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心得体会

2024-05-0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心得体会(共9篇)

篇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心得体会

《决定》通过后,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长期任务

1、我们所处的时代性质——战略机遇期。人均gdp1000美元,属于现代化建设起步阶段的后期,原有的城乡二元经济需要转轨。经济社会的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不无关系,而社会稳定又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密切。

2、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证明了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当哥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共产党解散时,拥有1500万党员的大党居然没有一个反对的声音,执政74年的苏共顷刻之间瓦解。其原因很多,这里就说两点,一是国强民穷,由于搞军备竞赛,军事实力强却拖垮了经济,人民生活条件极差;二是接班人没选好。领头人的执政意识、思想直接影响国家的走向。失民心、失方向是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的原因。可见,执政地位的巩固,对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3、现在我国共产党执政面临很多问题。主要的讲两个,一是腐败问题。腐败现状我不必多说,现在报纸、网络报导的已经很多了,二是效率问题。这个举例来讲,党代表问题,我们党代会5年举行一次,每次举行都要大张旗鼓的选举,为的是选出真正能代表党员心声的人。而实际这些党代表参加过党代表会后谁能再记起他(她)是党代表呢,层层选出的党代表都是比较优秀的、能力较高的党员,难道他(她)的作用只是在于参加几天党代会吗,两次党代会之间的5年时间不应该是空白,因此,在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上应该多想想怎么办。

二、中共执政五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1、1949——1978年底

此时间段以1966年为界又分为两个阶段。1966年以前,恢复经济阶段,党的执政能力算是很高的,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及贯彻落实情况极好。1966年后,阶级斗争扩大化,影响经济的发展,毫不客气的说,那时我们党并不懂得经济规律不懂社会管理规律不懂法律,盲目搞党内的斗争并扩大化,不过,关于和平外交、三个世界的划分等是很正确,那段时期给现在积累的很多的教训。

2、改革开放25年来的经验教训

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来形容改革开放并不为过,的确,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家有目共睹。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体制转型给党执政提供了新的空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提供了我党重新思考执政的基础。

3、执政能力概念的提出

XX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简称决定),正式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此前,其他报刊曾有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提法,不过是只言片语。《决定》的通过无疑是党的建设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同志讲,这个《决定》太有必要太及时了。

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几个重要关系的处理

1、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

(这里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怎么解决还靠群策群力)

(1)我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支撑经济发展的条件如土地、资金、人才、资源等因素能否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自身代价问题,即为经济的发展我们付出的代价怎么解决,例如环境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忽视了环境问题,现在需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例如土地问题,因土地被占用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失业,农民因无地可种无农可务上访告状事件层出不穷。

(2)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否比较平均的分配到各个阶层

改革开放25年来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贫富差距格局。有人可能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穷有富很正常,可差距太大并不符合“共同富裕”的提法,也与****发展相悖。而且,在改革初期,第一批下海人员淘得了第一桶金,正常取得的有利用制度、法律不健全投机取得的也大有人在,中国首批富豪的财产无疑都由子女继承,而其子女基本上是不用付出什么就拥有了巨额财产,这与其他付出更多或更有能力的同龄人相比,显失公平。很多国家都征收高额遗产税(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不等),在我国,征收遗产税问题曾被提过,最后放弃,因为,怕一旦起征资产被转移国外。

(3)很多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能否保障

简单来说,即利益损失了,权益怎么办。例如,民工工资被拖欠,利益受到了损害,那么其是否有保护其利益的权益呢,现在温总理为民工追讨工资成佳话。而其他若势群体的利益损失了是否有权益保障呢。

(4)权益得不到保障产生冲突的情况下,政府能否很好的调节

冲突产生了,政府是置之不理、扯皮处理、临时处理还是把问题彻底解决呢还是认真处理,即能否好好处理社会矛盾,这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问题。

(5)处理利益冲突的手段能否合理

政府认真处理利益冲突,而采取的手段是否合理。不能为了解决一个冲突而再导致另外的冲突。

(6)提高处理矛盾合理性的前提

关键还是在理论上的创新及方式方法的创新,不能有“官本位”意识,我们老提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意识深入到多少个共产党员的心中了。

