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2024-04-09

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精选8篇)

篇1: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1、学校或班级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鼓励这些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电脑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网络知识竞赛活动。

2、教育学生上网要适度,不占用正常学习时间上网,不通宵上网。适当控制上网时间,注意保护眼睛和身体。一般每次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要学生控制上网娱乐的时间,不进黑网吧,不玩对青少年学生有害的游戏,不看暴力和色情影视片。建议学生适当的玩非盈利性的益智类游戏。如: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

3、任课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可让学生在上网时完成。如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可以让学生上网收集整理相应的资料。

4、要求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争做网络文明先锋。

5、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轻易把自己及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在网上告诉别人。尽可能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广告栏、聊天室上公开你的Email地址。

6、不和陌生人过多聊天,不和陌生异性网友约会。如果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进行。

7、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刻离开,自己也不要散布不正确的言论,或攻击别人。

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无国就无家。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 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种血肉般的感情。在中学阶段,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团队组织生活,把这种感情灌注到学生心田,使他们从祖国的历史、地理、文化遗产中得到启迪和感染,激发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初中学生对集体主义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在行动上为集体做了不少好事。但由于他们年龄比较小,所以在认识上往往是不稳定的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例如,有些学生给集体做好事是为了受到称赞、表扬;有的小干部工作努力认真,往往更多地是为了对老师负责,等等。所以,有经验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时应注意提高学生对集体主义的认识,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感情,对学生的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激励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思想倾向。理想和信念都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积累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所决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高远的理想就象黎明前的启明星一样给夜行者指明前进的方向,坚定的信念会给人以非凡的勇气、胆略和力量。因此,对于还处在未成年的初中学生来说,加强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作为学生人生导航的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走在自己的人 生道路上。

4、道德教育:

一切教育在于形成品德,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我们在课堂教育中注入德育教育;利用榜样的楷模作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用情感去打动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从小事入手,开展行为养成教育。只要长期坚持,养成自律,循循善诱。就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5、传统道德教育:

中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一定要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优秀成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学生传统道德教育中借鉴优秀的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学习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髓,完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传承优秀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先哲们的“忠”、“和”思想,将传统爱国主义思想与当今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采取积极的实践活动,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从理想、志向教育出发,通过实践活动,关注中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感恩教育为核心,重视对中学生的孝道教育,同时倡导中学生学习传统的尊师道精神,通过修身律己,实现自身高尚品德的培育,并且借助于中学生对感恩活动的参与,提升中学生的感恩意识。

6、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 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感恩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词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感恩的缺失,既是社会发展中的负面因素,同时也说明作为最基础层面的社会道德出现了问题。它折射出社会发展中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体的幸福、享乐和私利而违背自己的道德良知。感恩思想是对传统孝道的宏扬,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情感教育,也属于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学校礼仪

(一)形象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扣齐纽扣或拉齐拉链,不随意更改校服,不外露内衣,不披衣散扣,不把上衣捆在腰间;衣服干净整洁;校牌或团徽佩戴在左胸前。

2.不穿拖鞋,不追求名牌鞋,不穿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3.课堂和集会不敞衣,不脱鞋。

4.头发适时梳洗,发型大方得体,不染发,不烫发。男生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女生前发不遮眼,侧发不掩睛。

5.保持友好、真挚、积极的情绪状态,表情自然,不故意挤眉弄眼、吐舌、做怪相。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8.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路昂首挺胸,举止文雅,稳重端庄,落落大方。

(二)课堂礼仪

1.上课铃响,做好课前准备,并端坐教室安静等待。

2.老师宣布上课,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并鞠躬行礼,待老师答礼后坐下。3.不迟到。如果迟到,应该轻敲教室前门,立正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进入教室。

4.上课时,身体端正坐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5.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举手发言。发言时,姿态端庄大方,声音洪亮清晰。

6.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做无关的动作,不发出各种声响,更不能取笑他人。要通过真诚的眼神和表情给发言者以鼓励。7.上课时,如遇到同学身体不适等突发事情,不要围观或表现出厌恶情绪,要关心同学,听从老师安排,协助老师妥善处理。

8.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时,应端正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三)活动礼仪

