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乡教育办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2024-04-12

城川乡教育办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精选9篇)

篇1:城川乡教育办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一、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1、学校成立“营养早餐”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领导小组对食堂的卫生、共餐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每学期要召开2次以上会议,定期听取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提出的意见,并将合理化建议提交学校校务会研究落实。

2、学校食堂一律由学校集体管理,不准个人承包或变相承包。

3、学校设立“营养餐”公示栏,将每日 “营养餐”价格、“营养餐”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学校应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8、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9、其它原因出现腐败变质、酸败、霉变的食品、一律不交到下工序加工。

10、实行实名制管理。学校建立实名花名册,并做好每天学生的就餐记录。

11、学校应加强食堂专职人员管理,定期进行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

二、学生营养餐食品储存管理制度

为确保蛋奶储存管理规范,责任明确,特制定以下制度:

1、学校设置专用的蛋奶储藏室,配备好蛋奶储存设备,确保食品储藏安全卫生。

2、管理员应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积极认真的完成好蛋奶储存管理工作。

3、入库食品必须认真检查,不能有破蛋入库,更不能有过期、变质、污染牛奶入库。入库的蛋奶应认真登记,必须做到出厂时间和检验信息真实。

4、每批食品入库后必须及时留样,留样时间为48小时以上.5、出库食品必须有领取人员签名,并准确登记数量和时间。

6、加强对储藏室的管理与监督,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储藏室。室内不准吸烟,不准在室内干与蛋奶工作无关的事。

7、冷藏设备不准存放蛋奶以外的食品和物品。

8、做好对储藏保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搞好室内卫生,确保室内整洁。管理员必须每天打扫库内卫生,定时对储藏室进行消毒。

9、加强值班,防止不法分子投毒而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学生营养食品加工制度

1、工作人员每学期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

2、加工员要保持个人卫生,加工时不得吸烟、吐痰,穿戴整洁的工作服装。

3、加工鸡蛋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4、加工时发现腐坏变质或者感观性状异常的蛋奶不得加工。

5、加工蛋奶的设备及所用器具要经常清洗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6、鸡蛋要熟,牛奶要热,并按规定留样,并保留48小时以上。

7、专人加工,不得其他人员介入。

四、学生营养餐发放制度

1、学校的营养食品有学校专职人员统一发放,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学生在规定时间就餐。

2、班主任要具体负责学生每天蛋奶工程的发放工作,并认真做好蛋奶发放的登记、留样和用餐后学生的反响、动态。一旦有特殊情况,要立即向学校报告。

3、班主任要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负责用餐期间的秩序、监管用餐的全过程,统一实行集体用餐和监督用餐,防止学生留餐、弃餐等行为,一旦发现要严肃批评教育。

4、学校要将蛋奶及时发到学生手中,不得克扣、截留或转移早餐为他人饮用等行为,一旦发现要追究责任,严肃惩处。

5、学校负责蛋奶工作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查,逐一摸底,造册登记,如果食用蛋奶有过敏者要立即向学校报告,并做好工作,予以调整。

五、学生营养计划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1、必须把“营养餐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学校政务公开的一项主要内容,并要及时公布,广泛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2、学校要与供货商签订责任书,对向学校配送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而引发中毒事件或其它食源性疾病的供货商要依法严肃查处;

3、学校不得私自购买非定点企业的食品,对进校食品质量把关不严,运送不规范,保管不善,加工不规范等造成群体性卫生事件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

4、对于挤占、挪用、截留、克扣蛋奶资金的要视其情节予以追究;

5、学校要分工负责,明确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否则造成食品卫生事故的,要追究学校领导责任,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六、学生营养计划食堂卫生制度

1、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学校要加大对食堂的管理力度,增强操作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树立“规范操作,安全第一”的经营理念,坚决杜绝学校食物中毒或其他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

2、学校“营养餐”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本校食堂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督查等方面的工作。

3、食堂应当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设施设备布局合理,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发放场所相对独立。严禁购进难以辨别保质日期的食品。

4、保持食堂整洁卫生。各种餐具,都要按规定程序消毒后方可放入保洁柜内存放,未经消毒的餐具不允许使用;每天都要清洗餐具,清理结束后要将食堂工作区域打扫冲洗干净,不留残渣,防止蚊虫等孳生。

5、每次长假,食堂工作人员要提前1天上班,打扫食堂卫生,并将所有食堂的用具按要求进行消毒。

七、学生营养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加强食品安全,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全程预防、全程控制:本预案、是指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发生的事件,造成安全事故时启动应急预案。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学校要按照“校长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落实各自职责。

