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经济危机

2024-05-01

钢铁行业经济危机(精选十篇)

钢铁行业经济危机 篇1

一、总体生产情况

2008年全国产钢50048.80万吨,同比增长1.13%;生产生铁35988.57万吨,同比增长-0.1 6%;生产连铸坯48371.61万吨,同比增长1.25%;生产钢材58177.30万吨,同比增长3.56%;生产焦炭82401.11万吨,同比增长20.74%;生产铁矿石82401.11万吨,同比增长20.74%;生产铁合金1824.99万吨,同比增长3.90%。增长速度表明,2008年全国钢、铁、材、矿的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其中,去年9~12月四个月生铁、钢材产量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连续同比下降,10月粗钢产量同比降幅达到17.00%,11月粗钢产量同比继续下跌了12.38%,12月粗钢产量下降10.52%;去年10月钢材同比降幅达到12.40%,11月同比降幅达到11.00%,12月下降了1.69%。全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

从产量比重看:全国重点统计单位钢、铁、材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8.34%、76.46%、62.15%,其它企业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1.66%、23.54%、37.85%。从增量因素看:相对数方面,重点企业钢、铁、材产量的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0.09%、1.68%、1.07%;而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其它企业的增速分别为5.08%、-5.70%、7.93%,分别比国有重点企业高4.99、低7.38、高6.86个百分点;从增量绝对数看,粗钢和钢材产量其他企业分别比重点企业多14.10和3.23倍。由此可见,2008年我国钢、铁、材产量增速严重下降,主要是重点国企和民企共同推动的。

重要钢材产品生产结构中,钢筋产量9708.97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3.9%;线材(盘条)产量8024.03万吨,增长1.2%;棒材产量4670.49万吨,增长2.2%;中板产量3526.92万吨,增长14.1%,热轧薄板产量559.10万吨,下降15.4%。从增幅来看,增长水平均有较多回落,并且去年9~12月四个月大部分产品产量均出现同比下降。

二、总体销售情况

目前,主要是八大领域主导钢铁市场消费: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路和公路交通基建、石油石化、家电、集装箱,这八大领域钢材消费量占全国消费量的80%。

2008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0%,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增长20.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3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幅下降11.7个百分点,特别是用钢行业生产下滑比较明显,汽车、钢质船舶、金属冶炼设备、工业锅炉、内燃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产量增速下滑甚至负增长。用钢行业的增速下滑,导致钢铁的下游消费疲软,这严重地抑制了国内钢铁的需求量。

2008年全国生产钢材58177.30万吨,同比增长3.56%,同比增加钢材产量2000.42万吨。其中,全国重点统计单位生产钢材33796.48万吨,销售钢材33620.49万吨,钢材实物产销率99.48%。2008年,全国出口钢材5918.27万吨,同比下降5.5%;进口钢材1538.00万吨,同比下降8.8%;累计净出口钢材4380.2万吨。全国重点统计单位钢材库存684.11万吨,比11月的768.74万吨库存减少84.63万吨,比期初库存增加21.80万吨。

三、总体经营情况

2008年11月国内重点钢铁企业(71家)亏损127.8亿元,创历史最大月度亏损纪录;1~11月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4300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润总额1142.14亿元,同比下降16.33%。经过近两月的调整,钢企2008年11月存货较9月最高点减少317亿元(6.5%),其中产成品减少107亿元(8.3%)。不过存货/收入比从9月的2.1提高到目前的企业的库存消化压力仍然较大。尽管2008年12月份国内钢价止跌回升,其中热轧板卷均价还上涨约10%,但因为大钢厂价格上涨和成本下降存在滞后,去年12月行业亏损也难以避免,亏损幅度将因存货跌价损失的计提而环比1 1月扩大。与2007年效益大幅增长相比,2008年钢铁行业效益增速明显下滑。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去年1~11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50%;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3.70%,增速比2007年同期大幅下滑27.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明显增多,去年1~11月达到187.07亿元,同比增长达304.86%,而2007年同期为同比减少17.97%。

四、2009年行业走势前瞻

(一)需求负增长,市场将维持弱势平衡格局

从经济对需求的拉动来看,2009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都非常严峻,钢材需求将出现负增长。

第一,金融危机继续深化下的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对钢材的需求将会出现萎缩。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均进入经济衰退,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将放大次贷危机对全世界实体经济的拖累,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世界贸易量将出现负增长。按照世界银行2008年12月9日发布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09年世界GDP将同比增长0.9%,大大低于之预计的3.9%,主要发达国家大多会陷入负增长,显示出对2009年世界经济的悲观预期。由于美国已经陷入“U”型衰退,本次衰退在深度和时间长度上都较前两次衰退更加严重,美国经济将至少在底部停留多个季度,美国经济经济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可于2009年下半年复苏,2009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在-0.5%,由于银行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非常严重以及次贷危机爆发时美国经济的初始条件极为脆弱,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会很缓慢,未来两年将以滞胀的形态为主。从历史经验来看,欧洲经济周期和美国密切相关,通常滞后于美国经济半年至一年。另外,由于欧洲受制于缺乏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及财政状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的实施均晚于美国,欧洲经济复苏应该在美国之后,预计2009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将下降约0.6%,2010年经济将缓慢复苏,但恢复速度将慢于美国。外部经济的恶化将推迟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受外部影响较大,经济全面疲软不可避免,预计2008年经济增长0.5%,2009年将在-0.1%。在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背景下,如果保持现有的出口政策不变,则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出口将比2008年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外价格将逐步收窄,另一方面越南、印尼等新兴目的地国家受国内经济下滑的影响,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钢铁产业的保护,进口政策更加严格。虽然从2008年12月1日起,国家上调部分高技术含量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和取消默写产品的出口关税,但在世界经济整体不佳的情况下刺激出口影响有限,且中长期而言可能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2009年,恶劣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将会产生重大影响,钢铁工业出口将是困难的一年,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钢材出口4500万吨左右,降幅将达到25%左右。

第二,国内经济2009年仍将继续下滑,国内对钢材的需求将出现负增长。除了政府投资外,企业投资、消费和出口形势都不容乐观,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但对国家实体经济的影响已日益明显,对我国的外贸易企业深受打击,钢材需求在2009年将出现负增长。中国经济在本轮经济周期性不景气中将面临比1998年更为严峻的挑战。量化比较显示本轮外需恶化比1998年更显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局限于亚洲,许多发生危机的国家都是中国的出口竞争对手,而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如美国和欧盟当时仍在IT泡沫带来的繁荣之中,部分缓冲了中国的外需下滑;而本次全球化的金融危机,直接发生于中国的最主要出口市场美国和欧洲,欧美经济已进入全面衰退,而且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已经从1998年的18%上升至37%,外需放缓对于经济的打击更为显著,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和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组的研究报告均认为,明年的出口增速将降至零。

虽然政府推出了四万亿投资计划扩大内需,但是政府基建投资的“乘数效应”远不如1998年,政策效果就有限。1998年,中国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投资起到了引致效应。主要源于: (1) 当时中国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兴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和社会回报率高,因此当时政府只需投入部分资金,并能撬动社会投资参与; (2) 1998年中国启动了房改,此后政府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也带动了私人部门的商品房开发。据计算,1998年~2002年大约撬动了3.2倍的社会投资。但是, 目前基础设施比较饱和,房地产难为支柱,乘数效应今不如昔。国际比较显示,中国的公路里程相对于汽车保有量已有所饱和,每公里行使汽车量远远小于发达国家。公路饱和度也使得新建公路的经济效益有比较大的下降。国内房地产市场也进入调整,200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持续下降,新增开工面积从2008年6月开始同比持续下降,商品房空置面积快速增加,主要城市当前商品房库存需要27个月才能消化。因而,本次政府基建投资难以产生如1998年时的“乘数效应”。对于2009年,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将十分严峻,保8%将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也不是本轮经济的底部。外部环境和国内投资需求将经历数年调整方可见底。首先,2009年欧美经济全线衰退,使外需最差的一年,且2010年也不会大幅反弹,而且2009年的定单恶化将影响到2010年的出口完成情况。

其次,中国出口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经历多年扩张后刚开始收缩,过剩产能和房屋库存的消化尚需时日。最后,从中国过去三十年各经济周期判断,每次经济下行周期的增速下滑均在三年以上。由此判断,即便是乐观判断,本轮经济周期最早也需到2010年末才能见底。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到2010年底需投资4万亿元,用于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建设、加快地震灾区灾后建设等十个方面。但是我们认为,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不足以抵消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萎缩和房地产投资萎缩的负面影响,内需和外需的疲软也会使得制造业陷入不景气,因而钢铁产品的需求将面临负增长。从对具体钢材品种的影响来看,刺激性财政政策主要会增加建筑用钢材(螺纹钢、线材、H型钢、桥梁板等)、铁道用钢材(轻轨、重轨、异型材、扣配件等)、管材的需求量,而对于板材的需求影响不大。

