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能力建设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执政能力建设范文

解读执政能力建设

韩庆祥

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并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指出它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那么,为什么在当今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呢,其深刻的背景、实质和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认为,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际上蕴涵着一种党的建设的新思维和新思路,因而,必须从新的思维入手,来理解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实质和意义。

1、更注重宗旨、本质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诞生那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努力这么做。然而,在1957—1977这20年期间,虽然我们取得不少成就,但由于一些党员干部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存在着“本领恐慌”,结果他们没有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本质完全落到实处。在这一时期,一些人曾犯了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的错误,直至出现“左”的错误。经验主义往往用革命的方法搞建设,缺乏理论创新能力和社会主义建设能力;教条主义视书本高于实践,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奉行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的人缺乏依法执政的能力,并压抑人的创新能力;持 “左”的倾向的人往往认为右是立场问题,左是方法问题,宁左勿右,结果缺乏判断形势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不熟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形式主义善于搞花架子,不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创新,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人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不足。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不通也不适应,缺乏驾驭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智慧,面对改革的艰巨任务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遇到复杂矛盾、困难、突发事件以及各种挑战束手无策,心有余力不足,有一种能力恐慌,结果业绩平平。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在受访的县级以上干部中,66.9%的表示自己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58.1%的表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比较弱,表示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能力不强的,分别占35.7%、43.4%和19.9%。

在总结我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政党,其宗旨和本质是很重要的,但如果缺乏执政能力,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最需要的,也是过去做得不够的。因此,我们既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既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既要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要具有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由此,我们党就把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突出出来了,它意味着我党由相对注重宗旨、本质走向相对注重宗旨、本质的实现。

2、更注重执政的现实合法性

过去,我们比较注重从历史必然性出发来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掌权的历史合法性,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论证具有历史合理性。

然而,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在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需要日益增长且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在我国正处在爬坡、创业、竞争和挑战的新时期,仅仅满足于这种论证就不够了,还必须进一步从“后天作为”和“执政能力”即生成论的角度,来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现实合法性。邓小平提出的“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和“三个有利于”的观点,实际上蕴涵这样一个思维:在当今中国,首先要注重功能、效能和实效。这意味着,只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有助于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有所作为,从而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这在实质上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应以今天在“三个代表”方面的作为来论证和确立自己执政地位的现实合法性。执政能力建设,是在对古今中外执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和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如何长期保持执政地位的深刻思考中提出来的。正因如此,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来带动党的各项建设。曾庆红同志也明确强调,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联接点,领导干部的培训和轮训应由过于注重学历需求转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这实际上是从党的“执政能力”角度来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现实合法性”的。

3、更注重内在实力

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对党的建设问题,在一定意义上相对注重区别工人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对立,且把这两极对立看成是观察一切政党的思维方法。在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下,我们往往把在资产阶级政党中存在、但实际上属于人类共同政治文明的成果当作“姓资”而加以排斥,结果影响了对人类共同政治文明成果的吸收。

今天,我们依然要坚持工人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区别。然而,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意味着国家之间、政党之间的互动性、共同性在增强;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外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对内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也要求我们更多地去求同存异;我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把人们拉到平等竞争这个平台,这种时代精神和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由相对注重“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对立”的思维走向相对注重 “内在实力”的功能思维(当然是在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制度的前提下)。在党的建设的政治方向这一原则问题上,自然要问是“工人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然而,党要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业,要创业、参与竞争和经受各种挑战,要正确认识、处理和驾驭各种社会矛盾关系(在当前,执政能力首要是正确驾驭各种复杂矛盾关系的能力),协调好不同利益,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就必须注重其执政能力的提高,注重其内在实力和实际效果。这就为我们吸收世界上一些政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优秀文明成果提供了空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已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建立学习型政党,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既要注重自身建设的特殊性,也要遵循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即必须靠提高执政能力来巩固其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要在坚持我们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前提下,注重合理吸收世界上一些政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政治文明成果;在批判借鉴世界上一些政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4、更注重“做人和做事”的统一

