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社会实践活动日记

2024-04-17

写社会实践活动日记(精选8篇)

篇1:写社会实践活动日记

在已经结束的实践活动中,我光荣地担任了403寝室的“寝室长”。我们寝室有9个女孩子,7个来自我们四(5)班,2个是来自四(2)。

作为寝室长,我不仅要照顾好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内物,还要照顾好大家。还要组织和帮助大家,一起劳动,时时刻刻使鞋子放成一条线;茶杯放成一条线;毛巾放成一条线,就连被子,都要叠得像方方正正的豆腐块一样……。

让寝室成为我们干净温暖的小家。当然,吃饭的时候,我这个寝室长也不能闲着。我一会儿给同学打汤,一会儿给同学盛饭……而这些事,平时,都是爸爸妈妈为我操劳的。经过这三天两夜的自主集体生活,我不仅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还学会了为别人服务,为别人付出。

我觉得我长大了!

篇2:写社会实践活动日记

一、活动的出发点

小学生日记,即指小学生能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通过日积月累地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能留心周围事物,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并在习作中培养自信心。”小学生的作文很多是:“内容不真实,提笔无话说,害怕写作文„„”的现象。缘于此,我校提倡通过写日记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其效果很明显。近年来,我校学生的习作兴趣浓了,习作内容丰富了,习作的速度加快了。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功效,挖掘更多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了对作文教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我们确定了“让我们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日记”活动方案,就“如何写好日记,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基础。”进行开展写作活动。

二、活动的目标

1、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叙事或抒情、议论等方式在日记中表达出来,逐步培养小学生细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

2、通过写日记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路径,为广大语文教师在学生作文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

3、通过日记写作,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自省、自尊等优良素质。

三、活动的指导思想

(1)写作主要以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以及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关于作文教学的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论述:如“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文章。”“小学生作文只是一种练习——练习用笔说话。”并结合自身农村小学的特点,制定体验生活,日记写作的基本要求。

(2)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来提高我校小学生日记的质量,促进小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高。

四、活动的操作

1、以新的《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语教材为主要依据,实现一个目标,即以生活为基点,以体验生活为前提,在多方面提高小学生日记写作能力。我们将这一目标落实到生活实践中,拟定了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外日记目标。

前者是硬性的,后者是有弹性的,但对课外日记的数量、质量有一定的要求。

2、坚持三个原则:高效、高质、高量。高效,即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生活日记;高质,就是每天学生的日记要保证质量,不让学生记流水账,日积月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高量,即不在什么条件下,每周都要保证有一定的日记教学时间

3、做到5个落实。一是时间落实,三到六年级,每周一节固定的日记交流课。二是辅导落实,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适当教给学生日记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日记习惯和兴趣。三是课外阅读落实,学校购置大量的读物,家长也孩子准备足量的图书。学校有图书室,教室有图书角,家庭有图书架,为学生的日记提供写作的后盾。四是活动落实。其主要形式是“两赛两展”,用学校的厨窗展示优秀日记,用校园专刊刊登优秀日记。五是奖励落实。奖励在于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学校设立“智慧奖”“日记新秀奖”“创新日记奖”等奖项,获奖者将得到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用板报、橱窗、广播等形式,以宣传表彰,展示实验专刊——《优秀日记集》。

4、实行双轨运行,抓好两个结合。一是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促进日记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是每周开设一节日记评价课。语文老师组织阅读优秀学生的日记,以调动其他同学写好日记和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讲授观察、体验生活的方法以及多渠道收集日记的材料,为学生进一步写好日记提供广阔的平台。

五、活动的成果展示。⑴优秀观察日记。

⑵优秀阅读心得日记。⑶优秀课堂日记。

篇3:写社会实践活动日记

一、数学日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写数学日记就是要收集和记录下生活中的数学, 而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记录, 深切体会到数学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 有利于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丛小宇同学的这篇日记写道:“星期天, 我和姐姐一起到时代超市买一辆玩具赛车, 我一眼看中了一辆40元的。我和姐姐想便宜一点, 售货员看出了我们的意思说:‘好!给你们1元钱两对电池, 一共40元。’我当时想:1元=10角, 10÷2=5 (角) , 只便宜了5角钱。”