从国内产能释放来看,2009年钢铁行业面临较大压力。主要是2008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大幅攀升,一些短期投资项目将投产。2008年1~10月份累计,全国钢铁企业实际完成投资2505.09亿元,同比增幅为26.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为3年来的最高水平。钢铁工业投资进一步提速,表明产能仍在膨胀,2009年国内钢铁行业供给过剩问题更为严重。按4.7亿吨的粗钢生产水平来看,我国钢材产能过剩将非常突出。根据我国去年6月份日产水平计算,我国生铁、粗钢、钢材年产能力已经分别达到5.3、5.7、6.5亿吨,加上年内陆续建成的项目,生铁、粗钢、钢材产能将分别增加3000万吨左右。而按照目前再建和已投产产能计算,2010年我国钢铁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6.65亿吨。因此,按2009年4.7亿吨的产量计算,2009年我国产能利用率只有78.4%,过剩产能可能达到1.3亿吨。

由于长期以来,钢铁行业不切国内消费结构实际的过度追求提高“板管比”,致使大部分重点钢铁企业纷纷争相上马板材,特别是热轧板生产线,从而使板材生产能力快速增长,有数据表明,近几年板材类产品的年增长率为30%多,而线材等长材类产品增长不到10%。因此,2009年在需求急剧萎缩的形势下,板材类产品产能过剩的压力更大,相比而言,螺纹钢等长材产品近几年基本处于打压或淘汰的境地,因此,在拉动内需,重点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农村建设等都将大量需要长材类产品,2009年螺纹钢、线材等产能过剩相对比较比较缓和。在价格上,长材的表现就优于板材,2009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主要集中在长材领域,而汽车、家电等板材使用领域增速的快速下滑将给目前已经过剩的板材产能带来更大的压力。总体来看,受供需矛盾不减反增影响,2009年钢铁行业仍将维持需求主导市场的弱势平衡格局,全年钢产量预计5亿吨左右,基本与2008年持平。

(二)价格将呈平缓回落走势,行业效益低速增长

经过连续几个月钢铁企业限产保价措施,企业库存已处在低位,价格在去年10月下旬逐渐走稳。2009年,钢铁价格将在市场弱势平衡中继续下跌,但跌势相对将较为平缓。推动钢价继续下跌的几个主要因素:一是国际钢价的回调带动,二是市场总体仍处供过于求的态势,三是原材料价格的下跌拉动。以2001~2003年经济衰退时国内钢价从峰值开始下跌的周期长度和幅度测算,并考虑到2008年的翘尾因素,2009年钢价综合平均水平将比2008年同比下降30%左右。尽管价格总体呈跌势,且产销规模进一步有所放缓,但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下降,预计2009年钢铁行业利润率将会继续下滑。行业效益的下滑,将加大2009年国内钢铁企业的分化,一些规模较小、技术设备相对落后、成本高企的钢铁企业会出现严重亏损甚至被迫退出市场。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由于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差距已经消失,大企业在矿石成本上的优势荡然无存,有利于中小型钢铁企业与大型企业进行成本和价格竞争。中小型企业多以长材为主要产品,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于长材市场需求的刺激更为显著,一些擅长于成本控制的中小型企业,在2009年同样具有比较好的市场机会。而对于板材需求的拉动并不大,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和国内产能这两年集中释放,板材市场会面临更为激烈竞争,这对于那些生产普通板材而又不擅长控制成本的大型企业来说,2 0 0 9年将是一个寒冬。

五、行业热点

(一)山西焦企放宽限产幅度40%至50%

山西焦企放宽限产幅度至4 0%至50%,以支持钢铁企业对焦炭的小幅上扬需求。鉴于市场需求有所增加,山西省焦协决定适度放宽焦炭限产幅度。从2月起,全行业限产幅度由原定的60%~70%适度放宽至40%~50%,以支持钢铁企业对焦炭的小幅的上扬需求。春节期间,受煤炭价格上涨和焦炭限产以及焦炭库存急剧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中小钢厂对焦炭的需求持续高涨。部分中小钢厂为了抢货源,甚至主动要求提价供应。鉴于此,山西省焦协决定适度放宽对焦炭行业的限产幅度,以满足市场需求。但目前的限产幅度还不能全部放开。这是因为:一方面,煤价还在持续上涨,而焦化生产企业在采购炼焦煤面临诸多困难,因此焦化生产企业目前依然是亏本生产,“产得越多,亏损也越多”;另一方面,钢材市场反复震荡,下游钢铁行业还没有完全走出低谷,对焦炭市场的前景还不能盲目乐观,因此限产措施还要继续执行。在供应方面,山西省将优先保障华北地区的重点钢铁企业及有长期战略合作的大钢厂,对中小钢厂将采取限量供应。

(二)山东钢铁产业布局加速向沿海转移

2009年,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将以《国家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指导,全力推进日照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建设,使山东钢铁产业布局加速由内陆向沿海转移。目前,无论是山东省钢铁集团内部整合,还是重组日照钢铁集团的步伐都在加快。

2008年,经济钢、莱钢等重组成立的山东钢铁集团公司共生产生铁2134万吨、粗钢2184万吨、钢材2168万吨、铁矿石649万吨、焦炭585万吨,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04亿元、利税89亿元、利润27亿元。目前,集团公司编制了《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申请报告》;与日照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重组意向书;编制了《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管控纲要》及多项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组建了山钢矿业公司;先后与12家银行达成整体意向,授信额度总计2 3 9 5亿元。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集团所属济钢、莱钢均采取了限产措施,目前受钢铁市场有所回暖影响,钢铁产能已恢复到90%左右。经过努力,国际贸易、购销、财务、矿山等4个板块关键资源及核心业务整合的方案已经起草完成,通过一定的程序后将付诸实施。山东钢铁集团负责人表示,2009年将围绕山东钢铁资产重组和产业升级,抓住国家出台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继续优化完善集团公司发展规划,认真做好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做好规划设计、现场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供应、资源保障等工作,争取把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钢铁强企的重要战略业务单元。

(三)钢材期货3月露脸,首推线材螺纹钢

业内期待已久的钢材期货终于开始揭开其“神秘面纱”,钢材期货交易规则已经初步敲定,首推的两个品种基本确定为线材和螺纹钢,推出时间在3月8日前后。

去年钢材价格的暴跌让人心有余悸,业绩呼吁推出刚才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上海期货交易所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推出钱的各项筹备工作。最近已经公开确认的消息是,上海期货交易所与中国期货业协会将联合举办钢材期货分析师培训班,三期培训班的最后一期是2月21日~22日。按照此前经验,一般都会是培训结束后的2~4周内推出。而随着上周末,上海期货交易所基本定下钢材期货交易规则,也预示着钢材期货万事俱备,只等上市日期了。据悉,钢材期货交易规则(草稿)内包含了品种、交易单位、保证金制度、交割单位、涨跌停板制度等细节。钢材期货究竟上哪个品种无疑业界关注的首要焦点,正如此前业内推测分析的一致,因为筑用材参与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企业特别多,热门的螺纹钢和线材成为上市品种。目前, 确定的交易单位都是10吨/手,以交易所收的6%保证金计,以公司收取的12%计。最小交割单位为300吨。

(四)海矿与韶钢结成合作伙伴

上半年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2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钢铁行业产量持续增长,钢材价格先扬后抑,钢厂和社会库存高位运行,企业盈利状况逐月下滑,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铁行业仍未走出低谷。

一、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1-6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3.9亿吨,同比增长7.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前6个月,粗钢日均产量215.4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

7.86亿吨水平。其中,2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的220.8万吨,3-6月份虽有回落,但仍保持在210万吨以上较高水平。分省区看,1-6月,河北、江苏两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和13.2%,两省合计新增产量占全国2694万吨增量的42.4%,另有山西、辽宁、河南和云南等省增产也在100万吨以上。分企业类型看,1-6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

5.5%,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但仍有60%的增产来自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

(二)钢材价格低位运行。1-6月,国内钢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随着粗钢产能大幅释放,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材价格步入下降通道,目前已弱势下跌4个多月。截止7月26日,钢材价格指数降到100.48点,低于年初6.6点。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的八个钢材品种价格比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跌幅5.7%。分品种来看,占我国钢材产量比重较大的建筑用线材、螺纹钢价格跌幅分别达4.9%和6.7%,中厚板和热轧卷板价格跌幅分别达5.7%和9.7%。