1.课间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妨碍他人休息,注意礼让。

2.出入教室、功能室、会场等活动场所时要轻声慢步,按指定线路有序行走,不拥挤,不抢道。

3.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科技制作、团队活动、文化节活动以及培养特长的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活动中,注重合作,富有团队精神;表现自我才艺时,要谦虚礼貌,尊重并欣赏他人的长处。

4.积极参加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调查等活动。在活动中,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场合秩序,举止大方,彬彬有礼,说话、提问有礼貌,注意语言文明。

5.参加比赛时,要遵守比赛规则,不弄虚作假,不骗取荣誉。要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他人的冒犯或过失要宽宏大量。遇到有争议的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并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6.观看比赛时,要做文明观众,要给比赛双方队员加油鼓劲。7.在活动中,要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亲近、爱护大自然,不乱扔垃圾。

(四)集会礼仪

1.集合列队要迅速、安静、整齐,并提前进入会场,在指定位置坐(站)好。2.参加升国旗仪式,要立正脱帽,肃穆庄重,目视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

3.听讲话、看演出,要做到神情专注,姿态端正,保持安静,并适时适度鼓掌。4.在集会过程中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擅自走动或离场;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会场清洁卫生。

5.上台发言或领奖,要提前做好准备,稳步迅速上台。发言前,要向主席台和场内听众鞠躬行礼,发言结束要主动致谢;领奖时,双手承接,并鞠躬致意。6.报告、演出结束,要真诚鼓掌,以示感谢;要听从指挥有序退场。

(五)交往礼仪

1.进出校门,相互谦让;主动向门卫和值班老师问候;遇到同学或来宾,微笑致意。

2.上下楼梯时,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走。遇到老师或客人时,应让老师和客人先行,并主动向老师和客人问好。

3.出入老师办公室,先轻敲门,允许后方可进入;与老师交谈,躬身站立一侧,说话音量适中。若老师正在办事或与别人交谈时,不随意打扰;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老师电脑。如果要找的老师不在,但确实有急事,可给老师写个留言。如果是与老师事先约好,则要按时到达约定的地点。

4.要诚恳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和老师、同学有不同意见时,要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不赌气,不吵闹。不欺骗老师,不顶撞老师。

5.尊重同学,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不给同学取绰号,不挖苦讽刺他人,不在同学背后说三道四,不捕风捉影,不说让他人难堪的话。

6.向别人借东西,要先征得别人同意;对别人的东西要加倍爱护,并且信守诺言,按时归还。

7.男女同学要正常交往,大方得体;男同学要尊重和照顾女同学。

8.言而有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万一不能做到,应及时说明并真诚致歉。

(六)就餐礼仪

1.进入餐厅要安静有序,相互礼让,不急跑,不插队,不争抢,不拥挤。

2.进餐时遵守食堂秩序,保持安静,爱惜粮食。

3.进餐后要自己收拾自己的残汤余羹、骨头蛋壳等,把餐具轻放到指定地点,摆放整齐,不乱扔餐具与垃圾,保持餐厅卫生。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

德育课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利用给学生上德育课的机会,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寓法制教育于课堂之中。长此以往,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有一段时间,我走在街上,常有小贩神秘兮兮地问我要不要廉价自行车。上德育课时,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进行讨论:有学生脱口而出:“便宜东西干嘛不买?!”马上就有人反驳:“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讨论得非常热烈。于是出示书上的法律条文:“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的活动,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来,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

二、在班团活动中开展法制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法制工作,不少学校设置了班团活动课。如果班主任不切时机的召开主题班会,充分利用集体舆论的力量,那么德育工作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许多学生都有这种思想:只要不犯大错,犯点小错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的同学迟到,有的上课不注意听讲,有的不完成作业,有的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有的认为抽根烟,去次游戏厅算不了什么……作为班主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认清“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种错误认识的危害性。我们可以利用班团活动课,召开了一次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为主题的班会。在会上,把同学们分为两个派别,展开了激烈辩论,可以适时点评: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平时那些不易让人察觉的恶习就有可能引你走向犯罪的深渊。正是由于这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由一名不错的学生转变为差生或堕落成为罪犯,让人痛心不已。比如马家爵由一名前程似锦的大学生沦为可耻的杀人犯,原因也正在此啊!因此,我们平时要注重:一积,一防。“积”就是积累美德,古人说:“积善成德”。人的美德和良好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练,达到能够自律的程度才能逐渐形成。“防”就是防微杜渐,在积累美德的同时还要预防和清除腐朽思想和不良习惯的侵蚀和污染,俗话说:“蠹众木折”。蛀虫多了,必定会造成危害,对于一个人来说,接受不良思想和行为多了,人就要变坏,所以要时刻注意在思想上防“蠹”自觉地抑制和消除不良思想。

