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大胆与人交往班主任评语

2024-05-08

引导学生大胆与人交往班主任评语(精选6篇)

篇1:引导学生大胆与人交往班主任评语

你还记得那天你在讲台上的大胆发言吗?我发现从那天开始,性格孤僻、不善交往的天一正离我们远去,一个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天一已向我们走来,请你试着走入同学中间,你会发现,同学们的手很热,同学们的心很热,同学们的爱很热……愿意和老师、同学作朋友吗?如果愿意,就请你主动、大胆地同大家一起玩儿,一起说说笑笑,互相来往,互相帮助。告诉你,老师还是喜欢开朗、活泼、外向、热情的于天一!

你的温柔、文静得到同学们的赞赏,如能做事大胆、大方,会更优秀的。

篇2:引导学生大胆与人交往班主任评语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评语吧,篇幅、重点等均不受拘束。那什么样的评语才好的评语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引导学生大胆与人交往的评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你,优秀的成绩,逼真的绘画、标准的朗读,无不让人佩服,那敏捷的思维更是让人羡慕。所有这一切,都是你用汗水换来的。特别是你面对荣誉不骄傲,难怪你在同学的心中威信那么高。我为有你这样学生感到自豪!

你是班中的一名优秀干部,更应该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使我们班成为勤奋好学、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你脑子灵活,别人不能回答的问题,你能出色地回答出来。可不知什么时候,你交上了一个“坏朋友”,它常常使你考试时失去了得优秀的机会。唉,多可惜呀!想知道这“坏朋友”是谁吗?它就是“马虎、粗心”!不过,老师相信你很快与它绝交,会交上“认真、细心”这个新朋友。你说是吗?

在班上,老师和同学很少听到你的笑声,每次考试你常落队,因而你常与同学不合群,独自一人呆呆地望着窗外。老师想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同学们和我都很想你加入班集体中来,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不知你可否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知识海域,那么,你的海域无疑是十分宽广的。在汲取课外知识方面,你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但在课内知识的巩固上,你是否同样毫不松懈呢?如果你能合理地安排时间,课内外知识相辅相成,老师相信,你会很出色的!

由你设计的写着全班同学真挚祝福的那张贺年卡,老师一直珍藏着。看着它,我仿佛看到你好宽额头里的聪慧,还有你设计的手电筒,黑板擦……无不显示着你的创造才华。

你的各科成绩优秀,这是你勤奋所获。令老师欣慰的是你并不因此而满足,你会为自己的偶尔失误而深思。

你很善良,你希望每个同学都如你一样出色,这是多好的美德。

生活中总会有委屈与误解,如果能用你的聪慧去化解误会,能用你的心承受点儿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吗?

无论于何时何地,遇到老师时,你总是亲呢地叫一声:“老师,您好!”你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无论于何种劳动场合,你的身影总是最为忙碌,可以说你是班里最热爱劳动的孩子。

老师多么希望你对待学习能像劳动那样积极、主动、认真。如果这样,你定将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你的父母也会为你而自豪。

你在打乒乒时,总是那么的专注,那样的认真,高超的技艺使对方措手不及,深得老师的赞许,同学的喝彩,要是有一天,你在课堂上也像打乒乒球那样的专注、认真,那更会博得同学们的称颂,老师也会为见到一个崭新的你而倍感欣慰!

你常常紧簇双眉,面对一切而思索,而且有着独到的见解,老师喜欢你那灵活的`头脑,每一个信息进入你的脑中便留下一道道永恒的记忆,永不褪色,用的时候,便从你笔下源源不绝地流出,让人惊叹不已。你其实富有幽默天才,你作文里的言辞总让人忍俊不禁。一滴水很快被晒干,但大海却永不会干涸,请到集体中来吧,以你的机智和幽默将会被大家所欢迎!