(三)钢材出口增长较快。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失衡刺激企业出口。1-6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069万吨,同比增长12.6%;进口钢材683万吨,下降1.8%,进口钢坯和钢锭32万吨,增长50%。将坯材折合粗钢,累计净出口2506万吨,同比增长17.3%,占我国粗钢产量的6.4%。从出口价格看,1-6月出口棒线材均价624.3美元/吨,同比下降18%;板材835.2美元/吨,同比下降2.8%。

(四)钢厂及社会库存高位运行。市场供需矛盾向流通领域蔓延,国内钢材库存延续上年末增长态势。3月15日达到历史最高的2252万吨,比上年最高点增加351万吨,其中建筑钢材库存1432万吨,占库存总量的63.6%。之后,随着季节性消费增加,库存逐渐回落,7月26日降至1540万吨。市场供大于求也推高钢厂库存,3月中旬重点企业钢材库存创历史记录,达到1451万吨,同比增长29.7%,6月下旬降至1268万吨,仍比年初增长29.9%,比去年同期增长11.4%。

(五)钢厂盈利水平逐月下滑。上半年,冶金行业实现利润736.9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54.4亿元,同比增长22.7%。1-5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远不如行业总体水平,并呈逐月下降态势,尽管实现利润增长34%,但也仅有28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19%。5月当月,86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仅实现利润

1.5亿元,连续5个月环比下滑,其中34家亏损,亏损面高达40%。

(六)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1-6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大幅回落15个百分点。

二、钢铁工业运行新情况和新特点

(一)全国钢铁产能仍在持续扩大

1-5月,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钢铁产能排名前5位省份的钢铁投资占全国比重为48%。除山西外,其他四省的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其中山东增幅57%。据Mysteel网站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31座高炉在建或建成投产,总容积4.03万立方米,设计产能3800万吨。

(二)行业负债率高企,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度上升

1-5月,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总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4.3%;负债总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6.5%;资产负债率69.4%,提高1.4个百分点。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近年来钢铁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当前,银行现金流量不足,信贷规模收紧,钢铁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各地钢企普遍反映,资金链绷得较紧,个别企业已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的情况。

(三)钢铁企业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

钢铁行业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大幅收紧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限值,并对环境敏感地区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水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目前,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不能满足环保新标准要求,企业尚需加大环保投入,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部分城市钢厂也面临日益紧迫的环保搬迁压力。

(四)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企业无意减产

目前,钢铁行业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生产经营艰难,甚至亏损,另一方面产能快速释放,企业减产意愿不足。究其原因,企业主要担心市场份额流失,防止银行停贷风险,迫于地方保增长压力,企业权衡边际效益等因素。从全行业看,几乎没有主动减产的企业,产能的不断攀升造成钢材市场持续低迷。

(五)铁矿石价格降幅远低于钢材价格降幅

7月19日,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447.09点,比年初微降2.8%,折合吨钢铁矿石成本仅下降66元人民币,而各钢材品种平均每吨下降237元,其中螺纹钢下降255元、热轧卷板下降403元、冷轧薄板下降202元。进口矿石价格降幅远低于同期钢材价格降幅,企业生产成本仍处高位,经营效益仍难好转。

三、钢铁行业下半年走势预判

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近期银行“钱荒”引发金融市场震荡,资金紧张对房地产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影响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再加上7、8月份为传统需求淡季,短期内钢铁行业需求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国内钢铁产能持续释放,在钢铁企业尚有边际利润的情况下,企业减产动力不足,粗钢日产量难以回到200万吨以下,钢厂库存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在高产量、低需求的双重因素叠加下,钢材价格仍将低位运行,企业盈利能力、行业生产经营状况难以明显改善。

四、下步工作对策措施

钢铁行业如何摆脱全行业亏损危机? 篇3

当前产能过剩最突出的两个行业,一是钢铁,一是煤炭。中国曾经以钢为纲、一钢带百业;在能源体系中70%以上是煤炭。

1月4日,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山西,重点是部署“去产能”。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指出,当前钢铁、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并不是单纯的“产业周期”问题,必须增强紧迫感,立足全局通盘考虑,以“硬措施”化解过剩产能。

事实上,当前国内钢铁产业的生产和消费已告别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期,均已进入“十三五”峰值弧顶下行区间。统计显示,2015年1-11月,全国粗钢产量7.38亿吨,同比下降2.2%;粗钢表观消费量6.45亿吨,同时下降5.5%。虽然钢铁行业已经开启了“去产能”模式,但去产能化进程却十分缓慢,完全跟不上已经快速萎缩的市场形势。

此外,全国钢铁企业的亏损数字也在不断刷新。据中钢协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7万亿元,同比下降19.3%;亏损531.32亿元,而2014年同期盈利243.87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为-2%,而在2014年同期为0.74%。

具体来看,去年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企的亏损总额为281.22亿元。这意味着,10月、11月仅两个月的时间,亏损额便翻了一番。钢铁行业亏损面正不断扩大,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共有51家企业亏损,较上一年同期增加27家,较前三季度增加2家,亏损企业亏损额685亿元,同比增亏564亿元。11月份当月重点企业亏损146.27亿元,亏损企业62家。

让人稍感安慰的是,自去年12月中旬开始,钢铁价格有所回暖,元旦节日期间,国内钢市疯狂拉涨。以1月3日为例,带钢拉涨40元-100元/吨,型钢拉涨40元-70元/吨,钢坯拉涨50元/吨,建筑钢材拉涨30-90元/吨。如此喜人的涨势被称为“新年开门红”。不过,此轮钢价的回暖并不被业内看好,一方面是钢厂限产增多,另一方面钢价有人为炒作的因素在内。而在冬季历来是钢铁需求的淡季,在基本面难有实质性改观的情况下,钢价的反弹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近几年来钢材价格持续低迷,钢铁行业除了个别钢企盈利外,其他企业都在盈亏边缘苦苦挣扎。对此,一些分析人士将钢铁行业低迷归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萎缩和产能过剩这三个原因。但笔者却认为,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铁矿石价格从较高时的180美元/吨以上,现已跌破40美元/吨。照理来说,钢企利润率与铁矿石价格呈现正相关,钢铁企业完全可以扬眉吐气。因为铁矿石价格下跌,钢铁行业的利润率就会得到改善,但是今年整个钢铁行业平均利润率还是很低,甚至钢材卖出了白菜价格。

再者,从需求端来看,欧美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后,钢材市场骤降30%以上。来看国内,房地产投资放缓,钢铁需求不如前几年那样红火,但总体需求量降幅还是有限,所以也很难说国内对钢材需求有多么“萎缩”。

最后,说到“产能过剩”问题,目前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70%,而像水泥、光伏、玻璃等其他行业产能利用率则更低,但平均利润水平还能保持在6%甚至更高水平,这说明这些行业虽然也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但起码还有自发价格调节能力。

显然,造成2015年钢企全面亏损、钢材卖出白菜价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需求端萎缩和产能过剩,事实上是整个钢铁行业运行机制出了问题。如果不将这些机制理顺,那钢铁行业将长期陷于这种恶性循环之中。

一方面,早在2013年,我国就将钢铁行业列为五大过剩产能行业之首。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税收、就业等问题的考虑,默许、纵容企业扩大钢铁产能,而一旦出现亏损状态时,就给当地钢铁企业大量的财政补贴和输血。仅在去年12月份就有凌钢股份、包钢股份、重庆钢铁发布公告宣布获得政府补贴,金额分别高达7.92亿元、5.8亿元、1.5亿元。这就造成了部分亏损国有钢企始终处于僵而不死的尴尬境地。

另一方面,整个行业无序竞争环境尚需改善。一是大型钢企往往容易获得银行低息贷款。当国有钢企出了资金问题,地方银行不敢贸然对其抽贷,通常还继续对其注资,借新债还旧债是常事。二是对于民营钢企来说,一旦停产中小债权人都会上门来催债,企业面临倒闭并购,所以哪怕微利甚至亏损也要坚持下去。而在市场上民企通过低价位恶性竞争,又使国有钢企叫苦不迭。

要解决钢铁业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必须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有退出机制,然后把降本增效和优化产品结构作为钢企摆脱困境的有力举措。

其一,要引入退出机制,给予整个钢铁行业一个通畅、进退有序的市场环境,并妥善解决退出企业职工安置和债务等问题。唯有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通过市场来调节,那么不仅能达到去产能化的目的,而且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也会逐步回升。

其二,通过跨区域的兼并重组,可以阻止目前市场上低价同质化产品的竞争。比如,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内的钢企进行产业整合,区域内的同质化产品就自然消失,恶性竞争的局面就会得到解决;同时,因为全国是统一的流动市场,可以杜绝兼并重组导致地区性的价格垄断问题。