三、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法制教育

1、开展法制讲座。为了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法制教育,学校可以邀请了法制专家作报告会,安排去劳教所听失足青年现身说法。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在师生的心灵上引起极大的震撼,失足者对自由的渴望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由的可贵,那些活生生的事实给同学们敲响了警钟,:认识到哥们义气既害人又害己,所谓的哥们义气是要不得的;没有法律知识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我要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不让法盲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进一步强调了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使法制观念在学生的心目中扎得更牢。

2、观看法制宣传片。每年法制宣传月,学校要组织学生观看《少年犯》、《纯真年代》、《为了明天》等类似法制宣传的影片。每次观看后,同学们都非常的震惊,看到影片中那张曾经纯真的却被丑恶扭曲的脸,看到他们失去自由之后的无奈,听着他们铁窗内的哭诉,要认真选择好自己的生活道路,珍惜今天,把握好明天,做一个让“母亲”放心,对社会有用的人。

3、欣赏法制图片。学校利用禁毒日、法制月等宣传时间,举办“远离毒品”、“告别网吧”、“珍爱生命”、“警惕间谍组织”为主题的图片展。利用图片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吸引学学。通过法制图片的展出,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法制信息,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反映问题也就更加全面,在活动中受到了很好的法制教育。

4、开展“建立„问题生成长档案”、“法制知识竞赛”、“道德风尚竞赛”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由于我校生源素质偏低,行为习惯较差,很容易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学校每学期要针对新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专门实施个别化的教育,因材施教。学校给每一位“问题学生”专门确定一名辅导教师进行个别的关怀。辅导教师给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了解这位同学过去,犯错误的根源,并给每位同学确定下阶段进 步的目标,定期进行心与心得交流,适时提升更高的目标要求,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次德育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多的“问题生”都已转化,消除了“违法乱纪”的隐患。此外,在校园“法制文化”建设中,学校应举办“道德风尚竞赛”、“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演讲”等活动,创造了转化学生的契机。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是法制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不是靠老师、家长苦口婆心教育出来的,更不是“管”、“逼”、“压”出来,关键是在积极参与主体活动中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矫正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如何防溺水及安全自救

一、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

(2)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3)游泳前先在四肢淋些水再下水,不要立即下水。

(4)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5)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二、如何在水中实施自救

游泳中常会遭遇到的意外是抽筋、疲乏、漩涡、急浪等,这时,要沉着冷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自我救护,同时,发出呼救信号。

1.不熟悉水性者自救方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2.水中抽筋自救法:抽筋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和大腿,有时手指、脚趾及胃部等部位也会抽筋。

(1)游泳时发生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先吸一口气,仰面浮于水面,并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

(2)若因水温过低而疲劳产生小腿抽筋,则可使身体成仰卧姿势。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这样连续多次即可恢复正常。上岸后用中、食指尖掐承山穴或委中穴,进行按摩。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4)两手抽筋时,应迅速握紧拳头,再用力伸直,反复多次,直至复原。如单手抽筋,除做上述动作外,可按摩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

(5)上腹部肌肉抽筋,可掐中脘穴(在脐上四寸),配合掐足三里穴,还可仰卧水里,把双腿向腹壁弯收,再行伸直,重复几次。

(6)抽过筋后,改用别种游泳姿势游回岸边。如果不得不仍用同一游泳姿势时,就要提防再次抽筋。

篇2: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但它更是网络经济时代,自从90年代后期互联网进入我国之后,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到现在,互联网犹如毛细血管一样遍布我国城乡,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学习、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如今,冠以各式名目的网吧占据了各个城镇的大街小巷,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也被列为必修科目。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教育投资已成为城镇居民家庭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家电。