在校运会上,你得了双项第一,厉害;在拔河比赛中,你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集体争得了荣誉,厉害;在赛跑时,你就像踩着飞轮,厉害。你发现没有,只要努力一下,上课专心听,让脑子多思考问题,肯定会更厉害。

你的画儿,那大胆的勾勒,那洒脱的劲儿,可见你的心中有着一片广阔的天地,不知可有那宏伟的蓝图?你那聪明的头脑足够装着下书本的知识,眼睛一骨碌,老师知你已消化了,可老师依稀记得你曾因鱼味的甜美而放下手中的书本,如果一个人只贪玩不学习,知识会自己飞到你的脑子里吗?老师赠你一句话: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

你的品质,你的心灵如同你家山脚下的那一方小屋,朴实无华,真实动人。清晨,你总是用你那颗纯洁的心献给校园一片洁净,留给同学一份温馨。的确,你那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你那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你那正视现实克服困难的勇气,你那大刀阔斧的工作作风,确实让同龄人佩服。好样的,老师真的很欣赏你,愿老师的鼓励,同学们的赞歌伴随着你走向成功的旅程。

那是一颗来之不易的高尚的心,想着为家庭尽份力,想着关怀别人。为你那课堂上流露的会心的理解而欣慰,为你那嘈嘈杂杂中表现的沉着,刻苦而欣赏。不期地,面对你试卷发下时现露的无奈的神情,不禁为之放心,与老师一起开创未来吧!把你展示在老师面前,相信有一天在奋斗中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的。

课堂上疲倦的时候,你从不打扰老师,悄悄地低下头思索着什么,老师看在眼里,你理解每一份辛勤的劳苦,理解与同学难得的一份情谊。有着质朴的心的你在成长中少了一股冲劲,很多时候,爱拼才会赢,伸出你的双手,捧着甘露回家,你将不再无助,你的一切会如晨曦,冲破黑暗的天空,老师盼着你的会心的笑。

热闹的课间有你的串串笑声,肃静的课堂有你流利的回答,当你把自己那准确无误的理解表现出来时,投之于你的尽是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要是有一天你能如柳条般汲取知识,并意气风发地奔向远方的风景,老师会因你那崭新的面貌而欢欣。

篇3:引导学生大胆与人交往班主任评语

【关键词】自卑心理 大学生 班主任 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能力

(一)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二)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

1.沟通能力。沟通作为人际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互动,它存在于人们的各个生活和工作领域之中,对于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乃至事业的成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增长智慧、取他人之长的基本方法。

2.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3.人际融合能力。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4.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处置方式,一个人只有重视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存在的价值。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的人,不难想象,人如果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他人交往,一个人应该如何独立生存?因此,有人存在,必定与人交往。人际交往能力就是一个在团体或者群体内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当大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会与各式各样的人物打交道,特别是在职场生活中,我们是否得到他人的支持、帮助,这就涉及自身交际能力的问题。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培养自己与同学、老师、领导、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就某一社会现象或热点谈谈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与领导交谈,可以大胆交流自己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见解,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的不怯场;与职工交谈,可以了解他们目前的工作情况和心理状态。因此,足见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极大的需求,他们人人都渴望获得真挚的友谊来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新的环境、新的群体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因此,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使他们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自信,保持乐观向上的认知态度。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品质,能够很好地化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反之,如果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则容易在遇到问题时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孤单等不良情绪,由于心胸狭隘,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容易形成各种压力,严重地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二)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孔子曾说过:“独学则无友,则孤陋寡闻”,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帮助我们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也提高了对他人的认识。在整个交往过程中,我们彼此之间可以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对方,同时也可通过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清了自己。交往越多涉及的面越广,交往的程度越深,我们彼此的认识就越深刻,才能达到前面所提到的,得到他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从而实现自我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量不断提高,人们对拥有的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也随之增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互换,使自己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良好的集体,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品质都是在民主、和谐、充满关爱的人际关系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反之,则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自卑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现状及原因

(一)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

自卑是心灵的癌症。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自卑情绪。适度的自卑能激励人发愤图强,取得成就;但过度的自卑则会使人堕落颓废,自毁前程。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心比较敏感,承受能力较差,很容易成为自卑心理的牺牲品。因为自卑,他们往往精神萎靡,丧失热情,学习落后,成长受阻,严重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天资较低,或者学习习惯未能培养好,造成学习能力较弱。从小学到大学,他们的学习成绩都跟不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久而久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就产生了自己是“差生”、跟不上的感觉,随着岁月的不断沉积,就逐渐形成自卑心理。

2.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或家庭残缺。由于经济状况较差,父母整天忙于奔波,养家糊口,无暇顾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再加上其自身的素质不高,社会地位相对低微,学生容易产生自己的家庭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或者由于家庭残缺,使孩子缺少本该有的温暖和稳定的生活,从小蒙上生活的阴影,产生了自卑心理。