以往,中国共产党人比较注重围绕着“做人”,即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来进行党的建设,我们所讲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理论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大都比较注重其中“做人”的一面(虽然没有忽视“做事”的一面)。这样做是必要的,也能培养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热情。

但仅仅具有工作热情而没有工作能力是不够的,只有热情没有能力,人们就会在工作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有热发不出光。中国共产党人要把工作热情与工作能力、做人与做事统一起来,既要有工作热情,又要有工作能力,既要做人,也要做事。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都是全新的事业,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困难和新的考验都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做事要靠能力。要胜任这些任务,完成这些事业,就必须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因此,提出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实质,既是要进一步注重党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做事”的内涵,又要把做人引到做事上来,从而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4-10-29)

提高执政能力的几个关键

沈宝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并且规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作出了部署。究竟怎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要在认真学习全会《决定》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下几点,是关键所在。 一,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各级党委是执政任务的直接承担者。将各级党委建设成坚强的领导集体,就能有效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发展。党的中央总揽执政全局,是全党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者。邓小平说:“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他明确指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全党都要有高度的自觉,都要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二,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党的执政史表明,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的执政能力就强;政治路线不正确,党的执政能力就从根本上受到制约。从1953年以来,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继续革命”的基本路线,以及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我们将这几条政治路线贯彻执行的不同结果对比一下,这一点就十分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系列论述的凝练,是我们党的总战略,也是全党全民意志的集中点。制定和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从根本上提高了我们的执政能力。十三大制定了基本路线后,邓小平说:“我们十年前就是这样提出的,十三大用这个语言把它概括起来。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在南方谈话中,作为政治交待,他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三,要改革政治体制。制度是根本性的。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制度和体制问题。邓小平1980年的“8,18”讲话中说:“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过了两个月,邓小平又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他说,党组织不是政府,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要认真考虑党在整个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党的机关、国家机关怎么改革这些问题。划分好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范围,党组织不要去管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集中精力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必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工作效率,也能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而这些都是执政能力问题。

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群众是执政党力量的源泉。邓小平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这是概括了沉痛历史经验的至理名言。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仅谈不上执政能力,连党的生存都成了问题。作为执政党,又是很容易脱离群众的,这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我们要十分警惕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滋长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坚决铲除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导致党组织脱离群众的顽症。

五,要加强和改进学习。在执政实践中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主要方法。毛泽东当年说过,“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很高的要求,但从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角度看,又必须这样提出要求。邓小平提出,领导干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在执政条件下,学习问题更为重要也更为紧迫。帮助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是学习的根本要求。这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

提高执政能力,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虚心学习,一定能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达到新的水平。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4-10-29)

党员干部要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

曾维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既需要从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策略和体制机制上全面建设,又需要作为党的基本细胞的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因为我们党是由全体党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的集合体。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个体素质和能力,构成和体现着党的整体执政能力。

第一,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执政理念解决的是为谁掌权、为谁执政的问题。这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判断是否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首先要解决执政理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最紧要的。我们党的党员干部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因而必须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每个党员干部的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根本上说,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党的最大的执政能力,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强化提高执政能力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度自觉、始终如一地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只有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这样做了,党的执政理念才能在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而使我们党始终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第二,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政本领。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我们党开展了学习运动,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领导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确保执政地位不动摇,必须更加重视和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广大党员干部不注重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甚至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我们党当年消除“本领恐慌”而发愤学习的光荣传统,带头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要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科技、经济、法律、管理等各方面的新知识,还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执政本领,创造执政业绩,为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断转变执政作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具备的政治品格。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有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有过硬的作风,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以身作则地真抓实干。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关键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着眼全局,立足本职,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要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定要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重把握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见解、谋划新举措,努力做到思想与实际相一致、主观与客观相统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树立形象。