3、及时反应、快速行动:学校对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和势态蔓延,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救治、处理及整改工作。

二、成立领导小组

长:何军礼

员:张竹青 马忠荣

杨娟妮

胡莲花 周继楠

王国胜

祁卫卫 何彩霞 王向桃 李冬梅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有:

(1)启动学校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2)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3)负责事故应急处置事项的决策;(4)负责上报与事故相关的重要信息;(5)审议批准学校应急处置工作报告等;

(6)向教育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

五、运行体系

1、监测

学校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建立通畅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通过日常监测和抽检,加强对学校卫生、食堂餐饮等环节的日常监管,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信息资料档案。及时研究分析本校食品安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

2、报告

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按照县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及时报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发后1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程序是班主任(或生活教师)——总务处——校长,同时学校向教育办(电话:2611772)报告,教育办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报告,以便及时施救。

3、处置措施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学校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种类、发生的

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等,并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好现场,等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勘查现场。(2)立即停止学校食堂的一切经营活动,停止使用可疑食物。(3)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将事故患者送医院救治。

(4)封存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级原料。

(5)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工具及用具。

(6)消毒、清洗事故发生场所和相关设施,消除可疑污染因素。

(7)总结分析事故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报送乡教育办公室。

六、其他

1、学校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处置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视情况可分别采取检查、纪律处分等方式追究其责任;对处置不当,贻误时机,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要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2、学校对全体师生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 录

1.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1

2.学生营养餐食品储存管理制度…………………3

3.学生营养食品加工制度…………………………4

4.学生营养餐发放制度……………………………5

5.学生营养计划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6

6.学生营养计划食堂卫生制度…………………….7

7.学生营养计划食品安全应急预案……………….8

8.学生营养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 9.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流程图………………..1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各项

管 理 制 度

吴 庙 小 学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

篇2:城川乡教育办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全国学生营养办召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4年春季视频调度会议。会议通报了全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展情况,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利民要求, 各地要在紧抓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的基础上, 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要做“加法”, 不要做“减法”, 不要因为中央出钱了, 地方、家庭的原有补助就减少;要真心实意地欢迎和鼓励社会团体、专家和志愿者等参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二是要加快食堂建设进度, 结合当地实际, 因地制宜确定食堂建设模式, 加速推进食堂供餐;要督促试点县足额配齐学校食堂从业人员, 并将人员工资、食品配送等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三是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食品浪费, 指导推动学校建立健全食堂节约用餐制度, 促进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 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五是要努力抓好监测评价, 用好“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六是要大力促进公开透明, 继续加大公开公示力度,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对计划实施中的各类突发事件, 要妥善处置, 及时公开, 做到不推诿、不回避、不懈怠。

篇3:城川乡教育办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摘要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成效取决于实施过程的管理水平。陆续出现的一些食品和资金安全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须加强安全管理措施;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舆情监测滞后、舆情管控乏力,表明舆情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多数学校只重视营养餐的制作,忽视了利用营养餐加强营养教育和劳动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教育管理亟待加强。

关键词 营养改善计划 安全管理 舆情管理 教育管理

2011年底开始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至今已有5年时间,这一计划主要取得了两方面的成果:一是通过营养干预,学生的饮食得到优化,体质明显增强,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二是通过当地采购,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成效取决于实施过程的管理水平,这一计划的运作主要涉及到安全管理、舆情管理和教育管理,管理手段包括行政手段、制度手段、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等。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安全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免费营养餐的制作不能只注重效益,还要确保营养餐的数量和质量安全,强化安全管理。数量安全涉及资金使用,质量安全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管理的原则应该是坚持“防患未然”,管理部门需要事先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参与生产的人和物进行有效控制,并能通过技术、组织和管理上的有关手段,来消除安全隐患。

1.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的意义

营养改善计划要“把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低、自我保护意识弱、身体抵抗力差,稍有不慎,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危害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营养餐安全事故通常是群體性的,涉及成百上千的家庭,一旦发生,影响深远,将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声誉造成巨大损害。

资金安全也是营养改善计划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容易滋生腐败,影响资金使用效益。营养餐资金如果没有足额用到食品的制作,必然会导致营养餐份量减少、营养不足,甚至出现假冒伪劣食品,对食品安全威胁很大。

