这些天,当我看着远处的东西时,我有点模糊。感觉过了一个暑假眼睛距离近了30度左右。最近我妈看了一下学校的眼睛检查表,最后一次是左眼0.5,右眼0.6。但是现在左眼0.3,右眼0.4,有点近视。另外,检查表上还说有一点散光。没办法。我和妈妈决定去绍兴市人民医院眼科检查。我们一大早就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大概8333.6万小时后,我们开车去了。一路上,我看着路边的绿树和前面的标志,试图看看我不戴眼镜是否能看得清楚。

经过半个小时的旅程,我终于到达了医院。我闻到了医院里的空气,有一股很难闻的消毒剂的味道。我们很快挂断了电话。到了眼科,看到几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同学在检查眼睛。我终于等到了医生让我先测视力。左眼0.3,右眼0.4。我心想,跟报告上写的一模一样。医生仔细看了眼,让我先去验光室检查。我心想:“结束了。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不会每只眼睛都在500度左右。”。等了一会儿,轮到我考试了。医生让我坐下来看机器里的图片。大约1分钟后,我扎了两次眼睛。过了一会儿,我把报告拿给主治医生。他给了我一瓶糖浆,让我每只眼睛滴一滴糖浆。关5分钟。这种情况连续发生了四次。漫长的20分钟后,我去验光室检查。医生换了。然后我把成绩单给了主治医生,主治医生说没有散光,然后每只眼睛都是近30度。他还跟我们说这个情况还可以,让我好好保养眼睛,多看看绿植绿叶,给我一瓶抗疲劳眼药水。

这次来医院最大的感受就是让我知道少看电视,不玩电子产品,然后注意写字姿势,保护眼睛。

篇13:用多媒体擦亮学生欣赏美的眼睛

一、多媒体教学转变了教学条件

美术技能的形成,需要不断地主动学习,不断地提升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美术课堂,从而提高欣赏的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形式是以讲授法为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可到了美术鉴赏课,主要是鉴赏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与美术相关的事物和现象。教师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如果没有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就只能空洞地讲解。学生欣赏不到画面,只能凭心感受,无法取得直观效应,一切的讲解就变得空洞苍白。而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作品,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了解作者,绘画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引起学生的欣赏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反应。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多媒体教学转变了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去思考、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才会去探索, 并能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主动学习。例如,在“玉石之分”这课中, 因为本身学生对古代玉石的知识了解非常有限,再加上玉器是珍贵的工艺品学生平时不易直接接触到,所以学生鉴赏存在困难, 参与的机会就相对减少了,课堂气氛不佳,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可以小组合作,然后把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对作品进行赏析。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就连平日对美术课不太感兴趣的同学也积极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例如,在“中国民间美术”这课中,每组的分工不同,有的是搜寻民间剪纸,有的是搜寻刺绣等,但每项工艺品在网络上资料内容繁多,要细致挑选, 然后再归类筛选,所以在搜索过程中,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准确精美的资料图片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如在“漆器”这课中,通过网络平台教学我和学生一起赏析工艺品的代表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高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定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探讨,“漆器的人文价值?”“你了解漆器吗?它在中外文明发展史上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问题都是书本上知识的延伸,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这些相关的问题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对问题更加深入地探究下去。

三、多媒体教学转变了教师角色

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它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新课程认为教师不是学习的主体而是课堂的共同参与者。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深入小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及碰到的难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欣赏课涉及的知识面广,与各个学科紧密联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学识修养。我们利用多媒体收集和整理信息,将信息与教学有机结合。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例如,在“中国古代建筑”教学中,教师先列出探究性问题: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从哪几方面欣赏等。学生可以选择其中问题进行小组探究,依据自己的情况探究问题。通过这样的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多媒体教学转变了学生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的课堂应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内小组展示,小组质疑,小组交流探究来实现课堂任务。例如,在“民间美术”这课中,先用多媒体制作出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代表作,优美的画面引领着学生走进课堂。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这些民间工艺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少了,是什么原因造成民间文化遗产的流失?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究这些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上网查资料总结出中国各地的民间艺术,还把它们分类进行比较,现存的与流失的以及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比老师自己讲解要透彻得多。

由此可见,网络教学应用在美术课堂上简直是如虎添翼,它能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地展现在画面中,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感,让学生欣赏作品中美的东西。从而提高审美水平。在审美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