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 解决了的数学问题写在日记上, 读给老师、同学听, 让大家分享他发现、探索的喜悦, 当他得到掌声时, 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也就更主动了。

2.写数学日记, 促进思维条理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学生在反思中往往也伴有概括、比较、推理、驳证等思维形式。有了数学日记之后, 便为学生提供了反思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充足的时间静静地回忆:本节课我学了些什么, 我是怎样学会的, 我遇到了什么困难, 我还想了解些哪些知识等。写一篇数学日记, 就是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生活现象整理活动程序的一次思维过程, 将思维用语言清晰表述出来, 也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3.有利于学生融入生活, 亲近数学, 放飞心灵

记下自己的所想、所做、所问、所悟……这样的作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日记”就是唤醒学生的观察、思维, 走进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 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数学的世界, 如同将学生解放到了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生活的世界。也就赋予了学习的真谛和本质。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解释了为什么要学习知识, 学到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写“数学日记”, 学生则会“惊奇”地发现数学离我们这么近, 就在我们的身边, 学生愿意亲近数学。

二、数学日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王老师在讲《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时, 将石头、沙、水等实物带进课堂, 通过实验, 让学生领会“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一知识点。课后, 我和王老师发现好多学生把这节课的感受写进数学日记中, 对实验这一环节尤其印象深刻, 这对今后的教学形式无疑指明了方向。我们通过反思学生的日记, 从中发现问题, 制定改进措施的过程也提升了我们的数学专业素养。数学日记这个载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能帮助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进教学工作。与此同时, 数学日记这个平台, 还架起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在课堂上更能有的放矢, 从学生数学日记中找出问题,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三、数学日记——增强师生有效互动

数学“日记”就像一个万花筒, 折射出了孩子的学习轨迹、性格特点, 增进师生互动效果, 孩子们曾在日记中写到:今天的数学课真快乐!老师谢谢你!把数学课上得这么生动。透视其中, 我们更会感受到孩子对老师的浓浓爱意, 感受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同时, 增强了我们作为老师的服务意识, 更加尊重学生了, 更加重视自己的情感投入了。

数学“日记”不仅释放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生活空间, 带给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体验。在我们原来的教学设计和探讨中, 更多的是模拟和虚拟的生活实践活动, 通过假设、假如等不存在的活动, 强制学生参与其中。借助“数学日记”这一形式, 增强师生有效互动, 看到了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世界, 活动既实在又高效。

四、数学日记——引导多元教学评价方式的形成

在作业中增加数学日记这样的形式,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例如, 在五年级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统计”后, 我们就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调查写一篇数学日记。有的学生调查了家里一周的支出情况;有的调查班上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有的调查家里一月用水电的情况等, 并写成一篇篇数学日记。有的同学写到:家里一周的开支真不少, 看来还是要勤俭节约呀。有的说家长在自己身上花销这么多, 父母真辛苦呀,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以后好孝敬他们。还有的说, 家里每天可以把洗脸的水冲厕所, 浇花等, 可以节约不少水……

这样的作业提供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弹性空间, 增进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 激发了学生创造和自我评价的动机, 教师也可以从这一侧面来评价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学习情况。

当然, “数学日记”在实践中, 往往也会有为完成任务应付等现象, 归根到底, 还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 不知写什么好。面对这种情况, 加强指导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数学日记, 我认为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来指导。

1.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写

如在学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 让学生思考, 碰到一个不规则的物体, 能不能借助长方体或正方体测量出它的体积呢?很多学生想出了好办法, 有的利用水, 有的利用橡皮泥, 有的利用长方体的容器测出了鸡蛋、乒乓球、石块等的体积, 并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数学日记。

2.提倡学生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学生的数学日记可以写预习或复习时的疑问与体会, 可以写自己课堂的得失, 以及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数学中, 常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时也有失败的懊恼, 学生把学习数学的心理体验在日记中表达, 让老师、同学了解, 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释放。