2.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的有关措施

(1)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目前,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模式主要有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托餐等。部分地区认为企业成品供餐更安全,又好管理,其实是对食品安全的误解。营养餐成品不仅要保证源包装的食品安全,还要保证食品运送、存储过程中的安全,破袋、超过保质期、霉变都是营养餐成品的安全隐患。而食堂供餐能保证食材新鲜,营养餐温热可口、营养充足,是保证食品安全最好的供餐模式。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是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规定了食品采购、贮存、烹饪、留样等环节的管理措施。食品采购是从源头上对食品进行把关,大宗食品一般采取县里招标和配送的形式,新鲜食材由学校自行采购;食品贮存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有些食品需要冷藏保鲜,注意及时清理、销毁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烹饪时应烧熟煮透,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留样的时间为冷藏48小时,以便万一发生中毒事件,能够及时查明原因;食品分发应及时,注意餐具和用餐环境的消毒,并防止学生分发食品和吞咽食品时被烫伤。学校要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强调学校老师陪餐制度,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学校应该采取应急处理办法。

(2)资金安全管理措施

从2014年11月起,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标准由3元/人,天提高到了4元/人/天,达到每生每年800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资金安排、拨付、使用、监督等作了详细规定:中央财政每年9月按教育部核定的学生人数向省级财政拨付资金,然后由省级财政在25个工作日内拨付到县级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纳入国库,分帐核算,集中支付;营养餐补助资金应足额用于购买食品,不得用于水电煤气费、劳务费、宣传费、管理费、运输费等,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不准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各县要加强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核准营养餐受益学生人数;资金落实到学校,要求学校有专(兼)职财会人员,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并定期公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明细帐目,接受学校膳食委员会或有关社会机构的监督。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管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试点地区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注重舆情分析,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焦点问题、重大事件,要及时正面回应,公布真相,避免造成被动局面。教育部下发的《全国学生营养办关于切实解决好当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五个突出问题的通知》,把“加强正面宣传,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解决好舆论引导问题”作为五个突出问题中的一个,再次强调了营养改善计划中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状况

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是各地营养餐舆情事件集中爆发的时期,镇雄县、织金县、洛宁县、石门县、大通县等地先后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那坡县、凤凰县等地营养餐资金被克扣等,瞬间将营养改善计划推到全国舆情的顶端。以凤凰县营养餐严重缩水事件为例,据美亚舆情网监测统计,2012年11月24日至11月27日,该事件的网络信息总计3259条,其中新闻1665篇,微博631条,论坛560篇,博客35篇。2013年6月之后,全国性的恶劣舆情事件大幅减少,媒体关注较多的主要有2014年7月滕县营养餐问题招标事件。

2.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焦点

全国多地爆发出来的营养餐食物中毒事件及营养餐资金被侵夺事件,使部分群众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产生怀疑,营养改善计划的公共话题由政策的宏观面转向执行的微观面。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焦点集中在:营养餐食品和资金安全中的漏洞;政府渎职和政策执行力危机;舆情当事人的安全保障;营养餐事件处理结果的暗箱操作;营养餐制度建设。

3.政府应对营养餐舆情事件的管理措施

(1)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对公众的言论和观点进行监视和预测的行为。互联网时代,公众的议论和观点经常在网络上发布,因此,舆情监测的重点是要加强网络上的舆论监测。有些地方政府处理营养改善计划舆情事件时,没有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导致信息不全面、发现不及时、分析不准确,为舆情管控留下隐患。2012年10月30日,凤凰县支教教师梁栩哗在新浪网上发布一条微博,指责营养餐严重缩水,侵犯了学生利益,微博迅速被转发5141次,评论1007条。舆情已经达到一定的强度,但当地政府毫不知情,没有任何应对措施。11月20日,梁老师再发微博,称“两天的营养餐都未送达,山区的孩子们饿肚子”。25日,全国各大媒体迅速跟进报道,网民言论纷纷,舆情达到危机程度。第二天,凤凰县教育局才出面表态,努力平息舆情。从舆情形成到政府表态,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政府错过了管控舆情的最佳时机,最后被媒体批评,政府形象严重受损。

(2)舆情管控

如何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走向是考察政府舆情管控能力的重要表现,从多起营养餐舆情事件的处理经过来看,许多地方政府对舆情的管控能力较弱,无力引导舆情走向,只能任由舆情非理性发展。

