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源行记社会调查日记

2024-04-28

楠溪源行记社会调查日记(精选2篇)

篇1:楠溪源行记社会调查日记

楠溪源行记社会调查日记

7月12日星期二

昨天下午三点多接到录用通知,今早5:10起床,打理了两书包的行李,吃过早饭后约6:10分,乘4路公交车,至安澜亭码头,渡至瓯北码头,改称面包车至上塘,已经近8:00,然后一路边打听边小跑,大约8:15终于来到了永嘉县委组织部六楼会议室,参加动员大会。没想到这样还会迟到,感觉很委屈。会上得知,其他12个大学生竟都是党员,我是唯为一个非党员被录用的,且他们多为大三快毕业的学长,我是才上完大一的18周岁小弟。

看来,领导们还是照顾了我很多,对我有所期待的。

会上,领导主要讲了一些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具体会议记录存于手稿中,在此省略,下同)……后来,与乡里来的组织部长陈武鹤同志见面,并有了进一步的接触。

下午,麻智慧书记开会时在永嘉宾馆开的房间里,等书记开完会,便随书记、陈武鹤部长及司机张大荣同志下乡了。近5:00出发,近7:00时在潘坑乡的路边吃过晚饭,约停了20分钟,8:30到了乡里。

7月13日星期三

请乡里的董育包同志,找来了近几年乡里的工作报告及2003年统计局对溪下乡做的统计资料,以便尽快了解乡里的情况。

上午,书记开“保先教育”动员会,先是班子会,随即又是全乡班子会(后发现乡里开会多为这样的,且晚上开会到很迟,是常有的事,在乡里工作的上班时间不是很明确,有事就得出来解决)。

下午开全乡保先教育工作会议。随后开乡机关会议,主要讲了计生工作、保先教育、村民主建设、救灾款问题。

7月14日星期四

上午,找陈武鹤组织部长安排一些工作,起初他说一下子很难安排,后来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同意让我制作溪下乡各支部党员名册。

下午,协助宣传委员谷舜斌制作乡“保先教育”的报道。替麻益领党群书记打印一份文件。

晚上8:10至12:00,夜访陈坑村,调查去年14号台风“云娜”救灾款事件。

7月15日星期五

省农科院来乡里做科技扶贫项目的博士生导师陈建明,到乡长办公室与乡长潘齐学就奔向农业发展问题提商谈,当提及本乡科技示范户难找时,两人颇有感慨。

下午时,发现乡里冷清了许多,后打听才知道,由于离县城很远,乡里通常周五下午12:30会提前发车回县里,大约4:00才到瓯北。所以同事们正在回去的路上。乡长等人本周值班。我说服了老妈,决定不回去了。

7月16日星期六

从乡长与乡计生办主任吕克腾的谈话中得知永嘉县计生工作形势严峻,在全市倒数,而本乡的计生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目前(罚款)征收率名列全县倒数第一。

7月17日星期日

县纪委吕书记来乡里做乡镇纪委工作指导,创业实习《浙大学子实践报告《楠溪源行记》(下)-社会调查报告》。下午,同事们纷纷刚来,备战5号台风“海棠”。晚上,开班子会和乡全会,书记传达了县里欠发达乡工作会议、县生态建设会议、市里县里抗台动员会的精神。

7月18日星期一

吃过中饭之后,驻村干部全部下村,我向组织部长请求同行,本已同意,但因车已挤满了人,且书记等人担心我的安全,没让我去。夜里的时候,小部分干部回来了。

7月19日星期二

一大早,书记召集留下的同志,再次强调台风的形势,说台风今晚登陆,让部分已回来的同志再次下村驻守。我趁机提出要求,并得到同意,随徐伯相副乡长去麻山驻麻村。

上山的时候,为抄近路,早早地下车离开大队伍,爬山路,这时台风逼近,风大雨急,有一段泥泞陡峭又被溪流浸没,勉强爬了上去,考虑到上山容易下山难,安全起见,决定回来时乘车行石子路。