2、执政能力的含义

第一是对大局的判断能力。对大局的判断是否科学及时,对大局的判断是要冲突还是要和谐是要发展还是要守成。

第二是正确决策的形成能力。

第三是意志的贯彻执行能力。

此外,还包括很多其他如党政分开的问题;对社会基层的影响力;对社会精英的影响力;自身建设能力等。个人水平有限,不赘述。

篇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心得体会

邵阳市教育局孙利发

通过市教育局的集中、分散学习和研究《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有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理论文章,我比较好的领会了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精神,我认为这是我党开始对政治体制改革宣战的一个信号。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为中心议题,并作出决定,意义重大深远。我们一定要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

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我们法院的情况来看,也同样如此。改革开放给我们渝中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今日的渝中区已成为全市最具经济魅力的区域之一。但是,和周边城市先进地区相比,我们仍处于次发达状态。地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经济发展之间的竞争,渝中区要加快发展,有赖于渝中区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提高。

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

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

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

篇3: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在于执政能力建设, 这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一部新中国60年发展史, 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推进史, 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发展史。

党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尤其是新形势下,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 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

前些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要求, 这是新时期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重大的历史任务。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是保证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它的提出, 是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党在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紧密相连的, 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1、动荡的国际形势, 使党的执政兴国目标面临严重的挑战

当今世界呈现既联系又竞争的多级化局势。从政治上看,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已不复存在, 国际共运进入低潮。过去讲社会主义救中国, 现在面临着中国救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从经济上看, 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外向型经济的不断扩大, 引起了传统的出口大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严重警惕和忧虑。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面临着国际上潜在的遏制和强力的抗衡。

2、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使党的执政治国能力经受考验

改革中的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改革既要求得发展, 又要兼顾中央、地方、集体和个人等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再调整, 必然产生许多新的矛盾。如自主就业、企业破产、缩编减员、重组改制和就医上学、住房货币化等等问题。党的执政和治国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3、在相对和平的经济建设环境下, 需要加倍努力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的胜利, 对现今经济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小, 昔日劳苦大众翻身道情的热烈场面, 对现在的许多人来说已是遥远的过去。能否增强执政能力和提高领导水平, 能否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关系到党的威信和执政地位;关系到取信与民和人心的向背。所以说, 在新时期要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需要我们付出比民主革命时期更大的努力。

4、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现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思想随着社会进步而日益活跃, 要求我们党审时度势, 想人民群众所想, 做人民群众所求, 力排众议, 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带领群众坚定地走富民强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党员的行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作为党员, 贯彻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最根本的要求是深刻理解其内涵, 用“五种能力”的原则要求和具体化的标准, 衡量我们的言行, 贯穿于我们实际工作的全过程。

1、强化学习意识, 重在学以致用

胡锦涛同志强调:“不坚持学习, 不刻苦学习, 势必落伍, 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因此, 我们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 充分领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内涵, 以学促行。学以立德。通过学习, 正确认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意义, 严格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清正廉洁, 着力提高自身素质, 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 用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学以增智。通过学习, 广开思路, 增长才智, 提高自己的领悟和识别能力, 做头脑清晰, 办事干练, 集思广益, 群众信得过的带头人。学以宣传。通过学习, 先当学生, 更新观念, 更好地掌握、理解党在新形势下的先进理论和方针政策, 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达到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和我们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目的。

2、强化谋事意识, 在想干事、干成事上下功夫

我们只有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 少一些浮躁, 多一些思考,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少一些应酬, 多一些实干, 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少琢磨些人, 多琢磨些事, 才能做出实绩。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少说多干, 不断提高办事能力和工作水平, 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的高手, 做市场运作的能手和实际操作的强手。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是胸怀全局谋大事, 一心一意抓实事, 调动力量干成事的能人, 那么必定会磨练出他们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打开工作局面的能力。

3、强化大局意识, 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促进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顾全大局, 增强团结,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要维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胸怀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以党员的要求鞭策自己, 拿党员的标准对照自己, 用党员的先进性衡量自己, 坚持从我做起, 从身边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要“责”字在心, “干”字当头, 为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增砖添瓦。