2012年3月29日,贵州省织金县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政府最后得出结论,排除了人为责任事故,认为疑似中毒事件的原因为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2014年10月11日,江西省石城县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政府调查的结论与织金县如出一辙,是天气变化导致的身体不适及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两起调查结论不仅没有平息舆情,反而让舆情再起波瀾,网民质疑心因性反应怎么会导致大面积的学生头晕、呕吐、腹泻甚至昏倒等症状。遗憾的是,织金县和石城县在公布调查结论后,都没有作进一步解释,对网民的质疑置若罔闻。

舆情管控的目的不是压制舆情,面对舆情危机,政府应以人为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明确权责,及时处理。对群众的疑问政府应选择易于接受的措辞,反复耐心地解答。舆情管控得当,政府才可以把“危”变为“机”,得到群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教育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而且是学校唾手可得的教学资源,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在学生营养餐的制作、食用、清理等环节对学生强化营养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

1.营养和养成教育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后,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与此不协调的是,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学生的营养知识并没有明显提高,挑食偏食、不吃早餐、爱喝碳酸饮料等行为依然普遍,这种情况恐怕和学校疏于进行营养教育密切相关。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养成,极有可能重返头晕、贫血、消瘦、体弱等亚健康状态,而且导致亚健康的原因可能并非贫困。

农村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营养和养成教育,必须落实每两周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此外还可以利用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教学资源,采取“寓教于餐”的形式。比如老师带领学生到食堂去参观,现场讲解食物制作过程中营养搭配和营养流失的有关知识;学校食堂推出“自助餐”,让学生自己选择饭菜的数量和种类,学会营养均衡;在用餐时间,老师要强调用餐礼仪和用餐习惯,让学生互相检查是否有挑食偏食、吞咽过快等毛病;对个别有厌食症、食物不耐受症或盲目减肥的学生,学校要安排营养老师进行专门指导;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避免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良好饮食习惯到了家里又变了样。

2.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励志品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许多学校重“智”轻“劳”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学生歧视体力劳动,实际的劳动技能也非常低下。因为体验不到劳动的艰辛和幸福,一些学生不爱惜劳动成果,营养餐随意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2015年7月,教育部强调用3—5年时间,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营养改善计划中的营养餐是一项很好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制作、食用、清理等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劳动教育。在营养餐制作阶段,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厨房参加简单的劳动,如挑水、劈柴、烧火、拣菜、洗菜、切菜、烹饪等,先观摩学习再亲自动手;在营养餐食用阶段,可以安排全班同学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把全班同学的饭菜和餐具从食堂端到教室,然后分发给大家,并监督同学不能浪费;在餐后清理阶段,要求值日生整理餐具、清理垃圾,帮助食堂做好清洁工作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可以建立蔬菜或家禽基地,学生在老师或农户的指导下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开展集体劳动、分组劳动竞赛或蔬菜、家禽认养活动等。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考虑到中小学生没有劳动经验,而且活泼好动,在学生劳动的时候,老师应该精心组织、亲临指导,防止出现安全意外。

3.感恩教育

感恩是个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的恩惠和帮助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行为。有些享受了免费营养餐的学生对国家给予的帮助缺乏感恩意识,他们认为营养改善计划不是专门为自己一个人努力付出的,没必要特别去感激国家。事实上,由于缺少感恩教育,有许多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比较淡漠,缺乏正向感恩体验,平时对社会抱怨多,施恩和报恩行为少。

学校可以利用营养改善计划及“两免一补”政策,在食堂、教室、寝室等对学生现场演示教育;班主任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以讲故事、演讲、辩论、唱歌、小品等形式宣扬感恩品质。感恩教育的关键是要在学校创设人文关怀的氛围,避免单一说教,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生活化,必须让学生明白要感恩什么、为什么感恩和怎样感恩。

篇4:城川乡教育办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学生的营养。自2010年秋季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即“两免一补”中“一补”的标准进行了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到了每生每天3块钱,初中生提高到了每生每天4块钱,每年小学生可以得到750块钱的补助,中学生可以得到1000块钱的补助。

其次,加大了对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的改造力度。2007年以后,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将学生食堂作为重要建设内容,120亿中央投入资金中,1/4用来改造食堂。各地围绕改善学生营养工作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陕西实施了“蛋奶工程”等。

续梅表示,各地对于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续梅指出,由于目前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对农村学生的营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饮食卫生习惯等原因,现有的“一补”政策落实不够理想,目前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工作还面临严峻形势。

