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1季度)

2024-04-21

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1季度)(精选6篇)

篇1: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1季度)

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1季度)

【摘要】 2011年一季度,我国钢铁企业景气指数为114.2,较上年同期下降7.8,但较上年末提高3.0。总体来看,我国钢铁行业企业景气指数有所回升,但是仍处于较低水平。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发展转变的态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主要钢铁产品市场需求较为旺盛,钢铁产量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1~3月,我国共生产粗钢16990.86万吨,同比增长8.69%;生产生铁15865.64万吨,同比增长6.98%;生产钢材20803.68万吨,同比增长13.72%。

2011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销售情况良好,销售收入和工业销售产值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是需求仍然不振,出口交货值增速较上年末大幅下降。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工业销售产值为13943.03亿元,同比增长30.45%;产品销售收入为14833.54亿元,同比增长30.01%;出口交货值为437.96亿元,同比增长33.30%。

2011年以来,我国钢材价格延续了去年7月下旬以来的上涨态势,且呈不断加快走势,直到今年2月下旬这轮上涨行情才触顶回落,3月份钢材价格逐步企稳。截至3月末,CSPI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至131.23点,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3.27点,较今年2月末下降4.42点,但较年初高2.94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今后五年钢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季度钢铁业相关政策在规划纲要基础上,从淘汰落后产能、规范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资源供应保障等方面对钢铁业工作做出部署,以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和主要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预计2011年中国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6.8亿吨、6.2亿吨、9.0亿吨左右。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复苏,外需有望保持一定的增长,出口有望继续快速增长。同时,随着国内钢铁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给能力将不断提高,钢材的进口仍将小幅下降。预计2011年中国钢材的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1590万吨和5950万吨左右。

报告正文下载

***************************************************************************************

目录

Ⅰ 2011年1~3月钢铁行业整体运行形势分析

一、行业景气情况

二、总体情况

三、销售情况

四、存货情况

(一)总体情况

(二)主要企业库存情况

五、利润情况

(一)利润总额

(二)成本费用

(三)出厂价格指数

六、运行绩效

(一)营运能力

(二)盈利能力

(三)偿债能力

(四)发展能力

七、固定资产投资

(一)我国钢铁行业投资进入低速增长期

(二)江苏、福建、云南钢铁投资增长较快,河北、天津、四川明显下降

(三)企业自筹比重增加,国内贷款比重大幅下降

八、2011年钢铁行业发展预测

(一)钢铁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二)行业发展预测Ⅱ 2011年1~3月钢铁行业主要产品供求分析

一、生产情况

(一)总体生产情况

(二)主要钢材产品生产情况

(三)重点统计单位生产情况

二、销售情况

(一)总体销售情况

(二)各类品种钢材销售简况

(三)销售方式和流向

三、产品价格

(一)钢材价格指数走势

(二)主要产品价格走势Ⅲ 2011年1~3月钢铁行业国际贸易情况

一、钢材进口情况

二、钢材出口情况Ⅳ 钢铁行业热点

一、热点事件

(一)宝钢股份发布钢铁业首份“绿色宣言”

(二)武钢股份集团与日企合建镀锡板项目

(三)宝钢集团希望以“八钢模式”重组西宁特钢

(四)济钢吸并莱钢获股东认可,山钢集团整合起步

(五)“电荒”蔓延,钢铁业或面临限产

(六)鞍钢攀钢重组落定

二、行业政策

(一)“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我国钢铁行业指明发展方向

(二)18部委发布《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考核实施方案》

(三)工信部印发《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

(四)《钢铁工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已形成(五)我国设立首批铁矿国家规划矿区

图表目录

 图表 2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总体情况图表 3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销售情况图表 4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存货情况图表 5 2011年1~3月我国钢材市场库存变化情况图表 6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各月末钢材库存图表 7 2011年3月末重点统计单位库存量最大的五种钢材图表 8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情况图表 9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成本费用情况图表 10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出厂价格指数走势图表 11 2011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主要原燃材料价格变化情况图表 12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营运能力图表 13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图表 14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偿债能力图表 15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能力图表 16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图表 17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图表 18 2011年1~3月我国钢铁产量及增长变化情况图表 19 2011年1~3月我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情况图表 20 2011年1~3月我国钢材分品种产量图表 21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中粗钢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图表 22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中粗钢产量增幅排名前十的企业图表 23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中粗钢产量增速排名后十位的企业图表 24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中生铁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图表 25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中生铁产量增速排名前十的企业图表 26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中生铁产量负增长的企业图表 27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中钢材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图表 28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中钢材产量增幅排名前十的企业图表 29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中钢材产量负增长的企业图表 30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钢材产销率及库存逐月走势图表 31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产销量最大的五种钢材图表 32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钢材产品销售方式所占比重图表 33 2011年1~3月重点统计单位钢材产品销售地区流向比重图表 34 2011年1~3月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走势图表 35 2011年3月CSPI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变化图表 36 2011年3月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及指数变化图表 37 2011年1~3月我国钢材进口情况图表 38 2011年1~3月我国钢材月度进口量和进口金额走势图表 39 2011年1~3月我国进出口量最大的五种钢材图表 40 2011年1~3月我国钢材出口情况图表 41 2011年1~3月我国钢材月度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走势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报告正文下载

篇2: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1季度)

【摘要】 2011年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温和复苏、国际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国内经济较快发展和“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外贸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对外贸易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额创出新高,进出口实现基本平衡小有逆差,产品结构升级加快;利用外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

2011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需求持续旺盛,在大宗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的作用下,我国外贸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为8003.1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增幅同比回落14.6个百分点。

受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春节长假等因素影响,并在推进自贸区战略、加快进口便利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从2010年10月起到2011年2月份进口增幅连高于出口增幅,导致2011年2月份出现73亿美元逆差,并使得一季度累计出现贸易逆差10.2亿美元,为近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逆差。季度逆差的出现显示了我国外贸进出口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上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