如果每一个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都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对一个单位来说, 我们就能率领群众同心协力开展各项工作;对一个国家来说, 我们就有执政兴国的坚实基础, 赢得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就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力进行现代化建设;从一个执政党来说, 就能永葆生机的源泉, 紧跟时代的步伐, 顺应时代的潮流。

三、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

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 国有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水平。因此, 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 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素质, 全力保证“三个稳定”, 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首先, 要研究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阶段职工思想认识的“模糊点”,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发生了多样化的变革。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 改革涉及的面更加广泛, 难度更加大。

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 所面对的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文化层次的干部职工, 但是他们的思想认识不一定能够及时适应时代的发展, 还存在一些思想“模糊点”, 这源自人们生活的变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新变化, 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其次, 要寻找和发现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 干部职工的思想波动比较大, 对单位的稳定有一定影响。目前面临的改革难度大, 测绘任务重, 不确定因素多, 今后一个阶段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仍然很多, 随着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 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影响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为此, 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出发,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 齐心协力做好稳定工作, 为单位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单位生产、改革发展的具体工作中, 要不断寻找和发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改进工作方式,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职工群众的水平。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和深化改革教育, 按照“坚定、沉着、耐心、细致”的要求, 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准确把握职工思想脉搏, 做好超前的教育引导工作;要切实关心职工群众, 积极化解矛盾, 保持内部稳定。

第三、开掘各个方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面”,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 国有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削弱, 对其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有所淡漠。通过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应该从加强党的建设、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高度, 认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针对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减少、兼职人员增多的现状, 要转变观念, 端正思想, 发动各个层面、各个职能部门, 结合生产开掘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面”。坚决克服重生产、轻思想教育;重经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重理论灌输、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倾向。针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政工干部要积极实践, 真抓实干, 勇于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其运用能力, 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 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发展动向, 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及时指导、实践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 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制度管理的“结合点”,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约束力。

篇4: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现在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面对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

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但也必须看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第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第二,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挑战。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恐怕也不会例外。第四,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提高理论创新的能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二是当前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一、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在曲折中发展。美国正处在新一轮战略扩张的势头上,竭力谋求长期的世界霸权,推行单边主义,鼓吹“新干涉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战略。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而这个进程实际上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现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受阻,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发展,各种经贸摩擦增多。三、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四、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会很激烈。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

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又比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还比如,一些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一些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不强,一些党员素质不高,一些党的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的问题,如何切实得到解决。再比如,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如何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各方面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使党具有自我纠正错误的机制和能力,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政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

长期执政是所有政党都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也不例外。要做到长期执政,科学地认识和自觉地把握执政规律是前提。一个政党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的本领强不强,执政的水平高不高,说到底,就看它是否尊重和自觉运用执政规律,按照执政规律的要求来执政。

应该看到,作为一个执掌着国家政权的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政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包括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与执政以前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比如,没有获得执政地位的政党,首要目标是夺取政权。党的一切工作,都要紧密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来进行。而成为执政党以后,执政党必须努力兑现向公众所作的承诺,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这样,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就成了执政党的主要任务。

又比如,在不执政的情况下,政党作为斗争工具的特点十分明显。而在执政的条件下,执政党要把它所代表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必须设法把社会中各个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的利益整合起来,政党的功能就突出体现为社会整合的功能。

再比如,在不执政的情况下,国家权力对政党起着约束作用。成为执政党以后,党变成了权力的执掌者,同时也有了被权力腐蚀的极大危险。因此,获得了执政地位的政党,必须通过建立科学的体制和机制,使公共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自身的变质。

纵览政党政治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政党的性质各不相同,作为执政党,都要遵循某些共同的规律,正确处理好政党与社会、政党与国家、政党内部,以及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党的执政活动也与其他政党有着显著的不同。但是,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也必须遵循。同时共产党执政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这是因为,共产党能自觉地认识、把握和遵循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没有任何私利。可以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最重要最根本的执政规律。

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应该看到,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两个根本转变,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既要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又要使党能够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始终拒腐蚀、永不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没有成功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模式可鉴。我们必须通过不断总结自身执政实践和执政经验,又不断借鉴其他国家执政党正反两方面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

篇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心得体会

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总结55年的执政经验,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布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和执政党建设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