续梅称,目前,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已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正在起草相关文件,以指导和推动各地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的工作。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关心重视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合力。

篇5:城川乡教育办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此次督导突出问题导向,抽查了36个试点县的143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重点检查各地区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开展、供餐管理、食堂建设、资金使用管理、信息公开公示和学生营养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23项内容。

督导情况显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4年多来,实施成效日益显著。截至2016年4月底,全国1502个县开展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其中,699个国家试点县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803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比2015年同期增加147个县,增长22.6%。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达到13.7万所,其中国家试点8.8万所,实施比例达到100%;地方试点4.9万所,比2015年同期增长3%。

从督导情况看,各地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如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经费保障不到位,工勤人员缺乏;食堂供餐转变有待提升,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少数学校食堂管理不规范;资金安全风险仍需防范,部分地方没有严格落实招标采购要求等。

针对督导中存在的问题,督导组提出建议。各省要督促试点县履行主体责任,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配备、社保和食品配送等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完善供餐、食品原材料供应企业(单位)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快供餐模式转变。县级以上政府要成立学生营养指导专家组,结合地方情况,制定膳食营养指南或食谱。

周荣厅长为委厅机关全体党员上党课

本刊讯 (记者 张惟祎) “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合格的‘赶考人!” 8月19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机关“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已进入第三专题学习讨论季,省委高校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荣为委厅机关全体党员作了题为《学习遵守党章不忘初心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的专题党课。

在讲授中,周荣首先带领委厅机关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并再次回顾了党的光辉历史。他指出,作为一名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就要把学习、尊崇、遵守党章放在首位。这是因为党章代表了全党的最高利益和最大利益,党章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党章是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基础,党章是全体党员的行动纲领,所以每一名党员都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自觉遵守《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

周荣指出,在学习系列讲话中当前要突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讲话对我们党95年光辉历程、伟大历史贡献和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讲话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对全党提出的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8个方面要求,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讲话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全党关注关心关爱青年的深刻论述。

篇6:城川乡教育办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2011年秋季学期起,上林县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9月及2013年9月,在启动上林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a和2 a之际,为科学评价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 试行) 》[2]文件的精神,笔者对上林县2012—2013年学生的营养不良率与贫血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分别抽取上林县20%~ 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常规监测学校,在常规监测学校中,随机选择3所小学和3所中学作为重点监测学校。2012年共抽取40所小学和初中,其中6所为重点监测学校。2013年按照国家修订版技术方案并结合广西情况,保留2012年监测的20所学校,6所重点监测学校未变。在监测学校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以教学班为单位,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 约40人) ,监测学校、班级和学生确定后,在监测评估期间保持相对固定,实施跟踪监测。2012年共监测5 878名学生,血红蛋白检测1 100人。男生3 041名,女生2 837名; 中学生361名,小学生5 517名。2013年监测3 205名学生,血红蛋白监测1 090人。男生1 718名,女生1 487名; 中学生346名,小学生2 859名。

1.2方法按照标准程序[3]测定参加监测学生的身高、体重,测定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身高采用机械式身高计测量,精确至0.1 cm; 体重采用电子体重计测量,精确至0.1 kg; 另对参加重点监测学校的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检测数据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直报系统。

1.3评价标准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4]中农村儿童身高、体重的平均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受检学生身高别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标准值的( M-s) ,但≥M-2s为轻度营养不良; <M-2s且≥M - 3s为中度营养不良; <M - 3s为重度营养不良[5]。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对血红蛋白( Hb) 低于110 g / L的学生作为贫血患者进行统计[6]。

1.4统计学处理采用Epi Data 3.1双录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使用SAS 9.2对统计数据进行χ2检验,采用频数分布了解营养状况,以α = 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学生营养不良情况2012年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5.2%,2013年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7. 6%,比2012年下降了7.6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4. 3,P <0.01) 。2012年和2013年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4.1,22.9,P值均<0.01) 。见表1。

2.2学生贫血情况2013年监测学生的血红蛋白水平总体高于2012年,增加了6.05 g /L,男、女生分别增加了6.07,6.05 g /L; 其中2013年小学生比2012年增加了6.87 g /L,小学男、女生分别增加了6.70,7.11 g /L; 初中学生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3. 46 g / L,初中男、女生分别增加了3.02,3.80 g /L。见表2。