此外,对于处于亏损或盈利边缘的国有钢企,全面进行“混改”。通过“混改”,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甚至控股。利用民营资本的效率和创新,加上国企获得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从而激发出国有钢企的潜在活力。“混改”的目的,就是把国企目前的僵化机制转变成适合市场配置资源的民企机制,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而非扩大或缩小国企地盘那么简单。

其三,政府应该引导并鼓励钢铁企业对高端钢材的研发投入,生产出高质量的热卷、镀锌板、冷卷、电厚板等高端钢材,打开国内外市场。去年我国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比如我国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企业要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把“量”减下来,把“质”提上去,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加快向高端、智能、绿色方面转型转产,这也不失为规避国内低端钢材领域恶性竞争的良方。

其四,在我国诸多工业中,钢铁工业还是具备一定“工业4.0”发展基础。在规模化的催生下,宝钢、武钢、沙钢等集团企业,在钢铁生产自动化、库存、营销等关键环节水平先进,并采取工业机器人、无人行车、无人台车、无人仓库等技术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智能化对于处于亏损中的钢铁企业来说,是降本增效的不错选择。

浅析钢铁行业整合应对金融危机 篇4

通过对我国钢铁行业现阶段的兼并重组案例的分析, 如鞍钢和本钢战略重组、宝钢兼并重组韶钢和广钢、武钢集团对柳钢集团重组。可以看到这种兼并重组表现为横向并购, 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行业控制力。这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我国绝大多数钢铁企业都没有达到国际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的临界点, 分散的产业组织结构、无序的市场竞争都阻碍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近年来, 世界钢铁企业的整合并购之势日益活跃, 通过一系列的整合资源达到更经济的生产规模、更合理的专业分工和地理布局, 形成跨地区, 跨国界的世界钢铁企业巨头。在这种行业环境下, 企业兼并收购重组与战略联盟加剧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使得发达国家更加快速的实现产业升级, 产业转移和经济扩张提供依据。将企业引入全球范围内竞争, 可以冲击垄断企业对价格的垄断, 使竞争转移到降低成本、加强研究开发自主创新上来, 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传统产业的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得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一、做好钢铁企业结构调整

当前首要的问题就是对结构调整的全面理解, 其次是对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的把握。广义上讲, 结构调整包括企业组织结构、装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等内容。狭义上说, 结构调整通常单指产品结构的调整。

(一) 组织结构调整就是要利用现代管理制度改造传统企业, 在资源方面进行优化和整合, 进行跨地域的资源整合和重组, 使企业规模化, 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 装备结构调整就是要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 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流程, 注重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改造生产设备, 着力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性的引进, 避免重复引进, 浪费资源。

(三) 产品结构调整就是按照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来生产, 特别是一些当前主要依靠进口的如冷轧薄板、工模具钢等产品以及市场渐趋成熟的钢结构产品等, 并且保证产品质量, 提升产品档次, 建立品牌化经营。

二、针对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 重组的几个设想

(一) 应通过联合与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我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水平与钢铁强国相差甚远, 导致很多企业形不成规模经济, 工艺设备低下, 科技水平不高, 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缺乏主导市场的大型企业集团, 进而出现过度的价格竞争。今后我国的钢铁企业要通过改造、扩建以及兼并、联合的资本运营方式, 提升国际竞争力, 产品主要以生产难度大的板管和高附加值的品种为主。同时加大企业之间在企业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以及组织形式上的合作。在联合组建上有三种方案:1) 、按照地区进行强强联合, 组建区域性钢铁集团;2) 、以优势企业为核心, 跨省市兼并其他企业的组建集团;3) 、按行业组建行业集团。组建同时, 应该提高大企业的生产比例, 对于小企业要寻找更加合适的经营模式, 还可以形成与大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二) 走战略联盟和国际化道路。战略联盟不同于收购、兼并和合作, 但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通过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可以节省不必要的研发投入, 并且可以抵御市场风险, 保持国际市场上的稳定占有率。在海外投资上, 也可以有效利用双方优势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收益。

(三) 重组改制上市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企业间的重组, 扩大企业规模化发展, 然后对采取体制改革进而上市, 这个过程对钢铁企业来说可以在短期内募集资金, 对企业在经营体制改革和企业管理方面提供资金保障。

(四)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 导向作用提高重组效率。我国企业的重组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授权办法来实现产权的转让的, 在重组过程中, 要遵循政府的产业政策, 政府通过限期淘汰落后设备和鼓励发展项目、分析各企业重组方案、协调各利益关系消除重组过程中的障碍, 为企业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减轻企业负担。

(五) 要与合理的区域布局、合理的产品分工相结合。我国钢铁工业总体布局存在很多问题, 如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 冶金企业数量相对集中, 产量过大, 区域钢铁企业重复建设严重, 而且区域性资源不足;还有华南地区, 钢产量低, 但消费量增长很快。在进行组织调整时一定好合理考虑区域布局因素, 在跨省市或地区兼并或重组时还要考虑地方区域的经济利益。随着我国钢铁工业对进口铁矿石资源依赖程度的加深, 钢铁产业逐步出现向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08年鞍钢鲅鱼圈、首钢曹妃甸等一批临海港而建的大型钢铁企业将陆续投产, 同时宝钢湛江项目、武钢防城港项目也在前期运作中。未来钢铁产业将呈现沿海、沿江布局的特征。

三、企业在重组过程中的实施具体办法

(一) 首先分析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重组存在高风险, 而企业重组的基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培育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只有先对企业兼并重组后是否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为标准, 然后对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创新协调能力 (即企业已形成完整的整合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种资源的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先进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运营能力的分析, 再选择进行兼并重组。

(二) 重新设计业务流程。由于兼并首先涉及的是企业的产权、资源的调整。因此重组兼并首先要做的是获得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短缺因素, 然后重新设计业务流程, 主要是围绕培育核心竞争力为重点, 对企业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再设计, 以达到组织业绩的提高。而当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时, 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没有同步提高, 那么规模扩张带来的新增效益有可能被管理成本的上升所抵消。制定业务流程的重点就在调整企业运营结构、战略发展规划、内部的资源配置、激励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上。

(三) 对兼并企业的文化整合过程。企业兼并的成功与否与文化整合的成败有密切关系, 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 在失败的兼并案例中, 80%是由于文化整合的失败, 通过发掘各自文化的优势和不足, 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和目标模式进行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因此, 钢铁企业在实施兼并重组前, 应该全面了解并研究各自企业的文化背景, 兼并重组后积极实施文化整合, 通过文化整合促进业务流程整合, 创造更高校的规模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重组优势分析

企业的重组优势不仅是产能的简单相加, 集团将按照统一的规划发展战略, 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国际国内市场营销战略等方面实现统一管理。可以说, 企业的强强联合, 将促进冶金工业优化升级, 提高集中度, 在增强整体竞争上发挥作用。产品的竞争力, 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而降低成本是企业重组的直接受益所在。

首先, 重组后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各自为政, 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则是企业升级的基本着力点。由于资产重组, 统一规划, 钢铁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淘汰落后的产品。他们将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企业当中重要配置、冲突配置和落后耗能的设备设施。为优化产品结构提供保障。

同时, 重组可以减少双重研发机构和层次。集合精干专业的队伍共同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企业内部的施工队伍、配套队伍都可通过集约管理达到最佳组合。

再者, 原燃材料的统一采购, 统一配备, 可大大降低物耗价格。同时在社会化分工明确的背景下, 通过竞质竞价的采购, 建立一批为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专业化供给单位。

企业重组实质是资产重组。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 集团不仅将互相持股、战略结合, 还将通过自身的核心作用吸引和引导更多的同业形成更大的组合。由于企业实力增强, 集团通过自己的能力实力和各级政府的支持, 将着力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厂办大集体职工出路问题等历史包袱。企业轻装上阵, 必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种结构调整是一个立体的调整过程。

摘要:当今金融危机已经慢慢蔓延到我国实体经济中, 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才能求发展的局面, 本文就是分析钢铁企业行业整合, 通过重组, 结构调整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多方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发展行业, 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关键词:钢铁工业,结构调整,重组,整合

参考文献

[1]、蒋贤孝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途径[J]产业观察2007 (4)

[2]、陈晓伟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7 (11)

[3]、郑彬国内产业集群研究述评[J]现代商贸工业2008 (1)

[4]、罗冰生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J]技术经济2006 (2)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 篇5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

一、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钢铁行业管理,规范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34号)、《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条件。

(二)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的现有钢铁联合、冶炼企业。

(三)本规范条件是现有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是适应钢铁企业目前发展水平的标准,随着我国钢铁工业总体水平的提升将不断提高。