在村书记麻全弟家住下,后来的中饭、晚饭、早饭、中饭都在他家吃,还睡在他家,给他家贴了不少麻烦。据了解,像这样干部驻村,乡政府并没有给与村干部应有的补贴,建议以后建立相关机制,给与所驻单位一定的补偿。

山里手机没有信号,据说移动公司正在建设。每每有新情报,我们都要通过村书记家的电话与乡里保持联系。又给村书记添麻烦了。

下午的时候,随伯相哥下村发放怀透通知书,并督促村民做好抗台工作。夜间,床上屋顶漏水,遂起来加固防漏。半夜雨大严重漏水,伯相哥发现后叫醒我,让我换床。

7月20日星期三

早起后,得知洪水冲毁下山公路上一座桥的桥墩,且另有一处塌方,已不可通车。早上在村里走了一圈,伯相哥统计了一下村民损失的情况,并立即打电话上报告乡里。

下午,车辆无法通行,只好硬着头皮,抄原路返回。期间还碰到了一条水蛇、一条水蝎。

驻其他村的同志也陆续返回。

7月21日星期四

上午随金志兄、张大荣同志,组织了村里的一批人,赶到乡里与外界连通公路的塌方处,清除土石,并替乡里拍摄了一些图片和录像。

下午饭前的时候,到溪边,见乡里的同志在钓鱼,参与之,钓到了四条溪鱼,都是n小的。

7月22日星期五

早饭后没多久,同志们就开溜了,呵呵。不过可以理解,弟兄们加班抗台,家里被淹都没时间顾及,是该回去看一下。我留下来陪书记等人值双休日的班。

7月23日星期六

乡里冷清的出奇,比“五一”的浙大宿舍还冷清得多。

下午书记的老战友们来乡里参观,克腾哥弄来了一条3.7斤的巨型田鱼,遂设“田鱼宴”以庆之。宴后,大家下水游泳聊天,谈到现在军中人事制度的腐败问题。晚上写作时,听见外面引擎声,视之,他们的车不见了,书记也不见了。其他几个值班的也到外面溪下村里找伴去了。可以想象同志们平时周末值班是多么寂寞啊。

7月24日星期日

乐清金泰铜业到乡里招残疾工,要乡里盖大印,可连个文件都没带,还要发传真,结果传真坏了。只好改天再发。

几天来,我守着值班电话,幸好没什么大事发生。

晚上,刚买不久的手提电脑键盘坏了。

7月25日星期一

乡里的人们从瓯北赶来上班,平时一般7:00发车,近11:00到乡里。不过那辆牛车又出问题了,停在了岩头镇。下午正常上班时间为2:30,我2:20起来后,得知同志们午饭后赶回来了,不过旅途劳累,大院里3:30左右才热闹起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建议像溪下乡这样的偏远乡镇,针对这种特殊性,加强周一上午和周五下午的值班。

7月26日星期二

随陈武鹤组织委员下黄一村,找计划生育对象谈话,但对象极不配合,对乡里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以有意抵触的态度一概回答不知道,甚至问他叫什么名字都说不知道。当乡里的干部提醒他要配合工作时,该对象还威胁乡里的工作人员。