篇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话题背景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党的历史性战略任务,应该落实到每位党员身上。机关党员是党员队伍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直接参与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因此,他们政治上是否坚定,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正派扎实,业务能力是否过硬,能不能真正执政为民、廉政奉公,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形象和威信,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机关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要领导机关党的建设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机关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是好的,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能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甚至有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这样一些现象:一是理想信念动摇。少数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改变,以致有的还违法乱纪,腐化堕落。二是执政为民的意识不够强。少数党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官”念浓厚,作风飘浮,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有的对待群众简单粗暴,无视群众的反映和要求。三是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比贡献、比业绩,只比升迁、比待遇。四是能力差。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不高,依法行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在群众中却造成很坏的影响。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在机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执政本领,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三观”是管总的东西,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决定了机关党员会以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来对待工作。一般来说,机关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面对的考验、经受的诱惑很多。要使自己能够经受住考验,能在各种风浪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站稳立场,就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作为机关党员,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矛盾和斗争仍然非常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一刻不曾停止。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我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社会思想政治领域出现不同要求的复杂局面。如果我们政治上不坚定,思想上不清醒,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与党的方针政策唱反调的错误言论、错误观点麻木不仁,听之任之,势必影响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机关党员具有先进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机关党员来说,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的同时,还要十分注意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拒腐防变意识。以身作则,廉洁从政,是机关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也是党和人民对机关党员干部起码要求。“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机关党员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觉性。拒腐防变意识,是一种“拒”“防”并重的意识,机关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同各种~现象进行不懈的斗争。只有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强化廉洁从政意识,牢记共产党员的理想追求,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牢固树立“为人民谋利益”的服务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对机关党员“为谁工作、为谁服务”问题的最好回答,是对机关党员“公仆”角色的准确定位。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机关党员在群众面前摆出“父母官”和“主人”的架子,无视群众的利益,出现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这事实上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机关党员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做到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作为机关党员,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行使权力;机关党员还要时刻提醒自己,无论职务多高,无论级别多高,都是人民的公仆;手中拥有的权力,是人民的权力,而绝非个人的特权,它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为个人或者小集团牟取私利。因此,必须自尊、自重、自爱,自觉遵守党纪法规,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另一方面,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因此,机关党员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时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现在,机关一些党员习惯于坐办公室,习惯于发号施令,去群众中了解真实情况少了,真正沉下去搞调查研究少了,把过去同人民群众结成的鱼水关系淡忘了,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自然就多了起来。党中央对此一再强调,“要深刻认识和汲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因此,机关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牢记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多到群众中去,多到实践中去,‘多呼吸一些清新空气,多感受一些生气勃勃的群众实践,把为人民服务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切实提高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十六大对全党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专门讨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党的执政能力需要每一个党员尤其是机关党员来具体体现。按照《决定》提出的“五种能力”,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的要求。机关党

员提高执政本领,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要切实增强执政意识。执政意识是一种高度自觉、高度成熟的阶级意识,集中体现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阶级责任感;体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体现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无私奋斗的政治自觉。提高执政意识就必须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研究总结我党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学会用正确的、辩证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在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准确的方向,同任何错误言论作坚决的斗争。二是要全面提高素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在知识创新、知识更新速度空前加快的新形势下,机关党员要适应形势变化,担负起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艰巨任务,一天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天不学习各种新知识,都有可能“过时”、“落伍”。根据形势对机关党员知识的要求,当前机关党员还应该认真学习经济、科技、管理、法律、历史、哲学知识。通过学新经济知识,提高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能力和水平;学法律,增强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学科技,提高依靠科技手段办公的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机关工作岗位要求机关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具有相当的管理才能和领导艺术,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必须学会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辨别政治是非,把握正确方向。要能够统揽全局,驾驭复杂局面,善于~远瞩、系统地思考问题。通过把握关键环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动良性发展。四是要增强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机关党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一方面是要善于处理好同群众的关系,坚持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把党的意志与群众意志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是要善于求同存异,寻求合作,善于团结力量,形成统一战线,共同为党的事业奋斗。五是要提高驾驭和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建设领导机关作为指挥经济建设的“指挥部”、“服务部”,其成员必须努力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六是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无论是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工作内容还是方式方法,都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进步、形势的发展,既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又要有突破,有新进展。尤其要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篇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应突出以下;