二、规范条件

(一)产品质量

1.钢铁企业须具备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保持良好的产品质量信用记录,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产品质量问题。

2.钢铁企业产品质量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严禁生产Ⅰ级螺纹钢筋、Ⅱ级螺纹钢筋(2013年后)、热轧硅钢片等《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中需淘汰的钢材 产品。

(二)环境保护

1.企业须具备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配套必要的污染物治理设施,按照国家环保主管部门的规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并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2.钢铁企业排污须持有排污许可证,达标排放,其中水污染物排放须符合《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大气污染物排放须符合《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2)、《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3)、《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4)、《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5)和《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噪声排放须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须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危险废物污染控制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等国家和地方标准。

3.钢铁企业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不超过1.19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63千克。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环保部门核定的总量控制指标。有单项污染物减排任务的企业,须落实减排措施,满足减排指标要求。

(三)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1.钢铁企业须具备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能源(水)计量器具。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能源管理中心。

2.钢铁企业主要生产工序能源消耗指标须符合《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和《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2)等国家和地方标准,其中焦化工序不超过155千克标煤、烧结工序不超过56千克标煤、高炉工序不超过446千克标煤、转炉工序实现负能炼钢、普钢电炉工序不超过92千克标煤、特钢电炉工序不超过171千克标煤。

3.钢铁企业须注重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吨钢新水消耗不超过4.1立方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4%。

(四)工艺与装备

1.高炉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上,转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电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变压器容量15000千伏安以上),高合金钢电炉公称容量10吨以上(变压器容量5000千伏安以上),球团竖炉8平方米及以上,烧结机有效烧结面积90平方米及以上,常规机焦炉炭化室高度4.3米(捣固焦炉3.8米)及以上,以及不属于《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中需淘汰的落后工艺装备。

2.钢铁企业主体工序须配备节能减排设备,其中高炉应 配套煤粉喷吹和余压发电装置,高炉、转炉应配套煤气回收装置。焦炉应配套除尘、脱硫、污水生化处理、煤气回收利用(不得放散)以及干熄焦装置。烧结机应配套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装置。

3.钢铁企业须按照适时修订的《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有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企业,须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五)生产规模

2010年普钢企业粗钢年产量1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30万吨及以上,且合金钢比大于60%(不含合金钢比100%的高速钢、工模具钢等专业化企业)。

(六)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

1.钢铁企业须具备健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焦化、氧气及相关气体制备、煤气生产(不包括回收)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须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钢铁企业须依法依规缴纳税收,不得拖欠职工工资,并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三、管理办法

(一)钢铁企业符合规范条件的申请、审核及公告: 1.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受理钢铁企业符合规范条件的 申请。申请企业须编制《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申请报告》(要求见附件)。地方企业通过本地区工业主管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中央企业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并抄送企业所在省级工业主管部门。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业主管部门对本地区钢铁企业的申请进行初审,中央企业自审。初审或自审须按规范条件要求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核实,提出初审或自审意见,附企业申请材料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3.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申请企业进行核查,符合规范条件的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告。

(二)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公告企业名单进行动态管理。地方各级工业主管部门每年要对本地区企业执行规范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公告企业进行抽查。鼓励社会各界对公告企业规范情况进行监督。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的将撤销其公告资格:

1.填报相关资料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2.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 3.不能保持规范条件的; 4.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的;

5.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三)对已完成实质性联合重组和淘汰落后完成较好的企业,优先纳入规范管理。对不符合规范条件部分条款的企 业应按照规范条件要求进行整改。对能耗高、污染重、规模小等基本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各地要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和市场手段,积极推动这些企业进行整改及参与大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市场竞争迫使不达标企业退出钢铁行业。

(四)公告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作为相关政策支持的基础性依据。对未列入公告名单的企业,不给予政策支持。

四、附则

(一)本规范条件所涉及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若进行修订,则按修订后内容执行。

(二)本规范条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修订。

(三)本规范条件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2010年6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同时废止。

钢铁行业强于大市 篇6

大幅减速,4万亿投资是否能够真正落实。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指出,加快钢铁产业调整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

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振兴规划中提出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未来4万亿投资将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另一方面要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由于国际需求的下滑,11月份的钢材出口大幅下滑,虽然12月份钢材出口小幅反弹,但是距离出口比例占产量10%的比率仍有差距。国家已经从12月1日起,取消了板材、型材和焊管等部分品种的出口关税,未来可能会继续降低出口关税和提高出口退税率,以稳定钢材出口。

振兴计划再次强调了严控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即新建项目必须以淘汰相应落后产能为前提。从吨钢市值角度看,目前很多钢铁上市公司吨钢市值不足1000元/吨。目前新建产能的成本在4000~5000元/吨,单单新建产能所需要的支付淘汰落后产能所支付的成本就近1000元/吨。从并购的角度出发,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

规划中再次鼓励大型钢铁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并购贷款和其他配套措施可能加速国内的钢铁并购。除了前期工信部提出的150亿元低息技术改造贷款,在这次振兴计划中还提出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虽然中国进口的铁矿石占了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绝大部分,但是由于集中度低,少数拥有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通过倒卖长协矿谋取利益,加剧了矿石进口市场的混乱。在这个时候大力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有利于中国钢铁企业用一个声音说话,可以提高谈判的话语权。

当前,钢铁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是否会出现大幅减速、4万亿投资是否能够真正落实。

后危机时代钢铁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篇7

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徐匡迪说:“进口铁矿石谈判形势严峻, 若按日本接受的条件, 中国铁矿石到岸价将上涨到130美元/吨~145美元/吨, 钢铁行业将再度陷入亏损境地……”

徐匡迪提醒。“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现在钢铁行业的库存量高得出奇, 这是一大隐患。”数据显示, 今年初以来, 全国的社会库存量呈不断攀升的态势。到今年4月底, 我国20个城市5类钢材的社会库存达到977.15万吨, 虽比3月底有所下降, 但仍比今年初增加178.4万吨, 增长22.33%。

在这种并不乐观的市场形势下, 各大钢厂却出现了一种扩大规模的热潮, 扩大规模好像成了企业战略的重中之重:鞍钢和宝钢相继公布了自己的“十二五”规划, 加上武钢方面已经在3月份公布的规划, 三家不约而同地都提出了规划产能6000万吨以上的目标。宝钢称“到2015年形成‘6600+α’万吨的产能规模”;鞍钢称“产能达到每年6000万吨, 年产钢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五位”;武钢则称“产能规模达到6000万吨, 跻身世界前六位、国内前三位”……

低碳经济下钢铁行业的应对策略 篇8

我国早在2005年7月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采取了资源整合、淘汰落后的调控策略, 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大型民营钢铁企业则采取了以扩大产能、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等应对措施, 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部分科技落后的中小型企业受到兼并或淘汰。2010年河北省发布的《关于控制钢铁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重拳推进钢企间兼并重组。措施规定要求到“十二五”末, 河北现有88家钢企将减少为10家。我国钢铁产业新的发展趋势和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原燃料短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部分产能落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为低碳经济在钢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面对席卷全球的低碳经济浪潮, 我国钢铁行业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产学研联盟, 研发引进低碳技术

十七大中报告曾经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面对钢材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提高期竞争能力, 就必须要以新产品或者高附加值的产品为开发前提, 目前钢铁行业的产品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 但是其与市场高端产品开发还有一定的距离, 也就是说它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国钢铁企业的下一步发展, 必须要继续提高研制开发能力, 强化精品意识, 理顺体制和机制关系。坚持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以我为主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强化产学研联合,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深入推进循环经济, 降低企业碳排放

钢铁行业开展低碳经济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本行业的循环可持续经济的发展。由于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给企业带来综合经济效益, 近年来国内各大钢铁企业相继加大了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我国钢铁企业应该不断学习和积累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的经验、教训, 积极以自主创新深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干熄焦发电、余能发电、煤气余热, 加快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综合治理步伐, 构筑环保的、新型的产业链。将循环经济的理念、生态科学的理念运用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使吨钢综合能耗和新水消耗在目前的基础上明显降低。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和管理的力度, 消灭粉尘污染、降低碳排放, 完善低碳经济运营模式。

我国钢铁企业应该大力发展干熄焦发电和TRT发电项目, 提高发电上网率, 提高设备作业率等, 继续加大技改力度, 力争发电量能满足本企业生产用电量的60%以上;其次, 通过加强节水、节电、节能等各各项措施, 使每吨钢的综合能耗降低到580千克标煤以下、耗新水量低于4立方米, 使吨钢综合能耗指标达到或超过《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中的有关要求。