3.帮助整理所学的知识

一个单元结束后, 学生的理性知识较多, 感性知识积累不够, 要指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疏理, 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有的学生绘制知识结构网络图, 有的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对比等。这在高年级学生学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记录一种学习方法或解题思路, 推荐给其他同学

在学习数学活动中, 学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并把它纳入已有的知识构建中, 在过程中有许多方法要探索和选择。通过数学日记可以把探索选择方法的过程写下来, 并推荐给其他同学。

5.记课外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如果只限于课堂, 就太窄了。为了使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知识, 要鼓励他们把从网上查的, 书籍上找的, 从长辈那里学到的各种知识记录下来, 通过交流让全体同学共享, 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同时, 学习的方式在交流中悄然无声地变化着。

篇4:写社会实践活动日记

所谓“小组日记”,就是将全班同学按程度的好、中、差兼顾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5~7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在一个本子上记日记,每人每周按时间顺序记一天。日记本由小组统筹,组长保管,日记本扉页应写上:① 本组成员名单;② 本组条规,如“字迹要工整,书面要整洁”等;③ 本组格言或誓言,如“愿我们组日记一天比一天写得富有创新,更有活力”。每组选一个比较负责任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负责转传日记本并督促同学按时完成。每周星期一上午,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讨论本周日记话题,然后组长将日记话题用本周“日记导航”的形式写在日记本上,每天由本组成员依次写作。每个同学写完后都要递给本组同学传阅交流,并在日记后写上评价性的语言。一周结束由本组成员共同讨论本周最佳日记、进步之星、最佳评论等,在日记最后的“点评台”中进行表扬。从一篇篇学生的日记中,教师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而学生们也从教师写给他们的热情的、语重心长的评语中,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同时,家长也能从日记中了解孩子的感情和思想,并且能看到别的孩子的写作水平及其家庭教育的方式,促进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真是一举多得。

一、 “小组日记”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

对于每一组的同学来说,“小组日记”本是他们共同实践的作业,他们把这本日记当作他们精神上的家园,而设计这个作业本不仅使同学们觉得有趣,更让他们感到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别的本子。于是,从封面的选择、小组的名称、小组成员的介绍,到成员笔名的签写,从每周的写作话题、日记导航台到文章的插图等都让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一方天地里,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这是他们的世界,所以他们乐于创新,喜爱实践。

二、 “小组日记”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小组日记”要求每生每周一篇,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写,有广泛的题材可选,有组员的提醒和组长的督促,还有教师的抽查,这就为学生按质按量完成日记提供了客观保证。加上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小组日记”评比:上周的我与本周的我(日记)比;我与同学比;我组与别组比等等,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他们主观上产生想写日记、写好日记的愿望。这样,就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每周一次的循环日记,学生很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对写作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平时就特别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搜集写作素材,久而久之,写作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三、 “小组日记”有利于学生的互相交流提高

传统的日记为封闭式,受益仅一人;“小组日记”为开放式,大家受益。每位学生写日记前必须细读前一同学的日记,并进行批改、打分、写评语。每周组与组之间进行书面交流、评分,将每组的最佳篇张贴在教室的“写作园地”栏目里,或班级的博客上。由于小组内几个同学的知识水平不一样,他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比如每次写的时候,先由各小组组长领头,他写的日记的质量对组员的影响很大。因此,对组长要提出较高的要求,不论书写还是内容,都必须拿出较高水平。这样依次下去,等到周末,日记也就轮到了后进生的手中。有了前面四篇日记作范例,后进生再下笔就心中有数了。另外,每个同学在写日记之前还可以阅览本组其他同学的日记,学习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风气。