互联网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他们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比如,中小学生长时间玩耍计算机游戏,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游戏,易产生自私、无政府主义、冷漠、易走极端、崇尚暴力等不良心理。

网络文明的著名批判者马克斯·斯劳卡曾说:“技术用某种我们并不能预见的方式规定着我们的行为,重新定义了我们的价值观,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应重视和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计算机网络,正确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网络,做一个成熟的、理想的计算机

网络使用者。

一位教育专家指出:从表象看,上网只是一种简单的消遣方式,实际上,恰恰相反,法规管理的空白、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和无序的沟通空间,都使得它在文化层面、道德层面上对使用者要求更高,而偏偏青少年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由此,如何让网络空间的“红灯区”转变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网络通道”,已显得迫在眉睫。

1、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紧贴时代脉搏,适应互联网的发展。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淡薄和缺乏交往,也是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痴迷的原因之一,现实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对上网者同样适用,虚拟网络世界也同样需要一种诚信原则,现实社会中自我道德约束力强的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同样会将道德内化为一种个人素养。现在一些青少年痴迷游戏,并会受到网上色情、暴力的不良影响,这与青少年自我约束力差,面对网络巨大的诱惑力缺乏信息选择能力,一味寻求刺激和过瘾有关。由于青少年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思想易受干扰,因此,加强对学生相关的网络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现在社会关注的“网络游戏沉迷”、“网吧沉沦”等现象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演绎”,正折射出当前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空白地带,据了解,目前在信技课或主题班会中引入网络道德教育仍为极少数。接下去我们要做的是:紧紧围绕互联网的发展,中学生上网是必然趋势这一中心问

题,着重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树立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当然,这一艰巨的任务,仅仅靠学校一方是无法完成的,我们还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力量。同时还要认识到这一任务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此过程中,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就是一个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不断去摸索和总结的问题。

2、对于学生上网问题要因势利导,以“疏导”为宜。一些学校在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时候,就让他们玩游戏,通过网上聊天练打字,慢慢地再引导他们学习文档的输入、电脑绘图、动画设计、网页制作和程序设计等技术知识,让他们在完成一个个作品的过程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掌握技术和获得知识。特别是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更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之路充满着渴望与期盼,许多学生乐此不疲,追求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与高度。

确实,一批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寻找到了他们的兴趣和乐趣,他们也时刻领略到新技术与时俱进的发展气息,以及在技术变化过程中给自己所带来的希翼与心动。只有植根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学习,才能真正使得学生从感性的认识自觉地过渡到理性的学习上来。

在信息技术课学习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到网上搜集有关家乡的地理位置、物资资源、风俗人情等资料,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专题资料的电脑作品(如网页、演示文稿、电子报刊等),作为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内容。这时,学生的网络学习任务策划在老师,学习资料来源于因特网,学生的学习超越于资料,创

造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独特的思考与材料的组织之上,强调通过创造性的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这种通过切身体验而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只不过是学生们把原本松散的资料经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之后,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视角的知识理解而已。作为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智能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在大力倡导“探究学习”和“设计活动”的今天,“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等教育思想也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同。许多老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把“探究性学习”、“设计活动”、“任务教学”等付之于教学实践当中,这些基于网络应用的主题学习活动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完善。同时也能有效的将中小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兴趣,逐步地吸引到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上来,逐步吸引到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上来,逐步摆脱计算机游戏的吸引。有大量的资料报道,先进国家的中小学生正在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进行创造性、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青少年学生怎样抵制网络不良诱惑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解决。古人云: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树立起榜样,进行有效监督和宣传良好的精神,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营造的大环境。

怎样让青少年学生抵制网络不良诱惑,最重要还是由心入手,使青少年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这样,再大的不良诱惑,也只能是过眼云烟,瞬间即逝。

篇3:中学生上网利弊及引导

一、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利弊

1. 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拓宽视野、促进学生开放精神的树立。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世界各种资源联为一体,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具有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运行使用便捷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学生可以便捷关注和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令思维空前开阔。