第四,要联系群众,廉洁自律,不断夯实执政基础。民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盛衰的根本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今中外这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实现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核心问题。联系群众的关键是要增强群众观点,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了解群众,熟悉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绝不能疏远和脱离群众,绝不能对群众的疾苦和切身利益麻木不仁。当前影响党群关系,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党内的腐败问题。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遏制和解决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以权谋私、贪污腐败问题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不良作风及各种不正之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严于律己,在勤政廉政上作出表率,牢记党的宗旨,铭记“两个务必”,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监督,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内的好风气进一步树立起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光明日报 2004年10月26日》

监督到位是干部廉政的重要保证

夏建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近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走向腐败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手中的权力没得到有效监督。因此,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推动廉政建设的健康运转,成为越来越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加强监督、制约权力是防治腐败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纠正认为监督就是不信任的误解,切实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主动诚恳地接受监督。

要确保监督到位,首先应建立和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这就要求强化干部的依法执政意识,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要实现有效的权力制约,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尤其是掌管人、财、物的“热点”职位,对其权力还应明确界定。要形成各自负责、相互制约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其次,应建立和完善旨在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各项制度。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领导班子内部要严格按照加强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分解、细化五项制度,使之成为便于操作、便于检查的工作制度。二是建立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审批和使用等重大决策的监督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和监督程序,明确逃避监督的领导责任。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制度,重点规范收入申报、资产的评估、资产的检查等重要环节。三是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禁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最后,要加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一把手”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易形成“一长制”,出现有些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形成了家庭制、小集团制,为“一把手”的腐败变质,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加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是加强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可以有效突破关系网,克服阻力,避免形成地方和集团利益,使一些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的权力得以约束。实行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一定要克服交流轮岗的随意性和弹性,切实加大交流轮岗的力度。要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任期达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要轮岗交流,对于党政领导、组织、人事、资金审批、项目审批等热点岗位和执法执纪部门的领导干部要适时轮转岗位,以铲除因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而可能形成的滋生消极腐败的土壤。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26日 第十三版)

执政能力建设需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

□黄苇町(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被前所未有的强调。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一部纲领性文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和历史性战略任务,应该落实到每位普通党员的身上,使之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有些普通党员认为党的执政能力与自己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联系群众、团结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好与坏,都是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群众也是通过每个普通党员的作为来认识党的。能否把“三个代表”贯彻到每一个普通党员的形象上、落实到行动中,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实现整个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

中央对全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一直抓得很紧,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做坚持“三个代表”的模范。四中全会前,我们党还在部分地区和单位对党员进行了“先进性教育”的试点工作。从思想理论、组织纪律等方面武装党员,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党员,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我相信,“先进性教育”必将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适当的时候在全国逐步展开。

而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个条例和过去相比可操作性更强,明确规定了什么是一个党员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改革开放后各种思想意识形态的大量涌入,使社会上出现了价值观多元化现象,在部分党员中也出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倾向,例如在某些党风不太好的地方,出现作风涣散、纪律废弛的现象。以前不敢做至少认为是不对的事,有些人现在也认为无所谓了,甚至经不起权、色、利的引诱,堕入腐败的泥潭。

在这种情况下,重申共产党员的纪律,就是要维护党组织的严肃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先进性。不合格的党员就是白给也不要,否则就要损害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正在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的执政能力最根本上取决于党的建设,今后,党的建设工作将更加重要和突出。

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出发,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针对当时领导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科技和专业知识不足的现象是非常必要的。但到了今天,只提“四化”显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特别在有的地方,“四化”逐渐演化为“资格本位”:“知识化”和“专业化”变成单纯追求文凭和职称,“学历腐败”等现象滋生出来;“年轻化”成了谁年轻谁有希望被提拔,年龄大的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革命化”往往难以衡量。

今天,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正在由“四化”向“五种能力”转变。“五种能力”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五种能力”又从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升华为对全党的要求。执政党对其组成者的要求体现在更要求能力而不是资格上,这就是一种新的进步。