2013年监测学生的贫血率总体较2012年降低了6.99百分点,男、女生贫血率分别下降3. 19,11. 38百分点; 其中2013年小学生比2012年贫血率降低了9.60百分点,小学男、女生分别降低了5.01,15.31百分点; 初中生2013年比2012年贫血率降低了2.21百分点,其中女生贫血率降低了4.91百分点。见表3。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3 讨论

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前,一方面上林县是国家贫困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活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在上林县农村学校中,留守学生占82%,只有农村中心学校和初中学校里有食堂,其他学校均无食堂,留守儿童由老人监管,在饮食方面缺乏合理性,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不平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学生营养不良率开始下降,营养不良率中的轻度不良的比例在上升,而中、重度的比例明显下降。

上林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模式主要是由学校食堂提供午餐,各个学校根据中国儿童少年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制定菜谱,并结合该县经济水平,注重粗细搭配、荤素结合,且保证每周供应2~3次豆制品,使得蛋白质供给量充足,满足了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纠正了农村学生单纯吃白粥或购买零食造成营养缺乏的现象。计划实施后学生的营养不良率不断下降,说明上林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初见成效,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率,因而营养改善计划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尤其重要。

儿童青少年由于生长迅速,铁需要量增加,加之青少年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影响了摄入食物的种类,从而限制了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最易患的一种营养性贫血,不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对神经系统也有损害,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等状况[7]。要预防缺铁性贫血,必须注意饮食,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新鲜蔬菜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各个学校食堂均注意给学生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每周提供1次动物内脏,如猪肝、蛋类等食物供学生食用,并给学生食用新鲜的蔬菜促进铁的吸收。从而使学生的血红蛋白水平有所改善,贫血率下降[8]。

篇7:城川乡教育办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摘 要】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状,国务院于2011年10月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观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膳食补助。这是一项惠民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村学生的关怀。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具体操作和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黄冈市红安县觅儿寺镇中心学校的调研情况,了解此项计划实施前后学生用餐情况的变化,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几点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营养改善计划;现状;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 G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57-02

一、营养改善计划在我校的落实情况

青少年是花朵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与他们个人的成长发育以及整个民族素质的养成和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各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同,儿童健康况状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如果只是盲目将各地区各学校都进行统一是不可取的,它需要建立在各级农村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和和各校学生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等,实施不同的营养方案。要做到每天不重复;每天的餐配比例以及营养搭配要合理可口,以保障学生的均衡营养。但据了解,我所在小学以及所在乡镇内的其他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小学平时供餐并没有所谓的营养方案,更做不到每天菜样不重复,甚至每周不重复都没办法做到。每餐搭配只是根据食堂师傅或是主管人员的主观意愿,有什么菜就煮什么菜;菜品单一,基本上一个星期内提供的菜每天都一样。餐配严重不合理,它只能勉强保证学生饱腹,餐配的不合理,导致有些学生每天的饭几乎是没吃几口就会倒掉,浪费现象极为严重,至于要求的合理可口、均衡营养也未达标。

以湖北省红安县觅儿寺镇明德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食堂每日按照如下食谱进行配餐供应:

1. 主食类:馒头、稀饭、米饭,每天重复如此。

2. 鸡蛋:每次中餐两个,每两天一次。

3. 鸡腿(鸡翅):每次中餐两个,每两天一次。

4. 汤类:鸡蛋番茄瘦肉汤、海带排骨汤、土豆排骨汤、冬瓜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等,每天一种。

5. 牛奶类:学生奶,每两个星期一次,一次一瓶。

用餐形式: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在食堂打好午餐,由学校领导以及班主任负责监督检查,学生自主用餐。保证学生能够吃饱吃好,杜绝浪费。通过一两年时间的运行,学生、家长普遍都表示满意。

但学校食堂规模小、人员不足,为图方便省事,每天的早餐就只供应馒头稀饭,学生们有时馒头吃了一半后就到处乱扔,造成了很多浪费;中餐的菜品里荤素搭配不合理,青菜里都是肥肉,让学生难以下咽,低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把菜里的肉挑出来丢了或是直接不吃就倒掉;每次午餐的鸡蛋、鸡腿一配发就是两个,学生们吃了这些后基本上就吃不下米饭了。每次午饭后学校各处的卫生状况就特别令人担忧。这种配餐供应形式明显违背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初衷,使营养改善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者还要提高认识,克服困难,作长远考虑,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到实处。