(2)加强对外交流,拓宽知识领域。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等现代工具,使用各种语言与素不相识的人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学习;既能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学习热情,也使得中学生的烦恼、快乐、孤独、痛苦可以自由地宣泄。一定程度可以缓解压力;远程教育的出现,可以使学生在网上方便学到更多的知识;网上到处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新技术,这些先进的东西能激发中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竞争欲。

(3)有利于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创新精神发展。网络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使得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讨论、自由地访问所需要的站点、主动了解各种信息资源,使中学生接受来自不同角度的观点,也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开拓创新。

2.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迷恋网络影响学习生活。现在网络游戏都是根据学生好奇冒险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场面惊险刺激,游戏一关连着一关,要想“通关”,就得连续“奋战”。中学生自制力还比较弱,玩者普遍会欲罢不能,久而久之就会成瘾,这不仅不利于学习更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虚拟与现实混淆等悲剧的发生。

(2)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色情、暴力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包庇、纵容、支持中学生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从中谋取私利,促使学生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

(3)影响现实人际交往,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文字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据调查,上网学生中20%的人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中学生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二、中学生上网的引导

1. 做好上网学生与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用爱心来加以疏导

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引导家长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正确指导孩子上网,不能让孩子在现实中得不到亲情关怀,只有到网上寻找慰藉等,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2. 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学生在电脑面前,活动大幅减少,只要手指点击鼠标就可以了,长此以往,不利于他们培养协调性和全面发育,多参加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次,多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人际交往中,体验到现实与虚拟的差别,让学生掌握真正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

学校应装上网络监管软件,通过服务器监控整个学校的网络活动,过滤不良网站。有关技术部门,应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政府还应加大对校园周边网吧的整治力度,净化环境,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篇4: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

编辑老师:

你们好!我最近发现孩子迷上了上网,每天回家随便写写作业就开始上网,一上就是几个小时,怎么说也不听,耽误了学习不说,连眼睛也坏了,这可怎么办啊?

苦恼的妈妈

编辑发现:

在现代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孩子上网确实已成为一件老师发愁家长痛心的事情。孩子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的好奇心强烈的时候,容易沉迷一些东西,比如网络,如果是学习还好,但是千万别沉迷于此。

专家分析: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出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有些老师和家长禁止学生上网。我认为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社会毕竟进人了网络时代,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上网,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正确引导小学生上网:

一、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网德”。教育学生以谨慎的态度对待网络,在网上与人交流时,跟平时待人接物一样,要有礼貌,不讲粗话。要明确告诉学生,在网上不要痴迷于虚无缥缈的东西,更不能将其作为精神寄托。

二、合理安排学习和上网时间。告诉学生不要过分迷恋上网,不能一有空就“泡”在网上。如果迷上了网络游戏,不仅身体倦怠,而且视力与学习成绩将同步下降,甚至造成更为惨痛的后果。

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御能力。教师和家长要告诫学生慎重对待网上交友,不要随便把自家的电话号码告诉网上的朋友,更不能轻易和网上的朋友独自见面,以防上当受骗。

篇5: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如今,青少年学生是一个庞大的上网群体,网络已成为其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部分教师在对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不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而是消极地对学生的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和禁止,教师的这种陈旧的观念需要及时更新。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网络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把网络道德教育列入学校德育体系。学校可多开展文明上网的专题宣传,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扩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篇6: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上网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中小学生的生活,它无论对中小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本文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谈一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引导正确上网

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小学生。小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如今的小学生谈论更多的是“上什么网站、玩什么网络游戏、和谁网上聊天等等。“QQ”,“BBS”,“版主”“灌水”等一系列网络名词随之产生。如果有哪位同学家里买了电脑,首先问的就是能不能上网?有没有上网?据调查显示:在呈几何倍数增长的网民中,有三分之二是学生,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拥有电脑的30%的家庭中,有80%的上网者都是子女鼓动的结果。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效应。特别是小学生,当他们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自制能力弱,猎奇心强,还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学生为什么喜欢上网,上网干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上网对学习有没有影响?学生上网好不好,为什么?上网的最大危害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二十个家庭中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为:

(一)1、上网玩游戏占75%;

2、上网聊天的占15%;

3、上网查资料占5%;