胡锦涛同志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对执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四中全会之后,这种要求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提高。

党的执政方式如何科学化

□张志明(中央党校教授) 四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方式科学化,这将成为党建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重大课题的关键,是党政关系将更加科学和谐。

党政关系是指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所谓国家公共权力,包括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这三种公共权力有着不同的制度安排———西方采取了“三权分立制衡”,中国则是人民代表大会下的“一府两院”形式———这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所作出根本性的政治制度安排。 在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使我们得以站在全新的理论高度处理党政关系。

这个高度是,把党政关系问题放在执政党、国家公共权力和社会这样一个大的系统中重新考量,进而把党政关系放在执政党的执政方式的视角来深入考察。从十五大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体现了这种考察的理论成果。而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这些认识概括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指明方向。

要科学执政,就不应当是简单地实行党政的所谓“分”与“合”,把不同性质的权力在党政之间作简单分割,而是科学界定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的不同职能;要民主执政,就要扩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决定、监督,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要依法执政,党就应当接受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来行使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通过完备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来治理国家。 为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比如,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的论述中,明确地界定了党对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领导的原则,从而为进一步明晰党和国家公共权力的职能,实现真正的党政职能分开、从体制上理顺党政关系指明了方向。 在谈到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时,全会强调党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全会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谈到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时,强调党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在谈到加强和改进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时,强调党要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而在党政关系问题上,一些规定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其中包括:第一,在强调党委在同级“四大班子”中的领导核心的同时,也强调了党组在人大、政府和政协内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在强调党委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同时,也强调要善于通过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来贯彻党委的决策和部署。第三,在大家普遍关心的规范党政机构设置方面,提出了要完善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交叉任职,切实解决党政领导成员分工重叠问题,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第四,在大家反映强烈的各类领导小组过多过乱的问题方面,提出要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规定一般不设实体性的办事机构。第五,强调要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可以相信,这些措施的落实,将稳妥有序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郭洪涛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改革开放25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屏弃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选择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我国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了。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们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亟待加强和提高,这也是第一要务对我们的迫切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伟大成果和历史经验。

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以巨大勇气和非凡胆略,科学判断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高举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要解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我们最严重的教训就是没有集中精力于经济建设,最大的失误就是“始终没有把我们的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以经济建设为心”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必须始终扭住这个中心不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此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上做出了更大的成绩。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建设方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建设指导方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为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则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必然延伸和丰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要不要发展”、“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进一步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什么”的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统一,必将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要以较快的速度谋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1.6万亿元,年均递增高达14.87%.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七位。这既是我国发展的成果,也是继续发展的新的平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是一个穷国,仍然属于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仍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中国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付出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所以,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争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方式的转变,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第二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重庆巴南区委宣传部施硕党的执政能力,是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的本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执政理念。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这是对我们党执政理念的精辟概括。中国共产党能够能成为执政党绝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偶然的,她是几代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没有阶级利益的政党,她的利益就是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如果缺乏对这一执政理念的深刻认识,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是盲目的、不清醒的。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于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在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坚决惩治腐败,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

二、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执政基础执政基础是检验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科学的一个基本指数。一个政党执政除了必须有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外,由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要素所构成的政治基础,也是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巩固执政基础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我们党的最大执政基础就是与群众血肉联系,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告诫我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绝不能就能力谈能力,而是要从巩固和加强执政基础上下功夫。“执政能力”从本质上反映的就是党和群众的关系,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了党执政能力的强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利益关系大调整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矛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如何使权力的实施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如何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问题,已迫切地摆到了我们党面前。因此,执政党应当千方百计地增强执政基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地做好事。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而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三、紧紧围绕“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执政要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必须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问题、国有企业和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日益突出,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更好地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认识到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不仅是指经济的增