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务生搬硬套,一定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来处理中国的事情。

二、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离开发展一切都是空,不能走老路,以运动代替发展。只有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一旦停滞下来,不但解决不了旧的矛盾,还使旧的矛盾更加激发,一定要抓机发展这个机,在增量改革。

三、应突出人民和民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只有人民的拥护、人民的授权、人民的支持,我们党才可以执政,也才可以执好政。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长期确立的宗旨;任何时侯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改革与发展如果人民没有享受发展的成果,却承担了发展的成本,发展与改革的动力与源泉就没有。决策要走民主路线,绝不能一言堂,发动群众,群策群力,不但有利于政策制定与执行,更有加矛盾的缓角,使更多的决策从大多数从的利益出发,而不为少数利益群体所邦架,使我党孤立于群众。

四、应突出法治和监督,党政职能分开,党必须做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动.。持这一领导方式,就要求党的一切组织、一切成员、一切活动,都没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力,都必须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绝不能以党代国,以党代法,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强化宪法和法律意识,带头执行宪法和法律,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执政党必须接收党外监督;如果没有党外监督,法治就成为空谈,也容易走上腐败,堕落之路,并遂渐成为少数利益群体的代言人。作为执政党,应胸怀坦诚地接受各方监督。既要接受党内监督,更要接受权力机关人大的监督,以及各民主党派、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

五、加强党风建设

1、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篇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心得体会

“忧患意识”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早在封建社会, 我国的大圣人孔子就曾经说过“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在中国著名儒家典籍《孟子》中也记载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样流传至今的名句;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感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领袖梁启超也说过:“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这些千古名句都散发出浓浓的忧患意识, 成为激励中华儿女的一面旗帜。

徐复观指出:忧患意识是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 也是精神开始有了自觉的表现。夏乃儒进一步指出, “忧患意识是历史觉醒者在使命感的驱动下, 面对艰难的时势, 所发出的一种忧虑、悲悯的精神状态。”

二、增强忧患意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安定、富足的生活使人民逐渐远离了危机、淡忘了忧患意识, 但是危机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 因此增强忧患意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时期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科学态度、科学理念, 也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式, 具体体现在哲学的否定之否定的观点上, 不满足于现状, 进行批判、反思, 并吸取教训、总结教训, 在此基础上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毛泽东提出抵制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 同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坚决清除党内的腐败行为, 决不允许在党员干部中产生腐败。

(二) 党员干部执政意识薄弱, 自身素质与能力不高

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政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 而建设什么样的政党, 怎么样建设党是重中之重,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少数党员干部的意识也逐渐“市场化”, 追逐名、利的意识逐渐代替了原来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础意识, 开始注重个人、本部门的利益, 为了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 还有部分党员干部在转型的过程中不加强学习新知识、思想陈旧, 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影响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三) 党内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

在当今社会, 腐败问题几乎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我党内部也存在着腐败的问题, 一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大肆聚财、敛财, 仅2009年上半年, 全国就党员干部公款出国 (境) 旅游的案件就达103件, 追缴涉案金额537.1万元。还有一些实权部门存在部门小金库, 他们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私利, 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握有权利、不干实事, 群众反映就是所谓的“门难进, 脸难看, 话难听, 事难办”。

(四) 党的应急处理能力较弱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党对于危机概念越来越陌生了, 在2003年, 非典出现之初, 我党就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有些党员干部怕传染擅离职守, 有的党员干部好大喜功、不报、瞒报, 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顾自己头上的乌沙, 缺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 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党的应急处理能力较弱、急需提高。

三、在新形势下, 如何加强忧患意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 思想上, 我们要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思想,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不断发展, 推动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同时用马、列主义武装头脑, 不断学习, 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二) 提高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突发事件顾名思义, 突发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一旦发生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危害, 它具有不可预见性, 防范就成为最有效的措施, 忧患意识必不可少, 党员干部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时刻保持警惕;党员干部在突发事件发生是还需要有清醒的头脑, 正确的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此外, 突发事件防范系统和相应的突发事件法律、法规也是提高当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措施。

