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浅析

2022-09-10

1 教育与人口的涵义

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里进行的,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系统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的一定地区的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的总体。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是指教育事业与社会人口的总体之间的关系。

2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分析

人口作为由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群体, 是人类社会的主体, 同时也就是人类全部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的主体。社会生产行为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而人口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1]。然而, 人口又“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2], 要受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宗教、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其中, 教育对人口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反过来, 人口对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2.1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2.1.1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

经济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结构, 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形式。因此, 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 如果人口数量太大, 教育需求太旺盛, 超过了社会提供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能够承受的极限, 或者教育超越了社会的实际需求, 那么, 政府及办学实体就会对扩大教育规模无能为力或缩小教育规模。所以, 人口的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

2.1.2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在一定社会里, 如果人口的质量高, 表现为人口的遗传素质良好、智商高、身体素质好、进取精神强, 那么, 教师在教这样的学生学习时就相对比较容易, 而且这样高质量的学生接受能力、创造能力相对比较强, 且不容易生病, 学习效率也就比较高。因此, 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2.1.3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的阶级、文化、性别、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的构成。人口的阶级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地域结构和民族结构决定了国家要安排各种结构之人口受教育的类型、规模与层次。比如, 以前人们认为, 一个人受教育到二十来岁, 其知识与技能存量就足够一辈子使用了, 但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 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 客观上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并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之下, 社会教育系统就要设立新的或改造旧的教育结构, 配备相应的教育资源来满足这部分知识技术老化的、需要接受再教育的人口的受教育需求, 相应地教育结构就必须进行调整。

2.2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2.2.1 教育控制人口数量

首先,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身的认识会比较了解并会不断地深入和全面, 其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有较高的指导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计划性、自觉性和目的性;他们的人口意识比较强, 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程度一般比较高, 自我满足、自我保障的能力增强, 对孩子的需求和依赖相对降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更容易接触并掌握控制生育的知识和信息, 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国家的人口政策, 容易接受现代的婚姻观、家庭观和生育观, 认识到早生、多生对个人、家庭、孩子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从而会自觉地少生、优生;生育期也正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时期,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更看重自我发展, 往往推迟生育;同时,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对孩子质量的要求比数量的要求要高得多, 因而对孩子的投资主要是质量的投资而不是追求孩子的数量。1981年, 我国对50岁妇女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文盲妇女平均生育5.86个孩子, 小学文化程度的平均生育4.8个, 初中文化水平的平均生育3.74个, 高中文化程度的平均生育2.85个, 大学文化水平的平均生育2.05个。1989年人口统计的数字显示, 文盲和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孩子的个数分别是:2.93、2.49、2.07、1.52、1.12, 说明人口出生率与受教育水平成反比关系。

其次,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能够在优生优育的基础上优教。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 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投入、教育结果方面更为科学和理性, 所以, 其教育孩子的目标更有针对性, 最终孩子能够受到相对较好的教育, 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2.2.2 教育提高人口质量

教育能使人口的文化水平、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身体素质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出生人口的残疾率、夭折率大大降低, 即由于教育发展所带来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新出生的人口质量也逐渐提高, 通过教育能提高育龄成年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 使他们做到科学怀孕、科学分娩、科学抚养。同时, 通过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 近亲结婚、遗传疾病被最大程度地避免, 新生人口生理、心理的遗传素质愈来愈优良。人口出生后的经济条件大大改善, 使人口受教育的客观条件大大改善, 加之人们主观上也对教育愈来愈重视, 使人口的成长环境优良、身体素质提高。在此基础上, 再通过各种正规地科学地教育, 就可以使一代一代的人, 健康成长和发育, 成为质量较高的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

2.2.3 教育优化人口结构

通过教育, 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文化结构、阶级结构、性别结构和职业结构。通过教育, 使人们对社会需要合理的人口结构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人们逐渐理解了社会需要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社会需要男女比例协调的结构、社会需要人才结构多层次多门类等。