3.学生所处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学生自身比较调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理想,再加上某些学校或老师的处理方法不当,常常把他们视为差生,不愿也不想与他们打交道,他们的座位也排在教室的后面。时间一长,这类学生就慢慢自认是差生,从而产生了自暴自弃、放纵甚至是放弃的心理。

(二)自卑心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影响人际交往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自卑心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自卑的一些表现及其潜在特质会对人际交往产生潜在的影响。

1.封闭。由于自卑心理而导致的封闭性大学生,通常不喜欢与人交流,觉得交往起来过于麻烦,更多的时候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出不去,外人进不来,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人际交往障碍。

2.嫉妒。自卑者的心理容易产生一种畸形的嫉妒心理,在各个方面都想争第一,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有时候为了争得心理上的胜利,恶语重伤别人,这也是导致与他人交往关系交恶的原因之一。

3.敏感。自卑者过度的敏感会对人际交往很不利。很多时候,对方一句很不在意的话就会刺痛到自卑者的神经。自卑者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旦听到对方对自己负面的评价就会受到伤害,甚至愤怒,搞得对方都莫名其妙,久而久之,自卑者就很难听到真话了,听到更多的是一种恭维,和朋友的交往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层次,很难交到真心的朋友。

四、班主任引导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自卑心理的途径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对人际关系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更好地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一)对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并及时做好心理辅导

1.对于学习能力较弱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自我认识和心理调整的教育,在校园生活中,要不间断地陪伴在他们身边,并且能够利用各类班集体活动灵活且持续地进行心理训练,鼓励其积极交往。

2.对于因家庭贫困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大学生要从心理上认同他们与其他学生是平等的,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交往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或者与家长结合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贫困大学生由于在穿着、生活和学习用品方面和其他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失落感,容易产生迷茫和恐惧。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地予以心理辅导,使贫困大学生意识到大学是一个和谐多元的集体,同学之间的交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帮助贫困大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减少造成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隐患。

(二)多组织班集体活动,营造轻松的氛围,鼓励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主动大胆地与人交往

人际交往是一个相互积极互动的过程,只有一方主动而一方被动的交往不能持久,鼓励大学生主动大胆地与人交往可以消除自卑所带来的交往困扰。在班集体活动过程中,很多时候班主任可能会把更多表现的机会留给了班上的“活跃分子”,其实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才更需要这些表现的机会,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鼓励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勇敢地迈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慢慢地他们才不会害怕与陌生人交往,从而社交恐惧感和孤独感才会随之消除,久而久之自卑感也会烟消云散。

(三)正确处理学生矛盾,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需要班主任要有很大的耐心。由于社会交往较少,学生的沟通面不大,且置身于一个充满竞争的学校环境中,同学间产生矛盾在所难免。对于学生间的纠纷班主任要做到及时、有效、公平,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必要时还可以与领导、任课老师、家长或班干部商量方案,借助外力辅助完成。

总之,人际交往是个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探索人生、认知社会、掌握专业的知识阶段,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人际交往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贡献程度。因此,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俨然成为班主任不可替代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文丰安.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外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2]金蓓蕾.论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08(04):111-113.

篇4: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时代的进步,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不容置疑的是我国公民素质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小学品德课承载着为孩子一生奠基的重任。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切实开展公民教育,培育学生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势在必行。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沟通、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成为具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人。

二、实验对象和时间

1、实验对象:四、五年级学生11名;其中四年级4名,男生;五年级6名,2名男生,4名女生。

2、实验时间:2011年1月—4月。

三、实验方法样本为11名学生。前测与后测方法进行数据对比。

四、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1月)选题

因为活动参与者的态度将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成效。在选题这一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关注的社区客观存在的事实,针对这个事实的思考,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我指导学生分步骤进行选题,选择要研究的公共问题组成研究问题的项目组。

第二阶段(2011年2—3月)收集信息、实地采访

在本次公民教育学生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信息,主动走进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多次进行实地考察、采访,相继采访了检察院、社区、居委会、超市等相关部门,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以下用苏果超市与金润发超市服务质量对比这一研究课题的实践为例,记述学生实践的主要过程:

(一)实践调查

1、集体采访苏果负责人,小记者轮流对其提问。

2、对集体采访作简评,树立榜样,指出不足,加以改进。

3、按2人一组分散活动,采访工作人员、顾客均可,还可亲身体验苏果的服务质量。

4、深入社区另一资源——华诚超市进行调查,学生按计划与负责人、员工、顾客交流,除对金润发的概况有所了解,还要初步了解到苏果、金润发两大超市在经营方针上各有不同,顾客对他们的印象有别,主要原因何在以及从员工身上反映出的两者之间风气的不同等等。(具体过程与在苏果超市调查相仿)同是调查超市,要求也不尽相同,我力求引导学生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其功能:自知、知人功能、获取信息功能等。

共同小结活动后的收获,并与江苏卫视《金色少年》节目组记者交流,大家畅所欲言,这本身就是一次场合较为正式的人际交往。

(二)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小结当天活动情况,1、布置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研究;2、编制项目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报告项目组解决问题的方案

各个小组制定方案后,马上走访相关部门,向相关部门领导讲述自己的方案,请求得到帮助。然后按计划到一些住宅小区公共场所分发宣传单、建立咨询点宣传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这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给了学生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又一次展开了自信的翅膀。

第三阶段(2011年4月)模拟听证、反思学习经验。

各个小组认真制作展板,由于他们有很好的意识和比较强的动手能力,事先对展板作了精心设计,使得展板能圆满地制作完成,不管是色彩、内容、布局都相当满意,受到了老师同学的好评。模拟听政的陈述词同学们又集思广益反复修改,总结希望做得最好。同学们在小组中模拟、在班上模拟,一次次的锻炼让他们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感到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在一片掌声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可以说,在实践过程中,收获远远胜于所取得的成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有了可喜的进步。

在活动后期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列表如下(接受观察的总人数为11人):

六、实验体会

和学生一起投入了研究、调查,感触颇多。要提升全社会的公民素质,首先要从学生开始抓起,这次活动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甚至会影响到他的一生。通过公民教育社会实践的磨练,学生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在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

七、问题讨论

当然,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足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深思:

1、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起初对于人际交往中的语言、仪态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或用之甚少,经过指导后,也能较快领会。由此想来,平时家长、老师可能对这一领域较少涉足,或者是家长、老师有所指导,但还没有重视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篇5:引导学生大胆与人交往班主任评语

【关键词】中学生  生活交往能力  生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38-02

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学校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整个学制中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公民必须具备较高的生活素养,这给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生活素养的培养。

一、生活交往能力的内涵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同志2012年8月14日在全省普通高中校长暑期学习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代普通高中处于转型时期。当前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由“面向现代化”向“建设现代化”、由“规模扩大”向“内涵提升”、由“追求适合教育的学生”向“追求适合学生的教育”、由“注重分数、关注‘学会”向“注重能力、关注‘会学”的战略性转型,追寻着“多样发展、特色发展、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不一样的精彩”。由此可见,普通高中转型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由关注分数转向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转型后的普通高中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人格、学习、生活和发展等,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后,能成长为一个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二、当前中学生生活交往能力的现状

1.交往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当代中学生的交往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的、多元的,也有部分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一些中学生不屑于人际交往,认为交往是不需要培养、自然就会的,根本用不着学习,过分注重学习意识,淡化了生活交往意识。同时,当前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这是他们心理成熟的表现。不过当代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他们有着优裕的生活环境,受到多方的宠爱,导致有的中学生交往活动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化自我意识,不懂得换位思考。

2.选择交往对象存在偏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学生的交往范围扩展到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人与人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为中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但由于交往对象变得多样复杂,有些不良群体或文化甚至有可能影响中学生正常的社会化进程。

3.独立生活能力存在问题    当前部分中学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存在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是家里的皇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舍不得让他们干一点粗活。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严重缺乏。

4.社会适应能力存在问题    社会适应性是人对社会环境和社会的各种变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使个体与社会之间达到和谐统一。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对个体的人格健全发展、社会交往改善、心理健康维护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学生处在身体发育时期,其心理承受能力远低于成人,在社会变革时期或者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如孤独与抑郁、失落与沮丧、自卑与恐惧、紧张与焦虑、愤怒与冲动等。

三、普通高中转型下培养中学生生活交往能力的意义与价值

1.培养中学生生活交往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当前,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推进,素质教育旨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由此可见,培养中学生生活交往能力是素质教育一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现代中学生可以通过郊游、爬山、逛街等释放自己的青春活力,增强交往双方的情感,还能接触社会,又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