三、重点降低炼铁阶段的碳排放

碳元素是钢铁冶炼过程中物质流与能量流的主要载体, 铁矿石通过焦炭和煤粉被还原成铁水, 而铁水中的碳元素又保证了转炉炼钢过程中升温及能量平衡。钢铁冶金过程高炉中煤和焦炭与铁矿石的化学反应, 即铁矿石的还原过程, 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炼铁工序直接和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超过90% (图1) 。因此, 实现低碳炼铁是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措施。

四、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优化产品结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 从2006年以来, 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较低, 主要是因为经历了2005年的粗钢产能大幅扩张导致供大于求的市场教训后, 产业扩张开始理性, 近年来钢材产量处于低速增长期。行业投资减缓以及落后产能的逐渐淘汰将使未来产能增速放慢。从市场需求上看, 据社科院对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保持8%-9%的预测, 钢铁行业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 预计消费量将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加上国内钢材出口对供应量的分流, 未来国内市场供应将呈现紧张的形势, 从而使钢材价格持稳定增长。

从需求结构看, 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 对产品性能复合化、高级化、智能化和功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钢材品质向多功能、优质、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而目前我国钢铁产品中, 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钢、专用钢所占比例偏小,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市场需求较大。

五、构建资源供应链, 实现后向一体化

长期以来, 以美、日、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国家, 一直在努力地实施着全球的资源战略, 并且鼓励本国的公司到海外去勘探和开发矿产资源。其意图非常明显, 就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 获取优质的、廉价的矿产资源, 以扩大其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和调控能力。我国钢铁企业应借鉴国外的资源战略经验, 在国内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趋势下, 应加强与国外资源的战略合作,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实施资源供应优化战略。钢铁企业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资源, 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构成极大的威胁。当前, 现货贸易和长期贸易是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两种贸易方式, 我国进口铁矿石的采购比例已经超过50%, 因此, 一方面应该加强与国外大型矿山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力度, 以资本为纽带, 通过渗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向上游的钢铁产业进行渗透, 同时加大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的力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长期供矿合同、长期海运合同等, 与上游的矿业产业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互利关系, 积极实施“走出去”的资源战略。另一方面在国内应该转换资源的采购模式, 如加大直供比例, 重点选择质量稳定、规模大、信誉好、交付及时的原燃料供应商, 以降低采购成本。最后还应合理构建资源的供应链条, 强化企业的战略资源经营, 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郭惠玲.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走向[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5 (3) .

[2]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R].2012.

[3]刘文权.低碳炼铁:钢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N].世界金属导报, 2010-05-11.

[4]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R].工信部节〔2010〕176号.

钢铁行业经济危机 篇9

一、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现状

全球性的钢铁需求减少, 直接导致了钢铁现价的降低, 从而影响到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我国钢铁企业利润出现了大幅度的缩减, 部分企业在2008年第四季度已经出现了亏损。根据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提供的市场分析, 上海螺纹钢HRB335/20MM从2008年5月接近5500元/吨达到峰值以后,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价格开始出现松动, 到10月初, 其价格跌至4500元/吨;到10月中旬, 其价格更是迅速跌至3200元/吨以下;从10月中旬到12月底, 其价格一直在3500元/吨左右徘徊。国内钢材月产量也和钢价的走势相似, 6月份达到峰值5387.27万吨, 然后产量开始下降, 10月份降至谷底4230.12万吨, 11月, 12月开始有反弹上升趋势。 (见表一、表二)

事实上, 从08年10月份到年底, 建筑钢材市场的很多销售价格, 已低于一些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 形成了价格与成本的倒挂局面, 尤其是原材料完全依靠现货市场采购的小钢厂, 已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减产、停产期。钢铁企业普遍反映2008年第四季度出口订单下降50%左右, 2009年一季度钢铁产品出口订单也大幅度减少, 预计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将会进一步下降。2008年8月份重点钢厂的钢材库存比例升至31%, 10月份的钢产量下降了17%, 纷纷创历史新高。而10月份, 钢铁行业更是6年来首度出现了月亏损, 亏损额达58.35亿元, 11月份亏损额为127亿元, 12月份亏损额增至291亿元, 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有44家亏损, 亏损面达到62%。累计相加的话, 2008年钢铁行业四季度亏损达到476亿元。

资料来源:我的钢铁网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钢铁行业亏损的原因

(一) 国内外需求减少

当美国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家用电器行业以及桥梁建筑等行业的萧条扩散至全球时,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等相关行业都受到严重影响, 尤其是房地产业作为2008年上半年紧缩政策的主要调控目标, 政府为了抑制房地产需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使得房地产销售大幅下滑, 房产价格上涨有所放缓。而对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对总体经济的担忧及中国股市的下跌都更进一步加深了房地产销售的不景气。新地产项目的建设也呈现弱势, 房地产投资增长目前接近于零。由于下游产业的萧条, 我国钢铁行业的出口与内需都受到严重的影响。2008年全国共生产粗钢50048.80万吨, 同比增长1.1%;共生产钢材58177.30万吨, 同比增长3.6%;增幅比上年同期相比都有大幅度的回落。同时钢材出口量也显著下降。国内外钢材需求的同时减少, 使得钢铁企业的销售不畅、产品积压、净利润下降, 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开始亏损, 以致于很多钢铁企业开始减产来减少亏损。

(二) 铁矿石等生产原料价格大幅上升

2004年至今, 钢铁产能的快速扩张导致供不应求, 相关资源价格连年大幅上涨。四年中, 我国钢产量分别为2.8亿吨、3.5亿吨、4.2亿吨、4.9亿吨, 年平均增幅为75%, 同期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分别为2.1亿吨、2.75亿吨、3.26亿吨、3.83亿吨, 年增幅达到82.4%, 超过了钢产量的增幅。而我国自产铁矿石无法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 自给率逐年下降, 从而导致我国对国外铁矿石的依存度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近年来, 全球钢厂消费量的旺盛增长, 刺激了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扬, 2005年涨价71.5%, 2006年涨价19%, 2007年上涨9.5%。2008年6月23日, 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和澳洲铁矿石巨头力拓集团的谈判尘埃落定: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将在2007年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96.5%。在此前的几年间, 我国铁矿石平均进口价共上涨了3倍多。短期内矿石需求量的大幅增长也引发了海运费的上涨, 导致了进出口成本的增加, 强劲的需求导致价格不断飙升, 我国也失去了原本所具有的能源成本优势。

三、降低成本、提高需求的政策方法

(一) 掌控上游原材料供应, 提高铁矿石自给率

因为钢铁行业的生产特殊性, 为了保证能正常连续生产, 企业都会有大量的铁矿石储备, 当铁矿石价格像08年一样出现巨幅波动时, 便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运行。所以能长期以相对平稳低廉的价格获得铁矿石便很具有现实意义。世界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就积极向钢铁行业上游延伸, 一方面保证其铁矿石供应, 另一方面则收购煤矿。其在非洲、加拿大和俄罗斯收购铁矿, 又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和南美收购煤矿, 并将其钢厂建在矿山附近, 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中国钢铁企业, 一方面应努力开发国内铁矿资源, 提高国产铁矿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 通过长期协议和投资开矿等形式, 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开拓铁矿石资源, 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海外铁矿采选建设或合资组建生产钢坯的工厂, 使部分进口铁矿由进口钢坯替代, 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钢铁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二) 推行扩张性经济政策, 积极扩大内需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 我国地域辽阔, 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 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 潜力都十分巨大。随着工业化, 城市化, 现代化进程加快, 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 拉动内需仍然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因此应把扩大内需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加以实施。尤其是现在国内外市场的钢铁需求双双下降。曾经以每年高达60%的速度增长的中国钢铁出口目前也已出现了下降。中国家用电器和机械设备出口增速的下降减少了中国对钢铁的需求, 而中国房价的大幅下降又导致建筑活动萎缩, 同样抑制了钢铁的市场需求。眼下的紧缩局面何时结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恢复的速度。在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 国际市场风险加剧, 外贸出口难度加大的背景下, 针对即期萧条状态推行扩张性经济政策, 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作用将十分明显。

(三) 加速公司并购整合, 提升国际影响力

钢铁行业前期投入大, 运转周期长, 进入门槛比较高, 所以世界型钢铁企业都趋向于通过并购重组来将自己做大做强。米塔尔收购了安赛乐, 并获准在印度合资建设1200万吨钢铁企业;浦项已获准在印度合资建设1200万吨钢铁企业;新日铁与巴西一家公司合资计划在巴西建设600万吨钢铁企业;JFE在巴西也在筹划建设大型钢铁企业;美国国际钢铁购并了多家钢铁企业, 将成为美国第一大钢厂;蒂森克虏伯与巴西淡水河合资在巴西建设500万吨的钢厂, 并计划重返世界钢铁前10强。