首先, 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可以节制生育, 延长寿命, 控制非生产人口的增加, 调整人口的比例结构, 使生产人口与非生产人口比例趋于合理。一般来说, 生产人口与非生产人口结构合理,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是十分有利的。其次, 通过教育提高全社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可以使社会上老年型、成年型、青年型、少年儿童型人口保持一种比较科学的结构, 使社会人口逐步从增加型走向稳定型、减少型, 促进经济发展。再次, 通过教育可以提高社会人口中熟练劳动者的比重。在现代生产条件下, 如果在人口年龄构成中, 熟练劳动者在人口中的比重增大, 同样数量的总人口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就会增加;同理, 如果在社会总人口中非熟练劳动者所占的比重较大, 同样数量的总人口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就会减少。最后, 通过教育优化阶级结构。处于社会低层的人口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谋到需要较高文化程度的社会岗位, 从而提高了其社会层次, 而处于较高社会层次的人口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只能从事一般性的工作, 从而就自然降低了自身的阶层。

3 我国在处理教育与人口关系上的应然策略

3.1 我国现阶段的人口现状与形势

在与教育的匹配问题上, 我国现阶段人口发展趋势的主要问题是:全国人口的绝对数量过大、男女比例失调;出生、就学、就业的高峰叠加;老龄社会的时代来临。

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1978年是12‰。1983年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到2005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减少到5.89‰。而1 9 7 8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是1 8.2 5‰, 到1987年时由于正值人口出生高峰, 在实行着强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达到了23.33‰, 自然增长率仍然达到了1 6.6 1‰。从我国人口的数量上看, 2005年底全国总人口已达13.07亿, 人口基数过于庞大, 中国一个国家的人口竟占世界总人口数的1/5还强, 而且现在还在以年净增800万左右的速度继续膨胀, 有人口学家预测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70亿, 2050年前后将是1 6亿左右。

1982年我国第3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7:100, 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是111.92:100, 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119:100。有关专家经过初步调查预计, 全国现在出生男女性别比大约是126:100,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140:100,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远远高于国际社会可以容忍的107:100的最高警戒线, 如此下去, 社会上将有超过千万的男性人口找不到配偶, 这将严重地影响社会的稳定。

六、七十年代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口的子女现在正是婚育、上大学、就业的高峰叠加时期, 导致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对教育的需求强劲, 而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各方面的客观条件还难以承受这样过于猛烈的教育需求。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 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 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 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2 0 0 5年我国6 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就达到了13.71%,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就达到了7.7%, 现在, 我国总人口中的老龄人所占比重还将逐渐提高,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3.2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逐步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和措施就是优先并着力发展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扎实抓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提高人口基本劳动能力的基础工程, 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必须着力地抓紧抓好。在当前,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成果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同时, 几千年教育的不公平发展到目前的比较公平, 刺激了旺盛的教育需求和全民族迫切希望接受更好、更多教育的意识、愿望, 而国家总体上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教育的主客观条件, 因此, 需要吸取世界各国成功的发展经验, 切实把发展初等、中等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和基石。

其次, 努力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包括特殊教育。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具有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层次、各种门类的多样性的劳动者, 而不是大量需要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劳动者。因此, 必须把发展中等教育及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置于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 并且重视特殊教育, 使这部分非正常人口能自食其力, 尽量减少他们对社会的依赖。

再次, 合理发展高等教育。面对我国还比较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庞大的人口压力, 我们必须合理地适度超前地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落后的状况和巨大的压力只能靠发展来解决问题, 发展又特别依靠教育, 必须着力培养各种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来在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自力更生进行科学研究中充分发挥所培养的人才的作用。因为, 一个不善于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最后, 构建健全的终身教育体系, 让过了专门学习年龄段的人口有适合他们的多种再学习的方式, 使他们不断学习, 不断增长知识和能力。

摘要:人口的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 而教育能够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优化人口的结构。

关键词:教育,人口,关系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 1979:37.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 1972, 103 (2) .

上一篇:封面人物简介下一篇:新媒体艺术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