晚上开会,讨论了计生工作、村名信访、罗垟景区开发等方面的.问题。

7月27日星期三

随乡车去了陈山头、茶山等山村,到几个对象家去作怀透。后又折回到黄皮给对象上节育环。当然,我只能站在门外,男生多有不便嘛。

中午趁饭前空隙时间,把我用积攒的奖学金置办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准备了一些助学金,并将这总计近千余元的物资送给村里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四位学生,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这四个学生是前几次下村时,找村支书代为物色的,其中两个确实符合原来的标准,另外两个,个人觉得不是最佳人选,一个是与其同住一间屋子的邻居,另一个是村里另一利益集团中的一户较为贫困人家的孩子。当我提出更换对象,找黄二村的几个孤儿时,村支书以“已经联系好”为由予以拒绝,碍于他的面子,我没有深究下去。后来,乡里的陈武鹤组织部长告诉我,村里也存在着各个利益团体,村支书分配利益时要均衡各方的利益,免得引起矛盾,不利于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傍晚下山时,由于乡车早些时候赶时间,把一个要做人流的对象送县城医院去了,我们走了好几公里的路,后来边走边搭路过的运土石工程车及运竹材的车回到了乡里。途中搭车时都是严重超载的,五六个人挤在限乘二人的驾驶室内,还有一人坐在满载货物的车顶上,每每遇到陡坡或急拐,真替那家伙吓出一身冷汗。

7月28日星期四

连续两天下村之后,今天好好休整了一下,写了些随笔和报道。

7月29日星期五

周五可以称为乡里的垃圾时间了,同志们个个归心似箭,上午在办公室里呆了半天,中午饭罢小憩一会,便下山去了。由于明天是手提电脑包换期的最后一天,无奈只好回去一趟。所以原来一个月不回家的计划付之东流了。可能有点迂腐吧。

下山的路上,牛车有出毛病了,急得要赶到县里会面的书记边开车边打电话向上级报告自己的位置,一路上险情不断。从1:20出发,近4:00至县城塘下,我下车后作60路公交回温州,再转乘20路(20分钟一班的,等死我也)回家,下车后又走了一段,到家时已是六点多了

篇2:楠溪源行记社会调查日记

楠溪源行记

一、在溪下乡担任乡长助理期间的工作总结(前言)  时间飞逝,转眼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平生第一次参加的社会实践也即将接近尾声。回想一个月的乡村生活,越发觉得这次机会是何等的来之不易,故在此特别感谢当初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们给与我的信任破格任用我这个既非党员又不是即将参加工作的浙大04级学生,并把我送到这13个省一级欠发达乡中较为偏远的溪下乡接受锻炼。同时我还要感谢溪下乡的领导和同事们给我这个处世不深的学生的关心与照顾,为我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学习锻炼的环境。

在这一个月时间里,我也努力融入到乡政府的工作中去。当台风来袭时,我也随驻村干部上山下村,夜里也驻守在山上,后来又参加了通乡公路塌方的疏通工作。每逢周二下村时,我也都积极地向领导要求同去,并随乡里搞计划生育的同志一起,走家串户,暗地里仔细观察,听取各方面的声音,来充实我的社会认识。还曾夜访陈坑村,随乡里的干部调查处理那件的因救灾款分配问题引起的纠纷事件。为了争取时间,加强锻炼,我还说服了父母,争取到了双休日的时间,留在乡里不回家去,同值班的同志一起值班,并趁机了解乡里的一些情况。平时开班子会议、党员会议、全体会议,或是有领导来视察讲话,我都积极参加,以求了解乡里的各种情况。还协助乡里的领导制定了《溪下乡党委溪下乡政府“富民攻坚”计划实施方案》。

生活上,我也与乡里的同志们吃住在一起,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同时也虚心地接受大家过的指导,将各种困难视为对自己的一种锻炼,适应了乡里的生活。

努力地工作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收获。在这期间,我利用工作间隙的时间,完成了乡村调查报告10余篇,共计6000余字,日记5000余字,撰写了政府办公文件若干份,如《溪下乡富民攻坚计划实施方案》等,共计4000余字,新闻报道若干篇,共计千余字,以及闲时所作的律诗一首。另外,还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其中,乡村调查报告、日记、随笔、诗歌等皆收录在《楠溪源行记》(或称《“溪”行漫记》)中,共计万余字,现正在整理成册,并制作成电子版,以交付《温州都市报》作追踪报道的记者使用。

另外,我还趁一次下村搞计划生育的机会,用自己的奖学金置办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准备了一些助学金,并将这总计近千余元的物资送给村里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四位学生,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上一篇:毛概复习知识点总结下一篇:金泰利开业庆典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