第三篇:提高基层执政能力建设

其他区县各镇提高基层执政能力信息摘阅

“三结合”增强干部执政能力 一是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对干部进行集中辅导,并组织科级以上干部进行研讨交流,提高其理论水平。二是坚持学习与实际相结合,要求科级以上干部和村级两委班子主要领导结合实际撰写心得体会,确保学懂、学透、用实。三是坚持学习与考核相结合,组建考核机构,定期检查干部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并组织开展相关知识考试,保证学习质量。

夯实“五个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一是夯实思想基础,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和胡锦涛同志视察北京讲话精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树立全新的执政理念。二是夯实经济基础,牢牢把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实际出发,加快发展步伐,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实惠和成果。三是夯实组织基础,完善村民议事规则,落实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四是夯实群众基础,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推进各项民心工程进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五是夯实制度基础,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个一”提高干部执政水平 一是讲一课,组织领导干部结合全会精神、胡锦涛同志视察北京讲话和本职工作,有针对性地讲一堂党课,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二是些一片体会,结合学习全会精神,对照工作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不断增强干部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召开一次交流会,组织干部开展学习心得交流,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确保落到实处。四是进行一次考试,组织干部进行全会知识考试,并将考试成绩纳入年终考核范围,确保学懂、学透。五是进行一次测评,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对领导干部进行测评,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是坚持“六五四”社区党建制度,全面推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就开展创建社区示范党组织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二是不定期召开政协委员座谈会,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帮助扶持弱势群体,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切实做到办实事办好事。三是通过专家辅导、党员自学、体会交流等多种形式,传达贯彻四中全会和胡锦涛同志视察北京讲话精神,提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处理问题能力。四是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设臵举报箱,公开监督电话,广开监督渠道,督促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做到依法执政。 三项措施提高干部执政能力 一是结合实际,开展“作为一名农村干部,如何面对父老乡亲”和“我应该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大讨论活动,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强化干部的执政意识。二是实行机关干部下村建制和支部书记工职化管理,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三是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

抓好思想工作切实服务基层 一是深化全程办事代理制,规范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环节,方便群众办事,截至目前共办结各类事项665件。二是以强镇富民为目标,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特色种养业,同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技能,目前已培训农民600人次,解决就业500人。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在完成年初确定的10项重点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实施民心工程,提高城市化率。四是完善帮扶政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展爱心助残、希望助学等活动,切实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第四篇:廉政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

最近,我有幸参加由中组部、外专局举办的第23期中国赴新加坡经济管理高级研究班,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我感到被誉为“世界上最有规矩的城市之一”和“东亚现代文明典范”的新加坡,之所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秩序井然,主要得益于人民行动党长期致力于廉政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加强廉政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我们既不能完全地照搬照抄,也不要机械地加以排斥,可以学习和借鉴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笔者在此就如何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正确处理廉政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必须正确把握廉政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新加坡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1959年自治,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拥有党员2万多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6%左右)。自1959年执政以来,使新加坡这个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成为全球五大外汇储备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今日的新加坡以连续8年世界竞争力排名第

二、亚洲最廉洁的政府、全球最透明的商业行为等著称。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加坡正遭遇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给经济外向型的新加坡带来沉重打击,使新加坡从20多年来GDP年均增长8%至9%,到2001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人民面临失业、减薪、生活水平下降的威胁;美国“9·11”事件又使新加坡雪上加霜,在经济衰退加剧的同时,又面临安全问题。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人民行动党仍在2001年的大选中第11次蝉联执政,充分证明了其执政治国的能力,这也是其重视廉政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结果。

1、廉政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认为,“不能有效地反对贪污,保持政府廉洁,就不会有公平有序的市场,不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对于主要依赖国际贸易的新加坡来讲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同时,不能保持廉洁,政府就会失去公民的信任和支持,也就无法抵御反政府势力的进攻。”正因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廉政建设,才使其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这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长期稳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却因腐败问题严重最终导致政权丢失。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只有把反腐倡廉作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持之以恒地加强廉政建设,既把经济建设扎扎实实搞上去,又把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切切实实压下来,才能使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因此,我们党要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把反腐倡廉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解决党内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经受住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的考验,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