四、 “小组日记”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会写日记,不一定会评价别人的日记。我要求学生在写日记之前,首先要对前一位同学的日记进行评价,写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开始做肯定会遇到问题,学生不知如何去评价,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对每篇日记,教师都要给学生正确、公正、合理的评价。有了教师的示范,时间久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小组日记”的开展,应该说为学生快速提升语文素养架设了一条条通往写作的高速思维“立交桥”,让学生能够多渠道、立体交叉地达到整体发展,培养了其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全面的读写能力。满足了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给学生带来的是生命的释放,满足了学生自我认识的需要,和生生对话的需要,在有效地交流中,营造了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

篇5:写春游活动的日记100字

星期五,学校组织我们去江北公园举行清明扫墓和春游活动。

早上8:20,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我们来到江北公园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师生默哀三分钟,然后走到跟前为革命烈士献上了白花。扫墓结束后,我们来到了流杯池的亭子,同学们分组围在一起一边吃零食一边快乐的聊着。后来赵老师让我们表演节目,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翻筋斗,精彩极了。时间过得真快,到了12点我们回到了学校。

我玩得真高兴,希望明年老师再带我们去春游。

篇6: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和探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低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和探索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低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和探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一定渗透,数学语言的适当训练,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发现的意识和能力没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发言的机会少,每节课只有部分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做法,另一部分学生只能当“听众”和“看客”。难道 “听众”和“看客”没有表达的需要吗?应该说有,而且非常强烈。

我们已经知道,表达能力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上课时都想表现自己,可是水平参差不齐。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加以指导,鼓励他们写数学日记,已取得初步的效果。

一、写日记的历经阶段

1. 恰当引导,培养先行者

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写日记的难度可能不小。不出意外,当我刚在班内提到“写数学日记”时,学生们一脸茫然。于是,我告诉学生写数学日记并不难,把自己身边找到的数学知识写下来,把怎样用数学去解决身边问题的过程记下来,就是很好的数学日记。我也讲了写数学日记的重要性,描绘了写数学日记的光辉前景——可能成为数学家。全面动员后,我从群情激昂的学生中挑选了十位学生,把日记的格式、内容向他们又一一作了详细的要求,鼓励他们大胆写。一周后,他们每个人都交上一篇日记,我读后感到还行。

2. 榜样带动,激励后来者

说实在的,十名学生的日记内容是浅显的,文笔是稚嫩的,可贵的是他们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我随后让他们每人在班内读了自己的日记,同时点评了日记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日记的内容又作了更详细的要求:找数学——找家中、校园里、商场里、马路边等比较熟悉地方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那些生活中遇到的、自己提出的、家长提供的数学问题;做数学——研究数学趣题,制作喜欢的数学图形等。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我把写日记的队伍扩充到二十人。

3. 百花齐放,全员参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数学日记,我要求学生写真事、诉真情、说真话,开始可以只写几句,以后可以越写越多,循序渐进。非常可喜的是,学生的日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内容越来越丰富,还有不少学生写出了非常有趣的数学童话故事。对优秀日记我有时在班内朗读,有时打印成稿贴到“班级展示台”上供学生观摩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日记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周都有学生找到我,领个新本子回家写日记,写日记的队伍慢慢壮大了。现在,全班学生都养成了每周写一篇日记的习惯。

二、数学日记举例

一段时间来,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视野的不同,写出了内容多样的日记,反映了学生数学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根据内容可以分成4类:

1. 数学发现类:是指学生在家中、公园、超市等场所找到的直观、形象、感性的数学知识。如《爬棋山》中写到:……我们大约爬了200个台阶,才到了半山腰。然后我们就沿着上面的.小路走,又走了20多分钟,就到了山顶。我往下一看,下面的人变小了,城市变矮了。下山的时候,大舅带着我坐滑道滑下山去,这个滑道大约长100多米,这座山大约高500米。下了山,我们就在山下的饭店吃了午饭,就回家了,这一天我玩得真开心。

2. 数学思考类:是指做题时经过深思熟虑得到的解题技巧或钻研智力题的过程。如《小诀窍》中写到:今天我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使我做得更快了。比如在算这样的题38+24+32时,我先把38和32相加得70,再加24得94。在减法中,同样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如:81-37-21,先用81-21得60,再算60-37=23。是不是很简单?我把这种方法叫做快速计算法。