篇14: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的眼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53%的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成绩也不理想;72%的学生认为数学是没有吸引力的,甚至认为这是不容易的。这与数学作业题型的单调有关。平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完成一些习题作业外,还要养成思考生活中数学问题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借鉴写日记、美术绘画的形式,让学生写数学绘画日记,从而发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写数学绘画日记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绘画日记不仅记录着学生瞬间的思维,更使他们对于数学学习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生活,有效地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为学习数学找到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一、数学绘画日记,培养“数眼”看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但很多时候却往往被忽视。教师如果没有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一旦将数学问题放到一个新的情境中,学生就会很难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的情境体验,学生将会对数学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如:教授人教版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家去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有的学生发现窗户、黑板、门等是长方形的,而魔方、积木等是正方形的。学生随机用自己所学的图形创造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并根据自己的绘画用文字描述了许多问题。生活中的找、画、写,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观,并且也让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

二、数学绘画日记,促进思维条理化

数学绘画日记的素材主要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学生写数学绘画日记的过程,就是学生将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展现了他们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采用文字描述与画面表现的形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思维的条理性。

三、数学绘画日记,拓宽学生的视野

数学绘画日记是一种拓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绘画日记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观察、探索,找到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把所看、所听等内容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数学绘画日记,改变了教师的视角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在课本、练习、作业中徘徊,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产生厌烦情绪。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绘画日记的布置和要求上,改变了以往必须紧扣主题去绘画的要求,开始用学生的视角观察、思考,缩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差距,让学生自己创设与数学有关的情境,并简单描述。为了让家长也参与进来,感受数学绘画日记的乐趣,我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彩绘风筝,放飞梦想。

数学绘画日记的研究是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探寻学生学习的一种新途径。此项研究,能让我们更加温情地走近学生,倾听到真实的学生的言语,欣赏到童心飞扬的美妙世界。

五、数学绘画日记,从单一学科研究转向综合研究

新課标要求教学要从单一学科向综合化转变。数学绘画日记里面融合了学生的绘画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素养,是把美术、语文、数学相结合的一种研究。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年龄,他们的内心可是一个神奇的大世界。他们有欢愉、有担心、有委屈、有恐惧……他们比成年人更敏感、更情绪化。如此,绘画日记成了学生倾诉感受、宣泄情绪的好地方。如一位留守学生的心声:

大雁捎去小姑娘的思念

今天雨过天晴,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可是小姑娘的心情不好。她抬头望向天空,正有2行大雁,每行9只,准备飞向南方,还有4只没有归队。小姑娘喊道:“你们快点加入队伍吧。”今年小姑娘的爸爸去南方工作了,她很伤心,很想爸爸。于是她喊道:“大雁请把我的思念捎给爸爸吧。”炊烟升起,小姑娘喊道:“再见大雁。妈妈做饭了,我该回家了。让爸爸放心吧,他不在家时也会由我帮助妈妈的。”

篇15:以眼睛为题初二作文

记得有一次,弟弟到我家来玩。我还没有回来的时侯,弟弟便看见我给他写的一封信。他看了那封信,我就回来了,他还没把那封信放回原处,我回来后就生气极了,当时我的眼睛里充满了怒气,妈妈回来了对我说:“宝贝儿,你不要生气了,弟弟看那一封信,是有他自己的原因吗?再说了你这个当姐姐的,就不能原谅他吗?还有他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次,你也就不能体谅一下吗?”我大声的对妈妈吼道:“不能,是他有自己的原因,但也没有经过我同意,就独自自己看,这个就是妈妈你在帮弟弟找借口,你们明明就是一伙的,我不会再继续相信你们了。”

我抬头一看弟弟的眼睛里充满了愧疚,他脸上的表情使我很伤心,也许我从他的眼睛看到了我伤透了他的心,晶莹的泪水从他的脸颊两边流了下来。我连忙跑过去,对弟弟说:“你不要伤心了,我去帮你拿纸巾,你不要再哭了。”他对我说:“姐姐、谢谢你!”那是我第一次感到鼻子发酸,弟弟也是第一次感动过。