2、执政能力建设是廉政建设的更高层次。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之所以能经受住执政考验,就在于他们具有强烈的执政意识,四十多年来,总把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经济看作是关系自身成败、存亡的一件大事,紧紧抓住不放,即使在政治动荡的年代也从不背离目标。才使新加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可见,一个执政党地位巩固与否,事业成功与否,取决于执政能力建设。因此,我们党要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就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加强廉政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与惩治并重

新加坡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廉洁度很高的国家,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廉政建设上采取预防和惩治并重、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的方针,形成了一套严格的防贪制度,使官员不能贪;一套完善而严厉的法律,使官员不敢贪;崇尚廉政和自律的道德修养,使官员不想贪;良好的待遇和保障,使官员不用贪,从而使反腐倡廉走上规范化、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借鉴新加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廉政建设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教育倡廉使人不想贪。这是廉政建设的基础。新加坡特别重视对公务员进行“心治”教育,不仅要求公务员不谋私利,反对特权,而且教育公务员要带头树立廉政意识,树立为国民、为众人服务的思想。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我们在反腐倡廉教育上要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教育内容上的正与反。既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党员干部向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学习,见贤思齐,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又要利用反面教材,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以案明纪,引以为戒,警钟长鸣。二是教育形式上的静与动。既要采用灌输式教育等静态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方面的理论灌输教育;又要采用讨论交流、知识竞赛、电化教育、参观考察等动态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生动活泼的反腐倡廉教育。三是教育对象上的普遍与重点。既要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普遍教育;又要区分不同的教育对象,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要着重抓好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教育,尤其对党政“一把手”,更要加大教育力度,使之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四是教育原则上的学与用。既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掌握反腐倡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又要引导党员干部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常想立身之本、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敲慎独之钟,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2、监督保廉使人不能贪。监督是廉政建设的关键。新加坡制止腐败的经验,除了依靠道德观念的制约、完善法制外,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严密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新加坡对比,我国的各级机关的监督则存在力度不够、渠道不畅、体制不顺等问题,亟需从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入手,全面加大监督力度,通过广泛监督、有效监督,促使公职人员处处小心,谨慎从事,从而有利于消除腐败。一要改革监督体系。针对我国上下层次较多,机构较复杂的情况,改革现行的职能监督体系,逐步变“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实行垂直领导体制,这样可以使监督机关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以充分发挥,使下级党政防止专权。通过改革措施,确保纪检监察和反贪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相对独立性,树立绝对权威性,从而改变目前“不敢监督、不能监督、监督不好”的监督不到位的不良状况。二要推进制度改革。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解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府职能错位问题,消除转轨时期行政权力寻租的条件。大力推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管理体制,解决资金管理特别是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以及部门之间存在的分配不公、互相攀比、党政干部心理失衡等一系列滋生腐败的问题。大力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制度,坚决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权力制衡,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滥用权力等问题。积极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解决因垄断而引发的腐败问题。三要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保证权力正确运行。特别要重视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在监督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高监督的水平和实效。四要强化程序监督。在注重查处已经发生的腐败行为的同时,将监督的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查处为主向事前监督为主的转变,从偏重监督结果向注重监督权力行使程序的转变,强化事前事中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3、法制促廉使人不敢贪。法制是廉政建设的保证。新加坡行动党一上台,就把反腐倡廉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在立国的第二年,国会就通过了《反贪污法》,之后经过了7次修改,使之日臻完善。同时,成立了独立的治贪机构——贪污调查局,并赋予其十分广泛的特别权力。这是新加坡实现和长期保持廉洁的重要保证。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我们应当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完善惩腐法规。要解决目前我国惩腐法规存在的刚性不足、弹性过大、查处环节多、抗干扰能力弱、查处时间长、打击不及时等主要问题,建立卓有成效的惩腐法规,首先对腐败行为的界定要具体明确,惩罚规定要刚性显著含足够威慑力,查处程序要简便、民主、迅速,为反腐倡廉提供法制保证。同时,应真正赋予办案机构独立职权,增强其执法权威性,使其能够自行决定适用灵活的工作方式,以对腐败分子形成威吓。此外,还应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把有关的制度法律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约束作用,改变有的制度“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现状。二要坚持严格执法。对腐败现象决不姑息,只要发现腐败案件,不管涉及到谁,不论有什么关系和背景,都要坚决查处,严惩不贷,确保有纪有法必依,违纪违法必究,执纪执法必严。三要加强执法检查。切实加强对执纪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执纪执法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落实违纪违法办案责任追究制,杜绝执纪执法过程中的腐败现象,保证反腐倡廉法规真正落到实处。