二、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导致营养餐补助资金缩水严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持续上涨,仅2014年就比去年上涨了2.0%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于经费来源单一,除财政拨款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下拨的每天3元(2015年3月将其调整为每天4元)的营养餐补助也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导致以前很便宜就能买到的粮食蔬菜,现在却需要花“大价钱”购买,财政下拨的营养餐补助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营养供给食物的稳定性。

2. 学校缺少后勤保障

由于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短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建符合条件的厨房,只能用其他公房来临时充当,设备较为简陋,卫生条件差。我校在红安县乡镇学校里硬件设施相对来说还算不错,但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学校食堂不宽敞,食堂内没有能供学生坐着吃饭的桌椅,天晴还没有问题,一旦遇上下雨,孩子们就各种不方便。再者食堂工作人员往往是附近工作的农民,没有读过书,缺乏营养搭配知识,做出的饭菜口味单一,营养价值不高,另外,尽管有营养改善计划的配套文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例如有的食堂工作人员会将蔬菜和肉类放在一起,有的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穿工作服,不注意个人卫生等等。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可能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

3. 营养餐补助款发放不及时和使用的不规范

在营养改善计划中,存在着拨款不到位的问题。这种情况发生后,会导致学校因资金不到位,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无法落实。2014年秋,我校就因为营养补助资金不及时导致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面临“无米下锅”的困难局面,使学校一系列后勤工作一度难以开展,也给学校其他相关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

4. 补助款发放范围不是特别合理

国家规定的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不含县城)开展试点,但由于国家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使很多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被撤并,农村乡镇地区的孩子上学路途遥远,很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转到县城陪读。这部分孩子本应该是营养餐补助款的目标受益群体,但由于他们不在农村就读,因此便失去了享受补助款的资格。

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几点改进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改善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特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 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支持双管齐下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具体的实施者,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营养改善计划,并为该计划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让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支持双管齐下。对于物价上涨、学校后勤人员短缺等问题,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学校统一采购质优价廉的食材,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适当提高补助的标准,保证学生吃得到实实在在的营养全面的食物。

2.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养

尽管各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各试点地区的政府应该从长远出发,看到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试点学校招聘一些合格的后勤人员,使营养改善计划有效有序实施。聘请的食堂后勤工作人员应该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并对他们组织相关的培训,让他们懂得营养搭配的有关知识。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隐患,请有关专家传授一些食品采购、加工、保存方面的相关知识,严把安全关,消除安全隐患。

3. 规范财政的拨款流程

针对营养改善计划拨款延长的时间长,资金发放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各试点地区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让学校坐等、自己先想办法垫付。市、县财政要高度重视国家对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在第一时间把有关资金拨付到位。为减少财政拨款中的发放和使用不规范现象,县财政和教育部门应该安排专人负责,把资金的发放速度以及使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并以此制定相关的惩奖制度,以确保营养餐补助款准按时发放,不延时、不拖欠。

4. 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推广国内先进模式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惠民政策,这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仅靠政府力量肯定还远远不够,应该寻求多方帮助。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推广国内的先进模式。例如国内的“九阳希望厨房”“春苗厨房”“幸福厨房”等公益项目在促进和落实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各试点地区可以积极探索和借鉴,学习其相关经验,为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更大更多的助力。

篇8:城川乡教育办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1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1. 1覆盖范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3 a以来,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20亿元, 用于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学校食堂建设改善等。除在全国699个集中连片特困县约10万所学校开展国家试点外, 另有22个省份614个县的4万余所学校也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目前, 全国共计3 2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了这一政策, 覆盖目标群体数量仅次于印度、巴西, 位居世界第三。

1. 2供餐形式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情况不尽相同,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范围广, 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因地制宜, 供餐形式以完整的午餐为主, 对无法提供午餐的学校可选择加餐或课间餐。各地所采用的供餐方式主要为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 ( 个人) 托餐3种形式。2013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 以下简称“营养食品所”) 对试点地区监测县调查发现, 采用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 ( 个人) 托餐的学校分别占49. 6% , 8. 5% 和0. 4%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规定, 供餐食品必须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要求, 确保食品新鲜安全。供餐食品特别是加餐应以提供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物为主, 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饮料等替代。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采用企业供餐形式的学校, 为学生提供的食物多为牛奶或“牛奶 + 鸡蛋/糕点/火腿肠等”;而采用食堂供餐的学校, 多数是为学生免费提供一顿饭, 也有学校将3元标准融入到学生日常伙食中, 或是为学生单独提供1 ~ 2份饭菜等形式。