4、上网远程教育占5%。

(二)1、上网可以痛痛快快玩游戏,挺刺激;

2、上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3、可以了解市行。

(三)上网有利有弊。利:可以及时充电。弊:影响学习,损害视力,容易疲劳过度。现在,孩子爱上网成了家庭和学校最头疼的事了,上网加重经济负担不说,影响学习成绩成了最大的麻烦。其实,上网也没那么危险,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是“大灰狼”还是“牧羊犬”,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正确上网。

一、学校因势利导,规范上网行为

1、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指导。自2006年以来,我校已对教师进行了网络知识的培训,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好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上网安全教育,指导学生健康上网,减少不良网吧对学生的毒害。班主任和信息技术教师要向学生讲解网络及资源的有关知识,消除网络的神秘感。网络的虚幻世界,也应让学生有清醒的认识。班主任还可以以学生上网的一些悲剧实例来教育学生。老师有责任告诉学生:①如果在网上发现威胁性的信息,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②上网时,不要给出全名、真实的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密码等;③不要自己独自与网友见面。

3、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

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学生对美好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而不是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以免他们在网络中“迷失”。我们一方面在五、六年级中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印发了一些网络法规或规定,供大家学习、遵循。另一方面则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4、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青少年网站。

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上网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适合少年儿童进入的网站,如“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它是福州市教育局在国内率先开办的网上数字青少年宫,是个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德育功能、寓教于乐,向广大青少年展现美丽的网络世界,使网络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青口中心小学校园网”,它是我们学校自己的网站,突出“展出学校概况、展现学生生活、展示教师风采”的功能,为广大师生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了教师无纸化办公以及学校和家庭、社会的互动。“中华少儿网”,它是国家青少年上网工程少儿网站,包括少儿科普,少儿故事,在线漫画,少儿小说阅读,少儿笑话,脑筋急转弯等内容;还有“中国少年雏鹰网”、“中国小学生”、“少先队小干部”、“小学生教育网”、“春苗网”等,这些网址我们都放在了校园网的友情链接上,学生只要登录校园网就可以访问了。同时鼓励他们利用教育网站寻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对数学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到网上收集一些“我国古代

数学家”资料,下载一些试题,大家讨论。对语文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在网上欣赏佳作„„

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5、开发QQ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QQ群上互相讨论学习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充分的研讨,达到求同存异之效;可以对学校工作进行讨论,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好的建议。网上讨论有其特有的优势:讨论时可以隐去真实的姓名,也就摆脱了“随大流”的状态,有利于敞开思想、讲真话,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其偏差,解决真实的思想问题。在闲暇时,学生也可以进入聊天室,海阔天空,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广结朋友,广纳善言,在消谴娱乐中坚定自己的信念。教师也要加入其中及时引导,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老师可以在网上解答或发表公开信。这样既缩短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尽快地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二、家长适度设防,引导上网学习

1、不强迫孩子

网络中有垃圾,也有宝藏;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如果孩子想上网,要给他充分的权利,要做的是尽力依法保护他的权益。

2、必要时强力限制

孩子好奇心强,渴望知识,面对游戏以及网上花花绿绿的虚拟世界,常缺乏冷静而客观的态度。作为父母,面对“上瘾”的孩子不应掉以轻心,多多引导,必要时强力限制。

3、适度设防指导

家庭买电脑、上网,是希望孩子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生活;实际上,孩子可以接受网络信息,但要注意适度。上网要有时有点,能进得去、出得来,不要泡在网里;要安装反黄软件设防;我们要指导、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使之取其高雅、弃其低俗。只有这样,才能受益于网。家长和教师严格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软件等,来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和限制一些网站。

4、引导用电脑来学习

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信息时代的龙,就要从小抓起!因此,阻止他们上网或放任他们上网都是不正确的,例如孩子在家长的监护下上网,上文明的、绿色的、健康的网站,让孩子消除对网络的好奇心,让他明白网络不只是用来游戏、聊天的,更多的可以用来学习和增长知识。