随着国际跨国投资的逐渐恢复,及国内改善投资环境政策的落实,一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一方面,我国外资使用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快于制造业近12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总量的比重上升至47.4%,超过制造业所占比重的45.3%。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增速加快。一季度,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84.1%,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比重上升至7.7%。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在整体外贸环境较好以及国内进口促进政策的推动之下,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将继续较好发展态势,预计上半年累计进口增长速度将接近32%,出口增长速度将达到25.5%左右,累计贸易顺差将达到29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7%左右。

报告正文下载

***************************************************************************************

目录

Ⅰ 一季度我国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进口创出新高,贸易平衡改善二、一般贸易对进出口增量贡献较大,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下降

三、民营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国有企业增幅回落较小

四、对欧美出口份额下降,与部分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增长

五、资源品进口量增价涨,轻纺产品出口增势好于机电产品

六、广东、山东出口贡献较大,中西部进出口增长快于全国

七、利用外资大幅增长,结构明显改善Ⅱ 日本地震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Ⅲ 上半年我国外贸发展趋势预测

一、我国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分析

(一)全球经济复苏有利于外贸平稳发展

(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推高外贸企业成本

(三)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影响我国出口增长

(四)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有望继续改善

二、我国外贸发展的国内因素分析

(一)国内经济平稳运行有利于外贸稳定发展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弱化出口产品竞争力

(三)外贸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增加

三、上半年我国外贸发展预测Ⅲ 对策建议

图表目录

 图表 1 2009年以来各月我国进出口总值情况图表 2 2011年一季度我国不同贸易方式进出口情况图表 3 2010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图表 4 2011年一季度我国主要出口商品量值情况图表 5 2011年一季度我国主要进口商品量值情况图表 6 2009以来各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额增速图表 7 2009以来各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出口额增速图表 8 2009以来各月我国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额增速图表 9 2011年我国一季度分省市进出口情况图表 10 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图表 11 2011年和2012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预测图表 12 200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情况

篇3: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1季度)

今年一季度, 在全球经济复苏、国民经济整体向好、工业平稳增长的宏观环境下, 我国钢铁行业保持了生产同比增长、出口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的良好运行态势。但由于产能释放较快、钢材库存偏高、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 钢材市场也出现明显波动, 企业盈利水平仍显偏低, 经营压力加大。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1. 生产保持增长, 增速明显回落

2. 钢铁产品出口有所增长, 进口相对平稳

今年以来,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 国际市场需求回升, 拉动我国钢材出口有所增加, 其中1月份出口312万吨、2月份出口248万吨、3月份出口491万吨。3月份出口较多, 主要是国际市场需求增加, 国内钢材有竞争力, 另外就是受市场传言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影响。进口每月保持在100多万吨, 相对平稳。

3. 钢材价格出现波动, 总体水平高于去年

据钢协钢材价格指数 (CSPI) 监测, 2月中旬前, 国内钢材市场一直延续了价格逐月上升的走势;2月中旬以后, 由于钢铁产能释放较快, 市场需求增长低于预期, 加上国家频繁调整货币政策, 钢材价格出现下滑, 并一直延续到3月下旬。之后, 随着天气转暖、市场需求增加, 以及日本发生地震、海啸的影响, 钢材价格又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但还未回升到2月份最高水平。

4. 钢材库存处于高位, 市场表现供大于求

去年四季度以来, 随着钢材价格的不断上涨, 钢材库存也呈现了逐月上升的局面, 市场供大于求矛盾逐渐显现。特别是今年1、2月份, 由于产能释放较快, 2月末钢材库存达到近几年的最高位, 3月份随着钢材价格的回落, 钢材库存开始呈现逐渐下降态势。

5. 原燃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企业成本压力大

今年以来, 钢铁生产用铁矿石、煤炭、焦炭、废钢等原燃材料价格继续上涨, 特别是进口铁矿石价格, 由于国外矿山企业的垄断, 即使在钢材价格回落的情况下, 进口铁矿石价格也是不断上涨, 同时还带动国内铁精矿价格居高不下, 煤炭价格也是上涨走势, 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6. 经济效益同比增长, 盈利水平仍然偏低

一季度, 虽然钢铁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 特别是原燃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但由于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以及钢铁企业通过调整钢材价格, 优化产品结构, 加强管理等, 实现了经济效益同比增长。但由于成本上升较快, 钢铁行业仍处于微利水平。

二、后期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1.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 钢材需求保持增长

(1)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世界经合组织预测, 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4.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增长4.4%, 均比2010年 (4.6%-5.0%) 有所下降。金融危机两年多来, 全球经济由衰退转向缓慢复苏, 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协调机制形成, 协调能力增强, 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

(2) 发达国家经济呈现企稳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 2011年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增长率为2.5%, 其中美国增长2.8%, 日本增长1.4%, 欧元区增长1.5%。虽然最新报告调低了增长率, 但发达国家的经济仍处于恢复增长态势。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保持在50%以上, 库存水平逐步恢复, 说明市场信心增强, 经济预期向好。

(3) 新兴经济体国家通胀压力增加。由于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 俄罗斯、印度、越南、韩国、泰国等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通货通胀的压力, 并正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扩大。

(4) 全球钢铁消费增加, 增幅回落。由于经济增速有所回落, 国际钢协前期预测, 2011年全球钢材消费增长5.9%, 为13.6亿吨, 折粗钢14.95亿吨, 增长幅度将比2010年下降7.3个百分点。

2.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呈现复杂化

(1) 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2010年, 央行已6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 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今年以来, 央行四次上调准备金率, 两次加息。年内还有进一步调整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可能, 市场流动性的紧缩必将对钢材需求和市场产生影响。

