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样一双眼睛的初二优秀作文500字

2024-05-21

有那样一双眼睛的初二优秀作文500字(精选5篇)

篇1:有那样一双眼睛的初二优秀作文500字

有那样一双眼睛的初二作文600字

比赛结束,姐姐抱着令箭荷花,眼神中充满自信和快乐。大家都笑了,既为令箭荷花喝彩,也为她喝彩。

不久前,姐姐刚结束学业,又马不停蹄的去北京参加书法比赛,对她来说,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于是,她将”至宝"---令箭荷花托我照料。

我把它放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天天浇水,悉心照料。突然有一天,我惊讶的发现花茎下“飞来”一颗石子,仔细一看,令箭荷花已经快被压断了,我顿时感到十分懊恼。

两天过去了,它的长势并不喜人、整天弯着腰,新长的的叶子一天比一天枯黄,奄奄一息,仿佛要寿终正寝似的。

转眼间,已经过了六天,第七天的早晨,我起床去探望那个“小病号”,可它依然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花盆边上躺着掉落的叶子。“这可怎么办啊?”我不由自主的说,没想到妈妈听到了,她站直身子说:“还能怎么办呀?没照顾好它就等着你姐姐给你定罪吧!”我心中很不是滋味。叹了口气,轻轻的说:“告诉姐姐吧”

到了姐姐家,我来的她“工作”的书房,看到地上全是大小不一的宣纸。我大吃一惊,而姐姐眉头紧皱,聚精会神的反复写一个字。她听到动静,转过身,忧郁的眼睛扫了我一眼,又不动声色的继续练习。我怕打扰她,只好怏怏而回。

回到家,饭都没吃,我倒头便睡。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晨。妈妈告诉我,姐姐已经拿着作品去北京参加初赛了。说完,我走向令箭荷花,惊奇的.发现它抽出一支小小的芽儿。它就像姐姐最终作品在满地纸张中脱颖而出一样,与众不同,光彩出众。“复活了,竟然复活了……”我无声的说着。随后,对令箭荷花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几天后,姐姐比赛回来,还带回一张奖状,奖牌和一些当地特产。我高兴的把花交给她。

姐姐抱着心爱的令箭荷花,忧郁的眼睛早已“蜕变”为自信的眼睛。我展开双臂,给了姐姐一个大大的拥抱。

篇2:有那样一双眼睛的初二优秀作文500字

现实生活总是无情的,使许多孩子不能受到平等的教育。但他们总能克服现实中的困难,迎难而上。

在我记忆中有这样一幕: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孩子,趴在院子里的桌子上,四周满是雪白色。脸蛋被冻的红通通的,小手上也满是伤疤,但手中却紧紧的握着一根铅笔头。不停的在石头上划来划去,嘴里好像说着什么。

每每想起这一幕,我总会问自己:你又没有好好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恐怕是没有,有的也只是心不在焉的在书上随意画两笔,应付老师和父母,却根本不为自己的将来着想。从不珍惜自己可以学习的机会,反而觉得学习是累赘。

在那样简陋、危险的环境里,他或他们都能认真的对待。没有笔,可以用树枝来代替;没有纸,可以在地面上练习。他们没有被困难所打败。相反,艰苦的环境反而造就了一个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即使没有文化、技术,他们也会用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因为他们接触的少,没有繁华都市中的自私自利、尔虞我诈。只有人与人之间纯真的交往。

而我们呢,在花费了大量财力和人力的基础上有造就了多少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与其这样,还不如拿出一小部分投资到那些教育水平底下、基础条件简陋的地区。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篇3:有那样一双眼睛的初二优秀作文500字

一、拟题的重要性

高考作文自1983年 (大作文) 出现“自拟题目”以来, 至2011年止共达23次之多。其中1999年以后则推出了一个全新的作文类型, 那就是话题作文, 其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到2003年的话题分别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起福建省高考语文科独立命题。该年作文题目是“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此后, 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 2005年为看图作文;2007年为命题作文 (题目为“季节”) ;2009年为半命题作文 (题目为“这也是一种”) 。此外, 均为材料作文, 均要求“自拟题目”。