4、薪俸养廉使人不必贪。薪俸是廉政建设的动力。推行“高薪养廉”是新加坡保证廉洁的治本措施之一。他们的这种做法,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推行,但逐步改革公职人员的工资制度,以制度确保公职人员有比较优厚的薪俸,使其不为生活所累,又使其个人价值在经济上得以体现,是完全必要的。一是工资待遇要变相对较低为适度提高。通过进一步精简机构,削减人员,减少支出以及加快经济发展等措施,适当提高公职人员的工资待遇。因为,公职人员基于长期教育和训练的成本投入获得国家录用,给予较高的报酬符合人才市场的公平原则;社会管理活动是复杂劳动,其价值量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国家为了避免权力介入市场,禁止公职人员从事营利活动,限制了他们潜在价值的实现,亦应予以补偿。二是工资待遇要变平均主义为责利统一。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按职位高低把工资待遇适当拉开档次。因为,职务越高权越大责任也越重,同样工资报酬也应该越高,这样才能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从而激励公职人员的上进心。三是分配方式要变实物发放为货币发放。目前,车辆使用制度和接待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病。实际上,政府官员的腐败很大程度上在于公车私用和用公款吃喝。官员在吃喝方面的权力过大,接待方面应酬过多,造成挥霍浪费,甚至有的把不正当的开支利用职权以接待为名合理化隐蔽了,滋生了公职人员腐败现象。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只有通过改革,像住房和通讯工具问题的改革一样,尽快将交通工具和具有实物分配性质的接待费用转化为货币分配方式,这样既可以适当增加公务员工资,又可以减少财政开支,有利于廉政建设。

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学习、实践、总结并进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功执政四十余年,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令世人为之注目,这除了得益于他们长期致力于廉政建设外,还得益于他们十分注意执政能力建设。他们特别重视官员的高素质,通过挑选最有能力和最优秀人才进入政界,并加强严格教育和管理,保证了政党和政府的活力,实现了“精英治国”的基本方略,为人民行政党长期执政和政府高效管理奠定了组织基础。这其中有不少东西值得我们学

习借鉴。对我们来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要在学习中提高。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治国的成功之道就是栽培人才,派遣他们到国外著名大学深造,促使他们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可见,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也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加强学习对于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一要抓住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这个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的根本指针,也是我们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理论武器。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二要提升现代知识素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知识。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积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要求,大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并把这些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来加强学习,并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置于国内外宏观形势和全国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科学清醒地认识和分析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和知识来指导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不断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

2、要在实践中创造。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实践中学习,随时纠正错误和调整”。借鉴他们的做法,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成为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一要尊重实践。尊重实践是勇于实践的基本前提。不尊重实践,就不可能勇于实践。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我们具备不断地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谁深深扎根于基层群众之中,尊重并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做出突出的成绩。换言之,谁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提高较快。二要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必然要尊重群众。干部成长的规律表明,那些投身实践并且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干部,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大都会得到比较快的提升。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艰苦的地区和困难的地方去,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的意见,老老实实向人民学习,老老实实改进工作,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三要投身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是一场范围广泛的社会变革,也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实践。它在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提高执政能力的广阔舞台。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破除骄傲自满、畏首畏尾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的观念,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线去,投身到环境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去,投身到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做到科学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大局,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落到实处。