(2) 汇率政策变化影响。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5%左右。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致6.53, 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等因素影响, 预计2011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幅度可能达5%的左右。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不利于钢铁产品出口。

(3) 通胀预期增强。2011年国家CPI控制目标为4%, 今年一季度CPI达到5.0%, 随着美国、日本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我国输入型通胀因素增加;流动性过剩、劳动力价格上涨都会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

3. 钢铁行业将在高成本下运行

(1) 铁矿石价格将继续处于高位。虽然为应对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局面, 钢铁行业扩大了国内外找矿力度, 铁矿石进口量在2010年实现多年来首次下降。但由于铁矿石形成生产能力周期长, 短期内难以打破国外三大巨头垄断的局面。2011年一季度, 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156.6美元/吨, 比去年同期每吨上涨58.4美元, 上涨59.5%。其中3月份到岸价为160.7美元/吨, 比年初上涨10%, 环比上涨1.4%。受需求增长的影响, 铁矿石价格难以大幅回落。

(2) 煤电油运等原燃材料价格均呈上涨态势。随着资源、能源价格、财税等改革政策出台, 都在不同程度推动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冶金用洗精煤价格, 受资源紧缺和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 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电力价格由于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 国家调整电价的趋势也很明显;国家和地方对节能、环保力度加大, 企业投入、运行成本都会增加。

(3) 资金成本上升, 利息支出增加。去年四季度以来央行已四次加息, 目前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已经达到6.31%。今年一季度, 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5.2%, 比2010年又上升1.17个百分点, 利息支出占实现利润的53.17%。2011年还有进一步加息的可能, 企业资金成本会进一步增加。

(4) 职工工资上涨, 人工成本增加。2010年, 大中型钢铁企业工资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1%, 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4.6%。在国家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 企业人均工资会进一步提高, 企业人工成本支出还会有所增加。

4. 机遇和挑战并存, 行业运行谨慎乐观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国家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变制造业粗放的发展模式, 对钢铁行业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

机遇有:

(1) 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3月份人大会确定2011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左右, 而一季度为9.7%,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 今年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将达到9.6%。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是钢铁行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2) 国家将大力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2011年计划开工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1000万套, 投资额达1.4万亿元, 比2010年增加近1倍;“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规模兴修水利, 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全面落实各项区域发展规划;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等, 都将有利于钢材需求保持增长。

(3)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 39个大类行业均保持增长。主要用钢行业产品产量如汽车增长10.3%、铁路机车增长41.3%、中型拖拉机增长10.8%、民用钢质船舶增长13.6%、发电设备增长44.7%、洗衣机增长12.2%、电冰箱增长20.9%、空调增长48.4%。虽然增幅都有所回落, 但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幅度, 钢材需求相应也会增加。

挑战有:

(1) 我国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幅度会有所回落, 钢材需求增长幅度也会降低。特别是汽车行业受国家政策推出影响, 增幅会大幅回落。

(2) 国家有效控制贸易顺差、限制高能耗产品大量出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人民币不断升值, 钢材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将面临很多困难。

(3) 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和各项费用增加将推动成本进一步上升, 影响利润增长, 钢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难度加大。

由于一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呈现经济增长较快、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状况, 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预计后期钢材市场仍将是波动上行态势。考虑到去年二季度整体基数偏高, 预计二季度钢铁生产、出口和经济效益增幅都将是进一步回落走势。

三、钢铁企业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1.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2011年, 钢材市场供应能力大于需求是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 钢铁企业应努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重视品种质量效益, 防止库存上升, 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

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是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钢铁企业要继续探索、创新重组模式, 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 提高影响市场的能力。

钢铁企业是高资源、高能源消耗型企业, 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 资源、能源制约逐步显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降低吨钢资源、能源消耗, 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

2.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钢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连续几年徘徊在较低水平, 和部分企业盲目扩大规模、生产品种不符合市场需求有直接关系, 钢铁企业要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严格控制产能和产量的过快增长,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要继续坚持以销定产、没有合同不组织生产、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的经营方针, 在挖掘市场、开发市场上下功夫。及时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企业市场开发战略, 努力增加高盈利产品的生产, 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3. 深入开展对标挖潜, 狠抓降本增效工作

钢铁产品的原料和能源成本占总成本的80%以上, 是影响钢铁生产成本的最主要的因素。钢铁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 尤其是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加强对铁矿石等资源、能源产品的掌控能力, 尤其是铁矿石、煤炭等关键产品的基地建设, 稳定供应渠道, 降低采购成本, 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要通过深入开展对标挖潜降成本活动, 找差距、挖潜力, 不断改善技术经济指标, 加强内部管理, 大力降低成本费用,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 加强资金管理, 注意控制资金风险

近几年来, 钢铁生产能力持续增加, 存货资金占用上升, 应收应付账款增加, 企业负债水平逐步上升, 今年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50户企业资产负债率在65%以上, 有16户企业在80%以上, 有7户企业在90%以上, 个别企业已超过100%。3月末, 大中型钢铁企业银行借款余额为9745.29亿元, 同比增长14.07%。央行在2010年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 今年又4次上调准备金率, 已达历史最高20.5%。钢铁企业应加强风险控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去年四季度国家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今年又两次上调基准利率, 已累计上调1个百分点, 一年期贷款利率已达到6.31%。在国家不断加息的情况下, 要通过做好资金筹划, 合理配比长短期借款, 努力降低财务费用。

5. 规范销售行为, 加强价格管理, 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随着供求形势的变化, 钢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钢铁企业要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并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 必须加强销售和价格管理工作。

需要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提高直供产品比例、与下游用户建立稳定协调的贸易关系;完善企业内部定价机制, 保持相对稳定、合理的出厂价格。