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专家总结出的家长帮助未成年人上网的几条要点之一就是要主动向孩子推荐值得浏览的网站,和孩子一起上网玩游戏和学习,把上网变成一项有趣的家庭活动。一些健康的远程教育网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远程教育网上大多数都是多媒体教学,孩子在玩当中就能够掌握很多有用的知识,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视野和知识的宽度、广度就提高了,这是我们做家长和老师都很难办到的。如果用富有学习、娱乐、开心的学习网站代替那些补习班,就会把“要他学”变为“他要学”,“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枯燥学”变为“开心学”,孩子内心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那个潜力是不估量的。

5、引导孩子兴趣转移

转移孩子对网络的执着,可尝试让他干一些有益的事:比如阅读、参加体育锻炼,让孩子喜欢上音乐,培养孩子高尚的业余爱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旅游,让孩子接受大自然。

三、学生明确要求,控制上网时间

1、小学生要想上网的前提条件是圆满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2、上网能做的事情实在很多,但并不都适合小学生,因此要确定上网干什么。

3、小学生上网必须要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进行,同时家长和老师做好指导工作,防止小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页。

4、控制小学生的上网时间。一方面,在上网时间的总量上进行宏观的控制,比如一个星期中规定上网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记录一个星期中的每一次上网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从总量上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上网的时间段上进行宏观控制,比如可以允许孩子在周末、双休日上网。同时还要告诉孩子们长时间上网会极大的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如: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

总之,人类面临的21世纪,电子媒体发展迅速,网上世界浩瀚无际,对于分辨与自控能力较差且追求新奇、刺激的青少年来说,电脑及其网络是天使也是魔鬼,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抑弊扬利,趋利避害,这对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只有认真面对小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认真研究他们的网络行为,减少网络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家长教师也要强化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加强对孩子的情感交流。从多方面入手,帮助他们竖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

小结与建议

我认为,网络首先满足了青少年宣泄、释放紧张的需求;其次满足了成就感;最后,满足了好奇心与虚荣心。信息网络时代的降临为学生提供了开掘潜能的大舞台,但它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同样存在。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相统一,采取有效方略,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削减其不良影响,提供一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优化的网络环境。人类在步入信息时代、网络文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是极其严峻而深刻的,我们的教育当然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网络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尤其是对我国青少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因此而限制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限制小学生上网,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明智甚至是愚昧的。因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正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未来文化的适应能力,使新一代国民从小习惯于在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不仅对于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未来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创造出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新环境,同时尽快使那些文化水准、道德品质,思想水平较高的社会群体都来关心和参与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当然,对于网络化将会带来的一系列消极、负面影响,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而必须认真研究和预测,并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简单、粗暴地拒绝学生上网并非明智之举,放任学生在网上为所欲为也非明智之策。面对网络,面对信息时代,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学校、家长应关注的问题,更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敢于引导,善于引导!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信息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世界,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网络的潮流不可阻挡。建议不要因噎废食。比较理智的态度恐怕只有一个:让我们倾住时间和精力、耐心与爱心,教会孩子辨别、选择与自制,也不妨在与孩子沟通之后,在电脑上装一些过滤软件。

学生在家里上网时,家长对之要有科学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小学生成长,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首先,父母只有使用计算机或互联网才能真正知道计算机或互联网能做什么,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文化。学会使用互联网的家长,可以对购买软盘、光盘等发表意见,也才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第二,父母能够成功地使用新技术改善自己的生活,有利于消除代沟,与孩子有共同语言,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利于父母自身的现代化。当父母与孩子坐在计算机前,一起在互联网络上探险时,他们是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互相学习的朋友。网络前进的脚步是无法阻挡的,而小学生上网有利也有弊。我们不

能一概否定,阻止小学生上网。关键是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对小学生上网的具体问题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和帮助。

(二)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一些人利用INTERNET无国界、超控制的弱点,把“黄色”弥漫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以至于有泛滥成灾的势头。这种不健康信息在网上泛滥的最严重后果之一,就是使未成年人过早地接触到还不适合他们了解的信息。很多家长不会电脑操作就难以控制和禁止孩子访问黄色站点。要防止中小学生受到黄色污染,首先、是家长和学校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第二、是小学生上网要主动拒绝黄色污染;第三、是要通过技术手段阻止黄色污染的传播,比如设立“防火墙”等;第四、是尽量不要让小学生独自一人上网。对未成年人上网单纯“堵”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学校和家长应加强网络知识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孩子健康上网。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给以指导和控制。建议家长安装防止不良网站的软件,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的上网。在学生上网的问题上,宜疏不宜堵,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青少年学会更好地利用网络,让网络为自己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2001年11月