3. 数学应用类:是指把学过的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解决了具体问题,做到了学以致用。如《今天我付钱》中写到:今天,我和妈妈去市场买东西,妈妈说:“今天我买东西,你付钱。”说着,妈妈给了我20元钱。妈妈先买了6元的栗子,又买了2元5角的瓜子,我给了阿姨20元,阿姨找给我11元5角。然后,又买了五斤苹果,花了4元钱,我给阿姨10元,阿姨找给我6元。妈妈问我一共花了多少元?我算了算:6元+2元5角+4元=12元5角,就说:“花了12元5角”。妈妈又问我剩下多少元?我接着算:20元-12元5角=7元5角。最后我把剩下的7元5角还给了妈妈。

4. 数学想象类:是指发挥数学想象力,编织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包含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童话故事。如《聪明的小狗》中写到:从前,有一只聪明过人的小狗,有一天它特别想吃骨头。狗妈妈说:“我给你出两个问题,答对了就给你买。”“第一题,一斤骨头3元,六斤骨头多少元?”小狗想了想说:“3×6=18元”。妈妈说:“你答对了,我再给你出第二题,我有60元,给你买了一辆玩具车,花了29元,又给你买个6元的铅笔盒,还剩多少元?”小狗说:“60-29-6=25(元)”狗妈妈说:“你真聪明。”然后狗妈妈带着小狗到肉食店买了好多骨头。

5. 数学情感类;是指学生在写日记中表露出来的对数学的深厚的感情。如《一箱苹果》中写到:今天,爸爸搬来一箱苹果,等我把箱子打开,嗬!这么多苹果,有两层。第一层横着有5个,竖着有3个,有三行就有3×5=15(个),第二层也是 3×5=15(个),15+15=30(个),一共有30个。我不仅学会了加法,还学会了乘法,啊!数学真奇妙!

三、日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走进了生活,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体现了一定深度的数学发现、数学应用和数学思考的水平,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写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睁大了眼睛看世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反思总结学习的过程、内容、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习惯。尤为重要的是,梳理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

四、探索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学生的日记写得一天天好起来,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内容不够丰富,数学发现、应用、想象的内容如买东西、编童话故事居多,数学思考、情感类偏少。体现学生的思考力和情感态度的日记是最具有价值的,最能体现学生数学素养,也是学生最难达到的一个层次。今后要加强指导,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思考,然后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实地记载,特别是自己思考的方向,思考的细节,成功的感想都能写出来,那就更好了。

篇7:社会实践活动日记

因为这里有很多团结合作的小伙伴,大家在一起生活,这些东西回到学校之后就很难再能寻找得到了,还有,离开之后,恐怕也很少有机会见到这些可爱的小学生了。

时间一步步地逼近,让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真的到了离别那天,我们这些队员会怎么样?学生们又会怎么样?不过我们一定会让学生开心地过完那一天的。今天我们班在第三课堂之后玩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学生们对这个游戏十分感兴趣,所以他们都很乐意参加这个游戏,但是在游戏过程中一位学生不小心碰到了另一位学生的嘴,原本我以为他们会再冲动地打上一架,所以我们两位老师急忙上去劝架,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双方都很平静,碰人的那位学生表现得很愧疚,受伤的学生在我们的劝导下回了家,这件事情虽然很不愉快,但令我们欣慰的是他们已经渐渐褪去刚来时的冲动,他们也听进了我们两位老师的话,在这件事情中我们也明白了如果老师照顾学生的感受,并及时地给他们送上温暖,某个学生就算是有多不高兴的事,他也会觉得无所谓了。所以我想在这里呼吁一下当今的老师们能兼顾每位学生的感受,这个小小的见解是我从这次支教中得来的。还有就是在玩老鹰抓小鸡时学生们都很活跃,我们为了让他们更能好好玩耍,所以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开始了尽情不顾形象的玩耍,就连平时比较害羞的女生都变得很活泼,他们那些一张张笑脸,也许就是我们来到这里最好的礼物。