篇4: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1季度)

2016年1季度企业经营运行质量特点

1.主要指标同比和环比都在下降(如表1)

同比主要指标:利润总额下降95.98%、出口交货值下降27.63%、产品销售收入下降15.24%、工业增加值下降12.10%,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利润总额。

环比主要指标:利润总额下降98.81%、出口交货值下降30.55%、产品销售收入下降24.70%、工业增加值下降22.73%,利润总额下降最多。

2.印机行业经营状况落后于全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步伐

印机行业主要指标节节下滑和全国制造行业的整体经济形势不同,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以下数据。

①中国制造业PMI走势

如图1所示,2016年3月PMI各项指数为:生产指数52.3%(环比上升2.1%),新订单指数51.4%(环比上升2.8%),库存指数48.2%(环比回升0.2%),从业人员指数48.1%(环比回升0.5%),供应商配送指数51.3%(高于临界点)。

根据专家分析图1数据可以看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供需双侧启运,行业普遍回升,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显示经济运行基本态势企稳向好。简政、减税这些政府的利好效应正在初见成果。PMI重新回到荣枯线之上,也说明经济已经先行见底,经济在进行一段时间L形运行后,可能在2季度拐头上。经历8个月经济放缓后,中国整体经济于3月恢复增长,周三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财新综合产出指数从2月份的49.4回升至51.3,超过50.0临界值站上了荣枯线,创下11个月来最高值。整体来看,经济复苏在预热。

②全国累计工业利润总额发展趋势

从工业企业的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71.3亿元,同比下降14.5%,而同期民营企业实现利润3103.7亿元,增长7.5%。前2个月全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8%,自2015年1~2月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如图2)。但与2014年同期相比,今年1~2月利润仅增长0.4%,带有恢复性增长特征。

③全国1季度GDP完成情况

2016年1季度国民生产总值158526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2.9%,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幅5.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7.6%,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已占GDP比重56.9%,同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充分彰显产业升级。1季度经济特点为:运行平稳、结构优化、亮点纷呈、好于预期。

3.2016年1季度企业经营状况

①工业增加值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指标

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增加值的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本期与去年同期工业增加值超过15%以上的企业分别是:北人集团62.0%、天泽太行45.7%、烟台金宝26.2%、精密达23.6%、天津长荣17.6%、菏泽生建15.5%。反映出以上企业依据市场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并产生效益。

②出口交货值指标是印机行业经营中的优势

出口交货值是企业通过外贸公司或自营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来料、来件加工装配等方式销售的产品价值。据统计印机行业有出口企业29家,占56.9%,其中出口交货值占产品销售收入20%以上企业是:江苏方邦97.29%、杭州科雷66.3%、瑞安华威45.7%、汕头欧格44.4%、温州科强43.9%、上海新星37.9%、上海德拉根30.8%、温州正博29.1%、浙江蓝宝28.3%、玉田兴业28.1%、烟台金宝25.0%、天津长荣23.7%、

③在多变的市场中,企业艰难前行

自从中央提出既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更要进行供给侧的改革,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这种大势下,印机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只有不断依照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定制生产,才可收到好的效果。下面将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公布如下:天津长荣12124万元、北人集团11393万元、航天华阳8100万元、陕西北人7250万元、高斯图文6373万元。

④每况愈下的平张纸胶印机企业(如表3)

现状:

A.胶印机生产企业逐步减少。“十二五”期间生产平张纸胶印机企业共10家,自“十二五”末减少至8家,上海光华改制,情势待观;潍坊华光破产,依法处置。进入今年第一季度江苏昌昇集团和威海印机经营极度困难,暂停报表,变为6家,企业数量减少40%。

B.胶印机生产企业销售指标大幅下滑。6家企业销售指标同比去年第一季度,全部为负增长,大族冠华跌幅为48%。6家企业2016年第一季度与2015年第四季度环比指标下滑,大族冠华环比下降57%,青岛瑞普环比下降40%。唯有中景集团和潍坊东航环比指标分别增长69%和12.3%。

C.胶印机生产企业销售平张纸多色机台数少得可怜。据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有6家企业,共销售平张纸多色机33台,与“十二五”期间单季平均销售209台的数字相比仅占15.8%。

趋势:

nlc202309081759

自2011年起进口机和国产机销售双降(见下图3和图4)。

A.以胶印机为主要印刷方式的书报刊市场萎缩和凹、柔、网、数等印刷方式的多样化而替代部分胶印印刷方式。加之电子产品和多媒体兴旺发展,冲击和吞噬印刷市场,造成胶印机利用率下降,设备能力过剩。

B.从技术角度分析,国产高档胶印机的综合实力仍抵不过进口机,无论在核心技术掌控上,还是关键技术环节的质量水平上,尚存在一定差距。据“十二五”期间统计,进口高档平张纸多色机累计为5137台/39.28亿美元(约合242亿元人民币),国产高档机仅销售305台/10.2亿元人民币,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5.8%和4.2%。

C.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平张纸胶印机产销高峰期已过,单一胶印机印刷时代已过,怎样再迎新高峰,创造新市场,仍须谋划。应当依照印刷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一体化,共同升级。大族冠华印后激光设备的延伸是一种发展提升的思路。中景集团坚守胶印机,下苦功,打造品牌,稳定产品质量,精细管理,力争在波动中前进获益。

D.另外,鉴于胶印机生产制造企业多年积淀的综合实力不可小嘘,应挖掘潜力,以壮士断腕之志介入新兴产业,走上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也是十分好的机遇。大企业北人集团已作出典范,开始规划并积极行动;小企业潍坊东航的产品多元化发展,取得成效,稳住阵脚,持续健康发展。