《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8月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份小学生互联网行为调研报告2009年

篇7:家长该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

一、积极进取,提高教育者和家长的“网络素质” 只有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会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有发言权,才能与学生交流。

二、社会、家庭、学校齐配合,还给青少年网络上的一片“ 土”。

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应切实地规范网吧的经营行为,安装能够过滤网络色情与暴力的防火墙软件等。其次,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特别是让家长也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一般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学好电脑,几千块钱掏出来买台电脑,都是毫无怨言。但许多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网络知识缺乏了解,或是由于工作繁忙的关系,对孩子在家电脑的使用,缺乏监控。班主任应该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们介绍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学校可以安排一部分家长到校,听一下电脑课,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学习电脑的情况,提高家长的网络认识,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的子女正确对待上网。

三、用“爱心”教育引导。

网络在把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奉献给了他们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到了他们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网络色情和网络游戏吸引着大量的学生网民,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提供的信息集文、图、声、像于一体,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动感而逼真的仿真世界,使精力充沛、涉世未深、倾向于猎奇冒险的青少年学生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对于经常泡网吧的学生们,我们应多与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关心他的生活,从本人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正反两面案例来引导教育,让他真正懂得上网的利弊。

四、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许多学生上网都没有明确的目的,上网后随意浏览,化在游戏类的网站占上网时间比例较大,我们应将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利用教育网站进行学习,各个学科可根据各自科目的特点,到网上寻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班主任还可通过班会,让学生讨论上网的利与弊,从而用学生来教育、影响学生。

学生上网,可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结交朋友,增进友情;可以快速进行信息的加工、存贮和传输等等。学生上网决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应只看到它的负面影响而忽视它的积极意义。只要对学生认真加以引导,端正学生的上网的态度,共同利用网络的优势,有计划地上网,对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篇8: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上网

一、首先了解学生们上网的目的

前一段时间听到一段上网的故事,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学生为什么形成“网瘾”呢?甚至家长都给孩子跪下了,孩子信誓旦旦地保证不再上网,可是回头又去了呢?这几年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孩子由网吧上网变为手机上网。究竟网络上的什么东西如此地吸引学生?我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道,学生上网时,多是玩游戏、聊天或者收发邮件,而这些喜欢上网的学生又多是在现实与家长、老师以及小伙伴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通过网络来回避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

二、走近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调查,我知道了学生上网的目的后,做了如下尝试。

第一,我通过班长建立了班级QQ群,并且偷偷地加入他们中间,也弄了一个比较潮的网名,开始观察他们都有哪些话题并记录下来,在班会课上与他们共同探讨。例如,有好多同学在群里和一个小男孩开玩笑说“你媳妇怎么怎么样的”,我就想是不是小小男子汉长大了,我就记下来,在下一堂班会上对“早恋”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孩子们发言,并且由这个小男孩做出总结,然后再由我做出补充和引导,效果不错。渐渐地他们也知道了网上的那一个“我”,但是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他们没有回避,也没有闭嘴。同样的火星文,共同的话题使我融入了孩子们的群体。我就更加光明正大地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我的班会主题也永远是他们正在探索的“问题”。小小的一个QQ群给我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第二,每个人都有隐私,即使大家都知道了,他也愿意相信每个人都不知道。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想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所以我们的工作中更应该注意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这一点我是通过邮件来实现的。邮件是点对点的,具有及时、高效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它的保密性比较好,收到邮件非常有“成就感”(学生们说的,我也不理解)。在针对个人问题时我都是通过邮件给他写一封信,给老师与学生之间留出了一段空间,避免了尴尬和学生的抵触心理。

三、加强和家长的沟通

在家校联系的平台上我使用飞信功能,从而随时随地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假期放假孩子的安全问题、作业的完成情况、开学时间,以及学生在校的消费情况等等,加强了家校的联系,方便了我的管理工作。

上一篇:合作无难事作文下一篇:家有老年人如何注意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