2.培养中学生生活交往能力是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中学生必须了解扮演好自身角色,从而初步把握和定位未来的社会角色,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个性必须与社会现实生活相适应,也即是说个性养成的最佳途径是生活交往。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对人的健康个性心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中学生生活交往能力是教育回归育人原点的需要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原点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传授知识,育人是陶冶精神。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教育就是要为受教育者创造全面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说教育应是一项追求真善美的事业。普通高中转型由关注分数转向了关注人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为本的理念,这也是教育回归育人原点的体现。

总之,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要回归生活,吸收生活中对教育有意义的元素。美国教育家杜威及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育”,教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注重学生生活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与自我相处,与他人相处,学会融入团体和社会,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这是实现教育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一个学校教育是否在进行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陈乐德 刘晓庚.试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新余高专学报. 2001年9月

[2]张显波.浅谈公民文明素质的培养途径.科协论坛. 2007年第7期(下)

篇6:引导学生大胆与人交往班主任评语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67-01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课文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鼓励学生质疑、释疑

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就是学习中涌现出来的思想浪花。教師的责任就是要为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条件,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学习的进步并不是老师“讲”,而是自己“疑”、“释”而获得的。

每教一节课,都要布置学生自读,预习,要求提出疑难问题。为了使质疑不流于形式,笔者采用了几种方法:①每人必须准备一个质疑本,将预习时的疑难问题记下;②在讲课前,留出几分钟让学生口头提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不但会养成善思好问的好习惯,而且还会培养参与意识及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敢想敢说的精神。学生们提出问题一大堆如何处理呢?有两点:分类集中或围绕课文中心组成一条红线。

学生一旦自己提出问题,便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了,但如何释疑,他们往往寄希望于老师。笔者往往不急于立即给予解答,而是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以让学生体验思考乐趣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注意从课题引入,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一般来说,课文的课题总是提纲挈领之言,它常对课文起制约的作用:有的概括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了课文所选定的对象材料,有的提出了课文的时空范围,有的介绍了文中主要人物或事件等等。只要我们能抓住课题巧妙地进行质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例如:教学《捞铁牛》,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经过质疑,归纳出:①谁捞铁牛?②为什么捞铁牛?③怎样捞铁牛?④捞铁牛的结果是怎样?等等,引导学生针对上述4个问题边读边做标记,然后同桌互议,师生交流。学生的思维就在这样的释疑解难中积极地开始了。我也就这样借助学生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注意从重点词句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课文的疑点往往是学生质疑问难的突破口,同时也是将教学过程向纵深推进的突破口。学生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这个层次上。例如:教学《海滨小城》这课时,围绕“凤凰树开了花,开了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之中”,我要求学生以“什么”为形式提出了“笼罩是什么意思?”,以“为什么”的形式提出了“为什么凤凰树开的花用‘热闹来形容?”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了“作者把凤凰树的花比作红云而不比作红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质疑教学中我们也提倡学生驳问,因为它能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学生的驳问也是他们主动钻研精神的表现。

四、抓住课文难点,引导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们的赞赏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学生的质疑过程则是经过由不会到会的过程,无疑学生善于质疑问题,必定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主题、结构、写作 技巧等对课文进行质疑,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学习《芦花荡》一文时,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问题1:文中写“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的“过于”怎样 理解?问题 2:文中“眼望着天边的北斗”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问题 3:文中的景物描写那么优美,那样令人赏心悦目,是否和战火纷飞的岁月不和谐?这些问题的提出富有创见,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抓住了课文的 难点,于是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文中的“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是人物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是由此生发。文中的“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在敌人严密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又是一种暗喻,即党的光 辉的指引。文中的景物描写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处处与战 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和谐。同时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作品要高昂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五、依据文章结构、文体特点质疑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光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从整体把握,教会学生段、篇质疑方法。那么段、篇质疑如何进行?笔者认为:尽管文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表达方式(说明、记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铺垫、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其次,了解析段的基本手法: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尤其要明确照应的几种首尾照应、情节照应、伏笔照应、人物语言照应、文题照应等)。

如,面对的是一篇说明文,就此可以质疑:本文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分几部分来说明?是如何说明的?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主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怎样?

上一篇:abca式的成语下一篇:关于《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