(三) 增强党为民服务能力, 提高党的公信力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将人民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 建立服务型政党是我党的目标, 同时要加强职位改革, 对于党员干部的职位不能只上不下, 定期调正岗位, 强化竞争意识;对于我党存在的腐败问题也需要加强监管力度, 不留情、不手软, 只有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 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支持, 巩固执政地位, 才能最终提高党的公信力。

(四) 提高党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能力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因此, 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召开党员干部的民主生活会, 避免权利过于集中、出现“一言堂”, 同时加强党内监督也是我党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维武:《徐复观对中国道德精神的阐释》, 《江海学刊》, 2002 (3) 。

[2]李晓社:《传统忧患意识的形成及思想内涵》, 《攀登》, 2006 (3) 。

[3]娄银梅:《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8-3-31:4-5。

[4]韩燕:《“三代领导人”党建忧患意识之比较》, 《安徽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5]中纪委通报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EB/OL].新华网. (2010-01-08) .http://www.dzwww.com/rollnews/news/201001/t20100108_5414905.htm.

篇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党执掌和运行其权力的方法怎样,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等等,对于加固党的政治威望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又会关系到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有效性。所以,探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以及怎样强化党掌握和使用权力的能力,既有利于研究党的合法性问题,又有利于党领导群众进行改革,并实现民族复兴。

关键词:党;执政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38-02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涵义

执政指的是执掌国家政权。执政党即掌握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政策、方针、纲领和主张通过政权机构的日常活动来落实的党。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常指执政党通过国家权力体系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更进一步说来,执政党要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就一定要拥有掌控和巩固国家政权的能力;党具备了影响国家治理的能力,故而能够将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能更好地推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及社会的发展。

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联系

(一)增强现代国家治理主体的前提。区别于传统国家治理的那种多个主体共同治理的方式,现代国家治理则更加注重单一主体从上到下的治理。“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国家治理的三大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1]。有一个良善的治理主体对于提高国家治理效率来说至关重要。

政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构成。通过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收集和研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合理化地整合人民群众来自各方的利益诉求,再经国家权力机关把合理的诉求升华为国家法律制度,最终交由政府机关执行,党参加了国家治理。这个这一过程使得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各个领域中产生的紧急难题得以化解。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党执掌和运行政治权力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在参与国家治理,党执掌政权的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其治理国家能力。因此,为现代国家治理系统中的核心力量的党,加强其自身的执政能力就是在不断强化现代国家治理的领导能力,就是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提供绝佳的先决前提。

(二)引领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领导力量以及直接参与者,党还要领导除她以外的国家治理者的行动,这是因为我国所特有的“以党建国”的历史赋予了中国共产党独一无二的身份,使其责无旁贷的既要成为社会导向的引领者,又要成为长期执政的党。唯有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自如地运用恰当的能力并兼顾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同时有能力作为最主要的引导力量领导各层次的国家治理。若是中国共产党特殊的历史地位及其旺盛的生命力使其领导国家治理提供了先决条件,那么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良莠不齐则促使党领导国家治理成为必然。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国家治理方式中,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主流,若一个政党是进步和有力的,其所引领的国家也是强大的,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幸福;相反的情况则会导致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没有了家的归属感。一个政党是否进步首先体现为其根本宗旨,是否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其次体现为其执政能力如何,这最直观的反映了政党是否是进步的政党。

作为我国独一无二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国家治理机构中最为核心的力量。党的执政力怎样,“通过控制和运用国家权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2]怎样,一方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又作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为重要的组成。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党的执政能力所必须应对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致使执政环境不确定带来的挑战。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更加的包容和开放,顺应历史的潮流,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成为一个开放的党。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国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党执政的氛围也就处于封闭的、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控制的态势。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我国能够共享世界上先进资源,促进我国更好的同世界上其它国家交流合作,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引进我国;另一方面却也使得我国难以躲避全球性风险的到来。全球化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大环境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力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作为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其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理也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其它部分的有效性。故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党一定要加强其治理市场经济的效能,进而促进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全局的发展。