我还记得有一次考试后拿到成绩单时,记得弟弟说他可以考双百分的,结果他才考了两个30分,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弟弟走在一起,从他的眼睛里似乎可以看出他考试没有考及格的样子。回到家后,妈妈看了我的成绩单,一脸不满意,我还从弟弟的眼睛里看出了一些不相信我的表情。妈妈又问弟弟:“你又考了多少分呢?”弟弟心里忐忑不安地向妈妈递出了成绩单,我能从弟弟的眼睛里看出了一丝不安,我看懂了他的想法,就是没考及格的样子,就是想逃脱挨打。结果,妈妈并没有打骂他,他的眼睛里顿时透出一丝开心。

篇16:以眼睛为题初二作文

我非常喜欢去南桥的奉贤图书馆,因为那儿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美丽又千姿百态的海宝,每当看见他们,我心里就想:世博,你终于要来了。今天,我又要去图书馆了,远远望去,只见有一个小男孩站在海宝的身边,我想:他和我一样喜欢海宝嘛?现在他在干嘛呢?我可要好好看一看。再走近一些,发现那小男孩手里拿着什么,在海宝身上擦来擦去,我走到他跟前,一看,我惊了,海宝这么脏,她的身上布满了灰尘和脏土,那男孩呢?则一手拿着抹布,一手扶在海宝身上,被他擦过的地方现在已经焕然一新了,阳光下发出大海般蔚蓝的光泽。小男孩踮起脚尖,想要擦海宝半抬起的手,我见此情景,走上前去,对他说:“小弟弟,我来帮你擦吧!”“姐姐,谢谢你,我能行的,我已经要靠自己的能力来把海宝擦干净。”小男孩发出纯真的童音,眼睛里还闪着执着的光芒。我心里在暗暗的佩服小男孩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海宝小手的每一个“指缝”都被他擦得干干净净。小男孩退后了一步,看着自己的杰作,他笑了。夏日的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猛烈的照着他,脸上露出了晶莹的汗珠,乌黑的头发也被汗水浸湿了。正在这时,他好像发现了还有什么没擦,哦!原来,海宝的眼睛上还有一块黑色的斑点,他拿起抹布,在海宝的眼睛上擦了又擦,却怎么也擦不干净,怎么办呀?他眼睛咕噜一转,用嘴对着海宝的眼睛哈了一口热气,然后又用抹布擦了擦。哈!果不其然,黑色的斑点不见了。海宝的眼睛亮晶晶的。

那小男孩不仅擦亮了海宝的眼睛,还擦亮了我的眼睛,我想他还会擦亮更多伤害市民的眼睛!

篇17:母亲的眼睛初二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也就有许许多多的眼睛。在那一双双眼睛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感情,它们带给了我们力量、幸福、感动等。

在那一双双眼睛中,最让我感动的便是母亲的眼睛。也许你已经习惯每天回到家里,母亲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着你。也许你从没在意过你犯错时,母亲那双严厉的目光下充满了爱的泉水。也许你已经习惯受到挫折后,母亲用她那安慰的目光看着你。也许你从没在意过在你成功时,母亲那双欣慰的目光下充满了担心、害怕。

在七年级期末考试即将到来的时候,我在家复习功课,门开了,母亲进来拿了一个苹果对我说:“休息一会儿,吃个苹果吧。”我却很不高兴地对母亲说:“你没见我正复习功课吗?”母亲听后连忙从房间出去了,在我不注意时,母亲悄悄地走了进来,将一杯沏好的咖啡放在我的桌旁,小心翼翼的`从房间退出去。我复习完功课,一扭头看见了仍冒着热气的咖啡,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这时门开了,母亲露出头小心翼翼朝我看来,发现我也看着她,便很不好意思的说:“天晚了,该睡觉了。”我望着母亲说:“妈,您过来陪陪我。”母亲走到桌前坐了下来,我望着母亲那双慈祥,有些疲惫的眼睛,眼泪就快要流下来了,我忙扑到母亲怀里,将头埋在她的胸口,掩饰我哭的行为。母亲身子微微一颤便用手紧紧的抱住了我。过了好一会儿,母亲和我才分开,母亲摸着我的头说:“早点睡,不要累着。”便走了出去。

篇18:初二学生作文:眼睛

大家常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的美”、“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 可怎么做到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我在实践中的体会是:要让孩子有明亮的眼睛!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这“明亮的眼睛”又是什么?即对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有感悟才能发现美, 才能捕捉有价值的镜头。

一、在活动中酝酿真情实感, 用情感煽动想象的翅膀

李吉林教师说:“情境教育, 就是给孩子添翼, 用情感煽动想象的翅膀, 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 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 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