3、要在总结中升华。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新加坡政府在《公共服务21世纪计划》中指出:“打开全面革新之道要检讨组织的运作效率。”可见他们很重视对革新之道的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善于总结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环节,成为善于总结、推动工作的模范。一要深入总结经验。只有及时、认真地总结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才能做到“以史为鉴”,使我们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带领广大群众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认真总结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能够经受住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基本经验,认真总结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败得失,从这些生动实践中,获得新的发现,受到新的启发,找到新的办法,从而在深入总结中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掌握新的本领,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要勤于思考重大问题。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敢于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善于结合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实际,善于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和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深入研究和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学会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现象中抓住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善于从那些适合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经验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善于把那些具体的实践和做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一个硬功夫,是检验我们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的标准。要深钻细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占有的大量第一手材料进行加工提炼,使我们总结的经验更具有条理性、综合性、典型性、指导性,发挥出更大的示范推动作用。

第五篇:廉政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

最近,我有幸参加由中组部、外专局举办的第23期中国赴新加坡经济管理高级研究班,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我感到被誉为“世界上最有规矩的城市之一”和“东亚现代文明典范”的新加坡,之所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秩序井然,主要得益于人民行动党长期致力于廉政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加强廉政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我们既不能完全地照搬照抄,也不要机械地加以排斥,可以学习和借鉴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笔者在此就如何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正确处理廉政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必须正确把握廉政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新加坡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1959年自治,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拥有党员2万多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6%左右)。自1959年执政以来,使新加坡这个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成为全球五大外汇储备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今日的新加坡以连续8年世界竞争力排名第

二、亚洲最廉洁的政府、全球最透明的商业行为等著称。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加坡正遭遇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给经济外向型的新加坡带来沉重打击,使新加坡从20多年来GDP年均增长8%至9%,到2001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人民面临失业、减薪、生活水平下降的威胁;美国“9·11”事件又使新加坡雪上加霜,在经济衰退加剧的同时,又面临安全问题。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人民行动党仍在2001年的大选中第11次蝉联执政,充分证明了其执政治国的能力,这也是其重视廉政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结果。

1、廉政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认为,“不能有效地反对贪污,保持政府廉洁,就不会有公平有序的市场,不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对于主要依赖国际贸易的新加坡来讲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同时,不能保持廉洁,政府就会失去公民的信任和支持,也就无法抵御反政府势力的进攻。”正因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廉政建设,才使其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这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长期稳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却因腐败问题严重最终导致政权丢失。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只有把反腐倡廉作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持之以恒地加强廉政建设,既把经济建设扎扎实实搞上去,又把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切切实实压下来,才能使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因此,我们党要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把反腐倡廉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解决党内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经受住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的考验,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

2、执政能力建设是廉政建设的更高层次。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之所以能经受住执政考验,就在于他们具有强烈的执政意识,四十多年来,总把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经济看作是关系自身成败、存亡的一件大事,紧紧抓住不放,即使在政治动荡的年代也从不背离目标。才使新加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可见,一个执政党地位巩固与否,事业成功与否,取决于执政能力建设。因此,我们党要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就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加强廉政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与惩治并重

新加坡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廉洁度很高的国家,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廉政建设上采取预防和惩治并重、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的方针,形成了一套严格的防贪制度,使官员不能贪;一套完善而严厉的法律,使官员不敢贪;崇尚廉政和自律的道德修养,使官员不想贪;良好的待遇和保障,使官员不用贪,从而使反腐倡廉走上规范化、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借鉴新加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廉政建设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

上一篇:重阳节感谢信范文下一篇:中医病历示样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