篇8:写社会实践活动日记

关键词:主题活动,作文指导,有效性

主题活动是指在集体活动中, 以一个主题为线索, 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教师利用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笔者称之为“主题活动作文训练”, 此训练法的优势在于:

1.主 题 活 动 作 文 训练 贴 近 学生生 活 , 容 易 激 发 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阶段的主题活动作文训练一般选择活动类、节日类及学生的兴趣为主题, 这样的主题贴近生活,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学生也会比较感兴趣, 而且由于贴近生活, 更具有实用性, 能够“学以致用”, 当学生发现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 我手写我事”这么简单, 他们的写作兴趣会更浓厚。

2.主题活动作文训练更具系统性。

相对于传统的分年段、分单元的作文教学来说, 主题活动作文训练更具系统性。因为, 主题作文训练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进行延伸的活动, 这些活动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这个主题始终贯穿活动始终, 小的活动构成一个小主题, 几个小主题就构成最后的大主题。作文的训练也可以从段的训练延续到篇章直至“成书”的训练。

3.主题活动作文训练更具灵活性。

相对于传统的作文训练来说, 主题活动作文训练更灵活。它可以根据时间、季节、节日及孩子的兴趣, 灵活地确定主题内容, 可以定一个大主题, 几个月完成, 也可以定一个小主题, 一个月或半个月完成, 这样灵活的教学形式, 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所不具备的。

4.主题活动作文训练更具实践性。

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 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主题活动作文训练更注重孩子的“动手”。每次主题活动, 学生都要动手写, 动手改。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作文训练中, 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因此,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会感到写作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提高了作文能力。

如何使“主题活动作文训练”卓有成效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 笔者对提高“主题活动作文训练”指导的有效性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提出了“主题引领, ‘写、改’互动”八字策略, 并据此在班上开展了一次“六 (2) 班班史”的充满童趣的主题活动作文训练的实践尝试。

1.选择“史官”———激发学生观察记录活动的兴趣。

(1) 分工 , 明确任务。按照“合作学习 ”异质分组的要求 , 笔者把四十个学生分了十个小组, 每组有一名作文骨干作为第一任“史官”, 任期两周。在任期内, 第一任“史官”有两个任务:第一, 负责记录“班史”, 其他同学负责观察班情, 搜集资料, 修改“班史”;第二, 负责培训第二任“史官”。然后, 依次类推, 第二任培训第三任, 第三任培训第四任, 形成一个周期。

(2) 待遇, 鼓励为主。首先, “史官”佩戴标志:其次, “史官”每天的作业由老师特别设计, 量少质精;再次, 每个史官都会得到一份“六 (2) 班班史”纪念。

(3) 培训, 有的放矢。教师对史官进行“观察”、“选材”、“作文”的细致培训。

2.成立“编辑部”———培养学生选材、修改作文的能力。

每天会产生十篇“班史”, 如何删选、编排呢? 笔者遵循课标精神,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成立了六 (2) 班班史编辑部, 在班上精挑细选5名学生, 一名主编, 两名副编, 两名打字、排版、制作。

教师做什么? 首先, 要培训编辑部的5名学生, 教他们选择、编排, 这个过程很慢、很难, 但是一般做一个月下来, 学生就能学会基本的编辑方法;其次, 教师要最后审稿。学生的作品毕竟是稚嫩的, 教师要在关键处“点拨”, 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提高。

3.发表“班史”分享习作的喜悦。

学生的班史写好了, 怎么办? 要分享, 和谁分享? 同学、老师、家长。和同学分享, 我们的策略有三个:第一, 在同年级的其他班, 印发我班的班史, 让阅读的人多起来;第二, 设“意见征集箱”, 请其他班的同学把好的建议留下来, 以便更好地修改;第三, 设内部激励机制。哪个小组的“班史”获得的好评多, 就以班级的名义进行奖励。

上一篇:从完美主义中解放幸福智慧故事下一篇:描写冬天景色的片段