我曾要求学生为其家长洗一次脚, 以此写一个小片段。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我给爸爸洗脚, 想了很多。刚开始, 爸爸好像还不大愿意, 我一再要求, 他同意了。我拿起盆子, 接了大半盆水, 端到爸爸面前, 帮他脱了袜子, 味真大, 要是平时闻到这味, 我早就跑远了, 为了完成作业, 我只能硬着头皮洗了, 我用力地帮爸爸搓啊搓, 突然, 我发现他脚上有好多硬皮, 而且十分粗糙。“怎么长成这样子?”我指着那粗糙的老皮说。“这是老茧子”爸爸自然地说。“为什么长出老茧子?”“孩子, 你爸在工地上干活很辛苦, 哪能不长老茧啊。”妈妈在一旁说。我默默地看着, 轻轻地洗啊洗。“嘿, 洗了脚背, 还洗脚心, 还搓脚趾, 这孩子!”我没有作声, 最后用布帮爸爸擦干脚, 又倒了水。爸爸脸上十分开心地说“今天的这双脚洗得真舒服!”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往往是看得见的, 却少感悟、少认知, 即通常说的“视而不见”、“缺少发现的眼睛”。从该生的习作中我们发现, 小作者通过洗脚, 从“粗糙的老皮”对爸爸的辛苦有了感悟, 才使“洗脚”表达得如此动人。因此, 在活动中酝酿真情实感, 就一定能从身边那些看起来很熟悉、似乎没有什么好写的事物中捕捉到很精彩的、有价值的写作镜头。

二、在实践中感知自然现象, 让体验激发写作的情感

赞可夫曾说过:“应该打开窗户, 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 映入学生的脑海, 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 激发学生的感情。”即是说让学生融入“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中, 才会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观察到的事物才能进入大脑。

组织课余实践活动时, 我曾要求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喂养一种小动物, 在对小动物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 练习写小动物的外形、习性片段, 也可以把喂养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 以增加孩子们作文课堂的乐趣, 使其收获意象不到的童真童趣。摘选如下:

前几天, 我捉了两只小蜗牛, 仔细看着这两个小家伙, 身上有一个灰色的小壳, 那是它的“小房子”。我伸出手, 轻轻地摸了摸它的身体, 感到软绵绵、黏糊糊的。蜗牛还有两对触角, 一对长、一对短, 长的一对上有两个小黑点, 不知这小黑点是什么, 找了一本书看看, 原来是蜗牛的眼睛。我尝试着怎么来喂养, 把它们放到一个瓶子里, 还放了点菜叶。晚上睡觉时, 我没盖瓶盖, 因为我怕它们闷死。早晨起来一看, 一只小蜗牛爬走了, 我怎么也找不到, 我决心把另一只蜗牛养好。于是, 我从瓶子里拿出小蜗牛, 又刷了刷瓶子, 还放了点新鲜的菜叶让小蜗牛吃。这天晚上, 我也没把瓶盖盖上, 我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小蜗牛, 我一看, 傻眼了, 唉呀!另一只蜗牛也爬走了, 我赶快找, 阳台角落里发现一个小黑点在蠕动, 凑上去定睛一看, 哈哈!结果在墙角边上发现了它, 蜗牛在沿墙壁往上爬, 一点点蠕动着, 身后留下一条银亮的路, 大概发现我在找它, 它还舞动着触角向我示威呢。我用手触摸了它, 它突然重重地摔了下来, 又继续向上爬。我走开了, 让它自由地活动吧。

小作者在自己有了喂养小动物的体验后, 条理清楚地写出了小蜗牛的生活习性, 写出了小蜗牛的可爱,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蜗牛的喜爱之情。

除了组织课余的实践活动,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体验活动, 如在学了《天安门广场》一课后, 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 让学生按新学到的方位顺序来观察校园里的花圃, 教会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 使学生对观察的对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 同时要教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辨析特点等。

总之, 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 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感受。要写好作文, 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习作要求的:“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写作素材。”如此, 学生便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就能“原汁原味”地表现出儿童自己的视角, 我们的孩子自然也会成为习作大餐的“烹饪高手”。

摘要: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 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我们从活动入手, 针对学生年龄小、好动又易好奇的性格特点,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他们拥有明亮的眼睛来观察事物, 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上一篇:头道营子实验小学.家长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奔赴词语相关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