自拟题目类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限制较多, 写作切入面较窄, 要求较细;而后者只提供一个写作话题或写作范围, 并未限定立意、取材、文体和写作方法。甚至连原来材料后的“要求”也改成了“注意”, 给考生以更广阔的思维发散空间。

无论哪一种类型, 拟题都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俗话说,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自拟题目类作文的开端就是文章的标题, 它决定了评卷老师对该文章的第一印象与第一判断。拟题能力既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 又蕴含着作文所必需的审材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可见注重拟题训练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拟题例谈

(一) 课文示例:以高中语文课文题目为例:《项链》的标题起到了贯串情节的作用, “项链”是小说的线索;《祝福》的标题, 包含了作者反讽的深意, 有利于深化主题;《边城》的标题, 不仅是指湘西的边远小城, 而且是指大城市的对立面, 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沈从文《边城题记》) 。《药》的标题, 既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又有概括情节、连接线索的作用。

(二) 个人实例:笔者也有这方面的体会, 比如:其一, 有个工人工伤失去右臂, 在经历了一番痛苦之后, 终于走上自强之路。学会生活自理, 练习用左臂写字、写文章、打乒乓球等。后来,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 练出了一手好字, 所写的文章也常在报上发表或获奖。笔者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写了一篇报道他事迹的通讯, 初拟的题目是《独臂撑起一片天》, 同事看了之后说太大, 欠妥。想想也是, 就改为《独臂写自强》, 结果被《泉州晚报》录用, 还配发了一张人物的生活照。

其二, 有一次, 某报编辑向我约稿, 要我写一篇有关婚姻家庭的文章。我选择了四个家庭的片段:A.一对老知识分子几十年相敬如宾, 拥有一个幸福的家;B.一对年轻夫妻同甘共苦, 共同创业, 拥有一个殷实的家;C.一对离异的年轻夫妻其女儿无人照顾, 流落街头;D.一个丈夫意外故去的妻子在赡养公婆、抚养子女的重担面前她将怎么办?材料确定以后, 在拟题方面却颇感踌躇。如何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把这四个故事贯穿起来呢?我想到了伞。有伞就能遮风、挡雨、防晒;无伞就要风吹、雨淋、日晒。因此题目就叫《家是一把伞》。也在《泉州晚报》刊登了。

其三, 2002年12月, 高二学生涂莹莹参加“我与数字泉州”征文比赛, 获得泉州市一等奖。当初她把作文写好交给我时说:“还没有题目, 老师, 你给定一个吧。”实际上, 她原来有一个题目, 叫“痴心‘网’想”, 可能是觉得不妥, 划掉了。这个题目容易让人想起“痴心妄想”。斟酌后笔者为其改为“‘网’事随想”。其优点:“网”事谐音双关, 既指上网之事, 扣紧“我与数字泉州”这一话题;又指过去的事情, 因回忆往事而浮想联翩。同时, “随想”又适合该文章的内容。

(三) 优劣对比:拟个好题目有时并不容易, 但比较其优劣还是比较容易的。例如:

1.人物形象分析: (1) 《祥林嫂的悲剧》 (角度太大) (2) 《浅谈祥林嫂的“悲哀经”》 (语言入手) (3) 《从“祥林嫂, 你放着吧!”说起》 (环境入手)

2.2009年永春一中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要求填完整半命题作文的题目:“_________是福”。结果学生作文如:《母爱是福》《拥有生命是福》《没有父 (母) 亲是福》。

三、拟题方法

(一) 题目的形式:

标题可分为引题、主题和副题。主题是用来揭示文章中心内容;引题对主题起一种引发、烘托、提携的作用;副题则是补充、解释主题的。这三种题的组合又有四种形式:

1.完全式。即引题、主题、副题三者都有。例:

故事集《365夜》深得年轻父母心 (引题)

幼儿遇良师家庭添乐趣 (主题)

订购信有如雪片飞来总印数已逾两百万册 (副题)

2.引主式。即只有引题和主题。例:

3比0 (引题)

中国足球队踢赢科威特队 (主题)

(以上两种形式, 新闻报道中用得比较多)

3.主副式。即只有主题和副题。例:

纳谏与止谤 (主题)

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副题)

4.主题式。即只有主题。例: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二) 拟题的要求

作文拟题的总体要求是:简洁、明白、醒目。具体要求如下:

1.角度要小, 以小见大:角度小而巧, 便于入题, 能够写深, 写出新意。在应试的个把小时的时间里更适用。

2.文题相应, 画龙点睛:从拟题角度讲, 要符合作文要求, 适合所选题材和主题的需要。例:泉州市2000年秋季高二年级期末卷要求以“假如我是_________”为题, 写一篇施政演说, 填“班主任”、“校长”等就符合要求;而有的同学填“经理”、“孙悟空”就显然不妥。因为作文要求之一是, 在符合“学校具体实际的基础上, 尽量反映广大学生的愿望”。从写作的角度讲, 则要点题、扣题, 不能文不对题, 或离题万里。

3.新颖别致, 醒目引人:拟题时, 应着眼于一个“新”字, 新视觉、新思路、新形式, 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 拟题要做到新颖别致, 还要讲究一些方法。

(三) 拟题方法

1.修辞法

就是拟题时运用各类修辞方法, 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拟出精彩、漂亮的标题, 从而增强文章的文采与感染力, 让文章在众多作文中独具魅力。

以学生作文或课本为例, 主要有:

(1) 比喻

(1) 心中的太阳 (喻精神力量)

(2) 甘为铺路石

(3) 奋斗, 实现理想的阶梯

(2) 拟人

(1) 生活告诉我

(2) 扼住命运的咽喉

(3) 拟物

出售文明

(4) 反问

(1) 你, 甘为铺路石吗?

(2) 环境能决定人生吗?

(5) 引用

(1)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关于祥林嫂的反抗性格

(2) 生当作人杰

(3) 掌声响起来

(6) 设问

(1) 成才靠什么?

(2) 怎样才能成才?

(3) 雪化了是什么?

(7) 对比

(1) 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

(2) 钱多与官大

(3) 马虎与认真

(8) 呼告

回来, 我的哥哥

(9) 倒装

别了, 司徒雷登

(10) 反复

啊, 船长, 我的船长!

(11) 仿词

(1) 公鸡下蛋

(2) 近墨不黑

(12) 对偶

(1) 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浅析晴雯形象

(2) 说团结, 道配合

(13) 借代

(1) 麻脸 (特征代人)

(2) “矮板凳”变“高”了 (外号代人)

2.哲理法

这种方法就是从所给材料中挖掘出一则道理、哲理, 用充满哲理、思辩的词句来拟题, 以吸引、打动读者。例如:

(1) 贵在坚持 (2)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3) 战胜自我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4) 残废人不残废 (5) 天才出于勤奋

3.套语法

文章的标题特别是议论文的标题有许多固定的用语, 采用这些固定格式, 也是一种拟题方法。例如:

(1) 红颜薄命———浅谈林黛玉的悲剧原因 (2) 浅析周瑜的形象 (3) 小议成才 (4) 谈人生志向! (5) 说聪明!!

4.符号法

即在文章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和数理符号的拟题方法。例如:!!

(1) 天才·逆境·成才

(2)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5.审材法

细心辨别所给材料蕴含的信息, 将有效信息直接截取或引申发挥, 便可获得一个好的题目。这种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 狭义取材法:直接从所给材料中截取某一关键性具有立意功能的词句来命题。例如:

(1) “领受挫折” (2) “人的免疫力是一步步增强的” (3) “从无菌室里走出来”。

(2) 广义取材法:

(1) 创造性地改写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词句, 以之为标题。例如:

“从‘细菌’中成长起来”、“从‘调皮明星’到‘见义勇为’青年”。

(2) 创造性地改写与所给材料相关的所有隐性材料, 并以之为标题。这些材料如名言、格言、谚语、典故、歌词、广告词等等。例如:

“历经风雨, 终见彩虹” (改写《真心英雄》歌词) 、“让挫折来得更猛烈些吧” (改写高尔基《海燕》句子) 、“挫折是成功之父” (仿“失败是成功之母”) 。

6.话题法

就是直接套用话题作为标题。不少同学采用了这种方法。但这是一种懒惰的做法, 体现不出作文的具体内容, 往往显得大而无当, 不利于得高分。例如:

泉州市2000年秋季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要求以“生活中的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同学以话题为文题, 这是可以的。但有的同学却稍加变化, 改为《美在生活中》, 既体现了自己的创造, 也突出了“美”字。

篇4:有那样一双眼睛初二作文900字

开学第一天,我兴致勃勃来到班级,却发现作业意外消失了。“那可是我一个假期的辛劳成果呀!”想到这里,我急忙跑出校门,在马路上焦急的转着。忽然,我感到一双眼睛直直的盯着我令我心中发软,当两双眼睛对视的一刹间,我不禁欣喜如狂。快步上前:“妈妈!”然后迅速接过作业,转头消失在了人群中。不知为何,一个转身却让我的心中一阵翻涌,脑海里不是浮现着母亲那蓬头散发的模样,脚步似乎不能再往前了。我试探着往回走,却在不经意间望到了那双焦急的眼睛,它直直的盯着前方的时钟,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慌张。而我从中看出了一种坚定。随之再也忍不住眼泪的奔流。妈妈在担心,担心老师会误会我,担心他没能帮到我····我不敢再往前走了,抹掉泪水向班级走去,却抹不掉关于那一刻的那一双眼神的记忆,我清楚的`记得那种惴惴不安的心情,我更清楚的记得,从那一天起的每一早晨我都会检查一遍书包····

这种眼神独特,神奇,不仅因为它是无微的关爱,更因为它是无形的鼓励。

八年级的学习难度大了,而压力也随之变化,即使开学的豪言壮语还在耳边回响,但是坚持可不那么简单,我迷迷糊糊的一天又一天,就那样熬着学着。八点半的时钟总是不偏不倚,相同的片段像放电影一样,一进家门,母亲便接住书包:“快吃饭吧!吃完写作业。”相同的动作,相同的眼神,平静甚至平淡。又一次,我早在学校就完成了作业。尽管如此,吃晚饭了我仍愿意待在房间里,但是我竟无意间发现了惊人的一幕,母亲还在吃饭?现在有九点了吧,母亲不是六点就下班了么?母亲发现我站在她身旁,抬头望了望我,又是那双眼睛,但不同的是那种眼神,是鼓励,更是心疼。恍惚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我每次吃的饭都是热的,为什么母亲的眼神我总是看不懂。她宁愿将吃饭时间推迟两个小时,也不要我吃剩饭。一瞬间,我不知所措的站在书桌前,思考这我的迷惘,反思这我的行为,愧疚暗暗滋生。我竟还在昏沉,迷茫,对得起谁有对不起谁呢?就是从那次之后,我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警惕·····

篇5:有那样一双眼睛的初二优秀作文500字

在记忆的长河中,有那样一双眼睛,它时时刻刻地注视着我.....——题记

刚升入初中,语文老师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教师,她的眼睛是多变的——

当我把作业交到她的手中时,她发现一道熟悉的问题出错了,就会微笑着用眼睛问我:“你上课没有认真听啊!”,然后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给我以鼓励......

当我做了错事,向她撒谎时,这双眼睛仿佛穿透了我的心,带着疑惑,好像在问:“你说的是真的.吗?说谎话的孩子可不乖哦!”,这时,我就会羞红了脸低下头,吞吞吐吐地将实情说出来......

当我上课捣乱或小声与同学聊天时,一旦被她注意到,她就会严厉的瞪着我,仿佛在说:“认真听讲!”,而我好像被电触到了一般,立刻认真听课,乖乖地坐在那一动不动......

但有时啊!这双眼睛也会变得非常可怕!课上,如果她发现我和别人发生矛盾,这双眼睛就会瞬间“喷火”:“老实点!你俩的事解决完了没有?不要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这时我们就会像两只温顺的小猫,瞬间伏案学习!

老师的这双眼睛,如同一个摄像头,时时刻刻地关注着我、提醒着我......从中,我改变了许多!

上一篇:支票的种类教案下一篇:大学生燃气具车间实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