至2008年年底, 我国有钢铁企业1400多家, 绝大多数位于华北、华东地区, 多以中小钢厂为主, 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仅有8家, 位居前12位的企业产量合计, 仅占全国总产量的45%左右。点多、面广、量小的中国钢铁工业布局, 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做大后做不强的主要制约瓶颈。这些企业的生存给市场、环保、能源和运输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特别是它们的低价竞销、不规范的市场购销行为, 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 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很大损失。

据中钢协统计, 中国钢铁行业的落后产能占行业全部产能的40%, 目前受经济危机影响比较严重的也正是这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中小型钢铁企业。所以在现阶段, 对于中国钢铁工业来说, 应该加大重组力度,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几个庞大的钢铁集团, 加速淘汰中小钢铁企业的落后生产能力, 加快临海大型钢铁基地的建设以及海外扩张步伐, 不断提高我国钢铁行业在世界的影响力。

(四) 提升产品技术, 拓展高端产品市场

钢铁行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像日本新日铁, J FE, 韩国浦项等少数国际知名企业手中。日本新日铁已经开发利用了先进的钢铁生加工程序, 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和生产量, 降低能源消耗, 也因此将新日铁推到了世界顶级公司的位置。日本JEF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生产小轿车外板的企业, 多项技术代表世界钢铁行业的最高水平。公司拥有高张力钢板、表面处理钢板、不锈钢、电磁钢板以及树脂复合材料等多种汽车用材料的先进生产技术。韩国浦项制铁公司拥有卓越的技术竞争优势, 生产包括热轧钢卷、钢板、钢条、冷轧钢板、电导钢片和不锈钢产品等各种先进的钢铁产品, 被美国MorganStanle y投资银行评定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制造商”。

由于这些世界知名企业掌握了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 虽然我国自2005年以来一直是钢材的净出口国, 但每年仍然不得不大量使用进口的中高档冶金产品, 主要以轿车面板、高牌号取向硅钢和无取向硅钢、不锈钢板等高附加价值产品为主。

超细晶粒钢、高性能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和耐热钢等新一代钢铁结构先进材料, 已成为当前全球钢铁业的发展趋势;轻量节能汽车、大跨度重载桥、深井采油管和大口径输油 (气) 管、大型工程机械、大型高性能船舶和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 对钢铁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也提出更高要求。国内钢企应不断地通过与国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生产工艺与装备、自主研发和技术改造等方式, 加快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 增加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产品附加值, 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 推行积极性政策, 全力扩大内需

为了进一步遏制国内经济的下滑, 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拯救经济的措施。2008年11月9日, 国务院推出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11月13日铁道部公布了最新的投建计划。4万亿投资当中, 将有9000亿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这部分工程将在未来三年内拉动钢铁需求大约0.6亿吨;超过3.5万亿将在未来三年投资于我国铁路建设, 这笔投资将拉动钢材需求1.05亿吨。目前我国全年的钢材需求量为4.3~4.5亿吨, 因此两项加起来“激活”的1.65亿吨钢材需求, 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2008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的详细说明显示, 08年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 铁路建筑将直接拉动钢材需求161万吨, 民航项目建设拉动钢材需求50万吨, 污水处理拉动、社会事业以及医院卫生拉动近100万吨钢材需求。

2008年11月27日, 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下调1.08个百分点。12月5日,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

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积极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将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 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国内的钢铁需求量, 无疑这将有利于钢铁产业整体发展。

(二) 国际铁矿石年度谈判即将开幕, 长协预期下降

随着钢铁行业减产, 一部分企业已经停止进口铁矿石,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 2008年年底长协矿与现货矿价已经出现持平甚至倒挂。港口矿石价格也继续大幅下挫, 与此对应, 我国铁矿石压港量也持续增加, 到08年年底达到了压港量的最高数值。同时目前中东、印度、南非等地的矿石企业都欲与中国钢企签订长协合同, 甚至加入谈判队伍。澳洲新兴矿企FMG也与中国钢铁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减少, 以及潜在供应商的增加, 使得3巨头已经感觉到了危机。2000年8月, 巴西淡水河谷铁矿石的库存已增长为2000万吨。10月以后金融风暴影响范围更广, 淡水河谷公司库存更大幅增加。11月4日, 淡水河谷公司发表声明:自11月1日起减少铁矿石产量3000万吨/年, 这一减产计划相当于去年淡水河谷产量的10%。同时宣称将撤销针对中国钢铁企业加价12%的提议, 并承诺与中国客户协商支付运费。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力拓11月10日也宣布将削减铁矿石产量10%左右。11月22日必和必拓发表的声明中称, 由于市场需求减弱, 其控股公司, 世界上最大的球团矿供应商之一的萨马科公司将从11月末暂停其两家球团矿工厂的工作, 此次减产意味着萨马科公司将减少2/3的球团矿产量。11月25日, 必和必拓正式宣布放弃收购力拓公司。

铁矿石垄断巨头主动减产, 放弃横向并购都说明全球钢铁行业确实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 他们不得不接受铁矿石需求萎缩的现实。三巨头在即将开始的新一轮铁矿石谈判中, 已经失去了最大的筹码, 09年的铁矿石谈判价格势必下降。

(三) 收购国外铁矿资源, 进军上游产业

国内钢铁企业已经开始了一系列对国外铁矿石公司的收购活动。

2008年3月14日, 中钢集团对澳大利亚铁矿石中西部公司发起了强制性现金要约收购, 此次收购的总金额为12亿澳元, 约合人民币78亿元。

2008年9月26日, 江苏沙钢集团将其澳大利亚资产与Grange Re s ource s Ltd进行合并, 由此获得合并后公司45%股权。新公司估值在10亿澳元左右。

2008年11月7日, 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金达必公告称, 公司董事会已同意鞍钢集团以1.62亿澳元增持公司股份, 公司将以增发形式向鞍钢出让1.9亿股, 加上此前持有的股份, 鞍钢在交易完成后将持有金达必36.28%的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

国内钢铁企业积极收购国外矿产资源, 向钢铁企业上游延伸, 即保证了铁矿石的供应、降低了成本, 又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控制力。

(四) 进行企业重组, 提升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 国内钢铁行业为了做大做强, 都加快了横向并购整合的步伐。宝钢控股了新疆八钢, 又与韶钢、广钢重组成为广东钢铁集团;唐钢先将宣钢、承钢收入麾下, 又与邯钢联合组建成为河北钢铁集团;济钢、莱钢合并组成山东钢铁集团;武钢先后兼并湖北鄂钢、广西柳钢、云南昆钢;沙钢兼并江苏淮钢特钢、江苏永钢、安阳永兴钢厂、鑫瑞特钢, 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马钢整合合肥钢厂;攀钢重组西昌新钢业;首钢无偿接收贵州省国资委持有的水钢85%的股权;华菱集团与江苏锡钢集团联合重组。其中新成立的河北省钢铁集团钢年产量目前达到3158万吨, 超过宝钢集团跻身国内第一、世界第五。

与此同时, 靠近沿海地区新建或正在筹建一批大型钢铁项目, 包括首钢曹妃甸京唐钢铁项目;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宝钢湛江东海港钢铁项目;武钢防城港钢铁项目;日照港钢铁项目;宁波北仑港钢铁项目;中国五矿营口沿海基地钢铁项目;福建宁德沿海钢铁项目。

钢铁企业大范围的并购重组, 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控制力, 发挥了大型钢铁企业的规模效应, 减少了无序竞争。而一系列的大型钢铁项目使得我国从南到北的沿海省份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及上海 (长江口) 、山东、河北、辽宁等基本上都建立了沿海钢铁大项目, 我国的钢铁产业也基本实现了沿海布局, 对加速淘汰我国内地落后钢铁产能和调整我国钢铁产业的布局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 致力于技术投资,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国内钢铁企业在进行兼并重组、把企业做大的同时, 也在不遗余力的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的技术优势。

2005年以来, 马钢在原年产车轮70万件的基础上, 先后投资近9亿元对车轮生产线进行扩能改造。2008年11月20日, 马钢车轮扩能改造核心项目第三条车轮压轧线建成投产运行。由此, 马钢打造中国高速列车车轮再上台阶, 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轮生产基地。

2008~2010年是武钢产能进一步扩张的重要阶段, 其中三硅钢投产后, 武钢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取向硅钢企业。

华菱管线08年底公告, 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5项技改工程项目, 项目总投资约86亿元, 拟建设炼钢节能集约化技术改造项目、高强度钢产品原料技术改造项目、高强度钢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工业废水处理及厂房除尘技术改造项目、系统冶金综合自动化应用技术改造项目。此次技改将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五、结论