2 社会效益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实施以来, 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评估发现, 学生和家长对这一计划的满意度超过90%。“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对于提高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特别是贫困山区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很多学生可以1天吃3顿饭,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贫穷地区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另外,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不仅有利于改善试点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 而且还能带动试点地区的经济生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鼓励试点地区学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调查发现, 13. 4% 和16. 5% 的县由当地农户直接向学校提供肉类和蔬菜等原材料。这种供应形式不仅可以惠及学校周边农户, 还可以节省8% ~ 15% 的采购成本。同时, 采取食堂供餐的学校需雇用食堂工勤人员, 也给当地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

3 面临的主要挑战

3. 1食物结构单一、优质蛋白质食物少试点地区学生本身存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 试点地区学生的膳食结构较为单一, 多以谷类为主, 而肉、蛋、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等摄入很少。部分地区给学生提供的加餐多为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小面包、糕点或是淀粉肠以及乳酸饮料等, 难以有效改善学生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情况。

3. 2食堂工作人员营养知识匮乏学校食堂供餐是改善学生膳食营养状况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试点地区只有49. 6% 的学校采用食堂供餐模式。同时, 试点地区学校食堂的供餐工作人员营养知识也极为匮乏, 导致为学生提供的食物结构不合理,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3. 3后勤经费无保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试点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量。由于经费的不足而缺少专职的食堂工作人员, 加之很多试点学校地处贫困山区, 交通不便, 运输食物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 导致其运营成本要高于其他地区。

4 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措施

4. 1加大政府投入面对物价上涨、物流成本高和管理成本增加等问题, 在可能的情况下, 中央和地方政府可适当加大相关投入, 保证学生拿到的是足量的3元食品。地方政府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主体, 应高度重视并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保证供餐增加的运营成本、学校食堂管理等费用。同时, 也鼓励地方政府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 根据各地的经济实际情况, 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地方试点工作, 扩大受益覆盖范围和学生人数。

4. 2提高食堂工作人员营养技能加强对试点地区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营养知识及合理配餐的指导与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当地食物, 为学生提供品种丰富、营养均衡的饭菜。

4. 3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许多国家在学生营养改善方面起步较早, 他们拥有较为成熟的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经验。美国、日本分别于1946年、1954年颁布《国家学校午餐法》和《学校午餐法》, 将学生午餐纳入规范化操作。日本除开展营养改善外, 还对学生开展食育工作, 将学生餐与食育教育相结合, 让学生在就餐过程中不仅能获得营养全面的午餐, 并且还能学到相关的营养知识。

篇9:城川乡教育办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答:《细则》从2012年6月14日起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各方面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政府起主导作用。为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设置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简称“全国学生营养办”,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日常实施工作。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组成。

问:营养改善计划对供餐有哪些要求?试点县的学校如何确定供餐模式?

答:供餐的形式应以完整的午餐为主,无法提供午餐的学校可以选择加餐或课间餐。供餐的食品必须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要求,确保食品新鲜安全。供餐食品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饮料等替代。

供餐食谱应参照有关营养标准,结合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食物实际供应情况,科学制定供餐食谱,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

试点县的学校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供餐模式,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企业(单位)供餐模式为辅。对一些暂时不具备食堂供餐和企业(单位)供餐条件的偏远学校和教学点,可实行家庭(个人)托餐。试点地区应加快学校食堂(伙房)的建设与改造,在一定过渡期内,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

问:如何建设、管理学校食堂?食堂的从业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营养改善计划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食堂应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封闭运营,不得由校外承包。已承包的,合同期满,立即收回;合同期未满的,给予一定的过渡期,由学校收回管理。由社会投资建设、管理的学校食堂,经当地政府与投资者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后,可由政府购买收回,交由学校管理。

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为农村学校食堂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条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接受业务技能培训。

问:在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配送等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答:食品采购。应制定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招标制度,凡进入营养改善计划的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应制定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供货商评议制度,不得采购不合格食品。

食品贮存。食品贮存场所要符合卫生安全标准,配备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库存盘点制度;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安全管理;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清理变质和过期的食品。

食品烹饪。需要熟制烹饪的食品应烧熟煮透,烹饪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有关规定,严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

食品配送。供餐企业(单位)必须具备送餐条件和资质。送餐车辆及用具必须清洁卫生。运输过程中食品的中心温度应保持在60℃以上。

另外,《细则》还规定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必须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并放置于专用冷藏设施中冷藏48小时。

上一篇:南宁湿地公园在哪里下一篇:市港航管理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