⑤积极开展现代制造业服务,调整企业销售收入结构

企业转型升级中突出服务型业务的拓展,从本期统计报表中增加了“服务性收入”一栏。当前各行各业正在凭借服务的特色、服务的质量逐步占领市场,得以攻城掠地,实现快速成长。印机企业在此转型升级中,一定根据自身的特点,从零做起,做好规划,开展各种服务业务。从本季报表中显示开展各种服务业务的企业不多,仅有高斯图文一家,希望各企业根据“现代制造服务业标准框架体系”的10项内容,研究和制定本企业的服务发展计划,以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

4.工业运行质量综合指数

从表3的运行质量综合指数看出,本季指标仅达到国家标准值的45.89%,相差54.11%,影响这项指标主要是总资产贡献率仅为1.61%,与国家标准值相差10.39%,流动资产周转率仅为0.43次,与国家标准值相差1.27次,还有成本费用利润率等项指标都与国家标准值存在差距。

2016年1季度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排序

2016年1季度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排序如表4~12所示。

篇5: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1季度)

发布时间:11-10-13 阅读次数: 111 抓住机遇、融合创新、全力推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

——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工作报告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长富

(2011年10月13日)

各位代表: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钢协”)以“推动融 合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专门召开本次信息化工作会,就是想与钢铁企业的各位代表和从事钢铁工业信息化自动化的专家们一起,在共同回顾、总结近年来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工作的基础上,共同探讨行业、企业深入推进自身两化融合的方法、途径;共同研究行业在新机遇、新挑战的形势下,信息化如何为转变 发展方式做出贡献;如何让信息化成为企业提高自身跨越性发展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重要手段等大家共同关注和关心的话题。在此,我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各位代 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为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各位工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就钢铁行业全面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让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真正成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支撑谈几点建议。也希望各位代表就此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信息化工作的新阶段搭建一个着力平台。

一、近年来钢铁行业信息化工作总结

(一)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

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要晚10-15年,但相对其他行业,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国内各工业行业中还是处于先进水平和领跑 位置的。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是一个探索阶段,2000-2010年,是一个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钢协制定的《中国钢铁工业“十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十一五”中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议》,提出了在10年间钢铁企业信息化的预期性目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共性问题、主要任务和应对措施。钢协通过总结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和经验,引导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推进钢铁企业信息化走向经济实用、有效 适用、与业务高度融合、技术水平高、重视自主创新的适合钢铁行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途径。特别是在 “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钢铁企业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和投入,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管 控衔接、产销一体、三流(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同步”的信息化体系。

当前,钢铁企业根据钢协发布的各项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企业信息化与生产过程 监控正走向深度融合。大型钢铁集团企业基本上完成了4层(即从基础自动化到生产过程控制,再到制造执行MES,最后到企业ERP)钢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部分企业借鉴钢协发布的绩效管理指导意见,目前正在规划或实施企业绩效管理与分析的第5层智能信息系统建设。绝大多数的钢铁企业已 经把分散的信息数据孤岛逐渐融合,实现数据集中与共享;从信息化应用功能上,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从生产性环节延伸到服务性环节,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 延伸到下游产业链间的信息化,实现了产业链间的共赢。

正是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在当今的工业行业中处于领先行列,因此,工信部在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建立“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架构中,都加入了钢铁行业管控衔接、产销一体、业财无缝的经验,成为各个工业部门衡量两化融合评价标准之一。

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随着自身的建设规模、业务流程的创新、先进技术的应用在不断的提升和进行全面的融合战略创新。

可以说,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起步到深化,逐渐走向成熟,总体水平和能力正在迈向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工作能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得益以下两点:

一是企业领导重视,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工作机构和职工队伍。在2009年统计的61家重点钢铁企业中,企业副总经理以上领导兼任信息化主管(CIO)的占76%,有43.3%的企业在决策层建立了信息化常设机构,90%的企业建立了公司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有近92%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 划,其中56%的企业有单列规划,80%以上的企业能根据规划完成实际任务和投入,55%以上的企业实施了信息资源规划;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运行维护 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方面为全行业做出了表率。二是加大了信息化资金投入,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从2009年统计的61家企业情况看,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总投入52.3亿元。其中97% 为企业自筹资金,用于购置计算机硬件8.28亿元,用于软件开发2.78亿元;用于网络通信系统建设3.25亿元;用于信息系统维护5.3亿元。从发展趋 势看,企业对管理信息化后期系统的运行维护、流程改善、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投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将会逐年增加。

(二)钢协在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一直是重视和关心的。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起点和认识比较高。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和全局战略方面看,我们始终认为,信息化的建设对于钢铁工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 义。在中国钢铁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面对国际经济风云变幻以及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无疑是钢铁企业自身决定 胜负的必备法宝,也是推动钢铁工业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钢协明确提出了钢铁企业信息化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适用企业特点的信息化技术、系统或解决方案,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平台。提出了信息化要有量化效益,由此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做大做强。

三是牢牢把握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大力推进信息化与钢铁工业的融合,不断宣传推广信息技术在钢铁企业的成功案例。在今天的信息化工作会上,我们不仅要 发布2011年度《中国钢铁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还要积极宣传推广工信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的典型经验,交流两 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钢协要在引导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起到沟通政府和企业的重要作用。

1、努力做好钢铁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

我们积极推进钢铁行业两化融合的各项工作,近两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逐渐摸索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具体方法,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各参与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的企业也同样取得了重要的工作经验和不同程度的工作成果。

这些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出色完成了钢铁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把握了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2009年,工信部根据十七大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 业化融合”的战略部署,探索行业两化融合的内涵和关键环节,全面把握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发现和树立两化融合典型企业、典型经验、典型方法,引导行业信 息化深化发展的主导思想,首先在钢铁等7个行业中开展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

我们充分利用政府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机遇,认真研究、努力挖掘利用信息技术在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节能减排、资源控制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和案 例,为推动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资源控制、集团管控,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渗透、融合和倍增作用。