2009年1月14日, 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指出, 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 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 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 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 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 淘汰落后产能, 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 推进企业联合重组,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 优化产业布局, 提高集中度。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 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 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 调整品种结构, 提升钢材质量。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 规范钢材销售制度, 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此次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与本文提出的建议方法基本相同, 而根据前文所述, 我国钢铁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开始了一系列的横向纵向并购, 一方面加强了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控制, 另一方面通过企业重组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更加具有话语权。政府推出的相关财政货币政策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证了钢材的需求量, 而铁矿石长期协议预期价格下降将有效的降低成本, 同时企业加大了技术投资力度, 减少粗钢出口, 进军国际高端钢材产品市场, 这将有利于我国钢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最终使我国钢铁企业成为在全世界都具有影响力的大型钢铁企业。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扩散至全球各个行业, 钢铁行业也因此受到影响。钢材价格的巨幅波动, 已经导致了2008年国内钢铁企业出现了大面积亏损, 大批企业停产甚至倒闭。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涉及面广、关联度高, 与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钢铁行业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 并针对相关的问题, 提出了扩大产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最后, 本文根据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状况, 得出结论, 认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关键词:钢铁行业,铁矿石,整合重组

参考文献

【1】苏亚红铁矿石价格牵动钢铁企业的神经[J]《中国冶金》2008 (7)

【2】王明宇分析谈判背后的铁矿石巨头暴利[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8 (4)

【3】白胜庆中国和世界钢铁企业发展新动态[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8 (4)

【4】李国庆晋级钢铁强国须破解高成本困局[J]《冶金管理》2008 (7)

【5】中国证券报

【6】上海证券报

钢铁行业经济危机 篇10

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占全国能耗的15%,污染物排放占总量的14%左右,是典型的污染高、能耗高的行业。钢铁工业作为典型的流程制造业,具有资源密集、能耗密集的特点,但同时因为钢铁制造流程工序多、结构复杂,制造流程伴随大量物质和能量排放,其中蕴含着诸多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可能性。与其他行业相比,钢铁行业在实施循环经济上具有巨大潜力[2,3,4,5,6]。

据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钢铁工业突破了连铸技术、高炉喷煤技术、高炉长寿技术、棒线材连轧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和有序集成,初步实现了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结构升级,为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提供了物质准备[7]。

虽然我国循环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两年循环经济在我国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相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的迫切性,现有理论仍然不足以指导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8]。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仅仅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普及面较小,质量不高[9]。在此,结合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并以江苏沙钢集团节能减排为例,提出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模式。

1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要求

近年来,我国生铁产量大幅度增加,2006年生铁产量为40 416.7万吨,粗钢产量41 878.2万吨,占当年世界总产量的34.3%。2006年我国具有炼钢能力的生产企业871家,产量50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18家,约占全国粗钢产量的6%。我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而分散[2],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能耗水平较高。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761 kg标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81 kg标煤;吨钢耗新水11.15 m3,比国际先进水平高7.3 m3;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0.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37.6%。

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于2005年7月8日实施,该政策要求,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还指出,“2005年,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76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0.70吨标煤、吨钢耗新水12吨以下;2010年分别降到0.73吨标煤、0.685吨标煤、8吨以下;2020年分别降到0.7吨标煤、0.64吨标煤、6吨以下。即今后10年,钢铁工业在水资源消耗总量减少和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不多的前提下实现总量适度发展。”

为了满足产业政策的要求,我国钢铁行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技术改造,目前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高风温、低富氧、大喷煤、连铸新工艺和热装热送一火成材、干熄焦、转炉煤气回收、高炉煤气余压发电(TNT)、蓄热式加热炉等技术。结合结构调整、新技术的引进,钢铁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时机已经成熟。

2 沙钢集团原有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水平

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的沙钢集团是一家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自1975年起靠45万元自筹资金创办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电炉钢和优特棒线材生产基地之一,是首家在全国冶金行业成为所有产品均获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86位,在江苏省名列第2位。“十五”计划的完成,使沙钢的规模、产能及产品结构调整均取得了很大进步。至2005年沙钢已形成铁1 000万吨、钢1 510万吨、钢材1 130万吨的生产能力。

通过对沙钢集团的原有生产水平的分析发现,至“十五”末,沙钢集团在节能减排及清洁生产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沙钢集团是由小到大逐步滚动发展起来的,各主要生产设施基本采用填充式,相对独立的布置方式缺乏总体规划。随着规模扩大、独立区域逐渐增加,全厂总平面布置较为紊乱,未形成“长流程”特有并且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功能分区,出现工艺流程不顺、物料倒流现象。产生了污染源较多的设施与环境要求较高的设施穿插布置现象。

(2)沙钢原有部分生产设备和环保设施较落后,导致烧结、炼铁、炼钢、料场等环节产生的有组织和无组织烟(粉)尘量很大。原有部分生产设施仍采用重油作为燃料,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3)无集中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各分厂废水自行处理后分散多排口排放,难以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存在超标排放现象。

(4)原辅料和固废堆场的防渗漏、防飘洒措施不到位,杂散货和灰渣运输过程管理不力,产生大量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

(5)总体排污水平较差,不能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一级水平;固废、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利用率虽然较高,但是水资源、转炉煤气和蒸汽利用率很低,造成较大浪费。

3 沙钢集团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体系创建

通过对沙钢的产业结构分析发现,沙钢可以从钢铁—发电、钢铁—化工、钢铁—建材、钢铁—供热、钢铁—环保等产业链着手,按照减量、再利用、循环的原则,构建铁金属资源循环、能源循环、水资源循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生产体系。

(1)钢铁—建材,金属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体系

高炉炼铁年回收烧结矿和球团返矿全部作为烧结原料加以利用;熔融还原炼铁、烧结和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铁粉尘全部返回生产工艺循环利用;废钢和从钢渣用作炼钢造渣剂原料或回用于炼钢,铁红外销给磁性材料厂。

建设180万吨钢渣处理生产线、31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60万吨钢渣微粉生产线、90万吨凝石生产线和30万吨炼钢造渣剂生产线,以提高固体废弃物利用的附加值。

(2)钢铁—发电,余热、余能和副产煤气等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体系

炼焦全部实现干熄焦工艺,使焦炭显热得到回收并用于发电;360 m2烧结机实现烧结矿余热回收生产蒸汽;高炉全部实现热风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和炉顶余压发电;转炉全部实现转炉煤气和余热蒸汽回收利用;连铸坯实现热送热装生产工艺;轧钢加热炉采用汽化冷却技术,回收余热蒸汽;富余的副产煤气全部用于发电。

(3)钢铁—环保,节能节水体系

采用节水工艺、采取分质供水系统,提高各生产工序的用水循环率和浓缩倍数,减少各生产工序的外排废水量、合理串接用水。焦化废水分质处理后与其他废水一起送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到生产补水水质要求后回用于生产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冲厕所,减少外排废水量和节约新水用量,废水基本做到零排放。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主要工序生产设备大型化、采用先进的炼铁节能技术,如高炉富氧大喷煤、高压炉顶和高风温等技术。

(4)钢铁—化工,由钢铁制造流程开发出新一代的清洁能源———氢气,将焦化生产的煤焦油进一步加工为化工厂、制药厂的原料。

(5)钢铁—供热,为企业自身供热并向周边企业供热。

4 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循环产业链的构建,沙钢集团吨钢综合能耗和吨钢可比能耗分别为0.639吨标准煤和0.603吨标准煤,比2005年的吨钢综合能耗和吨钢可比能耗0.663吨标准煤和0.652吨标准煤分别减少0.024吨标准煤和0.049吨标准煤。污染物排放全部达到并优于国家清洁生产一级水平,大幅较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水重复利用率、转炉煤气和蒸汽利用率均得到有效提高。

沙钢集团实施循环经济产业链后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比及资源循环利用率对比见表1、表2。

5 结论

钢铁工业作为典型的流程制造业,具有资源密集、能耗密集的特点,但同时由于钢铁制造流程工序多、结构复杂,制造流程伴随大量物质和能量排放,其中又蕴含着诸多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可能性,实施钢铁工业的循环产业链构建,是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手段。

%

参考文献

[1]王惠中,孙克强.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环境科技,2004(1):42-44.

[2]张群,邵球军,李岭.论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和循环经济[J].冶金管理,2007(8):38-41.

[3]周宏春.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与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07(8):36-38.

[4]徐国平,张如月,曾慕成.中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9):4-7.

[5]周建男.钢铁生产工艺装备新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6]王京冉.浅析钢铁企业的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冶金,2007(6):63-65.

[7]蒋贤孝.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途径[J].产业观察,2007(4):96-99.

[8]徐玉军.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建立研究初探[J].江苏环境科技,2006(2):28-30.

上一篇:相关教育下一篇:自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