(二)社会结构的转型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带来的挑战。在未实行改革开放时,我国属于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且人们之间差距较小的状态。尤其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进行了全方位的计划与控制,这也制约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能力的提升,人们的思想较为保守。人们之间仅有较小的政治地位上的不同,并不涉及太多经济上的差异。后来,计划经济的瓦解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有了较强的利益观念,勤恳及聪明才智使部分人进步,而懒惰或其它方面的限制使得另一些人被市场经济的大浪所淘汰,人们之间的差距变大。这一巨大变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都更加的多元,这些社会现象催生了我国社会各个阶层间的矛盾化,如基层农村的党与群众关系的紧张等。社会各阶层间关系的紧张化等社会问题对党的凝聚力,向心力,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执政党必须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以应对这些挑战。

nlc202309021156

(三)政治民主化带来的挑战。

20世纪的50年代以后,全世界大多数政权得以建立都得益于在民主的浪潮的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更是如此,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的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发光发热。虽然由于一些原因,建国初的一段时间民主的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但党很快便认识到,并回归到了民主。但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党和人们依旧必须面对不同于别国的巨大困难。首先是在国内,刚从几千年的封建意识中解放不久的我国人们,对于民主的概念并不十分敏感,缺少关注政治的热情。因此,党必须采取行动使人民信任民主、接纳民主,最有效又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人民置身于以真实的民主的生活方式中。其次是在国际上,中国作为较晚发展现代化的国家,在推进民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被西方社会所谓的金钱化和极端化的“民主”意识形态的侵蚀的危险。对此,党必须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以更好的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自身情况变化带来的挑战。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组织,若想发展进步就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政党也是如此,既要适应外在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又要适应内在自我状态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特别是为能够保持执政的持续性、长远性,中国共产党更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那么尤其应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成员的数量是其拥有较强执政能力的先决条件之一,在中国这种大国更是如此。但并不是说成员数量多的政党就更具有力量,因为党组织成员数量越多,就更不容易管理,少数的成员有可能逐渐在思想上和生活作风上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导致自我堕落而影响到党的整体形象。而且,党员成分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多样,各个层次的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壮大了党的阶级和群众基础,但也为党的凝聚力带来了挑战。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党员的思想觉悟,以及党员的向心力。

四、党的执政能力所面临挑战的解决方式

(一)加强内部治理与打击腐败。

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由于条件艰苦,任务艰巨,以及后来建国初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由于党员干部可亲自掌控的资源不多,而且又有思想上较多的影响,大部分党组织干部是清廉的。然而,随着党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党执掌政治权力的环境不断的改变,使得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逐渐被腐化,越来越注重利益得失,背弃了其最初加入党组织的誓言。党的内部组织纪律的好坏以及有无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妥善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而解决党内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防治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杜绝党组织成员的腐败问题,因为腐败既影响党内的纯洁环境,又影响党在外部的良好形象。

为治理腐败,首先要坚持思想上引导与教育,强调党严惩腐败的决心;其次要限制党员干部的权力,使大家认识到权责有限的事实;再次是制定规范的权力运行制度,使党员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二)完善党内的体制机制。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政党的外部治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她自我的生存与发展,而政党的内部体制机制有没有形成体系,够不够全面,对党的外部治理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组织内部杂乱无章的政党,其外部治理效果也一定是很不好的。在我国,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执政党来说,健全党内的民主制度对于完善党的体制机制来说至关重要,这就是在遵循党章的同时要迅速健全党的法制化。另外,提升党组织成员个人的素质与能力也是完善党的体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坚持依法治国,促进党的执政方法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只有更加细致具体地优化党执掌和运行国家权力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现在看来,最有效的优化方式之一就是促进党的执政方法的更为民主,推进党依法治国与理政。通过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收集和研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合理化地整合人民群众来自各方的利益诉求,再经国家权力机关把合理的诉求升华为国家法律制度,最终交由政府机关执行,党参加了国家治理。

党执掌和运行其权力的方法怎样,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等等,对于加固党的政治威望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又会关系到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有效性。所以,探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以及怎样强化党掌握和使用权力的能力,既有利于研究党的合法性问题,又有利于党领导群众进行改革,并实现民族复兴。

注释:

[1]俞可平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年.第一期,第5-8页.

[2]王长江著.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参考文献:

[1]俞可平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年.第一期.

[2]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M].周红云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3]王长江著.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鲁晓雯,女,1988年,汉族,山东省临沂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理论。

上一篇:安平德明医院“三好一满意”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沙俄是现在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