在工信部领导、专家的指导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反复调研和对比,最终形成了2009年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并于2010年的11月向全钢铁行业发布。

2010年8月,工信部再次启动了工业行业的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由于钢铁行业在2009年的两化融合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工业行业中具有较 领先的优势,工信部在2010年开展的12个细分行业的两化融合工作中,再次将钢铁行业列入其中(只有钢铁和棉纺织参加了两次),同时首次将黑色金属矿山 行业的两化融合工作加入进来。

2010年的两化评估工作一启动,我们就成立了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要领导、行业内外信息化自动化专家为主要成员的评估工作组。以两化深度融合为契机,让信息化成为推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我们认真总结了2009年评估工作的经验,并邀请了工信部领导、工作组专家、行业信息化专家以及长期服务于钢铁信息化建设的台湾中钢、浦项、SAP 等公司的专家,结合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研究了钢铁行业两化融合竞争力指标和信息化深度应用指标,经过反复优化和 修订,在2010年度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架上融入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新型指标,完善、细化了与钢铁产业相关的评估指标,增加了与信息技术最 新发展趋势相关的评估内容,以此更加准确的找到行业两化融合的关键点和企业发展的切入点。

目前2011年度《中国钢铁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经过一年艰辛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已经完成,今天向 全行业正式发布。这是钢铁行业全体信息化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参与评估工作的76家企业全体同志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是全行业促进两化融合深入发展 的建议书。

在此,我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参与评估工作的企业领导、信息化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其次,两化融合的应用效果明显。近年来,钢铁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也越发强烈,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经验和典型案例。(1)在2011年度的两化融合评估工作中,评估工作组经过调查,数据分析、评分及专家评定,推荐了一批“两化融合”标杆企业。旨在引导企业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务实推进。今天在会上介绍的几家企业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他们的经验是值得加以推广和应用的。

(2)落实了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重点推进项目。2011年5月根据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的要求,钢协组织了钢铁企业对这一项目的申报。企业申报的项 目内容主要集中在安全生产监测、预警、智能管理等。经过初步审查和钢协领导审批,推荐鞍钢、重钢、武钢、莱钢、济钢、邢钢、承钢、唐山国丰、兴澄特钢、河 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等10家钢铁企业11个项目进入首批工信部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重点推进项目企业。在8月30日,工信部专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两化融合 促进安全生产典型经验交流大会。会上有13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经验交流,济南钢铁集团代表钢铁行业在会上做了主题讲演,工信部领导为首批入选两化融合促进 安全生产重点项目的企业授牌。今天,我们也把工信部《关于公布首批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重点推进项目的通知》转发给大家,请各企业按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 行,我们将积极组织行业开展经验交流,继续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各项服务和支持。

目前,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已经完成向工信部申报和推荐,正等待工信部批复。

(3)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推荐工作中,我们向工信部推荐了宝钢、济钢等13家企业的典型经验,同样是经过初审和工信部的专家复评,最终宝钢、济钢等8家企业入选了首批工信部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太钢、沙钢等6家企业入选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关注企业。在2010年9月工信部召 开了全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典型经验交流大会,我们向全行业转发了工信部关于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企业的批复函。

第三,融合创新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已得到钢铁企业的普遍认同,并成为各企业“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宝钢走出了一条从现场走向市场,从制造管理走向企业经营管理、再走向集团化运作管理的发展道路。宝钢的信息化建设很好地支撑了 管理创新,从单基地制造管理、到跨地域多基地一体化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集团管控、决策支持,都有成功案例,引领了行业信息化的发展。鞍钢坚持把两化融合的着力点放到解决关键业务、体现核心价值的重要环节上;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规范、完善企业运行和管理;以融合创新的手段,提升信息化技术在各个层面的应用范围,使鞍钢在实施信息化的进程中,真正达到了通过信息化推进企业管理的科学 化和现代化。

武钢以铁前工艺为切入点,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在焦化工艺方面,武钢自动化公司自主开发的焦炉控管一体化系统和炼焦配煤专家系统,得到了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支持,是成功实现工艺过程自动化与企业信息化全面集成的典范。

太钢在不锈钢产业做好做强上下功夫。不仅针对不锈钢用户的特殊需求,深化应用系统功能,实现了用户特殊需求在ERP-MES-二级系统间的一致性集 成管理;还结合市场出现的小批量订货的特点,增强了MES系统中一个中间卷挂多个用户订单等多项功能应用,这些都为增加企业竞争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济钢研发设计的“一键式”智能炼钢在实现模型炼钢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开发,解决了原料进料不稳定造成模型计算不准确、模型人工干预困难等难题,优 化完善系统涉及的20多个边界条件,细化了转炉投料批次,解决了投料不能自动化等一系列问题。并实现了氧枪模型自动控制,副枪模型自动控制,冶炼模型自动 控制、原料及投料模型自动控制等四大模型控制技术。马钢独立研发的车轮生产线上的智能液压重载机械手控制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所包含的智能控制软件已获得软 件著作权和软件产品批准证书。马钢还获2010年工信部的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项目总投资11340万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贷款贴 息300万元。

南钢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系统、GPS系统、电子质保书系统等多个项目。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项目建设全流程的管控,并完整地保留下全部的原始资料,项目主管领导和高层领导可随时获取工程建设动态的信息及投资完成情况。物流GPS系统实现了南钢运输汽车、火车、鱼雷罐的实时监控与管理。质量证明书远程 打印系统则改善了目前南钢质量证明书的防伪能力。

莱钢DMES数据制造执行系统的“检测于千里之外、精确于点滴之间、保障于无形之中”的计控管理理念;“固定+远程”、“分散+集中”的计控保障模式,实现了精准计量、阳光计量和科技保廉。不仅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了计量领域的廉洁效能管理,同时也引领?计量领域的一场变 革,创造了冶金行业计量史上数个第一。

承钢、湘钢获国家能源管控项目;唐钢重视信息安全工程,设计大宗原燃料统一采购管理平台,完成产品全过程质量跟踪项目;本钢冷轧超薄MES系统上 线,完成北营厂区综合整治系统;杭钢完成成本数据采集系统开发;青钢完成能源管控系统的前期数据采集;天钢完成计量称重系统计算机联网项目;水钢完成企业 跨平台数字化集控系统整合等。

2、从实际出发,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面对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2010年,我们努力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根据企业能源管控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现状和问题,我们起草了 《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并以文件形式向全行业发布。帮助企业借鉴先进的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和方法,把握好应用范围、基本功能、实施方 法、环境要求以及一般原则等,引导企业又好又快地建设能源管控信息系统。自2009年10月份开始,钢协陆续接到部分会员企业反映有的公司单方面提高年度服务费以及不合理的服务协议造成企业多支付服务费、增加信息系统维护成本,服务不及时等问题。

根据企业的要求,2010年5月,钢协领导委派信息统计部组织召开了钢铁企业SAP用户座谈会。SAP公司与首钢、鞍钢、太钢、唐钢、马钢、宣钢、酒钢、杭钢、安钢、昆钢、涟钢、石钢派出的主管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充分交换意见。今后,SAP公司接受钢协反映的意见,召开了钢铁行业用户会议,提出了龙 计划服务模式,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技术服务方式,根据不同服务模式和需要,收取不同标准的服务费,减少企业服务费用支出,企业对SAP公司的态 度和改进工作方式表示认可。

(三)取得了一大批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创新成果 从2009年到2010年的两年中,荣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中信息化自动化项目共计32 项,其中科学技术奖一等2项、二等2项、三等10项;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创新成果一等1项、二等6项、三等11项。获奖的项目涉及信息技术在企业各领域的应 用以及生产各环节的综合集成,钢铁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工作者一直将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理念持续应用在钢铁工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一直坚持不懈以新技术、新 知识提升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信息化作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在降低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物资消耗等诸多方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四)《钢铁工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及其效益专项统计年报》作用显著

自2006年起,钢协已连续六年完成了《钢铁工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及其效益专项统计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年报的指标体系是依据企业的要求和自 动化管理的需要逐步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目前已涉及信息化投入、装备、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技术指标、信息产业队伍建设、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15张表270 项指标。每年经过汇总分析,完成统计简报,对填报情况和数据质量进行总结;对企业信息化主管的分布、信息化投入、应用系统建设状况、信息化装备情况、自动 化技术指标、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后反馈到企业,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水平和企业间的对标;也为企业内进行专业 化管理建立一套基础数据。目前已有61家企业报送数据,报送企业的数量也正在逐年增加,希望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进来。

(五)《钢铁工业信息化与自动化通讯》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参考和借鉴 从2002年起至今,我们坚持每季度编辑发行《钢铁工业信息化与自动化通讯》,共发行了42期。栏目的设置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的 变化。在内容选择上,主要涵盖了国家层面对信息化发展方向的方针政策;行业内外专家对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观点和建议;信息技术发展情况以及钢铁企业信 息化自动化建设动态、典型案例及信息化成果等企业关注和关心的内容。从上述的工作回顾和总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经过了不同阶段后,取得了今天的成绩。然而,在信息化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 时,还是要清楚的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特别是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估,要着重探讨企业信息化发展瓶颈和两化融合关键环节的技术支撑和有效途径。面 对新时期、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大力推进行业、企业信息化工作。

二、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动行业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 去年召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既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也为我们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我国的钢铁工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抓好信息化 的应用技术最大程度地与工业化的融合,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务实求新的基础上大力探索提高?业竞争能力的方法,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建立起一套比较 符合国情、地区、企业具体情况的提高竞争能力的行之有效的竞争模式。二是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掌握了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具有广泛的社会化技术促进体系,甚至 已经建立了国际化技术合作的平台。这些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应是独立自主的信息化系统与其先进的工业技术的融合。三是随着资源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发展的要 求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化,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应有计划地规划未来若干年实现较高程度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规划,使之更加有力地促进企业朝着科学 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十二五”时期,是我们企业信息化发展难得的机遇期,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明确了工作重点:一是加大对“两化”融合共性技术开发,公共服 务平台和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二是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近期目标,争取在2-3年内取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在制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创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等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工作面,对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出更高的信息化方面的要求。三是做好信息安全保 障,特别要注意维护工业控制系统、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安全保障。我们钢铁行业要努力做好自身工作,跟上发展形势,不断提升水平。“十二五”时期,钢铁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目标是:一要大力推广宝钢、鞍钢、武钢等企业的信息化经验。推动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建立和完善钢 铁工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工作体系。二要鼓励企业建设产供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同步的信息化集成系统。三要支持跨地区企业集团建 立完善异地分布的信息系统,提高管控效率。四要促进全行业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系统安全性和稳定保障能力。五要培育信息技术服务 产业,大力提高全行业信息化支撑能力。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以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为目标,扎实工作。要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应用,推进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 转变。从企业信息应用向业务流程优化再造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要推进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应用,优化研发设计流程,加快 构建网络化、协同化的工业研发设计体系。推动生产设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快集散控制、制造执行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集成应用,加快精益生产、敏捷制 造、虚拟制造等在装备制造业的普及推广,加大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信息 主管(CIO)制度。

要不断创新两化融合推进机制。大力推广实行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积极探索“两化”融合评估和监测制度,规范发展第三方评估 机构,建立健全“两化”融合推进体系。要以服务能力建设为中心,实施“两化”融合行业服务工程,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与行业运用紧密结合,要发展一批面向行业 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国家级的“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完善行业信息化支撑体系。树立一批“两化”融合典型应用示范企业。充分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 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健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化发展水平。我们深信,有国家、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有广大企业高度重视 和真抓实干,有广大职工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工作队伍的全力参与,“十二五”时期,钢铁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一定会开创崭新局面。

三、2012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2年,我国的经济运行仍处于巩固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钢铁企业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兼并重组、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管 理、增强市场竞争力等诸多方面都将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因此,钢铁行业、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工作任务依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业“两化深度融 合”,做好“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创新、务实地向更深层次领域推进相关工作。其重点是:

1、完成钢铁行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根据工信部要求,钢协承担了钢铁行业企业评估规范的制定,这和已做的评估工作是有所不同的。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是对企业围绕战略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研 发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全面融合,在基础设施、关键业务环节、主要业务流程、综合集成管理等方面,不断推动和深化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研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的 优化、变革和创新,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持续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思想方法、主要内容、相应水平标准及其持续改进,制定的框架性、规范性指南。

评估规范核心导向是帮助企业获取和提升信息化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竞争能力。是以应用为核心,以“引导”和“服务”为宗旨,不涉及IT等相关技术 内容,而是围绕信息技术在工业实践中的应用,立足企业创新发展,强化业务需求牵引,关注融合能力与水平评估,以及路径发现,重点引导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实 现业务和管理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以?效能和效益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钢铁行业的评估规范指标体系初稿已经设计完成,计划明年初选择几家钢铁企业进行测试和现场调查,将在2012年6月完成评估规范。这项工作意 义重大,不仅能对我们整个钢铁行业做出两化融合的客观评价,找出方向,而且对各个企业的“两化融合”下一步的前进方向也能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所以,我希 望各企业在测试、调研、访谈、数据填报、数据分析等方面一定要给予鼎力支持。

2、继续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

两化融合是个双向的过程,企业在两化融合的评估中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明确发展方向;政府通过各行业两化融合的发展水平及现状,制定 行之有效的方针和政策,扶植和引导各行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转型升级。为此,我们要坚持将两化融合评估水平的工作继续开展下去。通过这两次评估 工作,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在认真总结行业两化融合的基本经验的同时,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开展,在指标体系的架构上,在指标体系的细化上,随着技术进 步和信息化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上的作用,既要完善、也要有创新。我们要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当作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年年做,年年对比,找问题、找差距,让信息化工作对全行业的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

3、开展专题技术交流和研讨

2012年,我们将以国家“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为指导,对钢铁行业在两化融合方面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所需关键技术组织召开专题交流会,针对性的推进钢 铁行业的“两化融合”工作。初步拟定召开成本预算管理、物联网应用、数学模型应用交流、宣传推广“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典型经验交流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大家也可对此提出建议,使交流与合作开展得更好、更活跃、更具生命力;从更高的层面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做好服务。

4、《钢铁工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及其效益专项统计年报》实现网上填报 对《钢铁工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及其效益专项统计年报》,2012年我们将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一是指标体系要结合两化融合中的一些细化指标进行 相应的修改,更加符合两化绩效的研究方向;二是实现网上填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目前网上填报应用系统已基本完成,我 们将在明年初对企业进行培训。在此,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企业都参与到年报的统计工作中,这不仅仅是对钢协工作的支持,也是为企业本身建立一套完整的两化融 合、两化效益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更是为行业信息化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5、继续做好《钢铁工业信息化与自动化通讯》的编辑发行

篇6:2011年钢铁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2011年钢铁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钢易科技(steel3g.cn)研究发现,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运营环境基本平稳,但全年仍属于低效益运营。

从资产规模看,2011年77家汇编企业资产规模达38530亿元,同比增长13.23%。2009-2011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分别为17.17%、13.63%和13.23%,连续三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

从负债情况看,2011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负债总额25551亿元,同比增长16.82%,资产负债率达到66.3%,同比增长了2.0个百分点。其中银行借款金额达10984亿元,同比增长12.4%,占总债务的43.0%,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2009-2011年银行借款分别占负债总额的47.4%、45.1%和43.1%。在银行借款中,短期借款7015亿元,同比增长24.72%,占银行借款总额的63.9%,上升了6.3个百分点;长期借款3969.3亿元,同比下降4.27%,占银行借款总额的36.1%,下降了6.3个百分点。

从亏损情况看,2011年77家汇编企业中,亏损企业8家,亏损面达10.4%,较2010年增加3家,亏损面扩大3.9个百分点。8家亏损企业共计亏损32.8亿元,较2010年的16.6亿元增加16.2亿元,增长了97.43%。

从销售收入来看,2011年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全年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6186亿元,比2010年增加5687亿元,同比增长18.65%。

从实现利税来看,2011年72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税1611亿元,比2010年减少34亿元,同比下降2.08%。其中实现利润875亿元,比2010年减少42亿元,同比下降4.51%;实现税金736亿元,同比减少7亿元,下降1.0%,税金总额小于实现利润。

从期间费用看,2011年77家汇编企业期间费用合计2045亿元,同比增长15.2%。2011年期间费用增长,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钢企的利润空间,特别是2011年人民币贷款利率连续走高,使得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38%,达到621亿元,占期间费用的比例为30.4%,上升了5.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也分别出现了7.8%和6.2%的增长,分别达到1108亿元和316亿元。其中,管理费用占比54.2%,下降了3.7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占比15.5%,下降1.3个百分点。

从盈利能力看,2011年实现利润875亿元,与36186亿元的销售收入相比,销售利润率仅为2.4%,较2010年2.9%的销售利润率相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2009-2011年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5%、2.9%和2.4%。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钢铁工业连续处于低效益水平运营。

上一篇:水果店策划方案下一篇: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